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英語教學案例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一、研究背景
近幾年以來,隨著全國各個省、市陸續開始實行新課程,對教師進行大規模的教師培訓成了各級、各類教師培訓部門的重要工作之一。教育部規定,在各地實施新課程之前必須對教師進行培訓。師范類學校的教師也認為,中學在職教師需要培訓。各級中學的領導和教師也覺得需要參加培訓。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師培訓的大環境,教師培訓使得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有一定的更新作用。在培訓過程中,培訓教師也嘗試了很多種培訓的方式,幫助教師在教學中進行行動研究,以課例為載體的方式,反思性的教師培訓方式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然而,教師們對新課程培訓也持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其中,有的教師對培訓不太滿意。在教師培訓中,有“五大頑癥”,培訓專家所講授的理論比較深奧,教師難以接受,培訓的形式單一,培訓的各方面內容過多,培訓考核、管理不恰當。一次關于市級培訓的調查表明教師們對課堂教學對利用課堂教學案例來剖析新課程的理念特別感興趣。教師既然有對課堂教學案例有需求,我們就應當在這方面進行研究和實踐。因此,作者設計了一次利用課堂教學案例培訓高中英語教師的活動,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并對這次培訓進行案例分析。
二、研究問題
(一)利用課堂教學案例培訓英語教師的效果怎樣?
(二)利用課堂教學案例進行培訓,英語教師獲得那些方面的收獲?
(三)在利用課堂教學案例培訓教師的過程中,不同的培訓環節對教師有何不同的作用?
三、培訓案例描述
(一)培訓對象
筆者組織培訓某地區高中一年級英語教師32名。這些教師已經參加過市級的新課程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有《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解讀、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課程教材的特點、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設計、新課程下的教學案例分析。教師基本理解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能夠有意識地按照新課程理念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但是教師對新課程理解的水平和實際教學操作的水平還有待于提高,不同教師之間的水平也不盡相同。參加培訓教師30名學歷為英語教育專業本科,2名為英語教學方向碩士研究生。教師平均年齡29歲,平均教齡7年。男教師3名,女教師29名。
(二)培訓目標
在其他新課程培訓的基礎上,參加培訓的教師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新課程的理念,能夠對課堂教學中的實際的、具體的問題進行更加深刻的分析。
(三)培訓環節
1、課堂教學案例的設計介紹
上案例課的教師將印好的教學設計方案發給受訓的每一位教師,教學設計方案包括教師教學的教案和學生學習的學案。教師使用的教案主要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板書設計。學生學習的學案上列出了學生在課堂上要完成的口頭和書面的練習材料。上案例課的教師同時為參加培訓教師提示上述內容,只說明上案例中的大致內容,并不說明各項設計的意圖,介紹案例的時間為10分鐘。參加培訓教師提前瀏覽教學案例的教學方案,為觀看教學案例做準備。
2、觀看和評價課堂教學案例錄像
參加培訓教師觀看一節45分鐘課堂教學案例的錄像并填寫課堂教學評價表和教師的個人收獲表。本次培訓活動結束時,參加培訓教師將填寫好表格上交。
3、教師自由口頭評課
培訓教師主持評課,引導參加培訓教師評課。每個評課的教師都會得到一本教學參考書作為獎品。當參加培訓的教師不積極發言時,培訓教師提示一些分析課例的角度,如可以從教學目標的角度,可以從學生活動的角度,可以從教師素質的角度等。如果參加培訓的教師想要發言,就舉手示意。主持教師允許后,參加培訓教師說出自己對教學案例的看法。參加培訓教師既可以評價教學案例的優點,也可以評價它的缺點或者說出值得思考的問題。參加培訓教師在此期間填寫教師個人收獲表,具體寫出收獲的內容。這個活動環節的時間是40分鐘。有15名教師主動評課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4、上案例課教師講解案例的設計
上案例課教師對教學設計進行全面的講解,說明自己學生的實際水平、本單元的整體教學安排、平時教學的特點、每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意圖、準備課例時遇到的問題、課例錄像之前的試講情況等。上案例課教師還針對前一個活動環節中參加培訓教師提出的問題做了相應的解釋,幫助教師進一步理解本節課的設計思路。上案例課教師講解時間為20分鐘。
5、培訓教師整體評價
培訓教師針對本節課教學設計和教師提出的關于案例中的問題,依據新課程的理念進行全面的口頭評價與解釋,提出了一些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培訓教師整體評價時間為20分鐘。
四、數據收集
(一)評價表與問卷
研究者即培訓者預先設計了課堂教學評價表和培訓活動收獲問卷。參加培訓教師在培訓活動的進程中隨時填寫評價表和需要筆頭回答個人收獲的問卷,在培訓活動結束之前還要再利用15分鐘的時間來填寫評價表和需要筆頭回答個人收獲的問卷。
(二)研究者親自體驗
研究者即培訓者在培訓現場,觀察和體驗到了當時培訓活動的全過程。
五、數據分析
本研究的數據分析既有定量數據分析也有定性數據分析。分析包括參加培訓教師填寫的課堂教學評價表和他們在培訓活動中的收獲這兩個大方面。
(一)對教師填寫的中學英語課堂評價表的分析
表1中的數字為選擇相應項目的教師數量,總人數為32人。從表中可以看出,教師對本節課例的認可成度較高,認可度最高的項目是“符合學生實際、教師的專業素質、師生活動的比例”這三項。教師認可度最低的項目是“學生能提出有意義的問題和見解”,但是也有超過一半的教師選擇“好”這一程度。通過數據可以確定,參加培訓的教師認為這是一節好課。從教師所寫的課堂評語中也可以看出教師對這節課的評價很高。其中一位教師寫道:“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明確,以學生學習為主體,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學生以體驗、探究的方式學習語法,避免了教師直接地講授語言的規則。教師有效地指導學生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活動。”教師對教學案例進行評價、反思,有利于教師更好地理解新課程的理念。
教師對本課例的評價比較高,在觀看和評價課例
的過程中,就可以從案例中體會到新課程的理念,體會到新課程理念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體現。其中一位老師在填寫自己的整體收獲時寫道:“通過自己觀看和評價這節課,我更加體會到做到真正實事求是,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水平去講授英語課,復雜語法的講解,沒有母語的幫助,一般學生是很難接受的。而且,學生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語言體驗、語言探究、語言規律歸納,在情景中應用。語法課不能只是教師在講授,教師應該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和機會進行思考,才能達到預定的學習目標。”
(二)通過問卷調查參加培訓教師的收獲
表2中的數字表示的是選擇相應項目的教師數量。從表中可以看出,參加培訓的教師在表中所列的方面收獲均比較大。教師還對上述問題做回答,說明了自己的具體收獲。
1.觀看和評價案例后,您對新課程理念的反思與收獲如何?
