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有關于月亮的詩句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1. 白云還自散,明月落誰家。
2. 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4.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5.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6.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7. 一帶不結心,兩股方安髻。慚愧白茅人,月沒教星替。
8. 腰間寶劍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戰勛。
9. 星星仙語人聽盡,卻向五云翻翅飛。
10. 殘月掛征鞍,路長山繞。獨擁寒貂犯霜曉。水邊林下,孤負此生多少。星星空滿鬢,因誰有。
11.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12.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13.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14. 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15. 不見鄉書傳雁足,惟見新月吐蛾眉。
16.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17.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18.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19.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20. 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
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2.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3.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山遙水皆有情。
4.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5.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6.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舉杯邀明月。
7.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8. 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9.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10.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11.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2. 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13.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14.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15. 一盞明燈照亮歲月的蔥蘢月光映著孑然的身影伴著滿天閃爍的星星。
描寫月亮的唯美詩句
1. 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2.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馈队炅剽徍s凄切》
3. 靜夜沉沉,浮光靄靄,冷浸溶溶月。——丘處機《無俗念靈虛宮梨花詞》
4. 月落沙平江似練。望盡蘆花無雁?!獜堁住肚迤綐泛蝌似鄶唷?/p>
5.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王昌齡《出塞二首》
6. 日色已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李白《長相思三首其二》
7. 萬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畎住洞鹜跏躬氉糜袘选?/p>
8. 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獜堅伞顿R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9.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蹙S《山居秋暝》
10.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茇А堆喔栊卸灼湟弧?/p>
11.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拙右住督瓨窍ν锌汀?/p>
12. 憶對中秋丹桂叢?;ㄔ诒?。月在杯中?!翖壖病兑患裘分星镌隆?/p>
“低頭思故鄉。”
“定知玉兔十分圓,念。”
“已作霜風九月寒。”奇奇對答如流,心中竊喜:原來古人背詩句這么容易啊!我也來考考先生。
“先生,為什么會有中秋節啊?”
“問得好!”白先生似乎忘記了自己是在考奇奇詩句了,“要知道,春播夏種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該收獲了,早在遠古時期,有些部落的人們便在秋季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祭拜月亮、慶祝豐收,所以從源頭上說,中秋節是‘祭月節’。最初祭月的日子在農歷八月‘秋分’這一天,但這天不一定有月亮呀!那還怎么祭月呢?而八月十五這天乃是秋天的正中,月亮正處滿月。相對其他時節的滿月,中秋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正是祭月的最佳時機。所以到了周代,每逢中秋之夜,帝王們都要舉行祭月和拜月活動。后來民間也開始效仿,逐漸在一些地方形成了節日。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p>
“先生,為什么中秋節我們要吃月餅呀?”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圓餅,起源于商代。到了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后,傳入了芝麻、胡桃,為制作這種圓餅增加了佐料,當時生產出來的圓餅叫胡餅。至于‘月餅’的命名么,還和楊貴妃有關呢!”白先生講到這里,故意停下來,賣了個關子。
“楊貴妃?先生快說,先生快說?!逼嫫娴暮闷嫘念D起,扯著先生的袖袍不放。
白先生清了清嗓子:“聽我慢慢講來。唐朝時,有一年唐玄宗和楊貴妃中秋賞月,不料那晚月色不佳,玄宗便不大高興,拿起眼前的胡餅正要食用,卻又皺起了眉頭。原來,‘胡’有野蠻、胡亂之意,玄宗覺得‘胡餅’二字實在不雅。楊貴妃是個善解人意又有才情的女子,她仰望明月,脫口而出‘月餅’二字,玄宗大喜。從此這個名稱就流傳開來?!?/p>
“當然,如今我們吃月餅已不是為了祭奉月神,而是為了期盼團圓。滿月形的月餅跟十五的圓月一樣,象征著團圓。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p>
“我知道,中秋節還有好多好多傳說,像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奇奇興奮地說道,“先生,中秋節除了吃月餅我們還有什么活動嗎?”
“當然有啦,中秋節的活動也可謂豐富多彩呀。中秋傳統習俗一:賞月。古代文人都以中秋賞月為樂趣,一起飲酒賦詩,正是‘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習俗二:觀潮。這是江浙一帶的人們在中秋后的重頭戲。每年的八月十八是錢塘江潮水最大的時候,這個時間恰好與中秋節重疊,所以人們會趁著節日的興致涌向江邊,在宋代,中秋觀潮達到了巔峰。人們手持彩旗,在水中踏浪爭雄,表演水上雜技……相當熱鬧。
習俗三:燃燈。中秋之夜,人們將點亮的花燈用繩系在竹竿上,高高懸掛起來,滿城燈火猶如琉璃世界,映襯著皎潔的月色,真是美不勝收??!
習俗四:吃芋頭。這一習俗也稱‘剝鬼皮’,寓意辟邪消災,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
習俗五:熬夜。民間相傳,中秋夜越晚睡越長壽,所以這晚人們舉行各種娛樂,盡量晚睡,以此祈求長壽。
習俗六:飲桂花酒。中秋之夜,仰望天空圓月,聞著桂花清香,再喝上一杯桂花蜜酒,真是人間至美之事!”說到這里,白先生不禁咂了咂嘴,臉上現出無比陶醉的神情。
“我聽說中秋還有吃田螺這個風俗呢!”奇奇想起爺爺達達博士這么說過。
“不錯不錯。中秋前后,田螺的肉質特別肥美,中秋食田螺,可以明目。”
“另外還有:玩兔爺。相傳有一年京城起了瘟疫,人們一旦得了就治不好。玉兔幻化成人身,挨家挨戶為人們治病。每到一處,玉兔便換一身裝扮,時而像個賣油翁,時而像個郎中,時而男人裝束,時而女人打扮。消除京城的瘟疫后,玉兔便回到月宮中。于是,人們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作為紀念。如今,千姿百態的兔爺已經成為最受孩童喜愛的玩具之一。”
我們都知道寫作講究“鳳頭、豬肚、豹尾”,同樣,導入對于教學內容的開展應該是充滿靈氣的。良好的導入環節,既使主題內容自然生成,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聚焦的語言表達中逐漸將話題轉化為問題,進而形成新的學習主題,為后續的學習探究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生活即教育,我們應當積極引導學生把語文學習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使語文學習彰顯學生的個性生活體驗,充滿生命的活力。在教學中,關注和尊重學生的知識、情感需要是教學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所謂生活化導入,指的是語文課要多些生活的氣息,畢竟學生是生活中的人,學生的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課程學習資源,用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本課的主題緊密結合起來,進行有效的導入設計,這也是引起學生學習需要的有效方法。
在導入時,聯系生活做到駕輕就熟,大雪無痕,引導學生走向真實的生活境界,開放而自然。以下就筆者的教學、學習實踐談談這方面的可行做法。
一、以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導入
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較能引起學生的表達需要,他們能從中舉一反三,不會感到艱澀,對于引入文本也親切自然。例如,教學《月光啟蒙》,我是這樣導入的:
師:你平時看到的月亮是怎么樣的?學生描述。
師:月亮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永恒的話題,你知道哪些關于對月亮或月色描寫的古詩?學生試背。
(過渡:月亮在人們的心中總是那么美好,有一位叫孫友田的現代詩人,他也永遠忘不了這美麗的月光。)
出示孫友田的詩作:“萬年煤層打個滾,一山烏金往外冒。黑寶石,往外跑,滿山滿谷金光照。一路大聲喊:我是煤,我要燃燒!”
教師范讀。
師:讀了這首詩,你會覺得孫友田是一個怎樣的人?
簡介孫友田。
教師導語:
孫友田能成為詩人,離不開他的母親,他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這是位怎樣的母親,竟能給她的孩子帶來如此豐富的精神財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孫友田寫的散文《月光啟蒙》。
二、以具有生活化的想象導入
對學生有生活經驗的、易于感受的文本,用提示、啟發喚起學生情感聯想的體驗。無論是幻想還是再造想象,都通過學生的腦海中已積累起的形象,在美麗、生動的遐想釋放中喚起對更深、更多的事物的理解需要。
在學生《嫦娥奔月》時,我首先播放了一段“美麗的中秋月色”視頻,適時問學生,那皎潔的月亮曾經帶給你哪些美麗的幻想呢?學生有的說想到了月宮、嫦娥、月兔;有的說想飛天去月宮里游玩,欣賞迷人的風景;有的吟起了有關月亮的詩句。然后再引出美麗動人的“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
當然,為了使學生得到真實的了解,也可適當拓展有關月亮的本來面貌、現代我國“飛天”的知識,使學生更加對月亮的神秘產生了向往和期盼。
三、從培養對生活問題的質疑導入
生活中處處充滿矛盾和疑問,善于敏銳的發現和探索,這也是我們學習的根本目的。從生活中的疑問入手,使學生進入一種與文本的“神交”之中。
在學習《夜晚的實驗》,可以先預設提問:“你們對生活中的哪些現象曾經有過疑問?探尋過沒有?結果怎樣?”再引入“你們看到過在夜空里靈活飛行的蝙蝠沒有?它們是不是和我們人類一樣依靠眼睛來探路呢?”這些問題的設置,讓學生處于思維的矛盾和興奮之中。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迸囵B學生的質疑能力,讓學生帶著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充分體現課堂教學本身就是生活的實質。
現實生活和書本知識緊密聯系,學生在這種獨特的體驗中,激發學習和閱讀的求知欲,他們對事物的興趣充滿了對生活本義的反應和追尋。
尊重和重視學生的課堂生活體驗,師生彼此沉浸在對生活理解和追尋的情境中,感受真誠的課堂生活。學生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在對生活本色的默會中,親自參與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并經歷了看似“交流、討論、對話等”的演示,實質是生活實踐的過程,在開放中產生強烈的閱讀期待,課堂生活的活力也由此開始四射。
當然,語文生活化教學幾乎涵蓋著整個語文課內外的學習,而不是課堂教學的某一個側面。同時,教者的解讀不同,對導入的設計也不盡相同,但無論怎樣,都應該是殊途同歸。而有深度的生活化導入,更是在創設一種與生活一致的契機、一種生活引領、一種生活交往,指引著學生向文本乃至生活的更深刻處、更本質處、更精彩處游弋。
中秋節初一學生整理的作文模板1中秋賞月,的確有詩意。而每當這是總想起一個與月亮有關的故事:
從前有個癩蛤蟆,別看它丑,其實特有本事。比如:它能戰勝蝎子,這是因為它有獨門的絕招。故事中的癩蛤蟆知道是誰變的嗎?告訴你,是嫦娥變的——就是因為她偷吃了丈夫后羿的不死藥,就突然變成了極丑的癩蛤蟆。
雖然這只是個童話而已,但是如花似玉嫦娥居然變成了極丑的癩蛤蟆,聽起來的確讓人挺心疼的。
人圓
中秋節我們全家一起去了順峰山公園賞月游玩。望著天空中的一朵朵白云,不時地從月亮上滑過,好像成了月亮的毛巾,擦去了月亮臉上的灰塵。月亮變得更亮了,猶如一個光芒四射的金盤子,月光照在我們身上柔和似棉,令我們好不快活呀!
