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運動現象探究大全11篇

時間:2023-07-14 16:33:58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分子運動現象探究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分子運動現象探究

篇(1)

b.能識別并會解釋擴散現象,知道擴散現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c.知道分子間存在作用力,分子間作用力與分子間距離有關,知道一些分子間相互作用力的實例.

d.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節首先介紹了有關分子和分子運動的初步知識,并對分子大小進行了討論,使學生對分子體積小、數量大留下深刻印象。然后從觀察實驗,分析宏觀現象出發,通過推理去探索微觀世界的思路,依次介紹了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和相互作用力。

分析二:分子運動論是從本質上認識各種熱現象的理論。按照分子運動論的觀點,一切熱現象都是由構成物體的大量分子無規則運動引起的,溫度就是大量分子無規則運動劇烈程度的標志。利用分子運動論,可以成功地解釋大量的熱現象。

分析三:分子運動論的基本內容:物質由大量分子構成,分子體積極小,直徑只有10-10米左右,一滴水約含有1.6×1021個水分子,分子之間有空隙,氣體分子的間隙最大,液體次之,固體分子間隙最小;分子做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這種運動與溫度有關,一般溫度高的物體內部分子運動劇烈,所以人們把分子的這種無規則運動叫做熱運動,擴散現象是分子無規則運動的例證;分子之間有引力和斥力同時存在,分子間距離小于平衡位置時,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斥力,分子間距離等于平衡位置時,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間作用力為零,分子間距離大于平衡位置時,斥力小于引力,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引力,由于分子間的引力,使固體能保持一定的形狀和體積,而由于分子間的斥力,使分子間保持一定的空隙,也使得固體和液體較難壓縮。

“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教法建議

建議一:可以從機械能向內能的轉化的實驗引入課題,例如關掉動力的汽車慢慢停下來,掉到地面的乒乓球最終停在地面,它們的機械能到哪兒去了?從而將學生注意力從宏觀分析轉移到微觀分析上來。

建議二:分子運動論從“微觀”的角度認識熱現象,即從物體內部微小粒子的運動情況分析問題,可以從本質上解釋有關的熱現象。進行解釋時,要認真分析題意,明確與題目相關的物理知識,然后在用分子運動論的相應觀點,特別是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分子無規則運動這兩個觀點進行解釋。

建議三:根據分子運動論的觀點,物質由大量分子構成,這一點可以借用化學里的一些知識加以說明。另外,構成物質的分子直徑非常小,肉眼無法直接觀察到,為了形象地說明這一點,可以用宏觀物體間的尺寸比來說明。

建議四:構成物體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這也是我們肉眼無法觀測到地,因此要做好演示實驗,例如打開香水瓶瓶蓋后,滿教室都能聞到香味;紅墨水在水中的擴散等。另外,我們還可以用課件來模擬氣體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和擴散現象,使這種看不見的運動在學生心目中形象化、具體化,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我們還可以比較不同溫度下的擴散快慢,如觀察紅墨水滴入冷水和熱水中擴散的快慢。

建議五:分子間作用力較難、較復雜,尤其是分子間引力與斥力同時存在,學生較難理解,因此教學時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學生能知道分子間引力與斥力同時存在,且知道什么時候分子間表現出引力,什么時候分子間表現出斥力即可。另外要做好兩個鉛塊間的分子引力實驗。

教學設計示例課題:

分子運動論的初步知識

教學重點:

知道分子動理論的三個基本觀點和相對應實驗事例,并能用分子動理論的觀點進行解釋.

教學難點:

對分子間作用力的理解,以及用微觀理論定性解釋宏觀現象.

教學手段:

講授、實驗

教具:

燒杯、紅墨水、清水、香水、乒乓球、集氣瓶、NO2氣體、鉛塊、計算機

知識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引入課題

二、物質由分子構成

構成物質的分子一般很小,直徑一般在10-10m左右,物體內含有的分子數目一般很多

三、分子的運動

分子總在做不停的無規則的運動,在不同的物質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

四、分子間的作用力

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當分子間距離等于平衡位置時,分子間引力等于斥力,作用力為零;當分子間距離小于平衡位置時,分子間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現為斥力;當分子間距離大于平衡位置時,分子間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現為引力.

固體和液體很難壓縮、固體較難被拉伸,都是由于分子間作用力的原因.

五、思考題(能力提高)

擴散快慢跟什么因素有關?

將一乒乓球由一定高度靜止釋放,提出問題:乒乓球運動的機械能上哪兒去了?

講解、舉例

通過實例講解分子數目巨大,讓學生體會分子非常小.

打開香水瓶蓋,提問:為什么我們能聞到香味?香料分子是怎樣進入我們的鼻子?

演示NO2氣體與空氣間的擴散過程

演示紅墨水在清水中的擴散現象

教師解釋原因

計算機模擬演示氣體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計算機模擬演示擴散過程

教師講解

做鉛塊間分子作用力的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比較紅墨水在冷水和熱水中擴散快慢實驗

觀察乒乓球的運動情況,并回答問題.