參加培訓教師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包括:課程理念強調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合作式學習;語法課的過程是學生閱讀觀察一體驗一操練~歸納一應用;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整合,從課文中提取含有語法項目的語句;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要充分;制定的教學目標要適合自己的學生;要把握好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師要研究新課程理念和自己教學實際的結合;在語法課上,教師要適當利用母語和學生已經學會的知識。
2.聽上課教師講解課堂教學案例設計后,您的收獲如何?
參加培訓教師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包括:本案例教學設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師考慮了多方面的因素,特別是學生的實際水平;教學設計思路清晰,語法課堂教學的步驟要循序漸進,要借助母語的原因就是要真正從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出發。教師在學校備課組內經常交流,充分考慮到了課上可能遇到的問題;教師與學生互動,隨時向學生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語法教學的落腳點是運用語法進行語言交際,語法就應該和語言實際交流結合在一起;上案例課教師的思維比較活躍,接受新課程理念比較快;教師要結合自己學生實際,對教材進行再開發、再創造;教師盡可能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和學習知識,教師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發現語法規律,利用學生之間的討論解決問題的活動非常實用。
3.聽評課(包括參加培訓教師評課和培訓者評課)交流后,您的收獲如何?
從總體上講,評課教師對課堂教學案例的評價到位,既說明它的主要特點也提出了一些值得研究的問題。參加培訓教師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包括:獲取到了多位老師的有益觀點;要想課堂教學具有很好的效果,教師就要把新課程理念和自己的課堂教學實際操作盡可能完美地結合;聽其他教師的評課,反思到了自己上課的一些缺點,課例中的一些具體做法值得借鑒;自己評課和聽他人評課幫助教師提高評課的水平,而且能夠及時獲取別人的經驗;教師要通過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對語言知識的運用能力;教師設計的學生運用語言情境要盡可能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在課堂上,教師有時也要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當時的反應靈活地調整某些教學環節;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法課要求教師從語言的意義人手,要讓學生首先體會含有相應語法結構句子在文章中的意義,再去分析語言的結構;學生大聲朗讀是促進學生內化語言的一個重要步驟。其中一位教師這樣寫道:我想到的是,上一節好課并不只是一個人思考的結果,通過交流討論,教師們更能發現問題,改正不足,發揚優點,這樣集思廣益我們能夠提高教學水平。
4.您覺得這樣的教研活動方式的效果如何?
絕大多數參加培訓的教師認為這次培訓活動的方式很有效。他們的看法包括:教師討論熱烈、思維活躍,把這節課堂教學案例研究得比較深入,獲得了上好一節英語語法課的啟示;教師們能夠相互啟發、相互借鑒,能夠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進行反思;上案例課教師和聽課教師,通過評課、交流意見的方式提高了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程度,對今后備課有很大啟發,共同分享了有效教學的體驗。另外,有5名教師將觀看教學課例錄像與在當場聽課比較。他們認為,觀看課堂教學案例錄像不如在當場聽課效果好。主要理由是教師不能觀看到課堂上學生的實際整體表現,體驗不到課堂的實際氣氛。
六、研究結論
在案例教學的開始階段,首先需要教師進行恰當案例的選擇,然后再向學生進行展示和講解,讓學生能夠對案例的學習產生疑問,帶著疑問的態度進行英語知識的課堂學習。教師在案例教學中需要提前進行準備,對教材與案例進行統一性的結合,使案例教學符合英語教材目標,制定案例教學的具體內容和步驟,對其展示方式進行設計,進行主題的確定。另外,在案例的設置中需要將與教學重點、難點相關的問題進行關注和突顯,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帶有較強的目的性來進行教材理論知識的學習。在這種生動的教學方式中進行問題的發現與探究,符合高職學生的英語認知水平,也符合其思維能力的發展階段。
2.案例討論,解決問題
案例教學法討論過程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1]在高職英語網絡教學的案例教學中,教師需要完成的任務比較多樣,首先就是確保案例討論的有序性,對于涉及到的問題進行準確的提出。其次就是在學生完成問題的討論分析之后,需要將不同的意見進行統一,在案例的選擇上既要符合教材特點,又要增強其豐富性,避免案例的重復使用。在討論中教師也應該積極地對學生的思考內容進行引導,接受不同想法的提出,在討論之后進行總結,教師需要對案例中表明的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認知,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和監督。
3.案例教學中的總結與點評
教師總結點評通過從案例討論中引申出一定的結論,為后續的課堂教學提供準備。[2]在教學總結階段可以教師自己進行總結,也可以請學生對學習的效果進行總結,反思案例討論中的不足之處以及獲得的經驗等。在高職英語案例教學的總結中,要對案例中包含的知識理論進行揭示,使學習內容得到強化,這對于知識的后續學習也是一種推動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教育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案例問題的分析,與學生一起進行討論,最后選出最優解決途徑,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利用效率。比如在進行“computers”這一單元的教學時,在閱讀訓練中題目具有擬人化特征:“WHOAMI?”這樣就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帶著問題去進行閱讀,看看文章到底介紹的是什么事物,將這一完整的表達體系進行整合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教學示范。
二、案例教學的特點
