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護理大全11篇

時間:2023-02-23 23:55:42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特色護理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特色護理

篇(1)

1.1 收住對象

特需病房是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應運而生的一個特殊病房,是醫院為滿足社會生活中的一部分特殊群體病人對醫療護理較高要求而專設的病房。所收住病人有外賓、海外僑胞、港澳同胞,有外資、合資企業的白領階層,也不乏有一定經濟實力并有特殊要求的病人,相對于國內一般社會階層來說,在總體上,所收住對象有一定的社會地位,較強的經濟支付能力,較高的文化層次。

1.2 環境要求

病房應有較好的適合病人的生活環境和條件。如:寬敞、獨立成套、清潔整齊的病房,良好的生活娛樂,通訊聯絡設施,可隨時提供醫療監護設備、專家的隨訪,并考慮到病人的特殊要求,提供必要的包房和會客室等。

1.3 技術要求

1.3.1 全科性綜合病房

由于收治病人病種的多樣性,包括血液、腎臟、消化、心血管內科、泌尿、血管、普外科、神經內外科、婦產科、小兒科、骨科、眼耳鼻喉科、皮膚科等,醫療護理涉及多科室,具有綜合性。

1.3.2 全面的高質量的醫療護理服務

努力滿足病人和家屬隨時會提出的一些特殊要求,及時提供必要的幫助和健康指導。因為這些特殊群體有選擇治療醫院的自由,對所患疾病有一定的認識,比較注重個人治療需要的特殊性和保健指導,在醫院的選擇上注重適合自己疾病治療的醫療護理質量和特色服務。因此特殊病房的建設只有在醫療護理服務方面保持優良傳統,并不斷進取,努力創造新的特色,才能提高信譽,增強競爭力。

1. 4病房應具有較強的人文氛圍 病房管理中既要嚴格執行醫療護理,

有關外事,干部保健等制度,又應更多地為病人著想,適應他們的需要,為病人的治療創造較為寬松的條件和文化氛圍,如在文化生活、外出活動、病人伙食、來訪接待、家屬陪伴、代辦事宜等方面表現出一定的靈活性和主動性。

轉貼于 2 特殊病房護理特色

護理服務是病房重要的基礎工作,特需病房更應努力滿足病人對醫療護理高質量,廣泛多樣的需要,提供最佳護理,在創造護理服務特色上下功夫。

2.1 全科護理

全科就是護理服務工作除了有一些常規的、共性的基本內容外、還應有各專科疾病的一些特殊的技術要求和一定的特色服務。要求護士在業務技術上下功夫,要嚴格認真貫徹醫囑,既要踏踏實實地做好常規護理工作,又要努力對患有不同病種的病人特殊的護理要求落實完成好,增強護理本身應有的實力,使病人對病房的全科護理建立起一種時時在在的信任感。由于特需病房收住對象的特殊性,病種復雜多樣性,且各專科無固定醫生在病房內,有時患者病情來勢兇險,時間緊迫,著無疑給給護理服務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和一定的難度,但也最能體現護理質量。有一位香港百歲老人,因糖尿病并發嚴重感染、應激性潰瘍消化道大出血、機體因嚴重失血而致腎功能損害,腦組織缺氧,全身皮膚由于重度失血營養循環障礙而致褥瘡等,對這位多臟器功能衰竭的高齡病人,全科醫護人員共同配合搶救,經70天治療護理,病人終于康復出院。

2.2 全程護理

全程就是從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全過程中要盡可能通過我們的護理服務讓病人得到身心兩方面優質護理,除了做好病人入院、特殊檢查、手術前后護理、心理護理及健康指導外,每位護士對所負責病人身心問題要了如指掌,不放過病人治療過程中病情變化,使病人與病房醫護人員密切配合,樂于接受治療,增強治療信心。護士應做到任勞任怨,冷靜地對待病人在治療過程中發生的種種情況,善于觀察進行心理分析,耐心做好相關工作,以情動人,以誠感人。如從病人入院時的接機服務甚至是外籍病員不治而亡的尸體托運回國等系列服務就是全程護理的一個縮影。

2.3 全方位護理

全方位護理是既要為患者,也要為其家屬;既要在患者治療護理過程中,又要在其非治療過程中;既有涉及院內,也有涉及院外等的各項聯系服務,都要努力盡可能地為患者及家屬提供方便、指導,及時解除后顧之憂,滿足一定文化需求。由于病人來自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擔任著不同社會角色,對所患疾病有不同的認識,對醫療、護理水平有不同的需求,文化差別形成了人們在觀念和意識上的區別,因此我們在護理服務中應注重病人的社會性,注重多元文化在護理服務中的體現,以現代先進護理觀和技術為指導,以病人對護理服務的需求為出發點,充分貫徹整體護理思想,為病人提供多方面、多層次、全方位、高水平的護理,如為患者及家屬提供導醫、導購、導游、做禮拜、參觀寺廟等信息。

2.4 護理服務藝術

由于特需病房所收住對象的特殊性,面臨這樣一些經濟富裕、社會地位高的群體及面對競爭激烈的醫療市場,怎樣開展高質量的護理服務?經過多年護理服務實踐與研究,形成了“不、情、忍、樂、全、換”六字服務藝術。“不”即不斷提高對病人及家屬說一個不字,想方設法解決所提出的困難和疑問。“情”即真情相對,情義無價,以情動人,以誠感人。“忍”即對過分要求,挑剔的病人,忍讓在先。“樂”即千方百計讓病人得到滿意、快樂。“全”即提倡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的服務。“換”以心換心、換位思考,以適應不同層次病人的特殊需求。幾年來,由于護理特色的形成,使病人滿意率100%,病人周轉率快,病人入住率逐年增加,與歷年同期比較:1998年較1997年增加30%,1999年較1998年增加70%,1999年較1997年增加了120%,連年來,特需病房多次獲得市級“三八”紅旗集體、“巾幗文明崗”、衛生系統“共青團號”、市“十佳特色班組”等光榮稱號。

3 體會

篇(2)

1 以整體觀念護理患者

祖國醫學的整體觀念,治療的指導思想是一個完整的體系,臟腑、經絡、肌肉、皮、關、津液等都有著相互協調、互為借用、密不可分的關系。同時,人的生理隨季節不同而變化,不同地區的氣候、地理環境等變化對人的身體變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自然界的變化直接影響人體的功能和活動。中醫人體內部協調的遠景重新重視人體與外部環境的統一性。這種整體性出發點是考慮到人體對問題的思想方法,對患者都是管理過程中的整體觀念。中醫管理的角度,是根據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因素等方面的分析,本患者存在或潛在健康問題,通過辯證機會給予患者整體的全方位的護理和管理。

2 病情觀察

人體臟腑的表里關系是相互協調相互補充的,不過有一點,它始終是歸其所屬主體表。任何疾病的局部癥狀反映臟腑經絡、臟腑的功能,通過營養失調,也反映表體經絡。從而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通過患者觀察時,觀察患者外在的變化來把握其內在的情況,通過患者的表情、語言、氣氛的變化,還有習性的變更,由此了解患者臟腑的虛實和氣體的興衰,但人是很復雜的生物體,體內構造千變萬化,因此我們得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方法結合現代知識的病全面觀察,仔細分析它的動態變化,但是患者超微細身體變化都會反應出身體的狀況,所以只有時刻把握患者的常態,理性分析再加上優質的護理管理才能有效的使其身體得以痊愈。

3 辨證施護

現在我們談談中醫護理的另一特色--辯證施護,按照中醫理論,通過就診觀察病變過程中和對各種癥狀的綜合分析可以辨別疾病的原因的病位、病因和病情的嚴重性從而確立各種合適的護理方法。中醫如臟腑、經絡、肌肉、等都是需要細心呵護的,護理工作中根據疾病的多樣性,中醫護理也會變得錯綜復雜,某醫護人員通過冷、熱、虛、實和陽光為證。并在護理工作中,找到了一些確鑿的證據來源,也通過了仔細的觀察。但是,在我們日常的護理工作中,我們掌握除了應該學會辯證方法和管理原則外,還應密切觀察錯綜復雜的各癥。患者系統化了,護理工作才能為患者提供更好的中醫特色護理,加速促進患者的康復。