聯系化學中有關分子的知識思考

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

學生舉例說明日常生活中的相似現象

學生觀察實驗,發散思維

作業:P14—練習1、2

篇(2)

b.能識別并會解釋擴散現象,知道擴散現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c.知道分子間存在作用力,分子間作用力與分子間距離有關,知道一些分子間相互作用力的實例.

d.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節首先介紹了有關分子和分子運動的初步知識,并對分子大小進行了討論,使學生對分子體積小、數量大留下深刻印象。然后從觀察實驗,分析宏觀現象出發,通過推理去探索微觀世界的思路,依次介紹了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和相互作用力。

分析二:分子運動論是從本質上認識各種熱現象的理論。按照分子運動論的觀點,一切熱現象都是由構成物體的大量分子無規則運動引起的,溫度就是大量分子無規則運動劇烈程度的標志。利用分子運動論,可以成功地解釋大量的熱現象。

分析三:分子運動論的基本內容:物質由大量分子構成,分子體積極小,直徑只有10-10米左右,一滴水約含有1.6×1021個水分子,分子之間有空隙,氣體分子的間隙最大,液體次之,固體分子間隙最小;分子做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這種運動與溫度有關,一般溫度高的物體內部分子運動劇烈,所以人們把分子的這種無規則運動叫做熱運動,擴散現象是分子無規則運動的例證;分子之間有引力和斥力同時存在,分子間距離小于平衡位置時,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斥力,分子間距離等于平衡位置時,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間作用力為零,分子間距離大于平衡位置時,斥力小于引力,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引力,由于分子間的引力,使固體能保持一定的形狀和體積,而由于分子間的斥力,使分子間保持一定的空隙,也使得固體和液體較難壓縮。

“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教法建議

建議一:可以從機械能向內能的轉化的實驗引入課題,例如關掉動力的汽車慢慢停下來,掉到地面的乒乓球最終停在地面,它們的機械能到哪兒去了?從而將學生注意力從宏觀分析轉移到微觀分析上來。

建議二:分子運動論從“微觀”的角度認識熱現象,即從物體內部微小粒子的運動情況分析問題,可以從本質上解釋有關的熱現象。進行解釋時,要認真分析題意,明確與題目相關的物理知識,然后在用分子運動論的相應觀點,特別是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分子無規則運動這兩個觀點進行解釋。

建議三:根據分子運動論的觀點,物質由大量分子構成,這一點可以借用化學里的一些知識加以說明。另外,構成物質的分子直徑非常小,肉眼無法直接觀察到,為了形象地說明這一點,可以用宏觀物體間的尺寸比來說明。

建議四:構成物體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這也是我們肉眼無法觀測到地,因此要做好演示實驗,例如打開香水瓶瓶蓋后,滿教室都能聞到香味;紅墨水在水中的擴散等。另外,我們還可以用課件來模擬氣體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和擴散現象,使這種看不見的運動在學生心目中形象化、具體化,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我們還可以比較不同溫度下的擴散快慢,如觀察紅墨水滴入冷水和熱水中擴散的快慢。

建議五:分子間作用力較難、較復雜,尤其是分子間引力與斥力同時存在,學生較難理解,因此教學時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學生能知道分子間引力與斥力同時存在,且知道什么時候分子間表現出引力,什么時候分子間表現出斥力即可。另外要做好兩個鉛塊間的分子引力實驗。

--示例

課題:

分子運動論的初步知識

教學重點:

知道分子動理論的三個基本觀點和相對應實驗事例,并能用分子動理論的觀點進行解釋.

教學難點:

對分子間作用力的理解,以及用微觀理論定性解釋宏觀現象.

教學手段:

講授、實驗

教具:

燒杯、紅墨水、清水、香水、乒乓球、集氣瓶、NO2氣體、鉛塊、計算機

知識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引入課題

二、物質由分子構成

構成物質的分子一般很小,直徑一般在10-10m左右,物體內含有的分子數目一般很多

三、分子的運動

分子總在做不停的無規則的運動,在不同的物質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

四、分子間的作用力

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當分子間距離等于平衡位置時,分子間引力等于斥力,作用力為零;當分子間距離小于平衡位置時,分子間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現為斥力;當分子間距離大于平衡位置時,分子間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現為引力.

固體和液體很難壓縮、固體較難被拉伸,都是由于分子間作用力的原因.

五、思考題(能力提高)

擴散快慢跟什么因素有關?

將一乒乓球由一定高度靜止釋放,提出問題:乒乓球運動的機械能上哪兒去了?

講解、舉例

通過實例講解分子數目巨大,讓學生體會分子非常小.

打開香水瓶蓋,提問:為什么我們能聞到香味?香料分子是怎樣進入我們的鼻子?

演示NO2氣體與空氣間的擴散過程

演示紅墨水在清水中的擴散現象

教師解釋原因

計算機模擬演示氣體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計算機模擬演示擴散過程

教師講解

做鉛塊間分子作用力的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比較紅墨水在冷水和熱水中擴散快慢實驗

觀察乒乓球的運動情況,并回答問題.

聯系化學中有關分子的知識思考

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

學生舉例說明日常生活中的相似現象

學生觀察實驗,發散思維

作業:P14—練習1、2

篇(3)

(1)看動畫思考。動畫中有高山、瀑布、河流、飛鳥、水車、樹木等內容。

(2)學生在動畫中找出有動能和勢能的物體,并說明理由。

學生1:水車和飛鳥有動能,因為它們在運動。

學生2:瀑布和河流也有動能,因為它們在運動。

學生3:飛鳥、瀑布有重力勢能,因為它們受到重力作用,而且距離地面有一個高度。

學生4:山上的樹木也有重力勢能,因為它們也受到重力作用,而且距離地面有一個高度。

2.回顧分子動理論內容

學生5:一切物體都是由分子構成;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學生6:還有一點,分子間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師:用什么實驗來證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生:將一滴紅墨水滴入清水中,清水變紅。