事圓
中秋節之前的奧運會,舉辦得多么成功,多么圓滿。中國的奧運,世界的奧運。奧運讓我們忘記了戰爭,心懷和平!中國舉辦的奧運會讓世界的人們認識到中國的強大,中國的富裕,中國人民的熱情。每每中國奪金的精彩瞬間,全中國人民都在狂歡,他們的熱情感染了世界的人們!中國舉辦的奧運會是圓滿的!
月圓
再看月亮四周已經沒有了白云,只剩下孤零零的月亮,看起來十分可憐。
湖是月兒梳妝鏡。調皮的風兒不停得吹動湖面,把映入水中的月亮,一會兒變成破碎的蛋,一會兒變成旋轉的陀螺,挺像在跳舞。溫柔的月兒姑娘毫不怨言,任風兒吹動著她秀美的臉蛋,把小魚兒吐出的泡泡化作點點閃閃的珍珠。
月亮越升越高,已經在高空中看我們狂歡。它俯視大地,把光輝揮灑。灑在房頂、湖面、草地……細細地編織著一個幽雅迷離的夢境……
中秋節初一學生整理的作文模板2盼望已久的中秋節快到了,人們興高采烈的,以各種節目形式來歡度這個中國傳統節日。當然,我家也不例外。
來到爺爺奶奶家時,哇!有二奶奶、二爺爺、三奶奶、三爺爺、老太等人。奶奶見我來了,就喜開顏笑地對我說:“丹丹,你來了呀!你喜歡吃什么呢?我叫你爺爺給你去買的!”我一副無所謂的表情,對奶奶說:“隨便,無所謂的”奶奶便開始追問在起來,說:“世界上可沒有隨便啊?”“奶奶,我真的隨便吃什么的,只要是你們給我買的,就是我喜歡吃的!嘻嘻,我先去看電視了!”
啊!真香!好像是我最愛——紅燒鴨!我情不自禁地在心中默默地說了起來,我悄悄地走進了廚房,準備偷吃。媽媽見了,也在我后面觀察我的舉動。當我快要接近時,“住手!你這個小饞貓?!蔽覈樍艘淮筇?,趕緊準備溜出去,可奶奶擋在門口,我心里暗暗的想:俗話說得好: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我怎么就這么的笨啊!我眼含著淚花,對大人們說,我再也不敢了的,大人們才放過我的。爸爸和爺爺開始忙著把斗香點燃了,又把小桌上放滿水果,月餅等食品放在月光下。
我突然想起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靶翰蛔R月,呼作白云盤”的詩句,心里頗也能感觸到些詩人當時的一點心境。
“開飯了,開飯了!”我直流口水,弟弟也是跟我一副樣子。幾分鐘后,桌上一半的飯菜已被我和弟弟消滅了。爸爸他們都有點被我們的舉動驚呆了的。
我拿著椅子坐在月光下,看著那天空燃放的禮花:紅的、藍的、紫的……
一會兒是“五彩蘑菇云”向上升騰,一會兒又見晶瑩透亮的“小星星”向你撲來。
我看了入了迷,仿佛都身臨其境般。
天上的明月,中秋夜晚的月色,太美了!那五彩繽紛的煙火,在我的腦海中怎么也揮之不去。
中秋節初一學生整理的作文模板3這幾天,我懷著極其濃厚的興趣讀完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我知道了許多節日的起源和關于節日的文化。書中給我們介紹了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的由來與風俗,不難看出,貫穿著這些節日的正是:樹正氣、揚美德、顯智慧、懲惡揚善的民族精神,這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是需要我們傳承和弘揚的內容。從傳統的節日中,我深刻地認識和領會到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先說春節吧,它是我國最隆重,也是最熱鬧的民族傳統節日。我喜歡春節,因為春節總要貼春聯、貼年畫和窗花、放爆竹煙花、拜年祝賀……我們倒貼“?!弊?,拿壓歲錢、包餃子、吃年糕……在春節的前一天晚上我們都“守歲”,除了吃年夜飯,人們還要進行各種游戲,如下棋、玩紙牌、玩麻將、看春節晚會等等。在擺放的節日供品中,必備一大盤蘋果,這叫做“平平安安”。還有些地方在守歲時準備的糕點食品富有討吉利的諧音、口彩:吃棗表示春來早,吃柿餅表示事事如意,吃杏仁表示幸福人,吃長生果表示長生不老,吃年糕表示一年更比一年高。所有的這一切是多么有趣和富有意義,這些習俗顯示了中國人的智慧,代表著我們淵遠流長的民族文化,我也為這些習俗的誕生而自豪。
再說中秋節吧。“中秋節”又名“祭月節”,農歷8月15日,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周禮》中,已有中秋一詞記載。到了春秋戰國,每逢中秋節,大家都要舉行賞月和祭月的儀式。中秋節在這個時期已經初見規模了。明、清時代的中秋節,賞月依舊,一輪圓月東升時,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庭院、樓臺,擺出月餅和各種水果,邊賞月,邊暢談。中秋賞月的習俗流傳至今。瞧,月光下,人們在自家小院品嘗月餅、欣賞月色。我們這些小孩子則在一旁拿月餅來照月亮,比較哪個更圓,還擔心著月餅會被月亮吃掉呢,真是其樂融融。
一個節日,就像一個故事,情節美妙動人;一個節日,就是一種文化,內容絢麗多姿。在當今很多洋化了的節日文化的沖擊中,愿我們更多地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歡度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節日。
中秋節初一學生整理的作文模板4“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甭牭竭@關于月亮的詩句,使我不得不想起今年美好,愉快的中秋節!
我與爸爸在中秋節的那一天,走進了人山人海的超市。我走到月餅的柜臺旁,啊!好多種口味的月餅,如:五仁餡兒的月餅,南瓜餡兒的月餅,核桃餡兒的月餅,果仁餡兒的月餅……看著那美味的月餅,真叫我垂涎三尺。來自:作文大全我和爸爸又買了許多水果和月餅回到了家。看著塑料袋里各種各樣的水果,我十分不解的問爸爸:“爸,買這么多的水果干嗎?吃不了,不就壞了嗎?”爸爸拿著小刀邊走向裝水果的塑料袋,邊對我說:“這些水果不僅要吃,還要拱奉月亮。不是咱們迷信,而是咱們一個傳統的習俗,是對明年的寄托?!卑职终f著抱起了大西瓜,你一定會認為我爸爸要把它切開,一起吃了,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因為我爸爸是要把它雕刻成一個漂亮的花籃,作為觀賞這可是我們家幾年不變的老節目!媽媽還做了許許多多的家鄉菜,讓我和爸爸大飽口福!
晚上八點種,“榮成月,中華情”中秋節大型晚會正式開始,看著一個個精彩的表演,聽著一首首動聽的歌曲。忽然,不知是那一位主持人說了一句話:“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另一位主持人應到:“獨在異鄉唯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聽了這兩句話我的心情就像,軟米粥拌面粉——愁上加愁。想到這里,我就給遠在內蒙古的奶奶打了一個電話,我告訴奶奶榮成就在我們附近,聽到那蒼老奶奶的聲音,我不禁想起小時候在奶奶的農家小院,坐在奶奶腿彎,聽奶奶嫦娥和月兔的故事……如果可以許愿,并可以夢成真的話,我真希望:我和爸爸媽媽一下子回到內蒙古,與親人一起吃月餅,一起吃團圓飯。
眨眼間,就到了十點半,中秋節晚會也接近尾聲,我不會忘記今年的中秋節,我不會忘記這美好,愉快的中秋節!
中秋節初一學生整理的作文模板5農歷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習俗是一家人歡聚團圓、吃月餅、賞明月。因為中秋節的月亮最圓最亮,月色更加皎潔,月光更加神秘。帶著這些憧憬和無限的好奇,今年的中秋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柳鶯湖邊散步賞月。
我們信步走站在木橋上,隨意倚著木欄,用望遠鏡一看,喲,月亮姐姐羞答答地露出了半邊臉,真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啊。突然,我倆的目光相遇了,她立刻害羞地縮回了黑黑的云被。調皮的云踢開了被子,月亮姐姐無處可躲,重新露面了。銀色的光芒早已按捺不住,從月亮姐姐溫暖的懷抱中照射出來,撫摸著大地。樓房、綠樹、小草和湖面都披上了神秘的面紗。我朝天上喊道:“淘氣的月亮姐姐,你在和我捉迷藏嗎?”月亮姐姐溫柔地注視著我,似乎微笑著朝我點了點頭。我看見月亮里有個人影兒在舞動著,我側耳傾聽,一陣柔美的琴聲飄入耳簾。月亮姐姐,你告訴我,是嫦娥姑娘在彈琴跳舞嗎?