4 以三因制宜護理患者

患者治療的條件,根據氣候變化,患者年齡差異,各地區地理環境和患者體質的差異等為治療原則,確立中醫治療的臨床護理工作也一樣適宜的原則作為管理指導。夏季里熾熱的天氣,散發出來的熱浪,這會使表皮變得很疏松,人體極易出汗,秋冬季氣候寒冷中患者的皮膚就很僵硬,一個外感流鼻涕的患者護理中的氣候因環境不同。夏季護理中患者酗酒了,就會使疾病或者傷口蔓延,恢復緩慢,從而使得護理效率變得低下等;在秋冬季就要把藥劑熱服,秋季服藥極易使得患者身體發癢,也會引發老年患者臟腑功能下降,因此中醫護理必須注意其藥品藥劑的保溫。生活護理,患者剛剛康復身體還是容易受到損傷,所以生活護理也是很關鍵的一步,避免舊病復燃。

5 膳食指導

食物是維持身體基本運行,基本活動的物質基礎,對人體健康和病情的恢復是猶為重要的,因此,對食物的選擇也成了中醫護理相對關鍵的一步。根據患者的體質還有患病情況我們需要選擇合適的、健康的、加速恢復病情的食物。首先,根據病患者自身情況,鼓勵多吃營養豐富的食物,這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補充自身能量加速恢復病情。食物即是能量,能量不夠了就會使人沒有精神、抵抗力下降,這其實就是舊病復燃的一大原因。同時飲食需要從臟腑進行調整,挑選一些適合自己臟腑吸收的食物,這樣不僅能夠補充好自己體內所需的能量,還能更好的從內在養好自己的臟腑,身體變得更加健康。另外,飲食還需根據患者自身具體的體質屬性來定。例如:陰虛的患者切不可急性大補,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吸收不了的能量得不到消耗,會停留在患者體內徘徊,這就像大家所說的:憋出病來。相反,陽性的患者需要攝入的能量較大,如若沒有一定的能量來支撐身體,會使人精神萎靡。綜上所述,膳食指導已然成為了中醫護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6 情志護理

撇開上述的藥物和食物結合護理,情志護理也是增加護理效率和患者康復效率的重要環節。俗話說:“心病還須心藥醫”,這是有科學依據的,心情好的時候比心情差的時候恢復效率高至少15%。人往往會有種種情緒,喜、怒、哀、樂,被人嚇一跳也是情緒之一,但是這種情緒對患者來說并不算好的情緒,患者往往都是很虛弱的,經不住嚇,他們不能像平時一樣承受住次次驚嚇,特別是老年患者,被嚇一跳也有可能后果不堪設想。記住,大多數患者生病都不會有一個好的心情,打多都會煩躁,恐懼不安,這時我們的醫護人員需要跟他們“吃顆定心丸”,即給患者做一次甚至多次的心理疏導,消除他們的恐懼和不安;或者還可以跟患者談笑風生,使他們有一個好的心情,避免煩躁帶來的護理效率下降,這些都是我們中醫護理的特色所在。總之,護理人員良好的護理態度,語言和心動安慰會是患者恢復的一個重要環節。

我們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祖國的醫學治療和護理治療也是極其的豐富,身為護理工作人員的我們,也要為中醫護理特點和優勢盡一份綿薄之力,努力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今后工作中還需不斷討論和總結如何發揮我們中醫護理的特色,如何使患者更快的恢徒】怠

篇(3)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4-4721(2011)01(b)-111-02

我國傳統的中醫學,具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是中華民族長期同疾病作斗爭積累下來的智慧結晶,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譜寫了輝煌的篇章,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為中國人民的保健事業和世界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醫不僅僅在疾病的辯證治療方面有獨到之處,在臨床護理方面也具有自身的特色,下面筆者將對中醫學理論中有關臨床護理的特色做一簡單論述。

1 中醫心理護理

中醫的病因學說認為,人的心理或情緒波動過于劇烈、持久,是導致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中醫學理論對于人的心理活動異常的變化與疾病之關系,很早就有了相關的論述。例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素問?舉痛論》曰:“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驚則氣亂,思則氣結。”人的情感的不同變化,對于人體的五臟六腑有著不同的影響,但是最終都將導致氣血逆亂,臟腑機能失調。而在臨床上,除了對患者采取相應治療外,也可以通過精神護理,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使患者的心境處于平和狀態之中,使人氣血調暢,肝氣條達,脾胃健運,從而減輕患者的緊張與焦慮的情緒,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將心理方面的致病因素減輕或者消除,這樣,對于疾病的治療,能起能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個方面,中醫護理就具有自身的特色。

1.1 祝由療法

“祝由”實際上是以言語開導為主的心理療法。“祝由”一詞出自《素問?移精變氣論》:“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祝由”,也就是祝說發病的原因與疾病的由來,從而調節與改善患者的精神情緒,以達到調整患者氣機,使精神內守而化解疾病的方法,因此又稱為“移精變氣法”。馬蒔[1]云:“祝由者,祝其病所由來,以告于神也。上古毒藥未興,針石未起,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病也”。這種方法也可稱為移情異性法,但需要注意的是,移情并不是要壓抑患者的情感,只是改變其指向性,易性也不是取消其個性,而只是更易、消除其消極的情緒因素[2]。

1.2 情志相勝法

這種方法最早見于《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這段話的意思是,對于某些情志致病的患者,按照五行生克之理論,在臨床護理的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適當采取運用一種情志活動,去調控因為另一種情志刺激而引發的疾病,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正如吳昆[3]在《醫方考》中所說:“情志過極,非藥可愈,須以情勝,《內經》一言,百代宗之,是無形之藥也”。

2 辨證施護

在中醫基礎理論之中,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是其兩大基本特點。辯證論治是將通過中醫四診所取得的病情資料運用八綱進行辯證分析,從而分清疾病的陰、陽、寒 、熱 、表、里、虛、實,以及疾病發病的原因、病理、性質和部位。臨床醫生將這些獲得的病情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并制訂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方法。在臨床上,醫護雖然是不同的工作,但本身屬于一個整體,所以護理工作也要根據護理對象的不同情況,制訂相應的護理措施。例如在飲食方面,根據病情性質,制定相應的飲食原則與方法,如病性有寒熱之分,依照《黃帝內經》“寒者熱之,熱者寒之”之說,進行臨床護理之時,如果是寒癥患者,則須給予溫熱性質的飲食,忌食生冷寒涼之品,如果是熱癥患者,則應反之進行。

3 三因施護

作為臨床醫生,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需要做到“三因制宜”,即因人、因時、因地制宜。而在臨床護理過程中,護理工作者也需要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體質、生活習慣、精神狀態以及氣候、地理情況,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和措施,做到三因施護,也就是因人施護、因時施護和因地施護。比如老年人各項生理機能減弱,氣血虧虛,所患疾病性質多為虛證或者是正虛邪實之證,因此護理多用補益正氣之法,以祛除病邪。再如冬天天氣寒冷,人體腠理致密、毛孔開放不暢,患者服用辛溫解表之藥后,可以囑咐患者適當增加衣物,或者喝熱粥湯,提高發汗之力,最終使邪從汗解。

4 防未病的護理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這段話提出了中醫“治未病”的思路,強調了治未病的重要性,現在已經成為了預防醫學的座右銘[4]。這對于臨床護理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護理過程中,可以針對病情,事先采取相應的措施,如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調養精神,勞逸適度,飲食合理等方法,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防止疾病的發生與發展[5]。

綜上所述,中醫護理有其自身的優勢和特色。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建立,中醫護理的這些特色,將會為人類的健康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馬蒔.黃帝內經素問注證發微[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l37.