師:這幾點內容對我們今天學的學習很重要。

評析:再現機械能知識與分子動理論的內容,為后面的類比得到內能的概念作認知上的鋪墊。

二、探究學習

1.探究內能概念

(1)用形象類比法引出內能概念

類比動畫圖1:運動的藍球與運動的分子

學生通過類比得出:藍球因為運動而具有動能,分子運動也具有動能。

類比動畫圖2:被舉高的磚頭與地球間有引力,分子間也有引力。

學生通過類比得出:磚頭與地球間因為相互吸引而有勢能,分子間相互吸引也有勢能。

類比動畫圖3:被壓縮的彈簧有斥力,分子間也有斥力。

學生通過類比得出:彈簧各部分間,因有斥力而具有勢能,分子間有斥力也有勢能。

(2)師生共同概括出內能的概念:物體內所有分子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內能。

(3)深化內能的概念

①老師提出系列問題:

A.物體動能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B.分子動能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C.分子運動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

用動畫圖重現紅墨水在熱水中比在冷水中擴散得快的實驗,強化分子運動快慢與溫度關系的認識,并由此分析得出內能大小與物體的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內能越大。

②練習深化:

A.烈日暴曬下的沙漠,它的內能如何變化?你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B.將一杯水放入冰箱的急凍室內,它的內能怎么變化?你的判斷依據?

學生7:沙漠的內能增大,因為它的溫度升高了。

學生8:水的內能減少,因為它的溫度降低了。

評析:這樣安排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并為下面判斷內能的改變作準備。

2.探究改變物體內能的途徑

(1)改變學生學習用具的內能的活動

師:你們有什么辦法改變你們的學習用具的內能?

學生討論、活動、匯報。

學生9:拿橡皮擦用力擦桌子,可增大橡皮擦的內能。

學生10:雙手捂住筆,可以增大筆的內能。

學生11:雙手用力搓筆,可以增大筆的內能。

(2)學生討論后,師生共同歸納出改變物體內能的途徑:做功和熱傳遞。

(3)練習鞏固(通過動畫或圖畫再現生活情景):

動畫①:擦著火柴

動畫②:小孩滑下滑梯后說“好燙”

動畫③:水被燒開的過程

圖畫④:鉆木取火

圖畫⑤:雪天里,走路的人雙手不斷的摩擦取暖

評析: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和從生活中發現物理規律的能力。

三、讓學生匯報學習心得,小結本節內容

學生13:知道了物體內所有分子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內能,改變內能的途徑有兩個:做功和熱傳遞。

篇(4)

(1)知道什么是熱運動,知道分子熱運動劇烈程度與溫度有關

(2) 知道布朗運動和擴散現象,并能簡單解釋其原因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節教材內容特點是先實驗(擴散現象和布朗運動兩個實驗現象),后得出結論(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并根據現象說明熱運動與溫度有關,因此做好演示實驗是關鍵.

分析二:由于液體或空氣分子在熱運動過程中對懸浮于其中的顆粒的碰撞的不平衡性,使這些顆粒受力不平衡而開始運動,這就是布朗運動.由于分子運動的無規則性,造成布朗運動的不規則性.另外,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快,對顆粒的撞擊更強,布朗運動更顯著.

分析三: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平均速度越快,這是一個宏觀統計結果,而對于具體某個分子,溫度與其運動速度并不一定存在這一關系,也許溫度升高,這個分子的運動速度相反可能在降低.

教法建議

建議一:做好演示實驗是關鍵,擴散現象實驗和布朗運動實驗都需要認真做.在做觀察布朗運動的實驗過程中,用稀釋的墨汁做懸濁液,過稀時液體中的微粒太少,過濃時亮度變暗,而且微粒連在一起,不便觀察,可以多試幾次.墨汁也可以不放在載片玻璃的凹槽中而只簡單地滴一滴在載片玻璃上,蓋上蓋玻璃就可以.顯微鏡的放大率在40倍左右最合適.

建議二:在實驗的基礎上,推出分子在不停地熱運動后,要注意再用熱運動的觀點解釋造成該實驗現象的原因,以便鞏固、加深學生的認識.

建議三:有關布朗運動和擴散運動的實驗除做好演示實驗外,若有條件,最好能用計算機模擬一下該運動的微觀機制,這樣有利于學生對該實驗現象的理解.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重點:知道分子不停地無規則熱運動,知道布朗運動和擴散運動

教學難點:布朗運動和擴散運動的微觀解釋

一、擴散運動

1、演示實驗

空氣與二氧化氮氣體間的擴散現象

2、概念:擴散現象

3、擴散現象的微觀解釋:分子的無規則熱運動

4、計算機演示擴散過程

5、對比實驗:紅墨水在熱水和冷水中的擴散快慢.

結論: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擴散越快

6、列舉日常生活中的擴散現象:如香水味等

二、布朗運動

1、學生觀察布朗運動現象

2、微觀解釋布朗運動:分子撞擊不平衡

3、觀察布朗運動與溫度高低、顆粒大小關系: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顯著;顆粒越小,布朗運動越顯著.

4、計算機演示布朗運動現象以及產生原理

例:關于布朗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布朗運動是指懸浮在液體中的固體分子的運動

B、布朗運動是指液體分子的運動

C、布朗運動是液體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反映

D、布朗運動是指懸浮在液體中的顆粒的無規則運動

答案:CD

評析:熟知布朗運動的實質是解決本題的關鍵.

三、熱運動

由布朗運動和擴散運動說明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與溫度的關系.

