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常用的護理知識大全11篇

時間:2023-08-12 09:14:24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icu常用的護理知識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icu常用的護理知識

篇(1)

[中圖分類號]R197.3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11)08(b)-159-02

綜合icu收治的患者來自于醫院的各個科室,患者均存在2個以上臟器功能不全,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變化快,并且ICU病房集中了先進的醫療設備。存在儀器操作復雜、工作量大、突發事件多等特點。對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都有著極高的要求。如何有計劃、有目標、有針對性地使沒有接觸過ICU工作和沒有經過系統培訓及正規指導的護士盡快地掌握危重癥的監護技能。實現從無經驗的護士成為合格ICU護士的角色轉變。關系到ICU護理隊伍的建設和護理質量的高低。如何找到一個合理實用的規范化培訓方法是臨床護理管理者面臨的課題?,F將我院ICU 2010年新護士規范化培訓方法介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ICU原有護士20名,ICu工作8-10年2名,4-7年5名,1-3年13名。由于我院ICU床位擴展,新招聘護士15名,均為女性,其中4名已有工作經歷,其余11名均為應屆畢業生,年齡19-27歲,平均(22.09~1.04)歲,均為大專學歷。

1.2方法

1.2.1制訂培訓計劃

根據我院ICU收治患者的特點以及ICU專科護士所應具備的專業素質和技能要求,詳細了解新入科護士的基本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實施分階段、規范化、標準化培訓。

1.2.2編寫培訓教程

以《危重癥護理學規范化培訓教程》以及《ICU專科護士資格認證培訓教程》為理論基礎,組織帶教組長共同編寫適用于我院ICU工作模式的《ICU護士培訓教程》,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①ICU相關的理論體系;②ICU護士工作制度與各班工作職責;③ICU基本監護技術以及常用儀器設備的使用;④常用護理操作流程;⑤各系統常見危重癥的護理;⑥各類護理文書的書寫規范;⑦監護室突發事件的應對。

1.2.3成立培訓小組

由護士長負責,成立理論授課小組和護理技術操作指導小組。

1.2.4實施培訓計劃

培訓時間共5個月。

1.2.4.1崗前培訓(3 d)新護士人科后,首先由護士長進行環境介紹,詳細講解ICU病房的各項管理規定,ICU護士的職責,以及人科后的培訓計劃、內容、目標等。并對新護士提出培訓要求。

1.2.4.2理論授課培訓每周進行2次集中理論授課,由護士長、理論培訓小組成員實施,結合臨床實例,利用多媒體手段,針對需求,強化重癥監護基礎理論,并突出??铺攸c,使新護士在理論方面加深認識,以便于理論指導臨床實踐的順利進行。

1.2.4.3護理技術操作培訓與跟班實踐指導培養科內1~2名示教護士,新護士人科后統一操作示教,主要培訓ICU護理工作中常用護理技術操作以及常用儀器設備的臨床應用。包括心肺復蘇術、無菌吸痰技術、氣道管理、呼吸機、監護儀等的使用,并集中進行統一模擬練習,提高其技能水平。

1.2.4.4建立儀器操作流程將各種儀器的使用方法和出現報警的原因及故障的排除方法,制作成卡片掛在儀器上,組織學習,方便護士使用。并將在使用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作為實例進行學習和總結,提高其掌握和使用各種儀器設備的能力。

1.2.4.5臨床“一對一”跟班培訓學習常用儀器設備操作及基本理論培訓階段結束后,由有經驗的護士進行“一對一”跟班帶教,完成新護士進入臨床工作前的培訓工作,使其能夠順利承擔起ICU常規護理任務,最終實現從護生到ICU護士的轉變。要求帶教老師在培訓中做到放手不放眼,避免差錯的發生。

1.2.5考核內容及方法

理論考核:從各位老師授課內容中以及我科培訓題庫中選擇相應的題目進行理論測試。臨床實踐能力考核:包括各類儀器設備的使用,專科護理操作規范的掌握程度,以及突發事件的應對等。綜合素質考評主要包括:帶教期間的表現,主動認真學習的能力,醫護患溝通能力等幾方面。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對比采用x(sup)2(/sup)檢驗,以P

2結果

經過5個月的理論與實踐操作的培訓,有1名護士不能勝任ICU的工作而被淘汰,有3名護士因個人原因辭職,未完成培訓計劃,其余11名均順利通過培訓。

新護士在經過系統培訓后,理論知識較培訓前提高了(22.545±1.404)分,操作水平較培訓前提高了(16.182±1.077)分,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對比國內外的ICU??谱o士培訓現狀,國外的臨床護士2011年8月第8卷第23期需要經過半年以上的專業培訓方可進人ICU工作。而國內,有調查顯示,87%的ICU護士沒有接受過任何專科培訓。我院ICU 2010年床位擴展,為了滿足臨床危重癥患者的收治工作。筆者增加了護士配置,新人科護士中有11例無任何護理臨床工作經驗。為了在短時間內完成新護士的ICU上崗培訓。筆者選擇適宜的培訓教程與培訓方式以保證培訓質量。

新護士入科培訓前問卷調查顯示,15例中有12例有畏懼心理,3例不愿意到ICU工作。10例對ICU??浦R完全不知道。這可能和ICU患者病情危重,護士工作強度高,新入科護士沒有臨床工作經驗有關。但是新護士學習熱情非常高。學習態度積極,這是科內工作3年以上護士所欠缺的。經過規范化培訓后,新護士的理論、操作技能都有了很大提高。再進入臨床工作,縮短了新護士的適應時間,增加了她們到ICU工作的信心。

篇(2)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2.061

急危重癥護理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救護能力已經成為衡量一所醫院乃至一個地區急診醫療救護水平的重要標志。2007年國家衛生部下發了《專科護理領域護士培訓大綱》,針對重癥監護室護士,從基本理論到專業技術的培訓均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國內已有多所高等醫學院校將《急危重癥護理學》或《急救護理學》列為主干課程或必修課程。由于《急危重癥護理學》是一門與臨床實際聯系緊密,實踐性強、綜合性強的課程,護生在學習本課程過程中必須掌握多種急危重癥救護技術,因此,實訓課在本課程中擔任了非常重要的教學角色?,F將我校《急危重癥護理學》實訓課的教學現狀和改革方法作一探討。 實訓課教學的現狀1.實訓課與理論課比例不合理我?!都蔽V匕Y護理學》理論課為32學時,實訓課為4學時,實訓課與理論課比例僅為1∶8,實訓課所占比例顯然偏低。護生需在4個學時內掌握數項常用臨床操作技能,學習任務繁重,然而,實訓學時不足,護生往往尚未熟練掌握相關的臨床操作技能,課程就已結束。上海、大連等城市的部分高等醫學院校已將急救護理學的實踐課與理論課比例由1∶3增加到2∶3[1,2]。

