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職業素質的定義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白癜風是一種皮膚色素脫失、呈現白色斑的皮膚病。據統計,我國約有3000萬的白癜風患者。中醫理論認為,白癜風雖長在外表,根卻在臟腑。系因于情志不舒、氣血不和、脈絡阻滯不通、毛孔閉塞、肌膚失養所致。
白癜風的病因:主要是臟腑失和,肝郁失疏,血熱、外受風溫、濕熱之邪停留在肌膚,導致氣血失調,血不營養肌膚和七情內傷,風邪搏于肌表,日久濕熱內蘊,阻遏氣血津液在人體正常分布流通,促使肝腎不足,肌膚失養,毛竅因子閉塞死亡,氣滯則形成白癜風。其病因與遺傳,免疫功能異常,內分泌代謝功能紊亂,黑色素細胞自身破壞,氨酸、銅離子缺乏,精神緊張,微循環障礙,神經調節功能異常,外傷,化學物質、烈日曝曬等有密切聯系。
中藥白癜風顆粒臨床上治療白癜風的效果比較好。白癜風顆粒由補骨脂、黃芪、紅花、當歸、川芎等15味中藥組成。具有益氣行滯、活血解毒、利濕消斑,驅風止癢之功效,在本院皮膚科應用多年,證實對白癜風等疾病有效。為了控制白癜風顆粒的質量,保證臨床用藥效果,本實驗建立了HPLC測定白癜風顆粒中補骨脂素和異補骨脂素的方法。經方法學考察證實該方法特異性高,回收率和精密度好,結果滿意。
儀器與試劑
Waters 600高效液相色譜儀;Waters[LL] 2487紫外、可見波長檢測器;Breeze色譜工作站;十萬分之一微量分析天平;補骨脂素對照品(110730-200309)和異補骨脂素對照品(0738-200108)購自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甲醇為色譜純;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白癜風顆粒由本院自制。
方法與結果
色譜條件1~2:色譜柱,ReliaSil.C18(4.6mm×250mm,5μm);流動相:甲醇,水(47:53);流速,1.0ml/min;檢測波長,245nm;柱溫室溫,進樣量μl。對照品溶液的制備:精密稱取補骨脂素對照品10.42mg,異補骨脂素10.92mg,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吸取1.5ml,置10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粉末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陰性對照品溶液的制備:按處方制備取不含補骨脂藥材的樣品顆粒劑,按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制成相應的陰性樣品溶液。線性關系考察:精密吸取補骨脂素與異補骨脂素混合對照品溶液2、4、6、8、10μl分別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補骨脂素與異補骨脂素色譜峰面積。以補骨脂素與異補骨脂素的進樣量為橫坐標,峰面積為縱坐標,進行線性回歸,得回歸方程:y=1.25×103+7.55×106x,r=0.9997。
結果表明,補骨脂素在0.031264~15630 μg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異補骨脂素在0.03276~0.16380 μg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
精密度實驗:精密吸取同一供試品溶液(批號:050502)5μL,重復進樣6次,分別計算補骨脂素和異補骨脂素的質量分數,結果其RSD分別為0.76%和1.29%。
穩定性試驗: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5μL,分別于0、2、4、24、36小時測定峰面積,計算得補骨脂素和異補骨脂素峰面積的RSD分別為1.99%和1.62%,表明對照品補骨脂素和異補骨脂素在36小時穩定。
重現性實驗:取樣品,精密稱定5份,制備供試品溶液,進樣測定計算補骨脂素和異補骨脂素的質量分數,其RSD為0.59%。
回收率實驗:采用加樣回收法。取批號為050501的樣品5份,每份0.25g,置具塞錐形瓶中,各精密加入補骨脂素和異補骨脂素混合對照品0.14mg,制備供試品溶液,進樣,測定。結果補骨脂素和異補骨脂素平均加樣回收率為99.04%,RSD為1.50%。
樣品測定:取3批白癜風顆粒制備供試品溶液。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5μL,進樣,測定,結果見表1。根據結果,暫定本品以干燥品計,含補骨脂素和異補骨脂素總含量不得少于0.22mg/g。
討 論
流動相的確定:本實驗曾選擇乙醇-水溶液系統,結果不太理想,補骨脂素和異補骨脂素的出峰區間有干擾,峰形欠佳。而采用本實驗的色譜條件即甲醇-水系統,補骨脂素和異補骨脂素的峰形得到明顯的改善,且干擾減少 。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1(b)-0223-01
頂崗實習是學校安排在校學生實習的一種方式。非基礎教育學校學生畢業前通常會安排學生進行實習,方式有集中實習、分散實習、頂崗實習等。頂崗實習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學生完全履行其實習崗位的所有職責,獨當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對學生的能力鍛煉起很大的作用。
目前各行各業都提高了對員工的職業道德的要求,能否培養出初步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畢業生關系到職校學生的就業率,實際也就關系到職業學校的教育質量,進而影響著中等職業學校的生存競爭力。
1 學生在頂崗實習中暴露出來的問題
由于學生在校接受的教育遠不足以滿足企業的用工需求,加之學校教育與企業要求存在脫節及畢業生在主客觀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得學生在頂崗實習甚至是正式工作中出現了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對職業認知不足,缺乏職業人特質,欠缺執行力;(2)角色轉換較慢,不能快速適應企業要求;(3)認為干好本職工作就可以,欠缺協作能力;(4)對企業文化不適應,在工作、思想上不能很好地與企業相融合,欠缺主動服務意識;(5)損害企業利益,為個人謀取私利;(6)在工作上出現失誤后心理接受不了,便想辭工作,經不起批評,受不得委屈,動不動就要辭職,甚至不打招呼就隨意離崗。
這種職業道德素養的欠缺給企業效益和學校聲譽都造成了不利影響,而用工單位特別是大、中型企業更看重應聘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因而,在校期間的職業道德教育對學生的成才、就業起著十分重要 ,加強中職生職業道德素質培養便成了中職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職業道德,就是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它既是對本職人員在職業活動中行為的要求,同時又是職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職業道德,是從業人員在一定的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具有自身職業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為規范。[1]
2 企業希望員工具備的職業道德素養
一流員工的十大職業素養包括:敬業、主動、責任、執行、品格、績效、協作、智慧、形象、發展。十大職業品格包括:忠誠、敬業、勤奮、正直、主動、盡職盡責、寬容、感恩、堅韌不拔、追求卓越。其中敬業、責任、品格、協作、忠誠、正直、寬容、感恩都屬于道德素養的范疇。
首先從誠信方面,為人要誠實,不能投機取巧,要踏踏實實。企業要求員工具有忠誠度,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
其次是敬業、責任方面,企業都喜歡員工對自己的工作具有很高的興趣,并能夠持之以恒的進行全身心投入,熱愛工作,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
然后是個人修養方面,正直、寬容、懂得感恩,謙虛、好學,努力進取,具有團隊精神。企業需要每一個員工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并能夠影響其他成員,形成或達到1+1>2的效果。
初入工作崗位的畢業生距離上述標準還很遠,在對工作的持之以恒、主動學習及團隊合作等方面欠缺,有的甚至不理解這些要求的涵義。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加強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團結向上、積極進取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從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養入手,培養符合企業需要的畢業生。
3 學校加強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培養的途徑和方法
單純的校內理論灌輸不足以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它們的作用和意義,如果在頂崗實習階段讓他們從實際工作中去體會,學校再加以及時的指導,效果會好很多。
在校內可以通過課堂德育滲透、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企業文化、理念入校園等形式來解決。
從頂崗實習入手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決。
3.1 進行崗前培訓,提高主人翁意識
崗前培訓是對學生走上實習崗位的再教育,包括應聘指導、心理調適講座、實習動員大會及簽訂實習責任狀等。應聘指導給學生教會提高應聘成功率的方法,使學生盡快走上工作崗位;心理調適講座為學生轉變角色提供幫助,使學生盡快適應校外生活;而動員大會及責任狀的簽訂則給學生做了行為上的規范和思想上的約束,確保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遵守應有的紀律,提高主人翁意識。
3.2 實習期間指導老師跟蹤反饋,及時解決出現問題
雖然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脫離學校生活,但不能脫離學校的管理。如果學校對學生的頂崗實習不聞不問,在經驗和能力各方面欠缺的學生沒有了學校的進一步指導,只依賴企業倉促的崗前培訓就履行其實習崗位的所有職責的話,各種問題便會隨之而來。
故學校將學生送到實習崗位后,仍然需要對學生進行跟蹤指導。及時與用人單位進行溝通,根據單位反饋肯定表現優異的學生,鼓勵勤懇踏實的學生,幫助有欠缺的學生使他們盡快成長,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自然會在工作中提高。
這樣不僅可以減輕企業的負擔還能和用人單位保持積極的溝通,加強合作力度。
3.3 從企業角度加強對實習學生的培養,為其制定職業規劃,促進學生的融合
在現在的社會,很多企業對實習生的態度只是把學生當做廉價勞動力來使用,想著一年之后還會有新一批的廉價勞動力,所以并不關注學生的成長,認為只要不出現大問題即可。久而久之,學生初入崗位的積極性和熱情便會在企業“善意的冷漠中”消失殆盡,問題也會隨之而來。
企業若是能以主人翁的姿態主動吸納學生成為一員,注重對實習學生的培養,為其制定職業規劃,讓學生樹立明確的目標,看到發展前景,學生也自然會被打動。職業道德也會在這些過程中更加提升。
總之,加強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需要學校、學生、用人單位共同努力不斷促進學生良好職業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
參考文獻
一、 引言
裝備制造業集高技術含量、i寄附加值、高就業、高產業關聯度等特點為一體,對經濟增長具有重 要的帶動作用。,在國際競爭中,高度發達的裝備制造業和先進的制造技術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 競爭力的重要標志。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國際產業轉移的加快,全球裝備制造業的格局發生了 巨大的轉變和整合。在這一過程中,我國的裝備制造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國內、國際地位提升較快, 與國際裝備制造業的依存程度日趨加深。表l顯示,2000年以來我國裝備制造產品進出口均呈現高 速增長態勢,出口增長遠高于進口增長。進出口同時高速增長和不平衡增長表明我國在該產業上產業 內貿易明顯。我國該產業的產業內貿易水平究竟如何?是水平產業內貿易還是垂直產業內貿易?傳統 的比較優勢能否解釋我國裝備制造業產業內貿易的發展?筆者擬通過對我國裝備制造業產業內貿易水 平的測度與分解。分析我同裝備制造業的貿易模式,尋找決定產業內貿易的因素。判斷我國裝備制造 、他的國際產業分。T:地位.為新型T業化背景下我國裝備制造業的戰略提升提出建議.
