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大全11篇

時間:2022-11-01 01:58:07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篇(1)

從“雙基”到“四基”是多維數學教育目標的要求。知識與技能的培養只是數學教育目標的一部分,而這部分往往是看得見、可測量、易操作的。人們往往在教學與評價中把關注的焦點放在所謂的知識點上,放在所謂的技能訓練上。評價學生也往往注重在知識技能上的表現,忽視其他方面。然而,數學教育的目標除知識技能外,還應當包括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學生對數學思想的把握、活動經驗的積累以及情感態度等,必須同時發展學生數學素養的其他方面。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正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雙基”的要求應是理解、掌握、正確,而不是死記硬背和速度訓練。對于“雙基”,雖然中小學教師非常熟悉,但在使用《標準(2011年版)》時,對“雙基”應有新的理解和把握。對基礎知識的教學重在理解和掌握,而不是死記硬背多少概念和法則。理解的標志在于能描述對象的特征以及與相關對象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把對象用于新的情境,本質是能夠在具體問題中運用相關的知識。

對基本技能的要求一直都離不開“正確、迅速、合理、靈活”等。而在實際教學和測驗中,往往把速度看得過重,一味追求運算的速度。從數學的本質考慮,技能的要求應當以正確為重點,在正確的基礎上可能會考慮合理,應當淡化對速度的要求。

《要明了數學的教育價值在哪里——訪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史寧中》,趙小雅,載《中國教育報》2012年3月8日第7版

面對修訂后的課標,中小學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對中小學一線教師理解課標及教學有哪些建議?

史寧中:現在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很大問題,就是強調熟練,其實數學是需要思考的,現在的數學考試一分鐘一道題,量太大,這是不對的。我認為在數學評價上應倡導三點:一是做對就好,不要求解題速度;二是重點看學生對公式與概念本身是否理解,而不是會不會做題,現在的教學不會讓學生舉一反三是最大的問題;三是對于推理,過去我們都是格式化,其實正常地把一個思路描述清楚就可以,用寫作文式的語言也可以,只要邏輯清楚,符合人的正常思維即可。教師得學會思考問題,面對修訂后的課標,要真正理解數學的教育價值是什么,這是根本性的問題。

《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及其變化——〈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一)》,張丹、白永瀟,載《小學教學》數學版2012年第4期

《標準(2011年版)》提出了“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良好的數學教育至少應該滿足如下幾條標準:①能全面實現育人的目標;②能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③能滿足學生未來生活和進一步工作學習的需求?!安煌膶W生獲得不同的發展”是一種理念,它要求教師關注每一個學生,關注學生的真實想法和學習需求,關注學生對于某一學習內容及其背景的不同理解,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

《標準(2011年版)》中關于課程內容規定了如下幾點。第一,對于課程內容的全面理解:“課程內容不僅包括數學的結果,也包括數學結果的形成過程和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睂嶋H上,課程內容要全面體現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第二,對于課程內容選擇的標準:“課程內容要反映社會的需要、數學的特點,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有一個對課程內容理解、再加工并將其轉化為學生的學習內容的過程,這時就需要“貼近學生的實際,有利于學生體驗與理解、思考與探索”。第三,對于課程內容組織的原則:“課程內容的組織要重視過程,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系;要重視直觀,處理好直觀與抽象的關系;要重視直接經驗,處理好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系。”與《標準(實驗稿)》相比,《標準(2011年版)》既強調了課程內容的組織要有利于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表示、推理、證明、交流等過程,也提出了需要處理好的幾個關系:過程與結果、直觀與抽象、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第四,對于課程內容的呈現特點:“課程內容的呈現應注意層次性和多樣性?!睂哟涡灾饕侵?不同內容在目標要求上的層次性以及不同年級學生認知同一內容的層次性;多樣性主要是指,內容的呈現應采取多種表達方式,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關注“四基” 提升素養 培養能力——〈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教學指引》,徐斌,載《小學教學設計·數學》2012年第7期

篇(2)

8月7-9日山東省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培訓會議在濰坊中學報告廳召開,來自全省的各級特校校長、骨干教師等600人進行《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培訓.現總結如下:

一、改變觀念,樹立全新的教育觀.

課堂教學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培養學生學會生活是“新課標”賦予特殊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教師就應該“育人為本立德樹人、必備品格關鍵能力、淡化能力強調整合”,孕育著這樣的理念“尊重差異、育人為本、關注需求、服務生活”,一切美好的事物才能從外部走向內部,才能內化為學生的素質.

培訓中,專家從課程性質、課程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課程目標與內容、教學建議、生活語文、數學、生活適應與美術等進行了培訓,并結合學生實際,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就智障學生學習發展的策略進行了研討.

面對當前的特殊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課標解讀指出特殊教育教師迫切需要一套能為他們明確方向的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設計思路中提出:在“總目標”之下,設“傾聽與說話”“識字與寫字”“閱讀”、“寫話和習作”“綜合性學習”五個學習領域,并按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三個學段分別提出課程目標與內容,體現培智學校生活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這種九年一貫整體設計的課程目標讓老師們更加明確不管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還是課程目標與內容,都是緊緊圍繞著“生活”二字展開的,真正突出了培智學校生活語文的課程中“生活性”的特點.

許家成教授的課程,喜歡通過提出問題,講解內容,讓我們學習內容的同時,能夠思考,活躍我們的思維,許教授提出的問題,雖然我們都能夠通俗的理解,但是用專業術語回答時,卻是表達不出來,由此看出我們的理論支持還是很薄弱的.孫穎教授講解了培智語文教學設計的整個過程,包括:教學前的診斷與評估、課程計劃階段、教學階段以及教學后的評估,其中涉及到很多的知識,對于講述的一些知識我們也能夠理解,但是通過孫教授結合實例,我們就會發現,我們在教學實際中,怎么會沒有想到要這樣做呢?有時候我們在教學后多反思,只有不斷的思考,我們的專業能力才能進步.結合語文教學,將理論知識與案例結合,使我們能夠更好的將知識與實際聯系.孫教授通過講解教學設計中的內容,了解根據學生的能力層次進行分層次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真正做到以生為本,教學過程中應該怎么處理各種教學問題,最后結合教學視頻,讓我們更具體直觀的了解,為我們自己設計教學設計打下基礎.我覺得對語文教學的了解更進一步,也會思考如果是自己,我會怎么做?從中學到了一些有用的方法.同時根據學生的特點,讓學習的知識得以應用.

二、拓寬外延,夯實基礎.

在程文捷教授發的《生活數學課程標準》中,課程目標被分成了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等四個目標,這是我第一次看到被分成四個的目標,之前在我的教學中,我一直都是在仿照普通學校的三維目標,來制定學生的學習目標!

篇(3)

隨著音樂課程標準的深入開展,人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新的變化,教師的改革熱情高漲,課堂較多地出現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對新課程理解、參與、支持,形成了一種自上而下的、堅實的支撐力量。同時,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也使我們對解決基礎教育存在的問題增強了緊迫感。《音樂課程標準》為我們帶來了全新的理念、全新的信息。然而,對于高師音樂教育來講,如何真正做到人才的培養與新的教學理念和學校課程體系的要求相一致,更好地推進課程改革,是值得深思和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目前高師音樂教育課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面對新世紀音樂課程標準的實施,以分科設置為主流的學科課程體系已不適應新時期教育發展的要求。課程體系的內涵是多方面的,但核心主要是課程結構、課程設置、課程內容三個方面。目前,高師音樂教育存在著課程結構不合理;課程設置排他性,缺乏彈性、開放性;課程內容陳舊、脫離實際的問題。

(一)課程結構不合理。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結構就大的框架和體系而言,是由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構成的模式?!罢n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門類過多,缺乏整合性、綜合性和選擇性”。①追求各自學科專業的系統性,完整性,重視專業的縱深發展,把分科課程的知識與整體范圍的知識割裂開來,忽視專業和學科的橫向聯系。許多師范院校培養的音樂師資其知識結構往往局限于某一專業,只強調了本學科某一領域縱深性,與課程標準的要求存在較大的差距。高師教育是培養師資的專業化教育,培養目標決定了必須強化師范特色。特別是在《音樂課程標準》全面推進的今天,培養具有綜合藝術教學能力的師資,對音樂教育專業教學改革尤為重要。

(二)課程設置具有排他性,缺乏彈性、開放性。

在課程的設置上具有明顯的排他性,即與培養目標或實現培養目標已設置的課程無直接關系或關系不大的課程基本上都排除在課程體系之外。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強化了窄、專、深的課程體系,從而造成學生知識面過窄,社會適應能力較弱的局面。