2.教學內容偏少受學時數過少的限制,目前實訓課僅開設了徒手心肺復蘇、簡易球囊輔助呼吸、除顫術、氣管插管術、多功能心電監護儀的使用等臨床操作技能項目,其他常用的急救技能如吸痰、吸氧、洗胃術、緊急靜脈輸液、微量泵及注射泵的使用、氣道開放及管理等項目均未能開展實訓。實訓課教學內容偏少,而實際臨床工作對我校護生所要求掌握的臨床操作技能較多,供需之間存在較大差距。

3.教學場地及教學設備有限隨著我校招生規模逐年擴大,學生數量劇增與教學場地及教學設備匱乏之間的矛盾日益突顯。數門課程共用實訓室的前提下,任課教師需多方協調使用實訓室的時間,不同課程的教學設備需反復搬運及布置,教學人員也因此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由于教學場地條件限制,無法建設模擬重癥監護室(ICU),大量用于模擬教學的醫療設備、儀器等教學資源也無法配置。

4.教學方法單一當前,我校的實訓課教學方法較為單一,主要為教師作示范性教學后學生再分組練習,在練習過程中,教師從旁指導或糾正學生出現的錯誤。國內多所高等醫學院校在實訓課中采用了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角色扮演、以問題為基礎(PBL)的教學、綜合性情境模擬實訓等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3,4],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5.師資力量有待加強由于招生規模擴大迅速,我校教師數量相對不足。教學任務繁重,工作負荷大,任課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和到醫院進行階段性臨床實踐的機會減少,教師的知識更新速度與實際臨床工作需求無法同步,必然對教學質量有直接影響。教學改革與探索結合我?!都蔽V匕Y護理學》實訓課的現狀及不足,為提高教學質量,培養質量優良的醫學類高職高專護理專業學生,本課程實訓課的教學改革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1.增加實訓課學時數,調整實訓課與理論課學時比例作為一門應用性及實踐性強的學科,理論講授應該與實訓課充分結合,將理論轉化為實際應用,在實踐中更好地掌握理論。在臨床工作中,護理人員對臨床技能的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始終是衡量其護理工作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要使我校護生熟練掌握臨床常用的急危重癥護理操作技能,并使之轉化為有利于護生就業的巨大優勢。當前我校《急危重癥護理學》實訓課與理論課的比例僅為1∶8,無法達到高職高專院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教育標準及要求。為豐富急危重癥臨床護理操作技能的實訓內容,讓學生有充分的學習時間來掌握相應技能,實訓課學時應合理增加,實訓課與理論課比例應達到1∶3以上。否則,實訓內容過少,護理操作技能薄弱,必將成為影響本課程教學效果、制約學生臨床工作能力的一塊短板。

2.豐富實訓課程內容依照2007年衛生部下發的《??谱o理領域護士培訓大綱》要求,可增設氣管插管及氣管切開的護理、深靜脈置管的護理、胸腔閉式引流管的護理、微量泵及注射泵的使用、危重癥患者搶救配合技術等臨床操作技能。如果我校學生在校期間已熟練掌握部分常用操作技能,對其盡快進入臨床工作角色、勝任臨床護理工作無疑是相當有益的,也會使我校學生在當前的高就業壓力環境中更具競爭力。

3.擴展教學場地及增加教學資源配置應積極建設模擬重癥監護病房(ICU),依照醫院的ICU來配備部分常用儀器設備如呼吸機、中心供氧及負壓吸引系統、心電監護系統、除顫儀、輸液設備等。通過在模擬ICU中進行各項操作技能的仿真教學,使在校學生對ICU的環境設置、工作流程、ICU常用設備的臨床應用、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獲得初步認知,在仿真的教學環境下對模擬病人進行各項急救技能操作的綜合演練,使學生在反復的仿真訓練過程中強化了各項操作技能,將來在臨床實際工作當中就能做到熟能生巧、臨危不亂。

4.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師生為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在共同活動中采取的教學方式、途徑和手段,是教學過程中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總稱[5]。實訓課應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其思維方式,使學生的急救反應能力、思考能力、溝通能力、操作技能運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得到綜合提升。如開展綜合性情境模擬實訓,在學生熟練掌握了單項操作技能的基礎上,設計某種急救場景,讓學生集體參與到急救活動當中,需運用的急救技術涵蓋心肺復蘇、電除顫、心電監護、緊急靜脈輸液、吸氧、吸痰等多項操作技能。還可通過運用多媒體或音像資料,階段性地組織學生開展急救技能競賽等多種教學手段,增加學生對急危重癥護理技能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達到改善教學效果的良好目的。

5.增設重癥監護病房見習及實習環節在校學生對急危重癥護理學理論知識進行了系統學習,在實訓課中熟練掌握了多種常用臨床操作技能后,可安排其到醫院ICU進行見習,由ICU工作人員帶教,使學生對ICU的工作環境、設備儀器、工作要求及注意事項進一步加深認識。在臨床實習期間,建議在完成其他臨床科室的輪轉學習后增加ICU實習環節。由于ICU的收治對象是各科的急危重癥患者,通過對各科患者的治療及護理,學生可以將各臨床科室的護理知識及技能進行綜合運用,有利于培養他們全科護理的觀念及能力。

6.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教師隊伍的素質高低對教學質量有直接影響。要重視教學人才梯隊的建設,青年教師要有計劃地、階段性地參與繼續教育,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和參與臨床實踐,扎實提高基礎理論和操作技能水平;高年資教師要注重知識更新,積極參與各種學術會議與交流,關注學科的動態發展,同時,指導青年教師以利于他們的快速成長。此外,還可從醫藥衛生單位引進理論基礎扎實、實踐經驗豐富、教學水平較高的衛技人員補充到老師隊伍中來,或聘請學術造詣較高的專家作為外聘教師,從而改善師資結構,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這樣才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有利之道。

培養應用型人才是高職高專院校的教育宗旨。只有重視實訓課程的建設,真正把理論指導實踐這一原則貫徹到教學活動當中,才能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才能把學生培養成為適應臨床護理工作需要的高素質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承翎,海莉,王泰蓉,等. 急救護理學實踐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當代護士,2010(6):100101.

[2]孫雪潔,張迎霞,付靖,等. 急救護理課程實踐教學改革[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8):16631664.

[3]黃偉.《急救護理學》常用非傳統教學方法探析[J].中醫藥導報,2009,15(6):119120.

