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人體工程學與室內設計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人體工程學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是近幾十年來新興起來的。當與室內設計聯系在一起時人體工程學的含義就為:以人為主體,運用人體測量、生理、心理計測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體結構功能、心理、力學等方面與室內環境之間的合理協調關系,以適應人的身心活動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標應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適。因此,室內環境設計不僅僅是對人們在視覺上對環境的設計所呈現出的視覺效果的重視,同時對物理條件和心理條件等所反映到環境上的因素的研究和設計也已予以了高度重視。
2 人體工程學與室內設計的相關內容
2.1 有關人體基礎數據
在人體基礎數據的來源上,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獲?。旱谝?,人體尺度。第二,人體構造。第三,人體的動作域。這也是我們人體工程學所要研究并提供的基礎數據。
2.2 有關人體生理計測
有關人體的各項指標,測量內容主要包含以下幾點:人體出力測定、人體觸覺反應測定、人體疲勞測定。 包括的生理指標有:皮膚溫度、出汗量、血壓、心率、耗氧量等。
2.3 有關人體心理計測
有關心理計測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通常情況下所采用的是精神物理學測量法和尺度法等。第一種,精神物理學測量法。第二種,尺度法,是以順序在心理學這個角度中劃分量度。
3 人體工程學對室內設計產生的作用
在現代室內環境設計這門學科中,人體工程學的應用主要有兩大方面的功能,一是實用,二是精神。從實用方面來說,主要是指室內設計對人們生活所具有的實用性,也就是從人們生活需要的方面力求最大可能的滿足需要的多重性;從精神方面來說,主要指室內環境在人們生活和工作中對人們心理活動上所產生的影響。所以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在供人們居住的室內空間的人所具有思維和精神活動的能力對人的精神感受上所產生的特殊作用。
3.1 為確定空間場所活動所需范圍提供依據
在設計的過程中,室內設計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滿足人們生活起居的理想舒適程度的要求。通常情況下,不同的形狀所呈現的空間,會給人的心理和生理帶來不同的感受,比如方形、圓形、八角形等比較嚴謹規則的幾何形式的空間,會給人的視覺和心理感覺上帶來一種端正、平穩、肅穆的環境氣氛,相反,那些具有不規則形式的空間形式則給人帶來一種隨意、自然、流動的氣氛。在進行室內設計的同時,人體尺度的具體數據及尺寸的選用,應考慮到所有空間與圍護,都是在人們的動作和活動的范圍安全與否,是否是對大多數人們的適合活動尺寸為宜,并強調一定是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進行設計。
3.2 為確定設計家具、設施的形體尺寸及適用范圍提供依據
在我們生活的室內環境中,都希望室內的空間和家具的功能能夠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不浪費空間,也不會給室內帶來擁擠感,能夠達到我們預期設計目的并且符合正常人體的生理和心理結構。家具作為室內環境中的主體物,首要的就是一定要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原理。家具的使用首先就是為人所用,服務于人,只有在使用的過程中讓人感覺到非常得體、適當,才能給人的精神和身體帶來愉悅和放松的作用。所以,在設計家具的同時,一定要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包括在家具的尺度上、形式上及其布置方式上,也就是說,必須符合人體的尺度以及人體各個身體部位的活動規律,才能讓使用者感受到安全性、舒適性、便捷性的目的,這也是家具設計的宗旨。
設計家具的目的是使預期的使用者感到安全和舒適,其規格及形狀的尺寸要求所需的基礎數據都是由人體工程學來提供。一般情況,例如立位使用的高櫥柜的高度我們一般會設在1800~2200mm,寬度一般設在400~600mm 。座位使用的家具,比如桌、椅等家具,應按照人坐在座位上從坐骨結節點的位置進行計算為準。比如一般沙發的高度以350mm為宜,其靠背的角度一般設為100°。
3.3 為確定適應人體的室內物理環境提供最佳參數
室內物理環境的適應群體主要是作為人體居住的重要場所,那么所包括的設計方面主要有室內熱環境、聲環境、光環境、重力環境、輻射環境等,比如人在睡眠時,人體正常需要的熱量應該為273kJ/h、站著的時候,人體正常需要的熱量為420kJ/h、在重體力勞動的情況下,人體所需要的熱量為1932kJ/h。又如人們在談話時的距離也會因不同交談方式會有一定的設置區分,在會議時,人們之間一般談話的正常語音交談的距離在3m,強度應該在45db,生活交談時,人們之間的正常語音距離應該在0.9m,強度應該在55db等。從醫學衛生的角度考慮,在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中,氣候中空氣成分的含量對一個人正常的人體生理功能的保證是非常重要的,對人們體力的恢復和提高工作效率都是很有利的。在室內環境里,在光環境的設計中,如房屋的采光和朝向等也很重要。通常情況下,起居室應該有一個良好的朝向,這樣才能起到冬暖夏涼的作用;同時,臥室的采光既要有一定的陽光照射而又要避免過分的烈日暴曬。因此,作為對人體室內物理環境的設計和確定,通過人體工程學能為設計提供最佳參數,在設計的過程中才有可能作出正確的決策。
3.4 對于視覺要素的計測為室內視覺環境設計提供依據
視覺的要素包括人眼的視力、視野、光覺、色覺,在這些條件下,通過色彩與光線的變換便可創造出不同的視覺效果,創造出不同的室內的環境氣氛。人們想要一個舒適、安寧的環境,顏色能起到至關重要的視覺作用。馬克思說過:“色彩的感覺是美感中最大眾化的形式?!鄙蕦τ谝粋€人的精神和情緒可起到非常直接的影響,不同的顏色在視覺和心理感覺上都會產生不同的感覺。例如,黃色是一種明亮、柔和的色彩,給人的感覺是活躍、充滿喜悅之情。中國自古以來將黃色多用于奢華的皇宮中,在今天我國室內環境裝飾中,以黃色為基調作為居室裝飾的色彩仍然特別受到年輕人的喜愛;綠色,首先會使人聯想到春天和負有生命的事物,也是人們比較喜愛的一種色彩。經科學證明,綠色有促進正常血液循環的功效,能緩解眼部壓力,消除眼部疲勞的功效。所以需要從事高溫作業或者用眼過度的一些工作者可以采用綠色或者藍色作為室內環境的色調為宜。同樣,光線的不同角度或照射強度的大小也會通過視覺給人的精神帶來不同感受。因此,只有了解相關的視覺要素信息,才能夠為創造更舒適宜人的室內視覺環境設計提供依據。
4 人體工程學對室內設計形成的影響
眾所周知,在室內設計領域,人體工程學為該學科提供了大量的、科學的、量化的有關設計依據??梢哉f,當前室內設計所使用的參考資料、執行標準,大體都來源于對人體工程學的研究。人體工程學對于室內設計來說是基礎、是平臺,但人體工程學對室內設計的影響卻絕非局限于此,還可以表現在以下這兩個方面。
4.1 人體工程學對室內設計質量的促進與發展
人體工程學應用于室內設計中,有效地推(下轉第頁)(上接第頁)動了學科專業的發展,總體說來,使現代室內設計的發展產生了三個方面的飛躍:第一、從經驗走向科學;第二,從不自覺走向自覺;第三,從定性走向定量。這些發展,促進了藝術與科學的有利結合,有效提高了室內設計的生活質量。可以說,作為一門應用科學,作為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產物,人體工程學對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環保生活可持續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4.2 人體工程學對室內設計理念的提升
人體工程學應用于室內設計中,使室內設計的理念在以下幾個方面都在發生著改變。第一,將行為實踐轉變為科學觀念融入設計理念之中,由此轉變了設計師的設計理念。第二,將個體觀念轉變為整體概念帶入設計理念之中。這種思維方式深深地影響了當代設計領域的思想理念,此類課題為“系統設計”理念提供了用主導思想。第三,將主流思潮轉變為前沿思想導入設計理念之中。人體工程學所研究的課題內容和服務對象都是同時代的事物,它的研究理念和目的是直接反映了主流思潮和時代追求,因此始終保持與時代脈搏同步。
5 結語
“以人為本、為人服務” 的理念是人體工程學的研究核心,它的研究內容大量地應用在室內環境設計之中,其中以人的生理內容和心理內容是在應用范圍中最為普及的。室內環境是人類進行各種生產、生活的最主要的場所,室內環境設計的好壞不僅反映出人類社會的發展狀況而且直接關系到人類的生存質量。人體工程學的廣泛應用,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室內環境設計的質量更大大改善了人們生產生活的居住條件。深入而全面地理解人體工程學在室內設計中的作用與影響,有利于促進人體工程學在室內設計中更廣泛、更深入更合理的應用,創造更加美好舒適的生(下轉第頁)(上接第頁)活環境。
參考文獻:
[1] 來增祥,陸震緯.室內設計原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2] 高軍,俞壽賓.西方現代家具與室內設計[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3] 霍維國.室內設計[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85.