1.高度的實踐性。案例教學中的案例來自于社會情境,學生需要融入其中去體味和感悟。學生在學校課堂中就接觸到豐富的社會實踐問題,并且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展開分析,尋求解決實踐問題的方案。
2.深刻的啟發性。案例教學中的案例既有實際情況的描述,又包含著問題。案例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案例,對其中的問題做出判斷、推理和論證,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從而啟迪和開發學生的智能。
3.鮮明的針對性。在案例教學中,案例的選擇要針對教學目標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同時,案例教學不單純是尋找正確答案的教學,而是注重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的教學,這一探究過程正是針對教學目標實現的重要手段。從某種意義上說,案例教學正是通過這種有針對性的教學,促進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4.充分的自主性。案例教學要求學生真正成為案例研討的主體。學生在教學的指導下,獨立自主地深入案例,獲取相關信息,充分體驗角色,并設身處地的思考、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案。
三、高中政治案例教學的重要性
1.新課改前提下迫切需要案例教學。
葉瀾教授說過:“課堂教學的過程要為學生的智慧和潛力的發揮創造條件,提供不同學生進行選擇的可能,注意學生特長和個性健康發展。課堂也應該成為教師創造性才能和智慧充分發揮的舞臺”。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使課堂成為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最好場所,是課堂教學改革追求的目標。”新課程也強調了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要求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采取多種方式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那么,面對新課改的要求,案例教學無疑給新課堂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2.改變傳統高中教學模式需要案例教學。
傳統教學方式教給學生的是運用概念解決問題的現成答案、學生獲得是背誦、機械記憶、按標準答案答題的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類似油去燈不亮。盡管教師使出渾身解數,但學生還是無法理解教學的內容和規律,部分學生甚至表現出打瞌睡、走神等厭學現象,而案例教學告訴學生“答案不止一個”答案是開放的,發展的。在案例教學中,教師通過有意識的引導,讓學生自己去查資料,通過個體獨立或群體合作的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斷,積極尋找多種答案,這樣經過反復多次的積淀后,就會獲得了自主學習的方法,使學會學習成為現實。從某種意義上說,案例教學是改變傳統教學的有效途徑。
四、案例教學的功能
1.案例教學能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教學過程中采用案例教學法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教學能力、工作態度及教學責任心有一定的要求;既要求教師具有淵博的理論知識,又要求教師具備豐富的教學與實踐經驗,并將理論與實踐融合貫通;既要求教師不斷地更新教學內容,又要求教師更加重視對現實中的問題保持高度敏感,不斷地從實際生活中求索適宜教學的案例。采用案例教學法可調動教師教學改革的積極性,更好地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從而使教學活動始終處于活躍進取的狀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案例教學要取得較好的效果,例如,案例中,教師需要進行以下幾個方面:(1)案例準備、(2)案例課堂組織(3)案例評價等,而每個方面都需要充分的準備過程,這準備過程,也是教師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提高的過程。
2.案例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一、案例教學法概述
案例教學法是指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舉出具體案例,然后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生在進行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提升專注度、思考能力及綜合素質,這樣,學習效率也會相應地得到提高。案例教學法強調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這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將課堂中心人物的角色交還給學生,使得學生的參與度更高,這自然能更好地保證課堂教學質量,也有利于創建高效英語課堂。通過案例教學,學生可以將理論知識融入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之中。這打破了傳統教學方式的封閉性,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發揮創新意識的空間,對確保教學質量?p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十分有意義。
二、案例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1)設計思路。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設計思路,首先要以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為原則。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整個活動是一種探究過程,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等方面的能力訓練要貫穿始終,教師更多給予的是適當的指導以及幫學生解答疑惑,學生則在教師的指導下分配任務、合作交流,進而順利完成相關內容的學習。整個教學活動分為課前預習、課堂問題探究及課后鞏固三個環節,教師在整個流程中,既要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探究熱情,又要在完整且流暢的教學環節中強化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認識。