篇(3)

1.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間本院ICU接收的行連續性血液凈化的100例患者,參考隨機雙盲分組法將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參考組共50例,包含男性56例,女性44例;其中年齡最低的有20歲,最高的有73歲,平均年齡(41.16±6.62)歲。研究組共50例,包含男性59例,女性41例;其中年齡最低的有21歲,最高的有76歲,平均年齡(42.29±7.15)歲。兩組患者的以上基線資料對比,沒有顯著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參考組50例患者治療過程中施行常規護理管理方案,主要為采用常規治療與用藥管理,且為其提供常規護理干預服務。研究組50例患者治療過程中施行針對性護理管理方案,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點:(1)治療時如果患者需行回血、排氣、沖洗等處理時,可經對三通接頭盲端進行調整,保證整套系統操作于封閉下進行,防止暴露操作引發的感染,從而有效減少患者的醫院感染風險,且防止醫護人員的血液感染風險。通過無菌剪刀剪除一次性腎臟穿刺針針梗和針翼,以防止由于刺破液體袋引發污染和漏液,且減少醫護人員的刺傷風險。醫生、護士的全部操作均需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進行。(2)選擇具備豐富經驗、責任感優秀的護士構建護理管理小組,安排護士長為組長,且經組長落實感染控制措施。醫護人員均按照預防標準原則進行干預。組長定期考核組員對院內感染預防知識的掌握程度,組織組員討論管理時伴有的問題。(3)醫生、護士應注意防止穿刺病人的皮膚破損處,且于穿刺時防止暴露導管,并注意盡量一次性穿刺,防止多次穿刺。護士需注意密切觀察患者的穿刺位置。定期進行換藥和消毒,治療完畢后以生理鹽水沖管,以肝素液封管處理。

1.3 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的院內感染情況,并進行比較分析。

1.4 統計學分析

納入本研究內的計量資料、計數資料數據,且置于SPSS20.0統計軟件內分析,其中前者經均數±標準差(±s)進行表示,且以t檢驗方法進行分析;后者經[n(%)]進行表示,且以卡方檢驗方法進行分析,若P

2.結果

研究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呼吸道感染3例(6.0%),泌尿系統感染2例(4.0%),腸道感染1例(2.0%),院內感染發生率為12.0%;參考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呼吸道感染7例(14.0%),泌尿系統感染5(10.0%),腸道感染3例(6.0%),院內感染發生率為30.0%。可見研究組患者治療時的院內感染發生率與參考組相比顯著更高(P

3.討論

ICU接診患者的病情通常比較危急,且存在起病急、病情復雜、病情不穩且變化快等臨床特點,資料顯示,約有20~29%左右的ICU患者會出現院內感染[2]。而連續性血液凈化技術主要是指經分子篩原理逐漸清除機體內的水與中小分子毒素,確保水電解質平衡,促進患者臟器功能的改善,是ICU急診患者的常用治療措施,由于行該治療患者的免疫能力相對較弱,發生感染的風險較高[3-4],故加強對ICU連續血液凈化患者的護理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中我們針對50例ICU連續性血液凈化患者施行針對性的護理管理方案,現針對ICU科室內護理人員的對連續性血液凈化治療與預防院內感染相關知識的培訓及考核工作,強化他們對以上知識及相關操作技術的掌握程度。嚴格規范醫護人員的相關操作,落實無菌操作,改進操作程序;選擇三通接頭,防止暴露性操作,降低感染風險。以無菌剪刀剪斷針翼、針梗,防止其刺破液體袋,且有助于避免醫護人員刺傷。結果可見,研究組患者治療時的院內感染發生率與參考組相比顯著更高(P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管理方案有助于減少ICU連續性血液凈化患者院內感染的出現,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 譚麗君,徐春萍,鄒淑霞等.臨床護理路徑對預防血液凈化患者深靜脈導管感染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24):3432-3434.

篇(4)

        隨著生物醫學模式的發展,護理模式也由原來“以疾病為中心”的功能制護理轉向“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教育過程,促使人們自覺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以改善、維持和促進個體的健康進而達到精神、身體、社會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狀態[1]。為了促進ICU病人的早日康復,提高ICU病人的護理質量,健康教育也因此被人們擺在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我科護士自2006年至今,針對ICU患者健康教育的特殊性,采取了相應的對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F將其總結如下:

        1針對ICU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的方法

        1.1ICU患者健康教育形式的特殊性:ICU患者情危重..集體教育和板報等健康教育的形式是受到限止的.只能對病人單個的進行健康教育.ICU患者常用的健康教育形式有如下幾種[2]。

        1.1.1口頭講解: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教育方式。針對患者的病情,講解疾病的過程、癥狀、處理,使用各種監測儀器的目的、注意事項,術后的指導,恢復期的鍛煉等。

        1.1.2提問問答:重視教育信息溝通的雙向性。鼓勵病人提出問題,由護士予以解答。對于不能進行語言交流的患者,如氣管插管、接受呼吸機輔助治療等病人,神志清楚,通過患者的表情、手勢判斷他們所要表達的意圖,或在紙或手上寫簡單 的文字進行交流。

        1.1.3示教模仿:對于清醒病人.可以由護士進行示范演示.指導病人掌握一些簡單的操作方法,如咳嗽、排痰、翻身、術后早期床上功能訓練等。

        1.1.4文字圖冊閱讀:采取健康教育小冊子、宣傳卡片、圖文像冊等書面形式,將教育內容交給患者自己閱讀,護士給予必要的解釋。

        1.2對ICU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提高家屬健康教育效果的對策[3]。

        1.2.1掌握交流與溝通技巧:有效的交流與溝通有利于家屬接受教育的內容。進行交流與溝通前,應對家屬可能存在的健康問題進行分析,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及治療護理計劃,并注意選擇恰 當的交流時機和地點。

        1.2.2實施有效健康教育的途徑

        1.2.3健康教育宣教卡:給ICU家屬分發宣教卡是一種節省人力和時間,同時又具有顯著效果的健康教育方法,值得推廣和借鑒。 

        1.2.4培訓??谱o士:Wesson[4]認為可以通過發展I C U??谱o士,專門派出人員為家屬提供患者信息,回答家屬提出的問題并為其提供一些指導,為家屬在患者初入ICU及轉出ICU時遇到的一些心理和情緒上的障礙起到有效預防和幫助效果。

2討論在實施過程中,得出幾點關于有效促進健康教育的建議

        2.1護士方面:ICU護士輪班勤,沒有專門做健康教育的護士.這也給ICU病人的健康教育增加了難度,這就要求ICU的每一位護士都要重視健康教育.人人有進行健康教育的意識.并認真做好健康教育.以保證患者健康教育的連續性和完整性。

        2.1.1首先思想觀念應與時俱進,樹立現代護理觀,明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健康教育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切實使向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成為一種自覺行為。

        2.1.2加強業務學習,擴大護士自身的知識面。ICU內患者健康教育內容廣泛,涉及學科多, 要求ICU護士要具備心理學、人文社會科學等方面的知識,通過業務學習,知識講談、外出培訓、繼續教育、 訂閱科技報刊等形式,以滿足日益廣泛的健康教育的需求。  

        2.1.3選擇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把握教育時機,健康教育的渠道包括交談、咨詢、講座、示范操作、個別指導、讀書、看錄像等形式。