微風輕撫,夜色美好,我和爸爸媽媽手牽手,繞著湖邊綠道,我們邊走邊賞月。低垂的柳枝在涼爽的秋風吹拂下,一會兒撫摸著我們的臉龐,一會兒滑過我們的發間,輕輕的、柔柔的、暖暖的。月光灑向柳樹梢頭,瀉在湖面上,緩緩的、淡淡的、涼涼的……
因為在一般情況下,學生只喜歡讀書而不愿意摘抄,覺得讀書很快樂,而摘抄卻太費事。這樣就會使學生對摘抄“望而生畏”,并可能會找到很多不摘抄的理由。比如:“作業太多,摘抄既累人又費事還費時,不如不抄。”“摘抄有什么用呢?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多此一舉!”……這些都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對摘抄的意見。但是,他們卻不明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道理。在浩如煙海的卷帙中,擷取你最欣賞或最需要的精華,品味之后,摘錄下來,需要之時又可拿出并加以運用,多么方便。當你擁有一本認真摘抄的大容量摘抄本時,就等于擁有了一本屬于自己既實用又經典的精華本。學生若真正認識到了摘抄的意義,明確了摘抄的目的,也就為以后的摘抄奠定了基礎。
二、讓學生看到摘抄的好處
平時,我除了積極鼓勵大家摘抄外,更注意幾位在學習上始終起表率作用的學生,讓他們在摘抄上也起帶頭作用,以此來影響并帶動同學們認真地進行摘抄。最關鍵的是,我也身體力行進行大量與教學、學習有關的摘抄。每當檢查學生時,也讓學生檢查我。從摘抄的格式到內容,從摘抄的數量到質量,我都起到了榜樣的作用。另外,我還經常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而又恰當地引用我摘抄積累的內容。記得在講魯迅先生的《風箏》這課時,我問:“誰能不看注釋而簡介作者?”同學們都表示不能。我說:“我能!”隨即,我流利地對魯迅先生的簡況介紹了一遍。當我一氣說完后,全班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我趁機告訴學生,這是我平常摘抄積累的結果,并現場展示了自己在這方面的摘錄成果。
課后,我帶來了自己從初中到師范直至今天的摘抄本,讓大家傳看,同學們看后都變得非常安靜。從此以后,大家摘抄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了,并且還暗暗背誦自己摘抄的內容。甚至,有些學生在課堂上已經初步運用自己摘抄的內容來回答問題;寫作時,也嘗試運用摘抄到的優美詞句、格言警句,并且開始積極摘錄平常學習時可能用到的資料。特別是每次考試,都有詩詞積累、格言警句等題型,我便根據常見題型讓學生摘抄跟考試密切相關的一些內容,比如:關于月亮的詩詞、關于四季的詩句、關于勇氣或學習的名言等,這樣一來,更激發了學生摘抄的積極性。至此,摘抄的好處已經初步顯現出來,同學們摘抄的主動性和興趣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當然,在指導學生進行摘抄時還要讓學生在摘抄中嘗到“甜頭”。在平時的摘抄活動中,我除了言傳身教、檢查監督外,還定期舉行“誦摘抄”活動。每次活動都按照一定的標準設立獎項,對那些堅持摘抄時間長和摘抄內容好的同學進行適當的表彰和獎勵,既讓其他同學看到好處,更讓認真進行摘抄的同學嘗到摘抄的“甜頭”。比如,我們班的張宇、徐金銳等同學,他們的摘抄一直非常認真,我便在檢查時進行精神和物質上的小小獎勵。有時是一個筆記本,有時是一本科普書籍,但更多的還是口頭表彰和鼓勵。所以,在每期“誦摘抄”比賽中,總有一些同學敢于也勇于“露臉”,這既大大提高了他們摘抄的興趣,又間接地增強了學生學好語文這門課程的自信心,可謂一舉兩得。其他同學自然也不甘落后,你追我趕,爭先恐后。這樣,全班同學共同努力,共同摘抄,共同誦記,參與比賽的風氣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學生們不但變得能“抄”了,而且愛“抄”了。更為可喜的是,通過這樣的活動,同學們都知道自覺地記憶自己摘抄的東西,這就極大地擴大了同學們的知識面,豐富了同學們的知識量。
此外,教師還要對學生摘抄的方法進行指導,要讓學生明確摘抄目的,不能為摘抄而摘抄,不能讓學生刻意地找尋摘抄的內容;而在平時的閱讀欣賞中,發現最感興趣的、特別喜歡的、對學習有幫助的內容時,學生要及時摘抄下來,以備在以后的學習中運用。我還選擇時機適時地對學生摘抄方法進行指導。比如:學習《巴東三峽》時,我指導學生摘抄描寫長江的詩詞;學習《周莊水韻》時,讓學生摘抄描繪江南水鄉的詩詞、佳句;在中秋節時,我讓學生摘抄關于月亮的詩詞、月亮的美稱、中秋的佳句等。我班同學全部都會背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峨眉山月歌》等古詩詞,這就是中秋節進行摘抄的功勞。
一、從“聽話”轉向“自主”,體現主體性
綜合性學習的前提是“自主”,即“主動”,能主動地在語文實踐中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可以說,綜合性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運用自己的學習方式自主選擇、自我建構的過程:學生參與確定對自己有意義的學習目標的提出,自己制訂學習制度,參與設計評價指標;學生積極發展各種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學習過程有內在動力的支持,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認知活動能夠進行自我監控,并做出相應的調適。這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真正做到了讓學生自主學習,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在《金錢,共同面對的話題》的活動中,老師與學生一起確定課前準備:1.一、三小組收集關于金錢的詩句名言俗語;2.二、四、五小組探究金錢的小故事;3.六、七、八小組每個人反思自己的金錢觀;4.每一組準備回家調查家里的收支基本情況和反思自己的支出(用紙記);5.每個人搜查對古今錢幣的圖片和實物等等。小組同學互相協作,分工合作,將查找及篩選的“金錢”的資料制成圖文并茂的PPT演示文稿。然后學生之間、小組內與小組之間在課堂上合作交流:1.走進“學術報告廳”:告訴同學們錢幣的發展史,向同學們展示自己的錢幣,請大家欣賞部分錢幣圖樣;2.開圓桌故事會:眾說紛紜話金錢;3.話家常:我也來當一回家;4.交流“我的賺錢計劃”;5.調查身邊朋友的消費方式與消費量,創建一個用錢方案,并寫出《調查報告》。在學習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有話就說,大膽表達,通過活動使學生明白:金錢是一柄雙刃劍,它能扶你步上康樂大道,也能把你甩入萬丈深淵,關鍵在于你是以一個什么樣的心態去面對它。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做到盡量捕捉、放大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及時對學生做出評價。當學生發現自己的見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時,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就自然地被激發了出來,也就會產生強烈的“我要學”的愿望和要求,進而能真正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從“接受”轉向“探求”,體現探究性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睗M足學生的的渴求和愿望,讓他們學會探究,是我們教改的奮斗目標。
在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秘》的活動課中,教師準備了一份學習的時間表,一份較詳細的閱讀書目和部分網址,與月球有關的科學文字、圖片和錄象資料,關于月亮的神話傳說、民風民俗和文藝作品及每個學生一個資料袋。民主推選四位組長后以自愿組合的方式進行活動:1.網絡組(十二人)探究的課題是:月球奧秘知多少。五人負責網上查閱資料,下載圖片,三人負責文字資料,兩人負責圖書館查閱書面文字資料;2.“月亮小報”組(十二人)探究的課題是:我是月亮報小編輯。組長在活動中介紹說:“我們負責制作有關月球的知識和月亮的文化的電腦小報。沒做前,我們認為很容易,在制作過程中,我們才知道很難。我們遇到了很多困難,如文中的插圖、排版、彩色打印等。文曦遠家有彩色打印機,我們求助他幫忙,竟然把打印機的油墨都用干了,真是不可思議。制作小報過程中,我們查了大量的資料,才感到自己知識的膚淺。通過制作小報,我們鍛煉了動腦動手能力,也掌握了大量的關于月球的知識?!?.競賽組(十五人)探究的課題是:“我是月球小博士”。六人查資料出題,六人找答案。從100多道題中選出有代表性的20道關于月球的題五道關于月亮的題;4.“月亮文化”組(十五人)探究的課題是:“我是月球文化人”。展示后,組長總結說:“我們小組通過這次活動,對有關月球的知識和月亮的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養成了查資料的好習慣,同時提高了我們的審美能力和語文素養,更讓我們感受到了我們祖國悠久的文化史、科學史,我們作為一名華夏炎黃子孫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我們在查閱大量資料的過程中,感到自己目前的知識同茫茫的知識海洋比是那樣的渺小。所以我們今后一定會更加努力,為人類的科學獻身?!?在學習中,人人參與,分組合作,鍛煉了學生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體現出了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從“單干”轉向“合作”,體現協作性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教師和學生交往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就意味著人人參與,共同發展就意味著師生之間要合作。教師與學生之間應是一種民主、平等的雙向交流合作的關系,師生之間通過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同認識、共同分享、共同進步。綜合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是促進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共同進步,合作學習打破了常規班級授課制的局限性,使學生能擺脫教師這一權威的束縛,自由發表自己的言論,可以極大地增加學生的參與意識,教師促使學生在小組內充分與同學交流、與其他組成員交流、與教師交流。多層次的交流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程度越來越強,每一位學生都有主動學習和創新學習的機會。
而秋月之美,實際上已經超越了月亮本身,成為我們追思文化和想念親人的一個詩意符號。如果將無數關于秋月的詩文和傳說統統剝去,我們再抬頭望月,除了看見一團慘白外,再也看不見什么。所以,秋月之美,是美在形而上的,不是美在形而下的。
春花和秋月之美,已經成為我們民族一個普遍的審美需求,但是,對于這樣兩種景物,卻有一個人至死都不大了然,這個人是南唐的末代皇帝,他叫李煜。
李煜不喜歡春花秋月,是因為江山易主,大地改性,往日的九五之尊已煙消云散。于是,伴著凄凄慘慘的心境,他寫道: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在詞中有這樣的愁怨,完全可以理解。只是,一個被俘的君王,那種亡國之痛,易主之恨,用“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形容,實在是太過于文弱,太不匹配他那些曾經叱咤風云、席卷天地的祖先了。
就是這樣一首在文弱中寫出的愁愁怨怨的詞,卻成了李煜的絕唱,更成了朝廷結束他生命的理由。對于這首詞,新主子以怨恨太深為由,將他毒死在異國他鄉的營帳內。那一年,他才四十二歲,一個才華橫溢的生命,就這樣終止在了人生的中年。好多年了,想起來都還在為他深深惋惜。
我作為一介布衣,與成為俘虜的李煜皇帝相比,當然要灑脫得多,閑適得多。也許正是這樣,我就沒有他那樣的愁緒,更沒有他那樣的亡國之悲??赡芤舱且驗槿绱?,我寫不出像《虞美人》那樣絕唱千古的詞來。
不過不要緊,作為一個閱讀者和欣賞者,在千年之后為李煜的《虞美人》發幾聲或長或短的嘆息,也該算是他的一個異代知音了吧?然后,在清幽的月下,獨自望望月,梳理梳理往昔在一些地方賞月時的心情。
這么些年來,因各種事由走過一些地方,如今梳理起來才發現,它們好多都與月亮有關,而且它們都美得無可比擬,而且千姿百態。比如有西湖十景之稱的平湖秋月和三潭映月,比如廬山牯牛嶺上的月照松林,比如金沙江、岷江、長江匯合處的三江攬月,比如揚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橋明月夜,還比如峨眉山上的峨嵋秋月等等。這些地方,都與月亮有過太密的關聯,太美的牽扯。至今我都不太清楚,到底是月亮成全了這些絕世美景,還是這些美景加重了月亮的詩意?或者,它們在互相襯托,彼此輝映?