[2]陳玉風.淺談臨床患者的中醫心理特色及護理[J].中華醫護雜志,2007,4(10):959-960.

[3]吳昆.醫方考[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60.

篇(4)

1.1收住對象

特需病房是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應運而生的一個特殊病房,是醫院為滿足社會生活中的一部分特殊群體病人對醫療護理較高要求而專設的病房。所收住病人有外賓、海外僑胞、港澳同胞,有外資、合資企業的白領階層,也不乏有一定經濟實力并有特殊要求的病人,相對于國內一般社會階層來說,在總體上,所收住對象有一定的社會地位,較強的經濟支付能力,較高的文化層次。

1.2環境要求

病房應有較好的適合病人的生活環境和條件。如:寬敞、獨立成套、清潔整齊的病房,良好的生活娛樂,通訊聯絡設施,可隨時提供醫療監護設備、專家的隨訪,并考慮到病人的特殊要求,提供必要的包房和會客室等。

1.3技術要求

1.3.1全科性綜合病房

由于收治病人病種的多樣性,包括血液、腎臟、消化、心血管內科、泌尿、血管、普外科、神經內外科、婦產科、小兒科、骨科、眼耳鼻喉科、皮膚科等,醫療護理涉及多科室,具有綜合性。

1.3.2全面的高質量的醫療護理服務

努力滿足病人和家屬隨時會提出的一些特殊要求,及時提供必要的幫助和健康指導。因為這些特殊群體有選擇治療醫院的自由,對所患疾病有一定的認識,比較注重個人治療需要的特殊性和保健指導,在醫院的選擇上注重適合自己疾病治療的醫療護理質量和特色服務。因此特殊病房的建設只有在醫療護理服務方面保持優良傳統,并不斷進取,努力創造新的特色,才能提高信譽,增強競爭力。

1.4病房應具有較強的人文氛圍病房管理中既要嚴格執行醫療護理,有關外事,干部保健等制度,又應更多地為病人著想,適應他們的需要,為病人的治療創造較為寬松的條件和文化氛圍,如在文化生活、外出活動、病人伙食、來訪接待、家屬陪伴、代辦事宜等方面表現出一定的靈活性和主動性。

2特殊病房護理特色

護理服務是病房重要的基礎工作,特需病房更應努力滿足病人對醫療護理高質量,廣泛多樣的需要,提供最佳護理,在創造護理服務特色上下功夫。

2.1全科護理

全科就是護理服務工作除了有一些常規的、共性的基本內容外、還應有各專科疾病的一些特殊的技術要求和一定的特色服務。要求護士在業務技術上下功夫,要嚴格認真貫徹醫囑,既要踏踏實實地做好常規護理工作,又要努力對患有不同病種的病人特殊的護理要求落實完成好,增強護理本身應有的實力,使病人對病房的全科護理建立起一種時時在在的信任感。由于特需病房收住對象的特殊性,病種復雜多樣性,且各專科無固定醫生在病房內,有時患者病情來勢兇險,時間緊迫,著無疑給給護理服務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和一定的難度,但也最能體現護理質量。有一位香港百歲老人,因糖尿病并發嚴重感染、應激性潰瘍消化道大出血、機體因嚴重失血而致腎功能損害,腦組織缺氧,全身皮膚由于重度失血營養循環障礙而致褥瘡等,對這位多臟器功能衰竭的高齡病人,全科醫護人員共同配合搶救,經70天治療護理,病人終于康復出院。

2.2全程護理

全程就是從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全過程中要盡可能通過我們的護理服務讓病人得到身心兩方面優質護理,除了做好病人入院、特殊檢查、手術前后護理、心理護理及健康指導外,每位護士對所負責病人身心問題要了如指掌,不放過病人治療過程中病情變化,使病人與病房醫護人員密切配合,樂于接受治療,增強治療信心。護士應做到任勞任怨,冷靜地對待病人在治療過程中發生的種種情況,善于觀察進行心理分析,耐心做好相關工作,以情動人,以誠感人。如從病人入院時的接機服務甚至是外籍病員不治而亡的尸體托運回國等系列服務就是全程護理的一個縮影。

2.3全方位護理

全方位護理是既要為患者,也要為其家屬;既要在患者治療護理過程中,又要在其非治療過程中;既有涉及院內,也有涉及院外等的各項聯系服務,都要努力盡可能地為患者及家屬提供方便、指導,及時解除后顧之憂,滿足一定文化需求。由于病人來自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擔任著不同社會角色,對所患疾病有不同的認識,對醫療、護理水平有不同的需求,文化差別形成了人們在觀念和意識上的區別,因此我們在護理服務中應注重病人的社會性,注重多元文化在護理服務中的體現,以現代先進護理觀和技術為指導,以病人對護理服務的需求為出發點,充分貫徹整體護理思想,為病人提供多方面、多層次、全方位、高水平的護理,如為患者及家屬提供導醫、導購、導游、做禮拜、參觀寺廟等信息。

2.4護理服務藝術

由于特需病房所收住對象的特殊性,面臨這樣一些經濟富裕、社會地位高的群體及面對競爭激烈的醫療市場,怎樣開展高質量的護理服務?經過多年護理服務實踐與研究,形成了“不、情、忍、樂、全、換”六字服務藝術。“不”即不斷提高對病人及家屬說一個不字,想方設法解決所提出的困難和疑問。“情”即真情相對,情義無價,以情動人,以誠感人。“忍”即對過分要求,挑剔的病人,忍讓在先。“樂”即千方百計讓病人得到滿意、快樂。“全”即提倡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的服務。“換”以心換心、換位思考,以適應不同層次病人的特殊需求。幾年來,由于護理特色的形成,使病人滿意率100%,病人周轉率快,病人入住率逐年增加,與歷年同期比較:1998年較1997年增加30%,1999年較1998年增加70%,1999年較1997年增加了120%,連年來,特需病房多次獲得市級“三八”紅旗集體、“巾幗文明崗”、衛生系統“共青團號”、市“十佳特色班組”等光榮稱號。

3體會

篇(5)

0引言

醫學模式的轉變使得護理模式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以往的“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已經不適用于當前的護理工作,取而代之的是“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模式。這種護理模式更注重人性化護理管理,已經得到臨床護理工作者和患者的廣泛認可[1]。而中醫特色護理從理論上更符合這種要求,因此,本文選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婦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探究中醫特色在婦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詳細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與分組。以隨機抽樣的方式選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婦科實施護理的120例患者為觀察對象,這些收治的婦科患者中,進行婦科手術的患者77例。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例,其中,觀察組,年齡22~45歲,平均(30.2±2.5)歲;對照組,年齡23~48歲,平均(43.5±1.5)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對比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對照組:常規護理。(病情觀察,體征監測)觀察組:以責任制為依據,將護士分為每兩人一組,每組護士負責2名或3名病人。實施中醫特色護理。針對行婦科手術患者,①若出現腹脹,除了進行足部、穴位按摩,還應口服中藥以幫助排氣。②若出現切口紅腫,應用大黃、芒硝的中藥包敷用,應用中藥熱奄包。③針對患者,用雙柏散貼敷下腹部以消癥殺胚,化瘀止痛。④針對便秘者,應予以患者潤燥湯(如果是妊娠期患者,應大橫穴、中脘穴、足三里進行按摩)。另外還應該注重飲食護理和康復護理(為患者創造安靜適合修養的病房環境),在中醫護理技術操作、情志護理方面也要加強。

1.3評價指標。①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②護患糾紛;③護理質量;④護理滿意度。

