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傳染病防控措施大全11篇

時間:2023-06-01 15:57:13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春季傳染病防控措施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春季傳染病防控措施

篇(1)

一、加強組織領導,認真部署流感、手足口病等冬春季傳染病的防治工作

各醫療衛生單位要認真分析流感、手足口病等冬春季傳染病流行特點,精心安排,認真部署流感、手足口病等冬春季傳染病的防治工作。要制訂防治方案,明確責任,密切與教育等部門的溝通與協調,抓好重點人群冬春季傳染病防治工作。建立監督檢查制度,明確檢查內容和標準,組織開展流感、手足口病等冬春季傳染病防治工作的督導檢查,及時發現和解決防控工作中的問題,確保各項防治措施落實到位。

二、做好疫情監測與分析,為科學防控提供依據

疾控機構要繼續加強流感、手足口病的疫情監測報告與分析工作,不斷提高疫情報告工作質量。嚴格按照《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年版)》、《全國流感監測方案(2012年版)》等相關規范要求,做好流感、手足口病等冬春季傳染病的流行病學監測和病原學檢測,特別是聚集性病例及重癥和死亡病例的病原學檢測,及時掌握疫情動態和病原分布情況,盡可能準確分析研判疫情趨勢,為科學制訂防控策略提供依據。

三、積極加強病例診治

各醫療機構要按照《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2年版)》、《腸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癥病例臨床救治專家共識(年版)》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感染臨床處置流程圖(年版)》、《流行性感冒診斷與治療指南(年版)》等相關治療規范要求,著力提高流感、手足口病重癥病例的早期識別、診斷、救治能力;充分認識當前疫情防控形勢的嚴峻性,克服麻痹思想,完善工作機制,強化督促檢查,狠抓措施落實。各單位要加強醫務人員的診斷治療、消毒隔離和個人防護等相關知識的培訓,認真做好病例的診治工作。對于輕癥病例采取居家隔離治療,重癥病例轉市人民醫院住院治療。

四、進一步落實重點場所防控措施,嚴防疫情蔓延

各鎮(街辦)衛生院要配合教育部門,加強對轄區內托幼機構、中小學校衛生保健人員流感、手足口病防控業務的培訓、指導和檢查,督促轄區內中小學、托幼機構落實晨檢制度,指導其做好缺勤登記、報告、消毒和健康教育工作,必要時根據相關規定采取停課、停托措施。各醫療機構要貫徹落實《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及相關技術規范和標準,嚴格執行傳染病預檢分診制度,重點做好門診、急診、發熱門診、手足口病病區、兒科、新生兒病房、重癥監護室等重點區域管理工作,切實落實消毒隔離等醫院感染控制措施。

五、進一步規范疫情報告

全市啟動應急監測,各衛生院要加強轄區中小學校、托幼機構晨檢情況的主動收集、匯總、分析,監測學生的發病情況,于每日上午10時前將監測情況通過辦公系統報市疾控中心傳防科匯總。各鎮(街辦)衛生院接到學校、托幼機構疫情報告人報告傳染病疫情或其它相關事件后,應及時組織公共衛生人員對報告事件進行現場調查核實,并將現場核實情況報告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根據相關工作方案要求,安排落實進一步的疫情處置措施,并及時將相關信息報告市衛生局。

篇(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防治措施

1.2.2 市動員和健康教育宣傳工作 市疾控中心派專業人員到各學校及托幼機構、各流動人口密集區域進行宣傳指導,充分利用廣播、宣傳畫、墻報、校會、發放宣傳單、報紙、懸掛橫幅和張貼標語等多種形勢,廣泛開展呼吸道傳染病防控知識宣傳,做到家喻戶

1.2.3 加強協作,做好疫情防控 各醫療單位、學校及托幼機構加強與衛生部門協作,建立信息通報制度;認真落實晨午檢制度,在做好因病缺勤統計上報工作的同時,切實做好生活場所環境通風、換氣、消毒等防范措施;配合區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加強對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的主動搜索和技術指導;要配合區衛生局監督所加強開展對學校傳染病疫情防控的監督執法檢查。同時,大部分醫療機構能充分認識到當前呼吸道傳染病防控工作的緊迫性、艱巨性,建立有防控領導小組,開展了對重點科室、重點人員的傳染病防控知識培訓,設置發熱門診,按要求對醫療廢物進行分類收集、暫存和集中處置;但個別社區服務站還存在對醫務人員傳染病報告管理及防治知識培訓內容不夠全面、無獨立發熱門診、布局不符合消毒隔離規范和醫療廢物移交登記不及時或有遺漏項等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執法人員當場下達監督意見責令限期整改,確保廣大群眾身體健康。逐級開展培訓,擴大冬春節呼吸道傳染病防治宣傳力度和范圍;強免期間各縣區衛生局、疾控中心抽調人員,組成督導組巡回督導各服苗點,并對流動人口、農民工聚集地區進行重點督導,力求強免工作不出現疏漏。

2 結果

3 討論

篇(3)

教學目的:

通過本次班會的教育,希望更多的學生朋友了解傳染病的發生,學會如何應對傳染病,對于疾病的癥狀加深認識,加強學生的衛生意識,可以讓學生不斷提升自我保護意識,為自己的健康打下基礎。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春季是疾病特別是傳染性疾病的多發季節,你們知道有哪些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嗎?它們是怎樣傳播的?春季常見的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有哪些?這次班會,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些問題。

