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的應用大全11篇

時間:2023-07-05 16:20:35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云計算的應用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云計算的應用

篇(1)

1.引言

計算是近年來發展最迅速的互聯網服務模式之一。但是在一段時間里,云計算的概念界定不清,造成了工業界和學術界的概念混亂。為此,UC Berkeley的M.Armbrust等就云計算的內涵和外延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1],隨后美國NIST給出了官方的云計算定義,即:云計算是一種模式,使得普適、便捷、應需地針對可配置的計算資源池(包括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及服務)的網絡訪問可以在最小的管理代價下迅速配給和釋放。其中云存儲在云計算中占據重要位置,近年來不但作為云計算的支撐技術迅速發展,單獨的云存儲服務也獲得了引入矚目的成功。

云計算涵蓋了虛擬化、網格計算、網絡存儲、和分布式計算等應用領域,通過虛擬化技術將服務器整體虛擬化為一個資源池,為用戶提供各種服務。云應用是云計算核心技術之一,其效率直接影響云計算系統的工作性能,云計算以高速信息傳輸網絡作為基礎,具有強大的計算分析能力和分布并行計算特征,在海量數據庫的數據挖掘中有很明顯的提升作用,極大地縮減了挖掘時間。本文介紹了云計算的概念、特性和云計算的發展模式,分析了云計算在信息技術領域的應用方式和應用流程。

2.云計算簡介

云計算是分布處理與并行處理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高速運算面向客戶的一個平臺,是一種基于網絡傳遞數據的高端并行計算模式。高速網絡傳輸能力是云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互聯網個人電腦可以將海量數據的處理工作上傳給服務器,再集結大量云平臺上的計算機資源快速處理數據完成任務。云平臺由大量普通的注冊PC、服務器或其他形式就算設備計算組成,這個龐大的平臺運轉、維護和升級是由專門的數據中心負責管理,當然這個數據中心要求有一定的計算規模和保障能力。[2]

云計算段時間內一躍成為當今IT界最熱門的詞匯之一,無論是國外的Google、微軟、IBM,還是國內的百度、瑞星都預研了云計算的相關服務。通過云計算服務,分散的計算資源可以得到很好的利用,計算效能隨著計算能力資源的擴充而提高,可以持平或超越超級計算機的計算能力。用云來表示計算機以及它們之間的網絡是非常形象的,一方面,分布廣闊的計算機組成云狀網絡,另一方面,這個龐大的結構里對數據的處理過程是被云遮蓋住的不可見的。

3.云計算中的核心技術

分布式計算、虛擬化技術以及云存儲是云計算視頻監控系統的核心技術,能準確掌握并運用關鍵技術對系統的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分布式計算

通過網絡將海量的視頻數據的計算處理程序拆分為無數個小的子程序,再交給多部服務器所組成的系統經搜尋、計算分析之后將處理結果回傳給系統。這樣,就能達到如同超級計算機一樣高效處理大量信息的能力,視頻監控系統的圖像處理以及查詢速度將會大大提高。

2)虛擬化技術

虛擬化技術是云計算系統的關鍵技術之一。虛擬化技術將物理資源、操作系統、應用程序等虛擬化,它將應用程序以及數據,在不同的層次以不同的樣子加以替換,從而使得不同層次的用戶,能夠方便的使用開發及維護存儲的數據、應用于計算和管理的程序,虛擬化技術可以將視頻監控系統的系統建設成本降低,并提供更加豐富的擴展功能。

3)云存儲

云存儲可以實現存儲完全虛擬化,大大簡化應用緩解,可以節省系統建設成本,同時提供更強的存儲和共享功能,這樣就可以存儲時間更長清晰度更高的視頻監控畫面,并且能省掉大量存儲硬盤的費用。

4.云計算運營模式

云計算主要包括軟件運營服務、效用計算、API服務、平臺即服務、商業服務以及網絡整合營銷等運營模式,下面進行簡單的介紹。[3]

4.1 軟件運營服務:英文全稱為Soft ware-as-a-service

它是一種通過互聯網提供軟件服務的模式。服務商將應用軟件統一部署在服務器上,客戶可以瀏覽軟件,根據自己的需求,向服務商購買所需的應用軟件服務,并向服務商支付一定的費用,也通過互聯網獲得服務商提供的售后保障。在ASSA模式下,用戶無需購買軟件,只需租用Web中的軟件,省去了對軟件進行維護的費用,而服務商集中維護軟件,這樣效率會大大提高。

4.2 效用計算:英文名為Utility Com-puting

效用計算模型里,服務商供給客戶指定的計算資源和基礎設施管理服務,并且根據應用評估,而不是單調地參照速率來收費。實用模型最大的特點就是高效使用資源,促使相關成本最小化。這種方式,有時候也叫作使用收費或者配量服務,在互聯網服務、網站訪問服務、文件共享等應用中越來越常見,有時候還用于面向客戶的市場。

4.3 API服務:這項服務同SAAS關系緊密

網絡服務商們不但提供軟件服務,而且公布API,這樣便刺激了開發者的熱情。基于這種模式,開發出的軟件會更加全面,通過市場篩選便可得到大量應用。這項服務也體現了云計算服務的開放性。

4.4 PAAS:平臺即服務,提供服務層解決方案堆棧即服務

PAAS提供給用戶云模式,借此獲得使用編程語言、程序庫,來開發自己所需求的服務。用戶不需要管理與控制云基礎設施,包含網絡、服務器、操作系統或存儲,但需要控制上層的應用程序部署與應用代管的環境。

4.5 商業服務平臺:此服務為用戶和提供商的互動提供平臺,來促進服務效力的提升和服務協調

服務商通過這個平臺與用戶對話獲知用戶的服務方向、服務要求等定制服務,來滿足特殊客戶的要求。這個平臺可以看作為云計算面向市場的窗口。

4.6 網絡整合營銷:互聯網有很多網絡服務商,他們各有特長,也具有很多相似之處

為了便于客戶集中進行查詢和選取,構建平臺來整合這些網絡服務商。這項功能基于云計算的分布性和整體性,這樣做既可以方便客戶,同時降低了運行成本,保障了運行安全。

5.云計算的應用模式

5.1 云計算在遙感圖像中的應用

遙感數據中帶有大量差異化較為明顯的分辨率像素,造成傳統的云計算遙感圖像高程測量中,不同分辨率圖像會造成高程點云數據非常規離散化,在時間尺度上不收斂,測量結果出現偏差。帶有融合功能的云計算高程測量方法。建立經驗模式分解模型,將遙感圖像進行分解處理,從而為圖像的融合提供基礎數據。利用云計算,對圖像進行融合,完成高程測量數據的測量,可以對遙感圖像進行有效的融合,極大的提高了數據測量的準確性,為測繪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5.2 云計算在大數據中的應用

大數據是從海量數據中挖掘到目標數據。且海量數據存在大量干擾數據,整體顯現出模糊特性和隨機性,目標數據具有隱藏性,位置未知,類別未知等性質。基于云計算的數據挖掘過程要設定挖掘任務所使用的模式類型。數據挖掘模式分為關聯分析、分類預測、聚類分析以及離群分析等,應用云計算在大數據中的處理廣泛應用在電信網絡,股票分析以及網絡入侵檢測系統等技術應用中,獲得了良好的數據處理能力。

5.3 云存儲技術的應用

云計算和云存儲技術是近些年興起的一種計算和存儲概念,其基本思想是基于網絡互連,利用網絡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利用網絡上閑置的計算機資源來實現云計算,利用網絡上閑置的存儲資源來實現云存儲,從而實現基于虛擬的資源,為用戶提供便捷服務的一種新型技術。“云”可以被看做是一個虛擬化的存儲與計算資源池,在此基礎上,云計算則是基于這個資源池,借助網絡平臺,為用戶提供的數據存儲和網絡計算服務。這樣看來,當今互聯網就是“云”實現的平臺,沒有互聯網,就沒有“云”。所以包括微軟在內的世界上幾乎所有的IT具有都在日益涉足“云”計算。信息資源云終端設備,利用Hadoop云計算平臺,有效地提高海量數據處理速度,在此基礎上,利用便攜式的用戶終端,在終端設備上設計GPRS通訊模塊,利用GPRS網絡,實現將信息資源實時的傳輸到網絡中,實現云存儲,從而實現信息資源的高度共享。云存儲在嵌入式系統下采用嵌入式技術設計了嵌入式的便攜式終端系統,保證信息資源可以迅速及時的傳輸到云存儲中;采用GPRS通訊模塊設計了信息資源的傳輸模塊,客戶在需要時,可以隨時從云存儲設備中讀取或者寫入最新的信息資源。在海量數據處理方面,采用基于Hadoop的云平臺處理,采用T_PCA壓縮算法對存儲到云存儲設備中的數據實現壓縮,減小數據存儲的負擔,達到數據的穩定、可靠、大容量云存儲。[4]

5.4 云技術在數字資源中的應用

在面向用戶的數字圖書應用中,如何利用現有的電子圖書館資源,為讀者或用戶提供更快捷、更便利的圖書數據查詢服務是目前數字化圖書館建設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而云計算技術由于其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擴展性、按需服務以及及其廉價的特點,使它成為解決數字圖書館中高效數據查詢服務的一種有效手段,它能夠極大的降低數字圖書館建設成本,實現圖書館資源的有效共享。

6.結束語

云計算是近年來新興的信息技術應用之一,它將能更好地使用計算資源,更智能地進行大規模的數據處理。基于高效的虛擬計算資源,應用程序能以一種靈活且安全的方式實現快速擴展和縮減.從而交付高品質服務,隨著信息技術的逐步發展結合云技術的優勢,相信在未來的計算機應用領域,云技術將獲得更加廣泛的應用,為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做出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朱一紅.云計算在圖書館的應用與潛在風險[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3(3):32-35.