1.4統計學處理。將軟件SPSS21.0應用于統計分析和處理資料中,計量資料以(χ—±s)表示,通過t檢驗,計數資料通過%、χ2表示和檢驗。以P<0.05為標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和護患糾紛狀況。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出現4例,6.67%,護患糾紛1件,1.67%;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出現12例,20.00%,護患糾紛7件,11.67%。兩組對比,觀察組的不良反應和護患糾紛發生率均少于對照組(χ2=4.615、4.821),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的基礎護理和護理滿意度評分。觀察組基礎護理評分(90.55±6.55),護理滿意度(93.64±5.55);對照組基礎護理評分(82.45±5.45),護理滿意度(83.75±4.55),觀察組優于對照組(t=7.363、10.674),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近年來,護理模式的多樣化使得護理取得較理想的效果。中醫護理得到臨床護理人員的廣泛認可。中醫護理是以中醫基本理論為基礎,實施的護理內容。以中醫理論的觀點來看,人體各個組織、器官雖然功能不一,但是其強調整體性,其內在是一個相互協調、平衡的整體[2]。因此,針對婦科病患者,應該針對患者疾病類型采用適合的中藥進行調理。中醫理論認為,人體不僅僅受到自身因素的影響而出現變化,而且與外界環境(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動態變化相關。中醫護理講究望、聞、問、切,在實際護理工作中,應先對患者的實際狀況進行評估,掌握有效信息,以便于確立相應的護理方法。在進行情志、飲食、用藥、康復等方面的護理工作時,要極為重視。除了必要的用藥護理之外,最重要的是情志護理和飲食護理,由于人的活動與生理以及疾病的變化都與人的情緒有關,而患者的情緒變化(受外界刺激發生反應)更加突出,因此,需消除患者的煩躁等不良情緒。患者的愉悅心情不僅有利于體內氣血的流通和順暢,還有之后的身體恢復[4]。在中醫理論中,飲食護理極為重要,患者通過食補,可調養自身機體。對于患者而言,食療比藥物治療更安全。因此,在飲食護理時,除了要符合膳食合理和營養搭配的原則,還需要注重飲食禁忌和飲食衛生。另外,生活起居護理也是中醫護理中最為關鍵的護理內容。在此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注重患者病房的環境衛生、通風等方面。本文研究結果表明,實施中醫特色護理措施的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出現4例,6.67%,護患糾紛1件,1.67%;實施常規護理措施的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出現12例(20.00%),比觀察組多8例,護患糾紛7件(11.67%),比觀察組多6例。在基礎護理和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基礎護理評分(90.55±6.55)優于對照組基礎護理評分(82.45±5.4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93.64±5.55)優于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83.75±4.55)。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在基礎護理中加入中醫特色,有利于減科患者的護患糾紛,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概率。同時,有利于提升基礎護理質量,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較高。本次研究與梁在《中醫特色護理在婦科病區應用的效果探究》中的研究結論并無太大差異[5]。綜上所述,對于婦科的患者進行護理時,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入中醫特色護理內容,有利于維護良好的護患關系,提升護理質量,幫助患者盡早康復。

參考文獻

[1]陳清,陳熱花.中醫特色護理在婦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2(12):135-136.

[2]茹海鳳.中醫護理特色在ICU中的應用[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07):51-52.

[3]宋勤.中醫特色護理在婦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8(18):122-123.

篇(6)

1.1收住對象

特需病房是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應運而生的一個特殊病房,是醫院為滿足社會生活中的一部分特殊群體病人對醫療護理較高要求而專設的病房。所收住病人有外賓、海外僑胞、港澳同胞,有外資、合資企業的白領階層,也不乏有一定經濟實力并有特殊要求的病人,相對于國內一般社會階層來說,在總體上,所收住對象有一定的社會地位,較強的經濟支付能力,較高的文化層次。

1.2環境要求

病房應有較好的適合病人的生活環境和條件。如:寬敞、獨立成套、清潔整齊的病房,良好的生活娛樂,通訊聯絡設施,可隨時提供醫療監護設備、專家的隨訪,并考慮到病人的特殊要求,提供必要的包房和會客室等。

1.3技術要求

1.3.1全科性綜合病房

由于收治病人病種的多樣性,包括血液、腎臟、消化、心血管內科、泌尿、血管、普外科、神經內外科、婦產科、小兒科、骨科、眼耳鼻喉科、皮膚科等,醫療護理涉及多科室,具有綜合性。

1.3.2全面的高質量的醫療護理服務

努力滿足病人和家屬隨時會提出的一些特殊要求,及時提供必要的幫助和健康指導。因為這些特殊群體有選擇治療醫院的自由,對所患疾病有一定的認識,比較注重個人治療需要的特殊性和保健指導,在醫院的選擇上注重適合自己疾病治療的醫療護理質量和特色服務。因此特殊病房的建設只有在醫療護理服務方面保持優良傳統,并不斷進取,努力創造新的特色,才能提高信譽,增強競爭力。

1.4病房應具有較強的人文氛圍病房管理中既要嚴格執行醫療護理,有關外事,干部保健等制度,又應更多地為病人著想,適應他們的需要,為病人的治療創造較為寬松的條件和文化氛圍,如在文化生活、外出活動、病人伙食、來訪接待、家屬陪伴、代辦事宜等方面表現出一定的靈活性和主動性。

2特殊病房護理特色

護理服務是病房重要的基礎工作,特需病房更應努力滿足病人對醫療護理高質量,廣泛多樣的需要,提供最佳護理,在創造護理服務特色上下功夫。

2.1全科護理

全科就是護理服務工作除了有一些常規的、共性的基本內容外、還應有各專科疾病的一些特殊的技術要求和一定的特色服務。要求護士在業務技術上下功夫,要嚴格認真貫徹醫囑,既要踏踏實實地做好常規護理工作,又要努力對患有不同病種的病人特殊的護理要求落實完成好,增強護理本身應有的實力,使病人對病房的全科護理建立起一種時時在在的信任感。由于特需病房收住對象的特殊性,病種復雜多樣性,且各專科無固定醫生在病房內,有時患者病情來勢兇險,時間緊迫,著無疑給給護理服務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和一定的難度,但也最能體現護理質量。有一位香港百歲老人,因糖尿病并發嚴重感染、應激性潰瘍消化道大出血、機體因嚴重失血而致腎功能損害,腦組織缺氧,全身皮膚由于重度失血營養循環障礙而致褥瘡等,對這位多臟器功能衰竭的高齡病人,全科醫護人員共同配合搶救,經70天治療護理,病人終于康復出院。

2.2全程護理

全程就是從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全過程中要盡可能通過我們的護理服務讓病人得到身心兩方面優質護理,除了做好病人入院、特殊檢查、手術前后護理、心理護理及健康指導外,每位護士對所負責病人身心問題要了如指掌,不放過病人治療過程中病情變化,使病人與病房醫護人員密切配合,樂于接受治療,增強治療信心。護士應做到任勞任怨,冷靜地對待病人在治療過程中發生的種種情況,善于觀察進行心理分析,耐心做好相關工作,以情動人,以誠感人。如從病人入院時的接機服務甚至是外籍病員不治而亡的尸體托運回國等系列服務就是全程護理的一個縮影。

2.3全方位護理

全方位護理是既要為患者,也要為其家屬;既要在患者治療護理過程中,又要在其非治療過程中;既有涉及院內,也有涉及院外等的各項聯系服務,都要努力盡可能地為患者及家屬提供方便、指導,及時解除后顧之憂,滿足一定文化需求。由于病人來自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擔任著不同社會角色,對所患疾病有不同的認識,對醫療、護理水平有不同的需求,文化差別形成了人們在觀念和意識上的區別,因此我們在護理服務中應注重病人的社會性,注重多元文化在護理服務中的體現,以現代先進護理觀和技術為指導,以病人對護理服務的需求為出發點,充分貫徹整體護理思想,為病人提供多方面、多層次、全方位、高水平的護理,如為患者及家屬提供導醫、導購、導游、做禮拜、參觀寺廟等信息。