(2)教學過程。
1)學前熱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所謂學前熱身,就是教師在講解具體內容前就相關知識點讓學生有一個提前的認知,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更大的積極性去進行之后的學習。學前熱身內容主要是對英語詞匯的認識,學生要高度重視英語詞匯學習,要有學好英語詞匯的意識。例如,在高中英語教材中,“Ladies first,Thanksgiving,Homecoming,Girls League Dance,sandwich”等詞匯短語,它們所對應的知識背景是不同的。所以,教師在要求學生熟記這些詞語的同時,還需向學生普及這些詞語的背景知識。這種課前熱身,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注重實際案例情境導入,加強學生認識。實際案例情境導入,是案例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核心內容。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展開學習,可以加強學生的認識,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在實際的案例情境導入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翻譯“You are indeed a lucky dog”這句話,學生如果未能了解相關詞匯的內涵,翻譯出來就會是“你是一只幸運的狗”,但英文原句所表達的含義遠不是這樣。在我國,大部分人認為“狗”是罵人的詞,但根據英語本土國家的習慣,這句話的含義應是“你是一個幸運兒”。因為,在歐美一些國家,人們通常把狗當作自己家庭的一員,狗是值得贊美的。可見,讓學生更多地學習和了解英語詞匯的真正含義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教學法是20世紀20年代美國為了適應經濟高速發展而在商學院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哈佛商學院率先把真實的商業案例引入課堂,鼓勵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參與討論。這樣的教學方式取得了頗大實效,迅速受到重視,得以普及。
一、案例教學法的特點
1.客觀真實
案例教學中所引用的案例都是現實生活中真實發生的,沒有加入任何評論與分析,只是客觀呈現,保證了案例被學生原汁原味地吸收。
2.實踐性強
相較于課堂上大量知識的傳授,案例教學法是學生接觸社會最便捷的一個途徑。大量的理論知識可以被直接進行實踐驗證,保證了理論向實踐的轉化。
3.趣味性強
案例教學的實施過程是學生檢驗真才實學的過程,各種角色扮演和頭腦風暴決定了學生必須全程集中注意力,自然由課堂的被動者變為了主動者,學習興趣濃厚。
4.深度啟發
案例教學法中引進的案例沒有絕對的正誤,而是要通過思辨、討論,驗證想法。這就需要學生獨立自主地思考和探索。
二、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步驟
1.案例篩選
教學中的案例不能是信手拈來,而是要經過深思熟慮的。一般來說,案例的選取要遵循一些原則,比如理論與實際的聯系是否緊密,和所學專業的匹配是否具有典型性和針對性,案例的學習是否能適應我國整體的外部環境等。因此,深入到一線收集案例,并進行不斷更新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一旦選定案例后,要在課前把這些案例告知學生,讓其充分準備,查閱相關資料,將所需知識融會貫通,為在課堂上的發揮做好準備。
2.案例討論
這一步是案例教學的中心環節,前期大量的準備和師生合作要在這一步進行充分展現。教師在這一步的主要任務是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設置討論的界限與原則。學生則要圍繞著中心議題進行討論,討論的方式由議題決定。
3.案例總結
學生進行了充分討論與分析之后,教師要進行最后的總結歸納。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恰如其分的評價可以升華討論的主題,比如學生做得比較好的地方要給予肯定,做得不太好的地方要有具體的指導,這就等于把案例中涉及的知識點又進行了一次強化。如果在討論過程中有進行不下去的地方,學員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得出結論之后,教師要進行歸納總結,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針對案例中的主要問題做出強調,使學生把握好知識點。對學生不能深入討論的地方,教師一定要重點講解,并明確指出學生應該吸取的教訓。
三、對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思考
1.案例內涵的豐富不斷考驗著教育者的水平與能力
熟練運用案例教學法的基礎是要有成熟的教育者與穩定的教育環境。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與學習的方式在不斷更新,新舊交疊的過程本身對教育者就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所以除了與教育相關的知識理論體系,教師還要及時掌握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社會新聞,豐富案例的內涵。
2.倡導高校建立案例教學數據庫
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有浩如煙海的案例,這些案例或是抽象的,或是具象的。要想高效、有針對性地尋找到合適的案例,最好的方法是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建立一個案例教學的數據庫,這個數據庫有組建、篩選、甄別和使用的功能,各個具體案例以組塊被存貯在數據庫中,大大減輕了案例教學前期的準備工作,有助于教師將主要精力集中在中心環節。
3.案例的選擇既要有普適性也要和受教育者的專業學習有銜接
社會案例現在已經成為高校教育案例的重要來源。我們應該承認,學生從高校畢業后要直面社會現實,那么案例教學法中的案例就要與社會新聞等相關。同時,選擇、組織案例時要特別注意案例與專業知識的對口與銜接,尤其是能體現學習重點的地方,要突出理論與教育的關聯性。
4.民主開放的評價制度與周全細致的考核體系
這里所說的評價制度與考核體系是針對案例教學法所專門設置的。案例教學法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教育教學效果也非常明顯。這個設定的過程可以考慮讓學生參與進來,看一看師生關注的教育點有何異同。
參考文獻:
[1]巨瑛梅,劉旭東.當代國外教學理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2]李勁松.案例教學法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河南教育,2006(Z1).
[3]張春林.對案例教學法中案例選擇標準的思考[J].法制與經濟(中旬刊),2009(7).