二、介紹春季常見傳染病的種類和癥狀及傳播途徑。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其發病率占傳染病之首位。潛伏期13日,主要癥狀為發熱、頭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不適等,發熱一般持續34天,也有表現為較重的肺炎或胃腸型流感。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傳染期為1周。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

2、流腦(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它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較強。流腦發病初期類似感冒,流鼻涕、咳嗽、頭痛、發熱等。病菌進入腦脊液后,頭痛加劇,嗜睡、頸部強直、有噴射樣嘔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癥狀。傳染源主要病人或帶菌者,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潛伏期一般為23天,最長的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發于小年齡段兒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臨床癥狀可概括為三、三、三,即前驅期3天:出疹前3天出現38度左右的中等度發熱,伴有咳嗽、流涕、流淚、畏光,口腔頰粘膜出現灰白色小點(這是特點);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體溫升高達40度左右,紅色斑丘疹從頭而始漸及軀干、上肢、下肢;恢復期3天:出疹3-4天后,體溫逐漸恢復正常,皮疹開始消退,皮膚留有糖麩狀脫屑及棕素沉著。麻疹是通過呼吸道飛沫途徑傳播,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患病后可獲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發病者極少見。未患過麻疹又未接種過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個月~5歲幼兒發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

水痘是傳染性很強的疾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臨床表現是中低等發熱,很快成批出現紅色斑丘疹,迅 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病原體傳播的主要途徑有:空氣傳播,水傳播,飲食傳播,接觸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三、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

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控制傳染源

對傳染病人要盡可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防止傳染病蔓延。患傳染病的動物也是傳染源,也要及時地處理。這是預防傳染病的一項重要措施。

2.切斷傳播途徑

切斷傳播途徑的方法,主要是講究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

3.保護易感者

進行預防接種,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積極參加體育運動,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搞好環境和個人的衛生。

四、預防傳染病,我們該這樣做。

1.合理膳食,增加營養,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增強體質。

2.不到人口密集、人員混雜、空氣污染的場所去,如:農貿市場、個體飲食店、游藝活動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動水徹底清洗干凈,包括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

4.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尤其宿舍、電腦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加工不清潔的食物,拒絕生吃各種海產品和肉食,及吃帶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隨便倒垃圾,不隨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類并統一銷毀。

7. 注意個人衛生,不隨便吐痰,打噴嚏;

8.發熱或有其它不適及時就醫;到醫院就診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避免接觸傳染病人,盡量不到傳染病流行疫區;

10.傳染病人用過的物品及房間適當消毒,如日光下晾曬衣被,房內門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劑噴灑、擦拭。

六、總結:

春季傳染病雖然種類繁多,所以必須重視疾病的預防工作,早發現、早隔離,不要拖延疾病的治療時間,減少疾病的廣泛傳播。

【春季傳染病防控教育主題班會方案二】

一、活動目的:

1、春季是各種傳染病多發季節,避免傳染病在校內發生。

2、讓學生了解傳染病的預防知識,進行預防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的預防教育。

3、增長學生的衛生知識,增強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

二、活動過程:小學生預防春季傳染病主題班會教案

1、全體起立,唱國歌。

2、輔導員宣布主題班隊會正式開始。

3、主持人講話:

同學們,春季是萬物復蘇的季節,也是傳染病的多發季節。我們為了學生的健康,開展本次班隊會,希望同學們能更多地了解有關傳染病的知識。

4、觀看《構建無結核病的和諧校園》的影片。

5、向學生進行傳染病的宣傳教育。

(1)手足口病的預防及防護措施

(2)結核病的預防與控制

(3)麻疹病的預防及防護措施

6、小組討論:

如何從身邊做起,如何講好衛生,如何預防各種傳染病。

7、發出倡議

篇(4)

1.同學們都要樹立起預防傳染病的防范意識。切斷傳播途徑。不食用不清潔的食物,堅決杜絕購買路邊小吃,流動攤販的食品,不吃生食,不喝生水。

2.注意個人衛生和防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也是預防春季傳染病的關鍵。飯前便后以及外出歸來一定要洗手,減少春季呼吸道傳染病的流行。

3.春天人體的各個器官、組織、細胞的新陳代謝開始旺盛起來,正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機,同學們要上好體育課和陽光活動課,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增強體質。同時也要合理安排運動量,以免運動受傷。另外,睡眠休息要好。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生活有規律,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對提高自身的抵抗力顯得相當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否則必然導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4.各班班主任和任課老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身體變化,發現有學生發燒等現象,要立即讓學生就醫,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

5.各班要積極開展春季傳染病預防的宣傳教育活動,教育學生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發現身體異常,及時到醫院就疹。

篇(5)

要充分認識加強學校衛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長期性;進一步強化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的責任意識,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密切配合衛生等部門,制定、完善和落實相應的傳染病預防與控制工作預案,確保學校師生身心健康的傳染病預防與控制工作抓緊、抓好、抓實、抓出成效。從而將學校衛生防疫工作落到實處。

二、認真監控,及時報告疫情信息

建立和落實晨檢制度,加強對學生健康狀況的監測。晨檢工作應在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人的指導下,由班主任或班級衛生員對早晨到校的每個學生進行觀察、詢問,及時了解學生出勤、健康狀況;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者(例如發熱、全身疼痛、頭痛、嘔吐、咳嗽、皮膚和粘膜出血點或瘀斑等)以及可疑傳染病患者(請病假的學生應查明病因),及時報告專職(兼職)衛生保健人員或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人進行排查,以確保做到早發現,早報告。