[2]潘文宇,段勇.云計算在電信行業的應用研究[J].電信科學,2013,26(6):25-29.

篇(2)

中圖分類號:TP393

最近幾年,云計算這一概念不斷出現在各大報道之中,雖然大眾并不了解云計算的真正含義,也說不清楚云計算到底是個什么“東西”,但不可否認的是云計算技術已經被應用于社會生活的諸多領域中,并且在推動信息產業發展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云計算這一概念的涵義非常寬泛,再加上一些媒體的夸大與炒作,云計算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幾乎成為了無所不能、包羅萬象的萬能技術。這種夸大與炒作,一方面會讓世人所誤解云計算的真正功能,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云計算的成長與發展。因此,我們必須要對云計算的含義、特征進行梳理,總結現階段云計算的應用,進而把握云計算未來的發展趨勢,最終實現我國信息產業的平穩、健康發展。

1 云計算概述

1.1 含義

云計算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計算方式,人們利用這方式可以將共享的硬件資源、軟件資源、服務資源以及信息按照一定的需求提供給計算機或者是其他設備。

1.2 特征

(1)虛擬化。云計算是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互聯網本身就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因此云計算也是虛擬的。實際上,我們可以將云計算比喻成一個存在于網絡虛擬世界里的“資源池”,用戶所有的請求的來源都來自于這個“資源池”,而非某個固定的實體。用戶僅僅使用計算機或者是手機,就能夠連接到“資源池”,從而得到他們所需要的資源。

(2)規模化。我們繼續沿用上面那個比喻,云計算這個“資源池”擁有著相當大的規模,無論是Google、IBM、Yahoo,還是微軟,他們都擁有著各自的服務器,如果將這些服務器的數量累加起來,已經達到了幾十萬臺,其計算能力是超乎人類想象的。

(3)成本低。云計算擁有強大的容錯措施,而且其節點的構成也是非常廉價的。當用戶使用計算機或者手機來獲取相應資源時,云計算系統會將數據發送到網絡中的超級計算機集群中,超級計算機集群會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整個過程用戶僅需要支付廉價的服務費,就能夠獲得相應的服務。

2 云計算的應用

在傳統模式下,如果一個企業想要建立一套IT系統需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與財力,企業不但要配置硬件基礎設施,購買相應的軟件許可證,而且還需要招聘專業的網絡維護人員。當這一IT系統構建完成之后,還需要后續的軟、硬件更新,這樣才能夠保證IT系統的正常運轉。對于單個用戶來講,如果想要利用網絡資源,首先要購買電腦,安裝軟件。但無論是企業,還是單位用戶,他們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獲得資源,軟、硬件本身并不是他們所需要的。云計算出現的恰恰能夠解決這一矛盾,它能夠高效、穩定的將網絡資源提供給社會公眾,未來的某一天,網絡資源將會像自來水、煤氣、電能一樣,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取。目前,云計算已經應用于許多領域,比如電子信箱、搜尋引擎等等,用戶只需要輸入一些簡單的關鍵詞,就能夠獲取大量信息。

現階段,亞馬遜、谷歌、IBM、Dell等知名企業都投入大量精力用于云計算的研發與部署。其中谷歌公司已經開始將云計算應用于商用平臺,開創了應用服務引擎——GAE;IBM在世界各國建設了二十家云計算中心,在中國一共有兩家,分別設立在北京與無錫,IBM所設計的藍云計算平臺主要是為企業客戶搭建一個分布式的,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訪問的云計算系統。

3 云計算未來的發展

3.1 云計算將會被更多的應用于公共事業范疇

目前,云計算服務已經被我國政府正式納入了采購目錄之中,從這一點我們就能夠推斷出我國政府是支持云計算技術發展的。我國政府在IT行業所投入的資金數額都是非常巨大的,在這部分資金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則轉移到了云計算系統領域,我國政府重視云計算技術的目的就是希望扶持我國信息產業的發展,從而更好的為公共事業服務。從世界范圍來看,政府扶持云計算技術發展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比如歐盟、美國、日本等地區與國家都要投入大量資金,并制定了相關政策,來增強公共云服務。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政府針對云計算所采取的政策相比,我國在組織架構、行業標準以及制度流程等方面還不夠完善,還需要加大建設的力度。

3.2 政府將加大對云計算的監管力度

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國的云計算市場已然逐步成型,部分軟件公司、網絡企業以及市場調研公司已經加入到了云計算市場,并且從中獲取了一定利潤。云計算市場在形成階段,我國政府并未過多干預這一行業,而是希望通過市場調控,而使其自行發展。隨著云計算市場規模的逐步擴大,云計算對于社會、經濟的影響也必將加深,想要進入云計算領域的企業也必將增多,面對這樣的市場狀況,我國政府絕對不能放任不管,否則云計算市場必將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因此,在未來,我國政府必將加大對云計算的監管力度,具體手段包括:對互聯網行業進行分類;制定管理制度;健全組織結構;制定行業準則;完善相關流程等等。除此以外,還要制止一些地方以發展云計算為理由,盲目的進行固定資產投資以及圈地的做法。

3.3 云計算IT產業的影響將進一步加深

隨著云計算技術的快速發展,它對硬件設施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同時為了發展云計算系統,企業必將會增加對IT設備的定制量。相關數據顯示,定制云計算服務器已經占到了全球服務器總量的10%。在國內,我們可以從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互聯網企業的數據庫中,發現服務器、交換機以及存儲產品的定制數量正在大幅度上升。IT設施定制數量的增加,并不意味著IT制造企業的利潤也會隨之增加,相反會吸引其他行業的投資者進入這一行業。因此,IT制造業面對這樣的狀況,必須要加強設計能力、壓縮成本、打造品牌,如此才能夠把握趨勢,實現長遠發展。

3.4 云計算將會對商業模式產生重大影響

傳統的IT行業的商業模式主要是以實體軟、硬件產品為主,隨著云計算技術的快速發展,其商業模式將轉變為向用戶提供軟、硬件服務為主,即利用云計算,將用戶所需的應用系統通過網絡傳遞給用戶。谷歌公司就宣稱在未來,所有軟件都能夠轉移到網絡中,然后利用服務來替代軟件,而云計算技術就可以實現這一理想,未來的云計算以其強大的處理信息處理功能,幾乎能夠解決用戶的所有問題。從這一角度來講,云計算將會對IT行業的商業模式產生重大影響,并轉變IT行業的經營理念與發展戰略。

4 結論

綜上所述,云計算作為一種新型的計算模式符合了時代的發展,其終端成本低廉,能夠使人們共享硬件資源、軟件資源、服務資源以及信息,有利于推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現階段,世界各國政府已經開始重視云計算技術的發展,并制定了相應的扶持政府,我國政府也必須要重視云計算技術,從制定管理制度;健全組織結構;制定行業準則;完善相關流程等方面入手,確保云計算產業的平穩、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曉偉,沈艷秋.云計算及其發展進程[J].科技信息,2011(15).

[2]涂小強,陳海蓮.淺談云計算及其發展現狀[J].科技廣場,2011(03).

[3]李會凱,王平崗.淺析云計算技術[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02).

篇(3)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037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24-00-02

0 引 言

近年來,云計算這種新型的信息技術正在飛速的發展,它的出現導致了IT深層次的變革,并將引領IT領域未來發展的方向和潮流,因此,我國企業為了跟上時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步伐,在國際化的競爭中獲得優勢,必須要盡快普及云計算的應用,推動企業信息化的升級。

2010年10月,作為創新生產方式的重要保障之一,云計算被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并被認定為我國未來的重點產業之一。這也預示著國家發展云計算,推進企業信息化升級,進而與世界接軌的決心。就目前我國企業云計算應用情況來看,采用云計算的企業比例約為企業總數的18.6%,而49%的企業對云計算的應用根本沒有考慮,這充分表現了企業對云計算的認識還不夠,對云計算的應用沒有信心,小心謹慎,信息化停滯不前。雖然我國的云計算還處于起步階段,但在國家的高度重視和政策扶持下,相信云計算技術將會被企業廣泛的接受,逐步進入云計算的發展和成熟階段。

云計算是一種新型的IT技術,它采用信息技術整合的方式為需要IT資源的用戶提供服務,這種服務是基于互聯網的,與其他IT技術不同,云計算不僅僅提供了技術支持,更是為用戶提供所需IT的解決方案。雖然云計算自身的可擴展性、彈性、配置動態性等技術特性能夠升級企業的信息化,可眾多企業出于對新興技術未知性的恐懼和對云計算應用效果的懷疑而不敢嘗試,進而容易造成云計算推廣進度的緩慢,喪失企業信息化升級的良機。為了促進云計算在企業中的應用,專家和學者紛紛開始基于企業的視角研究云計算。目前,對企業云計算的研究主要是圍繞企業應用云計算的優劣勢和采納的動阻力等方面進行研究,而對如何保證企業云計算應用的成功率從而提升企業云計算的采用率等現實問題還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因此,對企業云計算應用績效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且具有理論和現實意義。