2.4護理服務藝術

由于特需病房所收住對象的特殊性,面臨這樣一些經濟富裕、社會地位高的群體及面對競爭激烈的醫療市場,怎樣開展高質量的護理服務?經過多年護理服務實踐與研究,形成了“不、情、忍、樂、全、換”六字服務藝術。“不”即不斷提高對病人及家屬說一個不字,想方設法解決所提出的困難和疑問。“情”即真情相對,情義無價,以情動人,以誠感人。“忍”即對過分要求,挑剔的病人,忍讓在先。“樂”即千方百計讓病人得到滿意、快樂。“全”即提倡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的服務。“換”以心換心、換位思考,以適應不同層次病人的特殊需求。幾年來,由于護理特色的形成,使病人滿意率100%,病人周轉率快,病人入住率逐年增加,與歷年同期比較:1998年較1997年增加30%,1999年較1998年增加70%,1999年較1997年增加了120%,連年來,特需病房多次獲得市級“三八”紅旗集體、“巾幗文明崗”、衛生系統“共青團號”、市“十佳特色班組”等光榮稱號。

3體會

篇(7)

因為疾病的發生發展由多方面因素決定,尤其因人體察賦不同對疾病的影響很大。三因制宜指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為病人提供全面護理,是整體觀的體現。在臨床護理中,要學會全面看問題,除了掌握一些護理原則之外,還要根據情況具體分析,掌握每一個患者每一個疾病的知常達變,提供護理時必須在辨證的基礎上,根據四時氣候特點,所處環境的差異和年齡體質的不同來決定保健。養生用藥和護理原則,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三因制宜三個環節,密切相關不可分割,因時因地制宜強調了護理不僅要考慮人的因素,還要看到天時地理的因素;因人制宜強調了不應孤立地只看病證,而還應重視不同人體的不同特征。這都體現了整體護理的思想及方法。

2辨證施護

辨證是運用中醫的理論,對四診所收集的有關病史、癥狀、體征加以分析、綜合、概括、判斷,對疾病證候定性;施護就是在辨證的基礎上,既從疾病的證候定性中確立相應的施護原則和方法,又從辨證所確立的治則治法中制定相應的護理原則和方法;辨證施護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根據辨證施治的原則,結合疾病的具體癥候,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的方法。辨證施護以辨證施治為基礎,具體體現為“同病異護”、“異病同護”。例如:胃脫痛一病,若表現為隱隱作痛,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減,神疲乏力,手足不溫,大便塘薄,舌淡苔白,脈虛弱,辨證屬脾胃虛寒。治療當溫中健脾,宜服黃蔑建中湯或理中丸。護理中要注意腹部保暖,可局部熱敷,飲食宜溫熱熟軟,選擇一些熱性食品,如生姜、蔥、羊肉、雞肉等食品,并注意少量多餐。若臨床以胃脫脹滿,攻撐作痛,連及兩脅為主證,且暖氣頻繁,善嘆息,每因煩惱郁怒而痛作,苔薄白,脈弦,辨證則屬肝氣犯胃。治療當以疏肝理氣為主,可用柴胡疏肝散或舒肝丸等。護理重在調節人的情志,要開導患者,避免郁怒,使其肝氣條達。同時注意心情郁悶時或大怒之后,不宜飲酒、進餐。上述同是胃脫痛,因其證不同,故護理方法也不同,表現出同病異護的特點。與此相反,有時不同的疾病,在其發展過程中,會出現相同的病機,表現出同一證候,護理措施也基本相同,表現出異病同護的特點。例如:小兒麻疹和丹疹這兩個不同的時行疾病,在病程后期,都會出現邪去津傷之證,表現為身熱漸退,皮膚開始脫屑,口唇干燥或干咳,舌紅少津,脈細數,治療均宜養陰清熱,可服沙參麥冬湯。在護理上都要注意保證患兒充分休息,飲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忌食油膩辛辣厚味,及時補充水分;以及具有養陰作用的食品,如梨、革葬、稱猴桃等,并保持皮膚、口腔清潔。由此可見,辨證施護體現了中醫護理的科學方法及特點。

3中醫護理的特色內容

3.1情志護理中醫的醫療及護理活動自古以來是以人為中心的護理活動。《素問.湯液醛酸論》指出:精神不進,意志不治,故病不可愈。說明情志因素對疾病的形響。中醫認為喜、怒、優、思、悲、恐、驚為正常的情志活動,當情志過激時也可引起內傷疾病。中醫護理利用情志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來調節情志的異常變化。《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根據五行相克關系指出: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優傷肺,喜勝優;恐傷腎,思勝恐。朱丹溪進一步提出:怒,以優勝之,以恐解之;喜,以恐勝之,以怒解之;優,以喜勝之,以思解之;思,以怒勝之,以喜解之;恐,以思勝之,以優解之;驚,以憂勝之,以恐解之;悲,以恐勝之,以怒解之。這些五行模式的以情勝情的法則,正是中醫的獨特護理方法,使患者得到身心統一,與西醫的心理護理相并重。

3.2飲食護理安身之本,必資于食。飲食是攝取營養,維持機體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條件。祖國醫學在選擇適宜的食物進行合理膳食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一整套食療的方法及理論。食物有辛、甘、酸、苦、咸之味;有寒、熱、溫、涼之性,一方面講究五味所人,各歸所喜,即酸人肝、辛人肺、苦人心、咸人腎、甘人脾,是謂五人。不同臟腑疾病的患者,服用不同性味的食物,有助扶正祛邪,以達到“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則熱之、熱則寒之”的飲食調養配合治療目的。如:寒證應忌生冷瓜果等涼性食物,宜食溫熱之品;熱癥應忌辛辣、醉酒、炙等熟性食物,宜食涼性之品;陽虛者忌寒涼,宜厚味溫補;陰虛者忌溫熱,宜甘寒滋養,蔥、姜、蒜、辣椒、桂皮等,均屬辛熱,少食有健脾通陽之效,可輔助治療寒證之胃痛、腹痛等;各種水果及西瓜、甜瓜、黃瓜,性味多偏寒涼,且有清熱生津止渴之效,對熱病傷津者,尤為適宜;羊肉、雞肉、狗肉、對蝦等,味甘性溫,屬厚味溫補,適用于陽虛之證;甲魚、木耳、河蟹、蜂蜜、冰糖,性味甘平或甘寒,功能滋補,尤宜于陰虛之體。在辨證配膳的過程中,還應注意飲食五味與五臟疾病的關系。另一方面,又十分注意五味所禁。(素問,宜明五氣篇》談到: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所謂禁忌,一是疾病本身所要求,如水腫病忌賢鹽,虛寒之證忌生冷粘滯等;二是服用藥物時間的禁忌,一般服藥期間,凡屬生冷、油膩、魚腥類及不易消化,特別是有刺激性的食物,均應避免為宜。這些禁忌都是長期臨床治療與護理的經驗總結。

篇(8)

【中圖分類號】 R2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8231(2011) 09-0978-02

1 引言

當前,我國的悠久中醫學,如中醫針灸推拿護理和辯證施護,在臨床護理中具有極大的優越性。我國的中醫護理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針灸推拿護理和辯證施護體現了我國傳統思想中的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觀點。這有助于人們治療疾病,提高我國中醫護理在臨床護理方面的國際影響。

2 中醫護理的概念與內涵

中醫護理是在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配合中醫師對病人進行中醫診治的工作。中醫治病的傳統,多以個體行醫為主,因此,醫和護常是不分家的,沒有專職的護士。比如大夫到病人家里出診,除了診病處方,往往還要兼任行針施灸、配藥熬藥、觀察護理等工作,尤其是針刺與行針,更需專業的中醫大夫來操作,護士一般是不能代替的,不過灸法則護士可以如法操作,所以中醫護理非常重視辨證施護,強調“三分治,七分養”,這就是中醫護理的特色。只有明白中醫針灸推拿治療具有“理、法、方、藥”和“理、法、方、穴、術”的特點,并因人而異配合不同的中醫護理方案,就能實現中醫針灸治療的高效、速效、長效。同時,在門診治療的患者,家屬往往在就醫后也常遵照醫囑,如法進行護理,從這一角度看,家屬有時更多地擔任著護士的角色,這也算是中醫護理的一個特色。