“從課程設置來看,高師音樂專業的課程主要由普通教育課程、音樂學科專業課程和教育專業課程三部分組成。普通教育課程是對學生普遍進行的專業知識以外的‘公共課’的教育。它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個性發展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現時普通教育課程設置本身也還存在一些問題。缺乏選修課,課程門類過于單一,課程設置缺乏彈性、開放性,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修課程的余地很小”。②

(三)課程內容陳舊、脫離實際。

“課程內容繁、難、多、舊、偏重書本知識,脫離學生生活及社會發展”。①有些內容不能及時反映音樂學科研究成果,內容龐雜且概念不清,知識結構不系統,缺乏內在的邏輯聯系,更無法進行學科之間的交融和滲透,還有西方音樂的理論技能知識比例遠高于中國音樂。觀念上的落伍,內容上的陳舊,嚴重制約了學生素質的提高,脫離了高師的自身特點,脫離了培養目標,致使高師音樂學生畢業后無法勝任教師的職業,甚至有些教師、學生一味地向專業音樂學院看齊,以演奏家、歌唱家、理論家為終極目標,以至有相當一部分的畢業生(尤其是專業方面有特長的)不愿意或不安心從事音樂教育(尤其是基礎音樂教育工作)而改行,造成音樂教師流失現象嚴重。

二、對高師音樂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建議

針對高師音樂教育課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根據當前音樂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從過去注重學科的教學轉向全面培養綜合素質提高的教學,使學生的思想品德、文化、業務、身心等各項素質得到協調發展,保持并突出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特點,提出本人的改革建議。

(一)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課程結構合理的調整

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門類過多和缺乏整合性的現狀,使課程結構具有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音樂專業課程的結構原則應當是:以音樂審美為統領,音樂表現為載體,音樂創作、音樂文化為兩翼,音樂教育為基礎,形成各有側重、相互關聯、相互貫穿的課程體系”。③“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課程結構的設置應體現出音樂教育專業的特點,即師范性、專業性、基礎性”。③

1.師范性,就是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與專業音樂院校在培養目標方面的主要區別。高師音樂教育專業以培養中、小學音樂教師為目標。對于音樂教師來說,音樂表演藝術、音樂理論、音樂創作等專門技能、技巧、理論知識的修養不能以“專、精、深”為追求,那是對專業音樂人才的要求,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培養的學生所需要的是“全、正、質”。“全”,需要全面發展,“正”,需要方法正,路子正。不僅為自身的深造打下基礎,而且為將來能夠用正確的方法來指導學生學習。“質”,不以數量為追求目標,而是求其根本的質量,求其精華。另一方面,對于音樂教師來說,必須把握科學的教學方法,為今后從事教學工作打下基礎。

2.專業性,使學生具備適應中、小學音樂教學需要的理論、知識、能力和素養。這是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專業性要求,區別于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的培養目標。轉變學生重視音樂專業課,忽視教育教法課;重視技能訓練,忽視理論學習的不正確觀念。要在肯定學生重視專業技能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對教育理論和專業理論學習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以會“教”作為評價學生的專業能力的標準。

3.基礎性,指的是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本科階段。該專業的培養目標除了培養中、小學音樂教師外,還應當為碩士、博士階段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里的基礎,不僅指具備熱愛音樂,享受音樂的基礎,更重要是的學會“學習”,學會“傳授”,具備終身學習音樂、傳授音樂的基礎。

(二)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改革

1.加強基礎課程教學。只要是一門學科,必然會有系統的知識和技能體系。因此,對于音樂教育來說,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是必要的,既是人的整體素質中音樂素質的一種需要,同時也為學生進一步學習音樂奠定了基礎。加強基礎學科的教學,使學生通過學習達到得心應手的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們的專業基礎教學中,“必須改變以往音樂課程中單純傳授知識和訓練技能的傾向,改變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方式,把它放在具體的音樂實踐中,同情感、態度、興趣等因素緊密結合,并看重學習知識獲得技能的方法與過程。把審美教育與音樂知識的學習巧妙地結合起來?!雹?/p>

2.增強優化課程設置。把握《音樂課程標準》的主導精神,確立以“審美體驗為核心”的基本教育理念,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現代教育師資。對現有的課程作出相應的調整,減少不必要的課程,課時增減要得當,基礎技能課和基礎理論課要有切合實際的標準,重視教育理論課以及實踐類課程。

3.強調學科間的融合。《音樂課程標準》提倡學科間的綜合教學,是現代教育的一種發展趨勢。在課程改革中還應當合并一些課程,保證音樂學習的延續性和整體性,加強學科間的綜合性。教學中既要強調各學科的個性,又要強調各學科的共性,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注重各學科間的相互聯系與相互滲透,擴展音樂學習的范圍。如:聲樂與表演、合唱與指揮、樂理與視唱練耳、音樂史與欣賞、和聲與即興伴奏,鋼琴與彈唱等等。把專業理論應用到專業技能上,把專業知識應用到教學實踐中,使教學更加豐富,在提高課堂效率的同時,還能緊密結合培養目標,體現音樂課程貫徹綜合的原則。

(三)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課程內容的更新

“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多、舊、偏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⑤

1.組織編寫適應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教學需要的教材。音樂教材是進行音樂教學最基本的媒體和資源,也是實施課程標準,實現教學目標的根本保證。所以,它對于音樂教學效果的優劣成敗,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國家對音樂教材的建設非常重視,不僅在公布的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兩份《音樂課程標準》中,對教材編寫的原則及相關問題提出了具體意見,而且通過教材編審委員會對編寫的教材進行嚴格的審查、把關,從而保證了出版課本的質量。

2.把《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作為高師音樂教育課程的重要內容,從中獲取新信息,形成新觀念,把握新方法。認真學習《標準》,認真理解義務教育關于音樂的“審美體驗價值”、“創造性發展價值”、“社會交往價值”、“文化傳承價值”⑥和基本理念的深刻的社會含義,從而制定自己的教學內容、方法與模式,使高師音樂教育與基礎音樂教育相統一,不至于出現脫節的現象,使學生緊跟時代步伐,適應改革需要,實實在在的為基礎音樂教育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3.突出音樂教育類課程的設置?!斑@類課程包括:音樂教育心理學、音樂教育學、中外音樂教育理論體系、音樂教育電化技術、音樂教育教材教法與教案寫作、教育見習、實習”。⑦把課程學習與教育實習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學活動的順序可采用學習――見習――學習――實習――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到教育第一線去感知、對照、研究和總結。

4.擴充教學內容,突出實踐性。在教學計劃規定課程的基礎上開設各種專題講座。請專家來校講學、進行學術交流以擴充教學內容,提供實踐條件和機會,定期舉行各種音樂會、專業比賽及各種演出活動,組織學生合唱團、舞蹈團、樂隊,組織他們定期到中小學見習等,在實踐中鍛煉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技能及師范技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組織、管理的能力。

三、結語

在基礎音樂教育改革實行重大舉措的時候,高師音樂教育也必須根據基礎音樂教育改革的需要,對其課程體系進行一系列的改革。《音樂課程標準》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只有立足于《音樂課程標準》,積極探討高師音樂教育課程體系改革中的問題,真正達到音樂課程標準與高師音樂教育的統一,才能適應現代多元化音樂教育的發展。

注釋: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5期,第一章第3頁。

②姚莉莉,王曉平.《宏觀視野下的高師音樂教育課程改革》[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

③⑦王耀華.《關于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培養目標與課程結構體系的思考》[J].中國音樂教育,2003年第2期。

④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5期。

⑤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5期,序言第2頁。

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2期,第1頁。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5.

篇(4)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二年級上冊教學內容共分六個單元,音樂作品總計29首,其中歌曲11首,欣賞曲13首,歌表演3首,音樂活動2首。新作品17首,傳統作品13首,新作品占總數的60%。器樂是認識堂鼓、小錢和木魚。知識點是音的高低、旋律線,認識音階唱名。教學形式有唱歌、欣賞、歌表演、器樂和音樂活動。

第一單元  媽媽、老師

這一單元的教學時間是在教師節前后。通過學唱歌頌老師、媽媽的歌曲培養學生的愛心。在學習的過程中,應啟發學生講述老師和媽媽是怎樣關心自己的具體事例,激發學生的情感,通過優美的歌曲來表達這種情感。

在學唱歌曲時,要引導學生體驗音樂的旋律美,注意連音和斷音的唱法,選用適當的速度、力度演唱,討論用怎樣的音色來表現歌曲的優美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對音的高低的認識要從感性認識入手,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高低不同的聲音,并用這些聲音編織一定的情節,通過音樂活動增加對音的高低的感受。

1.唱歌《鮮花愛雨露》

歌曲把鮮花比喻成學生,雨露比喻為老師,通過鮮花愛雨露,表達學生愛老師的美好情感。建議在教學時,教師要為學生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演唱時要注意斷音與連音的唱法,并注意四小節一換氣,氣息平穩,使歌聲流暢、優美。

