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fā),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fā)表云整理的11篇九年級英語教案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fā)。
TPR理論是美國加州心理學博士James Asher于上世紀60年代中期在語言習得機制和第二語言教學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后提出的。該理論要求教師先把教學內(nèi)容設計成一系列指令式語言項目,然后請學生對這些項目用身體做出反應。TPR注重的是語言學習中的互動模式。Asher認為,學生在一個比較放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效果最佳。緊張、急躁的情緒對學習英語是不利的。教師應該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有機會多聽英語。每個學生應該明確學習的目的,啟發(fā)自己的學習自覺性,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進而盡快掌握英語。[1]TPR教學法又稱為全身反應法,即Total Physical Response(TPR)。TPR教學法認為,兒童期掌握的一門語言和書面表達能力的提升都是隨著聽說產(chǎn)生的,當聽說獲得的信息達到一定量的積累,兒童就能自然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2]Asher認為,理解能力在語言學習中占先行地位,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首先教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建立起來再說,通過聽獲得的技能可以遷移到其他技能上,教學應該強調(diào)意義而不是形式,另外,教學應該減輕學生的壓力。
1.TPR理論與兒童英語發(fā)展理論
TPR兒童英語教學法按照兒童言語發(fā)展理論,通過一定的重復性強化兒童對英語的學習,尤其對語言青春期的兒童來說,大腦初步走向成熟,借助于語言認識并了解社會。此時,系統(tǒng)而有規(guī)律的學習英語,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有優(yōu)勢。我國沿襲多年語法翻譯教學法,這種教學法優(yōu)勢非常明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說讀寫能力,扎實的語言功底。但是這個教學法并不適用于初學英語的兒童,接受枯燥乏味的一門新的語言會讓兒童力不從心,掌握難度較大。兒童學習語言有他們獨有的特點,兒童好動,對新鮮事物都充滿興趣,好奇心強,喜歡學習,喜歡游戲玩耍。TPR教學法正是配合兒童的這些特點,讓兒童全身“動”起來,加入游戲和設定的指令,并讓兒童應用這些指令、游戲。這些游戲參與式的方法可以緩解兒童的緊張心理。培養(yǎng)兒童快樂學習的情緒,使兒童英語學習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TPR教學法符合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在教師和家長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進行一對一個別輔導時,兒童處于一種放松的狀態(tài),90分鐘的教學猶如兩節(jié)玩耍課一樣有趣。只有由自己熟悉的家長或者喜歡的教師陪同,兒童有完全的信任感與放松感,一起做游戲,一起做指令,一起玩,一起全身“動”。英語學習才會變得生動活潑有趣。
2.TPR教學法在一對一教學中的應用
2.1 TPR教學法教課文
首先教師或者家長設定情景,將課文內(nèi)容設計成為游戲和指令,擺放教具和模型,輔以中文講解,說出英文并讓學生聽懂,理解透徹,學生聽懂后自己做出相應的動作和指令。例如,一組圖片與行為,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小學三年級課本教學圖片案例:
What are the lions doing?
They are eating.
What are the elephants doing?
They are sleeping.
教師問學生回答,隨后學生問,老師回答,配合肢體語言與表演。操練玩這一組句型后,學生就能掌握正在做什么及如何回答。然后展示其他的圖片及其指令讓學生練習回答并做出動作。每次講解課文時也輔以動作表情和語言,學生一起做出相應的動作指令。
2.2 TPR教學法教詞匯
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小學三年級課本為例:turn,left,right,East Lake Road,West Lake Road,go straight on,在教這些詞匯時,學生邊學習邊做出動作,教turn left時學生邊說邊向左轉,教turn right時學生邊說邊向右轉,教turn around時學生轉一整圈。教East Lake Road和West Lake Road時,學生指出方向。反復操作轉動讓學生掌握對教師和家長發(fā)出的指令的反應,學會使用這些詞匯,檢驗教師或家長回答和做出的反應正確與否。此時,教師或者家長可以故意做錯讓學生糾正。
2.3 TPR教學法教語音
用TPR教學法教語音時,在本單元里指定一個音標教學生讀,讓學生在單詞表中找出和這個音標一樣的單詞,并對比讀出來,這樣學生學會的語音會越來越多。聯(lián)系其他已經(jīng)學過的語音詞匯,再放到前面學過的課文中復習語音詞匯,于學生來說,這樣學習語音的教學活動,就成為輕松愉快的游戲。例如,在教學音標時,先在單詞表中教學生,然后在單詞表中找出并讀出。
3.TPR教學法個案分析
TPR教學法研究采用了縱向跟蹤式調(diào)查研究的方法,對個體進行長期的實驗研究,對被試者進行階段式的測試并收集數(shù)據(jù)。這個案例選用青海省西寧市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從2013年3月28日至2013年7月14日,一共115天的TPR教學法實驗教學,分19周,80個課時左右。在TPR教學法進行到一個月左右時,學校對學生進行了統(tǒng)一的期中考試,學生成績總分70分,其中關于圖片與單詞類錯誤為16分,占總錯誤的53.3%,此時,學生不懂看圖片的信息,不懂得如何應用并學習。之后,繼續(xù)使用TPR教學法,教會學生看懂課文中的圖片,每次表演出動作,或唱,或跳,或跑,或笑。6月8日,進行了人教版套題測試,單元7的測試,總分82分,圖片單詞類錯誤為2分,占總錯誤的11.1%。一周后也就是6月15日,進行了單元8的測試,總分為69分,圖片單詞類題錯誤為4分,占總錯誤的12.3%。6月22日,進行單元9的測試,總分是70分,圖片動作類題錯誤是0分,占總錯誤的0%,此時學生的正確率為100%。6月29日,進行單元10的測試,總分是76分,圖片單詞類錯誤為2分,占總錯誤的12.5%,6月底至七月初帶領學生總復習,7月6日做一套期中復習卷,總分75分,圖片類錯誤是0分,占總錯誤的0%,正確率100%。7月13號做了期末考卷,總分73分,圖片動作類錯誤是0分,占總錯誤的0%,正確率100%。
通過TPR教學法,學生在圖片單詞類題型的錯誤率呈曲線下降趨勢,由53.3%至最后兩次的0%。學生總成績呈上升趨勢,同時,學生的理解能力、聽說能力、運用能力都在進步,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大幅度地提高。
4.總結
TPR教學法適合于課堂教學,也適用于教師或者家長進行一對一輔導教學,學生的興趣、能力、成績都能得到提高,尤其是對于圖片的理解,采用TPR教學后,學生已經(jīng)可以自己理解,做出動作,能夠看懂信息,對于單詞的掌握也牢固,學生自己參與教學活動,教學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