本文對企業云計算應用績效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并進行探討與總結。本文的研究成果將會從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方面豐富企業視角下云計算研究的內容;在深化云計算技術給企業帶來影響的同時,找出影響企業云計算應用績效的影響因素,讓企業可以通過控制這些因素來提升云計算的應用績效,為企業實施云計算戰略和推進其信息化發展提供建議。

1 云計算應用績效的影響因素

陳升等研究了信息技術應用績效的影響因素,認為采用動因、層次、先天條件和實施過程等是信息技術應用績效的主要影響因素。Iyer和Henderson在研究中基于企業自身條件的角度對企業業務與云計算應用匹配進行了研究,其結論表明:二者匹配程度越高,企業應用云計算的成功率就越高。Garrision 等在其研究中指出,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有助于組織對云計算的應用與吸收。Zissis和Lekkas認為,可靠的云計算供應商能夠幫助企業解決云計算應用過程中所遇到的技術、安全和隱私風險等問題。基于以上的研究結論,本文把企業云計算應用績效的影響因素歸納為:企業的自身基礎、云計算供應商的可靠性和實施管理3個方面。

2.1 企業自身基礎

企業自身基礎是指企業在應用云計算時就已經具備的資源條件,它是動態變化的,是企業產生應用云計算需求的源動力,并會影響企業應用云計算的最終效果,具體包括企業管理基礎、企業投資基礎和企業成員素質基礎。

企業的管理基礎會影響云計算的應用效果。姜岳新基于實證在其研究中指出,企業的流程、組織、文化和制度等都會影響企業信息化實施的結果。而企業的信息化不僅涉及單純的信息技術的應用,更要建立與之相匹配的管理體制,從企業的組織戰略管理、組織結構管理和業務流程管理等方面著手,最大程度提升企業信息化給企業帶來的紅利。由此可見,企業的管理基礎越好,越能夠保障云計算實施的成功率,云計算的應用績效也越高。

云計算的應用是個系統工程,需要企業為之投入相應的資源。投資的資源應包括相應的財務、時間、人力和物力,投資過程就是企業資源分配的實施。企業的管理層會根據自身投資的基礎對云計算項目的實施做出評估,投資基礎越好,云計算的應用過程就越能夠得到保障,其應用績效也就越好。

企業的成員包括企業的中、高層的管理人員和基層的工作人員,其素質也會影響云計算在企業中的應用效果。云計算作為一種新興的信息技術,企業成員對云計算技術的認知和接受能力及對應用云計算重要性的認可度都需要以其自身的素質為基礎。無論是管理人員的戰略決策,還是基礎員工的終端使用,他們對云計算技術及相關信息技術的知識越豐富,越能拓展企業應用云計算的深度和廣度,進而提升云計算的應用績效。

篇(4)

中圖分類號:P315.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0-0252-01

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大量移動設備涌入網絡系統當中,增加了信息系統負載的壓力,而各項資源負載壓力與有限性,使得與有關信息資料與設備成本間的矛盾加劇,急需新解決方案,在這種情況下,云計算技術進入人們的視野,并成為計算機技術發展的新方向之一,云計算作為信息技術知識產權資產的一種,經過云計算技術的應用與實踐,對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將會產生巨大影響,強化云計算技術的應用研究是大勢所趨。

1 云計算概述

云計算最早來自網絡就是電腦的思想,后來,亞馬遜提供了彈性的計算云服務,而云計算一詞最早是由谷歌公司所提出的,并在谷歌推動下,云計算成為世界各大高校的研發項目,在2008年,IBM公司在我國無錫首先成立了全球的云計算中心,目前,云計算已得到全世界各國認識與重視。云計算是種優秀的計算機網絡的應用模式,其云所指的是因特網與計算機網絡的比喻形式,是個抽象虛擬的網絡資源。廣義云計算所指的是根據需求與易擴展等形式,運用網絡對服務內容進行獲取的統稱。而狹義云計算所指的是用戶終端運用遠程連接,對數據庫、計算與存儲等計算資源進行獲取的應用模式。云計算包括數據中心所提供服務與互聯網應用服務中的軟硬件設施,通過互聯網的基礎設施,目前全部數據與應用軟件均能按照相應形式進行云中存儲。

2 云計算技術

2.1 支持架構與部署的自動化

目前的云計算多采取半臺體系的結構給予支持,具有支持系統自治與架構敏捷的特點,其中,支持系統自治是指支持體系需要把自動化有關技術鑲嵌到其中,降低管理任務與人工部署的影響,用戶各應用要求可被云計算平臺進行自身智能的處理;而其架構敏捷,可對需求變化或者實際需求進行迅速響應,增強效率。云計算經過自動安裝及部署,可實現云計算的自動化應用,并讓計算資源由原始狀態向可用狀態進行轉換,通過資源池資源的劃分,能為用戶提供各類應用服務,并以部署與安裝過程的完成來體現,在系統資源當中,允許采取多步驟部署,對有關腳本進行部署,以實現應用軟件部署配置與不同的設備管理工具配置,防止大量人機的交互,讓部署不再單純依靠人工操作,而是采取工作流的方法進行全過程的部署,以提高云計算的工作效率。

2.2 虛擬機與安全管理

虛擬機作為云計算關鍵技術,虛擬機是虛擬數據中心的操作系統,能把離散硬件資源進行統一,實施共享平臺的創建,虛擬機的優點為:可整合服務器,降低計算機技術的成本;通過暗哨計劃內外停機,能對業務連續性進行改進;對運行很少或不應用服務器能動態關閉。云計算通過計算機資源整合,運用云計算設備當中的任一計算機,對任何隱私的信息均能找到。這使得云計算的安全問題成為亟需解決問題,Siani等人,對云計算的服務設計提出了一些用戶隱私保護設計原則,如加入與退出機制,反饋機制,個人信息少發送到云中,數據應用目的限制與明確,禁止未授權復制、訪問與應用等。

2.3 資源監控

資源監控也是云計算技術當中的關鍵技術,對系統資源進行實時監控,并向其他的子系統進行性能信息的提供,以完成系統資源分配。給云的資源動態部署可提供重要的依據,以監控資源的應用及負載狀況,運用云計算能對資源可用性與性能進行跟蹤,以提供信息問題的解決與資源均衡,對資源池全部資源的監控與管理,可經過監視服務器來實現,經過各種資源服務器的配置監視,可部署程序,并定期將應用有關信息的數據資源上傳給數據庫。

3 云計算技術的應用與實踐

3.1 云計算技術的應用形式

在計算機技術發展下,云計算應用形式主要包括網絡服務、軟件、互聯網整合、商業服務平臺與管理服務的提供商,其中,軟件就是服務,在人力資源管理類的程序當中,常見的一種云計算應用形式,通過網絡瀏覽器,可將程序信息向用戶傳輸,有效節省了資源成本;商業服務平臺為軟件與管理服務混合的系統應用,能為用戶與提供商間提供互動平臺,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服務;網絡服務或軟件關系較為密切,經過API能促進開發者實施更多計算機網絡應用的研發;互聯網整合是將網絡供給類的服務公司資源優化整合,為用戶提供更恰當快捷服務的供應商;管理服務的提供商,與其它的云計算應用形式相比,這種應用形式最為長遠,所面向的是信息技術行業服務的對象,像病毒處理等。

3.2 云計算技術的應用與實踐狀況

云計算技術起步時間不長,其實力還較為微弱,但隨著云計算技術廣泛研究與應用,在實踐領域以獲得較大進展,對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正產生影響。有些運營商把云計算中的虛擬技術應用于數據中心,通過數據中心的虛擬化后,運營商的總體投資能夠得到降低,服務器整合,對服務器數量增長進行了遏制,降低了IT設備采購量,大幅度降低了有關IT設施采購量,設施數量降低,減少了隱性成本消耗,還避免了環境污染,響應了目前節能減排理念。經過虛擬技術,能構建虛擬化的集群,其高可靠功能,可讓應用系統業務得到連續性保障,增強了業務系統的穩定性。

3.3 云計算應用實踐前景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信息科技進步,云計算技術發展起來,并在研發應用中獲得了很大進步,逐漸成為國際關注及競爭重點,在計算機領域,未來將向虛擬化與云計算進行發展,其發展前景主要表現下列方面,其一,公共云與私有云間的界限不再明顯,很多企業將采用公共云與私有云兩種技術結合的方式,如因特網一樣,成為任何機構與組織內外交流方式,有些信息資源成為兩種云技術的融合產物,很多廠商會交付新管理工具、基礎架構與安全工具,并用云計算計算看IT發展;其二,軟件服務產品會得到更為廣泛應用,要有效控制用戶訪問,就需要采用更好解決方案,盡管次產可給企業發展提供諸多幫助軟件應用業務會由工具式應用像免費操作系統的基礎軟件進行轉變,并進而轉變為在線企業軟件全面的應用,以提供更為綜合的應用,充分發揮其價值;其三,隨著全球聯系的日益緊密性,云計算應用實踐,為世界廣大用戶提供更為全面信息技術,并讓信息技術設備成為公共設施應用,在云計算技術下,用戶運用云計算,能夠用較小成本獲取較大計算力,在這種變化下,會激發新理念與新創新在社會生活當中的應用,并促進新技術創新,產生蝴蝶效應,促進信息化社會發展。