2.欣賞《我愛米蘭》

歌曲《我愛米蘭》是把米蘭比喻成老師,默默地為教育事業做貢獻。在欣賞時可啟發學生聯想還可以用什么來比喻老師的奉獻精神。如蠟燭、媽媽、陽光、雨露、園丁等。可分小組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唱歌、朗誦、繪畫、演奏等)表達對老師的熱愛情感。

3.活動《音的高低》

傳統的“音的高低” 的教法是從樂音的高低開始,讓學生分辨兩個高低不同的百。本課的設計是讓學生首先從感受生活中高低不同的聲音入手,并進行模仿、創造,這是第一冊“探索聲音” 的繼續。還可以通過用聲音講一個故事,在實踐中運用高低不同的聲音等方式進行教學,這種形式與傳統教法有較大的差別。

4.唱歌《小烏鴉愛媽媽》

這是一首帶有敘事性的歌曲,通過小烏鴉找來蟲子,喂已經年紀大了的媽媽的情節,表現小烏鴉愛媽媽的情感。課前可啟發學生在家里為媽媽做一件好事,課堂上進行交流,把學生愛媽媽的情感融進歌聲中。學會歌曲后,也可以表演一個小小音樂劇。

第一場:在開滿鮮花的草地上,小黃鵬和喜鵲飛來飛去,正高興地玩著,這時,飛來一只小烏鴉。他們說:小烏鴉,我們一起玩吧。小烏鴉說:不行,我媽媽年紀大了,我要捉蟲子給她吃。黃鵬和喜鵲說:我們和你一起去吧(唱第一段)。

第二場:在美麗的小河旁,畫眉和布谷鳥正在高興地玩著,看見小烏鴉們飛過來就說:我們一起玩吧。小烏鴉說:不行,我媽媽年紀大了,我要捉蟲子給她吃。畫眉和布谷鳥說:我們也和你們一起去吧(唱第一段)。

第三場:在烏鴉媽媽的屋里,烏鴉媽媽正躺在床上。小烏鴉們飛到門前敲門。烏鴉媽媽聽到敲門聲,起來開門。小烏鴉把大家捉到的蟲子放到盤中,端到媽媽的面前(唱第二段)。

第四場:小烏鴉在喂媽媽。小黃鸝們在一旁朗誦:多懂事的小烏鴉,多可愛的小烏鴉,飛來飛去不忘記呀,媽媽把他養育大(唱第三段)。

小小音樂劇可以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合作能力和音樂表演才能。情節簡單的音樂劇可以在一節課中進行,復雜的可以用幾節課完成,伸縮性很大。它豐富了單一唱歌教學的內容,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一種很有效的形式。

5.欣賞《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這首歌曲可以同《小烏鴉愛媽媽》一起進行教學,通過欣賞歌曲進一步加深愛媽媽的情感。

第二單元  我原住在童話里

本單元用音樂“講” 了幾個學生非常喜愛的童話故事,通過童話故事,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童話故事只是個橋梁,重點要引導學生去發現音樂是怎樣表現這些童話故事的。本單元首次出現旋律線,讓學生從旋律的高低起伏中感受音樂情緒的變化和不同的表現。

1.唱歌《小紅帽》

這是一個學生非常熟悉的童話故事,有歡快、有安靜,當用音樂來表現時,由于旋律的運用使歌曲有了不同的情緒。全曲的音樂素材簡練,基本上是第一樂句的變化重復,應結合歌詞讓學生體會上行和下行的旋律帶來的情緒變化。這首歌曲使用了1—i的完整音階,要通過歌曲認識和了解七個唱名。

有條件的學??梢酝卣菇滩膬热?,把《小紅帽》編成小音樂劇。

2.欣賞《龜兔賽跑》

欣賞《龜兔賽跑》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傳統的方法一般是沿著故事的線索聆聽音樂,或是通過辨別黑管和大管不同音色了解兩個角色。根據創造性的教育理念,我們可以嘗試從整個音樂中提煉出四段音樂:樹林的早晨、驕傲的兔子、勤懇的烏龜、歡慶勝利。學生熟悉音樂之后,可以為教師所講的故事配音樂,或是聽音樂讓學生編故事。在創編過程中,教師不要以《龜兔賽跑》的原型來衡量學生的創編,要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創編出與別人不同的結果。

3.活動《音樂故事──森林小衛士》

這課是為故事選配合適的音樂,有了第二課的實踐,這一課就有了基礎。故事的情節既可以參照教師用書,也可以由學生按圖創編。選配的音樂可參考:《口哨與小狗》《天鵝》《快樂的小舞曲》《彼德與狼》《龜兔賽跑》等,要鼓勵學生尋找各種音樂片段為故事配樂。

4.唱歌《大鹿》

《大鹿》同《小紅帽》雖然都是具有童話色彩的優秀歌曲,但音樂形象有很大的不同,一個歡快,一個緊張。應引導學生探討音樂是怎樣表現緊張情緒的(速度、節奏的作用),并通過歌聲表現這種情緒。表演歌曲可選擇其中一首即可。

5.欣賞《永遠住在童話里》

歌曲中包括以下幾個童話故事:《白雪公主》《海的女兒》《桃太郎》《稻草人》《木偶奇遇記》《愛麗絲漫游仙境》。通過童話故事感受真、善、美的情感世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改換童話故事名演唱,了解更多的童話故事。

第三單元  月兒彎彎

本單元是一組以月亮和星星為主題的音樂作品,通過感受和體驗音樂,激發學生探索宇宙、星空奧秘和大自然的興趣。在這一單元首次出現完整的音階,要讓學生能按順序演唱音階的唱名。

1.唱歌《小小的船》

這是一首非常優美的歌曲,許多年以來,一直被各種音樂教材所選用。為了正確地表現音樂的情緒,要注意歌聲的優美、柔和。同時仍應提倡用形體動作來感受四三拍的韻律,但不要統一動作,要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做出動作。為了與相關文化相結合,可以欣賞與月亮有關的藝術作品。

2.欣賞《月亮月光光 》《阿細跳月》

這兩首樂曲雖然都是以月亮為題材,但情緒是不同的?!对铝猎鹿夤狻肥鞘婢弮灻赖模栋⒓毺隆肥菤g快的。雖然音樂的表現形式不同,一個是二重唱,一個是民樂合奏,但音樂的表現方法是相同的,都要通過旋律、節奏、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表現?!对铝猎鹿夤狻窇舶察o靜地聽,《阿細跳月》應通過舞蹈動作感受音樂的歡快。

3.唱歌《我和星星打電話》

歌曲為領唱與齊唱的形式,應給學生更多的領唱機會。歌詞中沒有具體的天文知識,可啟發學生了解一些天文知識,幫助他們改換第四、五樂句的歌詞演唱,把音樂與科學知識聯系起來,拓寬音樂教學的內容。

4.歌表演《螢火蟲》

歌曲是四三拍,與《小小的船》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啟發學生創編表演動作時可結合《小小的船》一起進行。

“唱唱做做” 既是對唱名的復習,也是對音的高低的進一步認識,可以任意調換唱名組成旋律線,體會音的高低起伏,并用身體的動作表現出來。

第四單元  快樂的游戲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會讀、會寫、會默,認識“手字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詞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生活,了解春節等4個傳統節日的風俗,感受祖國燦爛的民族文化。

【教學重難點】

1、正確識字、寫字。      2、了解傳統節日,初步體會節日的意義。

【教法、學法】

教法:運用各種手段,通過激勵、點撥、引導,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使之感受祖國燦爛的民族文化。

學法:課標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們可以運用“自讀—質疑—交流—— 小組合作探究——多種展示”這樣一種學習過程來實現對文本的學習。

【教學過程】

一、創景激趣,自主設疑(5—8分鐘)

1、揭題導入 :中國有一些傳統節日,小朋友們想知道嗎?今天我們來學習識字1。板書課題:識字1(齊讀兩遍)

2、觀圖,感知畫面是哪些傳統節日的活動,人們在這些節日里做些什么?

二、研讀感悟,自主探究(5—7分鐘)

1、自由讀韻文,要求:讀準字音。

2、出示生字,檢查正音。

(1)自由拼讀。(2)同桌互讀,相互正音。(3)開火車讀,正音。(4)齊讀。

3、把生字帶進韻文,借助拼音認讀詞語。自由讀。

4、檢查自讀情況,指名讀詞語。讀了詞串,你有什么感受?

三、多元導悟,合探解疑(10—15分鐘)

1、出示第一幅圖,觀察說話。

(1)圖上畫的是什么節日的活動?全家人圍在一起在干什么?[出示詞卡:餃子]

(2)過春節了,親朋好友互相拜訪表示節日的祝賀,這叫什么?[出示詞卡:拜年]

(3)你知道春節還有哪些風俗?