一、人體工程學及室內設計的綜述
(一)人體工程學綜述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增長,如何滿足人們的需求變得尤為重要。人體工程學作為一門較為先進的學科,對人、物和環境之間的關系進行綜合的考慮和評估,從而實現三者的有機結合,在工程學的發展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隨著人們對設計要求日益提高,人體工程學在室內設計中始終將人作為研究的主要對象,不但要加強室內的視覺效果,還應注意對物理環境以及人們的心理環境進行研究和設計。
(二)室內設計綜述
室內設計主要是根據建筑物的使用性能不同,按照相應的設計標準,考慮到建筑所處的環境和功能,利用建筑美學的有關原理和一些技術手段,設計出功能合理、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以此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室內設計的空間環境不僅要滿足建筑使用要求,還應該體現出建筑的使用價值,在此基礎上盡量設計出具有一定的建筑風格、歷史文化以及具有特色的環境氛圍的室內設計方案。人體工程學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主要表現在精神功能以及室內設計的實用功能兩個方面。人們的心理環境的變化會受到室內環境的影響,好的室內設計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人們的心理健康程度。另一方面,室內設計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使用要求,所以在設計時必須控制好建筑的實用性。
二、室內設計教學中人體工程學的運用
人體工程學在室內設計教學中的應用就是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
(一)室內設計教學中生理計測的運用
人體在活動的過程中,其生理變化的狀況是不同的,采用生理計測的方式能夠科學、客觀的測量出人體在活動時的負荷情況及能量的消耗狀況。通常的計測方式有能量代謝率法和肌電圖法。因為人體在消耗能量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耗氧量,活動時的耗氧量和平時的相比,強度狀態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通過能量代謝率公式進行計算就能計算出人體在不同情況下的代謝率。肌電圖法是利用活動過程中電流圖和肌肉伸縮的情況來確定人體的負荷和活動強度的。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生理計測的結果,使學生提高室內設計中對人體活動情況的注意力,盡可能保證設計的合理性。
(二)人體工程學的基礎數據在室內設計教學中的運用
人體工程學中的基礎數據有三個方面:人體尺度、人體構造、人體的動作域。這些方面在室內設計教學中都會被運用。其中,人體工程學研究的基本數據之一就是人體尺度,加強室內設計教學中對人體尺度的研究對保證設計方案的實用性具有深刻的意義。其次人體構造是和人的運動系統聯系最緊密的部分,如人體的肌肉、關節和骨骼,分別通過神經系統的分配,使人體各部分順利的完成運動。骨骼是人體的支柱,通過四肢骨、軀干骨以及顱骨這三個部分進行運動,再通過骨關節的連接加強活動,最后由神經系統向骨骼肌傳遞信號,形成肌肉的舒張或收縮,從而協調人體的工作。人體活動的區間以及生活的空間范圍就是人體的動作域。人體的動作域的大小和人體的活動情況息息相關,所以,準確的動作域的分析對確定室內空間的尺寸十分重要。在室內設計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盡可能的采用多種計測方式測定出人體的動作域,為人體工程學的研究提供基礎的數據。
(三)室內設計教學中心理計測的運用
心理計測的方式主要有尺度法和精神物理學法等。尺度法主要是在心理學中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劃分。精神物理學測量的方式就是采用物理的方式測量出最小的人體神經刺激量,以保證在設計中加以注意。在室內設計教學中,應該盡可能讓學生進行實踐、合作,組織相應的團隊,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通過自評、組評、互評以及團體評的方式進行教學,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在室內設計的教學中,如何應用人體工程學的概念對提高室內設計的水平至關重要,因此,在教導學生的過程中,教師應盡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利用人體工程學的相關理念教導學生進行室內設計。
參考文獻:
[1]曹會波.小議模型制作在室內設計教學中的作用[J].美與時代(中),2011,(06):52-53.