        2.2醫院方面:張隆群等[5]強調,應為ICU病人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減少健康教育障礙,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

篇(5)

【摘要】  icu作為一個特殊的醫療環境具有重要的作用,icu護士由于特殊的工作環境,高強度、高標準的工作要求等原因,要承受很大的壓力。因此,了解icu護士的壓力來源,采取積極有效地應對措施,對維持icu護士的身心健康,保證護理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icu護士; 工作壓力; 應對措施

工作壓力是從業人員的職業要求與個體承擔能力不平衡引起的身心壓力狀態,它會導致工作疲憊感,表現為體力、情緒和精神上的疲倦感[1]。壓力過大會降低工作效率,還可以導致心身疾病,嚴重影響工作質量[2]。據國外學者報道,近年來出現的慢性疲勞綜合征,可能與勞累和長時間心理緊張,致機體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有關[3]。該病發病率為75~267/10萬,而護士中發病率約為1088/10萬[4]。我國學者也紛紛報道,國內護士心理健康狀態不佳發生率較高[5]。李小妹[6]等研究顯示護士工作壓力源與工作疲潰之間有顯著的相關性,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會使護士產生工作疲潰感,影響護理工作的質量??梢娮o士壓力問題越來越突出,令人矚目。

1icu護士壓力源常用評估工具

(1)目前在國內被廣泛使用的護士工作壓力源量表是由李小妹和劉彥君[6]參照國外最常用的護士工作壓力源量表(美國護理心理學家grey-toft與anersen的護理壓力表和英國護理學家wheeler與riding的護理壓力表),根據中國國情重新設計并請教泰國、美國及中國的護理專家修訂而成。該量表由5個分量表共35個條目組成,分為護理專業及工作、工作量及時間分配、工作環境和資源、患者護理、管理及人際關系等5個方面。(2)英國學者baily 1980年對1800名icu護士進行開放式調查后制定了icu護士壓力源量表。國內該量表由曾淑賢和李小妹[7]翻譯,并邀請了5位心理學及護理學專家重新評定后修改制定,由7個分量表共44條項目組成,分別包括:病房管理、人際關系、患者護理、知識和技能、工作和環境、生活事件及晉升和獎勵等7個方面。(3)護士工作問卷(mbi)是maslach在對耗竭綜合征進行了大量研究的基礎上建立的專門用于測量職業耗竭程度的[8]問卷,由彭美慈翻譯,包括情緒枯竭、去人格化傾向、個人成就感等3個方面。這些量表信度較高,且經過多次使用,能較好地測量出臨床護士的壓力源。(4)鑒于壓力源與心理健康狀況密切相關,國內外研究者在進行壓力源研究時常涉及心理狀況的評估。常用的臨床心理問題診斷技術的評定工具有:90項癥狀自評量表(scl-90)、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焦慮狀態/特性詢問表(stat)、醫院焦慮和抑郁情緒測定表(had)、艾森克個性問卷(epq)、生活事件量表等,也有采用自制的相關量表和問卷。

2icu護士主要壓力源

icu護士的工作壓力,是他們從事的護理活動及與其生存狀況相關的事件或環境等因素引起的一種精神狀態及相應的行為表現。也就是說,當icu護士覺得外界對自己的需求超過自身能力或難以滿足時,壓力就會產生。由此可見,構成其工作壓力的要素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產生壓力的外界環境和事件,二是個體對外界的刺激所產生的反應,即icu護士與職業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具體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2.1特殊的工作環境icu與其他科室人員和外界社會接觸較少,收治的都是危重患者,時常要經受面對瀕死患者的不良刺激,并且必須嚴格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另外,icu環境中的噪聲污染,如各種醫療儀器運轉的聲音、報警聲,病人的聲等等,均可引起護士緊張、焦慮和煩躁。

2.2高強度的工作要求icu的病人病情重,變化快,對icu護士的專業知識要求較高,要求他們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應變操作能力,以便能夠迅速、高效地參與病人搶救治療工作。如此看來,一方面長時間的體力消耗和精神緊張,使得他們身心疲憊,另一方面,對自身業務素質能力的不滿足和高期望也增加了他們的心理負擔。

2.3icu護士工作量大如今的護理模式,使護士工作已從單純的執行醫囑轉移到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會和文化的全面照顧,需要護士付出更多的勞動和精力。目前,我國的icu護士還處于嚴重缺編的狀態,床護比例倒置[9],導致護士處于超負荷的工作狀態,加上頻繁的倒班、夜班等對護士的生理及心理都有不良影響。另外,由于大多數醫院輔助支持系統不健全,護理人員承擔了大量的非護理工作范疇更加劇了護理人員資源不足[10,11]。

2.4知識缺乏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發展迅速,icu各種精密醫療儀器需要護理人員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不斷學習的進取心,此外,icu收治的多為跨??苹颊?也要求護理人員具有廣博和深厚的專業知識,為此,icu護士往往存在對自身的不滿足及過高的期望,由此逐步產生憂慮心理,加重心理壓力[9]。

2.5護士的個人價值與現實沖突根據所閱文獻表明,icu護士工作繁瑣辛苦、責任重、風險大,加之缺乏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有些人對護理工作存在誤解和偏見,護士自身的職業價值得不到體現,從而產生情緒低落、身心疲憊等不良心理反應[12]。另外,隨著護士學歷的普遍提高,工作量及性質并未隨之改變,晉升、繼續深造的機會少,護士自我價值的內心期望與現實之間的沖突也造成壓力。

2.6復雜的人際關系 由于監護室的特殊性質,不允許家屬陪護,甚至連探視都有著非常嚴格的限制,這些可導致患者家屬強烈的心理反應,常常引發護患沖突[2]。rout[13]研究認為icu護士在工作環境、患者需要和面對沖突方面比其他醫護人員壓力要高。其次,缺乏管理者的支持和醫生的不滿意都會使護士感到不被接納,減低了歸屬感,出現心理壓力[14,15]。

3應對

馬斯洛的人類需要層次理論中把人類的需要歸納為兩大類(即基本需要和發展需要)及五個層次,需要層次論認為人類需要被滿足的程度與健康狀況呈正相關,當所有的需要被滿足后,個體就達到最佳狀態[16]。工作壓力主要由于個體對外部環境或事件或者自身的不滿足而形成,因此,如果能夠充分運用馬斯洛理論,滿足其基本需要,使對icu護士工作負面影響較大的壓力能夠得到有效緩解,或在一定程度上變壓力為動力,不僅對他們的身心有益,還能提高他們的工作熱情和護理質量。

3.1滿足基本需要

3.1.1生理需要如休息、睡眠(1)加強icu工作人員的噪聲管理意識,從icu的建筑、布局、日常管理等方面重視減輕噪聲污染對醫護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2)改善護士休息室、就餐室環境,完善各種休息生活設施,保證護士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充分的休息。實行彈性排班制,建立休班需求本,護士提前1周登記,護士長根據護士需求并結合科室工作量,合理安排班次[17]。尤其是下夜班或長時間工作后對休息和食物的需求可能更迫切,如果此時管理者能夠根據具體情況有充分的關切之心和舉動,對護士的心理有積極促進作用。