2、出示第二幅圖,觀察說話。

(1)圖上畫的是什么節日?(清明節)

(2)老師介紹清明節:二十四節氣之一,在4月4-6日。民間習慣在這天掃墓。

(3)清明節這天,少先隊員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紀念碑前祭掃革命烈士,這就是:掃墓。[出示詞卡]

(4)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出示詞卡]

(5)你知道清明還有哪些風俗?

3、出示第三幅圖,觀察說話。

(1)人們在干什么?這是什么傳統節日?[出示詞卡:龍舟、端午]教師介紹端午節。

(2)端午節這天,人們除了喜歡賽龍舟,還喜歡吃什么?[出示詞卡:粽子]

(3) 端午節還有什么風俗?

4、出示第四幅圖,觀察說話。

(1)圖上畫的是什么節日?你知道嗎?[出示詞卡:中秋]教師介紹中秋節。

(2)中秋節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出示詞卡:月餅]

(3)同學們看圖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這就叫團圓。[出示詞卡:團圓]

(4) 中秋節還有什么風俗?

(5) 學生借助拼音讀以上生字詞。指名認讀、正音。

5、多種形式練讀,讀出節日的歡樂。 范讀、自由讀、互讀、齊讀。

6、小結:剛才我們學了兩組詞語,你們知道有哪兩個傳統節日?(端午、中秋)端午節,民間風俗是什么?(包粽子、賽龍舟)中秋節呢?(全家人要團圓,吃月餅)

四、鞏固深化,學用延展(8—10分鐘)

1、認讀生字,正音。 如:掃的聲母是平舌音,不要與翹舌音混淆;餃子中的后一個字讀輕聲。

2、指導書寫

A、小黑板出示生字,記憶餃、掃、拜、墓、踏的筆順。

B、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C、讓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生字。

篇(6)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4)01-0000-01

一. 亮點一:課程性質與價值

相比較2001版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版課標用“修訂”一詞為自己定位,從總體思路和架構上來說,新版課標與2001年版仍然以一貫之。2001年啟動美術教育課程改革,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至此為美術學科本體進行明確定性,將美術學科提到與其他人文學科同等重要的位置。相比之下,2011版美術課標中明確提出“美術課程凸顯視覺性”,“ 美術以視覺形象承載和表達人的思想觀念、情感態度和審美趣味……學習圖像傳達與交流的方法、形成視覺文化的意識和構建面向21世紀的創造力”,“視覺”一詞的提出,既凸顯了美術學科本體的優勢,“觀看提供了一種其他感覺不能提供的確定性”,又“進一步強化了美術教育的一個根本性特點,即物質材料的依賴性和直觀形象性”。課程標準雖然不是一種具體的課程形態,卻是課程設置和實施、教材編寫、教學評價的重要依據,在寸土寸金的基礎教育課程中,以“人文性”為美術學科定性稍顯力道不夠,也使美術學科在與其他學科相比時邊界特征稍顯模糊,2011版課標中提出的“視覺性”使得美術課程的人文性有了依托和載體,義務教育美術課標用“視覺性”為美術學科定性,不僅明確了美術學科本體的特質,而且意味著美術學科在義務教育中承擔著為學生提供對圖像資源、人際交往解碼能力的義務,幫助學生學會運用圖像語言進行表達。

“視覺性”不僅反映了美術學科本體的特質,更體現著現代社會的課程原則觀,近代西方美術教育課程原則觀一直在兒童中心、學科中心、社會中心之間搖擺,西方的教育家越來越認識到美術教育的目的和方法不是指向一極的,而是綜合化的,于是20世紀80年代出現DBAE美術教育理論,從此美術教育多元化、綜合化的發展趨勢便一發不可收拾,21世紀初西方美術教育又增加了視覺文化教育,不僅使西方美術教育目的進一步擺脫了極端化的發展趨勢,而且從文化研究的角度進行了跨學科整合,擺脫了美術學科專指造型藝術一域的狹隘觀。我國的視覺文化教育尚未大規模開展落實,但在新版的美術課標多次提到“視覺形象感知、理解和創造”、“視覺性”、“圖像傳達和交流”以及“視覺文化意識”,美術課程不再是僅僅畫一幅畫、做一個手工和畫得像不像,做得好不好的問題,而是與整個文化、世界、思維和表達都有關,是人的一種存在方式。另外“視覺”一詞也極大地擴充了“美術”的內涵,提升了“設計?工藝”在美術學習模塊中的重要性,也把美術課程的觸角延伸到了主流之外的民間美術、鄉土資源中去。

二、亮點二:“積極探索有效教學方法”

2011版美術課標教學建議部分明確提出了“積極探索有效教學的方法”,在我國“有效教學”理念是與2001年全國范圍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應運而生的,鐘啟泉主編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中對“有效教學”理念和策略進行了深入解讀,主要從提高教學效益出發,圍繞學生的進步、教學的可測量化、教師的反思意識、教學活動的具體進程等方面探討了有效教學。針對“有效教學”的涵義,國內學者多圍繞“有效”這一泛化、模糊的概念做出了不同解讀,主要分為三大類:一類是以鐘啟泉、程紅為代表的從關注個人、社會對教育需求到教育目標到教學實踐這一維度來考量“有效教學”,另一類是以龍寶新為代表的從教學理想到采取有效教學策略到具體教學形態來闡釋“有效教學”,第三類則是從教師教學行為這一維度來探討,認為“有效教學”,基本上等同于合理的教學決策,旨在“幫助學生成為獨立的、自律的學習者”,(《學會教學》)“讓學生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任,成為自主思考者,發展對學科整體性的理解,并提出尋找重要問題的答案”。而第三類則是截取教學中教師教學行為這一剖面,從教師教學決策到對學生產生影響這一直線關系中闡釋有效教學。

目前針對“有效教學”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論層面,針對具體課程設計和教學策略的較少,一定程度上偏離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為解決教學實踐層面問題的初衷。有效教學不僅是把“美術變成一個動詞”,把課堂這個場子搞熱,它還涉及邏輯嚴密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理念、師生互動、教學評價、教學反思等方面。

篇(7)

1.引言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于2001年的正式啟動,課程改革經過十年的實踐探索后,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改革過程中對《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標準》)的存疑與爭論日漸增多。為了貫徹和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組在廣泛調研和綜合各方面正確建議的基礎上,于2010年8月完成了《標準》的修訂工作。2011年12月《教育部關于印發義務教育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通知》明確指出新修訂的《標準》將于2012年秋季開始執行?;仡櫋稑藴省?,將其與修訂版進行比較和分析,可以讓我們更準確地把握修訂后《標準》的精神與實質,謀劃新《標準》的實施策略。

2.新《標準》與實驗稿課程內容的比較分析

本文以新《標準》設置的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學習方面,與實驗稿水平目標進行相應的比較研究,旨在為新《標準》在課程內容上作出的調整進行直觀的闡述。鑒于新《標準》與實驗稿的高中《標準》分離,因此在對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的比較上,研究涉及水平一至水平四,即一至九年級的課程內容。

2.1運動參與

新《標準》與實驗稿在運動參與這一學習方面的比較,實驗稿在水平一至水平四的運動參與上,設置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使學生具有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為,二是使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參與體育活動。而新《標準》則強調學生要參與體育學習鍛煉,體驗運動樂趣和成功。從表述看,新《標準》適度降低了對學生的要求,運動參與上實驗稿強調要積極參與;新《標準》重點關注學生的運動參與行為,弱化對學生參與運動動作學習和展示的規定;新《標準》的相應調整體現了“以人為本”,認識到對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促其具有積極的體育態度與行為是需要一定的過程與時間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應首先讓學生參與進來,在課程中逐漸形成積極的態度和良好的體育活動行為,進而產生體育興趣,體驗運動樂趣。另外,實驗稿的提出要讓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參與體育活動,對于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學生及體育教師,從操作層面說具有一定的難度。新《標準》在這一方面做了較大的調整,強調要讓學生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成功的愉悅。

2.2運動技能

在運動技能學習領域上,實驗稿從獲得運動基礎知識;學習和應用運動技能;安全地進行體育活動;獲得野外活動的基本技能四個方面確定各水平段的學習目標,而2011年版新課標則從學習體育運動知識;掌握運動技能和方法;增強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三個方面確定各水平段的學習目標??傮w來說,2011年版剔除了獲得野外活動的基本技能這一課程內容,而轉為更針對課內教學。在各水平段的學習目標上,實驗稿在獲得運動基礎知識上,要求學生知道簡單的運動術語和能觀看比賽,以及了解運動規則。而2011年版則側重運動的基本知識和體驗,尤其將奧林匹克的知識納入其中,同時要求學生隊體育比賽進行分析,提高學生體育學習和鍛煉的能力。在技能的掌握上,實驗稿對學習目標的確定是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技術動作和戰術,2011年版更強調掌握運動技術的練習方法,并將體育游戲列為重點內容,對運動項目的戰術方面沒有進一步的要求。在安全教育方面,實驗稿在水平一階段不作要求,課程內容以避險、規避危險的方法、注意運動安全方面提出要求。2011年版則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安全運動常識和規避方法,而且對運動損傷的預防和處理及日常生活中運動安全意識提出要求,較實驗稿有更高的要求。