班主任要利用晨檢時間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教育學生

進行自我觀察,如有發熱、全身疼痛、頭痛、嘔吐、咳嗽等身體不適時,要及時告訴家長或老師,以確保早發現、早治療。

學校必須盡快明確學校傳染病疫情的報告人,負責學校傳染病的監控與報告工作。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人要與班主任加強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出勤、健康情況,一旦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應在第一時間向區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同時向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報告。報告內容應包括:發病時間、發病地點、發病人數、主要癥狀、密切接觸者、已采取的措施等。防止瞞報、漏報、緩報現象發生。

三、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控制疫情

篇(6)

要充分認識加強學校衛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長期性;進一步強化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的責任意識,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密切配合衛生等部門,制定、完善和落實相應的傳染病預防與控制工作預案,確保學校師生身心健康的傳染病預防與控制工作抓緊、抓好、抓實、抓出成效。從而將學校衛生防疫工作落到實處。

二、認真監控,及時報告疫情信息

建立和落實晨檢制度,加強對學生健康狀況的監測。晨檢工作應在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人的指導下,由班主任或班級衛生員對早晨到校的每個學生進行觀察、詢問,及時了解學生出勤、健康狀況;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者(例如發熱、全身疼痛、頭痛、嘔吐、咳嗽、皮膚和粘膜出血點或瘀斑等)以及可疑傳染病患者(請病假的學生應查明病因),及時報告專職(兼職)衛生保健人員或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人進行排查,以確保做到早發現,早報告。

班主任要利用晨檢時間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教育學生進行自我觀察,如有發熱、全身疼痛、頭痛、嘔吐、咳嗽等身體不適時,要及時告訴家長或老師,以確保早發現、早治療。

學校必須盡快明確學校傳染病疫情的報告人,負責學校傳染病的監控與報告工作。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人要與班主任加強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出勤、健康情況,一旦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應在第一時間向區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同時向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報告。報告內容應包括:發病時間、發病地點、發病人數、主要癥狀、密切接觸者、已采取的措施等。防止瞞報、漏報、緩報現象發生。

三、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控制疫情

篇(7)

一、傳染源:人是本病的傳染源,隱性感染者和無癥狀帶毒者為該病流行的主要傳染源。

二、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人群間的密切接觸。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唾液、皰疹液、糞便污染的手、毛巾、手帕、玩具餐具及床上用品、內衣等,通過日常接觸傳播,亦可經口傳播。

三、易感人群:幼兒多發,小于三歲的年齡組發病率最高。

四、臨床表現:以發熱、口腔潰瘍和皰疹為特征。初始癥狀為低熱、食欲減退,常拌咽痛。發熱一至二天后,出現口腔潰瘍,開始為紅色小皰疹,然后變為潰瘍。口腔皰疹常見于舌、牙齦和口腔頰黏膜。一至二天后可見皮膚斑丘疹,常見于手掌、足底,也可見與臀部。

五、手足口病預防措施:

1、做好晨間檢查,發現疑似病人,要及時送診、居家休息,及時隔離治療,對患兒所用的物品進行消毒處理。

2、做好疫情報告,及時發現病人,積極采取預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擴散。

3、流行季節教室和場室等要保持良好通風;

4、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見下圖);

5、在傳染病流行時,應做好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預防病從口入。

6、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要清洗消毒;衣物、被褥、玩具、毛巾等要在陽光下暴曬,保持室內通風換氣。

7、家長盡量少帶孩子到擁擠的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的機會,還要注意幼兒的營養、休息,避免日光暴曬,防止過度疲勞,降低機體抵抗力。

6、中藥具有清涼解毒作用,如:板蘭根、大青葉、金銀花、貫眾等具有一定效果,可用水煎服。

手足口病預防消毒方法:1.中心保持教室的良好通風;

2. 每天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必須進行清洗,餐具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熱水浸泡30分鐘或者煮沸3分鐘;

3. 每天必須對門把手、桌面、座椅、圖書、教具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4. 老師要教育指導學生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

5. 學生進入中心要檢查皮膚(主要是手心、腳心)和口腔有沒有異常,注意孩子體溫的變化。

6. 毛巾等煮沸或蒸汽消毒,也可用消毒劑溶液浸泡;

7. 全天班學生的睡覺教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8. 進行清掃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掃廁所)時,工作人員應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結束后應立即洗手;

9. 飯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保育員不要學生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學生;

10.保育員、老師處理學員糞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處理污物;

11.每天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要對患兒采取及時送診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希望各位中心老師提高預防意識,以保證中心孩子的健康。

手足口病預防方案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及各類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全面貫徹落實上級文件精神,根據當前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切實抓好病情監控和防治工作,召開了“傳染病防控專題研討會”、制訂了“手足口傳染病預防方案”、舉辦《手足口病防治知識要點問答》專欄,使教師、學生、家長明確此種疾病的病理、發病時的癥狀及預防措施等,做到群防群控,保護廣大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一、明確防控責任,落實防控措施。明確校長為學校傳染病防控第一責任人,班主任為班級傳染病防控第一責任人,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學校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做好應急處理工作。配合衛生防疫部門,做好學生的常規免疫、強化免疫和補種的宣傳工作,落實好各項防控措施。

二、強化健康教育活動,普及防控知識。通過各種途徑大力宣傳手足口病、麻疹等春季傳染病的防控知識。

1、開展“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多通風、曬衣被”宣傳活動,教育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同時通過班會、健康教育課、家長會、板報、隊會等方式,向學生家長宣傳傳染病防控知識。