表1 我國裝備制造產品的貿易地位 (單位:億美元;%) 全國總體貿易裝備制造業貿易占比 出口進口出口進口 2492 2250.9 O.39 0.43 266l 2435.5 O_45 0.48 3255.7 2952 0.42 O.49 4383.7 4128.4 046 0.5l 5933 6 5613.8 O.49 0.5l 7620 660】2 0.5l O.5l 9690.8 7916.1 O.52 O.5l 資料來源:聯合同統汁司罔際貿易數據庫(uN—C()MTRADE).
二、 文獻綜述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高速增長的國際貿易領域H{現了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就是一個國家既出 口又進口同一產業內的產品。尤其是中間產品和零部件。這一現象后來被學者們界定為產業內貿易i 1960年,Verdoorn在考察比荷盧經濟聯盟內部的貿易變動時。首次關注了這種貿易形式。之后. Balassa(1966)、Gmbel and Lloyd(1975)等相繼發現,在產業內部存在專業化分T和雙向圍際貿易 的現象,從而使產業內貿易研究成為檢驗商品貿易模式的一個新課題.
產業內貿易理論(IIT)可以分成垂直產業內貿易(VIIT)和水平產業內貿易(HIIT).由Abci— rahman(1991)、Greenaway(1995)等劃分。HIIT是相似產品的產業內貿易,VIIT是差異化產品的產 業內貿易。對于產業內貿易以及水平和垂直產業內貿易的理論解釋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基于傳統和拓展 的比較優勢理論對產業內貿易和垂直產業內貿易進行解釋,主要研究有:Li,der(1961)、Vemon (1966)從需求偏好、產品生命周期和FDI等角度對產業內貿易現象進行解釋;Falvey(1981)、Shaked and Sutton(1984)、Falvey and Kierzkonski(1987)、Flam and Helpman(1987)將供求結合起來,認 為VIIT主要發生在具有不同的人均收入和要素稟賦的國家之間,高收入國家和資本豐富的國家選擇專 業化生產和出口高質量的產品,低收入國家選擇出口低質量的產品,發展中國家應該:專業化生產和出口 低質量的產品;nam and Helpman(1987)、Fontagne&Freudenberg(1997,1998)、Falvev(1998)、 Greenawav&Elliott(1999)的研究也證實了垂直產業內貿易發生的主要動因在于比較優勢。二是基于 不完全競爭貿易理論對產業內貿易和水平產業內貿易的解釋,主要研究有:Grabel and Lliovd(1975)、 Dixit and Sit甜itz(1997)、Kmgman(1979、1981)、Lancaster(1979、1980)等人從規模經濟和產品的 多樣性角度解釋產業內貿易;Helpman and Knlgman(1985)建立了產業內貿易的C—H—O模型.
在對產業內貿易決定因素的驗證上,主要涉及到的變量有:要素稟賦、FDI、市場結構、經濟規 模、規模經濟、貿易壁壘、產業集中、地理區位、收入水平、生活水平、政府政策、區域貿易安排 等,這些因素都會對產業內貿易以及水平和垂直產業內貿易產生不同的影響。已有的研究檢驗產業內 貿易在產業層面或者國家層面支持國家特征(包括要素稟賦、收入水平、發展水平、貿易不平衡和國 家之間的距離),而不是產業層面的特征(包括市場結構、最小有效規模、產品多樣化和FDI等).在一般的研究文獻中,產品的多樣化和FDI的影響并不顯著或者系數為負(Greenawav et al,1994、 1995)。產業層面的特征不能解釋IIT的原因在于沒有進一步分解成垂直型的和水平型的產業內貿易.理論認為垂直型產業內貿易和水平型產業內貿易具有不同的決定因素,垂直型產業內貿易可以被傳統 的H一0理論范式所解釋.
在估計方法上,以前的研究運用的一般是OLs估計,在靜態的面板模型中,面板0LS、固定效 應、隨機效應估計都被廣泛應用(Hummels aIld Levinshon,1995;Zhang et al,2005).
綜合來看,現有研究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缺陷:第一,大部分研究都是針對一些細分行業進行研 究,目前尚沒有較為系統地針對裝備制造業產業內貿易的研究,盡管裝備制造業的貿易總額占我國貿 易額的比重較大,且裝備制造業與其他產業比較而言具有其特殊性;第二,目前的研究數據一般基于 SITC3位數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加總問題。筆者采用HS4位數研究我國裝備制造業產業內貿易,可以 提高產業內貿易指數的精確度。例如,在生產特點上,不同的產品在3位數上被劃分為一組,而在4 位數上被區分開,更重要的是,在4位數上能區分水平和垂直產業內貿易.
三、方法和數據
(一)產業內貿易指數 目前,有關產業內貿易測度及其分解的方法有很多,比較具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種:一是G—L (GⅢbel—I。lovtl)指數法,這是最早提j{{的產、№內貿易測度指標,但是該方法又一個缺陷,即在貿易不 平衡的情況下,產業內貿易水平會}|{現失真;二:是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法(MIlT) (Brulhart, 1994; Brulhart,1994、1996; Thom an【l D()well,1999;T110rpe,2005),該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 性,但是在進行產業內貿易的分解以及決定因素分析時,由于涉及到若干不同時期,因而變量選擇面 臨很大困難;二三是F—F指數法,該指數最早南AI】d—El—RahHlan(1991)提出,后經Fontagne& neudenbPrg(1997)等人加以完善,它是從產品相似度和貿易薰合度的角度來分析產業內貿易.
F—F指數的汁算方法如F:
第一步,計算F—F值,據此區分產業問貿易和產業內貿易。,產業間貿易和產業內貿易的區分標 準依據FF值的大小。目前國內外研究多以0.1為臨界值,也有研究以0.2為臨界值(Molltout, 2002)。當FF值大于臨界值時,貿易表現為產業內貿易;當FF值小于臨界值時,貿易表現為產業間 貿易。汁算公式見(1)式,式巾X璣¨為國家i第t年對j市場(國家)k產品的出口額,M汛k,。為國 家i第t年自j市場(閏家)對k產品的進口額。,
第二步,對產業內貿易進行分解。為了區分水平產業內貿易和垂直產業內貿易,F—F模型運用單 位價值(U一1it Value)比RUV。。來說明,實踐中多用出口和進口價格來代替,計算公式見(2)式.式中uV。k。、uV飄.;分別為國家i第t年對j市場(國家)出口的k產品的單位價值和國家i第t年自 j市場(國家)進口的k產品的單位價值,僅為常數。現有研究中僅多取為0.25(Hu and Ma,1995; Atu九Jpanfj, l 997; Gullstrand, 2001; Unlemoto, 2005; Daln()ense and Jordaan, 2007), 也有取為 0.15的(Gl。een—away,1995;Fontag】1e and Freudenbe曙,1997)。因為我國屬于轉型經濟,地域遼 闊,具有非常大的多樣化特征,允許有較大的價格變量,另外還要考慮到運輸成本,所以在筆者的研 究中取O.25。當0.8≤RUVxM≤1.25時,貿易形態為水平產業內貿易,當RUVxM>1.25或RUVxM
(二)解釋變量
筆者選取產品差異化、FI)I、要素稟賦、規模經濟等4個指標作為我閏產業內貿易的決定因素。各指標具體處理如下:
1.產品差異化。它是決定產、世內貿易的重要因素,現有研究多用SITC3或}{S4下產品數目來表 示。,這種做法的缺陷在于產品數日是相同的,導致回歸結論是無效的。產品的差異化有水平差異化和 垂直差異化兩種。南于數據的可獲性問題,只用產品水平差異化的指標HD,月j Hufbauer指數來衡 量,一般代表對出口單位價值的偏離,HD=8./ x一6,,=出口單位價值的標準誤差,x;;是這些價 值的均值(GI.eenawav and MilneI\'’1986,第 116一J17 1j!『)。預計這個指標對HIIT有正的顯 著影響,對IIT的影響不顯著,對Villl為負 的影響,,
2.要素稟賦。它是決定產業內貿易的重要因素,筆者選用變量K1.,代表資本密集程度(H詆ch, 1974;Balassa,1979)。發展中國家的企業一般資本密集程度較低,反映在出口資本密集度高的產品 時沒有比較優勢。但是對于裝備制造業來講需要較高的資本,較高的人均資本代表較高的經濟發展. 預期會提高產業內貿易水平(Helpman&Knlgman,1985)。預計對IIT、HIIT和VIIT的影響為正, 并且顯著.
3.規模經濟。新貿易理論中對于規模經濟有許多描述,認為規模較大的企業在市場影響力、規模 經濟、市場價格決定和消費者鎖定等方面具有優勢。但鐘昌標(2007)認為,如果大企業在圉內市場 具有較高的市場份額,同時市場沒有進入成熟期,這些企業就沒有進入國際市場的強烈愿望,而小企 業為了增加規模可能更有意愿參與國際貿易。因此,規模經濟的影響是不顯著的。筆者選取了與鐘禺 標不同的指標,試圖更好地解釋產業內貿易水平。筆者選擇以下兩個變量:MES一最小有效規模,用 行業的平均銷售收入表示;MS一每個行業中的廠商數目,廠商的數量越多,該產業越接近于完全競 爭,越有利于產品的多樣化發展,產業內貿易越顯著。預期兩個變量對HIIT的影響為正.對IIT和 VIIT的影響則未知.
4.FDI(外商直接投資)。雖然我國裝備制造業是FDI高度集中的產業,但針對FDI與其產業內貿 易的關系卻有不同的結論。國外的研究認為,資源驅動型和成本驅動型的FDI與產業內貿易負相關 (Markusen,1995),而追求規模經濟和產品多樣化的FDI與產業內貿易則正相關(Greenaway. 1986)。我國制造業的FDI究竟是追求前者還是后者,筆者將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分析。筆者選取以下 兩個變量:FDK~每個細分行業中外資資本占行業的比重,比例越大代表外資的參與程度越高: FDTL壬L_三資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和同行業全部勞動生產率的比值,代表效率的不同。由于我國的裝備 制造業大部分屬于加工貿易,主要還是外資利用我國的勞動力優勢,因而大部分FDI是屬于效率尋求型 的,預計FDK和FDTLP將對VIIT有正的顯著影響,而對IIT和HIIT的影響是未知的。VeHon(1966)、 Kyoji Fukao,Hikari Ishido and Keiko Ito(2003)顯示,FDI與垂直產業內貿易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三)方法
按照上文的分析,筆者的產業內貿易決定因素的模型為:
IIT:IITiI_B0+piXil+8。+ql+考..