四、作業

探究活動

題目:研究不同物質形態間擴散速度快慢

組織:個人或分組

篇(5)

從理論的角度來看,初中物理作為一門自然學科的教學,給學生的感覺就是新奇與有趣,學生因而也容易產生一些問題.但在實際的教學中看到的情形更多的是,學生在面對“有趣”的物理現象時,常常無問題可問,即使教師多方引導,整個班級也常常如死水一潭一般.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學生對教師認為有趣的現象沒有產生真正的興趣,或者沒有認識到有趣之處;二是學生不敢或者不愿意提出問題,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思維比較被動,絲毫不想提出問題.筆者以為這里就需要先探討初中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問題意識的來源.

筆者的研究表明,初中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問題意識更多的來源于認知上發生的沖突.這一發現對之前所認為的需要通過有趣、新奇的手段去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的認識是有區別的,某種程度上表明了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注重自身的認知需要,而這一發現與相關理論研究也是一致的,即只有當學生的認知發生失衡的時候,問題更容易產生.同時根據筆者對學生的調查也發現,初中學生在物理學習中也更在乎自己的認知是否得到滿足.例如在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探究中,為什么要設計那個斜面實驗?很多時候教師都認為學生難以提出這一問題,因而常常是自己提出然后去展開探究.而筆者在研究中發現,如果結合學生在生活中的經驗,是可以激發學生提出問題的.如學生在生活中有乘坐過山車的經驗,那么結合這個實例,可以讓學生思考:如果從高處下來然后一直在平直的軌道上行駛,結果將會如何?在此問題的基礎上,再結合如何獲得不同的運動速度等問題,學生的思維就可以展開.學生會在大腦中構思教師假設的情形,會對情形的原因提出自己的理解,同時又會遇到一些困難:過山車在平直軌道上到底是一直運動還是最終停止?速度可能有快慢嗎?又與哪些因素有關?……這些問題在實際教學中確實會自然出現,而其出現原因,就在于學生在思維加工的過程中有了認知需要,這證明認知需要確實是問題的來源.

2初中物理學習中問題意識的激發策略

研究發現,學生自己并不會自然發現問題的來源,也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恰當引導下確實會自發產生問題,但如果引導不當,問題就無法產生.這從表面上來看,是教師的引導影響著學生的問題提出,而實際上卻是學生能否有效地接受外界或自身的有效信息刺激,進而激活自身的問題意識.筆者以為,如果能夠從學生的自身去著力引導,有助于讓學生養成不依賴于教師的教而高效地學習物理的習慣.那么,源于自身的問題意識如何被激發呢?

研究表明,可以采用如下策略:

其一,引導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學會發現矛盾.矛盾的背后就是認知的失衡,就是問題意識的源泉.在分子運動理論的學習中,需要讓學生認識到分子運動理論的重點,那么就可以引導學生去發現物理知識的矛盾.當學生認識到物質是由大量分子組成且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的時候,如果引導學生建立分子運動的具體情形,比如說讓學生想像班級上所有的學生是一個個分子,且在不斷地運動,那么學生就會發現分子的運動是需要空間的,于是分子之間是否存在空隙的問題就會自然產生.沒有這樣的矛盾引導發現與同步的認知失衡的話,這個問題學生就難以自發地提出來.

其二,引導學生學會利用物理概念或規律去描述矛盾.用物理概念或規律去描述矛盾是物理學習的重點,也是由生活經驗向物理知識過渡的重要階段.事實上在筆者的研究中可以發現,學生起初會用生活語言或之前學過的物理語言去描述矛盾,比如說上例中學生會問:分子與分子之間是不是有距離?距離雖然也屬物理語言,但其描述的是一維空間,與“空隙”所描述的三維空間是有區別的,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去引導,引導的辦法自然還是讓學生認識“距離”是否能夠完全描述分子運動的實際情形.一旦引導成功,學生就會發現物理概念的適切性.這其實也為學生的問題提出奠定了語言基礎,即將抽象的問題意識形成具體的物理問題.

其三,引導學生在物理學習中養成內省習慣.內省是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重要途徑,只有經過內省,學生才會擺脫對外界(如教師或教材)的依賴,真正將物理學習內化為一種內在習慣.在分子運動理論的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反思學習過程,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問題是如何提出的過程.學生會發現有時候即使不經教師提醒或引導,只要自己能夠積極地思維,尤其是發散思維與內斂思維同時運用,也能夠發現問題,也能夠提出問題解決的初步思路.這樣的內省,使得學生擁有一種內在的問題意識,從而讓問題意識的激發成為學生自己的事情.

3問題意識的激發需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篇(6)

物質分割有一個限度,分割到某一限度時小粒子能保持物質原來的化學性質,但用肉眼不能看到,只能借助電子顯微鏡觀察,1811年,意大利物理學家阿伏伽德羅將組成物質的、仍能保持其化學性質不變的最小微粒命名為分子。

二、走進微觀世界

1,我們知道了物質由分子組成,人們又猜測分子能不能繼續分割,科學家發現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組成,并把這樣的粒子稱為原子,同時還發現有的分子由多個原子組成。有的分子由單個原子組成,進一步研究發現,原子是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所組成,在一般情況下原子核所帶的正電和核外電子所帶的負電相等,原子核由更小的粒子――質子和中子組成,而質子和中子又由更小的夸克組成……在探索微觀世界的過程中,科學家對原子的結構進行猜想和實驗,并提出了多種模型,1909年,著名科學家盧瑟福在進行了α粒子散射實驗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