中醫護理的內涵,除了辨證施護,醫護合一,中醫護理的內涵或者說是特色,還體現在膳食護理、精神護理等方面。早在秦漢時代,人們就已對膳食護理的重要作用,有了充分的認識。比如《內經》所說“熱病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此其禁也”,“腎病毋多食咸”,以及《難經》所謂“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等,都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膳食護理經驗。張仲景《金匱要略》還進一步明確指出:“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

3 針灸推拿在臨床護理工作的獨特優點

我國的中醫針灸推拿護理是世界醫學的一朵奇葩,成為國人所熟知的一種良好有效的中醫藥學。針灸推拿護理自成一個醫療護理體系,在幾千年的醫療護理實踐中表現了獨特的優點,這也成為現代整體護理創新發展的動力之一。針灸推拿在臨床護理工作的獨特優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3.1 體現了整體論的哲學思想

中醫針灸推拿護理通過整體論的哲學思想,按照天人合一的方法,將疾病視為與人體自身系統的統一,并重視與大自然的有機聯系,這是現代護理所不具備的優點。因此,在臨床護理工作中,中醫針灸推拿護理體現了以人為本,并考慮到疾病的具體環境,有針對性地對患者從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進行考察,據此反映出的患者不同心理狀態,而制定相應護理方案,實現身心統一,加快疾病的治療和患者的康復。

中醫針灸推拿護理強調患者的飲食調理,這是其護理的特色。醫生會積極建議患者的飲食注意事項,控制飲食的內容,包括生冷、辛辣食品的禁忌攝入,注意營養搭配,調節好新陳代謝,避免由于飲食不當造成疾病的加劇。適當的飲食可以有助于疾病的治療和康復。

3.2 蘊含著心理療法的優點

中醫針灸推拿護理在臨床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表現出舉止文雅、操作到位、輕柔的語言,這些可以使患者減輕病痛,得到護理人員的精神鼓勵,增強了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的精神狀態得到了提高。醫護人員在實施針灸推拿護理過程中,與患者的情緒低落,身體的疼痛有等同深受的感覺,對患者的病情表示理解,并給予其積極的心理暗示,溫暖了患者的心理。這樣患者得到了社會支持和安慰。護理人員尊重患者患病期間的生活要求,會盡全力去滿足。這樣增加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患者也就愿意配合護理人員進行治療,患者具備良好精神狀態就能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和增強治愈信心。總之,中醫針灸推拿護理中蘊含的心理療法主要包括情志轉移法,情志疏導法,體語療法等。在情志轉移療法方面,護理人員通過誘導患者將注意力轉移,促使患者將不良的心理情緒得到改變,使心理保持平靜,避免抑郁和較大的情緒波動,這樣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4 辨證施護在臨床護理工作的獨特優點

4.1 辯證施護體現了歸納的方法論

中醫護理采取的辨證施護方法體現了歸納的方法論。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按照整體論的思想,通過對患者的望、聞、問、切收集臨床資料,這樣能夠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計劃。因此,中醫的辨證施護就是護理人員要為患者確定切合自身的護理方式和內容,包括如何為患者服藥和行針,及時了解和觀察病情,做好飲食的調理,科學指導患者的康復鍛煉計劃。中醫的辨證施護理論就是按照中醫四診搜集的患者病情信息以八綱進行辯證分析,以此分清疾病的陰、陽、寒、熱、表、里、虛、實,以及疾病發病的原因、病理、性質和部位。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對患者的病情詳細資料進行歸納分析,以此制定準確的治療方法。

4.2 實施三因的針對性護理

中醫護理的辨證施護的要求,護理人員應根據三因(因人、因時、因地)進行有針對性護理。因此,護理人員就應在臨床護理過程中,按照患者的年齡、性別、體質、心理情緒以及天氣、地理等情況,制定適宜的護理方法,實現三因施護。例如:老年人的體質較差,氣血虧虛,在臨床護理上就應采取補益正氣之法,以祛除病邪。

5 結論

通過對我國中醫護理的針灸推拿和辯證施護的闡述,可以看到中醫護理具有極大的優越性,這對現代臨床護理工作的發展具有借鑒和完善作用。采用中醫護理可以增強患者治療信心和提高體質,以及改善疾病的治愈效果。

篇(9)

中醫護理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背景,是在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的辯證施護、預防保健、養生康復的護理方法,是祖國傳統中醫藥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容,中醫護理在社區開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可以針對不同的社區服務對象,調動整個中醫護理體系,完成相應的預防保健、康復護理、疾病護理等社區服務功能。尤其是中醫護理技術因簡、便、易、廉等特點深受廣大社區群眾的青睞,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廣覆蓋的要求,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應用前景廣泛。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部委的有關文件中明確指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積極采用中醫藥、中西醫結合與民族醫藥的適宜技術,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特色和優勢.

1.1在慢性病人社區居家護理中的應用

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醫療資源的分配仍存在著不均衡性,經濟發展實際和老齡化社會的逐步形成,社區居家護理將成為適應大眾需求的一種主要的社區護理工作方法。社區的慢性病人包括冠心病、高血壓病、肺心病、糖尿病、潰瘍性結腸炎、先天性畸形、慢性腎功能衰竭、骨和關節病變需要牽引和臥床者等。中醫護理以其優質、顯效、簡便的特點,在社區慢性病人居家護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社區護理工作中大部分護士能夠使用中醫養生相關知識對患者進行辨證下的中醫護理干預。干預項目的應用率依次為:用藥指導、生活起居調養、情志調護、健康膳食、康復指導,中醫養生保健方法,尤其是情志護理、藥膳護理更貼近生活,因其護理方法簡便易學、直觀安全、效果顯著,更適合在社區普及推廣。中醫護理技術如針灸、拔罐、按摩、刮痧、中藥貼敷、中藥熏洗、中藥靜脈注射和穴位注射、耳穴埋籽、臍療、中藥離子透入等在社區慢性病居家護理中應用廣泛,尤其是按摩法,因其簡便易行,備受社區居民的喜愛。但在實際工作中,針灸、拔罐、按摩、刮痧等技術主要由中醫醫生操作,中醫護士很少應用。中藥貼敷、中藥熏洗、中藥靜脈注射和穴位注射等由護士按照醫囑實施。中醫養生方法及護理技術因其低廉性,對經濟不發達的農村地區尤為重要,有助于提高社區衛生服務的覆蓋率,有利于提高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力度,盡快縮小城鄉差距。

1.2在社區居家康復護理中的應用

在社區,需要康復護理的病人包括出院后病情已穩定但需繼續治療或康復的病人、殘疾人等。常見的有術后病人、腦血管意外病人、高位截癱病人、先天畸形或后天傷病造成的功能障礙、殘疾者.如我科專病腦卒中是目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最大的疾病之一,其發病率、病死率、致殘率,均很高,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其病死率明顯下降,但許多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偏癱,對患者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早期進行康復訓練對降低腦卒中患者的致殘率具有較大臨床意義,接受早期肢體康復訓練比自然恢復率相比有很大提高,足部畸形減少、關節畸形減少、日常生活獨立者明顯增多,早期康復訓練最大限度地恢復其癱瘓肢體的功能和生活活動能力。另外,中醫藥膳護理、情志護理以及針灸、按摩等護理技術在防止壓瘡、增進病人的心理健康、促進病人的營養、畸形和殘障病人的康復護理、健康教育、家庭環境適應性改變的指導等方面應用廣泛,使向病人提供優質的康復護理成為了可能。