關鍵詞:
室內設計;教學;人體工程學
一、人體工程學及室內設計的綜述
(一)人體工程學綜述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增長,如何滿足人們的需求變得尤為重要。人體工程學作為一門較為先進的學科,對人、物和環境之間的關系進行綜合的考慮和評估,從而實現三者的有機結合,在工程學的發展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隨著人們對設計要求日益提高,人體工程學在室內設計中始終將人作為研究的主要對象,不但要加強室內的視覺效果,還應注意對物理環境以及人們的心理環境進行研究和設計。
(二)室內設計綜述
室內設計主要是根據建筑物的使用性能不同,按照相應的設計標準,考慮到建筑所處的環境和功能,利用建筑美學的有關原理和一些技術手段,設計出功能合理、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以此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室內設計的空間環境不僅要滿足建筑使用要求,還應該體現出建筑的使用價值,在此基礎上盡量設計出具有一定的建筑風格、歷史文化以及具有特色的環境氛圍的室內設計方案。人體工程學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主要表現在精神功能以及室內設計的實用功能兩個方面。人們的心理環境的變化會受到室內環境的影響,好的室內設計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人們的心理健康程度。另一方面,室內設計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使用要求,所以在設計時必須控制好建筑的實用性。
二、室內設計教學中人體工程學的運用
人體工程學在室內設計教學中的應用就是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
(一)室內設計教學中生理計測的運用
人體在活動的過程中,其生理變化的狀況是不同的,采用生理計測的方式能夠科學、客觀的測量出人體在活動時的負荷情況及能量的消耗狀況。通常的計測方式有能量代謝率法和肌電圖法。因為人體在消耗能量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耗氧量,活動時的耗氧量和平時的相比,強度狀態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通過能量代謝率公式進行計算就能計算出人體在不同情況下的代謝率。肌電圖法是利用活動過程中電流圖和肌肉伸縮的情況來確定人體的負荷和活動強度的。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生理計測的結果,使學生提高室內設計中對人體活動情況的注意力,盡可能保證設計的合理性。
(二)人體工程學的基礎數據在室內設計教學中的運用
人體工程學中的基礎數據有三個方面:人體尺度、人體構造、人體的動作域。這些方面在室內設計教學中都會被運用。其中,人體工程學研究的基本數據之一就是人體尺度,加強室內設計教學中對人體尺度的研究對保證設計方案的實用性具有深刻的意義。其次人體構造是和人的運動系統聯系最緊密的部分,如人體的肌肉、關節和骨骼,分別通過神經系統的分配,使人體各部分順利的完成運動。骨骼是人體的支柱,通過四肢骨、軀干骨以及顱骨這三個部分進行運動,再通過骨關節的連接加強活動,最后由神經系統向骨骼肌傳遞信號,形成肌肉的舒張或收縮,從而協調人體的工作。人體活動的區間以及生活的空間范圍就是人體的動作域。人體的動作域的大小和人體的活動情況息息相關,所以,準確的動作域的分析對確定室內空間的尺寸十分重要。在室內設計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盡可能的采用多種計測方式測定出人體的動作域,為人體工程學的研究提供基礎的數據。
(三)室內設計教學中心理計測的運用
心理計測的方式主要有尺度法和精神物理學法等。尺度法主要是在心理學中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劃分。精神物理學測量的方式就是采用物理的方式測量出最小的人體神經刺激量,以保證在設計中加以注意。在室內設計教學中,應該盡可能讓學生進行實踐、合作,組織相應的團隊,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通過自評、組評、互評以及團體評的方式進行教學,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在室內設計的教學中,如何應用人體工程學的概念對提高室內設計的水平至關重要,因此,在教導學生的過程中,教師應盡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利用人體工程學的相關理念教導學生進行室內設計。
作者:于麗偉 單位:青島農業大學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2人體工程學在室內設計中的重要應用
跟隨時代的步伐,人體工程學在美國、英國、德國及日本等已經成為一個比較成熟的學科,強調人與自然的協調統一的呼聲越來越高,人們在面對緊張快節奏的壓力下,想通過室內設計得到調節情緒、安全舒適的空間環境,人體工程學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也尤為突出。
(1)確定了人以及人際關系所需要的室內活動的空間大小的依據。運用人體工程學知識,將人的尺度、姿勢、動作、心理、人際交往等進行相關計測,來確定空間范圍的大小。具體分析:一般而言人所需空間既包括單人自身和心理空間,也包括兩人以上平行、相對等互為交叉空間;姿勢和動作不同,設計座椅或者工作臺高度也就不同;此外某些國外工作環境設計注重人際交往和團隊合作在空間隔斷設施布置上都有多層含義的探索。
(2)確定了設施的形體、尺度、家具合理設計提供依據。家具是人們最為常見的設施,主要是實用,人體工程學確定了家具設計基準點(座位、立位),涉及生活各方面座椅、柜臺、書桌及床等,運用人體工程學為指導,使得人體尺寸與家具設計相協調,才能達到安全舒適,舒緩疲勞等功效。
(3)提供適應人體的室內物理環境最佳參數。室內熱環境(高溫低溫)、光照環境(照明參數)、重力環境(壓力和溫度)、輻射環境、聲音環境(聽得更清楚和噪音)等是室內物理環境的主要參數,通過這幾方面的參數測量,來確定人體最為舒適的設計環境。
(4)視覺四要素的計測為室內色彩環境設計提供依據。視力、視野、色覺、光覺就是人的視覺四要素,色彩的沖擊力和最佳的視野區域都可以通過人體工程學的計測數據來進行最佳的室內設計,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
1.室內設計人體工程學課程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現狀問題分析
人體工程學課程作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基礎課程知識容量非常大,它作為完善室內設計的綜合性學科包括室內心理環境設計、聲環境設計、光環境設計以及家具尺寸、擺設設計等內容;1)為確定空間范圍提供依據;2)確定家具、設施的形狀、尺度及其使用范圍的依據;3)為確定感覺器官的適應能力提供依據;4)提供適應人體的室內物理環境的最佳參數.這對學生了解室內設計的方法和提高創新思維意識十分重要,且具有一定的難度,因其授課的最終目的是通過理論向實踐過渡,從而對教師的要求更高。在目前高等教育教授此課程的老師大多沿用傳統理論的教學模式,繪制和記背相關概念與數據沒有完成真正意義上的實踐指導意義,缺乏創新性的培養,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人體工程學教學與行業發展的主動適應性不強