上式中的IIT。,可以是產業內貿易的總體水平,也可以是垂直型產業內貿易和水平型產業內貿易的 水平;X。代表一系列決定因素,根據上面的分析,主要有下列決定因素:產品多樣性(HD)、資本 密集程度(KL)、企業平均最小有效規模(MES)、市場結構(MS)和外資水平(包括外資投入FDK 和外資效率FDTLP);q。代表特定產業效應的未觀察到的時間影響;8。捕獲的是共同因素趨勢;∈.是 一個隨機變量,E(sil)=0,Var(8il)=02>O.
靜態的面板數據模型用面板OLS、固定效應(FE)和隨機效應(RE)來估計。FE和RE均能反 映無法觀測到的異質性。在FE中,需要估汁固定的參數,RE則假定8。是隨機的、獨立的和同分布 的。因此固定效應要比隨機效應的有效性降低,因為損失了更多的自由度。通過Hausman檢驗能夠 決定是采用固定效應還是隨機效應,筆者的檢驗發現,接受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因此.采用面板0LS 和固定效應進行估計.
表3各變量的統計描述 HD KL MES MS FDK FDTLp 均值0.2986 6.8149 0.8597 O.8703 O.4172 1.7513 中位數0.2398 6.2374 0.5797 O.8329 O.3914 1.3750 最大數O.8676 1 2、5463 3.4045 2.2905 0.7834 11.()400 最小數0.1298 3.0750 O.2478 0.1817 0.1696 0.0700 標準偏離. O.1587 2.0683 O.737l O.4359 0.1364 1.4376 39— 萬方數據 經貿論壇《國際貿易問題》2008年第11期
(四)數據來源
國際上對裝備制造業并沒有統一的定義,我國的產業分類標準與圉際產業分類標準(1SlC)和國 際貿易分類標準(SITC)以及其他國家的產業分類標準也沒有統一,但一般意義上裝備制造業所包含 的主要產業門類是差不多的。我國對裝備制造業的產業分類和稱謂也未統~。按照我國國民經濟行業 分類和代碼,裝備制造業包括金屬制品業、普通機械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 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和武器彈藥 制造業。武器彈藥制造業在統計上也沒有描述,因此這里的裝備制造業主要包括其余的7個門類.
在產業的界定上,目前國際通行的做法是把SI‘rC3位數或HS4位數產品分組界定為一個產業. 這樣國際貿易及產業數據的統計標準容易統一,便于從世界范圍內從事研究工作。但是在我國國內迄 今為止還沒有經濟學意義規范的產業劃分標準,只有行業劃分標準,并且行業劃分標準與SITC2位數 和HS2位數分章標準非常接近。雖然這種劃分包含的范圍比較大,但是相對于國際貿易的產業劃分. 行業的概念更接近于經濟意義上的產業。從實際的研究看,國內外學者多數使用SITC3位數分組來計 算產業內貿易,也有學者使用lSIC(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al Classification)3位數分組 (Bn】lhar【&Elliott,2002)來計算產業內貿易。用SITC3位數或1SIC3位數來計算產業內貿易可以大 大降低統計工作量,但結果與HS4位數的統計存在誤差,HS4位數的統計結果更接近實際(Ramk— ishen,1996)。新近的研究中,學者們認為對于那些生產環節較多,投入品種類復雜的產業(如汽車 制造業、通訊設備制造業)和發達國家的產業內貿易,根據HS4位數和HS6位數來計算產業內貿易 水平更為合理且結果能反映產業特征和國家特征(Montout,2002;Umemoto,2005;Damoense and Jordaan,2007),因此筆者選用的就是HS4位數。雖然有用6位數的(Blans and ma—n,2006),但 選擇4位數有三個原因:第一.如果產業內貿易指數用更細分的產業,指數將會產生上位偏差。比如 產品1和產品2屬于同一個產業,如果X1M2,當使用6位數時,有可能劃分為兩個產業, 無論修正的G—L指數還是F—F指數都可能變大。第二,垂直差異化不僅僅有相同產品的不同質量差 異,而且還有相似產品在不同生產階段上的差異,我國的加T貿易更是屬于這種類型,計算這種差異 化形式,用4位數要優于用6位數。第三,匯總的絕對水平并不意味著能夠解決一切問題.數據來源于1999—2006年各期《中國統計年鑒》和《中國工業統計年鑒》,以及聯合國貿易統計 司UNCOMTRADE,共涉及7個行業和8個年度,面板數據的觀察值共計56個.
四、 回歸結果
回歸結果見表4.
通過上面的檢驗方法可以發現,對于IIT,通過OLS方法顯著的變量有三個:水平型差異指數 (HD)、資本密集程度(KL)和最小有效平均規模(MES)。同定效應模型下的顯著變量有資本密集程 度(KL)和市場的競爭程度(MS),而且在10%的水平下顯著。這個結果符合筆者的預期.
對于VIIT,0LS方法下顯著的變量有i個:FDTLP、MES和FDK。圊定效應模型下顯著的變量 有i個:FDTLP、MES和KL.
對于HIIT,()IS方法下顯著的變量有兩個:KL和FDK。固定效應模型下顯著的變量有三個: MES、FDTLP和FDK.
筆者對面板OLS和固定效應模型的估計結果進行了檢驗。根據拉格朗日乘數統計量(LM)不顯 著,表明0LS的結果要優于固定效應模型的結果,闃此主要覦釋OLs的結果。總結來看,有關產業 內貿易決定因素的一些結論如下:
1.產品差異化與產業內貿易 一般認為,消費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多樣化消費的擴大,進而導致產業內貿易水平的上升,但筆者的檢驗卻并沒有證實這個觀點。相反地,HD的提高卻使得總體產業內貿易水平有所下降,雖然下降 程度非常小。雖然無法獲得水平差異化的產品個數目錄,但通過對水平差異化指數的檢驗來看,結果 不符合我們的預期。產業內貿易影響為負的原因主要可能有:一是檢驗的年份不多,有可能導致結果 有偏差;二是隨著我國科技水平和制造能力的提升,世界裝備制造業向我國轉移,我國已經具有完整 的產業鏈,因此進口同質量產品的動力不足.
2.要素稟賦與產業內貿易
較高的人均資本代表較高的經濟發展,預期會提高產業內貿易水平(Helpman&K11lgman, 1985)。筆者的研究發現,要素稟賦對水平產業內貿易的影響為負且通過顯著性檢驗,對垂直產業內 貿易的影響雖然為負但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記,進而對總體產業內貿易的影響為負。這說明人均資本 的提升會提高不同質量的產品需求,對于同質量進口產品的需求減弱.因而水平產業內貿易水平下 降。另外,要素稟賦與產業內貿易總體水平、垂直產業內貿易水平和水平產業內貿易水平的變動趨勢 高度一致,說明比較優勢是決定裝備制造業產業內貿易發展的關鍵因素.
3.規模經濟與產業內貿易
在大部分研究中,規模經濟會導致產品的水平差異和垂直差異,對總體產業內貿易水平和垂直產 業內貿易的影響為正,對水平產業內貿易的影響為負,筆者的研究也驗證了這一觀點,支持新貿易理 論關于規模經濟對國際貿易作用的影響.
4.FDI與產業內貿易.
FDI對產業內貿易水平為顯著的負向影響.水平和垂直產業內貿易水平沒有通過檢驗。結合 Markusen(1995)和Greenawav(1986)的研究可以發現,目前進入我國的FDI之主要動因在于追求 低成本、獲取廉價資源、占領我國市場,其性質是替代貿易,這種FDI與產業內貿易必然負相關.
[中圖分類號] R28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01(b)-0008-03
Content of stachydrine hydrochloride from Motherwort granule determin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I Ming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of Beihai in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Beihai 53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of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determining the content of stachydrine hydrochloride from Motherwort granule. Methods The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s were Agilent SB-C18 column (50 mm×2.1 mm,1.8 μm),acetonitrile to 0.2% glacial acetic acid (70U30) as the mobile phase,and a flow rate of 0.3 ml/min.Positive 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 was applied for mass spectrometric detection under 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 mode.The monitored ions (m/z) was 144/58,144/84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concentration of stachydrine hydrochloride being within 0.2 μg/ml to 10.0 μg/ml had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peak area.The r value was 0.9992,and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102.6% and the value of RSD was 1.5%(n=6).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fast,simple,specific,and accurate in outcome,which can be used for quality control of Motherwort granule.