4 結束語

在社會經濟與計算機技術進不下,云計算技術得以發展,并在應用實踐當中,獲得了很大進展,成為全球關注競爭的關鍵技術之一,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市場需求增大,云計算技術將會成為技術的新改革力量,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會帶來巨大影響,云計算尚處在起步階段,我國有關云計算的普及有限,很多用戶在云計算接受與認知程度較低,要改變計算機傳統應用方法,還需要國家進行大力融合推進,以實現計算機資源的優化整合,為我國生產生活帶來益處。

參考文獻

篇(5)

0引言

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為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活動帶來了諸多便利,但也面臨著嚴峻的網絡安全問題。近幾年,因計算機病毒或黑客攻擊而發生的網絡安全事件屢見不鮮,比如僵尸網絡HNS感染事件、Facebook數據泄露事件、“黑客”入侵快遞公司后臺竊取客戶信息事件等,嚴重影響了數據信息存儲的安全。為避免或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需要從計算機安全存儲環節入手,加強網絡數據信息的管理和保護力度。對此,應加大云計算技術的研究力度,將有效運用于在計算機安全存儲。

1云計算技術概述

云計算技術屬于一種先進的計算技術,具有超大規模、虛擬化、通用性、高可靠性和高擴展性等特征,能夠依托互聯網為用戶提供虛擬化資源服務。相較于傳統計算技術,云計算技術并未在用戶所在地布置計算資源,而是將各類資源存儲于云平臺,當用戶有需求時,通過向用戶收取一定費用為其提供信息服務。整個過程計算效率較高、耗時較短。云計算技術所體現出的優點,已被廣泛應用于數據存儲、交通管理、財務分析和天氣預測等各個領域[1]。當前,云計算服務主要包括平臺即服務、軟件即服務和基礎設施即服務。對于平臺即服務,用戶可利用云平臺提供的開發組件,根據自身需求,在平臺上研發相應系統或軟件,打造個性化、定制化的系統或軟件[2]。對于軟件即服務,開發商可在互聯網上提供各類軟件服務,用戶只需支付一定租金便可使用,不需購買,減少了用戶的軟件使用費用。對于基礎設施即服務,用戶可注冊云端賬號并登錄,在互聯網上獲取所需的基礎設施服務,包括制造設備資源及硬件服務器租用等。總而言之,云計算技術是互聯網技術的一次重大變革,是大數據時代的新興產物,是當下計算機領域的研究熱點。

2計算機安全存儲中的常見云計算技術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數據信息安全問題越來越嚴峻,需要借助云計算技術提高計算機安全存儲質量,避免發生數據泄密現象。計算機安全存儲中,較為常見的云計算技術包括以下幾種。

2.1云計算密鑰管理技術

云計算技術體系中,受密鑰技術水平的限制,管理和共享計算機數據信息時,仍然面臨一定困難。通過加強密鑰共享和管理工作,能夠提升計算機安全存儲的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現階段,云存儲程序中,多采用驗證碼的密鑰方式保護數據信息。以百度云為例,信息傳輸和共享過程中,用戶可將網絡鏈接發送給他人,輸入提取碼后獲取相應信息,在確保數據信息安全性的前提下,實現文件共享。

2.2云計算數據加密技術

計算機安全存儲過程中,云計算數據加密技術發揮著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對稱加密算法和非對稱加密算法。兩者的特點存在一定差異,應根據實際需求加以選用。對稱加密算法加密性能與解密性能較強,對數據安全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但會降低計算系統管理及數據傳輸的效率,影響運行性能。與對稱加密算法相比,非對稱加密算法對計算機系統管理及數據傳輸效率的影響較小,但其加密性能與解密性能有待提升,且計算過程較為復雜,不利于數據快速存儲[3]。

2.3云計算身份認證技術

利用云計算身份認證技術,能夠顯著提升計算機數據存儲的安全性。通過驗證和審核訪問者身份,防止出現外界入侵問題。現階段,云計算身份認證技術包括口令驗證、智能IC卡用戶驗證、PKI身份認證。對于口令驗證,指用戶訪問數據庫時,需根據界面提示輸入用戶名及相應口令,計算機系統驗證信息。若用戶信息正確,則通過驗證,用戶可順利訪問計算機系統;若用戶信息有誤,則系統會提示多次輸入,次數達到上限后仍無法正確輸入,用戶將無法獲取數據信息。對于智能IC卡用戶驗證,指通過讀取IC卡信息驗證用戶身份。如果IC卡信息出現偏差或者不相符,會拒絕用戶進入計算機系統,以此確保數據存儲的安全。對于PKI身份認證,需要依托密鑰才能實現。具體而言,是利用密鑰的相互匹配特性,對數據進行加密和解密,結合密鑰備份、恢復及更新機制,達到計算機安全存儲的目的,提高計算機數據信息的安全程度。

2.4云計算數據備份技術

針對計算機安全存儲過程中常見的數據丟失問題,可利用云計算數據備份技術恢復原始數據,以此減小損失。存儲計算機文件時,通常將其保存至硬盤,但文件較大超出硬件存儲能力時,無法繼續保存數據[4]。此時,可通過數據備份技術整合需要存儲的數據信息,將其在云端備份。當硬件中的文件出現損毀時,可借助備份數據進行補充,恢復原始數據,避免出現丟失現象,確保數據的安全存儲。另外,可將加密算法、身份認證技術運用到數據存儲及傳輸過程中,加強數據存儲的安全防護力度。

3計算機安全存儲中云計算技術的運用策略

為保證數據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需要將云計算技術科學應用于計算機安全存儲,避免出現數據丟失、泄密、惡意篡改等現象。

3.1可取回性證明算法的運用

可取回性證明算法又稱為M-POR算法,能夠及時響應數據信息,還可進行驗證,進而確保數據信息的安全。實際應用過程中,利用冗余糾錯編碼,能夠驗證云計算數據信息的可用性。查詢數據信息時,云端會得到相應提示,然后做出響應,允許用戶檢索和查詢數據,并判斷數據信息是否安全,防范風險。當用戶驗證失敗時,會對計算機存儲文件造成破壞,此時可評估文件的損壞程度,判斷是否具有可恢復性。如果文件損壞程度在可恢復閾值范圍內,可采用M-POR算法,利用編碼冗余的方式恢復數據,保證計算機數據信息的安全。數據恢復方面,M-POR算法具有較高的成功率,在計算機安全存儲中有顯著應用優勢[5]。驗證云端數據完整性時,也可借助M-POR算法實現。此過程中,能夠精準確定錯誤點的具置,并進行全面、深入分析。通過RS糾刪碼對云存儲內的原始數據信息進行冗余編碼,使原始數據恢復正常,提高數據信息提取速度,同時,確保云存儲系統穩定運行。

3.2MC-R的運用

計算機安全存儲中引入云計算技術時,可結合實際需求靈活選用MC-R策略,主要分為用戶端和云端兩種不同類型。從用戶端來講,數據信息在復雜的網絡環境中,隱藏和偽裝性較差,且客戶端和程序漏洞,為黑客等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數據信息易遭到惡意入侵而發生泄漏現象。對此,可采用MC-R策略增強數據信息的隱秘性,借助MC加密算法構建數據偽裝、隱藏及標記模塊,在三者的有機協同下實現數據加密和保護,提升計算機存儲的安全性。從云端來講,運用MC-R策略時,主要對計算機系統的核心數據進行加密處理,提升加密解密效能,同時,降低計算機技術能耗。實際應用時,用戶端會在云計算技術系統中產生密鑰,且具備自我保存功能。通過用戶端的MC加密處理計算機文件信息,云端通過數據傳輸得到相應文件信息及密鑰后,再次進行加密處理,增強計算機數據存儲的安全性。如果用戶需下載所用數據,需向計算機系統發出請求命令,通過驗證后才能進入云端檢索、下載數據信息,并利用密鑰進行加密處理。當遇到加密程序時,可通過MC公鑰密碼進行破解,獲取其中的加密數據。對于云端所存儲的數據信息,可借助數據標記模塊獲得,解除加密程序,使數據恢復正常,進而達到高效利用的目的。

3.3虛擬機動態遷移的運用

篇(6)

中圖分類號:TP2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06-0000-01

Enterprise Applications Analysis of Cloud Computing and Cloud Storage Technology

Cai Han

(China Shipping,Xiamen361006, China)

Abstract:Cloud computing use the Internet as computing platforms,

will be more widely involving mass data processing tasks.Mass data processing refers to the large-scale data analysed and calculated.In the Internet age,the Internet data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many is mass data level for corporate data storage,provides an important servic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cloud computing,introduces the types of cloud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loud computing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terprise applications.