伴隨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室內設計的需求日趨增加,此專業也發展迅速。設計理論不斷更新,設計技術和工藝快速進步,而人體工程學的教育發展和改革未能跟上時代的發展,積極主動適應性不夠,以致學生所學內容落后于社會需求。
(2)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性不強
環境藝術專業學生多數師藝術類考生,邏輯思維能力不強,思維方式多以感官為主缺乏理性。人體工程學需要有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精益求精的設計態度。傳統的課堂教學手段比較單一,主要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學生缺乏動手實踐和創新的機會。再者有實踐的課堂上實踐大多都是教師給出的都是虛擬案例,缺乏實際項目練習。
(3)授課課堂主體定位不明確
授課課堂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定位為引導學生。在傳統的課堂授課活動中,教師大多很負責,充分應用課堂的四十五分鐘時間灌輸知識給學生,學法缺乏創新思考和實踐能力。
2.大學生創業創新模式下的人體工程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與實踐
以大學生創業創新項目--《學生視角下的課堂桌椅設計》引入室內設計人體供工程學課程教學為例,本課題研究的目標是在目前學生的視角下來解讀高校課堂桌椅的最優化設計,充分考慮當代高校學生的因素,通過調研和考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緊密結合國家建設部《基于室內空間設計的大學生人體尺寸的研究》項目的數據及其結論使得尺寸符合大學生生理尺寸和人體動作尺度保證大學生有一個健康良好的坐姿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減少疲勞和不舒適感。
(1)教學模式上
多維教學基本出發點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踐為核心、理論作為指導進行教學:
①調研報告;調研我們現在學?,F有校園環境下――寢室、教室、繪圖室等空間中的桌椅、寢具等硬件設備,用人體工程學的眼光去發現現有校園生活中不合理的人體工程學問題。以組為單位在課堂上內容將調研搜集結果進行討論總結,重點在深入發現問題確立研究項目從而將所學知識應用到該項目中進行深入分析和提出相應解決方案。
②結合項目課堂實踐安排;根據學生已有的調研報告將每節課程安排成一次次小項目的設計。
(2)課程內容與專業現狀的銜接與調整
通過大學生創業創新項目教師布置大量的任務由學生動手完成,進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索和創新精神。教學內容不局限于教材,室內設計專業人體工程學應注重人體測量學及應用,空間環境行為與環境心理的知識相對應,相應刪除人體工程學關于生理學及解剖學的相關知識。1)調研(方法)、思考并產生自我觀念與想法,2)集思廣益(方法)、查閱、咨詢、討論,3)明確基礎課(人體工程學)與大學生創業創新項目融合的培養思路,根據培養目標及生源素質現狀具體分析,4)適應性教學模式改革、教學大綱、課程內容設計等改革、學生考核模式改革,5)分步實施與后期專業課程相結合推進項目進程。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根據學生能力,分組分階段完成項目內容;采用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方式對項目該階段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并為優秀創作作品提供更多的展示平臺。
人體工程學(HumanEngineering),也稱人類工程學、人間工學或工效學(Ergonomics)。室內設計與人體工程學聯系到一起,將執行以人為主體,強調從自身出發,貼近人們衣食住行等一切生活細節,營造出和諧的室內環境。為完成以上工作,我們需要有關人體構造、人體尺度和人體的動作域等數據,譬如:在設計門框的高度、樓梯通過凈高以及樓梯護欄高低等時,我們應該取男性人體高度的上限,并且考慮到人體活動時的浮動范圍來得到結果。有關人體工程學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我們不可小覷。我們可以依據有關聯的人體工程學的計測數目,例如:人體的基準、活動范圍和人際交往的空間等來獲得一定的空間范疇;我們生活中的家具、設施等的形狀、尺度和適用范圍等都是需要依據人體尺度來決定的,這也是與人體工程學息息相關的;在進行室內物理條件設計時,我們就需要室內光條件、聲條件以及輻射條件等數據,從而可以做出較為正確的決定;我們通過對視覺要素的計算為室內視覺環境設計提供科學依據等,從而實現室內設計合理的最大化。
1.2環境心理學的應用
環境心理學是為了解釋人的行為與環境二者間的關系而存在的,主要從心理學以及人為表現的角度入手,解決人們對室內空間環境的要求,例如:設計界面、色彩與光照。對于環境心理學的應用,室內空間環境設計應該合乎人們的行為方式以及心理特征,這主要體現在使用者對房間的需求不僅僅拘囿于居住與生活,已經發展到休息、工作與娛樂為一體了。同時,人們對環境的了解是由感覺器官以及大腦一起進行工作的,通過認知環境并聯系如上思維行為方式,工作人員可以打造空間以及確定其尺度等。除此之外,環境設計應該聯系居住者的個性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經過這一系列對環境心理學的應用,室內設計的人性化得到了改善。
2室內設計中人性化空間設計的打造
為了實現室內空間環境的人性化最大化,就要通過人體工程學、環境心理學等多學科的研究,并且針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使用者,進行各具特色的設計。例如對于不同的空間組織形態、色彩以及材質的選取運用,還有環境氣氛的構造等方面,都需要符合人們的行為心理、生理方面的需求。
2.1色彩
在室內設計中,色彩設計是至關重要的。色彩的基調決定了整個室內設計的方向和整體感覺,因為色彩的基調不同,所以給人們的直觀感覺就不盡相同。據我們所知,色彩有冷暖,例如在一個都是藍顏色的室內空間環境中,就會使人感覺很涼爽或者寒冷,然而在橙色的室內空間環境時,相對來講是要比較暖和的。同時,色彩因為光的存在會有不同的效果,由此看來,色彩的搭配往往與光緊密聯系。那么,色彩和光的格局應該依據人的生理與心理來決定設計方向??偠灾?,室內設計色彩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選用成功的色彩基調就是室內設計走向成功的重要一步。
2.2材質
針對室內設計中的質料來說,質料的不同會帶給人不一樣的感覺,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帶給人多樣的視覺感應以及心理認知。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從以石頭為主的山洞,以木頭為主的樹屋,發展到如今由有機合成材料(例如鋼筋混凝土)為主的房屋。雖然說住所材質在進步,但是住所給人們的印象是極其狹小、冷硬的,四面墻壁泛出的是一種乏味枯燥的感覺。所以,人們希望通過室內設計來改變這一現狀,實現室內空間環境的自然與舒適。
2.3植物