[Key words] Motherwort granule;Stachydrine hydrochloride;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益母草顆粒是由益母草水提取物為主要原料加蔗糖、糊精等輔料經適當加工而成的婦科常用中成藥,具有活血調經止痛等功能,臨床上用于治療經閉、痛經、產后瘀血腹痛及產后惡露不絕、經量少、淋漓不凈、產后出血時間過長、產后子宮復舊不全等。益母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為鹽酸水蘇堿。益母草顆粒為《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收載品種[1],其對益母草中的鹽酸水蘇堿含量測定采用薄層色譜掃描。該方法影響因素多,數據重現性差。部分文獻[2-20]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選用紫外檢測器[2-14]、蒸發光檢測器[15-19]、示差折光檢測器[20]測定益母草制劑中鹽酸水蘇堿的含量。其大多數使用較特別的色譜柱,如氨基色譜柱、磺酸基陽離子交換色譜柱、丙烯酰胺色譜柱,且樣品提取過程復雜,操作不簡便。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利用質譜較高的選擇性和專一性,只用普通的C18反相色譜柱,只需簡單的超聲提取即能完成對益母草顆粒中鹽酸水蘇堿含量的測定,而該方法國內文獻未被報道過。測定結果表明,該方法操作簡便、專屬性強、靈敏度高、結果準確可靠,可用于該制劑的質量控制。
1 儀器與試劑
美國Agilent 1290高效液相色譜儀,Agilent 6460三重四極桿串聯質譜;AX205DU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SK250超聲波清洗器(上海科導儀器有限公司,250 W,35 kHz)。
鹽酸水蘇堿對照品(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所,含量:99.0%,批號:110712-201010)供含量測定用;益母草顆粒(A廠:批號130304;B廠:批號140402;C廠:批號130402),為市售品;乙腈為色譜純,水為市售娃哈哈純凈水,冰乙酸為優級純,其余檢測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2 方法與結果
2.1 色譜及質譜條件
2.1.1 色譜條件 色譜柱為Agilent SB-C18柱(50 mm×2.1 mm);流動相為乙腈-0.2%冰乙酸(70U30);流速為0.3 ml/min;柱溫為30℃;進樣量為5 μl。
2.1.2 質譜條件 離子源為大氣壓電噴霧離子源(ESI源),選擇掃描方式為正離子,采用全掃描、選擇離子掃描及二級全掃描;霧化氣壓力:30 Psi(1 Psi=6890 Pa),干燥氣溫度:300℃,輔助氣(N2)流速:8.0 L/min,離子源Vcap毛細管電壓:4000 V,含量測定監測方式為多反應監測模式(MRM),鹽酸水蘇堿定性離子質荷比(m/z)144/84,定量離子質荷比144/58;定性和定量離子對應的碰撞能量壓分別為22、26 V,碎裂電壓均為128 V。
2.2 溶液的制備
2.2.1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鹽酸水蘇堿對照品12.55 mg,置25 ml量瓶中,加70%乙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搖勻,即得濃度為0.497 mg/ml對照品貯備溶液。精密量取對照品貯備液1 ml,置25 ml量瓶中,加70%乙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濃度為19.9 μg/ml的對照品使用溶液。
2.2.2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5包顆粒內容物,研細混勻,稱取約5 g重量,精密稱定,置50 ml量瓶中,加70%乙醇約40 ml,超聲處理(功率250 W,頻率35 kHz)20 min,取出放冷至室溫,加70%乙醇稀釋至刻度,搖勻、過濾,精密量取續濾液2 ml置100 ml量瓶中,加70%乙醇定容至刻度,搖勻,經微孔濾膜(0.45 μm)過濾,取續濾液,即得。
2.2.3 陰性對照溶液的制備 按藥品標準中的處方比例和制法制備不含益母草的陰性樣品,照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操作制備陰性對照溶液。
2.3 專屬性考察試驗
精密量取上述對照品使用溶液,供試品溶液,陰性對照溶液各5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按上述色譜及質譜條件下測定,記錄色譜圖,結果鹽酸水蘇堿的保留時間約為3.5 min,溶液內的其他雜質不干擾樣品中的鹽酸水蘇堿分離測定,陰性樣品在鹽酸水蘇堿色譜峰相應的保留時間處未見干擾峰出現,表明方法的專屬性良好(圖1)。
2.4 線性關系考察試驗
精密量取上述對照品使用溶液0.1、0.5、1、2、5 ml分別置10 ml容量瓶中,用70%乙醇定容至刻度,搖勻,即得一系列濃度的標準曲線對照品液。取每個濃度的標準曲線對照品液各5 μl分別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在上述色譜條件下測定,記錄峰面積,進行線性考察。以濃度(X)對峰面積(Y)進行線性回歸,得回歸方程Y=31.96X+3.94×103(r=0.9992)。結果表明,鹽酸水蘇堿在0.2~10.0 μg/ml的濃度范圍內有良好的線性關系。
2.5 重復性試驗
取同一批號樣品(批號:130304)共6份,按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平行配制6份供試品溶液,同法測定,測得平均含量為6.0265 mg/g,RSD為1.67%,表明方法有較好的重復性。
2.6 精密度試驗
取鹽酸水蘇堿對照品使用溶液5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連續進樣5次,結果峰面積的RSD為0.77%,表明分析方法精密度良好。
2.7 穩定性試驗
精密吸取同一份供試品溶液5 μl,分別在0、2、4、6、8、10、12、16、20 h按上述色譜條件下進行測定,結果鹽酸水蘇堿峰面積RSD為1.1%,表明在20 h內供試品溶液中鹽酸水蘇堿峰面積無明顯變化,供試品溶液在20 h內穩定。
2.8 加樣回收率試驗
取同一批號(批號:130304)的已知含量樣品5包,取顆粒研細混勻,稱取6份約2.5 g細粉,精密稱定,分別置50 ml量瓶中,分別精密加入鹽酸水蘇堿對照品適量,分別加70%乙醇約40 ml,超聲處理20 min,取出放冷,加70%乙醇稀釋至刻度,搖勻、過濾,分別取續濾液2.00 ml,用70%乙醇定容至100 ml量瓶,搖勻,經0.45 μm微孔濾膜過濾,取續濾液作為回收率測定的供試品溶液。再按上述色譜及質譜條件下進樣,測定鹽酸水蘇堿峰面積,按標準曲線測得含量,計算加樣回收率。結果平均回收率為102.6%,RSD為1.5%(表1)。
表1 加樣回收率試驗測定結果(n=6)
2.9 樣品含量測定
取不同生產廠家樣品3批,按上述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配制供試品溶液,分別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按上述色譜條件測定,記錄峰面積,代入線性方程計算含量。3個廠家3個批號樣品含量測定結果見表2。
表2 樣品含量測定結果(n=3)
3 討論
3.1 提取時間的選擇
在供試品溶液的制備上,本實驗通過對不同超聲的提取時間(10、20、30、40 min)進行考察,結果顯示,超聲提取20 min已將樣品中的鹽酸水蘇堿提取完全。
3.2 流動相比例的選擇
在流動相的選擇上,流動相中乙腈與0.2%冰乙酸的比例經過多次配比試驗,當乙腈U0.2%冰乙酸=70U30時樣品中的其他成分對鹽酸水蘇堿的測定無干擾,且鹽酸水蘇堿的出峰時間適當,峰形、理論塔板數均較理想,故選用該比例進行測定。
3.3 質譜條件的選擇
在對質譜條件的優化考察中,為使鹽酸水蘇堿的各子離子峰信號達到最強,以正、負離子模式分別進行檢測,進行二級質譜掃描并通過優化裂解電壓以及碰撞能壓,經多次實驗達到最佳的質譜條件。
3.4 本實驗方法的優點
益母草顆粒的原質量標準中的含量測定采用薄層色譜掃描法測定,其處理較為繁瑣,測定時間長,數據重現性差,而高效液相色譜法,色譜柱選擇要求條件高,樣品提取過程復雜,部分方法采用檢測器靈敏度低。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測定益母草顆粒中鹽酸水蘇堿的含量,具有較高的選擇性和專一性,靈敏度高,色譜柱選擇較普通常用,操作簡便、重復性好。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1025.
[2] 李研研,劉曉琰,陸國紅,等.HPLC法測定腎八味膠囊中鹽酸水蘇堿含量[J].中國藥師,2008,11(6):624-625.
[3] 張韻,黃瑞紅,何桂區.HPLC法測定安坤益母草片中鹽酸水蘇堿的含量[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8,24(1):16-17.
[4] 李政海,蘇作林,廖展葦,等.HPLC法測定益母草顆粒(無蔗糖型)中鹽酸水蘇堿的含量[J].中國醫藥導報,2011, 8(26):70-72.
[5] 鄭倩,雪艷,李曉敏.HPLC法測定坤寧顆粒中鹽酸水蘇堿的含量[J].中國藥事,2010,24(4):392-393.
[6] 嚴優芍,李衛民.HPLC法測定益母草分散片中鹽酸水蘇堿的含量[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6,22(6):604-606.
[7] 余琪,章曙丹.益母草片中鹽酸水蘇堿的HPLC測定[J].中國醫藥工業雜志,2006,37(1):34-35.
[8] 仇其原,鄧曉文,吳D.HPLC法測定益母草膏中鹽酸水蘇堿的含量[J].齊魯醫藥,2010,29(4):209-210.
[9] 包小紅,周娟,伍丕娥.HPLC法測定4種益母草制劑中鹽酸水蘇堿及其標準方法評價[J].中成藥,2012,34(9):1825-1828.
[10] 唐哲,劉莉,張瑋.RP-HPLC法測定益母草不同藥用部位中的鹽酸水蘇堿的含量[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8, 15(8):51-52.
[11] 施法,段瑞,馬曉璐.HPLC法測定益母草膠囊中的鹽酸水蘇堿的含量[J].中國藥品標準,2008,9(4):307-308.
[12] 張玉萌,項菲菲.益母草飲片中的鹽酸水蘇、鹽酸益母草堿含量測定[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5(2):73-74.
[13] 鄒洪君,王宇杰,王志海.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益母草膠囊中的鹽酸水蘇堿的含量[J].遼寧中醫雜志,2008, 35(7):1064-1065.
[14] 吳海林,甄錄旭,方宗華,等.HPLC法測定益母草中的鹽酸水蘇堿的含量[J].安徽醫藥,2008,12(7):597-598.
[15] 黃蘅,陳學松,廖強.HPLC-ELSD法測定益母草中的鹽酸水蘇堿[J].中國藥師,2009,12(12):1749-1750.
[16] 王曉燕,王舒.HPLC法測定益母草顆粒中的鹽酸水蘇堿的含量[J].實用醫藥雜志,2012,29(6):523-524.
[17] 莫懷初.應用HPLC法測定益母草顆粒中的鹽酸水蘇堿的含量[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1):197-198.
[18] 林冬杰,張會球.HPLC-ELSD法測定益母草流浸膏中的鹽酸水蘇堿的含量[J].亞太傳統醫藥,2009,5(2):45-46.