2,我們知道:許多物體都有氣味,我們可以從不同的氣味來區別出不同的物體,物體氣味哪里來的呢?根據探究,人們認為物體的氣味與構成物質的分子的運動狀態有關,那么分子又在做怎樣運動呢?通常情況下,分子運動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看得到的宏觀現象來探究它的運動情況,這種方法叫做轉換法,1827年。英國植物學家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取出一滴這種懸浮液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花粉小顆粒在水中像著了魔似的不停運動,而且每個小顆粒的運動方向和速度都改變很快,不會停下來,這些小顆粒實際上是由上萬個花粉分子組成的分子團,由于受液體分子撞擊不平衡,從而表現出無規則運動的情況,這就是最著名的布朗運動,布朗運動雖然不是分子的運動。但該現象說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南宋詩人陸游《村居書喜》詩中的兩句“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則告訴我們分子運動的快慢和溫度有關系,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

3,物體由分子組成,雖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運動但不會成為散沙,固體具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液體具有一定的體積,但沒有一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氣體既無一定的體積,又無一定的形狀,具有很強的流動性,這都與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力有關,如兩滴水珠互相拉近后能自動結合成一滴較大的水珠;一個細鐵圈的中間松松地系著一根棉線,將細鐵圈平放在肥皂液中后取出,細鐵圈便帶上一層肥皂膜,用一根棒將棉線一側的肥皂膜輕輕地戳破,結果棉線被另一側的肥皂膜拉向一邊,這些說明分子間存在一定的引力作用,生活中給自行車車胎打氣時要用力,也很好地說明氣體分子間存在斥力。

分子之間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時存在的,引力和斥力大小都是由分子間距離大小而決定的,當分子間距離為某一值r0(1×10-10m)時,引力等于斥力;當分子間的距離大于r0時,引力和斥力都要減小,但斥力比引力減小得更快,此時引力大于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當分子間距離小于r0時,引力和斥力都將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增大得快,此時斥力大于引力,斥力起主要作用;當分子間的距離大于分子直徑的10倍時,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都變得十分微弱,此時分子間的作用力可忽略不計,

4,固體和液體雖然有一定的體積,但其分子之間仍有空隙,在一根較長的玻璃管中注入一半水,再緩慢地倒滿酒精,用手指封住開口端,上下來回顛倒數次再豎起來,可以發現管內液面下降,這個實驗直接地說明了分子間存在空隙。

篇(7)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用古詩引入新課,能設置懸念,會讓學生在無意中產生疑問。例如學習光的反射時,我問學生;“著名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它包含怎樣的物理知識呢?”學生感到新奇,有一種迫切想弄明白的心理,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于是便積極投入學習。經過探究分析同學們終于明白,詩句所包含的為光的反射現象。因為廬山層巒疊嶂,處在不同位置,就有不同物體反射的光線進入眼睛,所以就看到千姿百態的廬山美景。可見,用古詩引入能順利地把學生帶進物理樂園、融入物理意境,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內驅力。

2 以詩激趣 增進理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如能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幫助理解教學內容,更重要的是能夠激發學習興趣。如學習機械能時為了讓學生加深對機械能概念的理解與掌握,我以詩激趣,選用了“黃河遠上白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佳句。因為前一句形象表明黃河水蘊藏著巨大的重力勢能,后一句則生動描述了奔騰不息的長江水蘊含著豐富的動能。而在學習機械能的相互轉化時,又列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名句,讓學生聯想“銀河”從“九天”“直下”的壯觀美景,感悟動能與重力勢能的轉化。這樣他們在欣賞詩句意境的同時掌握了相關的物理知識,看到了古詩中的物理價值,感受物理帶給他們的快樂與趣味,使他們在求知與興趣的碰撞中保持昂揚的學習銳氣,達到了寓教于樂,寓學于趣的目的。

3 選詩練習 重視應用

物體運動狀況的描述取決于參照物,同一物體選用不同的參照物,它的運動狀態有所不同,學生對此易出錯誤。實踐發現若只是單純的強調概念,學生不易理解,而且這樣的指令性做法,只能使他們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效果不佳。對此我引導學生通過判斷“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中的運動物體和參照物進行練習。經過啟發同學們便順利找出前一句參照物是“孤帆”,運動物體是“青山”。而后一句參照物是“兩岸”運動物體是“孤帆”。由此可見;選用詩句作練習,不僅能讓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而且使所學知識得到了運用與鞏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 貼近生活 走向物理

擴散現象是自然界中很普遍的現象之一,但分子運動比較抽象,給學習帶來了困難,學生對此容易產生畏懼心理。使用傳統方法去講解,學生難免有單調乏味之感。于是我利用“花氣襲人知驟暖,雀聲穿樹喜新驚”的佳句;引導學生運用分子動理論進行分析。原來氣溫驟升,使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運動加快,其香味被人聞到了,溫度越高擴散越快,分子運動越劇烈。通過這樣的實例,學生覺得分子運動并不抽象了,認識到物理就在身邊,自然現象中就包含豐富的物理知識,這種做法突破了傳統學習中的封閉狀態,打開了自然界與物理間的通道,為更好地學習物理開辟了廣闊的空間。

篇(8)

物理是一個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又是一個和生活聯系很密切的學科,課程標準改革后,在物理教學中提出要“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學理念。對于布朗運動的演示實驗,初高中都有涉及,本文分別針對初高中教學中關于演示布朗運動這一實驗做一些研究和改進。在教學上可以得到較好的效果。

1.簡介布朗運動原理及其地位

布朗運動是指用顯微鏡才能看到的懸浮在液體或氣體中微小顆粒所作的無規則運動。布朗運動永遠不會停止,并且隨溫度升高而愈加劇烈,布朗運動不是分子運動,而是分子運動對微粒集團的作用引起的結果,布朗運動只是相對粗略地證明了分子運動的存在和分子運動的內在性,雜亂性與永恒性[1]。