依據人們在室內設計中的追求,植物裝飾早已經被列入到室內設計人性化的設計當中。我們知道植物擁有許多功能,例如凈化空氣、改善環境等,這是有利于居住者健康的。據研究,一些芳香植物可以給人們帶來心曠神怡的感覺;除此之外,我們可以搭配擁有不同的色彩、形態以及質感的植物,故而營造人性化的室內空間環境,讓人們將自己投入到自然之風當中去,獲得美的享受。
2.4燈光
在室內設計中,燈光的設計是尤為重要的。為了讓人們在室內空間中獲得較好的視覺效果來營造某種特定氣氛,就需要正確選用照明方式與燈具類型。尤其是臥室的照明,為了展現溫馨感,就對主燈造型美感的要求度極高。與此同時,起居室主燈的造型,還要做到與整個起居室空間的裝飾作風保持相同。統觀言之,選用的家具造型就要在一定繁雜簡單程度上,從而使室內空間環境得到進一步完善。
2.5家具
就室內設計總體而言,家具也屬于室內設計,在我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正常生活中,家具作為一種生活用品,人們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家具的選擇也是非常關鍵的。家具的通體感覺要合乎色彩以及空間的特色,要整體風格保持相同,并且做到視覺上的盛宴。在達到這些要求之后,并且要理解家具的功能,實現室內設計的人性化。
關鍵詞:
老齡化社會;室內設計;安全合理;設計理念;社會穩定
1適宜老人的室內設計原則
(1)應以老人身心健康為設計主題。老人對于室內設計裝應注重設計帶來的健康、安全、方便、舒適,并且在安逸的文化環境可以良好的辦公、娛樂,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故老齡化室內設計裝潢應該具有一定文化內涵,以“精”與“靜”的概念為主,以老人的生活、身心狀態和諧發展為目的進行室內設計。
(2)老齡化室內設計安全為首要原則。老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對于一個家庭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室內設計首要前提就是保證老人身心健康,生命安全。根據房間本身的結構特點,在室內設計時,應該為老人在室內建筑設計、服務設施、獨自空間環境提高足夠的安全性和相應的保護措施,保證老人健康。
(3)以舒適、安逸為主要設計原則??紤]老人的居住心態,作息時間、生活方式存在著差異,設計理念、設施結構上,應保證老人的活動空間,臥室的舒適度,通風采光是否充足等。充足的日照、潔凈的空氣、良好的通風、適宜的溫度與濕度、沒有噪音干擾、安逸寧靜的生活環境,這些都是在室內設計時應該注意的基本點[1]。
2老齡化社會室內設計依據
(1)人體工程學為根本依據。人體工程學(HumanEngineering),也稱人類工程學、人體工學、人間工學或工效學(Ergonomics)。主要探討人們勞動、工作效果、效能的規律性。老齡化室內設計應該根據人體工學學的人體構造、人體動作域、身體生理計測等科學研究基礎上,為老人創作健康、安逸、舒適的室內空間,仔細思考人體工程學的作用,有助于正確推導出老人室內活動空間,規劃設計裝潢尺度[2]。
(2)老人心理特征依據。老人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受到周圍人文環境的影響,居住環境的改變也可以改善老人的心理健康。周圍的環境會直接影響到老人的情緒,同時子女對于老人的照顧時間、態度也會影響到老人的心理健康,可能會開心、悲傷、高興、失落。外在的室內設計裝潢可以很好地改善老人的心理情緒,良好的室內設計可以起到一定調和作用。(3)老人生理特征與行為特征依據。室內裝潢應以老人生理特征和行為特征為宗旨。隨著歲月的流失,老人的身體和各組織機能都會相應退化,主要表現在消化功能、神經組織、呼吸功能的改變,所以在室內設計中應該注重合理的采光、通風、來適應老人的視覺、聽覺、嗅覺感官變化。與青年人相比,老年人更喜歡在安靜的環境下獨處,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導致老年人骨質疏松[3]。在室內裝潢設計中,儲物柜應該設置扶手,祛除房屋結構中帶有尖端的棱角,應多采用圓角設計,降低老人在室內活動中的意外傷害。
3老齡化社會室內設計對策措施
3.1老齡化社會室內設計風格理念對策
老齡化室內設計風格和首先要滿足如下要素:
(1)室內設計的整體效果無論是視覺效果、藝術效果,都應該符合老人心情。一般以簡潔、質樸、典雅為主。
(2)隨著年齡的增高,眼球的晶狀體會產生黃變化,視力下降。故整個室內設計的色調的選擇應該明暗相間,燈光的設置夜間照明應該選擇明亮的黃光,這對于老人起夜使用也會很方便。
(3)設計理念與風格更加貼近大自然、回歸人類本性,自然元素的運用,有利于整個房間格調更加鮮活生動,在穩重大氣中透露一分鮮活的生命力。
(4)老齡化室內設計秉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從細致入微著手,無論是在窗簾、窗戶、壁紙、整體色調、房間裝飾棱角、文化內涵融入,都應該考慮老人自身的想法,使整個設計舒適安逸、安全合理[4]。
3.2老齡化社會室內房屋結構設計對策
室內設計結構根據其空間作用不同可以分為作息空間(臥室)、娛樂空間(客廳、陽臺)辦公閱讀空間(書房),在裝潢設計時,空間之間的結構應該緊湊,為了照顧老人齊聚,在裝潢設計時應該簡潔、不繁復。臥室的設計應該適當大一些,保證老人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具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風,一般布局是坐北朝南。電器開關插座應該放在老人觸及方便的位置,離地高度應該在600毫米到800毫米之間。為了防止不發生意外事故,墻面材料應該選用防止老人大話、磕碰、扭傷、擦傷的材料。材質多為發泡有緩沖性的壁紙,衛生間的設計應該有扶手和防滑地板,盡量去除墻面中存在的棱角部分,門的選擇應該選用方便老人開啟的外開門、推來門或者是折疊門,在門把手處應采用杠桿式把手,避免使用不易用力的球星把手。衛生間的插座離地高度應該在800毫米到1000毫米之間。對于儲藏室、鞋柜,位置不易過高或者過低,因考慮老人身體狀況,設計合理的高度。老人體制容易發冷,所以整個房間裝潢的材質因選擇硬質木料或者富含彈性的塑膠材料有助于保暖。在樓梯的設計,為了防止老人摔倒、滑到,應該鋪設一些厚度適宜的防滑材料。
3.3老齡化社會室內設計與文化內涵
老齡化社會室內設計不單單要考慮室內設計風格、房屋結構、安全理念,更應該考慮室內設計能否滿足老人的精神需求、融合文化內涵,具有藝術價值。例如西方歐式壁畫、油畫、中式水墨畫、花鳥山水畫的引用,會是整個房間富有生機,并不單一呆板,具有良好的視覺效果和美學價值,為老人生活、工作平添一抹亮麗的色彩。在整個房屋色彩與文化交融下,可以給老人一種愉悅的心情,同時增加了老人的精神財富。
4結束語
室內設計裝潢對于老人生理特征、心理特征、行為特征的影響,清楚的認識到,老齡化室內設計在設計理念應更加穩住、寧靜、樸實無華,在室內空間結構設計裝潢應注重老人日常的行為習慣,在衛生間、臥室、走廊這些地方應有相應的配套設施輔助設計,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使老人身心愉悅,唯有這樣才能在老齡化社會中,室內設計發展更為全面、科學,才能走向科學合理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作者:趙媛 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國際現代設計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郝麗宇.《居住空間室內設計》課程整體設計[J].科技經濟市場.2016,(01).