2.3身體健康

在身體健康學習領域,實驗稿從形成正確的身體姿勢;發展體能;具有關注身體和健康的意識;懂得營養、環境和不良行為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四個方面確定了各水平段的學習目標。而2011年版則從掌握基本保健知識和方法;塑造良好體形和身體姿態;全面發展體能與健身能力;提高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四個方面確定了各水平段的學習目標。從設置的內容看實驗稿和2011年版都將身體形態和發展體能列為重點內容,不同的是實驗稿中強調要讓學生建立健康意識,強調營養、環境、不良行為對健康的影響,而2011年版則更關注學生掌握保健知識和方法,提高學生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在兩版新課標中,身體健康這一學習領域中,在發展體能和關注身體姿勢形態沒有較大改變,實驗稿中懂得營養、環境和不良行為對身體健康的影響這一內容要求學生掌握營養與健康、環境和不良行為與健康方面的知識。2011年版在提高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這一內容上,在水平一和水平二階段要求發展戶外運動能力和增強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水平三和水平四沒有相關要求。

2.4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

在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學習領域上,因2011年版將原實驗稿的兩個學習領域合并成一個學習領域,在這即按2011年版的學習領域進行比較分析。實驗稿在這一學習領域從了解體育活動對心理健康的作用,認識身心發展的關系;正確理解體育活動與自尊、自信的關系;學會通過體育活動等方法調控情緒;形成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品質;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學會獲取現代社會中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方法六個方面確定了各水平段的學習目標,而2011年版則從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學會調控情緒的方法;形成合作意識與能力;具有良好的體育道德四個方面確定了各水平段的學習目標,從內容設置上看,新課標2011年版較原實驗稿在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方面作出了較大的調整,剔除了體育活動對心理健康作用及認識身心發展的內容要求,以及不再強調正確理解體育活動與自尊、自信的關系,也不對獲取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方法作出明確要求,更強調培養意志品質、調控情緒、合作意識及能力的培養、形成良好的體育道德。據此來看,新課標2011年版更注重學生的實際,在體育運動中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對各水平段的學習目標進行的調整,可以看出目的更注重實際,學習目標總體較實驗稿有所降低,但更突出重點,更注重解決實際的問題。

3.結語

新《標準》的推出與實施,標志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又邁出堅實的一步,承擔基礎教育重任的體育教師應著力思考新《標準》推行后的實施方略,準確地把握新《標準》的內容與實質。另外,新《標準》較之原先的實驗稿,在各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調整,尤其在課程內容上,新《標準》課程內容的表述方式改變,要求體育教師重新審視實驗稿修訂后的內容。同時,中小學應針對新課標的課程內容體系制訂符合本校實際的教學計劃,認真組織和實施新課標,不斷提高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季瀏.《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修訂說明與分析(一)[J].中國學校體育,2012(3):14-16.

[2]張允蚌.體育教學模式改革與課程發展的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6,28(5):73-74.

[3]陽劍,劉海元.新課程背景下的體育教學模式[J].體育學刊,2008,15(6):67-69.

篇(8)

2011版《標準》最大的進步在于語文課程性質目標的定位。它在“課程性質”中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痹凇罢n程理念”中也指出“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并在前言中將“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改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強調了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在語文素養中的核心地位。這是中國語文教育十年來最了不起的進步。從某種意義上說,具有撥亂反正的作用。

這并不是說課程改革錯了。教育部2001年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的六個改變是切中時弊的:“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2001版《標準》也提出了許多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正確的語文教育思想,諸如倡導自主學習、重視過程、重視積累、重視識字寫字、倡導寫行楷、開發語文課程資源等。

問題在于,語文課程改革存在著嚴重的理論誤區和實踐誤區,即語文教育的理論宣傳只談人文性,不談工具性,甚至有人要否定工具性。對于三個維度,談情感態度價值觀多,談過程方法少,幾乎不談知識和能力,甚至有人否定知識?!稑藴剩骸繁旧硪泊嬖诘R的傾向。在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維度上,也是談情感多,談態度少,談價值觀更少;在語文學習方法上,談體驗多,談理解少;在知識形態或思維形態上,談感性多,談理性少,甚至有人排斥或淡化理性以及相關的科學、邏輯等。語文課程改革強調感性是對的,因為課程改革之前的語文教學少了感性。但課程改革之前理性也少或者更少,多的只是知性,為什么要淡化理性呢?“人文性”“人文精神”“價值觀”等概念的闡釋也比較狹隘。有人認為,文學是人文,語言不是人文。于是我們的語文教育就出現了重文學輕語言的傾向。這是小人文。有人認為,情感態度價值觀是人文,知識和能力不是人文,于是就出現了重文本文化內涵輕語言形式的傾向。這也是小人文。更有甚者,把人文局限在情感上,連態度或價值觀都不是人文。這更是小人文。有人甚至自覺不自覺地把人文局限在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某些情緒上。有人主張語文教材不選朱自清的《背影》,理由是學生不喜歡。連人類經典的優秀文化遺產都不要了,這究竟是哪家的人文?缺失人類理性的價值觀也只能是狹隘的、低層次的價值觀。這樣的理論誤區導致了語文課程改革的實踐誤區,那就是游離文本,特別是游離文本的語言形式,沒完沒了地討論文本的文化內涵。把語文課上成了政治課、品德教育課、科技常識課,或是泛文化課。這樣的理論誤區與實踐誤區原因是復雜的。但與2001版《標準》對語文課程的性質定位不夠明確不無關系。

現在,2011版《標準》明確定位語文課程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課程,揭示了語文課程的基本目標,把握了語文素養的核心,當然是非常了不起的進步。這對于語文課程改革走出理論誤區和實踐誤區而健康發展,對于語文課程理論體系的建構和完善,對于中國語文教育走卜康莊大道必將產生并正在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與上述進步一致,2011版《標準》還有不少相關的修改。在“教學建議”中將“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改為“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科學的思維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與幫助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語文能力的過程融為一體的”。這里有兩點區別:一是培養什么,將“正確的價值觀”改為“正確的思想觀念、科學的思維方法”;二是如何看待或對待這些培養目標,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改為“是與幫助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語文能力的過程融為一體的”。在“評價建議”中刪除了“應重視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增加了“第三、第四學段要通過多種評價,促進學生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對于作文的評價還須關注學生漢字書寫的情況”。這一修改的實質是將強調三維目標的后兩個維度調整為重視第一個緯度,強調寫作的文從字順和漢字書寫。“評價建議”還將“文學作品閱讀的評價,著重考察學生感受形象、體驗情感的水平”改為“文學作品閱讀的評價,著重考察學生感受形象、體驗情感、品味語言的水平”,增加了“品味語言”的評價內容。

與對語文課程性質目標的明確定位相關,2011版《標準》也調整了對知識的態度。在“課程理念”中,刪除了“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的表述。在“教學建議”中,增加了“關于語法修辭知識”的教學建議:“本標準‘學段目標與內容’中涉及到語音、文字、詞匯、語法、修辭、文體、文學等豐富的知識內容。在教學中應根據語文運用的實際需要,從所遇到的具體語言實例出發進行指導和點撥。指導與點撥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識字、寫字、閱讀與表達,形成一定的語言應用能力和良好的語感,而不在于對知識系統的記憶。因此,要避免脫離實際運用.圍繞相關知識的概念、定義進行‘系統、完整’的講授與操練?!痹凇瓣P于閱讀”的教學建議中,將“在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修辭知識,但不必進行系統的、集中的語法修辭知識教學”改為“在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文知識,但不能脫離語文運用的實際去進行‘系統’的講授和操練,更不應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概念定義”。從“語法修辭知識”到“語文知識”,擴大了知識的范圍。原來強調的是“不必進行系統的、集中的語法修辭知識教學”,現在強調的是“不能脫離語文運用的實際”進行語文知識教學。在“評價建議”中,將“語法、修辭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改為“語文知識的學習重在運用,其概念不作為考試內容”。關于古詩文教學的評價,將“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改為“詞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為考試內容”。

與對語文課程性質目標的明確定位相關,2011版《標準》強調了鉆研文本特別是重視文本的語言文字?!瓣P于閱讀”的教學建議第1自然段,將“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改為“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強調了“運用語言文字”。第2自然段增加了“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和“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閱讀”的表述。第4自然段增加了要防止“遠離文本的過度發揮”的表述。對文本的選擇,在“總體目標與內容”中,增加了“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的表述。既改變了過于重視文學作品的傾向,又警惕電視文化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娛樂文化的干擾。在“關于閱讀”的教學建議中,增加了“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的內容?!敖虒W建議”還特別強調教師“應認真鉆研教材,正確理解、把握教材內容”。

篇(9)

化學實驗對于化學教學的重要性在化學教育界早已達成共識,如何充分發揮化學實驗的教學功能,怎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化學實驗教學質量等問題,一直是化學教育工作者關注的重點,也是歷次化學課程改革的熱點。在義務教育新一輪化學課程改革歷經10年實踐之際,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正式頒布。2011年版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2011年版課程標準)與新課程改革之初頒布的實驗稿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實驗稿課程標準)相比,在實驗教學方面發生了哪些變化,具有怎樣的特點呢?