從構圖學的角度來看,由于有月亮的存在,就大大強化了上述景觀的詩意美。如果沒有那一輪月亮來點綴,在畫面的構成上,在留白處,不僅不完美,還是一個巨大的審美遺憾。而對于月亮來說,如果沒有那些絕世美景來呼應,比如在荒涼的戈壁灘上,舉頭看到的月亮立即變得索然無味,而且凄涼無比,死寂得沒有一點活力可言。從這層意義上來看,月亮與景觀,是互美著的,是交織著的,它們在天地間共同創作出了一幅幅醉美千年的天然“月景圖”。
看這些“月景圖”的時候,其心情是隨著景觀的變化而變化的。比如在金沙江、岷江、長江交匯出處看月景,岸邊的蘆葦,起起伏伏,在秋風的吹拂下凄凄楚楚地搖曳,而月亮又恰恰在搖曳的蘆葦間若隱若現,這樣的時候,面對蘆葦搖曳著的剪影,面對三江的蒼茫與迷離,雖沒有李煜那樣的亡國之嘆,也有著李清照那樣的心緒和私語了。這是一種凄絕之美,由三江的壯闊、蘆葦的凄迷、明月的清冷,共同組成一幅在唐詩宋詞里才能看到的那種畫面。最要命的是,自己恰好就在這樣的畫面里,成為一個猶如獨釣寒江雪似的生命點綴和心靈感應。在如此的境況里,除了長久地沉默,我真不知道還能做些什么。當然,這種沉默與命運的苦難無關,純粹是被景觀中釋放出那種天然的愁緒所感染,而這樣的感染,最為地道,最為純真,也最為本能。
比如在峨眉山上望秋月,其心境又迥然不同了。那是因為金頂的浩蕩,云海的壯闊,明月的燦爛,在這樣的時候,想必每一個來這里賞月的人,其心情都該如當年的李白了。不同的是,李白把賞月的心情寫出來了,而我們只是珍藏在一種感覺里。在李白的眼里,峨眉山月是可以照耀秦川的,是可以燦然長安的。于是,我們的詩人這樣唱道:“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嵋月。”我的幾個朋友,幾乎每年中秋都要到峨眉山頂賞月,不為別的,只為峨眉山月的光明與磊落。他們雖然沒有寫詩來贊美,卻是真真切切如李白所吟:“歸時還弄峨嵋月”了。弄峨嵋月什么呢?弄它的坦蕩與高潔、明晰與清麗。在峨眉山看月,不僅可以凈化心靈,還可塑造人格,提升審美。
又比如,在揚州的瘦西湖望月,由于有杜牧的著名詩句存放在那里,二十四橋的明月夜,就顯得格外凄美。面對這樣的橋,這樣的月,這樣的夜晚,詩人不問別的什么,只聲調微弱地如此問道:“玉人何處教吹簫?”詩人問的玉人是誰?是朋友還是歌女?是紅顏還是小妾?詩人沒有說明白,注解里也沒有講清楚。因此,二十四橋就成了一座掛滿了問號的橋,橋上的明月,也成了疑問最多的明月。在這樣鋪滿問號的地方賞月,其心境,大抵是:半醉半醒瘦西湖,如夢似幻明月夜了。
再比如,在四川的劍門關看月,那種感覺,是很悲壯的。因為,這個地方最容易勾起人對于蜀國的懷想。在這座關口前,姜維死在了這里,龐統死在了這里,鄧艾死在這里了,當然,死在這里的還有許多無名將士。在這樣一個曾經發生過殊死惡戰的古戰場望月,一聲長長的浩嘆是必然的。浩嘆之后是悲壯,悲壯之后是落寞,落寞之后是凄涼,凄涼之后是久久地沉默……于是,舉頭望月,不禁潸然淚下--英雄不再,風云不再,空留下我,在劍門關下守月,但月很寂寞,山很寂寞,一道雄關把大門敞開了那么多年,也沒有盼回遠征的英雄。在如此的時刻,就情不自禁地對著月亮默誦起這樣的詩句來:“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總的來說,月與景呈現出的審美氛圍,大多比較凄清,比較凄楚,很少讓人有熱血沸騰的心靈呼應。就算是在天下最美的平湖秋月處賞月,情景交融出的也不過是一種小家碧玉似的帷帳柔情、深閨閑愁。而在最具王者氣象的泰山上賞月,按理說該產生出一種氣吞山河的襟懷來的,可給我的感覺是,月下的泰山,原是一個寂寞了千年的王者,而它的寂寞,沒有人知道,更無人能理解。我還在長城的烽火臺上賞過月,在這個曾經無數次升騰過狼煙的所在地,放眼望去,大地無言,山河失語,天地蒼茫,往昔那些激越的馬蹄,已被一次次落日帶走,淹沒在歲月的地平線下,剩下一輪孤月,寒冷地照著逶迤在群巒上的漫漫歷史。而在孤月與長城之間,彌漫著的是塵埃落定后的生命反思。因此,在長城上賞月,其實是在解讀歷史深處那些最叫人傷感的點點滴滴。
由于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來渲染,中國的月亮,比任何一個國家都更富于凄絕之美,無論是陰晴還是圓缺,所呈現出的都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那樣一種愁緒。這種愁緒,其實大多又不是僅僅為自己,更多的時候是為那些遠逝的生命、蒼茫的歲月。而這樣的愁緒,似乎就大大提升了中國人賞月時的審美高度,把本來萬分形而下的事情,變得格外地形而上了。
大家上午好! 紅領巾廣播站又與您相約在周三上午。我是***。昨天我們介紹了端午節,今天我們再介紹一下中秋節。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期紅領巾廣播到此結束,再見!
中秋節紅領巾廣播稿范文二
甲: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紅領巾廣播又和大家見面了。我是_____
乙:我是_____。
甲:再過6天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在這里我們預祝全校師生中秋快樂,合家團圓,萬事如意!
乙:中秋節一直以來被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人們常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時節對親人的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當一輪明月高高掛起的時刻。
甲:考考你,你知道為什么要叫中秋節呢?
乙:這個可不難,在我國,農歷的7、8、9三個月為秋季,農歷8月15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正好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
甲:那為什么有人又稱它團圓節呢?
乙:因為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人們仰望天空中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甲:還真難不倒你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亮的圓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你知道哪些有關的詩詞嗎?
乙: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甲:你知道得可真多!那你知道有關中秋的傳說故事嗎?
乙: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并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系。
甲:哇!還有神話故事呀!那你給我們講講吧!