目前高中生學習內容多,學習壓力大,在幾門功課中,政治課程內容具有較強的理論性、思想性,許多知識點和概念都比較抽象深刻,使得學生對于政治課的有關內容難以理解,久而久之就會喪失學習的興趣,覺得政治課枯燥無味,于是轉向其他學科,造成嚴重的偏科。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老師適時地結合實際事例,就能使政治課中枯燥的內容趣味化,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就能激發起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政治成績。
一、案例教學的概念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的需要,采用以真實的事件為基礎所撰寫的案例來組織學生學習、研究,讓學生針對案例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討論,以達到提高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績的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不像是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是一位很有學問的人,扮演著傳授知識者角色。
二、案例教學法應用于政治課堂的方法和步驟
1.精選有針對性、趣味性、時效性和當地性的案例。案例是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收集的與課本理論知識有著密切聯系的典型人物、事件或熱點的時政問題,是為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服務的,不能選擇陳年往事,或杜撰出來的與學生沒有關系的案例。
2.學生對案例進行深究進而系統學習理論知識。學生帶著初探案例不能解決的問題對書本的理論知識進行學習,去尋找解決案例問題的理論依據。這時,教師可把書本的理論知識系統化、提綱化羅列給學生,讓學生記錄好學習的疑難點,然后讓學生同桌之間進行互學探討,搞清楚一些簡單的知識,把疑難知識反饋給教師。教師深入學生,對學生進行指導引導,并面向全班學生精講討論存在的疑難點及重點的理論知識,為學生解決案例問題掃清理論知識的障礙。
3.有效地組織學生討論案例是案例教學的關鍵。經過初步討論和老師初講,然后組織學生運用教材中學過的理論知識、概念對案例展開討論。小組討論一般4-6人一組,小組討論時學生相互發表各自的見解,設有小組發言人,記錄發言要點、解題思路及小組討論中存在的疑難點,做好小組發言的準備并積極發言。學生或教師對案例討論作總結,針對小組討論中不能解決的焦點問題在全班討論,教師加以引導啟發。學生在討論中互相學習并及時總結,在這過程中自然的對政治中的疑難知識點深刻掌握并理解。這種小組討論教學比傳統的教學更有說服力。
4.教師及時總結歸納點評是案例教學法的歸宿。教師要及時總結評價學生討論案例的優缺點,分析案例問題的疑難點,歸納一下知識點,有針對性地對案例進行深入的分析。對學生討論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要給予解答和糾正,要教會學生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來探究解決案例問題,教會學生有效地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案例或實際問題。
三、案件法應用于政治課堂的優缺點
1.案例教學的優點。(1)在純理論的政治教學中采用案例法能夠實現教學相長。一方面,教師是整個教學的主導者,引導學生去思考、組織討論研究,進行總結、歸納。另一方面,在教學中通過共同研討。不但可以發現自己的弱點,而且從學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2)能夠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教學中,由于不斷變換教學形式,注意力能夠得到及時調節,有利于學員精神始終維持最佳狀態。(3)案例教學的最大特點是它的真實性。由于教學內容是具體的實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觀、生動的形式,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易于學習和理解。
2.案例教學的缺點。(1)案例的來源往往不能滿足政治課堂的需要。很多情況下政治就是理論的堆砌,不是每節課都能用案例教學,而且研究和編制一個好的案例,需要很長時間,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都很高。(2)案例法需要較多時間進行討論,學習基礎好的學生總是主角,學習能力弱的學生一般是旁聽,久而久之反而形成兩極分化,老師不能兼顧所有的學生個性差異。
四、案例教學應用于政治課堂的建議
1.明確目的性。通過一個或幾個獨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讓學生在案例的閱讀、思考、分析、討論中,掌握抽象且枯燥的理論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政治素質。
2.客觀真實性。案例所描述的事件都是真實的,不加入教師的評論和分析,由案例的真實性決定了案例教學的真實性,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得出自己的結論。
3.突出實踐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進來、深入案例、體驗案例角色。學生在校園內就能接觸并學習到大量的社會實際問題,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
一、引言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直接的體現就是高考命題意圖的變化,不再是死記硬背詞匯、語法就能過關,而是引導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要求平時教學走向開放和創新[2]。高中英語寫作一直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我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了開放性寫作的教學環節,突出了學生在寫作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引導學生進入主題輕松、題材廣泛的開放式寫作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課堂講課中的開放性寫作教學方法
1.在開放性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英語寫作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一個薄弱環節,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學生在主觀上缺乏寫作的鍛煉,沒有主動寫作英語的習慣和熱情。教師首先應該在課堂上開展開放性寫作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持續的寫作熱情。開放性的寫作教學,就是要在課堂上選擇輕松有趣的寫作主題和寫作素材,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教師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例如分角色演出、英語知識問答、圍繞某一主題的你問我答等,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樂趣,產生靈感,有內容可寫,進而提高自己的英語寫作興趣。
2.在課堂上設計開放性寫作教學環節
開放性教學更強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環節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在開放性寫作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共同學習,學生在心理上不再對教師產生畏懼心理,在課堂上的學習活動沒有過多的心理壓力。教師設計的開放性教學環節要符合高中生的認知特點,要爭取讓更多的學生在課堂上有參與的機會。課堂上設計的開放性教學環節中可以圍繞學生身邊所能感知的主題,要讓學生有參與的動力和能力,完成之后能在寫作水平上有所提高。如:
(1)結合教材進行情景再現,讓學生分角色表演教材單元內容;
(2)針對學生興趣,開展某個主題的討論;
(3)組織學生分組搜集資源,增加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
(4)給學生分配name card,開展即興演講;
(5)詞匯組句,故事接龍。
開始這些教學環節開始之前,教師要精心制作開放性寫作教學所需要的課件,通過教室中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展示,為學生創造“身臨其境”的學習交流氛圍,調動學生的熱情。這樣學生經過自己的體驗,就不會對寫作訓練感到緊張和困難。
三、開放性寫作教學的作業布置與講評
1.設計布置多樣性個性化的作業
同一個班級的學生英語寫作的水平和能力各有不同,而且為了避免少數學生之間抄襲作業的情況,我嘗試在英語課堂上對同一次作業布置不同內容,分別讓不同群體的學生完成。在作業內容上,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開放性寫作教學的教學要求,設計布置多種形式的作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主要的作業形式有如下2種。
(1)鞏固提高型作業
鞏固提高型作業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了解不同的英語考試寫作題型,按照高中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掌握多種文體的寫作方法。要求學生從遣詞造句、行文流暢、主題明確等方面認真完成作業。
(2)合作探究型作業
開放性寫作教學的特點之一就是要在教學中體現出趣味性,恰當地布置合作探究型作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之間的互相溝通、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可以增加英語寫作作業的趣味性和豐富性。
2.在作業講評中鞏固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在批改學生寫作作業時,應該做到細致認真,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知道如何改正錯誤,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學生心目中建立起負責任的老師形象,以情感動學生。在對寫作作業進行講評時,應有所針對,突出重點,并指導學生進行一些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我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學生寫作作業的薄弱環節主要有如下幾種:
(1)詞匯錯誤
(2)句法錯誤
(3)寫作錯誤
出現這些錯誤反映出學生的寫作技巧不夠,語言表達能力不強,對寫作主題的認識不深刻。主要的表現有句式簡單;重復論述較多;轉接詞使用能力不夠;文中缺乏“閃光”的句子;觀點表述不準確等。
四、開放性寫作教學案例設計
開放性寫作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參與寫作的熱情和積極性。教師在進行開發性寫作教學案例設計時,應遵循如下幾個原則。
1.系統性原則
教師設計的教學案例要有相應的教案和課件,對案例的教學內容、組成環節和教學效果要認真規劃,對時間的控制要相對準確,對學生的參與情況要進行預測,教學案例的進行要有系統性,不能漫無目的地任意發揮。
2.循序漸進原則
教師在進行案例教學時,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在案例的教學安排上,應該先簡單,后復雜[4],最終要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點。
3.學生主體原則
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案例,要符合開放性寫作教學的特點,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進來,在教學案例中應多安排互動性的教學環節,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被動轉變為主動。
五、結語
縱觀近年來的高考英語命題,英語高考已由“知識立意”轉向“能力立意”,突出了語言的交際性原則[6],高中英語開放性寫作教學是完全符合新課改的精神的。經實踐證明,應用開放性寫作教學,可以將書本上的知識轉變為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和創新能力。好的學習效果來源于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堅持不懈的努力,開放性寫作教學的開展必定會給高中英語寫作教學帶來更多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楊艷平.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創新模式[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8,(2):94-96.
[2]呂曉蘭,張鵬偉.淺析2007年高考上海英語試卷和對英語教學的思考[J].中國考試(高考版),2007,(10):25-29.
[3]黃劍茹.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無效現象[J].基礎英語教育,2008,(3):63-67.
小學語文教學論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型課程,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論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法,是小學語文教學論任課教師所關心的首選問題。
一、案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論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學生實踐性知識的積累。在傳統的教師的教育理念中,專業素質永遠是第一位的。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專業知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需要靠教師在不斷的實踐中汲取和積累來獲取的。所以說,我們不能只顧追求教師的專業素質,而忽視了教師的實踐經歷,在豐富的閱歷中獲得的實踐智慧,也是我們需要重視的。實踐智慧是隱含于教學實踐過程之中,是要經過親身實踐而獲得,并非通過別人的教授就能輕易獲取的。案例教學法正好可以幫助我們獲取實踐智慧。
在小學語文教學論的教學中,我們應積極地運用案例教學的模式。利用這一模式有兩大好處:第一,通過豐富多彩的真實案例,讓學生體會其中,真正地站在案例的主人公角度去思考問題、看待問題,通過這種實踐教學的情境,讓學生獨自去摸索、去處理各種教學問題,經歷過這種體驗,學生就能夠自己探索出問題的解決策略,在實踐中收獲知識,并且提高實際應對能力,真正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第二,通過案例教學,讓學生開拓了視野,豐富了閱歷,提高了案例分析的技巧和技能。
(2)有助于學生研究能力的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是教師專業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新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必須提高他們的研究能力,以適應新時代的需求。案例教學法正好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研究能力,因為這種方法就是以案例為研究對象,以問題為導向,以探究為基礎。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對案例的剖析中,學生在不斷地閱讀、反思中深入到案例深處,能體會到教學內容的真諦。當然了,在這一系列的學習中,學生都是通過自學來完成的,不過必要時教師也要進行相關的指導。正是因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才能夠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也就能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案例教學法把教學變成了一種特殊的探究活動,師生之間共同對同一案例探討,在探討中不斷地發現教學問題,同時又解決這些問題,在這個過程之中,學生永遠是主體,而教師只是作為一個引導者,引導學生去發現、去討論、去解決問題。學生不再是像以前那樣被動地接受學習,而是主動地探究學習。
(3)提高學生合作能力。案例教學不是獨立的,它是需要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協作完成的。這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截然不同,對學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師生之間是教與學的合作,教師不再像以前那樣“高高在上”,而是和學生作為朋友,共同探討問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學生與學生的合作則需要相互尊重,共同合作,才能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在合作中,學生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也要爭取自己的觀點,共同促進學習。在合作中要互相溝通,并在溝通中增進合作,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合作能力的發展。
二、小學語文教學論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1)明確教學目標。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到知識,并能運用到生活中去。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地改革發展教學理念。在課程開始之前,要明確該堂課程要達到的目標,并且制訂課程計劃,然后學生再根據制訂的計劃有條理地進行實施,最終達到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一點,學生在以小組為形式展開討論時,我們要關注他們的對話和評論,對于那些積極的評論、有利于學習的對話,我們要給予充分肯定,并且鼓勵學生積極去實踐和思考,讓他們暢所欲言;一旦發現有偏離教學目標的討論和對話,我們應該及時制止這種評論。
(2)精心選擇案例。案例的選擇是實施案例教學的基礎和前提,是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因此,我們一定要更加慎重。雖然說可提供給小學語文教學論教學的案例非常之多,但是要找到一個適合的案例并非易事,我們所選擇的案例不僅要能夠反映課程內容,還要讓學生接受和掌握。所以,在案例的選擇時一定要注意符合知識性、典型性、針對性、完整性、時代性和可塑性,只要我們做到了這幾點,就能夠選出合適的案例了。
(3)研讀評析案例。研讀評析案例是案例教學法不可或缺的環節,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讓學生能夠快速地進入案例情境,明確案例中教師角色的地位,揭示出案例的內涵;同時注意尋找案例中的因果關系,只有弄清前因后果,才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通過實踐證明,在小學語文教學論教學中合理地運用案例教學法,使學生從案例中總結出更多的經驗和知識,可以使學生能夠深刻理解教學內容,優化知識結構,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和多種能力。
一、個別化教學的提出
兩年前,我校開展了個別化教學的課題研究,提出了以學案導學為突破口實施個別化教學,其宗旨是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讓基礎薄弱的學生找到學習英語的信心和培養他們的興趣,優生也得到充分的發展,提高班級的整體成績,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
個別化教學實施以來,我通過反復實踐,及時反饋、對比和分析,不斷完善和改進,現已基本形成了一些操作比較簡便、方法有效的教學方法與策略。現在,我就北師大版高中英語模塊1 Unit 2 Lesson 3 Sport Stars這一課的第一課時學案來說明個別化教學的具體實施。
二、個別化教學的具體實施
1. 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教學目標
這節課,我定下了以下三個學習目標:
1)掌握以下重點詞匯: brilliant, skilful, awful, useless, amazing, keen, unusual, fortunately, compete, champion, violence, athlete, event.