摘要:目的建立元胡止痛片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測定方法。方法C18ODS色譜柱 (4.6 mm×250 mm, 20 μm) ; 流動相:甲醇0.1%磷酸溶液(三乙胺調pH值至6.0)(55∶45);檢測波長:280 nm;流速:1.0 ml?min1。結果延胡索乙素對照品在0.153 2~0.766 0 μg范圍內,進樣量與峰面積間呈良好的線性關系,r=0.999 99,平均回收率為99.53%。結論該方法操作簡便,結果準確,重現性好,可用于控制該制劑的質量。
關鍵詞:元胡止痛片; 延胡索乙素; 高效液相色譜
元胡止痛片是2005版《中國藥典》[1]收載品種,由延胡索(醋制)、白芷2味中藥組成。具有理氣、活血、止痛功能,用于氣滯血淤的胃痛、脅痛、頭痛及痛經等。是中藥止痛著名方劑。現代研究表明,延胡索乙素具有較強的鎮痛,鎮靜,催眠等藥理作用[2]。因此,該成分是元胡止痛片中的有效活性成分之一。2005版《中國藥典》[1]收載的元胡止痛片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測定方法為薄層色譜掃描法,操作比較復雜。本實驗采用HPLC法改進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方法,并對測定方法學進行了研究。
1 儀器與試劑
儀器:高效液相色譜儀(日本島津CLASSVP 10AVP);C18ODS色譜柱 (4.6 mm×250 mm, 20μm) (大連依利特) ;HP1050/3D化學工作站;樣品:元胡止痛片,自制;對照品:延胡索乙素對照品,批號:110726200208,供含量測定用(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提供); 試劑: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色譜純;水為重蒸餾水(自制)。
2 方法與結果
2.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實驗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甲醇-0.1%磷酸溶液(三乙胺調pH值至6.0)(55∶45)為流動相;流速1.0 ml?min1,檢測波長280 nm;理論板數按延胡索乙素峰計算應不低于3 000。
2.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延胡索乙素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制成每毫升含46 μg的溶液,即得。
2.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10片,除去糖衣,研細,取細粉0.50 g,精密稱定,置平底燒瓶中,精密加入濃氨試液甲醇(1∶20)混合溶液50 ml,稱定重量,冷浸1 h后加熱回流1 h,放冷,再稱定重量, 用濃氨試液甲醇(1∶20)混合溶液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吸取續濾液25 ml,置水浴上蒸干,殘渣加甲醇溶解,轉移至5 ml量瓶中,并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2.4 線性關系考察 精密稱取延胡索乙素對照品3.83 mg至25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得混合對照品原液(153.2 μg/ml)。精密吸取對照品原液1,2,3,4,5 ml,分別至10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分別精密吸取1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峰面積。以進樣量(X)對峰面積(Y)作圖,得到其標準曲線圖。得回歸方程Y=3.94×107 X+0.027 51,r=0.999 99, n=5。延胡索乙素對照品在在0.153 2~0.766 0 μg范圍內,進樣量與峰面積間呈良好的線性關系。
2.5 精密度實驗 準確吸取上述對照品溶液10.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峰面積值,重復進樣6次,RSD為0.42%。結果表明,本法精密度較好。
2.6 穩定性實驗 取同一供試品溶液,分別于1,2,3,4,5,6 h測定延胡索乙素的峰面積值, RSD為0.78%,結果顯示供試品溶液在6 h內穩定。
2.7 重復性實驗 對同一批樣品平行制備5份供試液,分別取10.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進行含量測定, RSD為1.96%。表明本法重現性較好。
2.8 陰性對照實驗 取缺延胡索的處方藥材,按工藝制備制成缺延胡索的陰性制劑,照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制成陰性溶液,分別吸取對照品溶液、供試品溶液及陰性溶液各10.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按上述條件進行測定,記錄色譜圖,從色譜圖中可以看出,方中其它成分在本測定條件下,對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測定無干擾。見圖1~3。
圖1 對照品色譜圖(略)
圖2 樣品色譜圖 (略)
圖3 陰性樣品色譜圖(略)
2.9 加樣回收率實驗精密稱取已知含量的同一批號樣品(延胡索乙素含量為0.45 mg/g)9份,分為3個濃度組,稱樣量分別為0.17,0.25,0.32 g,每組3份,均精密稱定,3個濃度組分別精密加入對照品原液(延胡索乙素含量為0.1532 mg/ml)0.9,0.7,0.5 ml,按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及上述色譜條件測定,計算加樣回收率。結果見表1。
2.10 供試樣品的含量測定 分別取不同批號的樣品,按本方法的測定條件,分別測定各樣品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結果見表2。
表1 延胡索乙素加樣回收率實驗(略)
表2 3批樣品中延胡索乙素含量測定結果(略)
3 討論
3.1 延胡索是元胡止痛片處方中的君藥,延胡索乙素是延胡索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因此建立元胡止痛片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指標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本文的HPLC測定條件不受方中其它成分的干擾,專屬性較強,測試結果比較準確,可用于該制劑的質量控制。
3.2 在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中,我們曾選用甲醇超聲處理30 min,乙醇超聲處理30 min,氯仿超聲處理30 min,濃氨試液甲醇(1∶20)混合溶液超聲處理30 min,濃氨試液甲醇(1∶20)混合溶液加熱回流提取等方法,結果以濃氨試液甲醇(1∶20)混合溶液冷浸1 h后,加熱回流提取1 h,供試液測定值最高,故確定以濃氨試液甲醇(1∶20)混合溶液加熱回流提取制備供試液。
[中圖分類號] R927.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210(2010)01(a)-058-03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Imperatorin, Tetrahydropalmatine and Isoimperatorin in Yuanhu Zhitong Tablets by HPLC
WANG Yunlong1*, CHEN Xiaohui1, XU Shiwei2, SHAO Limei2, LI Yanxue2
(1.School of Pharmacy,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16, China; 2.Jixi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 Jixi 158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the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imperatorin, tetrahydropalmatine and isoimperatorin in Yuanhu Zhitong Tablets by HPLC. Methods: The 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 5 μm) column was used. The mobile phases consisted of methanol and phosphatic liquor Solution(triethylamine ajusted to pH=6.5) (61∶39), the flow rate was 1.0 ml/min and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at 280 nm. Results: The linear ranges of imperatorin was at 0.047 4-0.284 4 μg (r=0.999 9), the linear ranges of tetrahydropalmatine was at 0.020 5-0.123 0 μg (r=0.999 8), the linear ranges of isoimperatorin was at 0.075 0-0.450 0 μg (r=1.000 0), the average recoveries were 98.6%, 97.5% and 96.8%,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fast, reliable, accurate and can be used in the quality control of Yuanhu Zhitong Tablets.
[Key words] HPLC; Yuanhu Zhitong Tablets; Imperatorin; Tetrahydropalmatine; Isoimperatorin; Content determination
元胡止痛片為《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品種,由延胡索(醋制)與白芷兩味中藥組成,具有理氣、活血、止痛的功效。歐前胡素、延胡索乙素、異歐前胡素均是元胡止痛片中的有效成分。目前,現版藥典[1]僅對其中的延胡索乙素進行了質量控制,文獻報道[2-4]的大多是對其一種或兩種成分進行含量測定,同時測定元胡止痛片中歐前胡素、延胡索乙素、異歐前胡素的含量的方法未見報道。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元胡止痛片中歐前胡素、延胡索乙素與異歐前胡素的含量,方法簡便、快速、專屬性強、分離度高,可作為元胡止痛片的質量控制方法。
1 儀器與試藥
1.1 儀器
HP1100高效液相色譜儀(四元泵、紫外檢測器、自動進樣器、柱溫箱、HP Chemstation色譜工作站);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 μm)色譜柱;AG285電子分析天平。
1.2 試藥
延胡索對照品、歐前胡素對照品和異歐前胡素對照品均由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提供;水為雙重蒸餾水,甲醇為色譜純;元胡止痛片由四川蜀中制藥有限公司提供。
2 方法和結果
2.1 色譜條件
色譜柱: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 μm);流動相:甲醇-0.1%磷酸溶液(三乙胺調pH值至6.5)(61∶39);檢測波長:280 nm;流速:1.0 ml/min。柱溫:35℃;進樣量:10 μl。
2.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分別精密稱取歐前胡素、延胡索乙素和異歐前胡素4.74、2.05、7.50 mg,置100 ml量瓶中,加甲醇溶液適量使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混合對照品溶液。
2.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元胡止痛片20片,除去糖衣,精密稱定,研細,取約10片重,精密稱定,置100 ml錐形瓶中,精密加入加濃氨試液-甲醇溶液(1∶20)50 ml,稱定重量,冷浸1 h,加熱回流1 h,放冷,稱定重量,用濃氨試液-甲醇溶液(1∶20)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經0.45 μm的微孔濾膜濾過,取續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
2.4 系統適用性試驗
分別取歐前胡素、延胡索乙素和異歐前胡素混合對照品溶液、供試品溶液和空白溶液,按上述色譜條件進行試驗,考察系統適用性。HPLC色譜圖見圖1。
(A.對照品;B.供試品;C.空白;1:歐前胡素;2:延胡索乙素;3:異歐前胡素)
Fig.1 HPLC chromatography
(A.Reference substance; B.Sample; C.Black; 1:Imperatorin; 2:Tetrahydropalmatine; 3:Isoimperatorin)
2.5 線性關系考察
分別精密量取“2.2”項下歐前胡素、延胡索乙素和異歐前胡素混合對照品溶液3、5、7、9、11、13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按上述色譜條件測定色譜峰面積,以對照品進樣量(μg)為橫坐標,峰面積為縱坐標,計算回歸方程,結果表明歐前胡素在0.047 4~0.284 4 μg范圍內與峰面積呈良好的線性關系,回歸方程為Y=3×106X+1.22×104(r=0.999 9);延胡索乙素在0.020 5~0.123 0 μg范圍內與峰面積呈良好的線性關系,回歸方程為Y=4×106X+1.46×104(r=0.999 8);異歐前胡素在0.075 0~0.450 0 μg范圍內與峰面積呈良好的線性關系,回歸方程為Y=2×106X-1.48×104(r=1.000 0)。
2.6 精密度試驗
精密吸取“2.2”項下對照品溶液10 μl,重復進樣5次,按上述色譜條件測定色譜峰面積,歐前胡素的RSD=1.5%,延胡索乙素的RSD=0.3%,異歐前胡素的RSD=1.8%,結果表明本法精密度良好。
2.7 穩定性試驗
取“2.3”項下供試品溶液,分別于放置0、2、4、6、8 h后,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色譜峰面積,歐前胡素的RSD=0.4%,延胡索乙素的RSD=1.3%,異歐前胡素的RSD=0.8%,結果表明供試品溶液在8 h內基本穩定。
2.8 重復性試驗
取同一批樣品,按“2.3”項下方法制備5份供試品溶液,在上述色譜條件下分別測定色譜峰面積,歐前胡素的RSD=1.6%,延胡索乙素的RSD=1.9%,異歐前胡素的RSD=2.1%,結果表明本法重復性良好。
2.9 回收率試驗
取已知含量的樣品5份,每份20片,按“2.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分別精密量取5 ml置5個25 ml量瓶中,分別精密加入上述混合對照品溶液5 ml,在上述色譜條件下測定,進樣量20 μl,計算回收率,歐前胡素的平均回收率為98.6%,RSD=0.7%;延胡索乙素的平均回收率為97.5%,RSD=0.2%;異歐前胡素的平均回收率為96.8%,RSD=1.1%,結果見表1。
表 1 回收率試驗結果(n=5)
Tab.1 Results ofrecovery test (n=5)
2.10 樣品測定
取5批樣品,照“2.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1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以峰面積按外標法計算相應元胡止痛片中歐前胡素、延胡索乙素和異歐前胡素的含量,結果見表2。
表 2 樣品含量測定結果(%,n=5)
Tab.2 Content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samples (%, n=5)
4 討論
4.1 提取方法選擇
本研究比較了超聲提取法與回流提取法對歐前胡素與異歐前胡素提出率的影響[5-6],回流提取法延胡索乙素含量高于超聲提取法延胡索乙素含量,歐前胡素與異歐前胡素含量無明顯差異,故采用回流提取法。
4.2色譜條件的選擇
對流動相甲醇與水的比例進行了考察,結果表明當甲醇-0.1%磷酸溶液(三乙胺調pH值至6.5)(80∶20)、甲醇-0.1%磷酸溶液(三乙胺調pH值至6.5)(70∶30)時,延胡索乙素、歐前胡素與異歐前胡素與其他組分分離效果不好,甲醇-0.1%磷酸溶液(三乙胺調pH值至6.5)(50∶50)洗脫時間較長,甲醇-0.1%磷酸溶液(三乙胺調pH值至6.5)(61∶39)延胡索乙素、歐前胡素與異歐前胡素與其他組分分離效果良好,保留時間適宜,故選擇作為流動相,柱溫分別考察了25℃、30℃、35℃,結果表明35℃時柱壓較小,分離效果好。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S].一部.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363.
