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社區衛生管理論文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1.健康檔案利用率低
當前,居民個人健康檔案的管理多數是統計成紙質的檔案信息,之后再錄入到電腦中。受到信息化程度的制約,居民的各種健康信息和電子檔案不能做到數據之間的相互轉化和更新,各級就診機構之間因為缺乏相互之間的溝通,健康檔案管理的許多變化也就不得而知了,不能做到健康檔案的及時更新,這樣就成為了“死檔案”,也就失去了其應有的功能。
2.居民對健康檔案的認可度不高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從09年開始實施了,而建立健全居民的個人健康檔案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重要內容。但是就檔案管理的實際工作來看,居民對健康檔案的認可度不高,依從性差,部分居民還保留傳統的“健康就是沒病”心理。因此他們對居民個人健康檔案的建立不太認可,大部分居民都是經過檔案管理工作人員勸說后來同意建檔。經過詢問調查發現,多數居民不愿建檔的主要原因,是擔心其個人和家庭信息的泄露。基于此,工作人員可以和居民溝通講解健康檔案的優點,打消居民內心的顧慮。
3.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檔困難
當前,居民的居住環境相對閉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駐居民生活小區開展建檔工作,需要取得物業公司的支持。而且老人、小孩受騙的情況時有發生,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很難敲開居民的大門。在加上一部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人員對于居民檔案工作的認識不夠,依然保持著傳統觀念,加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人手受限的情況,居民健康檔案的建設工作進展緩慢。
二、規范化管理的幾個重要環節
1.加大投入,建立統一的健康檔案信息化平臺
建立統一的健康檔案信息化平臺,實行民政、公安、衛生計生、物業管理等多方溝通合作,切實利用檔案信息的各種資源。社區衛生服務檔案管理要圍繞為居民服務這個宗旨,要讓居民切實感受到檔案管理工作所帶來的便利。建立健康檔案的目的就在于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所轄范圍內居民的基本健康狀況,更好地為居民服務。2006年衛生部已將社區精神衛生服務列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精神內容,實施重性精神疾病醫院、社區連續管理和治療并建立健康檔案措施。2013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文,將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所有這些項目都應記錄在居民健康檔案內。所以建立統一的信息化平臺已是大勢所趨,紙質檔案不利于查找和進行檔案動態管理,降低了檔案的使用價值。通過制定統一的信息化發展規劃,制定各項技術標準和技術規范,編制一套切實可行的社區衛生服務信息化建設管理軟件,實現對城鄉居民健康檔案信息的動態管理和本地區范圍內的信息交換和共享,可實現健康檔案的靈活運用,從而實現為居民提供連續性、綜合性、協調性衛生保健服務的目的,逐步使居民養成預防為主的保健理念,降低居民就醫費用,實現建立健康檔案的初衷。
2.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居民對建立健康檔案重要性的認識
充分發揮廣電、報刊、網絡等媒體作用,結合各種衛生日,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提高居民健康和建檔意識。不但讓群眾成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參與者和受益者,而且要提高他們對健康體檢以及健康檔案的依從性,及時把體檢資料和健康信息反饋給社區醫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