2、少先隊發動春季愛國衛生活動,主題:“動員師生,清潔家園,減少疾病,促進健康”。 各中隊要根據活動的要求,研究制定本中隊的具體實施方案和防控傳染病措施,明確重點,落實責任,并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活動的目的、意義和任務,使之人人知曉,營造出良好的愛國衛生運動防控傳染病活動氛圍。

3、活動內容

①全面清理環境。各班級要立即開展衛生大掃除,組織廣大師生開展室內外衛生整治活動,對衛生死角進行全面清理,生活垃圾實行定點存放、統一收集,搞好公共場所的環境衛生。各班級每周至少要進行一次徹底的衛生清掃,少先隊大隊部進行衛生檢查和評比活動,使內外環境整潔有序,無衛生死角。

②清除污水。對部分生活污水要定點集中排放;對低洼處污水坑立即進行填埋。

③開展滅蠅、滅蚊和定期消毒殺菌活動。

④搞好個人衛生、家庭衛生和班級衛生。大力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向全體師生倡導良好的衛生習慣,“洗凈手、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衣被”,不隨地吐痰、不亂扔亂倒生活垃圾,保持戶廁清潔,防治病從口入。學校教室、桌椅要定期清掃擦拭和消毒。

⑤加大飲食、飲水衛生監管力度。

⑥各班級廣泛利用各種宣傳陣地進行預防傳染病宣傳,有針對性地宣傳手足口病等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和防治措施,做好手足口病等春季傳染病疫情監測預警工作,提高救治防控應急處理能力,做好晨檢工作,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完善防控救治應急預案。

⑦示范引路,樹立一批愛國衛生的典型,進環境衛生綜合治理,樹立環境綜合治理好、輻射效應強、管理規范的典型班級。

三、嚴格晨檢制度,及時報告疫情。要求各班進一步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加強對本校師生的疫情監測。落實晨檢制度,填寫晨檢日志,記錄學生缺課情況和原因。一旦發現傳染病或疑似病例及時做好隔離和上報工作,切實做到早隔離、早治療、早處理。

四、加強環境整治,提高防控能力。學校經常性地對教學生活環境和基礎衛生設施進行自查。動員師生集中整治環境衛生,徹底清除衛生死角,保持教室、圖書室、專用教室等室內場所經常通風換氣。組織學生參加多種形式的戶外活動,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五、保障措施

1、切實加強領導,進一步強化責任。堅持以人為本,把維護師生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持預防為主,著力抓好健康教育、環境衛生整治和疾病防控工作。

2、廣泛宣傳,全面發動,群防群控。廣泛宣傳預防疾病的衛生知識,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導廣大師生正確認識疾病,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做到群防群控。充分利用校園宣傳欄等宣傳媒體,有針對性地向廣大師生和家長宣傳春季傳染性疾病特別是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識,教育家長糾正兒童不良衛生習慣,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要將“洗凈手、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衣被”宣傳到每一個師生和家長,使廣大師生和家長了解手足口病等傳染病的引發原因、傳染途徑、預防方法和治療措施。

3、明確任務,強化責任意識。預防和減少傳染病的發生,提高師生的健康水平,維護社會穩定和諧,是學校不可推卸的責任。學校校長為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班主任、年級組長為具體責任人,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建立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4、加強督導檢查,確保取得實效。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積極開展自評活動,并加強信息的送報工作,確保春季傳染性疾病防控目標全面實現。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及各類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全面貫徹落實上級文件精神,根據當前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學校切實抓好病情監控和防治工作,召開了“傳染病防控專題研討會”、制訂了“手足口傳染病預防方案”、舉辦《手足口病防治知識要點問答》專欄,使教師、學生、家長明確此種疾病的病理、發病時的癥狀及預防措施等,做到群防群控,保護廣大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手口足病癥狀:1、大多數患兒是突然發病,首先表現為發高燒,體溫多在38度以上,同時伴有頭痛,咳嗽,流涕等癥狀,體溫持續不退,體溫越高,病程越長,病情也就越重。

2、患兒發熱的同時或發熱1-2天后,可在他們的口腔粘膜、唇內見到皰疹,皰疹破潰后會形成潰瘍,疼痛感較重,患兒常表現出煩燥、哭鬧、流口水,不吃飯等不適。

3、口腔皰疹后1-2天可在患兒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膚斑丘疹,以腳心部最多,皰疹呈圓形或橢圓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較硬并內有混濁液體疹子周圍繞以紅暈。

篇(8)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7)11-1024-02

【關鍵詞】 傳染病;綜合預防;接種;學生保健服務

北京市昌平區轄區內共有大、中、小學校122所,其中中小學校64所,大專院校15所,民辦外來務工子弟學校43所,共有學生160 748名。學校是人群聚集的場所,一旦發生傳染病,將會迅速蔓延,造成嚴重后果,影響正常的教學與工作秩序[1]。為保障師生身體健康,進一步加強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昌平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于2005年9月至2006年5月對轄區內學校傳染病防治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按照《北京市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專項檢查標準》等有關文件的相關要求,對檢查人員進行檢查前培訓,并統一評分標準,于2005年9月至2006年5月分別對68所中小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進行檢查,內容包括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制度保障(10分)、傳染病監測與報告(20分)、傳染病預防與控制檢查(20分)、疫情處理(10分)、保障措施(30分)、監督管理(10分)等6個方面。