1.定位更加準確

義務教育化學新課程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3個維度構建了課程目標體系,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學習方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瘜W學科的特點和化學實驗教學的特征,決定了新課程目標和新課程理念的有效落實均離不開化學實驗及其教學。著名化學家戴安邦先生指出:“化學實驗以其豐富的內涵在通過化學教學培養學生素質中發揮著獨特的功能和作用”“化學實驗教學是全面實施化學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是化學學科素質教育的有效組成部分”。應該說,無論是傳統的教學大綱,還是實驗稿課程標準都將實驗教學放在比較重要的地位,給予了充分的關注。但相比較而言,2011年版課程標準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卻是前所未有的。

一方面,2011年版課程標準注重鞏固和強化義務教育新一輪化學課程改革的成果,不僅在“課程設計思路”中進一步強調“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而有效的學習方式”“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而且在“課程內容”中仍以分散的形式將化學實驗分布在“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和“化學與社會發展”等5個一級主題中,以突出化學實驗作為化學課程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及其在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發展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2011年版課程標準在“課程性質”別新增了對化學實驗的闡述,明確指出:“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中創設以實驗為主的科學探究活動,有助于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觀察、實驗和交流討論中學習化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也就是說,2011年版課程標準不僅重視化學實驗對于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作用,而且更加強調化學實驗對于轉變學生化學學習方式和提高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功能。

2.要求更加切合教學實際

2.1規定基礎實驗,內容更加具體明確

為了加強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促進化學實驗教學健康發展,2011年版課程標準在一級主題“科學探究”中增加了一個二級主題“完成基礎的學生實驗”,明確規定了在義務教育化學教學中學生至少應完成的8項基礎實驗。這主要是針對目前化學新課程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具體問題所作出的重大調整。實驗稿課程標準采用淡化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界限的方式,以鼓勵一線教師更靈活地開展實驗教學,多為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創造條件和提供機會。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背離了課程標準設計的本意,不但沒有多讓學生動手實驗,反而以課程標準沒有規定學生實驗為由,少做甚至不做學生實驗,導致義務教育化學新課程實驗教學出現了嚴重的滑坡現象。

2011年版課程標準采用單列主題的方式強調學生必做的基礎實驗,內容標準更加具體明確,從而能更好地保證實驗和探究學習要求的有效落實。8項基礎的學生實驗,不僅注重內容結構的合理性和完整性,而且注重能力結構的全面性和協調性,從不同方面承載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化學學習的功能。其中既有核心知識的學習,如氧氣和二氧化碳實驗室制取與性質、金屬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酸和堿的化學性質等;又有學生實驗技能的訓練,如藥品的取用、簡單儀器的使用和連接、運用簡單的裝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氣體、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使用過濾和蒸發的方法對混合物進行分離以及使用酸堿指示劑和pH試紙檢驗溶液酸堿性、根據某些性質檢驗和區分一些常見的物質等;同時,還有化學問題解決與探究過程的體驗和方法的學習等,例如,“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涉及如何利用化學實驗進行物質的分離,“金屬的物理性質和某些化學性質”和“燃燒的條件”分別涉及如何利用化學實驗進行物質性質的研究和反應規律的探究等。

2.2分層提出要求,建議更加合理可行

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質量的要求,是一個面向全體學生的標準。但由于我國各地區發展極不平衡,因此,課程標準的制定應既有明確的指導性,又有一定的靈活性。2011年版課程標準中有關化學實驗的要求在這方面做出了應有的努力。針對目前不少學校仍存在化學實驗條件較差、藥品和儀器缺乏、實驗教師和管理人員不足等現實問題,2011年版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明確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高度重視和加強實驗教學,充分發揮實驗的教育功能”,同時提出:“應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實驗形式,有條件的學校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動手做實驗的機會;條件有限的學校,可采取教師演示實驗或利用替代品進行實驗,鼓勵開展微型實驗、家庭小實驗等”。在“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中,則首先強調要“加強化學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要求“化學實驗室應按要求配置必需的儀器、試劑、設備和實驗防護用具,定期檢查試劑的質量和數量,及時補充易耗品,確?;瘜W實驗和實驗探究活動順利進行。應加大實驗室標準化建設的力度,按要求配備和培訓專職實驗員,做到每個學生都能動手做實驗”。并指出:對于條件較好的學校,應逐步做到讓每個做實驗的學生都有一套實驗儀器和一套防護用具,應在課余時間向學生開放實驗室,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開展實驗探究活動。2011年版課程標準中有關化學實驗教學的建議,在明確剛性要求的同時,體現層次性,更加切合實際,更具有可行性。

3.可操作性進一步增強

3.1適當增刪,科學調整

2011年版課程標準特別在“學習基本的實驗技能”中新增了“化學實驗應高度關注安全問題,避免污染環境”的要求,并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提出“在實驗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驗安全和環境保護意識,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皩W習基本的實驗技能”是“科學探究”主題下的一個二級主題,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和解決化學問題的重要實踐活動,對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該主題中強調安全和環境問題,不僅僅是因為實驗技能與實驗安全和環境保護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必須加以重視,同時更是為了強化學生的安全和環境保護意識,使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改革的理念和對學生科學素養的要求得以更具體的體現。

嚴格控制實驗教學內容的深廣度,不僅從化學學科的角度對其可行性加以論證,而且從教學實際出發對其可操作性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一方面,刪去了一些操作難度較大的實驗,如“觀察在水中加入少量鹽后凝固點和沸點的變化”“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氯化銅溶液用石墨電極通電分解;在加熱條件下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等;另一方面,降低了部分實驗活動的難度,如將“設計實驗推斷孔雀石(或堿式碳酸銅)分解的產物”改為“設計實驗證明加熱堿式碳酸銅有新物質生成”,用“常用銨態氮肥的檢驗”代替“當地農村常用化肥的鑒別”等。2011年版課程標準中實驗教學內容的刪改,更有利于實驗教學的順利實施,有利于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綜合提升。

3.2列舉實例,示范引領

篇(10)

一、 引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教育部,2011)關于“語音”的五級知識目標描述為:了解語音在語言學習中的意義;在日常生活會話中做到語音、語調基本準確、自然、流暢;根據重音和語調的變化,理解和表達不同的意圖和態度;根據讀音規則和音標拼讀單詞。與《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教育部,2001)相比, “能根據讀音規則和音標拼讀單詞?!碧娲嗽械摹案鶕x音拼寫單詞和短語”。 使一直困擾教師的“初中英語到底要不要教音標”的問題得到解決,明確了語音教學在初中階段的地位。然而受01年版本課標和中考 “指揮棒”的影響,在課標修訂前不少教師把教學重點放在語言點和語法上,很多學生音標讀不準,認不齊,沒有獨立的拼讀單詞能力。如何改進語音教學,提高教學效益,是新修訂課標實施后,初中英語教師必須探究的課題。

二、 目前語音教學存在的問題

1. 母語語音對英語語音的干擾

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在本民族語環境中的青少年在本族文化的熏陶下,其語言習慣、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等就會具有本族文化的特征(李莉,2009)。長期在母語環境里潛移默化地影響下,在學習英語語音因素時,會不由自主帶有母語的“腔調”或借助母語發音,例如在筆者所在地區的學生普遍犯有拖音,吃音,元音讀得不飽滿等發音錯誤,例如將“teach”讀成“teacher”,“bag”讀成“beg”.