1.1確定室內空間的范圍
根據人體工程學的有關計測數據,從人的尺度、動作以及人際交往的空間等,來確定室內空間的范圍。
1.2確定家具設施的造型和使用范圍
家具設施作為人的實用工具,在設計造型和尺寸時,必須符合使用者的身體尺度,同時還要兼顧到它的使用范圍,在這些設施周圍必須留有一定的活動空間。
1.3提供適應人體的室內物理環境的最佳參數
室內物理環境多種多樣,對人體的影響也各不相同。在進行室內設計時,有了對室內熱環境、聲環境、重力環境、輻射環境等的科學參數后,就能設計出更加合理、更加科學的室內環境。
1.4進行視覺要素計測
人眼的視覺要素包括視力、視野、光覺、色覺等,對這些要素數據的計測,能夠對室內光照設計、色彩設計、視覺最佳區域設計等提供科學的依據。
2人機工程學中行為心理對室內設計的影響
人的行為心理常常因為文化、社會制度、民族等因素的影響,而呈現出復雜多樣的行為特征,這也就影響了人對室內設計的要求。
2.1心理空間
人們在衡量空間范圍時,不僅是通過生理的角度,也通過心理的角度。對空間的滿意程度以及使用方式取決于人的心理尺度,這就是心理空間。每個人在心理上都有一個個人空間,并隨著現實位置的移動而移動。比個人空間更加私密的則是每個人的領域性。這兩點使得人們對室內空間設計時區域的劃分有了更加明確的要求,必須保持一定的人際距離。
2.2人在空間中的定位
有人觀察研究過,不論是在車站候車還是在劇場和門廳,人們總是愿意站在柱子附近并遠離人們行走的路線。這就是人們在空間中對自己的定位,選擇視野開闊而本身不受注意,又不至于受到他人干擾的地方。
2.3空間環境與人際交流
通過對不同布局空間中發生的人際交流類型的研究,發現位于住宅群體布局中央的人有較多的朋友,這也就說明人類的行為模式與空間的構成有著密切的關系。
2.4捷徑效應
所謂捷徑效應是指,人們在穿過某一空間時,總是盡量采取最簡潔的路線,即使有其他因素影響,也會選擇捷徑。
2.5幽閉恐懼癥
對于幽閉空間的恐懼感,人們在生活中多少都會有一些,有些人重,有些人輕,所以在室內設計時,要建立這一空間與外界的聯系,盡可能緩解人在空間中的危機感。阿爾特曼指出“可以認為空間的使用是由人決定,同時又決定人的行為”,由此可以看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人的行為方式,對空間環境的形態設計起著很大的影響作用。
引言
人機工程學,又稱人體工程學、人類工程學等,從本質上來說是一門關于“人”的科學。人機工程學從人體生理和心理兩個角度進行深入分析,一方面了解外在客觀因素對人的行為、意志、情感的影響,另一方面了解人身體結構上各方面的參數[1]。通過對這兩方面的了解和分析,將所了解到的信息應用在室內設計中,使得室內藝術中的環境、色彩、造型等更加符合人們的各種需要。
1 人機工程學在室內家具設計的應用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陳舊的家具造型設計觀念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生活中對家具的需要。人們在追求家具實用性和舒適性的同時,越來越在意家具所應當具備的美好的藝術感。家具的美感往往體現在它的造型上,而它的實用性則是對它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在利用人機工程學進行室內家具設計時,必須兼顧到這兩點。人機工程學通過對坐姿和肌肉運動的關系研究,發現依靠的姿勢可以減少人的腰部疲勞,對于在家中也采取長時間坐姿的人,在設計座椅時,就要使座椅的靠背大于90°,這樣可以有效防止盆骨轉動,減輕疲勞程度,減少脊椎損害[2]。
2 人機工程學在室內設計的應用
人機工程學和室內環境設計都是為了創造有利于人類身心健康的環境而存在的,這兩者的結合,能夠更好地營造出更加舒適的室內環境。人機工程學在室內設計上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2.1 確定室內空間的范圍
根據人體工程學的有關計測數據,從人的尺度、動作以及人際交往的空間等,來確定室內空間的范圍。
2.2 確定家具設施的造型和使用范圍
家具設施作為人的實用工具,在設計造型和尺寸時,必須符合使用者的身體尺度,同時還要兼顧到它的使用范圍,在這些設施周圍必須留有一定的活動空間。
2.3 提供適應人體的室內物理環境的最佳參數
室內物理環境多種多樣,對人體的影響也各不相同。在進行室內設計時,有了對室內熱環境、聲環境、重力環境、輻射環境等的科學參數后,就能設計出更加合理、更加科學的室內環境。
2.4 進行視覺要素計測
人眼的視覺要素包括視力、視野、光覺、色覺等,對這些要素數據的計測,能夠對室內光照設計、色彩設計、視覺最佳區域設計等提供科學的依據。
3 人機工程學中行為心理對室內設計的影響
人的行為心理常常因為文化、社會制度、民族等因素的影響,而呈現出復雜多樣的行為特征,這也就影響了人對室內設計的要求。
3.1 心理空間
人們在衡量空間范圍時,不僅是通過生理的角度,也通過心理的角度。對空間的滿意程度以及使用方式取決于人的心理尺度,這就是心理空間。每個人在心理上都有一個個人空間,并隨著現實位置的移動而移動。比個人空間更加私密的則是每個人的領域性。這兩點使得人們對室內空間設計時區域的劃分有了更加明確的要求,必須保持一定的人際距離。
3.2 人在空間中的定位
有人觀察研究過,不論是在車站候車還是在劇場和門廳,人們總是愿意站在柱子附近并遠離人們行走的路線。這就是人們在空間中對自己的定位,選擇視野開闊而本身不受注意,又不至于受到他人干擾的地方。
3.3 空間環境與人際交流
通過對不同布局空間中發生的人際交流類型的研究,發現位于住宅群體布局中央的人有較多的朋友,這也就說明人類的行為模式與空間的構成有著密切的關系。
3.4 捷徑效應
所謂捷徑效應是指,人們在穿過某一空間時,總是盡量采取最簡潔的路線,即使有其他因素影響,也會選擇捷徑。
3.5 幽閉恐懼癥
對于幽閉空間的恐懼感,人們在生活中多少都會有一些,有些人重,有些人輕,所以在室內設計時,要建立這一空間與外界的聯系,盡可能緩解人在空間中的危機感。阿爾特曼指出“可以認為空間的使用是由人決定,同時又決定人的行為”[3],由此可以看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人的行為方式,對空間環境的形態設計起著很大的影響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人機工程學在室內設計應用時,應富有時代氣息,應體現一種方便、健康和舒適的設計理念,要使得室內環境造型上具有藝術美感,要更加符合人的心理趨向。在此,筆者希望更多的專業人士能投入到該課題研究中,針對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議,為推動人機工程學在室內藝術中的應用做出重要的共享。
參考文獻
[1]張品.關注居住環境的無障礙設計[J].建筑,2002,(5):43-44.