2 結果 見表1~3。

昌平區學校學生各種疫苗接種率依次為白破89.60%,麻風腮71.82%,乙肝63.35%,流腦55.75%,流感22.15%,甲肝16.94%。

3 討論

本次檢查結果顯示,昌平區學校傳染病防控體系雖已建立,但工作職責未完全落實,如在對學校進行學校春季傳染病檢查時,只有57.69%的學校嚴格落實晨、午檢制度,并詳細記錄,而外來務工子弟學校只有40.00%;防治機構隊伍不健全,按《學校衛生工作條例》要求[2],學校應按照學生人數600∶1配備專職衛生技術人員,但很多學校根本沒有達到要求;疫苗接種率低,流腦、麻風腮、白破、白類等接種率最高達到89.60%,最低的只有6.36%,外來務工子弟學校只有40.00%開展了白破、白類、麻疹疫苗的接種工作;外來務工子弟學校是目前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的“死角”[4],25所外來務工子弟學校只在“有主管領導負責傳染病防控工作”、“有專(兼)職人員負責傳染病防控工作”、“春季開學后進行1次呼吸道傳染病的宣傳教育”3項完成情況較好,其他16項均完成較差。

針對調查結果,筆者建議:(1)建立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機構,并列入校長管理目標責任制,納入校長年度績效考核標準,以保證所需的人、財、物及時到位。以校醫為主,建立學校傳染病防控常設機構,并將健康教育課列入課程表,廣泛開展防治知識教育。(2)加強防治人才隊伍建設,切實按照要求配備校醫。學校應充實專職衛生技術人員,并接受規定的防治知識培訓,明確疫情報告程序,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3)建立疫情應急處理體制,加強監測,及時發現傳染源[5];制定疫情應急處置預案,明確疫情預警指標,明確各有關部門的職責,確保疫情處理所需人、財、物的供應。(4)建立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規范,落實兒童入托、入園和入學時查驗預防接種證,開展學生狀況監測,加強部門之間的協作和通報。

4 參考文獻

[1] 鄭連英.重視和加強學校傳染病的預防.社區醫學雜志,2004(5):51-52.

[2] 鄭高,葉麗萍,林馨,等.構建學校傳染病防治體系的探討.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04,10(6):62-63.

[3] 楊建文,馮向明,李世榮,等.某地教育部門學校衛生資源和管理工作現況.中國校醫,2006,20(6):151-152.

[4] 許國章,周愛明,朱利利,等.學校傳染病防制工作面臨的形勢與控制對策.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4,20(6):539.

篇(9)

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預防傳染病,要從你我做起》

冬去春來,萬物復蘇,在我們迎接美好春天的同時,病毒、細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也開始活躍起來,因此,在我們享受美好春光的同時,更要提防各種春季易發傳染病來侵襲我們的身體健康。春季易流行的傳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肺結核、麻疹、水痘、腮腺炎等。.此類疾病的主要特點是:可通過空氣、短距離飛沫或接觸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徑傳播。

根據傳染病疫情資料分析,今年我市風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呈現上升趨勢,已超過或接近警戒值,嚴重威脅學校師生身體健康。為此,沈陽市衛生局、沈陽市教育局等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強春季呼吸道傳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我們學校全體師生一定要遵照“通知”精神,在區教育局、區急病控制中心,區保健所的共同領導和幫助下,全面做好以風疹、流行性腮腺炎和甲型HxNx流感為重點的呼吸道傳染病防治工作,切實保護好全體師生的身體健康。

具體要求全校師生做到以下幾點:

1、保證教室通風換氣,定期消毒。每天第一個到班級的學生要負責把教室的窗戶打開,教室全天的通風也要有專人負責,并做好每天的通風記錄。班級消毒工作也要有專人負責,每周消毒一次,做好消毒記錄,遇到有傳染病病情的班級,校醫要親自消毒。同時,學校的保潔員也要定期對樓梯、走廊、專用教室等公用部位進行消毒。 2、做好班級晨檢工作和因病缺勤學生病因追查工作。班主任老師每天要對班級學生進行晨檢,做好晨檢記錄,同時要掌握因病缺勤學生的情況,如果有傳染病和疑似傳染病病情要及時反饋到衛生室。

3、嚴格執行學生缺勤請假制度。每個學生缺勤都要及時跟班主任老師聯系請假并說明缺勤原因。如果學生有發熱、頭暈、口干、流汗、高燒不退等癥狀,或是懷疑自己得了風疹、腮腺炎、甲型HxNx流感等傳染病,要戴上口罩在家長的陪護下及時到正規的醫院就醫,并及時把就醫情況反饋給班主任老師。如果確疹得了風疹、腮腺炎等傳染病,一定要等到身體痊愈隔離期滿才能回校復課,同時要出示醫院的復課證明。

4、提前接種疫苗。對于一些已經有疫苗可以防控的疾病,一定要接種疫苗,如麻腮風疫苗,水痘疫苗,甲肝疫苗,乙腦疫苗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護易感人群從而避免疾病發生。?

5、盡量不要到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地方活動,盡量避免探視病人,盡量少到醫院等高危地區。

6、保持良好身體狀態。正確的做法是早睡早起,保證良好的睡眠和充分的休息,注意飲食的合理搭配和情緒的調節。

除了做到以上6點,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還要養成良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

首先就是勤洗手。在以下這些情況下必須要洗手:飯前便后;吃藥之前;接觸過血液、淚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后;做完掃除工作之后;接觸錢幣之后;戶外活動、購物之后。

其次要勤洗澡,勤換衣物:貼身的衣物、被褥、枕巾要常換常洗,如果有條件能最好定期在太陽光下曝曬消毒。

再次要勤剪指甲,勤理發:指甲蓋里容易藏污納垢,要經常剪指甲。男同學要勤理發。

第四要均衡飲食:做到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及各種營養成分均衡攝取。不要偏食、挑食、厭食。

希望全校師生都能按照以上要求去做,使我校傳染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使全校師生都能健康,快樂的度過在校學習生活的每一天。

預防春季傳染病講話稿二:

同學們:上午好!