1.3在老年人居家護理中的應用

目前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經濟發展實際決定了居家養老成為我國養老服務的主體。汪潮【1】 的調查顯示,家庭病床上門護理可以減輕家庭負擔,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成為老年人可接受的形式。隨著4―2―1結構(即4個祖輩,2個父輩,1個獨生子女)的家庭數量的增多,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居家護理需求也日趨增加。張建鳳等【2】調查研究顯示居家護理治療可以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減少衛生資源浪費,同時滿足出院后繼續康復和治療的需求。開展居家護理能較好地符合老齡化社會的實際需要,不僅提供持續性醫療照護,較好地解決住醫院難的問題,而且維持了家庭的完整性,提高了病人生活質量,降低醫療成本【3】。同時,由于家庭結構的變化,分居養老將成為今后家庭養老的主要方式。為老年人,尤其是為分居養老的老年人提供中醫護理的養生保健 運用養護統一、寓護于養的護理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質和生活質量。中醫藥學歷經數千年,形成了一套“天人合一、形神統一、動靜結合”為主的養生保健和延年益壽的理論。針對老年人群,采用氣功、太極拳、自我按摩等中醫養生保健方法,對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質量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國社區中醫藥衛生服務體系尚未完善,社區中醫護理人力嚴重不足,中醫護理在老年人居家護理中的應用較少。

中醫護理在社區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在社區健康教育實踐中,中醫護理與社區護理有機結合,在充分利用現代護理健康教育理論、模式、程序以及實施方法的基礎上,在社區健康教育內容中滲透著中醫護理知識與技術。中醫環境養生、起居養生、膳食指導、心理調適、性養生保健、用藥指導、運動養生等在社區婦女、兒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復護理等方面不斷拓寬著社區護理健康教育的內涵。中醫護理與社區健康教育內容正在逐漸完美融合。

參考文獻:

篇(10)

循證護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指護士慎重、準確、明智地應用所能獲得的最好研究證據,結合護士的專業技能和經驗,考慮病人的價值和意愿,三者結合,制訂出適合患者實際情況的護理計劃,提供相應的護理措施[1]。其為先進的護理理念,現就循證護理理念對中醫護理實踐的發展作用與同行進行探討。()

1.循證護理促進中醫整體護理發展,加快中醫護理實踐走向科學化、專業化道路

循證護理以真實、可靠的科學證據為基礎,而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以臟腑經絡為內在聯系的有機整體,并與自然、社會有密切關系。中醫護理人員必須以整體護理觀為指導,在護理工作中根據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到的資料全面進行分析評估、不僅要考慮病癥進行對癥處理,而且要考慮疾病發生的原因、臟腑及經絡的病理變化,全面分析評估施行護理。例:口腔潰瘍,中醫認為主要為心火亢盛,心火亢盛會移熱于小腸而出現小腸實熱癥狀,表現為大便秘結,小便短赤,心胸煩悶等癥狀。在口腔局部采用銀花甘草液漱口或涂西瓜霜進行對癥處理的同時,要注意飲食及情志方面的全面調理,中醫的整體護理實踐也是遵循這一原則。

另外,中醫護理的另一重要特色是實施辨證施護。“辨證施護”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根據辨證施治的原則,結合疾病的具體證候,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的方法。具體體現為“同病異護”、“異病同護”。例如:胃脘痛一病,為脾胃虛寒型。治療當溫中健脾,宜服黃芪建中湯或理中丸類。護理中要注意腹部保暖,可局部熱敷,飲食宜溫熱熟軟,易于消化,并應少量多餐;若臨床辨證為肝氣犯胃型,治療當以疏肝理氣為主,可用柴胡疏肝散或舒肝丸等。護理重在調節人的情志,要開導病人,避免郁怒,使其肝氣條達。上述同是胃脘痛,因其“證”不同,故護理方法也不同,表現出同病異護的特點。與此相反,有時不同的疾病,如小兒麻疹和丹痧,這兩個不同的時行疾病,在病程后期,都會出現邪去津傷之證,護理時表現出異病同護的特點[2]。由此可見,辨證施護體現了中醫護理的科學方法并與循證護理指導思想相統一。

中醫護理自身特色和優勢已普遍得到國內外護理同仁的肯定和認同。將祖國傳統醫學的護理理論及經驗進行科學、系統的整理、開發應用,并付諸實踐檢驗,是中醫護理事業得以向前發展的源泉。循證護理的開展,為其不斷自我完善理論體系與技能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通過臨床實踐驗證,不斷發現舊理論、舊經驗、舊技術與現代護理科學的矛盾,用新的實踐替代原有的實踐,并吸收當代最新的科技成果為我所用,不斷發揚創新,從而加快中醫護理工作走向科學化、專業化、現代化的進程。

2.循證護理利于中醫護理實踐模式的轉變

當前,中醫護理工作仍主要以經驗型護理為主,表現為:在應用護理程序時,盡管依照護理程序步驟展開工作,但仍無法跳出被動性接受工作的方法;解決病人的健康問題時,習慣于以經驗替代科學的決策,評判性分析思維能力較差;制定護理計劃過于簡單機械化,習慣于照搬現有的護理診斷與措施,逐條組成單一的護理方案,缺乏個性化及針對性。在中醫護理工作的臨床實踐中,我們發現辨證施護的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具體表現為在分析判斷疾病的本質時存在辨證依據不足的現象或辨證施護準確但收效甚微等等。如何克服這單一護理工作方法所存在的不足,是有待我們研究改進的問題。

而循證護理強調實證指導實踐,以制定護理決策,對轉變現行中醫護理工作方法具有積極的影響。循證護理一是重視準確運用科學的證據去管理臨床實踐活動,不僅憑經驗及直覺決定護理行為。護士主動了解病人健康狀況的動態變化,針對臨床實際存在的護理問題進行辨證,并自覺運用批判性思維方法,尋求科學有效的護理手段,準確施護,做到護理工作有據可依,具備科學性和規范性,從而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及工作效率。二是重視調動護士學習新知識及技能的積極性,提高工作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在循證護理實踐過程中,學會善于充分利用互聯網的信息資源,不斷進行自身知識及技能的更新,提高發現、解決及處理病人實際存在健康問題的能力,開闊思路,以臨床實際護理效果為出發點,不斷總結經驗及科學論證,尋求既滿足人的健康需求又有中醫特色的工作方法,推動護理工作向前發展及模式轉變。

3.循證護理利于中醫護理科研工作滿足臨床需要

循證護理的開展關鍵在于護理人員能夠應用現有的最好的護理實證來制定出改善病人的狀況以及滿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會、精神、文化等多層面的健康需求。根據1992年AHCPR對臨床實證的分類,護理實證分為以下4類:一類實證:通過系統文獻回顧或研究趨勢分析,獲得的多項隨機控制實驗性科研結果;二類實證:通過至少一項隨機控制的實驗性科研獲得的實證;三類實證:通過類實驗性科研獲得的實證;四類實證:通過定性研究或描述性研究獲得的實證,或來源于護理專家的臨床經驗,或專家組的報告[3]。中醫護理工作有著十分豐富的內容且歷史悠久,早在兩千多年以前《黃帝內經》就記載了大量的養身保健及防病治病的理論、技術和經驗,至今在臨床上仍為護士解決實際護理問題的重要手段。例如脾陽不振證型脘腹痛病情輕者,用花椒20g,吳茱萸15g,研末水調敷臍,12h換藥1次;便秘者(急下)用大黃粉6g水調敷臍[4],可在較短的時間內緩解病人的癥狀,且方法簡單,療效獨特,安全無副作用,應用范圍值得我們臨床加以研究,整理并提高。