2)通過閱讀把握文章的段落大意,并能了解掌握有關大小威廉姆斯運動生涯的相關信息。
3)能夠運用新詞匯談論體育名人。
2. 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分不同的層次進行施教
課堂上的教學活動要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學的內容,在同一時間、同一進度內面向全體學生進行,講授最基本的教學內容,完成最基本的教學目標。同時,讓不同水平的學生的課堂活動指向集中于不同的教學目標,進行不同程度的設問、激疑釋疑,培養學生思維與解題能力,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學案的前兩個任務設計如下:
Task ⅠTranslation.
卓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靈巧的,熟練的_______________
糟糕的,極度的_______________
差勁的,無用的_______________
不平常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冠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sk Ⅱ Choose the following words to fill in the blanks.
amazing fortunately keen compete champion
1.Bailey_______against athletes half his age and won at last.
2.Max's success as a number is really ___________.
3.I broke my arm playing basketball but __________ it's fine now.
平時教學,在上新課之前,我都會花一定的時間教授學生新單詞,包括怎么讀,怎么記憶,并且還會講解有關構詞法的內容。設計任務一和任務二是對學生進行又一次的語言輸入過程,采用詞匯復習導入的形式。
Task Ⅲ Read and the heading of each paragraph.
Paragraph 1 a)Brief introduction
Paragraph 2 b)Family background
Paragraph 3 c)Training and study
Paragraph 4 d) Success and achie
-vements
任務三屬于快速閱讀,為了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找到答案,在平常教學中,我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如讓學生關注每個段落的首句和尾句,整體領略,宏觀閱讀,學會跳讀,培養學生有意識地將注意力集中到句子、段落上,盡量通過上下文來理解句子,理解主題,提醒學生抓住核心詞、主題句,不要過分在意對個別詞語的理解與否,要學會對生詞的推斷等。經過反復的強化訓練,到本學期為止,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有效地運用這些閱讀策略進行閱讀。這些策略在這一課得到了充分地體現應用,學生的閱讀效果也相當不錯,學生通過閱讀初步理解了課文各段的內容,并驗證預測,為完成后面的閱讀任務作了鋪墊。
Task Ⅳ Work in pair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 Why are the sisters unusual?
2.What kind of background are they from?
Task Ⅵ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任務四和任務五屬于精讀,通過精讀,獲取課文的細節信息,為更深一步理解課好準備。這兩個環節對于基礎生來說,可能會有難度,但可以以pair work的形式完成,這樣就能夠使基礎較差的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從而實現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TaskⅤ Tell the story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sisters to each other.
最后一個環節是閱讀能力的升華部分,是語言輸出的過程,學困生一般較難達到,但優生可以達到,中等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操作也是可以達到的。
3.達標測評
個別化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是達標測評。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班級的教學進度和計劃自己適時的安排一些測評,針對每個小模塊,自己重新編排一些考卷,跟學案一樣,根據課堂的不同目標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出題,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題可做,都能從練習中達到對知識點的鞏固和應用。測驗時試卷設計要有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必做題屬檢測達標的基本要求,選做題則屬較高要求,為加分題。如本節課我設計了如下檢測題:
Ⅰ.根據下列句子及所給單詞的首字母或漢語提示,寫出各單詞的正確形式。(必做題)
1.There are many a_____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take part in the tennis tournament.
2.The reporters are discussing the big e_____ which have happened recently.
3.We hope Liu Xiang will be the 110m hurdles c_____ again in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Ⅱ Review the text. (必做題)
The Williams sisters were born in a poor and dangerous area of California. It was full of _______________. Finally, in 1991, the sisters' family moved to ________. When they were young children, their father started to train them hard to _____ each other. Their mother taught them at home so that they ______ while developing their __________. Today, both sisters are ___________ at college. They have already expressed ___________ in working in it after their tennis careers come to an end. The sisters' road to success has been _________. They have won in many big________. Has tennis ever _________ between the two sisters? Fortunately,no.