春天是很美好的,但隨著氣溫的回升,一些病毒性傳染病也隨之而來,尤其是3月份正值冬春交替之際,天氣多變,時寒時暖,是麻疹、水痘、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期。

春季是疾病特別是傳染性疾病的多發季節,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風疹、猩紅熱等。這些傳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傳染病,可通過空氣、短距離飛沫或接觸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徑傳播。學校這種人員比較密集、相對比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現更是比較容易傳播,會對廣大師生的工作學習帶來較大的影響,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春季常見的傳染病及其預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幾種常見傳染病癥狀

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急性腫脹、疼痛并伴有發熱和全身不適為特征。

風疹:臨床特點為低熱、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結腫大,全身癥狀輕。

水痘:全身癥狀輕微,皮膚黏膜分批出現迅速發展的斑疹、丘疹、皰疹與痂皮。

流腦:主要表現為突發高熱、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皮膚黏膜瘀斑、煩躁不安,可出現頸項強直、神志障礙及抽搐等。

流感:一般表現為發病急,有發熱、乏力、頭痛及全身酸痛等明顯的全身中毒癥狀,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癥狀輕。

麻疹:發熱、皮疹及兩眼發紅、流淚、畏光、噴嚏、流涕、咳嗽為主要癥狀,并以頰黏膜出現麻疹斑為特征。病程中可出現肺炎、喉炎、腦炎等

二、防治常識

春季天氣變化大,忽冷忽熱,若不注意,易引起疾病,其表現為發熱、咳嗽、流涕、打噴嚏,部分患兒可有腹痛、腹瀉、嘔吐等癥狀,在春季如何預防。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春季天氣變化大,要及時增減衣服,有些孩子衣服穿得太多,活動時出汗,活動后未能及時擦干,容易受涼感冒。

2.初春天氣仍較寒冷,許多班級不喜歡開窗戶,使室內空氣流通不好,因此要經常開門窗通風。

3.春季呼吸道傳染病發病率高,由于孩子抵抗力差,容易被傳染而發病。因此,班級學生有感冒或患呼吸道傳染病者,應及時治療,勸離回家,治好后返校上課,以免傳染他人。

篇(10)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38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2927-02

呼吸道感染指的是病原體經過人體的咽腔、鼻腔、支氣管、器官等器官侵入人體而引發的傳染性疾病。具有潛伏期短、傳播范圍廣、傳播速度快、發熱傳染性強、難以控制等特點,是對人類生活具有較大威脅的傳染病類型。上世紀末,許多發達國家都對水痘、肺結核等傳染病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查和研究,我國也在非典后做出相應的隔離防護標準,使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有所成效,但是隨著不同類型呼吸道疾病的逐漸發生和發展,對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始終不能放棄。本文回顧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1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呼吸道傳染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探究呼吸道傳染病的相關傳染特點,及其有效臨床預防和控制措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對象是2010年5月――2012年1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經過嚴格的臨床檢查并確診為呼吸道傳染病;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21-72歲,平均(5314±253)歲;臨床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發熱、乏力、全身酸痛、頭痛、流涕、咳嗽、水痘、風疹等。

12 研究方法 回顧性分析患者入院接受治療期間的臨床資料,將患者的性別、年齡、病史、臨床癥狀、用藥情況等有效信息錄入excel表格,進行系統研究[1]。主要針對患者的發病特點、傳播途徑等進行,并根據患者的不同病癥特點給予相應的對癥治療,總結有效預防和控制呼吸道傳染病的措施。

13 統計分析 本組研究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均數±平均數(χ±s)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

2 結 果

經本組研究發現呼吸道傳染病的主要傳染源表現為呼吸道傳染病、陰性傳染源、動物等,經臨床對癥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均有明顯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具有明顯差異,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呼吸道傳染病的特點

31 感染源 經本組研究發現,呼吸道傳染病的病原微生物類型十分復雜,種類繁多,主要表現為病毒、細菌和衣原體等,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為病毒,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細菌和病毒引起[2]。呼吸道傳染患者是引發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傳染源,特別是水痘、麻疹、百日咳等不具備攜帶病原狀態的傳染病,攜帶病毒的患者是其主要傳染源。其次,健康帶菌人群和隱性感染也是傳染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感染源。此外,禽鳥類等動物也會攜帶較多病毒或細菌,是導致人類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感染源。

32 傳播途徑 猩紅熱、麻疹、肺結核、水痘等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是通過塵埃、飛沫、氣溶膠等方式傳播,其中飛沫傳播方式只是在患者與傳染源距離很近或接觸時才能被傳染,在無外界因素的影響下,只要與感染源之間的距離保持>2厘米就能絕對防治感染[3];此外,部分呼吸道傳染病也可以經過間接接觸傳播。

33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呼吸道傳染病,特別是兒童、嬰幼兒、來年人等,其中季節性呼吸道傳染病在冬季和春季比較多發,主要原因表現為季節性的門窗進步,房屋內空氣不流通,氣候變化大等。