乙:好!我給大家講一講嫦娥奔月的故事吧!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一氣射下九個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王母娘娘也賜給了他一包長生藥,他把不死藥交給了自己的妻子嫦娥珍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趁后羿不在家,他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在危急之時,嫦娥當機立斷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成為月亮中的神仙。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甲:聽完了如此凄美感人的故事,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國外中秋節趣話吧!。
乙:中秋節并非中華民族所獨有,許多國家也有類似中國傳統習俗的形形的中秋節,而且非常奇特有趣。泰國人將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稱為祈月節。中秋之夜,家家戶戶都用甘蔗扎拱門,在拜月方桌上供奉觀音菩薩和八仙的圖像或塑像,八仙桌上的供品主要是壽桃而非月餅。
甲:日本人稱中秋節為月圓節,而且這樣的節日有兩個,除農歷八月十五日外,九月十三日也是。節日這天,成千上萬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裝,吟唱吆喝,扶老攜幼,抬著神龕到廟里去進香。孩子們還到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裝飾家門,迎來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里,擺上瓜果、米團子等供奉月神,然后分食、賞月,聆聽老人講述關于月亮的神話。
乙:朝鮮的中秋節稱為秋文節,也叫秋夕、嘉徘。這一天,他們以松餅為節日食物,家家蒸食并互相饋送。松餅形如半月,用米粉制成,內餡是豆沙、棗泥等,因蒸時墊有松毛而得名。到了晚上,一邊賞月,一邊進行拔河比賽、摔跤比賽,或者表演歌舞。年輕的姑娘們穿上色彩繽紛的節日盛裝,歡聚在大樹下做布倫河游戲(即蕩秋千)。
甲:伊朗稱中秋為麥赫爾干節。這天是伊朗太陽歷七月十六日。節日期間,人們都以品嘗各種豐收果實為樂,隆重的慶?;顒映掷m6天方才結束。
乙:老撾稱中秋節為月福節。每逢中秋節到來時,男女老少也有賞月的風俗。夜晚,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通宵達旦。
甲:接下來我們再來談談中秋的習俗吧
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和爸爸媽媽一起賞月吃月餅呢!
乙:說到吃月餅,我口水都流出來了。那你知道我們如何在賞月、品嘗月餅的同時注意健康嗎?
甲:專家提示:月餅應與清茶搭配,清茶有助消化,又解油膩;若與汽水、可樂或果汁搭配,則不利健康。專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即使是無糖月餅,仍然不能多吃。專家還指出,老年人和嬰幼兒消化能力較差,過多食用月餅會加重脾胃負擔,引起消化不良和腹瀉等。而肥胖的人,一般都有潛在的糖、脂代謝異常和動脈硬化問題,也要像糖尿病人一樣,少吃月餅為宜。
乙:哦!謝謝你給我們講的的月餅健康吃法。相信大家會注意的。中秋佳節快來了,我們將要欣賞到皎潔的月光,品嘗到香甜的月餅,最后,我們再為老師、同學們送出祝福,怎么樣?
2021年中秋節學生優秀作文1“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在院子里,媽媽溫柔的給我誦讀著古詩,我坐在爸爸的腿上,伴著月色我們一家人一起過中秋。
今晚的月亮好圓啊,就像一個美麗的大圓盤,看著看著我忽然發現天空中沒有閃爍的小星星了,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是今晚的月亮太美了,小星星都不敢出來和它媲美了。月亮在云層中躲來躲去,它好像在和云哥哥捉迷藏呢!月亮照亮了青青的小草,小草以為那是舞臺的燈光,竟然情不自禁地跳起了華爾茲;月亮又照亮了小朋友愛玩的滑滑梯,周圍一下子變的明亮起來,讓那里不再那么黑暗,今晚的小朋友真多啊,他們盡情地跑來跑去,滑上滑下,笑聲回蕩在小區里。小朋友喜歡這樣的月光,抬頭對著月亮說:“謝謝月亮姐姐,謝謝你給我們帶來了光亮……”月亮姐姐害羞的笑了,眼睛一眨一眨的,可愛極了……
今晚的月亮好美啊,我們可不能錯過這么好的時光,我提議,跟爸爸媽媽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我當老鷹?!卑职质紫茸愿鎶^勇,“我當雞寶寶?!眿寢寭屜纫徊?,我跟爸爸都很疑惑,為什么媽媽要當雞寶寶呢,媽媽得意的笑笑:“因為我想變的年輕啊!”我撇撇嘴:“那我豈不是變老了,變成雞媽媽了嗎?”媽媽摸摸我的臉,鼓勵的看著我,很認真的說:“寶寶今天嘗試一下做媽媽,你就會明白媽媽對寶寶的責任,愛,和關心!”我跟爸爸恍然大悟,我高興地同意了。游戲開始了,這只大老鷹比別的老鷹都聰明,他先看看右邊,把我的注意力引到右邊,我剛帶著媽媽往左邊閃,突然,老鷹伸開它那龐大的翅膀和鋒利的爪子,像左邊撲了過去,一下子就把可愛又調皮的雞寶寶捉住了,原來雞媽媽還真是不好當啊,要保護好自己的孩子還是很不容易的。我們一直玩著玩著,月亮姐姐一直在天空對著我們笑呢,我真的開心極了……
今晚,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中秋,我有一個小小的心愿,我想讓月亮姐姐把我的愿望收藏好。我希望全家人都健康快樂,希望媽媽永遠年輕。我也會珍惜時間,好好學習,為了我的理想而努力!
2021年中秋節學生優秀作文2又迎來了中秋節,依我們這兒的習俗,我我們會買許多食品供拜月娘。晚上,媽媽整理好供拜的食品,拿出月餅邊吃邊賞月,我這吃貨早已躍躍欲試。我看著月亮從云霧中露出半邊臉,是一個靦腆的小姑娘。月亮緩緩移動,云霧遮住了月亮,頓時覺得天空空虛起來,心里很是沉悶,片刻,月亮出現了,仿佛是回去梳妝的小姑娘,更皎潔,更明亮。我一時興起,說要比誰說得多有關月亮的詩,我沉思片刻,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苯憬惝斎徊桓适救酰瑢Υ鹪唬骸奥稄慕褚拱祝率枪枢l明?!睆娭凶杂袕娭惺?,爸爸一連說出了三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新月如家人,出海初弄色;明月出天山,蒼茫云
海間。”媽媽見局勢不妙,自然奮勇迎敵,說:“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一旁的我無心聽他們的答句,我絞盡腦汁,苦思冥想,可讓我想出來啦,便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卑职謰寢尪夹α耍ㄊ窍氩坏竭@次對詩我和姐兩竟是如此“詞匯豐富”。這次賞月,可讓我大開眼界啊!
我們賞月對詩,必然少不了猜謎咯?!拔襾碚f題,你們猜謎?!苯憬闩d致勃勃地說。我們一齊同意?!耙恍南蛏?,打一字”,“這我知道,有上有心,就是忐了。”我連忙應答?!耙盎馃槐M,打一字,”這可難倒我了,姐姐沖我看,豎起大拇指,拇指又往下立。哎,誰叫我技不如人呢?這題白白讓人了,媽媽說:“燒的是草,還存著一些,那是薦。”姐姐笑了笑,說:“媽你好厲害,接下來是,猜成語。”姐姐專挑我不懂得,一旁的我喃喃自語。爸爸對這平時還不怎么研究,還是媽媽搶答了:“舉重比賽嘛,當然要——斤斤計較了?!薄?/p>
在這里,中秋節,我祝大家:好運源源來,生活更精彩;人月兩團圓,千里共嬋娟。
2021年中秋節學生優秀作文3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又到了農歷八月十五,今天是中秋節,又叫團圓節,是家人團聚、品嘗月餅、飲酒賞月的好日子。我和爸爸媽媽吃完晚飯,等待著月亮公公的出現。透過窗戶,我看見月亮從樓角慢慢上升,好像害羞的小姑娘,升到樓頂時,似乎膽大了,一下子跳了出來,頓時,月光灑滿了大地。月光照在樹葉上,在地面就能看見影子。我呆呆的瞧著月亮,仿佛看見了正在砍桂花樹的吳剛,美麗動人的嫦娥,活潑可愛的玉兔。你瞧,嫦娥姐姐正朝我笑呢,它一閃一閃的,好像在說:“祝大家中秋節快樂!”我們坐在陽臺上,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我們拿出幾個月餅,月餅有五仁的,黑芝麻的、蓮蓉的。好吃極了!我想起了《古朗月行》里的詩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吃完月餅我們一家去了樓外散布望月!天空中掛著一輪金色的明晃晃的圓月,好象深藍色的天空中襯托著一個大玉盤。一陣風吹到身上,感覺真舒服!
我最喜歡看中秋節過后的燈光。今天晚上,我做完了作業,趁無聊便去前窗看風景。當我往窗外望去,立即被眼前的一切迷住了。五個大燈籠被連在一起,從高樓看,就象一串冰糖葫蘆。還有藍色和紅色的線,這線是從樓上吊到樓下的,還閃閃發光呢!那樹上的樹葉就象電視里的“萬劍歸宗”。再向右邊看,那黃色的燈光一閃一閃的,哈,在我首詩的大意是:我抬起頭遙望天上的明月,低下頭思念久別的故鄉。是啊,有多少人在這個美麗的時刻還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無聞,無私奉獻著。即使是在這個全家團聚的時刻,他們也會為了自己的工作而舍下自己與全家人團聚的時間。這些經常都會在我們生活中出現,而且是那么的平凡,例如:還在邊遠地方的解放軍戰士;正在破案并且不顧自己安危與歹徒展開斗爭的干警以及被派到山村里教書的青年教師,還有等等的人,他們都是那么的無私而偉大,即使在這個時刻,他們也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今天晚上,雖然沒有月亮的出現,但是在靜靜地沉思之這中,我體會到了很多,有些人他們并不耀眼,但他們卻衛浴著一顆真誠的心靈來報答這個社會,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所以這個城市才變得這么美好、和諧!