Ⅲ Writing(選做題)
Voice your opinion
Key words:
這種設計方法可使優生有更多的成功機會,進而增強其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同時也可給中等生和學困生上進的機會,激發其求知欲。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20―0122―01
寫作是學習英語的一種途徑和手段,它不僅是一種能力,而且能有力地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近年來,書面表達在高考試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長期以來,如何有效地進行寫作教學一直困擾著廣大英語教師。“給出題目,提出要求,學生完成習作,教師批改,出示范文”的傳統寫作教學模式往往導致大部分學生被動地完成寫作任務,缺乏積極性和寫作的熱情。同時,廣大教師忙于修改學生習作中的語法、詞匯等細節性錯誤,形成了“學生怕寫,老師厭改,效果欠佳”的現象。下面筆者以案列探討在寫作教學中如何運用過程性寫作教學法。
一、教學設計理念
通過近幾年高中英語寫作課堂教學實踐,并結合學生在英語寫作中所表現出的問題,筆者發現將過程教學法應用于寫作指導的效果十分明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
過程性寫作教學法將寫作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和六個步驟,即寫前階段、寫中階段、寫后階段三個階段,主題導入、小組討論、初寫文章、點撥優化、再寫修改、作品展示六個步驟。學生在教師的反饋和指導下完成寫作任務。這種層層鋪墊、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僅讓學生對寫作做到胸有成竹,而且系統地訓練了寫作思維。
二、教學案例分析
現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版高中英語教材第一單元的寫作部分的教學為例進行分析探討。本堂課的教學任務是“Write An E-mail to an e-pal”。作為剛升入高中的學生,英語功底雖然不厚,不過對這個話題很熟悉,學生有話可說,有真實性。
1.寫前階段
這個環節包括主題導入和小組討論兩個步驟。教師導入主題和任務,拓展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的寫作意愿。然后通過學生分小組討論,激活有關詞匯和有用表達,為寫作做鋪墊。就本節課而言,筆者考慮到學生剛進入高中,同學之間不熟悉,有些學生的思維不夠開闊,首先提出了一些引導性的問題導入主題:
Do you have friends?
Do you know how to make friends?
Do you know you can use the internet to make friends?
Do you have an e-pal? Do you want to have one?
Have you ever written an e-mail? Do you know how to write an e-mail?
然后,筆者引導學生思考,給每個小組五分鐘時間討論,之后每個小組表達自己的觀點。討論中教師一定要在教室中走動,密切關注各個小組的討論進程,適時提供一些幫助。通過學生討論、互評、教師點撥的循環過程,讓學生明白怎樣選擇詳略、文章結構如何建構以及如何給文章添彩增色等寫作難題。
2.寫中階段
我在教學的同時也思考著這樣一個對立統一問題。通過閱讀大量的關于分層次教學法的教育書籍,我終于找到了方法,于是利用一節練習課來進行實踐,結論是整體和個體是能夠統一的。
案例描述:
備課時,我就在考慮按什么標準分層次能夠讓所有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來獲取知識并提升英語認知水平,到底要分幾個層次才能滿足教學需求。突然想到現如今飯店、學校都評星級,星級越高代表水平越高,那何不用這種方法呢?本節課的內容是教授英語語法:虛擬語氣。這個內容對學生們來說一直都是難以跨越的一道坎。一般的教學程序都是先列舉虛擬語氣的幾種句型:if條件虛擬,wish引導的賓語從句,suggest引導的賓語從句,would rather后接的賓語從句,if only后接的狀語從句等等。并將if條件虛擬的表格出示給學生背誦。(如下)
這個表格對于學生的形象記憶是很有幫助的,但如果能由學生自己總結出來那就更好了,就能達到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促進課堂生命化。
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我挑選了除if條件虛擬句之外的選擇題共60道,按照從易到難,各種虛擬兼顧的標準,將此60道題分成三組,分別為三星、四星、五星,打印成學案發給學生。然后,又將if虛擬語氣的表格除第一列第一排內容之外單元格全部挖空也印在了學案上,我就信心十足地到班級去了。
上課時,我對大家說:今天我們要復習一個偉大的語法知識,并且大家可以在這堂課上給自己畫坐標。學生看我這么慎重就都有了好奇心。然后我就問:大家都知道金陵飯店嗎?它有什么讓你印象深刻的?一個學生答:它是五星級飯店!很好,這就是我要的答案,然后我就說:你們給自己的英語水平打個星級怎么樣?學生們七嘴八舌說開了,都是往高了說,甚至還有說七星的,好比迪拜的七星大酒店,整個課堂熱鬧起來了,我請他們停下討論并說:現在,我們復習上節課講到的虛擬語氣,這里有星級題目,按照自己給自己定的星級做題,做好了有獎勵。就這樣開始了我的這節復
習課。
做題時,學生們沒有了以往的懶散,一個個都很想證明自己,于是,每個人都聚精會神地做題。時間到了,我將答案報給大家,結果就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愁的人思考著為什么我不能比別人做得好,發誓要報仇;喜的人眉開眼笑,驕傲地接受別人羨慕的眼光。但45分鐘時間是固定的,任何一個老師都不可能講完所有的60題,而且,每個人只完成了其中的三分之一,對沒有做的題目很陌生,那他會有興趣聽嗎?于是,我先請各組統計錯誤率較高的題目,不出所料,三星題中個別難題,四星題中所有題目,五星題中個別題都有人問。我就說:這些是大家認為有挑戰性的題目,你們要不要聽呢?學生都很急切地說:想。學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整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講完后,學生們了解了,學習也有目標了,三星、四星學生都立志要向五星沖刺,五星學生有了壓力,迫使他們要解決學習中更多的難題。最后,我要求學生在不允許翻書的情況下,合作競爭將表格填寫完整,速度快、質量高的小組由我給他們評星級,我大方地給其中一組的每個學生貼上了五星的標志,其他同學都很高興,這也是他們的目標。
課后,我并沒有要求學生將自己沒有做完的題目補做,但讓我驚訝的是不服輸的心態讓每個學生都自動自覺地完成了練習,令我記憶深刻。
案例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