Keywords:Cloud computing;Cloud storage;Enterprise application

云計算技術帶來了IT技術領域的重大變革。它極大地降低了企業的IT建設及運營維護成本,降低了能源消耗,大大加快了企業信息化建設進程。云計算與互聯網的結合也催生了IT商業模式的革命,使得越來越多的公司不再購買和維護軟硬件,而是從亞馬遜等公司租用計算、存儲、網絡資源以及IT服務,使得企業實現信息化變得像獲取自來水一樣方便、廉價。

一、云計算的應用類型

目前流行的幾種基于云計算的應用類型。這些應用分為三層或三類,分別是平臺或基礎設施方面的應用、業務應用和業務服務。基于平臺的應用主要集中在為用戶提供存儲服務(云存儲)、計算能力(計算云)、數據庫服務(云數據庫)。云存儲是一種基于網絡的數據存儲模式,數據被存儲在多種虛擬服務器上,通常由第三方的組織來管理,而不是用專門的服務器來管理。數據托管公司運營大型的數據中心,用戶通過從公司購買或租用存儲空間來存儲自己需要托管的數據。數據中心的運營商在后臺根據用戶的需要虛擬化資源,對用戶來說就像在使用虛擬服務器,這樣用戶可以自己管理自己的數據。而實際上,這些資源或許橫跨了很多不同的物理服務器。

二、云計算中的基礎設施

云計算中的基礎設施可以建立在虛擬化、網格計算或二者結合的基礎上。網格計算(或者計算網格的使用)是指多個計算機同時處理一個問題的計算模式,處理的往往是需要大量計算資源、需要訪問大量數據的科學或者技術問題。它是一種分布式的計算模式,通過將網絡上的、松耦合的計算機聯合起來組成一個“超級虛擬計算機”來完成大型計算任務。這項技術已經應用在運算密集的科學、數學和理論問題的運算上,參與運算的計算機是以自愿的形式加入的。在商業機構中也有多種不同的應用,如藥物研發、經濟預測、地震分析、股票數據處理、電子商務和Web服務。在這種計算模式下,計算任務被拆分為許多小的部分,不同的部分在不同的計算機上同時、獨立、并行地進行。因此,對于需要在計算過程中交換中間結果的應用,這種計算模式是不適用的,因為不同的處理器和存儲系統很難保證高速的連接。網格可以實現本地、大學內部、區域性和國際性的應用、數據和存儲資源的分享及管理。Google的搜索引擎就是以網格計算的形式,通過上千臺服務器來處理搜索請求、尋找新的站點、存儲文件和管理廣告。

三、云計算對企業的影響

云計算模式能極大地降低企業或者學校的信息系統建設的成本。對于他們來講,通過投資建立計算中心成本較大,并且難以與他們的信息系統的快速成長和服務多元化要求相匹配。具體來講,云計算為企業帶來的便利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商業模式和理念的轉變。IT公司的商業模式從實體的軟件或硬件產品銷售轉變為相應的軟硬件服務的提供。通過云計算,更多的應用能夠以互聯網服務的方式進行。云計算的先驅者之一谷歌甚至強調未來幾乎所有的軟件都可以搬上互聯網,以服務取代軟件。云計算將帶動整個商業模式的轉變,延伸出新的商業體系,特別是IT企業商業理念也需要轉變,當前的軟件銷售轉變為服務銷售,將實體變為網絡中的相關服務提供給個人用戶或企業用戶。

(二)提高管理效率、服務水平。利用云計算的商業服務平臺提供用戶和提供商之問交互的平臺,用戶不用花精力去開發相應的軟件或提供相應平臺,只需要付少量的費用就能實現現代化的信息管理,將更多的精力用在企業的實質管理和服務客戶,增強了企業的自動化度,能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及相應的服務水平。

(三)降低運行維護成本。企業只需定制相應的服務,由云服務商或云端提供需要的基礎架構、服務、軟硬件資源等,可以節約成本,不用投資購買昂貴的硬件設備,負擔頻繁的維護與升級,企業不需要建立自己的數據中心、大型機房、服務器中心等并相應減少硬軟件的運行維護費用。

(四)提高了資源利用率。云計算模式中多企業共用相應的基礎架構,由云計算提供更強的管理機制、自動化部和高層次的虛擬化,將實現網絡虛擬環境上的最大化資源共享和協同工作。企業可以自己組建云計算基礎設施,也可以按需或按時租賃的方式來完成企業的計算任務、存儲、平臺服務等,多個企業共享云計算基礎設施,在節約成本的同時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四、結束語

云計算是集成了大量資源的高效運行模式,在數據存儲與處理中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因而在企業中廣泛應用,應用云計算和云存儲技術能夠改變企業運營模式、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系統成本、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對現代企業的信息操作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在企業信息系統的發展中必將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篇(7)

Moodle是基于建構主義教育理論開發的課程管理系統軟件,具有源碼開放、模塊化設計的特點,它作為一款優秀的E-learning管理工具在課程教學改革創新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Moodle畢竟不是企業級團隊開發的軟件,自然會存在一些缺陷和問題。

1Moodle本土化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運行環境配置復雜

Moodle可以基于WindowsWNMP、LinuxLNMP兩種環境架構運行,所需要的支撐軟件主要由PHP、MySQL、Nginx等開源軟件構成。一方面,由于開源軟件一般缺少技術支持和說明文檔,在出現故障或錯誤時只能由用戶自己解決問題,技術要求比較高。盡管網絡上早已存在XAMPP一體建站集成軟件包供用戶快速構建運行環境,但必須手動關閉被占用的80端口,否則影響提供http服務的Nginx軟件的開啟;另一方面,Moodle對開源組件的版本有嚴格限制,XAMPP集成環境嚴重滯后于Moodle的更新發展,無法滿足實際使用要求。

1.2高成本的建設和維護

Moodle在本地服務器上的部署建設要面臨硬件資源和軟件管理兩個問題。服務器和網絡設備的購置、系統運行維護需要技術人員專門負責管理,還要安裝入侵檢測和防火墻設備等來保障服務器數據的安全性和系統的穩定性。Moodle系統占用公網IP的端口而且對帶寬要求較高,將直接影響系統的響應速度和用戶體驗。單一化服務器運行無法實現負載均衡,購置多臺服務器雖能分攤負載但會造成資源浪費。

1.3并發響應能力不足

單一服務器負載能力有限,無法實現負載均衡。筆者以惠普ProLiant360G6服務器為測試對象,通過ApacheBench工具使用命令“-ab-c100-n10000http://127.0.0.1:9394/index.php”模擬一萬個并發請求對Moodle系統進行壓力測試,測試結果顯示每秒并發線程請求響應請求數89.5個,響應能力無法滿足實際使用需求。

1.4數據無法在線遷移

單一化的本地服務器無法實現數據在線遷移。本地服務器部署的Moodle系統必須將安裝目錄下的Nginx\MoodleData、MySQL\data以及Nginx\html3個文件夾完整復制到目標路徑來實現數據庫的轉移[1]。另外,系統管理員需要重新寫入當前服務器數據存儲的新路徑,不利于數據備份和遷移。

1.5中文亂碼問題

Moodle系統的用戶管理默認分為單個添加和批量上傳。由于Moodle的原生語言為英語,在批量上傳中文用戶賬戶數據時會出現“列數不連續”的問題和產生中文亂碼。添加中文用戶只能單個添加,嚴重影響了用戶批量管理的功能。

2云計算技術的優勢

2.1云計算技術介紹

云計算技術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計算方式,運營商通過建立網絡服務器集群,以有償方式向各種不同類型用戶提供在線軟件服務、硬件租借、數據存儲、計算分析等不同類型的服務,用戶能夠不受地理空間限制,只需以商業租賃方式便可隨時隨地從云計算服務運營商處租賃基礎設施、運算處理能力等使用權。云計算技術的出現實現了計算資源的實現形態、計算服務的應用模式的根本性變革[2]。

2.2Moodle結合云計算技術的優勢

2.2.1部署簡單,提高設備資源利用率云計算技術吸收了分布式計算、虛擬化、并行處理和網格計算等技術優點[3],只要支付相應的租金即可輕松獲取存儲資源和服務器等硬件資源,從而降低教學信息化的建設成本。以阿里云ECS服務器(ElasticComputeService)為例,彈性IP地址隨ECS服務器建立由云計算服務運營商提供,無需占用本地網絡IP端口,不需要考慮網絡帶寬資源,更不需要額外購置網絡設備。2.2.2管理維護簡單云計算技術下,Moodle用戶不需要負責硬件管理和運行維護等問題。以開源的Linux系統環境為例,用戶通過云計算控制后臺遠程登錄服務器,通過安裝SHH軟件包后,在本地計算機安裝Xshell即可實現遠程操作和管理服務器,通過安裝Xftp可以實現傳送文件。2.2.3實現在線遷移數據,提高系統安全性單一化的本地服務器上無法實現Moodle自帶“數據庫導出”功能,在云計算技術下能夠實現將本數據庫所有的數據傳送到另一個數據服務器。此外,在云服務器ECS上部署則能夠直接使用鏡像快照功能,實現云服務器上的磁盤自動化數據備份。如果發生病毒入侵或黑客攻擊等造成數據丟失,用戶可借助快照回滾功能迅速恢復到某一個快照時間點的數據,以保障數據庫安全。總而言之,云計算技術的數據存儲遠比個人用戶的數據存儲安全。2.2.4具備大數據分析能力Moodle用戶能夠利用云計算技術通過建立一個或多個ECS實例組成Hadoop集群或Spark集群,通過E-MapReduce將數據導入和導出到其他的云數據存儲系統和數據庫系統中,為用戶提供集群、作業、數據等管理的一站式大數據處理分析服務。2.2.5友好的支撐移動學習在云計算技術下,數字化學習服務和數據可以在最大范圍內共享,除了傳統的B/S瀏覽器訪問模式,還提供通過手機APP訪問的客戶端模式,方便學習者隨時隨地使用Moodle展開學習。