[2]陳洪寶,李彩榮,楊慶勝,等.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元胡止痛片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J].時珍國醫國藥,2006,(9):1701-1702.
[3]孫巍,竇志英,高瓔.HPLC法同時測定元胡止痛片中3種有效成分的含量[J].天津中醫藥,2006,23(5):426-428.
[4]王洪志,李惠芬,周靜,等.HPLC法測定元胡止痛片中歐前胡素和異歐前胡素[J].中草藥,2007,38(7):1018-1019.
子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年齡以40~60歲居多[1],宮頸癌及癌前病變TCT檢查,是一種簡便、快速、安全、準確和創傷性極小的診斷技術,TCT技術在婦科檢查中已廣泛應用,它是一個有效篩查發現腫瘤細胞的常規方法[2],現將筆者所在醫院TCT檢查見異形細胞,后進行組織學活檢的216例患者作對比分析,以求得到認識上的提高,并作為患者預后及指導臨床治療的可靠指標。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筆者所在科2011年10月-2012年10月間門診“兩癌篩查”及住院患者進行的TCT檢查病例2842例,經術后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患者216例,惡性病變28例,其中宮頸原位癌21例,浸潤癌7例,上皮內高度病變148例,其中中度不典型增生(CIN2級)124例,重度不典型增生(CIN3級)24例,上皮內低度病變(CIN1級)40例,年齡32~66歲,中位年齡43歲,216例患者均作CK17、Ki67、P16激素受體測定。
1.2 方法 用AGQ-20一次性塑料毛刷宮頸取樣器采集宮頸及陰道脫落細胞,放入ABY細胞專用保存液中,經常規處理制片,95%乙醇固定,巴氏法染色,免疫組化采用SP法染色,PH6.0檸檬酸緩沖液高壓修復,DAB顯色,試劑CK17、Ki67、P16均由福州邁新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提供。
1.3 結果判定 自1988年美國細胞協會提出TBS(The Beseheda System)細胞學分類診斷后,1991年和2001年又分別做了兩次修訂[3],提出宮頸上皮細胞異常是TBS對宮頸細胞等異常改變的一個總稱,包括鱗狀上皮和腺上皮異常,鱗狀上皮異常又分為:(1)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包括不能明確意義的(ASC-US)和傾向于上皮內高度病變(ASC-H)。(2)低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包括CIN1級和HPV感染細胞學的改變。(3)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史(HSIL),相當于CIN2級,CIN3級,或鱗狀上皮中度,重度異型增生及原位癌的細胞學改變。(4)鱗狀細胞癌(SCC)。腺上皮異常包括非典型腺細胞(AGC)炎性所致和傾向于腫瘤,腺癌。免疫組化參照文獻[4],CK17表達以細胞質棕黃色為陽性,P16表達以細胞核棕黃色為主,Ki67陽性表達定位于細胞核,將陽性的細胞數量和強度分為4級,染色強度與背景無明顯差別為(-),陽性細胞數≤10%,染色強度大部分較弱為(±),陽性細胞數>50%,染色強度為中至強染色者為(+++),介于兩者之間為(++)。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0.0軟件進行Speaman等級資料的相關性分析,P
2 結果
2.1 TCT結果 2842例TCT檢查病例中,有病理組織學診斷對照216例正確率96.8%(209/216),TCT診斷惡性腫瘤,組織活檢對比正確率為100%(28/28),其中宮頸原位癌占75.0%(21/28),浸潤癌占25.0%(7/28),包括鱗形細胞癌96.4%(27/28)為子宮頸癌中最常見的類型,與文獻[5]報道一致,腺癌3.6%(1/28),上皮內高度病變68.5%(148/216),其中CIN2級83.8%(124/148),CIN3級16.2%(24/148),上皮內低度病變CIN1級18.5%(40/216),年齡32~66歲,中位年齡43歲,216例患者均作CK17、Ki67、P16激素受體測定。
2.2 免疫組化結果 CK17在宮頸不成熟鱗狀上皮化生中(IM)陽性表達率近乎100%,明顯高于LSIL和HSIL(10%和15%),顯示CK17在宮頸IM和CIN病變中的陽性表達差異極顯著(P
3 討論
3.1 TCT特點 采用膜式離心制片技術,應用梯度分層的細胞保存液,可有效地分離黏液與血液,錐式離心保存杯,能有效地采集全部細胞標本,特種封膜支架可均勻地篩鋪有效細胞,涂片細胞多,異型性明顯,成群的細胞大小懸殊,成魚鱗狀排列,核仁明顯,清晰,便于識別。
3.2 TCT的臨床應用 TCT是檢查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一種重要的診斷方法,筆者所在科開展TCT多年,體會TCT是診斷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簡便、快速、安全,準確率較高,損傷性極小的診斷技術與傳統的巴氏涂片檢查相比,明顯提高了滿意度及宮頸異常細胞的檢出率,病理醫師經與常規病理切片進行對照,觀察更有利于提高TCT的診斷水平。
3.3 CK17,Ki67,P16與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關系 (1)CK17在胞質中表達明顯,伴隨宮頸鱗狀上皮細胞的分化成熟度增加,CK17陽性著色呈現遞減趨勢,如宮頸鱗狀上皮細胞分化成熟后,CK17陽性僅限于基底層細胞,而在CIN中,CK17表達于間變細胞下的基底層細胞,大部分間變細胞呈陰性(-)或弱陽性(±)。由此說明,宮頸鱗狀上皮細胞分化越成熟,CK17陽性表達率越高,患者預后越好。(2)Ki67在正常宮頸鱗狀上皮基底細胞核中呈陰性(-)或弱陽性(±)表達,而在CIN病變中隨著級別增高,其陽性表達率逐漸增強,在宮頸癌中Ki67呈高度強陽性表達,提示患者惡性越明顯,預后較差,P16以胞核棕黃色為(±),P16在不成熟鱗狀上皮化生和其他非腫瘤性宮頸上皮中均為陰性,而在CIN病變中隨著級別增加,陽性表達明顯增加,呈胞核/胞質全層陽性,也提示患者宮頸上皮細胞分化不成熟明顯,惡性越明顯,其預后較差。(3)宮頸鱗狀上皮CK17陽性率越高,患者癌變率越低,而Ki67,P16陽性率越高,其癌變率越高,故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患者應常規檢測CK17、Ki67,P16這對病理診斷分級,預測預后,指導臨床治療及提高生存質量具有重要臨床意義和實用價值,值得普遍推廣。
3.4 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治療 目前宮頸癌通用的治療方法是根據患者對保留子宮的愿望,分別采用冷刀宮頸錐切術或全子宮切除術[6],對于不滿意陰道鏡檢查和病灶位于子宮頸管部位較深的患者,采用冷刀錐切術是杜絕漏診的最好辦法[7],對宮頸錐切患者具有診斷和治療宮頸上皮內病變的雙重作用,可以早期發現微小浸潤癌,并準確了解其深度及寬度。有學者認為宮頸冷刀錐切保留了切除標本的組織評價價值,可以最大限度避免遺漏浸潤癌,對手術的徹底性有準確的評估[8-9]。
參考文獻
[1] 李玉林.病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7.
[2] 丁華野,周曉軍.使用液基細胞制片機的體會[J].診斷病理學雜志,2011,18(6):431.
[3] 黃受方.新版《子宮頸細胞學Bethesda報告系統》讀后感[J].診斷病理學雜志,2005,12(3):161-163.
[4] 丁華野,周曉軍.CK17和P16在宮頸鱗狀上皮不成熟化生和宮頸上皮內瘤變中的表達及意義[J].診斷病理學雜志,2009,16(3):174-176.
[5] 田楊順.婦科腫瘤臨床病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01.
[6] 卜淑娜.宮頸上皮內瘤變43例手術前后病理分析[J].北京醫學,2012,34(10):939.
[7] 李晴,李衛紅.子宮頸錐形切除術病理結果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2005,32(3):687.