3.1.2安全需要安全含有生理上的安全感與心理上的安全感兩層意思。前者指個體需要減輕或消除生理和生活的威脅,如避免學習、工作失敗的威脅。后者指避免發生恐懼、焦慮及憂慮等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如穩定的職業,生活中良好的人際關系等[16]。

3.1.2.1改善icu工作環境 合理布局搶救室,制定周密的搶救程序,定點、定位置、定數量、定人管理搶救藥品及儀器,有利于提高搶救成功率及緩解護士的緊張情緒。

3.1.2.2加強職業技能訓練,提高專業素質 能力的提升是舒緩壓力、維持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18]。icu護士在監護室這種復雜多變的環境中應加強業務訓練,熟悉最新現代技術,使自己面對工作中出現的一系列突發變故能夠應付自如,做到臨危不亂,胸有成竹,進而承擔救護危重患者的重要職責,減緩由于自己能力和知識的缺乏所引起的心理上的緊張和恐懼感。icu護士個人知識的積累是不斷完善自我、實現自我價值的根本途徑[2]。

3.1.2.3加強溝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icu護士工作中復雜的人際關系,主要是護患沖突,與醫生和其他護理人員的矛盾。這時對自身的心理調適可以緩解一時的壓力,若要希望長久地在一個和諧的環境中工作,需要自己去積極的適應環境,改造自己。

boyle[19]認為,icu護士之間的交流及醫護、護士與領導者之間的溝通交流技巧非常重要。良好的溝通技巧,可以增加同事之間的交流,使彼此之間獲得尊重,減少個人工作壓力,有助于工作時保持最佳的身心狀態。

3.1.3愛與歸屬的需要護士長及時掌握本科護理人員的心理、身體、家庭狀況,采取靈活的排班方式,使護士感到領導的關心和尊重,有利于平衡心態、恢復體力和培養對工作的熱愛[9]。護士的壓力感受與家人的支持也密切相關,所以,應充分發揮家庭系統的支持作用,當護士面臨困境,感到緊張、恐懼、憂傷、憤怒時,應主動向家人朋友求助和傾訴,以減輕心理應激反應,家庭成員之間也應多溝通,并可定期組織“家庭聯誼會”等活動,增強家庭成員的應對能力和支持力度[20]。

3.1.4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有雙重含義,其一是擁有自尊,使自己為一個有價值的人;其二是被他人尊重,得到他人的認同與重視[16]。

“認知因素是應激過程的關鍵性中間變量”,減輕icu護士工作壓力首先須從積極認知應對做起。換句話說,護士需要對自己的工作有一個正確、積極地評價,切實認識到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職業無貴賤”, 視自己為一個有價值的人。對護士工作持有世俗偏見的人是少數的,護士要維護并增強自身的職業自尊感,用真誠地交流消除他人對護士職業的誤解。

充分利用媒體,加強對護理工作的正面宣傳,提高整個社會對護理工作的認同和理解[21]。同時,管理者的支持尊重也是影響護士工作滿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方式[22,23]。建立激勵、關懷性的管理方式。國內外研究表明,領導的管理方式對降低員工職業壓力具有重要作用。高要求、低關懷的領導方式會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但離職率和抱怨程度也會很高;而高關懷、高要求的領導方式則具有雙重激勵作用,既可以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又可以保護他們的身心健康,減少職業壓力的產生[24]。

3.2發展需要 護士希望提高地位,實現自我價值,是符合馬斯洛的自我實現的需要,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可使人感到最大的快樂,曾等[25]調查顯示,護士將繼續教育排在自我需求的首位。護士希望通過繼續學習深造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不僅對病人的護理有益,也有助于提高護理隊伍的整體水平,長此以往對提高護士地位、樹立良好形象等都是有益的,建議管理者加強icu護士業務能力的培訓,不定期安排護士出外學習、培訓,支持和鼓勵護士接受繼續教育,學習多方面知識,提高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使其更好地、更有信心地承擔其工作內容,實現患者康復需要與護士自身心理需要的同步滿足[20]。

3.3其他措施

3.3.1提高自我身心素質,放松心情在工作壓力較大的icu,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提高應對的強度。加強體育鍛煉,尤其是腰背肌、頸部肌的鍛煉,可防止職業疾病的發生;即使是工作中也要做到勞逸結合,緩解長時間看監護儀屏幕造成的視力疲勞;注意飲食的調配,保證全面營養。

馬斯洛的研究發現,世界上真正完善的人是不存在的,絕大多數的人都存在著人格的某些弱點,都有完善人格、挖掘潛能的任務。個體有可能通過不斷努力,克服人格弱點,達到理性、情感和人類本能協調成一個整體的人格境界[26]。擁有此人格境界的人很少被他人的評價所左右,他們在心理上是自主的,所以對心理壓力有免疫力。同時,他們可以將疾病、挫折、沖突等體驗化弊為利,轉化成積極的體驗。因此,icu護理人員要有意識地培養健全的人格,人格完善是一個連續的過程,要達到一個較高的境界,除耐心、細心外,還要有信心,信賴自己的肌體和心理能力。

培養輕松、有益于健康的業余愛好;采用適宜的自我調節方法,如聽音樂、游泳、郊游等;加強心理健康知識學習,學會自我心理調節技巧;注意提高個人文化修養,培養幽默感和多樣化的生活情趣,提高心理耐受力,緩解工作帶來的壓力[9]。

3.3.2專業指導調適護士心理開設心理學、行為學等相關課程,建立有效的疏通機制。管理者要幫助icu護士進行心理溝通、語言溝通和技巧訓練,誘導護理人員通過移情作用體驗患者和家屬的情感、心理及對護理人員的期待,以增進理解,改善護患關系,避免沖突,減少應激源。科室或醫院組織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調動大家的參與的積極性,適當放松,便于以良好的心情投入工作。

3.3.3公平合理地提高福利待遇 亞當斯公平理論[27]認為:一個人對他所得的報酬是否滿意不是只看其絕對值,而是進行社會化比較和歷史比較,即每個人都把個人的報酬與貢獻的比率同他人的這一比率相比較;若比率相等,則認為公平合理而感到滿意,從而心情舒暢,努力工作。否則就會感到不公平、不合理,從而影響工作情緒,甚至采取過激行為。因此,醫院管理者應提高護士的福利待遇,建立合理的獎勵機制,增加其工作滿意度,減輕其壓力,提高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icu的工作特點和性質決定了icu護士的工作壓力特點,了解壓力及其為護理人員帶來的負面影響后,就要從正面積極引導、調整,根據各醫院和個人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采取恰當的應對措施,觀察應對效果,不斷發展完善應對策略,使icu護士正確對待各種壓力,建立最佳的心身狀態,更好地生活和工作。目前,我國對護士壓力的研究只側重于護士工作壓力源和應激過程中護士的心理健康狀況,并沒有更多地研究如何系統的管理護士壓力,設想在醫院領導地支持下,護理部直接參與管理,制定相應的制度和措施,如本文結合馬斯洛層次需要理論歸納的應對策略,將會促使這些壓力對策中支持措施被更有效地施行。

【參考文獻】

 

1李小妹.護理學導論.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1:10.