布朗運動是分子運動論的實驗基礎,是分子運動這種微觀現象的宏觀體現。在液體和氣體中懸浮的塵埃煙霧等都有這種類似的運動現象。對這個現象的理論研究只有用統計物理的方法才能闡述清楚原理,才能表達出對布朗運動研究的方法及其理論深度廣度,賦予嶄新的內涵。

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學生們可以認識到微小粒子的無規則運動是由于液體分子對懸浮微小粒子無規則撞擊的結果。在教學上一直用布朗運動中粒子的無規則運動來證明分子熱運切的理論,這正是說明布朗運動實驗的理論和實踐有著重要的意義。

2.演示布朗運動的一般方法、改進原因和評價

初級中學物理課本第十六章《熱和能》中的第一節《分子熱運動》中,以兩個課堂演示實驗分別講解了氣體間、液休間擴散現象,從而揭示“組成物質的分子或原子并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在不停地運動著”的理論,也就詮釋了“擴散”這一物理名詞:不同物質在相互接觸時,彼此進人對方的現象。

課本上傳統演示氣體擴散實驗是用裝有紅橙色二氧化氮氣體的瓶子上面,倒扣一個空瓶子,使兩個瓶口相對,之間用一玻璃板隔開,抽掉玻璃板后引導學生觀察會發生什么變化?時間長,不利于觀察。氣體制備有局限。

教材中演示液體分子也有擴散現象環節,是這樣描述的:在量筒里裝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藍色的硫酸銅溶液,靜放幾天后,界面逐漸模糊不清了。以此說明液體分子也在不停的做無規則運動。雖然此實驗現象明顯說服力強,但不足之處就是現象出現距離實驗操作要幾天時間,學生不能當堂觀察到現象,印象不夠深刻,而且硫酸銅溶液配制也比較費力。

通過這個實驗可以加深學生對“氣體分子是不停地運動著”這一概念的理解,還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最后通過本課講解揭示“組成物質的分子或原子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在不停地運動著”的理論。本課的重點是如何形象直觀地揭示這種現象。通過香煙煙氣和空氣相對地擴散運動,把本課內容具體化,生活化。易于觀察和理解。把課本上用來演示影響擴散快慢因素的實驗時用的墨水代替硫酸銅溶液,墨水貼近生活,現象出現得快,且也可與后面演示影響擴散快慢因素的實驗接應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演示方法的具體改進及評價

關于演示布朗運動的實驗,學生的科研心理和研究的深度都有所不同。因此有著不同的教學側重。

在演示氣體擴散現象時,試驗方法如下:取透明且清潔的兩個空集氣瓶,取其中一集氣瓶,在其內點燃一支香煙,香煙燃燒產生灰白色的煙氣,使瓶內有足量的煙氣,然后將集氣瓶翻轉過來,蓋上一片薄玻璃片。然后將裝有煙氣的集氣瓶連同玻璃片倒放在另一裝有空氣的集氣瓶上見圖(2)。兩瓶相對,穩定后,抽去中間的薄玻璃片,可以觀察到白色的煙氣不斷地向裝有空氣的集氣瓶里運動,煙氣灰白色,空氣無色,兩瓶氣體的顏色逐漸變得一致,片刻后兩瓶顏色達到一致。由于初中學生已經學習了關于重力的一些知識,又由于煙氣比空氣密度大,學生容易誤解為出現這種實驗現象是重力造成的。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煙氣和空氣接觸后彼此進入對方是不是由于重力的原因?怎樣驗證自己的結論?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想到另取兩個空集氣瓶,取其中一集氣瓶按上述方法充滿香煙煙氣,蓋上薄玻璃片,將空氣集氣瓶倒放在其上,方法同上,見圖(3),當抽去薄玻璃片后,可以觀察到香煙煙氣不斷地運動到上面的空氣中,最后達到顏色一致。本實驗排除了香煙煙氣和空氣彼此進入對方是重力的原因,能成功演示當兩者彼此接觸后能發生擴散現象,正說明了組成香煙煙氣的分子和空氣分子是不停運動的。在此筆者還要介紹在演示液體擴散現象時教法上的一些改進,演示的具體方法如下:取一量筒,注入若干清水,然后用滴灌向量筒內滴入幾滴藍色鋼筆水,會發現藍色鋼筆水在水中慢慢擴散開來,最后整杯水的顏色統一,變成淡藍色。由此實驗來說明液體分子也在永不停息的做無規則運動,液體也存在擴散現象。而接下來教師就可以拿來一杯熱水和一杯冷水,同時滴入等量的墨水,來引導學生猜想哪個杯子的墨水擴散的快?以此進行下面的教學。

在初中物理課本中此實驗用到的二氧化氮氣體在制取過程中費時,需要化學試劑及反應器。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對二氧化氮的認識還局限于課本,沒有生活上的認識。初中物理要用生動的實驗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要貼近生活。告訴學生物理就在大家身邊,要勇于探索發現。這也是物理演示實驗教學的啟發性要求。考慮到此實驗用到二氧化氮的性質有:顏色為紅棕色,易于和空氣辨別,密度比空氣大。筆者想到與二氧化氮有相似性質的香煙煙氣,香煙煙氣的顏色為白色,也容易與空氣辨別,且密度比空氣大。制備簡單,貼近生活,用香煙煙氣代替二氧化氮,對于每個學生來說都不陌生。這正是體現物理演示實驗教學實驗器材要簡單的要求。而在液體擴散環節,用墨水來演示更能突顯科學探究的教學新理念。