隨著EBN的引用,越來越多的護理理論與護理技術操作期待研究證據。要找出解決它們的新方法,就必須以可信賴的科研成果來解釋和支持。因此,護理科研應從護理應用學科的角度出發,以解決現實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突破口,在繼承中醫特色的前提下,廣泛開展基礎實驗研究和臨床實驗研究,著重從護理理論的科學依據及技術操作的可行性、安全性、舒適性入手,選擇最適合于臨床研究的課題并利用互聯網資源共享文獻數據庫中公開的研究路徑進行設計,融合循證護理理念,加快對祖國傳統護理的學術思想與技術專長的挖掘及研究成果的轉化,使中醫護理工作在適應醫療技術發展的同時更好地滿足人民健康需求[5]。

參考文獻

[1] 馮先瓊,成翼娟,李繼平,等.循證護理:護理發展新動向[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6):1-3

[2] 張寶忠.中醫護理學基礎[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23

篇(11)

一、構建中國特色護理理念的合理性

中國傳統護理理念實質是中醫護理理念。大量的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千金方》、《溫疫論》等中,多方面強調“三分治,七分養”的天人合一的辯證整體護理的作用。

中國傳統護理理念的基本特點首先是整體觀。重視人本身的統一性、完整性和內在臟腑器官之間,心理、生理功能活動之間,以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聯系。其次是辨證論治。傳統護理根據陰陽、五行、四診、八綱、臟腑辨證的理論和方法進行針對性的辯證施護。再次是“天人合一”的人文主義色彩。儒道釋養生護理理念把人生命看作是天人和諧的社會的、自然的、精神的存在,強調人的重要性和價值。

中國傳統護理理念總結了中醫學中整體辯證施護的特色,形成中醫護理學治療和護理不分、預防與護理不分、養生與護理不分的特點。中國傳統護理把人看成社會的人、道德的(精神存在)人、自然的人、整體的人,強調辯證協調護理,對構建“以人為本”的整體護理理念有著積極的意義。

實質上現代護理理念以整體人為核心,從生理、心理、社會的角度,肯定人的健康在其生命過程中的意義和價值,這與中國傳統護理理念中“天人合一”的整體辯證和諧的養生觀是相通的。

二、構建中國特色護理理念的必要性

十九世紀中葉,南丁格爾首創了科學的護理專業,掀開了現代護理學的歷史。中國現代護理學的形成和發展,在后,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護理理念的影響,至今還沒有自成體系的先進護理理念。

在生物醫學模式統治時期,醫學領域內形成了技術至上、技術萬能的觀念,未能對人的心里、精神和價值、尊嚴給與充分的關注。

二十世紀60年代受西方人本存在主義思潮的影響,護理工作的重心由“疾病護理”轉變為“以服務對象為中心”甚至“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護理。護理活動更注重人的整體性、自主性、權益性及價值意義。目前,現代護理理念的發展趨勢是注重護理技術的同時越來越注重整體人的辯證和諧的生命價值。

中國特色護理理念應融合中國傳統護理理念中的辯證和諧的人文精神和西方現代護理理念中的人性、人道、人權的人本主義精神,注重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互補,把病人看成是具有生理、心理、社會、文化、信仰等各種需要的整體的人,在維護人的健康權力和人性的完善中構建中國特色的“以人為本”的整體護理模式。

三、構建以人為本的中國特色護理理念

(一)構建中國特色護理理念的人文思想基礎

隨著生物-心理-社會-環境醫學模式的發展,實施“以人為本”的整體護理,要求更加注重對生命的內在質量的關懷和人格尊嚴的完善,使護理理念中的人性化護理更加突出,“以人為本”的人文思想成為中國特色護理理念的內在動力。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以人為本”的實質是以廣大人民群眾為本。堅持以人為本,……就要堅持在全國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關心每個人的利益要求,體現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和人文關懷,滿足人們的發展愿望和多樣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權;就要關注人的價值、權益和自由,關注人的生活質量、發展潛能和幸福指數,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隨著人類對自身價值的不斷認識和尊重,中國特色護理理念將會更加珍愛和敬畏生命;更加關注人們的身心健康,提供更為人性化的服務;更加注重從倫理學、心理學、美學、法學等人文社會科學角度提高人性化護理服務水平,最終將“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滲透到護理實踐的各個領域,推動我國護理事業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二)構建中國特色護理理念的主要內容

以人為本觀。“以人為本”是構建中國特色護理理念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人為本觀是一種以人為中心,以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為中心,對人的生存意義、人的價值以及人的自由和發展的珍視和關注的思想。中國特色護理理念發展方向就是要重新認識人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理解生命的意義,充分體現人文關懷,加強人性化服務。

整體護理觀。整體護理觀是以人為中心,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科學護理程序為工作方法,以獨立地為服務對象解決健康問題為目標,充分展示護理專業的社會價值和護士自身價值的原則。整體護理的目標是根據人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適合人的最佳護理。

辯證施護觀。辯證施護觀是根據每一護理對象的不同情況,予以針對性的不同護理。因人施護是根據病人的年齡、性別、體質、生活習慣、心理和精神狀態、文化背景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因時制宜護理是根據四時氣候,采用不同的護理措施;因地制宜護理是根據環境地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護理措施。

依法施護觀。整體護理是程序護理、規范護理、責任與權利護理,也就是法治護理。依法施護觀就是護士依法辦事,依法護理,明確護患雙方的責、權、利,更好地為病人服務。在保證病人生命和健康權的同時,確保護理人員的利益不受侵犯。

和諧施護觀。和諧是對立事物之間在一定的條件下辯證的統一,是不同事物之間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關系。和諧施護觀要求醫學、藥學、護理學和諧發展;臨床、社區、家庭護理和諧發展;傳統護理和西方現代護理融合發展;技術護理和人性關懷協調發展;醫護患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人道施護觀。人道施護觀就是關愛生命、敬畏生命,強調尊重個體的生命本身,尊重和愛護他人,強調人的價值,尊重人的權利,維護人的自由和尊嚴,關心人的幸福。它是救死扶傷、無私奉獻的人道主義護理。人道主義精神應貫穿人生的生老病死四大環節,包括臨終關懷護理。

循證施護觀。循證護理定義為:“慎重、準確、明智地應用當前所獲得的最好研究依據,并根據護理人員的個人技能和經驗,考慮病人的價值、愿望和實際情況,將三者完美地結合,制定出完整的護理方案。”它是一種“遵循證據的護理”,將不可避免地取代經驗護理,從而有效推進護理專業獨立健康發展。

理念創新觀。要達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和國際先進護理理念的要求,理念創新的任務較重,必須堅持求真務實之風,弘揚與時俱進精神,大膽吸收、融合和借鑒中西方人文護理理念的合理因素,適時地構建中國特色的護理理念,為護理實踐提供科學指導。

實施整體護理是護理改革的根本任務,以人為本是內在動力,辯證施護是科學方法,依法施護是制度保障,和諧施護是必要條件,人道施護是道德要求,循證施護是技術要求,理念創新是先導。

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用中國特色“以人為本”的整體護理理念武裝學生頭腦,培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人民滿意的“白衣天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视频免费一区二三区|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不卡| 4444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好男人在线社区| 中文字幕免费高清视频|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 浪货夹得好紧太爽了bl| 全部免费的毛片视频观看| 色多多网站入口| 国产免费插插插| 久久综合久久鬼|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99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婷婷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一级片|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久久电影www成人网| 最近最新好看的中文字幕2019 | 人妻妺妺窝人体色WWW聚色窝| 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 91蝌蚪在线播放| 夜夜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www成人免费视频| 巨大欧美黑人xxxxbbbb| 中国国产高清一级毛片| 护士撩起裙子让你桶的视频| 久久久高清日本道免费观看| 日韩亚洲欧美综合| 久久精品中文闷骚内射| 日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视频 | 美国式禁忌4桥矿超棒|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草莓视频在线观看黄| 国产啪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高清免费a级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在线高清精品二区色五郎|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