2. 過份注重語音知識的傳授。

在英語語音教學中,課堂上常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教師在講臺前神采奕奕地講解語音知識,講解發音部位,示范口形,還不停地糾正學生的發音部位和口形。將語音課上成語音學課,造成學生精神焦慮,就怕犯錯誤,學生在英語學習入門階段就費時費力,興趣索然。

?搖3. 缺乏對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語音習慣的認識。

良好的語音習慣是學好英語的保證,然而某些老師對語音教學抱輕視態度。只注重語音知識的講授,卻忽視了對學生進行重音,連讀,節奏,語調,語速等方面的訓練。結果學生同地道的英美人士進行交流時,學生說的英語外國人聽不懂,而外國人說的英語學生也聽不懂。

三、 初中英語語音教學的思考

1. 注重語流教學,提高學生語言實踐能力,

語言學家w.s.Allen說過,“語言(Speech)實質上是運動?!彼颜Z言的運動形態稱為語流(speech—Flow)。只有將音素、拼讀等單項語音教學與語流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語流中學習英語語音、語調,才有利于學生獲得英語語感,利用正確的語音語調從事交際活動,在整體的句子及語段里學習語流現象,才能真正學好語音(何平,2011),因此在語流教學中教授語音對學生而言非常重要。

(1) 正確示范,給學生良好的引導

語音的學習,在于不斷的模仿與實踐,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說一口純正的英語,就能激發學生內心學好英語的欲望。在學生的心目中,總是有一兩位欽佩的老師,利用學生這一心里特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模仿。筆者在每天英語課前,帶領學生一起模仿“勵志名言”。例如:Never say die. It’s impossible to defeat a person who never gives up. It’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既鍛煉學生在語流中的語音實踐能力,又鼓舞了士氣。

(2) 口語交際,說地道英語

筆者所在的學校每個班級一周有兩節口語課,是由外籍教師執教,筆者就經常帶領學生在課堂上與外籍教師就某些話題展開熱烈的討論,讓學生接受“原汁原味”的英語,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語言得到輸出,語音得到鞏固和內化。

(3) 唱英文歌看英文電影,練習英語

在英語教學活動中,穿插英文歌曲或英文電影,是比較受學生歡迎的一種教學方式。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許翠云,2012)。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曾說過:“學習的刺激力量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奔词垢枨螂娪爸杏幸恍┍容^難的單詞或句子,學生也能靜下心來去學。英文電影和歌曲里有許多諸如連讀、爆破、濁音等一些語音現象。在《走遍美國》中有這樣一句臺詞“Let me try it on.”演員在說“let me”時,因為let的t因為連讀而失去了爆破。另外歐美的一些經典歌曲也可拿來供學生學唱,如《Heal the world》、《Big big world》。觀看英文電影和學唱英文歌曲是融語言學習與娛樂為一體的學習輔助手段,既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感,又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藝術品位。

2. 研究教材,起始年級進行語音教學

筆者所在地區現使用的教材,是江蘇省2012年秋季新版義務教育英語教材,改變舊教材將語音項目凌亂分散于七至九年級各冊書本的編排體系,而是在學生進入初中的起始年級——七年級,上下冊幾乎每個單元Study Skills設置語音板塊,從基礎的單個音標訓練到單詞音節的劃分、單詞和句子的重音、單詞連讀、句子語調等語音項目。

從上表可以得出,新版教材根據修訂后的課程標準要求,將七年級的教學重點放在語音學習上,集中學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基于此,教師在初中起始年級英語教學時,應重視語音教學,強調音標識記,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已學過的字母和單詞,進行分解和音素拼讀,隨時總結各種讀音規則,讓學生分清開、閉音節,長、短音和清、濁輔音,以及各種字母組合、單詞的重讀和連讀、音節的劃分等有關語音知識。

3. 游戲教學,激發興趣

語音的學習是枯燥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采用游戲法教學語音,既可訓練學生的正確發音,還能刺激學生的競爭好勝的學習欲望。

在語音教學中,辨析不同的音素對于學生而言是一個比較難的語音項目,在教學這一項目時,筆者設計了“Four corners”的游戲,事先在教室四個角落里貼上不同的標簽,代表四個不同的音素,游戲開始時,筆者邀請一位學生作為“指令者”,“指令者”大聲說出一個音素,或含有這個音素的句子,學生聽到后立即作出反應,跑向代表該音素的角落,錯誤的同學則出局,游戲結束時,剩下的最后一位學生就是游戲的勝者。

四、 結束語

初中語音教學要發揮語流教學對培養學生語音語調的巨大作用,采用多種活動形式,如學校英語角、英語課本劇表演以及英語演講比賽等,積極營造英語交流的環境和氛圍。另外,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認真鉆研教材,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幫助學生在“玩中學,活動中學”,使學生獲得說英語的成就感。

參考文獻

教育部. 2012.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教育部. 2001. 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李莉.2009.中學語音教學中存在問題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2009.6.20:145-146

何平.2011. 初中英語語音教學中的幾點做法[EB/OL].

篇(11)

(一)總體結構:保持穩定的基礎上更加簡潔清晰

2011年版總體框架保持穩定,內容結構體系比實驗稿簡潔,邏輯體系更為清晰。

從2011年版的“前言”文字具體表述來看,新課標明確了初中物理的課程性質,刪去了與課程目標重疊的內容。在“課程基本理念”中,將“注重學生發展,改變學科本位”調整為“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將“構建新的評價體系”調整為“注重評價改革導向,促進學生發展”,將“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調整為“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注重科學探究”。

“前言”中的“課程標準設計”調整為“課程設計思路”,將“課程設計思路”用簡化語言進行表述,突出了課程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并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表述課程目標,對全體學生應掌握的科學內容提出要求,并具體闡述了科學探究包含的七個要素及科學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二)課程目標:陳述框架保持不變而具體條目有所精減

從“課程目標”部分看,陳述框架沒有變化,依然是“總目標+三維目標”的陳述模式,2011年版中將原實驗稿中5條課程總目標簡化為4條目標。三維目標的表述總體體現了條目減少,語言敘述簡潔,要求進一步明確。

一是“知識與技能”目標由實驗稿的6條變為5條。將其中知識內容標準要求“初步認識、初步了解”的層次分別調整為“認識”、“了解”層次,便于教師理解和把握教學要求;同時,將原知識技能目標中的第5條與第6條合并為一條,這樣對實驗技能的敘述更為集中明確。

二是“過程與方法”目標由實驗稿的6條調整為5條。2011年版主要強調“初步觀察能力、提出問題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信息交流能力”的培養,主要變化體現在將原目標中第1條與第2條合并,集中表述為“具有觀察能力與提出問題能力”。在原實驗稿第3條目標(現第2條)中增加了“有控制實驗條件的意識”。2011年版第3條中增加了“經歷從信息中分析、歸納規律的過程”,另外將原實驗稿第6條與第5條整合,增加新的第5條表述,突出強調了“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自學能力,學習物理學家在科學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決問題中嘗試應用科學研究方法”。從“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變化看,主要是對科學研究方法的應用能力、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能力、自學能力有了新的要求。

三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由實驗稿的7條調整簡化為5條。主要變化在:第2條中增加了“有團隊精神”;第3條增加“能總結成功的經驗,分析失敗的原因”;原第4、5條合并,增加了“勇于創新”;原第6條、7條合并,將原來“初步認識”的目標要求改為“關注”要求。

(三)課程內容:科學探究保持穩定而內容要求變化明顯

1.科學探究各個要素的教學要求水平層次有所微調

2011年版的“課程內容”簡化為“科學內容和科學探究”兩個方面,刪掉了原實驗稿中科學內容三個一級主題的目錄。

2011年版的“科學探究”部分突出的變化主要是“科學探究能力的基本要素”,其修訂具體表現在:每個探究要素的教學要求變化基本不大,只是個別條目的順序的調整,部分條目語言的精練。其中各探究要素教學要求共性的變化是:對七個探究要素在科學探究中的意義統一由“認識”層次變為“了解”層次。比如:將“猜想與假設”要素中原來要求“認識猜想與假設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性”降低為“了解猜想與假設在科學探究中的意義”;“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將原有第7個要點簡化合并為5個,表達更為簡潔,其中“認識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對科學探究的重要性”的要求調整為“了解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在科學探究中的意義”,刪掉了“嘗試評估有關信息的科學性”要點。

本次修訂將實驗稿中“科學探究實例”部分調整到“附錄”部分,把原有“比較材料的保溫性能、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兩個實例調整增加為“什么情況下磁可以生電、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比較材料的保溫性能”三個探究實例。三個探究實例既有完整的探究過程,也有部分探究要素的強調;既有按教材設計的探究內容,也有可以課外自選課題的探究內容。并且在每一個案例后增寫了一段“評析”,對該科學探究案例的設計、實施進行解讀,旨在分析本案例的特點,解釋探究實施體現的側重點以及所實現的具體目標。值得一提的是,課程標準為了強調科學探究活動,在“附錄”部分特意列出了必做的20個學生實驗,這樣既有利于實驗教學,又有利于實驗評估。