2021年中秋節學生優秀作文4中秋佳節,一家人在月圓之日和和和睦睦傳承著老祖宗傳下來的節日,欣賞著明亮的月光,絮叨著嫦娥奔月的故事,遙看圓圓的明月,依稀看到桂樹嫦娥玉兔。想起小時候,每到中秋之夜,大人們供奉著希望,講述著月奶奶的故事,一家人吃著象征團圓的月餅和蘋果,一起快快樂樂。
今年的中秋之夜不盡人意,沒有圓圓的明月,心情也是倍感失落,稀稀拉拉的鞭炮聲,卻是增加了更多的惆悵和思念。人逢佳節倍思親,心靈在思緒,思緒著太多的思念,思緒著無法消逝的的情債。心情低落,情緒也低落......感嘆世間無常,曾經的日子,雖不是特別富有,但無需為生活操勞奔波,計算著未來,規劃著未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的福兮禍之所伏應在了我身上。短短的兩年時間,兩度經受創傷。零九的時候,到懂易經的表哥家做客,熱情的表哥給我們看了看生辰八字,說我一零年要出點事,我當然不信。一零年不幸應驗。無語。度過了悲傷的一零年,在倍感希望的一一年,卻又遭遇感情的債。心中充滿迷惑迷茫。也許,太多的也許,讓我重新認識自己,總結過去的經歷,讓我朦朧中知道了自己的未來。我的未來讓我糾結,親親們也勸說,朋友也質疑我也無語。思念著隨風而逝的情緣,親親們、朋友們也許笑我一廂情愿,其實我也糾結過,帶著疑惑去認證此段情緣,我當時的想法是,如果沒有感情,就不必悲傷,結果是:我們的感情越來越深看來注定的要經歷。沒有經歷,就不會相信。不想解釋什么,其實我也說服不了自己,有時明知道事情的結果,卻也要試一試。我也不知為什么
這些日子,睡眠一直不好,不知為什么,總是醒得很早,有時眼睛睜不開,但頭腦卻是很清醒,睡也睡不著。腦海里想著隨風而逝的情緣,感覺到內心里的思念,有時懊喪,有時感到絲絲的痛,后悔著也許明知是一段經歷,只是一段緣;明知沒有結果,結果也不是她;但是無法自拔,這是我的糾結,相信也是人性的糾結。至今日,情緒爆發,心情卻慢慢的好轉,一如既往的思念,一如既往的記憶,相信明天的心情會開朗。
近日,好夢連連,有關于我的,有關于朋友的。曾經的經歷說明我做的夢和感覺很準,希望這次也應驗。繼續鼓勵自己,繼續努力努力,繼續優雅,優雅的生活。
2021年中秋節學生優秀作文5“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空前,寒梅著花未?”——王維的《雜詩》每次我讀它,最讓我難忘的是遠在新加坡的大姨,特別是今年這個中秋節。
媽媽拿回一盒月餅,她知道我最愛吃的是蛋黃餅,就打開盒子,拿一塊給我吃,當我捧起這塊月餅,不禁陷入沉思,想起雅珊大姨,那是我還在讀幼兒園大班時,她來到我家,住了兩年,她常常帶我出去玩,送我去學舞蹈,教我畫畫、唱歌,兩年的中秋節都是她帶我去買蛋黃餅回來吃,可是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她為了理想和前程,離開親人,遠度重洋去了新加坡,半工半讀,我們就這樣難分又難舍,望著手中月餅,我不禁熱淚盈眶……
“開飯嘍!“媽媽大呼小叫,端上一盤月餅,放在飯桌上。
“一個,兩個,三個……九個,十個……”我一邊吃一邊數,我問爸爸:“能不能寄兩個月餅給大姨!”爸爸說:“路途太遠了,這樣吧,等你吃完了飯,去QQ上下載一盆中秋月餅,給大姨發送過去,以表你的祝福和思念。
晚飯后,我上網搜索到一塊十分精致的月餅,寫上祝詞,通過QQ單擊一下,我樂滋滋地想著,大姨見到月餅開心的表情,“嘀嘀”三秒鐘不到,大姨發了一張笑臉和一塊十分可口的蛋黃月餅給我,我感到無比的甜蜜,高科技信息時代真好哇!能讓人即瞬間實現美好的愿望,拉近親人與親人之間的思念距離。
這一夜,我睡得很甜,夢見親人團聚舉杯歡慶的場面,我不盡思念,陶醉在甜蜜的遐想中……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讓人難以忘懷!
中秋,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也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下午,媽媽帶我去逛街,我看見大街小巷的商店和地攤上都擺滿了瓜果和月餅。街道上的人都可能在趕著回家團圓,所以是人來人往,人山人海的!
開始:心聲廣播站現在開始廣播,歡迎老師、同學們收聽。
中秋月圓,北中情緣。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北臧村中學的全體師生,匯聚在美麗的校園,沐浴著暖暖的陽光,沉浸在濃濃的情意之中。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景色迷人的中秋夜晚,自然牽動著我們的血肉親情。中秋的月最美,是那樣詩情畫意;中秋的月最柔,是那樣柔情似水;中秋的月最明,是那樣如水似鏡。中秋節是我們中國人的團圓節,每到這一天,許多遠離家鄉的游子,紛紛趕回家中,與父母親友歡聚一堂、把酒言歡。
我們從四面八方來到北中,從陌生到相識,從相識到相知,又從相知到相親。感情的升華,使我們對學校,對我們的老師,對我們的同學更是難舍難分。一聲聲老師好同學好溫暖著每個人的心房。就讓我們這種抒不盡、道不完的情懷融進濃濃的月光里、祝福中、歌聲中!親愛的老師,同學們,衷心祝愿你們中秋快樂,萬事如意!
下面就把這首阿牛演唱的歌曲《北京的月亮》送給所有的老師和同學們。
結束:本次播音到此結束,老師、同學們再見!
【二】2017中秋節紅領巾廣播稿范文
甲: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伴隨著熟悉的樂曲聲,書香之聲廣播現在開始播音。本期為大家安排的是中秋節趣話專題欄目。
乙:歡迎你的收聽。
甲:我是_____
乙:我是_____。
甲:再過7天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在這里我們預祝全校師生中秋快樂,合家團圓,萬事如意!
乙:中秋節一直以來被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人們常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時節對親人的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當一輪明月高高掛起的時刻。
甲:考考你,你知道為什么要叫中秋節呢?
乙:這個可不難,在我國,農歷的7、8、9三個月為秋季,農歷8月15--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正好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
甲:那為什么有人又稱它團圓節呢?
乙:因為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人們仰望天空中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甲:還真難不倒你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亮的圓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你知道哪些有關的詩詞嗎?
乙: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甲:你知道得可真多!那你知道有關中秋的傳說故事嗎?
乙: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并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系。
甲:哇!還有神話故事呀!那你給我們講講吧!
乙:好!我給大家講一講嫦娥奔月的故事吧!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一氣射下九個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王母娘娘也賜給了他一包長生藥,他把不死藥交給了自己的妻子--嫦娥珍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趁后羿不在家,他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在危急之時,嫦娥當機立斷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成為月亮中的神仙。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甲:聽完了如此凄美感人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關于中秋節的歌曲吧!
《花好月圓》
二、國外中秋節
甲: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國外中秋節趣話吧!。
乙:中秋節并非中華民族所獨有,許多國家也有類似中國傳統習俗的形形的中秋節,而且非常奇特有趣。泰國人將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稱為祈月節。中秋之夜,家家戶戶都用甘蔗扎拱門,在拜月方桌上供奉觀音菩薩和八仙的圖像或塑像,八仙桌上的供品主要是壽桃而非月餅。
甲:日本人稱中秋節為月圓節,而且這樣的節日有兩個,除農歷八月十五日外,九月十三日也是。節日這天,成千上萬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裝,吟唱吆喝,扶老攜幼,抬著神龕到廟里去進香。孩子們還到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裝飾家門,迎來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里,擺上瓜果、米團子等供奉月神,然后分食、賞月,聆聽老人講述關于月亮的神話。
乙:朝鮮的中秋節稱為秋文節,也叫秋夕、嘉徘。這一天,他們以松餅為節日食物,家家蒸食并互相饋送。松餅形如半月,用米粉制成,內餡是豆沙、棗泥等,因蒸時墊有松毛而得名。到了晚上,一邊賞月,一邊進行拔河比賽、摔跤比賽,或者表演歌舞。年輕的姑娘們穿上色彩繽紛的節日盛裝,歡聚在大樹下做布倫河游戲(即蕩秋千)。
甲:伊朗稱中秋為麥赫爾干節。這天是伊朗太陽歷七月十六日。節日期間,人們都以品嘗各種豐收果實為樂,隆重的慶?;顒映掷m6天方才結束。
乙:老撾稱中秋節為月福節。每逢中秋節到來時,男女老少也有賞月的風俗。夜晚,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通宵達旦。
甲:接下來我們再來談談中秋的習俗吧
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和爸爸媽媽一起賞月吃月餅呢!
乙:說到吃月餅,我口水都流出來了。那你知道我們如何在賞月、品嘗月餅的同時注意健康嗎?
甲:專家提示:月餅應與清茶搭配,清茶有助消化,又解油膩;若與汽水、可樂或果汁搭配,則不利健康。專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即使是無糖月餅,仍然不能多吃。專家還指出,老年人和嬰幼兒消化能力較差,過多食用月餅會加重脾胃負擔,引起消化不良和腹瀉等。而肥胖的人,一般都有潛在的糖、脂代謝異常和動脈硬化問題,也要像糖尿病人一樣,少吃月餅為宜。
乙:哦!謝謝你給我們講的的月餅健康吃法。相信大家會注意的。中秋佳節快來了,我們將要欣賞到皎潔的月光,品嘗到香甜的月餅,最后,我們再為老師、同學們送出祝福,怎么樣?
甲:好!請聽我們的美好祝福吧!