布朗運動的演示實驗改進后,可以在幾分鐘內完成,既節省了時間又堅強了教學效果。過去中學物理教學中都用顯微鏡觀察溶液的布朗運動,引導學生在顯微鏡下觀看被觀察液體的裝片,由于鏡頭上有臟污或者其他不正常的操作,可能會看到一些干擾現象。不同的人眼睛焦度不同,當分別觀察時,必須反復調焦,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教師無法準確的掌握每位學生觀察到了什么,也就難以對每位學生的觀察結果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這樣學生也就不能對觀察到的現象做有進一步分析研究。直到觀察結束,許多學生也沒有對布朗運動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因此,必須改進這種觀察方法,由學生單獨用顯微鏡觀察變成在老師指導下全班學生或較多同學一起觀察、研究和討論。經過研究和實踐,筆者發現用攝像法將布朗運動顯示在屏幕上,這樣一次就可以供20-25人觀看,可以有效克服上述困難,取得的教學效果較好。

篇(9)

(2)利用演示實驗做好導學。演示實驗既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又可以把抽象復雜的物理概念生動地顯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易理解、易掌握。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要求和特點,精心組織教材上所要求的每一項演示實驗。物理演示實驗具有形象、真實、生動和有趣的特點,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最直觀的物理情景,給學生以感性認識,能為學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規律等方面作出最直觀的鋪墊,使學生感受倍深。在充分利用教材所要求的配備儀器進行演示實驗的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自制教具加強演示的趣味和新穎性,體驗科學發現的過程和方法。例如,在一只塑料瓶中裝入一定量的水,在其中加入適量的奶粉,擰緊瓶蓋,充分搖勻,將激光筆發出的光透過瓶底對著瓶蓋照射,此時會看到由光沿直線傳播在瓶中形成的光柱。

篇(10)

化學是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科,教師講課聯系實際生活,必將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極大的激發探究問題的興趣。

1.某些內容講授時學生可能一時難以理解,此時教師可講解一些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實例,使抽象難懂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而使他們掌握知識。如講到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總體積小于200mL。學生不能理解,這時我們舉例問學生把一碗蠶豆和一碗小米混合后體積是不是兩碗時,學生回答不是。并讓他們解釋原因,這樣他們把微觀粒子與宏觀物質聯系起來也就理解了酒精和水混合是由于小分子進入大分子間隙使體積小于200mL。

2.巧設問題,因勢利導,激發探究化學知識的興趣。如在二戰期間,德軍占領了丹麥,諾貝爾物理獎的獲得者玻爾教授利用化學方法,使諾貝爾金質獎章溶解在王水中,在德國鬼子的眼皮子底下保存了兩年,安然無恙,之后又用化學的方法從溶液中置換出所有的金子,得以重鑄諾貝爾獎章。請問同學們,教授采用什么辦法把溶液中的黃金全部置換出來?“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問題立即引起了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興趣,激發了學生進一步探究的動力,因勢利導,從而在快樂中獲得知識

二、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新課的導入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開端,它正如電影的“序幕”一樣,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懸念設置法、實驗法和故事法等都是較好的導入新課的好方法。

懸念設置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需要,巧設懸念,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種導入新課的方法。教師可以把它與故事法結合起來進行教學活動。比如在學習原電池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一個故事:有一個很富有的老人,他生活上豐衣足食,唯一的遺憾就是有兩顆門牙掉落了,這給他的生活帶來了很大不便。那有一天他就跑牙醫那去鑲了一顆金牙和一顆鋼牙,但自打他鑲了這兩顆牙齒后,頭痛就一直困擾著他。那大家知道簡單的鑲牙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后果嗎?想必這時候學生已經被你激起了強烈的好奇心,這時候教師可以轉入正題,“學了今天的原電池內容后大家就能明白其中的奧妙了。”相信后面學生必能以高度的熱情投入學習中。

實驗法是教師按照教學目的,充分地控制實驗的環境,創設一定的實驗條件,科學地選擇研究對象,以直觀現象來激發學生興趣的一種教學方法。比如在學習Na2O2性質時,有一條是關于Na2O2和H2O可以發生反應放出氧氣,那在學習這個性質時教師可以先做一個滴水著火的實驗:(1)向蒸發皿中依次加入5g氯酸鉀粉末,5g蔗糖和2―3g Na2O2。把過氧化鈉放置在最上層。(2)用長滴管向過氧化鈉上滴加數滴水,然后迅速離開,容器里立即起火燃燒,火花十分明亮。學生必定對這個實驗充滿好奇,相對的后面的教學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過語言的感染力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現代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而且要有精湛的教學藝術。其中教師講課時如果能讓自己的教學語言既顯得詼諧、風趣又不乏邏輯性和科學性使學生愿意聽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夠讓他們在較為輕松的環境中接受知識、增加技能。那么對天真活潑、好奇敏感的初中學生而言學習興趣是很容易被激發出來的。如在講到分子間有間隔時分子的間隔既看不見也摸不著學生很難理解我就將一個蘋果看作一種物質的一個分子一顆芝麻看作另一種物質的一個分子,那么一筐蘋果和一筐芝麻混在一起還有兩筐嘛學生當然知道沒有兩筐,是因為芝麻填滿了蘋果間的間隙,分子也是這樣,同樣道理在學習分子運動速度和相對分子質量的關系時若直接告訴學生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大,分子的運動速度就快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小分子的運動速度就慢,學生不僅難以理解而且很難記住。就舉了一個例子:甲乙兩個人甲是個大胖子二百多斤,而乙是個瘦子一百多斤。這兩個人那個跑得快哪個慢?學生異口同聲的說胖子慢瘦子快 我接著講質量大的分子運動速度慢、質量小的分子運動速度快相對分子質量和質量成正比,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大分子的運動速度就快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小分子的運動速度就慢。在學習地殼中元素含量時按氧硅鋁鐵鈣的由多到少的順序記住但是很容易忘我就利用諧音養閨女貼心,學生大笑。

篇(11)

一、什么樣的物體具有內能?