4 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由于呼吸道傳染病的易感人群較為廣泛,且不易治療,反復發作,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具有較大影響,如何有效的預防和控制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和蔓延是醫療衛生機構普遍關注的重點問題,具體的措施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41 隔離 隔離帶有感染病菌的患者是治療呼吸道傳染病的一項有效措施,傳染病患者是導致呼吸道傳染病傳播的主要感染源,有效的將病毒攜帶者、傳染病患者等隔離治療可以從根本上減小健康群體感染傳染病的幾率。

42 追蹤接觸者 接觸傳染病患者的人群會攜帶細菌、病毒等,根據消息的監測信息確定影響其影響人群和范圍,加強對密切接觸者的觀察和監測,可以及時發現新病例,并及時予以相應的治療。

43 帶菌患者用藥治療 對攜帶喜劇行呼吸道傳染病的患者給予藥物治療,疫情發生時可以給予敏感的預防性抗生素治療。

44 保護易感人群 季節交替是發生呼吸道傳染病的主要原因,冬春季節應對易感人群進行疫苗接種,疫情爆發時要對老年人或兒童等抵抗力低下的人群進行急性接種或給予預防性藥物治療[4]。

45 環境處理 生活環境對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結合傳染病的感染源、污染范圍等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進行必要的環境處理,保證生活環境的清潔、空氣流暢,并給予必要的消毒處理。

46 健康教育 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于發展與患者對其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關系密切,加強對易感人群的將抗教育,使之了解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病原因、傳播途徑、預防措施,告知其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是預防和控制呼吸道傳染病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 鄧小雁衢州市44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病學分析[A]第三屆浙江中西部科技論壇論文集(第九卷 預防分卷)[C]2011,18(07):109-110

篇(11)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points of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5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2013to-2016 in February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reference objects. Results through summing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ease,given targe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35cases of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 patients were controlled,and has cured,the cure rate is 100%,of which 2 case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during hospitalization,the infection rate was 4.7%,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12.5±4.7)d. Conclusion Early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s,and targe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patients.

Key words: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Characteristics;Control points

近些年來,臨床中急性呼吸道傳染疾病患者數量不斷增多,這種急性的呼吸道傳染病具有發病率高、傳播速度快、傳染性強等特點,其中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風疹、麻疹是主要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病種[1]。本文主要將來我院就診的35例急性呼吸道傳染患者臨床資料作為參考對象,通過總結該疾病特點,給予針對性的防控措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3年6月~2016年2月到中心醫院就診的35例急性呼吸道傳染患者臨床資料作為參考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衛生部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確診和疑似病例的相關診斷標準。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齡10~58歲,平均年齡(34.6±2.7)歲;其中在臨床癥狀方面,35例急性呼吸道傳染患者中發熱有20例,咳嗽30例,呼吸急促10例,腹瀉或者嘔吐5例,伴有低氧血癥1例。

1.2方法

1.2.1臨床特點 該疾病的發病特點主要由以下幾點:①傳播途徑多樣:該疾病可以通過飛沫、塵埃、氣溶膠等途徑進行傳播,同時在日常生活中,該疾病也可以進行間接或者直接的傳播,例如:洗浴、進餐等。②較強的傳染性:由于該疾病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多,流行廣,人群普遍存在著易感性。其中該疾病在嬰幼兒與老年人之間的發病率較高,而青年人流動性大,接觸傳染源的機會較多,故發生該疾病的幾率也很高。③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其中春季、冬季是該疾病發病的高發季節,由于春季、冬季的室內與室外溫差較大,人類的呼吸道難以短時間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所以人類的活動量在這兩個中相對來說較少,而春季又是各種疾病發病的高峰期,各種流行病較多,所以身體的免疫力、抵抗力等明顯下降,易感染該病。

1.2.2控制措施 ①首先是對患者進行有效的隔離:臨床干預過程中,預防以及控制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一般都會采取隔離措施,只要是被確診或者是疑為呼吸道傳染病的患者,那么就會第一時間對其進行隔離,與此同時,還會構建醫護人員跟患者的專用通道,要求患者戴上外科口罩佩,嚴格限制患者的活動,相關診療工作都是在隔離區域內完成,除此之外,需要嚴格的執行探視制度,陪護一般不預設[2]。②全方位的進行消毒工作:病區空氣需要定期進行消毒,促使病房內空氣處于一個流通的狀態,如果病室通風條件較差,那么就應該安裝相應的換氣扇,只要天氣不是太冷或者太熱,那么都需要有效的避免使用空調,同時隔離區內地面以及其他所有物體表面則需要進行定期的清潔以及消毒,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完成重復使用的醫療器械的消毒工作,同時需要合理處理醫療廢物,并將其放入密閉式的污物裝置中。同時,還要設置相應的銳器盒提供隔離病室專用,嚴格按照相關規定,按照醫療廢物處理標準收集病室內存在的生活垃圾以及醫療廢棄物,完成妥善處理。③其他有效的護理干預:在實施干預的過程中,需要對患者進行一系列科學有效的指導,有效調整患者的飲食結構,保證患者的睡眠時間以及休息時間,鼓勵患者堅持鍛煉,多食用營養豐富的食物,同時多食用新鮮蔬菜以及新鮮水果,與此同時,有效的了解護理中發生的各項并發癥癥狀,以便于對患者進行對癥治療,有效的調整患者心理狀態,最大程度的消除患者不良情緒[3]。④加強疾病健康教育與宣傳。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例如l放相關知識宣傳手冊、集中教育、健康播報等方式來提高患者的預防意識。