齊:送一個圓圓的餅,獻一顆圓圓的心,寄一份圓圓的情,圓一個圓圓的夢。祝老師和同學們中秋節快樂!
甲:時間過得真快,又到說再見的時候了。
乙:希望你們能喜歡我們的節目!
甲:下面給大家報告一個好消息,國慶節回來后,我們的書香之聲廣播由原來的每周一次,增加到每周兩次。
乙:每周三,是我們的主題廣播。
甲:另外一次廣播,我們放在每周五中午12點10分左右,是我們的《佳作欣賞》和《溫馨傳送》專題欄目,專門用來播放同學們的優秀習作,以及點歌送祝福版塊。
乙:同學們,請大家積極投稿,把自己的優秀習作抄在作文紙上,給自己的班主任檢查合格后,投到我們后幢教學樓的投稿箱中,你就有機會在廣播中聽到自己的習作。
甲:要點歌送祝福的同學,也同樣把自己的祝福以及要點播的歌曲,寫在作文紙上,放到投稿箱中,我們會抽取幸運的同學,送上你們的祝福。
乙:大家可以把祝福送給自己的老師、朋友或者其他同學。同學們,趕緊記得來投稿吧,被選為《佳作欣賞》欄目的稿件,我們還可以為自己的班級加分。
甲:最后讓我們在歌聲中說再見吧!
三、音樂欣賞
乙:現在將為您送上的是一首由古詩改編的歌曲《水調歌頭》
自古至今,人們描寫月亮,贊美月亮,借月抒懷的詩歌比比皆是。這類作品尤以唐詩為甚,而唐詩中的月亮又經常與人們的孤寂、凄涼、相思等感傷情愫糾結在一起。本文主要從羈旅行役的思鄉之愁、兩地相思的哀婉情懷、人生感慨的哲理思辨、對月感懷的歷史沉思幾方面來闡釋由唐詩中的“月”意象透視出的唐代詩人的憂患意識和感傷色彩。
一
唐朝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在璀璨、繁榮的唐代詩壇上,月亮從眾多的自然物象中脫穎而出,成為唐詩中最典型的意象之一。那么,為什么月亮會如此受到唐代文人的青睞呢?
詩歌中“月”意象的存在有其歷史的淵源。首先,“它給人柔和、優美、完整的感覺”·;“月圓之時,發出清幽明亮的光,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引;它那“由缺到圓、由朔到望的有規則的形體變化”,構成了其“形體美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月亮的這些美感特質都暗合了中國人的審美感知。原始社會中,初民所認識的月亮是與女性相結合的。在我國古代的傳說或歷史神話中有許多感月而孕的故事?!抖菁组_山圖解》:“女狄暮汲山下,泉水中,得月精如雞子,愛而含之,不覺而吞,遂有娠?!薄端螘し鹬尽飞嫌涊d:“扶都見白氣貫月,意感,以乙日生湯,號天乙”等等。這都應該屬于生殖崇拜的范疇?,F在不少地方還有著小兒拜月、老人望月的習俗,人們仍是把月亮當作一種生殖崇拜物,渴望對月祈福得以兒孫滿堂,人丁興旺。在古老的傳說中,月中搗藥的是蟾蜍,又作“蟾蝣”、“詹諸”。《太平御覽》卷四引《春秋緯演孔圖》:“蟾蝣,月精也?!薄痘茨献诱f林》云:“月照天下,蝕于詹諸”?!绑蛤鼙臼且粋€為天所‘媚’,受天之恩的‘非類’。然而,它恩將仇報,斗膽蝕月,毀了天之‘目”’,所以月亮的陰晴圓缺變化常用蟾鉤、蟾盤、蟾輪來指代。
其次,諸如“嫦娥奔月”等有關月亮的一系列神話,更體現了月亮在中國文化中的獨特地位。《淮南子·覽冥訓》中記載:“羿請不死藥于西王母,嬗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睗h高誘注:“妲娥,羿妻。羿請不死藥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妲娥盜食之,得仙,奔人月中為月精也?!迸允窃铝恋撵`魂,月亮是女性的詩化象征。自然地談起月亮,人們不能不聯想到嫦娥(又作姬娥)。她孤獨地在廣寒宮中忍受著永恒的寂寞,因而又成為詩人反復抒寫的一個女性形象,作為月亮的靈魂被賦予了多重意蘊。月亮“伴隨著神話的世界飄然而至,負載著深刻的原始文化內容”,“流轉了中國廣闊的心靈空問”,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生命感情和審美感情,成為高懸于天際的文化原型”。
再者,月亮與中國傳統審美追求相契合,“文人們對‘月亮’這個代表著陰柔、和諧、隨順與寧靜的意象表現出特殊的偏愛并不是一種巧合,它是中國古代文人特別是唐宋以來一些以自然閑適、清凈虛遠、淡泊寧靜為生活和藝術目標的文人雅士在生活情調和審美情趣上的必然反映”,這種反映恰恰體現了“中國古代文人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上的中國特色”。
亙古不移的月亮總是瑩瑩地照著大地,照著有情眾生。月光是柔和、迷蒙又清冷、朦朧的,似是蒙娜麗莎那淺淺的微笑??梢哉f,月亮在一定程度上孕育和生成了唐詩。在唐代,詩的顯赫地位離不開月的激揚和烘托。李白、杜甫、王昌齡、孟浩然、李商隱……常是一卷在手,月下窗前,精心細品,沐一身月輝,抒胸中愁緒,法自然天趣,得萬物之靈。由此,月與詩人結下了不解之緣。《入朝洛堤步月》、《江亭夜月送別》、《關山月》、《古朗月行》、《拜新月》、《月夜憶舍弟》、《江樓月》、《霜月》、《靜夜思》、《江樓感舊》、《楓橋夜泊》、《春江花月夜》、《春色山夜月》、《峨嵋山月歌》、《正月十五日夜》……難以盡數的優美詩篇在月光的浸潤中登上了唐代詩壇。
唐詩中的“月”意象俯拾皆是:1.月的時間意象。月升月落,月圓月缺,契合著生命的輪回,因而古人常以“月”來感傷生命的易逝,歲月的飛度。李白從“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的醉意中探尋著“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生命哲理,發出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問月》)的慨嘆。2.月的邊塞意象。“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王維《隴頭吟》)的啜泣訴說,“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沈儉期《雜詩三首.其三》)的綿藐深沉,“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的幽怨悲亢,“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王昌齡《從軍行七首》)的悲涼凄清……我們還可從盛唐邊塞詩中真切地感受到“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人未還”(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的渾融蒼茫,“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王昌齡《從軍行七首》)的雄心憂患。3.月的相思意象。如孟浩然“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的孤寂凄惻;王建“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的深沉蘊藉;錢起“二十五弦彈月夜,不勝清怨卻飛來”(《歸雁》)的郁懷難耐……在情感世界里,唐人的渴念甚為空靈,同樣,愛情也甚是摯熱。“待月西廂下”(崔鶯鶯《答張生》,一作《明月三五夜》)的癡心迫切,“落月滿屋梁”(杜甫《夢李白二首》其一)的空虛寂寞,“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燈未滅夢難成”(李端《閨情》)的深深癡情……月似乎是愛情的最佳見證,凄迷的月光引起的情思縈繞著愛的惆悵和迷惘。月所造就的相思意緒,莫不流淌著中國古人難釋的生命情懷,莫不激發古人情愛思戀的浩歌??傊?,“月”的意象是時光的飛逝,是情愛的寄寓,是人生悲歡離合的演繹……這其中蘊涵著詩人的憂患意識和感傷色彩,體現著他們不同的人生觀。
(一)羈旅行役的思鄉之愁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月代表著團圓,寄寓著和親人相聚的心愿與期待。然而,唐代的詩人們很少描寫月下團聚的歡樂,卻屢屢傾訴著離散的痛苦。月在漂泊遷徙的游子、獨守空閨的思婦心中,不僅寄托著團圓的期盼,更是引發愁思、悵恨的訊息。月以其慘白凄清的光輝,孤獨孑然的身影,喚起并契合了詩人們寂寞孤獨的感傷之情。無論他是在躑躅旅途,還是在獨守客舍寒窗,只要在月光的沐浴下,就會情不自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借月表思鄉懷遠之情的莫過于杜甫的《月夜》:
今夜廓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鬢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千。
此詩是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八月杜甫被安史叛軍所俘,于淪陷的長安月夜思家所作。詩的起首兩句“今夜郎州月,閨中只獨看”,作者看到的是長安月,但他更焦心的是他遠在鄖州的妻子對自己的處境何等的憂慮?!敖褚埂钡摹蔼毧础迸c往日的同看形成鮮明對比,“憶長安”,百感交集。“遙憐”小兒女們天真幼稚,只能平添妻子的負擔。一個“憐”字,飽含深情,感人肺腑?!半p照”與“獨看”相呼應,清朗的月光下,“我”身羈敵巢,諸事縈懷。整首詩不正面寫自己對月懷人之情,而從寫妻子對月懷念自己,淚流不止的情態人手,使懷人的愁思倍顯具體、深切,匠心獨具。全詩曲折有致,構思新穎,想象豐富,語麗而情悲。