一、課程概況
人體工程學的起源追溯到近代工業革命發展時期,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時間不長。人體工程學的內容涉及范圍廣泛,由多種學科交叉技術性強。2000年8月,IEA修訂了其定義“人體工程學是研究系統中人與其他要素的相互關系的科學,是關于如何實現人與整個系統最優化的理論、數據及設計方法的科學。”
現當代生活中的科學和技術不斷發展,更加促使了人們對各方面舒適度和安全性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室內設計需要依據建筑的結構和功能,運用科學技術手段,設計出相對優化的“人、機(家具陳設)、環境”這一整體系統。
人體工程學課程教學既室內設計起到重要作用,也成為未來學科發展的重要科學內容。更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和實踐室內設計其他專業技能課程。
二、課程的主要特點及教學現狀分析
人體工程學在教學大綱中通常被定位為專業理論課程,因此最終的考核形式一般以理論試卷考試來評定學生成績。這就造成了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有所跑偏,學生會為了不掛科而死記硬背課程中的概念,原理和各種設計方法。而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安排中,同樣將課程的重難點依托考試內容分析講解。這就造成一種惡性循環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對所掌握的理論知識缺乏實際運用能力。在大學教育中成績不是評定學生優秀與否的唯一標準,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自我創新的能力。
(一)“人體工程學”課程大綱和內容體系不統一
人體工程學在藝術設計類專業中屬于專業必修課程,由于藝術設計專業包含了視覺傳達設計、工業設計、環境設計、服裝設計等多類專業,就要求各專業側重的分支學科不同。因此在室內設計專業中,人體工程學課程的教授范圍也有相對的差異性和不同的側重點。作為專業課,課程大綱側重點不同和課程內容缺乏針對性,都使得該門課程當前的教學體系較為混亂。
(二)藝術生的普遍特征
學設計的藝術生,中學就開始畫畫,高考又經過專業的繪畫考試,感性思維強于理性,對視覺類圖像影像等敏感度高于枯燥的文字理論,通常理論基礎差,卻動手能力強。根據教學大綱安排,人體工程學作為一門理論基礎課,一般在大二上學期開設,此時學生還沒有對專業相關的設計技能課有過多接觸,因此對學習人體工程學的目標不明確,容易對課程內容中的眾多尺寸數據等科學技術性問題產生抵觸心理,缺乏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三)缺乏科學合理的創新教育
高校教學模式的改革是近幾年教育改革的重點,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課形式相對單一,教師過多的灌輸式教育,閉卷考試的考核方式,壓制了學生的天賦和創造性。純理論式的課程設計形式枯燥單調,教師根據考試內容畫重點,考前死記硬背,使得這些理論基礎內容在考試后迅速被遺忘,對于平行課程和后續專業技能設計課程不能提供良好的奠基作用,學生在設計實踐中更是缺乏靈活運用的能力。這種純理論式教學模式顯然不能滿足社會對當代大學生的要求,即使有高校已踐行了社會實踐環節,但還沒有取得很好的收效和普及。
三、課程教學改革的主要思路
(一)課程教學內容的整合
學大綱,明確教學的目的性是應用而非應試。加強專業需要的理論基礎針對性學習,明確區分與其他設計專業的側重點不同。不同的設計專業應選用適合的人體工程學教材。教師應選擇課程側重點明確,重點難點突出的實用性教材。室內設計專業常應用到的工程學 相關原理,如人體測量數據的選擇和應用、人的感知運動神經系統、物理的聲光熱學、人的心理行為習慣等,是研究人與環境的科學依據。課程內容應當加強對人與環境的關系引導,才能更好的為人體工程學在室內環境設計的應用奠定基礎。
(二)針對藝術生特點調整教學方法
1.互動式教學
人體工程學的學科確立和研究起步晚,還有很多需要填補的空缺。因此在教學方法上,應注重從學生自身出發,通過教學中與學生的交流溝通,使其主動的發現問題,通過探討研究,總結出新的數據和說明。通過不斷發現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其創造性。
2.實驗式教學法
人體工程學中,人體本身的結構尺寸、功能尺寸、視覺知覺感覺等相關數據的結論,可以用課堂小實驗的形式讓學生模擬體驗,比單純的用圖片示意學生更有影響力。
實驗課程教學能讓學生親自通過研究和發現,很大程度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和創意,從而提升對學科的感性認識和理性分析,效果直觀。
通過帶學生參觀各種功能類型的樣板間,讓學生有目的學習,如何使空間達到一個符合人生理及心理需要的舒適安全健康的空間。通過體驗家具尺寸、人體尺寸、各種心理行為習慣等對空間的平面布局、家具選擇、色彩和材質的選用的實際影響。
3.多媒體教學
藝術類學生的感性認知力較強,圖形化思維大于文字思維,因此傳統講授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直觀的圖片、動畫、視頻生動形象,可以緩解枯燥的文字理論,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完成一個從讀圖,講授,問答,提高學生認知的過程。
4.引導和啟發式教學
引導學生站在設計師的角度,去全面的考慮設計的要求和需要,如何做到“以人為本”,可以通過一些正面或反面案例,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相關章節知識進行案例分析。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根據一個案例或一個原理,總結歸納出知識的延伸內容。案例可以從學生熟悉的身邊校園生活或家庭娛樂生活中,學生用PPT圖文并茂的形式,總結對家具或空間環境的感受,找出不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問題,依據所學原理及相關知識,分析并提出一套解決問題的方法,并當堂匯報給老師和其他同學聽,相互學習和促進。學習的過程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方法的過程。
5.設計實踐在教學中的應用(列舉實際教學實踐校企合作案例)
就課堂可言,可言通過實際測量的方式,例如在家具尺寸這一章節中,調動其主動性,讓學生親自對宿舍的床柜等進行數據測量,總結其設計的優缺點,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改良方案。將理論知識應用化,將實踐應用系統理論化,相互作用,既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將概念具體和生動化,幫助學生理解和加深對知識的記憶。測量范圍也可以擴大,帶學生走出校園,親自測量室外環境中的設施尺寸。到當地的裝潢材料市場實地考查,通過和銷售人員的交流,進一步了解實際室內空間及家具尺寸。增強學生對家具和空間尺寸數據的敏感度和進一步的認知。
就設計應用而言,高校實際教學實踐可以通過搭建校企合作的形式和科教一體化的辦學平臺??梢耘c當地的設計公司達成協議,讓學生定期去考察學習,或假期以助理設計師的身份參與實際的設計工程,公司不僅低成本培養了新銳設計師,學生也得到了鍛煉和專業技能的提高。就我校而言,曾聯合家具工廠體驗店的合作,開展過“家具設計與鏈條式創新”的人體工程學研究,從科學理論和功能體驗的角度研究家具創造的技術應用問題。通過學生的創意設計,幫助企業更新家具設計的品質和功能,真正實現企業與學生的共同獲益的效果。
四、結語
以人為主體的現當代室內設計需要有科學依據的支撐,除了要有美觀的設計形式,更重要是人體工程學才能解決的,空間安全舒適合理性。人體工程學的教學研究還處于探索階段,教學的探究還需要不斷改革和創新,打破原有的純理論式教學,緊密圍繞專業特色,將課堂與設計應用結合起來,才能培養出適應現當代社會的技術型實用人才。
參考文獻:
[1]⒊食酰程正渭.人體工程學與室內設計[M].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56-90.