2.科學內容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刪減、整合、移動與拆解

2011年版的科學內容保持“物質、運動與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題。從修訂的變化看,一級、二級主題內容保持穩定,主要是針對三級主題內容進行了調整、細化和修改。從具體條目上看,實驗稿的三級主題內容條目有68條,修訂后的三級主題內容條目減少到63條,其中“物質”主題內容條目由原來的18條減少為14條,“運動與相互作用”主題內容條目由原來的22條增加到25條,“能量”主題內容條目由原來的28條減少到24條。三大主題中內容條目變化有具體內容條目的增加、刪減,也有部分條目位置的移動(比如從“能量”主題移動到“運動與相互作用”主題)。以下就科學內容的具體修訂變化進行論述:

(1)進一步規范了科學內容目標行為動詞的陳述,有利于內容目標的評價與測量

從2011年版的修訂看,“科學內容”的三級主題內容條目著重規范了行為動詞的表述,這樣便于一線教師理解內容條目,有利于基于內容標準進行命題與教學評價。

2011年版中“附錄”行為動詞說明更為清晰和簡明,便于教師把握科學內容的教學水平要求。具體表現在:本次修訂刪去了原課標中的“初步”等行為動詞,整合了行為動詞的種類。調整原有表述科學內容的行為動詞分類,修訂為“認知性目標行為動詞”、“技能性目標行為動詞”和“體驗性目標行為動詞”三個類別。具體說:

“認知性目標行為動詞”中的“了解”水平的行為動詞由原來的“了解、知道、描述、說出”修訂增加了“列舉、舉例說明、說明”3個新行為動詞;“認識”水平保持不變,行為動詞仍是“認識”;“理解”水平的行為動詞由原來的“區別、說明、解釋、估計、理解、分類、計算”7個修訂調整變為“解釋、理解、計算”3個。從行為動詞的修訂變化看,“說明”由原來的“理解”水平調整到“了解”水平中。而對行為動詞“區別”“估計”、“分類”進行了刪減。

“技能性目標行為動詞”的內容水平保持“獨立操作”不變,但是行為動詞的舉例由原來的“測量、會、學會”3個修訂增加為“會、會測量、會選用、會使用、會根據……估測、會用……測量”6個。

“體驗性目標行為動詞”的內容水平由原來的“經歷、反應、領悟”三個層次修訂調整為“經歷、認同、內化”三個層次。并且,三個水平層次的行為動詞舉例與修訂前相比,更加簡化?!敖洑v”水平的行為動詞刪減了“感知、調查、學習、體驗”4個,增加了“嘗試、能”2個。修訂后的“體驗性目標行為動詞”把實驗稿中“反應”調整為“認同”水平,其行為動詞包括“關心、關注、有……意識”;把實驗稿中“領悟”調整為“內化”水平,其行為動詞包括“養成”。

(2)進一步細化了科學內容的條目,確保一線教師能夠明確和把握教學要求

“實驗稿”中有些內容條目的表述相對比較原則和含糊,不便于進行命題評價。2011年版在修訂中對有些主題的三級主題的內容條目做了進一步的細化,便于一線教師在教學中把握教學要求,也有利于命題評價。

(3)進一步整合、刪減部分科學內容的條目,保證科學內容的邏輯體系更為清晰

“半導體、超導體、納米材料”等有關條目,如“初步了解半導體的一些特點。了解半導體材料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初步了解超導體的一些特點。了解超導體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可能帶來的影響。初步了解納米材料的應用和發展前景”合并、整合為“通過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應用和發展前景。了解新材料的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與原來3個內容條目相比,表述更為簡潔、明了,增強了整體性,既降低了難度,又為教材編寫和教師教學留下了更多空間。再比如:“知道光是電磁波。知道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焙汀傲私怆姶挪ǖ膽眉捌鋵θ祟惿詈蜕鐣l展的影響?!币陨蟽蓚€條目,2011年版已整合為1個內容條目“知道電磁波。知道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了解電磁波的應用及其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p>

(四)實施建議:總體框架有所調整而表述更為具體、有操作性和指導性

2011年版第四部分“實施建議”的內容結構作了微調,由原來的“教學建議、教科書編寫建議、課程資源開發利用建議、學生學習評價建議”修訂為“教學建議、評價建議、教材編寫建議、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建議”。

“教學建議”基本保留原有結構,對標題略做修改,并微調了小標題。首先,重新擬定標題,保留了“重視科學探究式教學”,修訂和增加了“發揮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在科學內容教學中注重落實三維課程目標”、“加強物理學與生產、生活的聯系”三個標題。其次,對教學建議的文字進行了修改。圍繞以上四個標題進行教學建議時,為便于一線物理教師掌握和領會,皆注重內容結構的邏輯性,關注參考建議的可操作性,同時滲透和強調了最新的新課程理念與教學理論的指導與落實。

“評價建議”的文本結構也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內容標題由原來“評價的目的、評價的內容、評價的形式”調整為“指導思想、評價內容、評價方法與使用、評價應注意的問題”,增加了建議的“指導思想”以及“評價應注意的問題”。應當說,評價建議由以往較為原則性的建議調整和修訂為更具有操作性、針對性的建議,尤其是“評價內容”部分圍繞“三維目標”分別結合具體的實例展開陳述,比實驗稿更加具體,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另外,評價建議中還進一步介紹了評價“作業評價、測驗、作品評價、成長記錄”等多種方法,對操作方式中容易忽視的問題也提出了具體建議,提醒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評價、注意多種評價方式有機結合、實現有效的評價反饋”。

二、課標修訂對當前物理課程教學的啟示

(一)進一步加強了課程標準的落實力度

重視和加強課程標準培訓的力度。圍繞課程標準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采取集中培訓、分散研討等多種形式,通過主題沙龍、網上教研等多樣化的特色活動,加強課程標準的再學習、再討論和再認識;通過學習和培訓進一步學習和領會修訂的課程標準的新內涵與新要求,并以此指導當前的物理課程教學,為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展開大膽的教學實踐。同時,加強結合課例進行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圍繞內容目標進行達標教學、教學設計優化、教學評價研討等。

(二)進一步清晰了教學要求的把握深度

2011年版課程標準,對“科學內容”的部分三級主題條目的行為動詞進行調整,進一步明確教學要求的水平層次,這樣有利于一線教師更為準確地把握科學內容的教學要求,避免了教學的隨意性,也合理控制和避免加重學生不必要的學業負擔。

(三)進一步明確了教學內容的涉及廣度

2011年版課程標準結合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科技發展以及人才培養需要,對一些科學內容進行了整合、刪減,尤其是增加了不少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知識條目,不僅有利于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物理課程的學習,更有利于教師清晰教學內容所涉及的廣度。結合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看,教師不能局限于教教材,更要放眼更為廣闊的領域和視野,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讓物理教學內容更為充實,更適應學生素質發展的需要。

(四)進一步領會了科學探究的落實程度

2011年版課程標準對“科學探究”七個要素的科學探究能力基本要求進行了調整、細化與整合,讓科學探究更具有針對性。同時,在“內容標準”中,突出了通過實驗來探究或經歷探究過程,而且還將“科學探究”中一些學生實驗單獨列在附錄中,這樣更有利于科學探究的落實,保障學校開足、開好物理實驗,讓學生充分參與,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此外,在“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也進一步強調了如何利用相關資源開展科學探究活動,這些都為老師更好地落實科學探究活動,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與提升奠定了基礎。

(五)進一步突顯了學科評價的考查精度

2011年版課程標準適當調整了“科學內容”的行為動詞并明確了一些行為動詞的舉例,讓教師更容易領會和把握科學內容掌握的程度,也有利于教師在教學中進行針對性的評價。在課程標準的“評價建議”中,也再次提出要“實現有效的評價反饋”,因此,2011年版課程標準,不僅有利于教師日常教學學習評價、各地中考學業評價精度的提高,也有利于推進物理教學評價方法的進一步落實。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特级黄一级播放| 足本玉蒲团在线观看| 男人使劲躁爽女人动态图| 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 h国产在线观看| 国内剧果冻传媒在线观看网站|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看| 欧美性大战XXXXX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凹凸| 国产精选之刘婷野战|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网站|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日本道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 欧美蜜桃臀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一级一片免费播放| 黄页网址大全免费观看35|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下载|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在线观看 | 人人做人人爽人人爱|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 偷拍区小说区图片区另类呻吟| 精品水蜜桃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 2021人人莫人人擦人人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 99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 www.天天色.com| 日本五月天婷久久网站| 免费看美女被靠到爽| 美女一级一级毛片| 国产好痛疼轻点好爽的视频| 99久热只有精品视频免费看| 女m羞辱调教视频网站| 《溢出》by沈糯在线阅读| 日本肉体xxxx裸交|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精品| 烈血黄昏中视频| 免费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