2李曉琳,拜蘭.重癥監護室護士壓力源分析及應對措施.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2):49.

3侯繼玲,李小英.護士易患慢性疲勞綜合征.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9,18(7):301.

4j ason l a.am j nurs.1988,98(5):16b.

5逄冰潔,張曼玲,江志君.護理工作應激與護士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中華護理雜志,1998,33(8):435.

6李小妹,劉彥君.護士工作壓力源及工作疲潰感的調查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00,35(11):645-649.

7曾淑賢,李小妹.icu護士工作壓力及應對方式相關性的調查分析.護理管理雜志,2005,5(10):5-7.

8楊欣穎,孫玉梅.急診護士耗竭狀況及相關因素的調查研究.中國護理管理,2007,7(1):35-37.

9曹嵐,唐春炫,蔣冬梅.重癥監護病房護士的壓力源分析及應對方式.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3b):33-34.

10郭燕紅.合理配置護理人力保障護理工作質量.中國護理管理,2003,3(1):44-45.

11余曉芳,高瑞華.護士職業健康狀況調查分析.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6):67.

12張丹.臨床護士工作壓力源及相關因素調查分析.護理管理雜志,2004,4(7):12-14.

13rout u. job stress among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nurses in primary care in england. psychol rep,1999,85(3):981.

14戴琴,馮正直,謝剛敏.重癥監護病房護士工作壓力源與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性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02,37(7):488-490.

15vahey d c, aiken l h,sloane d m, et al. nurse burnout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med care,2004,42(2 suppl):1157-1166.

16吳瑛,韓麗沙.護理學導論.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30-32.

17馮鳳,孫蓓.護士長管理干預對降低icu護士工作壓力的效果評價.齊魯護理雜志,2006,12(5):915-916.

18溫賢秀,涂小平.支持系統的構建對急診護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四川醫學,2003,24(10):1096.

19boyle d k, kochinda c. enhancing collaborative communication of nurse and physician leadership in two intensive care units.j nurs adm,2004,34(2):60-70.

20朱忠琴,王君俏.icu護士工作壓力及其影響因素和應對措施的研究進展.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8a):44.

21hoban v.how to manage stress.nurse times,2004,100(2):64-65.

22鄧若云,袁宏.托管制形勢下醫院護理人員壓力源分析與應對.現代護理,2007,13(6):532.

23董麗芳,劉春文,趙世華.重癥監護病房護士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人格特征相關性分析.護理研究,2006,20(26):2371-2372.

24陸昌勤.工作倦怠感研究及展望.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4,(3).

篇(6)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0)-7-206-02

SEASON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ON NOSOCOMIAL DISEASE OF 120 PATIENTS AT ICU

Zhang Xingqun

nursing departmentof luxi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pidemic causes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nosocomial disease at ICU of our hospital and provide evidence of protection to nosocomial disease.Methods 60 patients was collect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in 2008 of ICU,and investage the rate of infection,the epidemic caus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Results The total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disease was 36.7 %; 28.3 % patients of nosocomial disease got infected more than twice. 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 rel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was 9. 2 % , respirator related lung infection was 36. 8 % and tracheotomy related lung infection was 51.7 %. The top three causes of nosocomial disease wer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51.7 %) , alimentary infection(18.3%)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11.7%) . The leading microrganism cultured was gram-negative bacteria , about 53.9 %. The top three types were Pseudemonas aeruginosa ( 26.1 %) , fungus ( 13.2 %) and acinetobacter (7.9 %) . Conclusion it's high incidence rate of nosocomial disease in ICU. The princeps pathogenic bacteria was gram-negative bacteria;gram-positive bacteria and fungus infection was increasing. The rate of drug resistance was very high. It is advisable to set up the proper surveillance system ,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and active prevention measures.

[Keywords]ICU ;Nosocomial disease ; Prevention

重癥監護室獲得性感染(nosocomial disease,ND)是指患者進入ICU室72h后繼發的感染[1]。因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及侵入性操作多等原因,醫院獲得性感染的發生率明顯高于普通病房,感染是導致搶救最終失敗的最重要原因之一[2]。因此開展ICU住院病人醫院感染的監測,了解各類型ICU 獲得性感染的發病率及其危險因素,達到有效預防和控制ICU內醫院感染的發生,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本文對我院ICU收治的60例患者進行了醫院感染監測,并對感染危險因素及致病菌進行分析,提出預防和控制措施。

1 材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12月ICU病房60例患者進行觀察,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齡15-65歲,其中涉及疾病包括急性腦血管病13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14例,高血壓腦出血8例,肺部疾病5例,有機磷農藥中毒6例,呼吸心跳驟停復蘇后7例,重癥胰腺炎7例。住院時間10-65天。

1.2 方法

對有院內感染可疑者,從其呼吸道、泌尿道、消化管、深靜脈導管、各種引流管、血液等部位無菌采集標本,送細菌室作細菌、真菌培養,菌種鑒定及藥敏試驗。

2 結果

2.1 感染率

住院期間感染發生率36.7 %(22/60),發生2例次以上感染者占28.3 %(17/60)。與留置尿管相關的泌尿道感染發病率為9.2 % ,與使用呼吸機相關的肺部感染發病率為36.8 %,與氣管切開相關的肺部感染發病率為51.7%。感染部位占前3位的是肺部感染51.7 %(31/60)、胃腸道感染18.3 %(11/60) 和泌尿道感染11.7%(7/60)。

2.2 培養結果

60例98次培養,分離出76株致病菌,仍以革蘭氏陰性菌為主,占53.9%(41/76) 。居前3位的是綠膿桿菌26.1 %(25/ 76),真菌13.2 %(10/ 76) ,不動桿菌7.9%(6/ 76) 。

2.3 藥敏測試

菌株標本在取材時應用抗生素時間均超過72h,測試前用抗生素超過三種或三種以上占47. 6 %,藥敏測試結果顯示,G+對大多數常用抗生素有較高的耐藥性,僅對萬古霉素、利福平敏感;G- 對常用抗生素敏感度均未超過50 %,而對本院不常用的舒普深、特治星等藥顯示高度敏感。