3云計算技術下的Moodle的優化研究

3.1基于云計算PaaS服務建立Moodle

云計算的服務形式包括軟件即服務SaaS(SoftwareasaSer-vice),平臺即服務PaaS(PlatformasaService),基礎設施服務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通過實踐證明,基于PaaS服務形式,選擇簡單高效、處理能力可彈性伸縮的阿里云服務器ECS的云計算服務最為合適。筆者以noVNC的CentOS7.1為Moodle系統環境,該版本集成了運行必備的各類庫文件,免除了運行環境的復雜配置。

3.2Moodle應用的優化研究

3.2.1提高響應速度Moodle系統默認運行狀態只調用單個php-cgi進程響應web頁面的http請求,一旦并發請求數量超過了500個,PHP就發生崩潰停止運行。通過加入php-fpm進程維持器,始終維持8個php-cgi進程以保證Moodle運行的高并發響應。3.2.2提升數據讀寫速度數據庫讀寫的快慢直接影響Moodle系統的響應速度和用戶體驗,主要通過改寫Moodle的寫入方式及增大MySQL緩存池容量可實現速度提升。首先,通過打開mysql\bin\my.ini配置文件,修改語句“innodb_buffer_pool_size=4096M”中的內存值,最好設置為物理服務器內存的50%。其次,將MySQL數據庫的寫入方式從默認的寫入硬盤更改為寫入緩存,修改語句的數值“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2”(其中1表示寫入硬盤,2表示寫入緩存),實踐效果表明可以大幅度提升Moodle響應速度。最后,開啟Ajax和JavaScript提升頁面響應速度。在Moodle的開發選項中開啟緩存JavascriptCachejs,修改后數據能夠與服務器保持快速穩定的通訊更新狀態,緩存和壓縮能大大提升頁面的加載速度。3.2.3解決中文亂碼問題Moodle系統困擾管理員最大的問題就是批量上傳用戶出現亂碼的問題。經過實踐證明,通過修改系統目錄Moodle\nginx\html\lib代碼庫里的csvlib.php文件中的部分代碼,可以實現中文用戶名單的批量上傳。具體方法是,文件中在第129行和第249行前面添加下面代碼。global$USER;$is_english=$USER->lang=='en';if(!$is_english){$st=implode($csv_delimiter,$fgetdata);$fgetdata=explode($csv_delimiter,$st);

3.3實際運行情況

在云計算技術服務中選擇與HPProLiant360G6配置相似的ESC服務器部署Moodle,經過優化設置后的并發響應速度達到了238個并發數,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4結語

結合云計算技術構建Moodle平臺具有巨大的優勢,既能解決設備資源投入和管理維護的問題,又能實現在線遷移數據和大數據分析。通過研究實踐,找出優化方案和解決Moodle自身的問題和缺陷,擺脫Moodle系統過去并發線程響應慢以及用戶體驗差的情況,發揮出其應有的性能。

參考文獻:

[1]曾棕根.Moodle災難恢復與應對計劃[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13(10):120-122.

篇(8)

【中圖分類號】F224-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7-0108-01

一、虛擬技術以及云計算的概念

虛擬化技術是一個廣義的專業術語,在計算機信息技術領域當中主要是指計算元件在虛擬的基礎上運行,而并非傳統意義上的真實基礎。虛擬化技術的特點則是可以將原本復雜冗繁的數據處理工作簡單化,即通過簡化軟件的重新配置過程,降低IT應用服務器以及軟件系統的數量。例如CPU的虛擬化技術可以單CPU模擬多CPU并行,允許一個平臺同時運行多個操作系統,并且所有應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獨立的空間內運行而互不影響,這樣一來就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統的復雜程度,最大限度的提升計算機的工作效率。現階段最常用的虛擬化軟件是Microsoft公司設計開發的Hyper-V、VMware公司設計開發的第三代虛擬架構軟件、SWsoft公司設計開發的Virtuozzo以及Citrix公司設計開發的Xen、這其中以VMware公司設計開發的第三代虛擬架構軟件最具市場和成熟度優勢。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聯網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云是網絡、互聯網的一種比喻說法。過去在圖中往往用云來表示電信網,后來也用來表示互聯網和底層基礎設施的抽象。狹義云計算指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資源;廣義云計算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件、互聯網相關,也可是其他服務。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作為一種商品通過互聯網進行流通。

虛擬云計算平臺主要是指通過更加先進的計算機模式,讓用戶在互聯網環境中擁有近乎無限的計算能力,讓用戶對計算機的應用和服務更加自由。虛擬化技術的靈活性和延展性能夠提升云計算的資源利用率,最大限度的降低服務器的管理流程和維護難度,通過對數以萬計的服務器資源進行整理,合并成資源池,然后再根據不同的服務的形式將其分配給具有實際需求的用戶。虛擬云計算平臺提供Windows和Linux系列常用主流操作系統的運行環境,可以給用戶帶來更加輕松、自如的使用體驗。

二、虛擬云計算平臺的體系結構

虛擬云計算平臺的體系結構主要包括中央處理器、內存以及硬盤等硬件設施,然后對這些硬件設施進行邏輯抽象和統一表示,抽象和表示出的虛擬資源構成一個或者多個虛擬機,以便對這些硬件設施進行協調管理,極大的減小了系統管理的復雜性以及運營成本,提高了資源的使用效率和系統的運營效率。系統結構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一)資源管理

虛擬云計算平臺的資源管理可以分為資源虛擬化和資源監控兩大部分,首先資源虛擬化主要是指虛擬云計算平臺上所有的央處理器、內存以及硬盤等硬件設施,將其抽象成虛擬資源,然后以虛擬機的形式提供給用戶。資源監控則是對虛擬云計算平臺上所有的物力資源進行實時監控,以便了解這些資源的最新動態。

(二)節點調度

虛擬云計算平臺主要是由一個集群控制器和若干個節點控制器構成的。其中每一個節點控制器都配備相對應的虛擬控制器,然后運行一個或者多個虛擬機。一旦用戶申請虛擬機,此時集群控制器接到指令,然后按照某種調度策略選擇相對應的節點控制器,確保資源的合理分配和負載均衡。

(三)虛擬機生命周期管理

所謂虛擬機生命周期主要是指用戶申請虛擬機開始到用戶關閉虛擬機結束。在虛擬機生命周期內,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虛擬機的運行環境做出相應的調整,例如啟動、關閉、重啟以及遷移等,在虛擬機運行的時間段內,整個系統的所有權歸申請者,包括虛擬云計算平臺管理員在內的任何人都不允許對該系統進行任何操作。

(四)虛擬機監控

虛擬監控是云計算平臺中的一個重要功能。在虛擬環境中可以借助虛擬技術將中央處理器、內存以及硬盤等硬件設施整合成虛擬資源,然后以虛擬機的形式呈現給用戶。因此就需要對這些虛擬機進行實時監控,讓用戶了解虛擬機的運行狀態,以便做出及時的調整。在虛擬云計算平臺中,虛擬監控主要分為節點控制器對虛擬機的監控和集群控制器對云計算平臺上所有虛擬機的監控兩種形式。其中節點控制器對虛擬機的監控,可以了解到虛擬機的最新動態;集群控制器對云計算平臺上所有虛擬機的監控則可以獲得平臺上所有虛擬機的最新動態。

三、虛擬云計算平臺的應用研究

從上文中我們了解到虛擬云計算平臺上的核心功能包括資源管理、節點調度、虛擬生命周期以及虛擬機監控四大部分,對于這些核心部分的具體實現,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深入探討:

(一)資源管理上統計集群所有節點控制器資源的結構體系為ccResourceCache。該結構體系一方面保存了所有節點控制器的中央處理器、內存以及硬盤等硬件設施,另一方面確保數據的實時性和有效性。

(二)節點調度提供三種調度方式,主要有GREEDY(每次選擇一個資源能夠滿足需求的可用節點)、ROUNDROBIN(將節點排序,按照輪詢的方式就選擇一個可用節點)、POWERSAVE(當節點上沒有虛擬機運行時,節點處于休眠狀態。每次選擇資源滿足需求的可用非休眠節點,如果沒有滿足要求的節點,則可以喚醒可用的休眠節點)。

(三)節點控制器中保存虛擬生命周期的結構體系為nc Instance。該結構體系中包含虛擬機的Id,虛擬機運行狀態、鏡像Id、鏡像URL、虛擬機類型等參數。與cc Instance相比,instance Id代表虛擬機的Id,而image Id、kernel Id和ramdisk Id都代表鏡像Id,image URL、kemel URL以及ramdisk URL表示鏡像地址。Launch Time、boot Time以及termination Time表示虛擬機的登錄時間、啟動時間以及關閉時間。