1.對國防生的解析
“國防生”一詞最早出現于1998年,實質是為軍隊輸送人才。《國防生教育管理規定》中對“國防生”的定義是:“軍隊根據生長干部補充需要,依托普通高等學校培養、享受國防獎學金、畢業后定向分配到軍隊工作的地方大學生。”國防生成長要經歷地方高校、軍校培訓和部隊任職三個階段。在地方高校階段被稱為“國防生”;當其進入軍校培訓階段,就稱為“國防生學員”;到部隊崗位任職后,稱為“國防生干部”。
2.對素質的解析
《辭海》中對“素質”的解釋:“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來特點和原有基礎。在心理學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點,主要是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方面的特點,是人的心理發展的生理條件,但不能決定人的心理內容和發展水平。人的心理來源于社會實踐,素質也是在社會實踐中逐漸發育和成熟起來的,某些素質上的缺陷可以通過實踐和學習獲得不同程度的補償。” [2]該解釋從生理、心理和社會三個層面闡釋了素質的含義。軍事基礎素質正是從社會層面來理解的。
3.對軍事素質的解析
軍事素質是指在軍事方面具備的素質,其代表性觀點主要有三個:一是《中國人民軍語》把軍事素質定義為:“軍隊建制單位或個人在軍事方面所具有的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通常指軍事理論、軍事技術、戰斗作風、組織指揮、管理教育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3]二是李秉橋所認為的:“軍事素質是指軍人從事業務所應具備的專業知識、組織軍事活動的能力等方面的基本條件,是軍人區別于其他人員的顯著特征。可分為一般軍事素質和特殊軍事素質。” [4]三是倪永勝所認為的:“軍事素質是構成軍人履行職責能力諸要素的質量,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講,軍事素質是政治思想、軍事體能技能、文化知識、心理生理諸素質的總和。從狹義上講,主要指軍人的組織謀略、技術技能、戰斗意志和作風等。”[5]筆者認為,軍事素質就是指軍人履行軍人職責所應具備的基本品質。是軍人素 質中最核心的部分,體現了軍人職業 本質。一般可將軍事素質劃分為軍事基礎素質和軍事專業素質兩類。其中,軍事專業素質是指軍人從事具體專業工作要具備的素質。如履行航空四站保障崗位職責的軍官必須具備較強的四站保障裝備管理、組訓和維修等方面的知識技能。
4.對軍事基礎素質的解析
如上所述,軍事基礎素質是軍事素質中有別于軍事專業素質的另一部分,對后續軍事素質的形成具有奠基支撐作用。相較軍事素質而言,軍事基礎素質的內涵更豐富,外延更小,基礎性、穩定性和通用性特征明顯。在軍事基礎素質中,素質是“屬”,軍事基礎是“種差”。軍事基礎是軍人軍事職業發展的起點。筆者認為,可采用屬加種差的方法給軍事基礎素質下定義,即軍事基礎素質是指軍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受軍營文化環境和軍事教育訓練影響,通過自身認識和軍事實踐所養成的比較穩定的軍事職業發展基本品質,它是所有軍人均應具備的品質。主要包括堅定的政治素質、系統的軍事基礎知識、良好的身心素質和嫻熟的軍事技能等。
二、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的概念和內涵
根據對以上相關概念內涵的理解,筆者提出了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的概念,明確了其基本內涵,在如何把握內涵方面提出自己的見解。
1.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的概念
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是指依托普通高校培養、畢業后定向分配到軍隊工作的地方大學生,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受軍營文化環境和軍事教育訓練的影響,通過自身的認識和軍事實踐所養成的比較穩定的軍事職業發展的基本品質。
2.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的內涵
一是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具有鮮明的職業性。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是其職業發展的基礎,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的養成和提高,既離不開軍人個體的生理前提,又需要接受系統的軍事教育。應該說,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既是在軍事職業化過程中養成的基本品質,也是軍事文化以國防生為對象的再生產。其軍事基礎素質直接受軍事發展水平的制約,既要反映部隊建設的需要,又要為軍隊建設發展服務,因此,具有鮮明的軍事職業特色。
二是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在國防生履職盡責中具有根本支撐作用。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是其軍事職業發展的基礎和起點,是國防生作為軍人必備的一種基本品質。不管是指揮類還是技術類國防生,對他們均有著共同的軍事基礎素質要求。概括地講,軍事基礎素質主要包括軍人意識、軍事體能、軍事基本技能、軍事基礎知識、軍事基礎職業能力5個方面,主要通^包含軍事理論、軍事體育和軍事技能三個部分在內的軍事基礎課程的學習而獲得。缺少這些基本素質,就會影響個人的軍人職業發展,甚至被淘汰。
三是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一旦形成,便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因為,國防生在軍事基礎素質養成的過程中,個體不僅要經過反復多次的內外化活動的長期鍛煉,還需要個體本身逐漸獲得一定的心理結構。這一心理結構具體是由知(認識、觀點、信念)、情(需要、沖動、體驗、情感)、意(自制力、毅力、自覺意志)、行(技能、行為、習慣、創造性實踐)等因素所組成。其穩定性如何,正好可以作為識別是否為素質及評價素質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尺。需要說明的是,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的穩定性并不否定它的發展性,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只有具有相對穩定的素質,才有進一步獲得發展及提高的可能;也只有具備繼續發展的素質,才能進一步鞏固自身良好的軍事素質。
四是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具有一定的內隱性。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不是外在于人的,而是在軍事教育訓練影響下引發的國防生個體內部身心發展而養成的品質,它是國防生個體通過有意識地認識軍事文化并在實踐中逐漸轉化、積淀而成的身心發展品質,這一素質雖然是在軍事活動中逐漸形成的,但是卻以品質的形式而存在,這主要指的是軍事文化向個體身心發展的轉化。
參考文獻:
[1] (德)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第一卷)[M].北京:出版社,2005.
[2]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1989年版)[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
一、關于高職課程觀的構想
要對高職課程進行改革,就必須把握課程的真正含義,確立新型高職課程觀。傳統的高職課程觀認為:高職課程是分科性學科課程,其內容僅存在教科書上、課堂教師的講解中。在課程的建構中總是以職業崗位設置課程,將課程分為公共課、基礎課、專業課幾種類型。這種課程觀和構建模式其實是中專課程的復制或者是普通高等教育課程的移植。
關于課程的內涵與外延的理解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目前關于課程的定義不下幾十種,具有代表性的就有9種,《國際課程百科全書》所列的課程的定義也有9種。盡管對課程定義眾說紛紜,但就其實質來說大約有三類:一是計劃或方案說,這種定義強調課程的計劃性和規范性,課程的內容主要是“教”與“學”的內容;二是經驗說,把課程界定為學生在學校中實際獲得的全部經驗;三是活動說,把課程視為教育者給學生安排的各種活動。
也有學者從決定課程本質的課程內容的分析出發,將課程定義為:“一種為達到預期的教育結果而選擇并不斷重組的文化的序列”。還有學者按狹義、中義、廣義把對課程定義的理解分為三類。狹義的課程是指教學的科目,中義的的課程實是指教學教學內容,廣義的課程是指學生在學校習得的一切文化總和。新型課程本質觀在理解課程時強調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課程不僅包括內容而且包括進程;二是課程的載體和形式既有教科書,又有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三是課程的內容既包括知識又包括某些經驗;四是課程既存在課堂中,也存在其它的學校教育情景中。
由此,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高職課程:高職課程是指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生在就讀的各高等職業院校所獲得的一切與將來從事職業工作相關的知識與經驗的總和。它象空氣一樣彌漫在校園的各個場所,往往無法直接感受到卻又無所不在。高職課程它既包括了相關專業知識,也包含著未來的從業者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相關經驗,還包括了他們在學習過程所參與的各種活動。也包括了對這些內容的先后順序的安排、傳遞過程的設計等;它的載體不僅僅表現為各種教科書,而且也表現為與教學相關的各種資料,如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等;它既包括了專業知識,也包含了某些從事未來工作的經驗;它既存在于教學課堂中,也存在于各高等職業院校能夠影響受教育者的各種因素中。
二、關于高職課程目標的構想
關于課程目標,在我國通常有三層意思。第一層是課程的總體目標,相當于教育目標和宗旨。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標是為國家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人才,同時提升全國人力資源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早在半個世紀以前,中國職業教育的先驅黃炎培先生就全面深刻的論述了職業教育改革的思想,建立了大職業主義的教育觀。他認為職業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溝通教育與職業,建立適應經濟社會需求的教育體系。他并指出:“職業教育之定義,是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個性,獲得生活的供給和樂趣,同時盡其對群之義務。而其目的:一謀個性之發展;二為個人謀生之準備;三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四為國家及世界增進生產力之準備。”第二層是學科領域的課程目標,即每門課程在專業、職業素養形成中的目標。第三層是指每門具體課程的教學目標。三層意思的課程目標是緊密相連的,后一層次的目標的實現是前一層次目標實現的前提和條件。高職課程目標,對于每位任課教師而言往往更多強調的是第三層次目標,輕視或者忽視第一、二層次目標。即使作為高職院校管理者,能夠重視第一層次的目標,但是往往只是理解到如何培養合格人才的層次,對于高職教育如何提升全國人力資源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很少顧及。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何為真人,不僅是“職業的人”、“技能的人”、“機械人”,而且是“道德的人”、“善良的人”、“責任的人”“情感的人”。只有做到兩者的結合,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是“完善的人”、“和諧的人”、“全面發展的人”。
人的全面發展是指人的素質的全面發展。根據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教育對象的素質劃分為:身心素質、思想品德素質、人文素質、專業素質、社會活動素質。因此高職課程必須實現以下目標:
(一)促進高職學生身心素質的和諧發展
身心素質包括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健康的身體素質是其他素質發展的基本的物質基礎。顯而易見,一個沒有健康身體的人,是難以在社會生活中得到充分全面的發展的;與身體素質相伴的是心理素質。在教育學意義上,心理素質主要是指性格、情感、動機、興趣等心理特征。它參與、滲透、制約著人的其他素質的形成和發展,是人的行為的驅動力和“安全閥”,它直接影響行為者的行為及其效果。只有健全的心理素質與健康的身體素質和諧發展,才能在人的素質統一體中形成最堅實的基礎。
(二)促進高職學生社會素質的全面發展
人的社會性是人的本質特征。從職業教育的角度看所謂社會素質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法制素質等人們進行社會活動必備的素質。
(三)促進高職學生能力素質的持續發展
能力素質主要包括體能素質、智能素質、技能素質。體能素質是人從事勞動的體力狀況;智能素質是指人的學習能力、科研能力、預測能力、判斷能力、決策能力、應變能力等;技能素質主要指從事多種職業的工作技能、社交能力、管理能力等。能力素質的全面發展,實質上是對人的創造力和人的潛能的最大限度的挖掘,是人的本質的重要體現。
(四)促進高職學生人的個性的充分自由發展
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創造世界的人也應當各有所長,因此當今世界的趨勢是強調教育人道化和個性化,已有更多的人認識到人的個性差別存在的必然性與必要性。個體在不同的現實社會生活條件下,根據個人的需要和發展充分自由地選擇自己的行為方式,才能更有針對性地開發出自己的潛能資源,才能真正成為自身的主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發展。
高職課程要實現上述目標,就必須重視課程的構建,高職課程的內容不能單一地指向科學世界,必須要注意科學知識與人文素養的融合;其內容不能單一地指向技能維度,其內容應指向三個維度:職業技能維、職業知識維、職業情感態度維,后者往往是在課程內容選擇和設計時容易忽略的,但是它在職業素養中卻非常重要。
三、關于高職課程改革的構想
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決定了高職課程的改革必須服從這個目標。因此,高職教育課程改革應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既要重視專業課程,也要重視通識課程
所謂通識課程,它是相對專業課程而言,泛指專業課程以外的所有課程。這種課程具有通識性、綜合性、多樣性等特點,它的開設目的是通過科學與人文的溝通、專業與專業之間的溝通,培養具有寬廣視野、人文及科學精神的健全職業人。它著重培養的是“成人”而不是“成才”。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在整個高等職業教育中應該是“平起平坐、平分秋色”的關系。但現實中我們的高職教育往往重職業、專業、技能,而輕基礎、通識。許多高職院校的一些通識課程被砍得支離破碎、體無完膚,完全成為了擺設。高職教育也希望實現“全人教育”的理想,希望培養出來的人是具有真、善、美、圣、健、富的人,而不希望培養出只有技能沒有情感思想的“機器人”。如果沒有對通識課程的重視,何來“全人”?