3 討論

3.1 原因分析

根據本次研究可見,我院ICU患病原因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1.住院時間越長,繼發感染率越高。在60例患者中,住院10天以下產生繼發感染占20.0%(12 例),10-30 天繼發感染38.3%(23例),30 天以上的繼發感染占41.7%(25例);且住院在30天以上者,有60%有3 項以上的繼發感染,表明感染率與住院時間相對成正比。2.意識障礙者比非意識障礙者感染機會大:由于意識障礙者咳嗽反射減弱或消失,不能有效地將下呼吸道分泌物排除,易造成下呼吸道阻塞,并發下呼吸道感染,而誤吸和使用吸痰器也極易造成下呼吸道感染。意識障礙也可導致二便失禁,活動障礙等,容易造成皮膚粘膜感染、尿路感染等[3]。3.營養狀況的影響:ICU 患者因病情危重,消耗能量大,并且不能進食等使患者營養狀況差,免疫機能下降,成為易感者[4]。4.侵襲性操作的影響:侵襲性操作包括:插尿管、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吸痰、靜脈導管插入等,由于損傷局部皮膚粘膜,破壞身體的防御屏障,導致身體外部的定植細菌往身體內部移動,為感染提供機會,是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靜脈炎、口腔炎等繼發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5]。5.無菌操作不規范:ICU工作繁重, 搶救生命時需要快,往往造成無菌操作不嚴格,或醫護人員本身素質低下,無菌觀念不強,為繼發感染埋下隱患。6.抗生素濫用:大量廣譜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使菌群失調,且菌株耐藥性增高,造成二重感染、真菌感染等[6]。

3.2護理對策

針對上述問題,應該做到:1.加強環境衛生管理,設置合理的布局:應設1- 2 張隔成單間的隔離床, 專門接收高度傳染性的病人,如艾滋病等,隔離室有明顯標記,并有單獨的護理用具和血壓表,有單獨的廢棄物處理裝置。各種物品器械位置固定,按無菌區、清潔區、污染區嚴重放置,標記明顯;污物桶分醫用污物桶及病人用污物桶,醫用污物桶專盛配藥、注射后廢棄的棉簽、棉球、安瓿及廢紙等,病人污物桶用污物袋代替,盛放接觸過病人傷口、粘膜及分泌物、排泄物的棉球、紗布、紙張等。2.嚴格消毒:(1) ICU 地面、床頭柜、桌、椅每天消毒1- 2 次。(2)痰和污物袋每日清理至少兩次, 隨滿隨倒。 (3) 病人出院后徹底終末消毒一次,并用紫外線燈照射1h。(4) 呼吸機及霧化器等管道,每使用一次均消毒晾干后備用。 (5) 各種無菌物品,實行專人管理,每天檢查,定期消毒。3.建立院內感染委員會, 加強醫務人員消毒隔離知識培訓 4.洗手環節嚴格要求:有報道顯示因醫務人員的手傳播細菌而造成醫院感染約占30%[7]。醫務人員的手的各種細菌比其他人群多,手的微生物污染情況相當嚴重。因此每日護士洗手應多于35 次。我院ICU 設有流動水洗手設施, 常規肥皂徹底洗手三次后采樣培養僅少數培養出霉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 合格率在90% 以上,因此嚴格洗手可極大地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搶救時可設消毒液泡手、消毒毛巾擦手或使用一次薄膜手套及橡膠手套。5.盡量少插管,加強插管后的基礎護理。6.合理使用抗生素:不宜預防性地使用廣譜抗生素,嚴格做好抗生素的使用管理。盡量根據培養結果和藥敏來使用有效抗生素。

總之通過我們制定切實可行的隔離預防措施, 嚴格無菌操作意識, 強調病種隔離, 強化洗手觀念, 必將減少ICU室的獲得性感染,提高病人生成率。

參考文獻

[1] 俞森祥.危重病監護治療學[M].北京: 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 1996;123-236.

[2]徐京娥.431例腦血管患者醫院感染調查[J].實用護理雜志, 1998;(1) :221.

[3] 張旭,李驥.腦出血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探討非條件Logistic模型[J].中華護理雜志,2000;36 (3) :681.

[4] 李艷菊,李漓.對褥瘡原因的再思考[J].實用護理雜志,1998;14 (10):509.

篇(7)

[中圖分類號] R197.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12(b)-0152-02

重癥醫學科是現代化醫院中收治急危重癥及多臟器功能衰竭患者的特殊???。患者病情危重,病情變化快,護理技術含量高,以及封閉性的管理方式,要求護士不但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熟練的監護急救技術,還應具備較好的人文關懷、交流溝通等能力[1]。

最近,筆者對ICU護士綜合素質情況進行了認真調查,采取電話聯系、信函索取、問卷調查等方式,對蘇、魯、冀、豫、遼、皖、贛、湘、浙、京、滬等省市的13個三級醫院的ICU護士綜合素質進行了調查分析,認為ICU護士的綜合素質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必須認真對待,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

1 當前ICU護士綜合素質狀況

調查中,筆者從品德修養、理論基礎、專業技能、溝通能力和職業形象5個方面設置30個問題,共發出調查問卷1 120多份,回收864份,從8家三級醫院索取到近兩年來對ICU護士的理論和專業技能考試成績匯總統計表,11家三級醫院近2~3年的ICU護士培訓實施計劃和工作總結等材料,對從事5年以下的ICU護士綜合素質情況進行了調查。據調查分析,各家醫院都十分重視ICU護士綜合素質的培訓和提高,當前ICU護士綜合素質總體情況是好的,基本能適應現階段ICU護理工作要求。但ICU護士綜合素質也呈現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和不足,存在著與醫療科技進步、患者對ICU護理新要求、ICU工作新模式及護理新技術新儀器的大量使用等不相適應的問題。調查統計和分析結果:ICU護士的綜合素質五方面有近25%達到優秀,有37%達到良好,有48%的ICU護士綜合素質不及格。5個方面只有職業形象優秀率達62%,其他4個方面的優秀率都不超過50%。由此可見,ICU護士的綜合素質整體偏低,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能否得到有效解決,直接關系到ICU的護理質量和安全。

2 ICU護士綜合素質偏低的主要原因

一是自身基本條件偏低。從調查統計來看,ICU護士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統計第一學歷:本科以上學歷的占5%,高考的大專學歷占38%,初考連讀大專學歷占45%,初考中專學歷的有12%。初考大專和中專學歷的普遍專業理論基礎較薄弱,技術技能不全面不熟練,在各家三級醫院理論和專業技能考試成績偏低的ICU護士中占85%左右。

二是選拔用人把關不嚴。ICU護理工作特殊,對綜合素質要求更嚴格,應該把那些事業心責任感強、文化素質高、技術技能好等綜合能力強的挑選進ICU工作。但實際選配ICU護士工作中,往往因受各種因素影響,在選擇ICU護士時降低了標準,有的就沒有評選的標準,造成選進ICU的護士綜合素質良莠不齊,甚至把一些文化素質低、專業技能弱、責任感不強的護士選進或調入ICU工作。