1.3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選用軟件版本SPSS19.0,以“(n/%),χ2”代表文中相關計數資料,對照兩組相關信息,若結果表現出顯著性的特征,則表明(P

2 結果

通過總結該疾病的特點,給予針對性的防控措施,35例急性呼吸道傳染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控制,并已痊愈出院,痊愈率為100%,其中在住院期間有2例發生呼吸道感染,感染率為4.7%,平均住院時間(12.5±4.7)d。

3 討論

在臨床中,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一旦爆發,具有傳播速度快、面積廣、無法控制等特點,為人們的健康帶來嚴重影響。尤其是在近幾年中,新型的呼吸道傳染病已出現了40多種,據調查顯示,每年都會出現1~3種新病種,嚴重危害了社會穩定與我國的經濟發展,因此,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據趙黎芳等[4]研究指出,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在全年都有可能發病,其中該疾病多見于冬、春季節,尤其是氣候多變的時候可流行,傳播途徑主要有飛沫和接觸傳染等。該疾病具有發病急,傳播途徑快且范圍廣等特點,其中誘因多是鼻病毒、冠狀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的病毒感染,最常見的一種就是真菌感染。陳維等[5]研究指出,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還具有咳嗽和發熱、呼吸急促以及嘔吐等癥狀,與本研究結果相似。方巧云等[6]學者認為,凡是與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接觸過的醫護人員,不管是直接接觸,還是接觸患者使用過的相關物品,都需要對其進行二級防護。同時,隔離所有進出過患者病房的醫護人員,醫護人員均要正確的穿戴防護用品,尤其是要對醫護人員的手進行全方位清潔和消毒。強調在隔離病區內工作的人員應對自身的體溫進行監測,2 次/d,一經發現異常,就要立即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控制與預[7]。同時該疾病具有發病率高、傳播速度快、傳染性強等特點,其中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風疹、麻疹是主要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病種[8]。目前,急性呼吸道疾病已納入我國的乙類傳染疾病之中,根據我國的甲類傳染疾病的防治方法,對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采取隔離和消毒等措施可以有效的預防和控制該疾病的蔓延[9]。

近年來,急性呼吸道疾病已納入我國的乙類傳染疾病之中,根據我國的甲類傳染疾病的防治方法,對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采取隔離和消毒等措施可以有效的預防和控制該疾病的蔓延[10]。由于護理人員是接觸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最為頻繁的人員,因此要加強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管理的能力,同時還要加強護患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從而有效消除患者的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11]。而醫院方面應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不斷提升護理人員的管理與服務等意識,并要求在護理過程中,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升臨床護理的質量與效果,從而將病毒傳染的力度與范圍等降到最低,促進患者早日康復[12]。

本研究主要將來我市中心醫院就診的35例急性呼吸道傳染患者臨床資料作為參考對象,通過總結該疾病特點,給予針對性的防控措施。研究表明,通過對所有患者進行隔離、消毒、加強患者的自主防控意識、針對性指導、飲食調整等,35例急性呼吸道傳染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控制,痊愈出院,痊愈率為100%,其中在住院期間有2例發生呼吸道感染,感染率為4.7%,平均住院時間(12.5±4.7) d。

綜上所述,早期了解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特點,做好相關的預防控制工作,對疾病的臨床特征進行了解對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最大程度上降低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馬祖芳,張新戰,張學化,等.2006年濟南市13起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暴發疫情分析[J].預防醫學論壇,2015,07(07):642-644.

[2]李萌,鄒崇杰,黃想靈.醫療機構門診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防控措施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5,09(12):32-33.

[3]金偉斌,盧建華,吳建國.基于健康管理的新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社區防控策略[J].醫學與社會,2015,02(23):49-51.

[4]趙黎芳,談逸云,倪政,等.上海市閔行區2004~2008年甲乙類傳染病疫情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6,16(17):3157-3158.

[5]陳維,唐安,鄔輝.舟山市某院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流行特點分析[J].上海預防醫學,2016,05(06):323-325.

[6]方巧云,琚雄飛.熒光定量PCR檢測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常見呼吸道病毒的研究[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4,05(01):321-324.

[7]謝楊新,聶為民,陳威巍,等.控制軍隊呼吸道傳染病疫情的做法和體會[J].人民軍醫,2014,06(45):567-569.

[8]羅小福,劉小琦.湖州市2004-2010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行特征與防控措施[J].浙江預防醫學,2011,23(12):35-36.

[9]焦承玖.新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感染控制及護理分析[J].中外醫療,2014,22(19):159-160,162.

[10]宋宏劍.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特點以及防治要點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4,18(17):192-19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同性videos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理论片| 奇米影视第四色在线|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桶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免费|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免费| 向日葵app在线观看下载视频免费 向日葵app在线观看免费下载视频 |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不卡 | xyx性爽欧美| 97碰在线视频| 国产91小视频| 翁想房中春意浓1-28|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 欧美无人区码卡二三卡四卡|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软件 | 好男人视频社区精品免费| 国产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天天5g影院| 色在线亚洲视频www| 四虎影院国产精品| 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欧美乱大交xxxx| 啊轻点灬大ji巴太粗太长了视| 97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小受bl灌满白浊夹多人4p| 九九视频在线观看视频6|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网|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高清欧美一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4455永久在线观免费看| 好湿好大硬得深一点动态图| 中国熟女仑乱hd| 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网站|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麻豆| 800av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孕妇videos孕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