由于家是依附在故鄉的土地之上的,所以游子思欲歸家之情便會自然延伸為征人對祖國的深深眷戀。唐代邊塞詩中抒情主人公鐘情于把月亮作為其孤獨失意情感的象征,借助“月”意象強化征人置身偏遠異地、內心孤寂凄涼的特殊處境與感受,從而離開了戰馬嘶鳴、刀光劍影的陽剛之氣,產生了陰柔之美。每當我們讀到“一時回首月中看”(李益《從軍北征》、“戰罷沙場月色寒”(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二)等詩句時,便能體會到征人的深深哀怨。王昌齡的名作《出塞二首》(其一)曾被譽為是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它“音律雖柔,終是盛唐骨格”,其“悲壯渾成,應推絕唱。”J(詩人從“秦月”、“漢關”入手,月照關塞,盡顯邊地荒涼,征人辛苦,意境悲涼蒼茫?!暗过埑秋w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氣勢雄渾,統攝全篇。唐代經常對外用兵,戰爭時起時伏,戍邊的將士常年鎮守邊疆,置身在廣漠無邊的黑夜,孤寂、清冷??梢韵胍?,他們的思鄉之情是何等迫切,愁緒又是多么的深沉!面對一彎冷月,月下彷徨,憂苦之情難遏?!罢魅嗽隆币蝻柡畛劣七h的歷史內涵而尤其顯得悲涼空曠。
月亮那凄冷的光,為自傷飄零的人們添愁益恨,成了他們失意困頓、羈旅行役之苦的見證;他們努力尋求慰藉和歸宿,于是流于文人騷客筆端的“月”又成了他們借以抒發愁腸百結的歸鄉之情的載體?!皻w家”這個永恒的文學母題積淀在唐代詩人心頭的依戀顯得格外的沉重,在這里,月亮成了孤臣浪子們啟動鄉愁,回歸家園的精神寄托了。
(二)兩地相思的哀婉情懷
唐代詩人還用“月”表殷切之愛,達別離之恨,抒發癡男怨女間的無限情思。花好月圓,是愛情美滿的象征。滿月之夜,清輝照人,正是情侶們互訴衷腸的美景良辰,但這天涯共對的一輪明月對于相隔兩地的情人來說竟是這樣的撩人心緒,勾起了多少離愁別恨。張九齡《望月懷遠》便是一首懷人之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競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起句意境雄渾闊大,氣象高華。在這漫漫“遙夜”,遠隔天涯的一對情人對月相思,久不能寐,一個“怨”字油然而生。三、四兩句就以“怨”字為中心,“情人”與“相思”呼應,“遙夜”與“竟夕”呼應,月亮皎潔圓滿的光華,更加讓人難以入睡:“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相思不眠之際,有什么可以相贈呢?唯有滿手的月光。這月光飽含哀婉的情思,真摯感人。
明月似乎確實與思婦結下了不解之緣。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以孤篇蓋全唐,可謂《全唐詩》的詩中詩。在《春江花月夜》里,月光從思婦心頭流過,我們不難瞥見民間永駐的情愛光輝。詩人用民歌般清麗憂傷的筆調,將離愁別緒的縷縷情絲,客愁閨思的脈脈情緣娓娓道來。從“自云一片去悠悠”到“落月搖情滿江樹”:一切景語皆情語,極寫春、江、花、月、夜五字之外的“情”字?!昂翁幭嗨济髟聵恰笔枪轮埏h零的游子、閣中思夫的怨婦們共有的“相思”情結?!按藭r相望不相聞”到“江潭落月復西斜”:今夜月圓人不圓,既然只能“相望”,那么,倘能跟隨“月華”,“流”到他的身邊也好啊!然而這樣也不能如愿,那就請“魚雁傳書”吧,卻又“光不度(渡)”、“水成文(紋)”。至此,思婦望月懷人的凄美深情已逐層深入?!皦袈浠ā薄霸挛餍薄薄按河M”——“不還家”這一連串讓人神傷的意象,極大地激起形影相吊的婦人心中思人、惜春的耿耿情懷。經過曲折、含蓄而又深沉的渲染,全詩自然地進入尾聲:“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泵髟陆K于慢慢落下,情人卻依然遠隔天涯。詩人在極寫一對戀人忠貞愛情的同時,又宕開一筆,喊出了“不知乘月幾人歸”的時代心聲。這就使五字之外的“情”字有了新的色彩,余情裊裊,情深意遠。
(三)人生感慨的哲理思辨
《春江花月夜》之所以能稱得上唐詩中的一朵奇葩,還因為詩人引出了對江月與人生、永恒與短暫的哲學思考。面對這一輪孤月,詩人不禁發出了這樣的人生感慨:“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不僅僅是“夢境中晤談”的“宇宙意識”~8J(P17s),還是經人類生命情感浸潤過的憂患意識。從明月初升——皎月當空——斜月西沉——落月搖情,這條生命網絡直貫無窮的宇宙和有限的人生,從而使詩篇具有了嶄新的思辨美和哲理美的意蘊。
月亮也是超拔脫俗的人生志趣的象征。以李白的《月下獨酌》為例: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月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這首詩以孤獨之苦寫樂,以樂反襯孤獨之苦。相傳寫于天寶三年,當時李自供奉翰林,遭人進讒言被唐玄宗疏遠,他無處訴說,只好借月下賦詩來排解自己內心的苦悶。詩人身在花間,手持酒杯,一個人登場,其孤獨之感可以想見。孤苦實在難耐,于是詩人便把天上明月和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皶喊樵聦⒂?,行樂須及春?!弊屓烁械搅说?、難以言狀的悲愁。在詩中,月被賦予了人的情感,詩人從澄澈、永恒的自然之月身上,獲得了身心的寧靜與升華,達到了一種超現實的審美境界,我想這便是文人士大夫追求的“道”家境界吧。
再來看他的《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詩人以體道合天的豪情,抒發了對永恒生命的渴望?!敖袢瞬灰姽艜r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痹娙税讶伺c月進行比較,從中感悟到了一種超越宇宙的永恒。李白的一生始終在“仕”與“隱”的糾葛之中難以自拔,于是用及時行樂、對酒當歌的呼吁來舒緩心頭的壓力?!拔ㄔ笇飘敻钑r,月光常照金樽里”。酒是人間的奇物,月是天國的使者。在月下獨酌的韻致中,孤獨與充實、短暫與永恒都幻化為一片銀色的月輝,與茫茫的宇宙渾然相融了。李白對月進行了永恒性的審美觀照,而后,他忘卻了苦悶與煩憂,感悟到生命的律動,實現了現實生命與無限宇宙完美統一。
永恒而寧靜的月亮,曾經引發了多少文人騷客關于宇宙人生問題的哲理思考啊!他們深沉的喟嘆或多或少地流露出對于人生局限性的審美悲情。面對著月華如水的明月,詩人們總會生發許多感慨,或感于懷才不遇、仕途偃蹇、壯志未酬,或慨嘆命運坎坷、時局黑暗、民生多艱……于是唐詩中又有了許多感懷之月。
(四)對月感懷的歷史沉思
唐王朝從輝煌的盛唐逐漸走向衰敗,面對依舊高懸的明月,中唐以后的一些文人心中難免會涌上一種凄楚的感覺。他們仍有著安邦治國的壯志雄心,對國事表現出極大的關注。詩人把自己的情感和對時事的感慨寄寓在重溫歷史的過程中,發出了盛衰無常、今昔興亡的感慨。從而,月意象也被寄予了詩人宦海浮沉,人生失意的感慨和撫時傷世的悲憫情懷。劉禹錫在《石頭城》中詠道: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石頭城曾經繁華一時,而如今,當年從秦淮河東邊升起的明月,依舊多情地照著這早已殘敗的古城?!盎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詩人描寫的是“故國”、“寂寞”的現實,反思的卻是六朝近三百年的歷史,是江月見證了這些朝代驟興驟亡的悲涼歷史。這秦淮舊月融進了詩人故國蕭條、人生凄涼的感傷。還有“煙籠寒水月籠沙,夜?自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一夕小敷山下夢,水如環佩月如襟”(杜牧《沈下賢》)等等,這些“月”同樣都帶有歷史的痕跡,籠罩著無限哀婉的色彩。即便是在盛唐,當詩人的理想被現實無情地擊碎以后,在創作中便體現出他們人生價值的追求。杜甫的沉郁,子昂的悲慨無不由此開始。正是有開元盛世這樣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才使詩人得以認清國家時事,關懷生命,具有了一種感時傷世的憂患意識。國難當頭,時代又賦予了詩人更為嚴峻的歷史任務。與道教的遺世高蹈和佛教的參禪坐忘不同,儒生士子多是“人世”的,他們注重的不是個性的自由和靈魂的升華,而是民族的榮辱和國家的安危。“詩圣”杜甫的詩歌不僅富有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人世情懷,而且也充分體現了儒家嚴謹整飭的特點和沉郁頓挫的憂患意識。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杜甫《旅夜抒懷》)
懷古之作并不僅僅是在“發思古之幽情”,而主要是體現出詩人對于歷史、社會、民生、自身命運及未來的沉思。需要指出的是,詩人們感時傷世,情感雖然凝重,但并不悲觀。中國古代知識分子與政治之間,狀態歷來是緊張的,自屈、陶、李、杜以來,有無數的詩人表達了對現實社會人生的焦慮。這種焦慮必然帶來一種反抗,他們將個人的不幸與國家的憂患相結合,以宣泄或抗爭。長期影響中國文人的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思想,也是形成這種意識的原因之一。詩人通過憑高遠眺時的所見、所感,將憂時、憂世、憂己之情熔于一爐。于是就有了望月之時宦海沉浮的人生辛酸,報國無門的苦悶壓抑。
三
綜觀從唐詩中“月”意象透射出的憂患意識和感傷色彩的種種體現,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第一,愛情和青春本是人生最美好、最寶貴的。而我們卻不難發現,除少數作品有明亮、歡快的色調外,絕大多數詩作都充滿了哀怨、憂郁的色彩。在封建時代,自由美滿的愛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不得不唱出凄苦的哀歌。
第二,民族的災難,政局的危機,國家的前途堪憂,再加上詩人的身世之慨,凡此種種都通過“憂患”的面貌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