(四)虛擬機監控則是利用集群控制器循環查看每個虛擬機的運行狀態,根據實際需要釋放被占有的網絡資源。具體根據獲取的每個虛擬機的最新動態信息,更新保存在集群控制器上該虛擬機的信息,如果某一個節點控制上在集群控制器設定的空閑時間內沒有虛擬機在運行,則該節點表示正在休眠狀態。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伴隨著信息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虛擬云計算平臺的應用日趨成熟。虛擬化技術的興起徹底引起了信息技術的變革、促進產業格局的重新分配、改變了企業以及個人實用信息資源方式的先進技術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部門所重視,與此同時,云計算作為一個新興事物也正在信息領域中被廣泛應用。本文首先分析了虛擬技術以及云技術的相關概念,然后分析了資源管理、節點調度、虛擬生命周期以及虛擬機監控這四大模塊的結構設計和具體應用,為今后虛擬技術在云計算平臺上的應用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 陳海波.云計算平臺可信性增強技術的研究[J].復旦大學,2008年第10期

[2] 王含章.可信云計算平臺模型的研究及其改進[J].中國科技技術大學,2011年第04期

篇(9)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3)032-004-01

在高清數字電視、3D電視越來越普及的今天,很多新技術正在不斷推進著廣播電視事業的前進,隨著三網融合政策的出臺和下一代廣電網絡技術的應用,云計算勢必會為廣電事業帶來重要影響,為行業做出重要貢獻,在很多人眼里,云計算的作用不僅能有效節約行業成本,同時也是行業盈利的推動器,因此,廣受業內人士的普遍看好。同時,IDC的資料顯示,未來的三年內,云計算在中國市場的應用規模將達到3000億元,同時也極大的刺激了相關產業鏈,為整個行業創造更多的商機,使更多的行業企業得到實惠。

1 云計算的應用背景

自2009年開始,中國就開始準備三網融合的推廣方案,預計到2016年,全國縣級以上城市的電視網絡全部將實現數字化,同時也具備互聯網接入服務。目前,數字電視、掌上移動設備的播控平臺已經初具規模,三網融合也開始在一些重點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開始試點推進。而在這一過程中,云計算作用的發揮得到關注。目前,全國各地省市級電視臺基本都有推進高清電視和3D電視的推廣趨勢,在中央電視臺和一些地方臺推出的3D頻道,受到廣大群眾的熱切好評,因此,對于高清電視和3D電視的快速發展帶來的巨量的數據吞吐,都是眼下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目前推廣的三網融合的環境下,用戶可以在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任何一個網上都能實現打電話、看電視、上網等多種功能,用戶因此可以享受更幸福、更卓越的數字家庭的快樂。

2 云計算的應用范圍

目前所說的視頻云計算,大意就是指所有存儲、操作流程都通過網絡云端完成,而不需額外購置硬盤或服務器等硬件設備。同時,視頻云計算還有兩個含義。

1)視頻云計算是指新基于云計算的視頻業務模式,該模式將“云端”的視頻的處理結果傳送到“終端”,終端只需要提供網絡支持和具備人機交互系統和基本的視頻解碼即可。

2)視頻云計算又指的是云計算服務模式。它獨有的特點是將以往過去用戶需要提供一部有一定處理能力并且通過互聯網與“云端”進行數據交互才可享受云計算服務的終端設備變成現在用戶不必具備有一定處理能力的終端就可以享受云計算服務的終端。視頻云計算采用音頻等方式直接把云端處理后的數據傳送給終端,用戶終端功能設備不再需要處理器、內存、硬盤、顯卡、操作系統等,而只需要一塊解碼芯片。因此可以有效降低用戶終端設備的使用成本,同時終端還可以做得非常簡單、漂亮、輕便、省電。此外,視頻云計算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它支持應用的無限擴展,所有應用運行在“云端”的服務器中,都和終端沒有關系,因此對應用幾乎沒有任何限制,用戶可以自由訪問云端服務器上的數據傳輸。

2.1 云計算在內容制作的應用

隨著高清電視、3D電視的制作和播出越來越普及,且越來越受到群眾的熱愛與追捧,在全國各大電影院,3D電影正頻頻刷新著票房記錄,在2010年上映的《阿凡達》和2012年上映的3D版的《泰坦尼克號》正是運用3D技術創造了影視業的技術革新,推進了整個行業的新技術的探索和運用。而在我國很多升級電視臺,高清格式拍攝和3D技術拍攝也越來越被行業人士推崇。目前,我國各地方臺基本上都建立了數字化和網絡化的內容資源管理系統,但隨著應用的推進,這些系統也暴露了布局分散、服務單一的缺點,同時系統的因為負荷的原因,不能滿足海量的終端用戶訪問。因此,云技術的出現可以改變這一現狀,通過構建電視節目內容資源庫,形成獨立的具有云性質的電視節目資源云池。

2.2 云計算在分發傳輸中的應用

三網融合的一個重要的技術平臺就是分發傳輸。它的特點是將節目的制作與播出相連接,通過分發傳輸的形式將節目在有線電視、互聯網以及手機、IPDD等移動接受設備上播出,滿足了不同終端上的用戶的使用需求。

目前,光纜通信行業的技術革新也為云計算的應用提供良好的傳輸介質。終端用戶可以自行選擇公有云或者私有云提供的分發服務,選擇更適合用戶需求的傳輸模式,通過分發傳輸的模式提升了資源的使用效率,提高了用戶的滿意度,同時也打破了運營商過去單一化的傳輸模式,有效的加快了三網融合的進程。

2.3 云計算在運營管理中的應用

目前從技術架構看,云計算非常適合于三網融合下的廣播電視運營應用模式。云計算采用了虛擬化的技術,很大程度上減輕數據處理服務器的負荷,提高了服務器的運行效率,降低了系統使用的能耗,因此,也降低了數據中心的建設成本。同時云計算采用按需付費的商業模式,使得用戶今后使用終端設備的服務費用極大地降低。在未來的三網融合的環境下,使用內置的視頻云計算的終端機頂盒,相比起現在傳統的機頂盒收費模式,用戶能極大的降低服務費用和維護成本。

3 結束語

云計算的運用不僅除了廣播電視傳輸的應用外,在云計算技術的推動下,今后的廣播電視網還能與傳統行業相融合,實現遠程教育、網絡醫療服務咨詢、外匯、股票、期貨等信息的查詢和交易、交通查詢等更多應用。云計算也必將為未來三網融合的不斷進步做出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劉輝.云計算的前景與應用[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

[2]王波.虛擬化與云計算[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

[3]李喬.云計算研究現狀分析[J].計算機科學與技術,2011.

篇(10)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1)003-061-01

1、什么是云計算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旨在通過網絡把多個成本相對較低的計算實體整合成一個具有強大計算能力的完美系統,并借助虛擬化(Virtualization)、公用計算(utility Computing)、l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SaaS(軟件即服務)等先進的商業模式把這強大的計算能力分布到終端用戶手中。通過云計算,計算機的軟件資源和硬件資源在使用者看來是可以無限擴展的,并且可以隨時獲取,按需使用,隨時擴展,按使用付費,這種特性經常被稱為像水電一樣使用IT基礎設施。

2、云計算的特征

云計算是一種新興模式,還處于不斷完善不斷進化的過程,各方對其還沒有一個比較統一的定義,但它最少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2.1 一切皆資源

也就是說所有的信息系統所需的服務器處理能力、數據存儲、網絡帶寬等硬件,軟件平臺、Web服務、應用程序等軟件,都是一種可以通過網絡以服務的形式提供給用戶的資源。在以前,醫療機構需要自己建設機房中心,購買服務器等硬件,培養自己的信息科技術人員以便日常維護,將精力發費在非主營的業務上:而有了云計算,醫療機構可以由專業的公司提供各種軟硬件服務,無需一次性投入過多的資金和人力來處理這些事情。

2.2 動態擴展

云計算的好處還在于它是可以動態擴展,自由伸縮的。由于醫療機構的行業特征,一般工作日的業務量明顯大于節假日,上午的門診量大于下午的門診量,晚上除住院和少量急診外業務很少,相應的信息系統的負荷也隨著業務量的變化不斷變化,這就在閑時產生了大量的資源浪費。另一方面,由于醫療機構信息化水平及計算機專業技術有限,在建設信息系統之初對各種資源的評估比較難于準確,對建多大的機房,要達到什么等級,需要多少臺服務器,服務器的主要配置和性能要求如何,未來數據存儲的增長均勢,每天的峰值需要的計算能力等很難深入研究,那么一次性投入多少資金購買什么樣的設備成為信息主管領導的頭痛大事。而云計算由于其資源是以服務的形式從網絡獲取,需要多少獲取多少,獲取多少就購買多少,以合適的投入滿足當前的需求,隨著客戶業務的不斷增長還可以動態擴展。

2.3 分布式共享方式

云計算提供的資源其物理上是以分布式的方式提供的,比如為某一個醫療機構信息系統提供服務的這些計算機可以是在本城市的遠郊,或者水電發達的長江三峽區域,甚至遙遠的國外,用戶并不需要關注是哪一個數據中心的哪一臺服務器在為他服務。在醫院這種特殊的場合,對噪音污染、電磁輻射等要求非常嚴格,傳統的數據中心基本建于院內,不利于醫院的主體業務開展。另一方面,在醫療機構集中的大城市,電力資源、地理空間資源相對成本較高,通過云計算把這一部份轉移到其它地方,可以進一步節約成本。