(二)既要重視正式課程,也要重視非正式課程
權威的課程觀根據課程的呈現方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將課程分為:正式課程(包括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和非正式課程(潛在課程 hidden curriculum)兩類。
正式課程是指以學科或者教材形式出現的,通過文本課程以及課堂教學來實現課程目標的課程,這些課程一般體現在我們的專業教學計劃中。非正式課程是指通過廣泛開展 社會調查、社會實踐活動、校園文化活動以及校園環境、校園景觀、校園文化、學校傳統、校風校訓等內容來實現課程目標的課程正式課程一般體現在書本上、課堂中,而非正式課程更多體現在書本外、課堂甚至校園外。正式課程給學習者學習的內容是具體的、固定,而非正式課程給學習者的影響是彌漫性的、潛移默化的、長遠的。如北大的“兼容并蓄”、清華的“行勝于言、厚德載物”、人大的“嚴謹求實”等校訓給一代代學子影響十分深遠。
高等職業院校的課程改革既要重視正式課程的設置研討,又要根據本校實際情況開發出具有本校專業特色的非正式課程。在校園環境、文化底蘊積累沉淀等方面多下功夫。
(三)既要重視課程內容組織與傳授,又要重視學習能力的培養
剛畢業的高職生在今后的職場的發展,一般情況下取決于學生在校期間掌握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等職業能力和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職業道德、職業態度、職業精神等職業素質。
一、職業素質的界定
關于職業素質的定義很多,本文結合高職學生實際,將職業素質定義為學生在校期間職業素質的養成,主要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意識和職業行為習慣,本文重點探討職業行為習慣中的敬業、主動、溝通與合作、吃苦耐勞等職業素質的養成對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影響。
二、職業素質對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影響
我系部從2011級酒店專業開始進行《酒店職業素質修煉》的課程教學,來推動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從2013年開始進行職業素質的養成教育,經過幾年的培養和對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職業素質的高低對學生就業競爭力影響明顯,具體如下:1.調查企業需要學生具備的職業素質。在每年9-10月份對學生就業企業開展就業調查的過程中,通過對11級、12級、13級(14、15、16年)三級學生的實習和就業單位的調研來看,幾乎所有的企業都非常注重學生的職業素質,發展潛力,在選拔學生時都強調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可塑性和職業素質,其中列舉的調查項目歸納總結如下:所有學生工作崗位都強調敬業、吃苦耐勞、積極主動、溝通能力、團隊合作等五方面的職業素質。這五方面職業素質的培養,是我們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指導方向。2.人力專業優秀畢業生職業素質模型與就業競爭力的關系。人力專業從08級專業開設以來,涌現了一批批優秀畢業生,截至到今年6月份為止,畢業5年之內,副總以上2人(09級人力曾凱旋培訓公司副總,10級人力王勇茶企業公司副總),總監級以上5人(08級3人、10級2人),經理級以上20余人的具體詳細調查發現,在他們身上體現的敬業、積極主動、吃苦耐勞、溝通和合作等幾方面的職業素質特別明顯,形成了專業優秀畢業生的一個成功素質模型,這些職業素質,極大提高了他們在職場的就業核心競爭力,筆者以這些作為成功素質模型進行推廣應用于人力專業學生的職業素質培育過程中。
三、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創新培育路徑
1.“雙體驗”,在“職業素質”培育模式上的創新。“職業素質”的培育需要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同時也需要載體,人力專業從企業的最需求的敬業、主動、專注、嚴謹、精益求精等職業素質出發,與企業共同開發,編制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內的教材,連續開設4學期《職業素質修煉》課程來逐步培育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職業素質修煉課堂上通過4節連上來完成“準職業人”的“職業精神”任務工單,通過游戲互動、角色扮演、現場辯論、經驗分享等多種形式的課程體驗,極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職業素質”的熱情。傳統意義上,我們將課內教學和課外實踐分離,而且學生的真實體驗感不強,學習積極性也不高,學生培育效果自然低下。我們經過多年探索、實踐,提出基于工作過程的課堂教學體驗和課外實踐體驗(以校內茶藝館、旅行社、文印社等真實運營的實訓基地為載體)相融合的“雙體驗”模式。即課堂體驗的敬業精神,在運營的實訓基地進行實踐體驗敬業,這種雙體驗模式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職業素質”的培育質量大幅提高。同時,我們也積極組織學生通過參加“大學生潛能和素質戶外拓展訓練”、微笑禮儀、陽光晨練等活動體驗職業人的“職業精神”——專注、堅持;2.“團隊學習”,在“職業素質”學習組織方式上的創新。在現代企業需要團隊作戰,而90后團隊精神的缺失的背景下,項目組在學習組織方式上下功夫。每5-7人組建一個學習團隊,并要求體現專業特色的團隊隊名、口號、LOGO設計等團隊PK展示。在校期間,無論是課堂的“職業素質修煉”教學,還是豐富多彩的課外“職業素質”實踐活動,都要求按照團隊的組織形式來開展和進行,這種形式,極大提高了專業學生的團隊意識和職業素質。3.“師徒制”,在“職業素質”培育主體上的特色與創新。第一,校內導師制:每個團隊可以選擇1名自己喜愛的老師作為在校期間的團隊導師,導師將帶領團隊完成在校期間培育“職業素質”的各項課外實踐體驗活動。第二,校外師徒制:學生實習階段,團隊導師變成學生的校內實習指導老師,同時學生與企業管理人員或老員工建立“師徒制”,企業師傅除了指導學生的職業技能,更重要的是培育學生的“職業素質”,并且師傅要求在實習手冊上對學生職業素質相關項目的進行評價。4.校園考核重過程和企業考核重結果的雙重評價體系,評價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培育效果上的創新。我們專業打破了傳統的重結果,輕過程的考核方式,實現了校園過程考核和企業結果考核相融合的考核方式。校園課堂《職業素質修煉》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每個細節都進行記錄和評價,《綜合素質教育》對學生參與的每項課外實踐都有參與分記錄。企業對學生“職業素質”的考核體現在最后學生實習手冊中以結果為導向的企業評價表。總之,經過筆者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連續3年的畢業生就業情況中企業和畢業生的調查,得出了企業和畢業生雙方認為的應該具備的職業素質,并經過例證說明了這些職業素質對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影響,最后提出了四個方面來培養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途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其他專業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提供了新的路徑,有一定的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潘燕.高職學生職業素質修煉[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
1.構建知識能力的類型與結構。
針對于員工的知識能力評估結果,微軟公司分別采用了基礎水準能力、地區性或獨特性的知識能力、全球水準能力和普遍性能力四種知識結構形態來進行測試。這四種基本能力各自有顯性和隱性兩種形態,如果把這些能力進行分類,則共計137項隱性能力,200項顯性能力;每一種能力又分為基本、工作、領導、專家4個能力水準。每一個能力水準分別用三到四個要點加以說明,這樣既清晰又易于衡量,可以避免工作與員工評價時混淆不清。
2.定義某些工作所需要的知識能力。
工作的管理者負責從337項知識能力中明確該工作所需要的知識能力,一般普通的工作都需要40-60種知識能力來說明。
3.評估員工在某些工作的知識能力表現。
首先,根據某些工作的知識能力標準,進行員工自評和上級領導評價。然后由評估小組參與評定。
4.在線進行員工知識能力的搜尋。
微軟公司構建了在線知識能力系統,員工的知識能力評估結果被儲存在該系統中,新項目小組的管理者可以通過該系統快速地查詢到適合某項工作的員工。
5.在系統中,每項知識能力分別與培訓課程、資料等教育資料進行關聯,幫助員工方便地查詢和學習知識。
微軟公司通過能力素質模型,把工作、員工和知識源進行了關聯。真正實現了為恰當的工作找到恰當的人,為恰當的人找到恰當的知識。但其實施過程中的繁雜瑣碎卻并非是每個企業都有能力和決心去效仿的。
AMT經過多年的知識管理咨詢經驗,總結基于能力素質模型開展知識管理的模式,包括以下內容:
1.定義核心崗位的能力素質模型。
能力素質是一個組織為了實現其戰略目標,獲得成功,對組織內個體所需具備的職業素養、技能和知識的綜合要求。能力素質都是通過一定的行為表現來顯現的。但是它們與行為表現的關系又不同,職業素養是一種層次較深的能力素質要求,知識則較直接的在日常行為中被表露出來,技能介乎于其中。
能力素質模型是將能力素質(職業素養、技能和知識)按內容、角色或是按職位有機地組合在一起。舉例來說,一個合格的咨詢顧問需要掌握的能力素質如表1。
知識 公司知識、管理知識、行業知識、社會經濟知識
技能 商務禮儀、項目管理能力、學習能力、表達能力、計算機操作技能
職業素養 高度責任心、客戶價值導向、追求卓越的勁頭、結構化思維、領導力、團隊合作精神、高度抗壓力
表1 咨詢顧問能力素質模型
針對能力素質的每項內容都應定義,并且不同級別的職位針對不同的能力素質可能需要掌握的程度不同(例如高級咨詢顧問比咨詢顧問需要有更強的管理知識和專業知識)。企業在定義職業素養是應考慮與企業的價值觀保持一致。
2.通過知識管理提升員工能力素質。
首先,通過知識地圖、培訓、員工交流等方式增長員工知識。在知識管理系統中制定核心崗位的知識地圖,對該崗位需要掌握的顯性知識和通過求助專家進行關接,員工通過知識地圖可以主動學習;企業還可以根據職位的能力素質模型進行針對性的知識培訓;企業能夠通過建立專家黃頁、知識問答、知識社區等渠道方便員工之間的知識交流。
其次,通過“做中學”的方式提高員工技能。要知道,僅依靠閱讀或者觀摩是無法掌握技能的,員工必須通過實踐才能掌握,給員工的壓力越大就可能掌握的越快。如果培訓時教授員工技能,也要在課堂中進行反復演練。
最后,通過教育、反省培養員工職業素養。教育職業素養時,最好通過具體身邊的案例進行教育,這樣可以增強說服力;稻盛和夫提出的“六項精進”中重要的一項是“要每天反省”,員工可以定期根據所在職位的職業素質總結自己的理解、不足和收獲等,企業可反思,有意識地促進員工之間互相感染和學習,逐漸實現員工職業素養的一致性。
總之,不管采用何種措施都應讓員工掌握能力并主動改變自己的行動,實現王陽明所說的“知行合一”。
3.搭建管理機制確保持續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