內能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由于物體由分子組成,分子又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因此一切物體,不論溫度高低、質量大小、運動與否、狀態如何,都具有內能.如0 ℃的水具有內能,100 ℃的水具有內能,0 ℃或0 ℃以下的冰也具有內能.

例1 下列關于內能的說法正確的是().

A. 靜止在地面的冰塊沒有內能,鍋爐內沸騰的水有內能

B. 空中飛行的飛機有內能,地面靜止的火車沒有內能

C. 具有內能的物體也一定具有機械能

D. 具有機械能的物體一定也具有內能

解析: 靜止在地面的冰塊、火車都是由大量的分子組成的,這些分子在物體內不停地做著無規則運動,且分子之間也存在作用力,因此它們都具有內能,與物體的溫度、運動狀態、高度等無關,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但是當這個物體整體既沒有運動,也沒有被舉高,也沒有發生彈性形變時,這個物體就不具有機械能.如果這個物體運動了,或被舉高了,或發生了彈性形變,它就具有了機械能,同時一定具有內能.

答案:D

二、影響內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擴散現象告訴我們:同一種物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因此影響內能的主要因素是物體的溫度.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溫度越高,物體具有的內能越大.

在相同溫度下,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是相同的,而質量大的物體擁有的分子數目比質量小的物體擁有的分子數目多,因此具有的內能也大.即在其他因素都相同的條件下,質量越大,物體具有的內能就越大.

例2 (2008年江蘇泰州中考題)實驗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比如科學猜想,往往是以一定的事實和已有知識為依據,通過推理而提出來的.

(1) 用放大鏡觀察素描炭筆的筆跡,觀察到微小的顆粒;麥粒碾成面粉,面粉揉成面團……大量類似事實,為我們想象物質的結構模型提供了依據,終于認識到:_____是由大量分子構成的.向冷熱不同的清水中各滴一滴墨水,觀察到墨水擴散的快慢不一樣……大量類似現象使我們推想到: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快慢與_____有關.

(2) 物理學上把“物體內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請你根據這個意思,結合所學知識,就“影響物體內能大小的因素”提出合理猜想,給出推理性結論,說明推理依據(參照示例).

① 示例:物體內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溫度有關.推理性結論:一個物體的溫度越高,內能越大.推理依據: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分子動能越大.

② 物體內能的大小還可能與物體的_____有關.推理性結論:_____.推理依據:_____.

(3) 由于推理性結論具有一定的事實和理論依據,所以在科學研究中,有時就運用它來初步解釋相關問題.同學們也來嘗試一下.

在上圖中,a杯中水量較少,b、c、d杯的水量相同.根據問題(2)中所得的推理性結論,比較各杯中水的內能的大小:

① _____杯中水的內能最大,因為_____.

② _____兩杯中水的內能不好比較,因為_____.

解析: (1) 根據熱運動理論可知,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向冷熱不同的清水中各滴一滴墨水,可看到熱水中墨水擴散得快一些,擴散的快慢反映了分子運動的快慢,擴散得越快,說明分子運動越劇烈.(2) 影響物體內能的因素除了溫度以外,還應該考慮質量,因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條件下,物體質量越大,擁有的分子數目就越多.(3) 要比較水的內能大小,應在質量相同的條件下比較溫度,哪個溫度高,哪個內能就大;或者在相同溫度下比較物體質量,哪個質量大,哪個內能就大.如果兩個物體,一個溫度高,而另一個質量大,就不好比較了.

答案:(1) 物質 溫度 (2) 質量 質量越大,物體的內能越大 物體質量越大,物質的分子數目就越多,所有分子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就越大 (3) ① d d杯中的水量比a杯中多,與b、c杯中相同,但是溫度最高 ② a、b a杯中的水量比b杯中少,但是溫度比b杯中高

三、怎樣改變物體的內能?

把兩個溫度不同的物體互相接觸,低溫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大,高溫的物體溫度降低,內能減小,這個過程叫做熱傳遞.熱傳遞改變著物體內能,其實質是內能的轉移,而不能說“溫度轉移”.

在熱傳遞過程中,內能傳遞的多少叫做熱量.顯然熱量與內能是有區別的,熱量特指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的那部分內能.討論熱量的前提是發生熱傳遞,而發生熱傳遞的條件是物體之間或物體的不同部分之間存在溫度差.同時注意:物體吸熱時,內能增加,但溫度不一定升高;物體放出熱量,內能減少,但溫度不一定降低.

另一種改變內能的方式是做功: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增加;物體對外做功,物體內能減少.做功的實質是機械能和內能的相互轉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电影网| 人人爽天天碰天天躁夜夜躁| 狠狠色先锋资源网| 国产系列在线播放| free性俄罗斯|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久女久|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va在线视频|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理论片yy4408在线观看| 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蜜臀AV一区二区| 国产在亚洲线视频观看| 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狼|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久久久| 九九影视理伦片|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 日韩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 欧美夫妇交换俱乐部在线观看 |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手机高清在线观看网站 | 北条麻妃一区二区三区av高清|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国产乱淫a∨片免费视频| 4444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在线免费你懂的|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 juy639黑人教练君岛美绪| 小仙女np高h| 一本加勒比hezyo东京re高清| 成人人免费夜夜视频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 久久久噜噜噜www成人网| 日本年轻的妈妈|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日本成aⅴ人片日本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