3、云計算在醫療行業的應用

從上述的云計算特征中,可以看出云計算非常切合醫療行業的未來發展需要,那么具體有哪一些應用呢?以下將從目前國內醫療行業的發展趨勢介紹:

3.1 提供統一的醫療衛生信息基礎設施

在傳統的醫療信息系統中,服務器、網絡和存儲等都是由不同的醫療機構單獨維護和使用的,醫療信息系統提供的服務也是千差萬別,這些分散的系統無法為患者提供有效的就醫指導和信息共享,無法為行政人員提供方便的統計信息。云計算可以將不同的醫療機構的信息系統整合,形成統一的標準的醫療衛生信息基礎設施,在這個基礎設施之上提供整合的業務服務,這將大大提升醫療行業的整體服務水平。

3.2 提供健康記錄服務

通過云計算,建立新型醫療平臺及服務模式,可以集中管理所有患者的健康檔案,匯聚醫療行業各方面的專家看診記錄。一方面,云計算從海量數據中挖掘分析,提取每一個病程的最佳就診流程,可以形成規范進而服務更多患者;另一方面,云計算也為每一個患者集中管理其終生的健康記錄,在日常中患者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查閱,在特殊情況下又如發生緊急醫療事件時可以為醫生提供該患者準確的信息。

3.3 合理使用醫療資源

由于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大城市的醫療資源相對集中,而小城市及偏遠農村的醫療資源匱乏,患者的一些就診需求得不到滿足。通過云計算可以將醫療行業形成一個大的服務網,使專家可以通過信息共享及在線協助等方式實現遠程醫療,使醫療服務資源也和硬件軟件資源一樣可以通過網絡快速提供給需要的用戶。

4、結論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云計算作為一種新的模式非常適合醫療行業發展的要求,它可以為醫療行業帶來諸多的便利和提升,同時它有著非凡的生命力和發展空間,未來還將為醫療行業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王慶波等.云計算實踐之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篇(11)

中圖分類號:TP393.02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14016/j.cnki.1001-9227.2016.02.159

0引言

近幾年隨著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等新技術的出現,我國高校教育信息化在經歷了網絡化、數字化、集成化三個階段后,正迎來以“智慧化”為典型特征的第四個階段[1]。教育信息化的本質就是通過ICT(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技術構建一個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高效管理、便捷安全的“智慧化”教育環境。近幾年各高校不斷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投入較大的部分主要集中在校園OA軟件,以及高性能的計算和存儲設備等硬件設備方面,但資源未被充分整合利用,閑置率較高。為改善這種狀況,可利用先進的云計算技術搭建校園私有云平臺,并通過拓展云的應用,在云平臺上將學校的閑置設備虛擬化并統一管理,靈活調度可用資源[2]。

1云計算與教育云

教育云是云計算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拓展,它利用先進的云計算技術,通過對軟硬件計算資源虛擬化,對多種信息資源重組與優化,通過在云平臺上進行統一部署和實現,實現高效率、大范圍的資源共享,通過網絡為廣大師生提供服務[3]。教育云可以降低教育成本,節約購買計算和存儲等硬件資源所需要的資金,并減少硬件設施的管理維護和能源消耗費用;教育資源通過云平臺實現共享,有助于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可以更加自由靈活地實施教學;教學管理者也能更高效地了解學校的教學和管理工作狀況。

2校園私有云平臺的構建

校園私有云平臺的搭建可采用虛擬化技術,實現服務器虛擬化和桌面虛擬化等要求。具體來說,其建設內容可包括模塊化數據中心、桌面云和服務器虛擬化資源池,其中桌面云建設又可根據需要分為不同應用場景,服務器虛擬化則應支持目前學校現有的教務管理、學籍管理、精品課程等校園OA業務系統。

3校園私有云平臺的建設內容

如上所述,校園私有云平臺的建設可以采用當前云計算技術業界較為主流和成熟的虛擬化技術,通過實現服務器虛擬化、桌面虛擬化等要求,達到安全性高、可靠性高、性能優越、易維護、平滑擴容方便等目標。

3.1資源池設計

云計算的基礎是虛擬化,在服務器上安裝虛擬化軟件,將服務器池化,池化后的服務器上運行虛擬機可便于管理和監控[4]。資源池則是將大量的PC計算能力基于云架構進行整合,將池化后的VDI桌面、虛擬化應用、虛擬化服務器分別組成集群,然后通過虛擬化的方式對外提供服務,供用戶使用。

3.2桌面虛擬化

桌面虛擬化首先需要在服務器上創建多個虛擬主機,用戶終端通過網絡連接到虛擬主機,即可共享服務器上的操作系統以及各類應用軟件,也能共享CPU、內存、網絡連接和存儲器等底層物理硬件資源,這樣網絡內用戶終端相互獨立,互不影響,但又比獨立的PC主機更節能,提高了資源利用率,更便于管理,這就是實現桌面虛擬化的原因。用戶終端利用虛擬桌面管理軟件即能夠獲得高性能且可靠的桌面投送。

3.3統一軟硬件管理

為了便于集中管理云中的硬件和虛擬資源,可以采用業界成熟的虛擬化管理軟件統一管理資源池,虛擬化管理軟件可采用B/S架構,不但可管理并監控硬件和虛擬資源,還可以支持虛擬機的快速部署、定制化策略調度等。

4云計算和云桌面的設計方案

4.1云計算方案設計

可采用虛擬化軟件系統建設云平臺及其管理系統,實現對計算、存儲、網絡、安全設備進行虛擬化、池化管理和使用。

4.2云桌面方案設計

可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打造不同的設計方案,如老師辦公桌面云解決方案、電教室桌面云解決方案、移動辦公桌面云解決方案、Internet訪問桌面云設計方案,以及現網辦公部分PC利舊改造方案等。在教師辦公場景中,用戶的虛擬機可運行Windows系統和各類應用軟件,桌面云可對接入的USB設備、打印設備、存儲設備進行映射管理,也可安裝監控軟件,以保證辦公環境的信息安全。另外桌面云還可與學校現有的OA系統對接,充分利用已有的IT應用。在教師上課時,則可使用電教室(網絡機房)教師虛擬機的虛擬桌面為學生授課并演示操作,也可以對學生虛擬機的操作實施監控。對學生虛擬機來說,由于大型軟件可放在云端運行,學生機硬件配置可降低,節約了學校對機房更新的投入成本。

5實現校園私有云平臺的意義

5.1資源整合,提升資源利用率,降低能耗

通過數據中心的虛擬化,服務器的整合比極高,服務器利用率顯著增加,還有效集中了其他軟硬件資源,提高了資源利用率,控制和減少了各部門硬件設備的數量,同時也降低了電能、制冷、機架、信息點、UPS等方面的需求,從而節約了開支,降低了能耗。

5.2精簡IT資源,降低運維成本

利用云平臺統一的運維管理平臺可對應用系統和辦公桌面按需分配資源,實現對資源的動態調度;云平臺具備一定的自維護能力,可同時具有自動發現故障并及時恢復故障的功能;另外,云平臺還可以根據應用系統的負荷進行資源的彈性擴縮,有效地降低維護成本。

5.3數據與用戶隔離提升安全性

云平臺可將原本分散在各PC上的用戶桌面數據集中到數據中心,實現統一的安全管控,從而提升數據安全性。

5.4通過網絡接入提升辦公靈活性

用戶可通過任何支持云桌面客戶端的設備(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PC機等)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借助互聯網接入自己的虛擬桌面辦公,提升了辦公的靈活性和自由度。

6結語

總之,在當前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支撐下,以移動互聯的辦公及課堂、泛在的社區和資源、以個體為中心的個性化、智慧化辦公與教學正在顛覆傳統校園。以服務器、存儲、網絡、云操作系統、數據中心為基礎,集成校園現有OA系統和業界領先的其他教育軟件,為校園構建一個整體的、可部署的私有云平臺,既實現了教育資源共享,又讓更高效的教育管理服務成為可能。

參考文獻

[1]新技術.為教育插上“智慧”翅膀-鄭州教育博客月刊

[2]田紅.云計算技術在高校動漫專業渲染階段的應用[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14年12月.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aⅴ| 四虎影院黄色片| GOGO人体大胆全球少妇|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狠狠躁天天躁中文字幕| 又黄又爽视频好爽视频| 8050午夜二级毛片全黄app| 女王厕便器vk| 中国国产高清免费av片| 欧美另类视频videosbest18|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3344免费播放观看视频| 在线视频一二三区2021不卡| 一本久久伊人热热精品中文|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18|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精品少妇ay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不卡视频| 2021麻豆剧果冻传媒入口永久| 国美女福利视频午夜精品| 中文字幕日韩专区精品系列| 日本肉体xxxx裸交| 亚洲欧洲日产韩国在线| 热久久视久久精品18国产| 国产3344视频在线观看| 蜜桃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在线视频www色| 91天仙tv嫩模福利|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丰满的寡妇3在线观看 | 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欧美性xxxxx极品| 免费能直接在线观看黄的视频 |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美女被狂揉下部羞羞动漫|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