關鍵詞:人體工程學 現代室內設計 環境
Key words: Ergonomic modern interior design environmental
作者簡介:肖晨凱 男1979年7月 贛南醫學院后勤服務集團 助理工程師;朱曉娟 女 1977年4月 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藝術分院 講師
人體工程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過去人們研究探討問題,經常會把人和物、人和環境分割開來,孤立地對待,認為人就是人,物就是物,環境也就是環境,或者是單純地以人去適應物和環境對人們提出的要求。而現在室內環境設計日益重視人與物和環境間,具有科學依據的協調,誠然,我們在探討人體工程學的時候,是以人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因此,室內環境設計除了依然十分重視視覺環境的設計外,對物理環境以及心理環境等的研究和設計也已予以高度重視。
室內設計是根據建筑物的使用性質、所處環境和相應標準,運用物質技術手段和建筑美學原理,創造功能合理、舒適優美、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內環境。這一空間環境既具有使用價值,滿足相應的功能要求,同時也反映了歷史文脈、建筑風格、環境氣氛等精神因素。也就是說,人體工程學應用于現代室內設計中具有兩大功能,即實用功能和精神功能。實用功能是指室內設計要具有實用性,力求最大可能滿足人們多重的生活需要;精神功能是指室內環境對人們心理活動的影響。人具有思維和精神活動的能力,所以在設計時,要考慮到供人們居住的室內空間對人的精神感受上所產生的特殊作用。
一、確定人和人際在室內活動所需的空間的主要依據
室內空間大小及形狀的設計要根據人體學中的有關計測數據,從人的尺度、動作域、心理空間以及人際交往的空間等角度來確定空間范圍。設計時要滿足生活起居要求,并力求達到理想的舒適程度。一般說來,不同形狀的空間,使人產生不同的生理感受,方、圓、八角等嚴謹規則幾何形式空間,給人端正、平穩、肅穆、凝重的氣氛、不規則的空間形式給人隨意、自然、流暢、無拘無束的氣氛。大空間使人感到宏偉、開闊;高聳的空間則使人感到崇高、肅穆、以至神秘;低矮水平的空間則使人感到溫暖、親切、富于人情味。我國古代對建筑室內的結構已有論述,如《天隱子》說:“陰陽適中,明暗相半。屋無高,高則陽盛而明多;屋無卑,卑則陰盛而暗多?!闭f明室內空間要高矮適中,面積大小適中,以利于人的活動和身體健康。即室內空間以“寬敞適中”為度。如起居室是人們的主要活動空間,應考慮到多重功能需要,既要供人們休息、睡眠、又要供學習、會客、進餐等。所以它應是最大的起居空間,同時為了具有更大的靈活性,空間形狀不宜過于狹長。相比之下,廚房功能則比較單一,一般是以一字型配置居多(根據我國大多數居住情況而言),往往將儲藏、洗滌、烹調設施等工作區都安排在一面墻上,所以空間狹長一些也無妨。這樣在室內空間組織和分隔時,把動態的、“無形”的,甚至是通過視覺所看到的空間形體對人們心理感受等因素綜合考慮,以確定室內活動的所需空間。
二、確定家具、設施的形體、尺度及其使用范圍的主要依據
室內設計合理,符合空間的用途和性質也能產生環境美感。作為室內的主體物――家具要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原理。它是為人所使用,服務于人的,使用起來非常得體、適當,可以起到愉悅人的精神的作用。因此,家具設計包括它的尺度、形式及其布置方式,必須符合人體尺度及人體各部分的活動規律,以便達到安全、舒適、方便的目的。
人和家具、家具和家具之間的關系是相對的,并應以人的基本尺度(站、坐、臥不同狀況)為準則來衡量這種關系,確定其科學性和準確性,并決定相關的家具尺寸。一般來說對于立位使用的家具(如柜)以及不設坐椅的工作臺等,應以立位基準點的位置計算。如高櫥柜的高度一般在1.8~2.2m左右,寬度一般在40~60cm左右、電視柜的深度在45~60cm左右,高度一般在60~70cm左右。而對坐位使用的家具(如桌椅等),實際上應根據人在坐位時,從坐骨結節點為準計算。一般沙發高度以350mm為宜,其相應的靠背角度為100°、躺椅的椅面高度實際為200mm,其相應的靠背角度為110°。同時,人體工程學還應考慮人們在使用這些家具和設施時,其周圍必須要留有活動和使用的最小余地。
三、提供適應人體的室內物理環境的最佳參數
室內物理環境主要有室內熱環境、聲環境、光環境、重力環境、輻射環境等,如人在睡眠時所需熱量為273kJ/h、站著休息時所需熱量為420kJ/h、重體力勞動時所需熱量為1932kJ/h。會議時一般談話的正常語音距離為3m,強度為45dB、生活交談時正常語音距離為0.9m,強度為55 dB等。另外,室內環境,如朝向、采光等也很重要。從現代醫學衛生角度考慮,良好的住宅微小氣候能保證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利于體力恢復,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一般來說,起居室應具有良好的朝向,冬暖夏涼;臥室要爭取有必要的陽光照射而又避免烈日暴曬;至于其他房間,由于人在其中活動時間有限,朝向可不予過份要求。起居室的開窗面積應當大一些,以利于獲得充足的采光、通風條件,使室內環境處于良好狀態。室內溫度和相對濕度至關重要,經實驗證明,居室內的適宜溫度是16~24℃,相對濕度是40~60%,冬季最好不要低于35%,夏季最好不大于70%。人體工程學提供了適應人體的室內物理環境的最佳參數,在設計時就有可能有正確的決策。
四、對視覺要素的計測為室內的視覺環境設計提供科學依據
人眼的視力、視野、光覺、色覺是視覺的要素,室內的色彩與光線可以塑造出不同的環境氣氛。要創造一個安寧、舒適的環境離不開顏色的點綴。馬克思說過:“色彩的感覺是美感中最大眾化的形式”。色彩能直接影響人的精神和情緒,不同的顏色會使人產生不同的感覺。例如黃色,原來帶有神秘高貴的意味,宗教色彩較濃郁。中國自古以來黃色為正色,多用于皇宮中,黃色明亮,柔和,顯得活躍,素雅,使人興高采烈,充滿喜悅,今天我國室內裝飾以黃色為基調的居室特別受到年青人的青睞;綠色,使人想到青山綠水,也是人們喜愛的顏色,它象征著春天、生命和青春。實驗證明,綠色能降低人的眼壓,縮小視網膜上的盲點,促進正常的血液循環,很快消除眼疲勞。所以從事高溫作用和用眼多的工作者的居室以綠色或藍色為主調較適宜。
光線同樣通過視覺給人不同的精神感受。在缺少陽光照射或其他比較陰暗的房間采用暖色,可以添加親切溫暖的感覺;在陽臺充足和炎熱地區,往往多采用冷色,以降低室溫感。我國古代對居室光線要求十分重視,古人主張居室采光要明暗適中,隨時調節。它與現代室內設計的觀點是相一致的。過去民間流傳的一句話:“有錢不買東西房”。意在座北朝南的房是人們理想的朝向。室內一般通過窗戶引進天然光線,人們通過窗戶可以看到天光云影,打破人置于六面封閉空間中的窒息感覺?,F代室內設計通過多種手法使室內光線變化,以達到不同的效果,各種漏窗、花格窗,由于光影交織,似透非透,虛實對比,投射到地面上,形成變化多端,生動活潑的意境。人工照明更是隨需而取,可以造就室內各種氣氛,成為氣氛變幻的魔術師。
及至當今,社會發展向后工業社會、信息社會過渡,越來越重視“以人為本”,為人服務的理念。人――機――環境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一個系統,人體工程學強調從人自身出發,在以人為主體的前提下研究人們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產活動中綜合分析的新思路,它在室內環境設計中的應用的深度和廣度,還有待于進一步認真開發。
參考文獻:
[1] 《辭海》第703頁,人類工程學條目的釋義.
[2] 高軍,俞壽賓.西方現代家具與室內設計.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