三是在職培訓存在缺陷。重癥醫學??谱o士培訓是提高護理人員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但目前我國??谱o士培訓正處于探索階段,多強調理論和技術操作能力的培養[2],而對ICU護理工作別需要的人文關懷、交流溝通技能技巧灌輸培訓不多,對如何有效地獲取知識的能力、情緒的調節與自控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則很欠缺等。

3 提高ICU綜合素質偏低問題應采取的措施

一是建立ICU護士選用標準和綜合素質評價標準。ICU集中了現代化的監護與急救設備,集中了危重的患者;護士既是先進儀器的使用者,又處于搶救患者的第一線;護理質量的優劣是ICU救治工作成敗的關鍵之一。如何有計劃、有目標、有針對性地使沒有接觸過ICU工作和沒有經過系統培訓及正規指導的護士盡快地掌握危重癥的監護技能,實現從無經驗的護士成為合格ICU護士的角色轉變,關系到ICU護理隊伍的建設和護理質量的高低[3]。因此,對選用ICU工作的護士和綜合素質要有一個考核評定的標準和辦法,制定護理人員綜合素質評價表,采用自評、互評方式,并對評價結果進行反饋、教育、引導和管理。這樣就有利于全面客觀地評價護士綜合素質,有助于提升護士綜合素質,進一步增強護理團隊的合作能力,最終提高護理工作質量。

二是建立ICU護士繼續教育和專項培訓有效機制。開展ICU護士的繼續教育和專項培訓工作,必須要有有效的機制作保障,包括建立專門的課程內容、時間保障機制和考核獎懲制度等。ICU護士除參加其他護士培訓外,每1~2周進行1次培訓課程,全年共計36次,其中理論授課24次,復雜疑難病例討論12次,操作技能培訓12次,考核6次。授課內容涵蓋有效的護理評估、及時準確的病情觀察要領、ICU醫院感染控制指標、危重患者常見護理并發癥的預防、科室常見疾病的護理常規、三基本應知應會、各種檢查的正常值等;技能與考核的項目主要有ICU內各種儀器的使用與維護、各種常用的操作流程、服務流程以及搶救流程等。

三是著力解決ICU護士綜合素質存在的重點問題。從分析中可發現,當前ICU護士最缺少的是基本功和一些專業性的技能技巧。因此,必須統籌安排,集中力量,突出抓一些重點和薄弱環節的學習和在職培訓。一要把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二要打牢專業理論基礎當作關鍵;三要把錘煉心理素質作為當務之急;四要把提高技術技能經驗作為核心。通過扎實有效的培訓,ICU年輕護士綜合素質低的問題一定能得到快速解決。

4 結論

ICU年輕護士的綜合素質提高應兼顧??葡嚓P的護理理論、臨床能力、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4]。大多數學者認為??谱o士同時具有五個角色,包括臨床專家、管理者、教育者、顧問和研究者[5-6]。重視和加強對ICU年輕護士綜合素質的培養勢在必行,必須要以以上幾個方面為抓手,提供全面的培訓方案,推進ICU年輕護士綜合素質的提高,保證護理質量和安全。

[參考文獻]

[1] 李萍,肖江琴,江靜云. 理論與實踐交叉的培訓模式用于ICU??谱o士培訓[J]. 中華護理雜志,2009,44(9):829-830.

[2] 權明桃,游恩麗,江智霞,等. 體驗式教學在重癥醫學??谱o士培訓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貴州醫藥,2011,35(6):569-571.

[3] 張萍,孫玉蓉,王偉. 規范化培訓教程在ICU新護士培訓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 中國醫藥導報,2011,8(23):159-160.

[4] Morrison JD. Evolution of the period operative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role[J]. AORN J,2000,7221:227-232.

篇(8)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0)11-0256-01

隨著生物醫學模式的發展,護理模式也由原來“以疾病為中心”的功能制護理轉向“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教育過程,促使人們自覺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以改善、維持和促進個體的健康進而達到精神、身體、社會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狀態[1]。為了促進ICU病人的早日康復,提高ICU病人的護理質量,健康教育也因此被人們擺在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我科護士自2006年至今,針對ICU患者健康教育的特殊性,采取了相應的對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F將其總結如下:

1針對ICU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的方法

1.1ICU患者健康教育形式的特殊性:ICU患者情危重..集體教育和板報等健康教育的形式是受到限止的.只能對病人單個的進行健康教育.ICU患者常用的健康教育形式有如下幾種[2]。

1.1.1口頭講解: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教育方式。針對患者的病情,講解疾病的過程、癥狀、處理,使用各種監測儀器的目的、注意事項,術后的指導,恢復期的鍛煉等。

1.1.2提問問答:重視教育信息溝通的雙向性。鼓勵病人提出問題,由護士予以解答。對于不能進行語言交流的患者,如氣管插管、接受呼吸機輔助治療等病人,神志清楚,通過患者的表情、手勢判斷他們所要表達的意圖,或在紙或手上寫簡單 的文字進行交流。

1.1.3示教模仿:對于清醒病人.可以由護士進行示范演示.指導病人掌握一些簡單的操作方法,如咳嗽、排痰、翻身、術后早期床上功能訓練等。

1.1.4文字圖冊閱讀:采取健康教育小冊子、宣傳卡片、圖文像冊等書面形式,將教育內容交給患者自己閱讀,護士給予必要的解釋。

1.2對ICU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提高家屬健康教育效果的對策[3]。

1.2.1掌握交流與溝通技巧:有效的交流與溝通有利于家屬接受教育的內容。進行交流與溝通前,應對家屬可能存在的健康問題進行分析,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及治療護理計劃,并注意選擇恰 當的交流時機和地點。

1.2.2實施有效健康教育的途徑

1.2.3健康教育宣教卡:給ICU家屬分發宣教卡是一種節省人力和時間,同時又具有顯著效果的健康教育方法,值得推廣和借鑒。

1.2.4培訓??谱o士:Wesson[4]認為可以通過發展I C U??谱o士,專門派出人員為家屬提供患者信息,回答家屬提出的問題并為其提供一些指導,為家屬在患者初入ICU及轉出ICU時遇到的一些心理和情緒上的障礙起到有效預防和幫助效果。

2討論在實施過程中,得出幾點關于有效促進健康教育的建議

2.1護士方面:ICU護士輪班勤,沒有專門做健康教育的護士.這也給ICU病人的健康教育增加了難度,這就要求ICU的每一位護士都要重視健康教育.人人有進行健康教育的意識.并認真做好健康教育.以保證患者健康教育的連續性和完整性。

2.1.1首先思想觀念應與時俱進,樹立現代護理觀,明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健康教育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切實使向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成為一種自覺行為。

2.1.2加強業務學習,擴大護士自身的知識面。ICU內患者健康教育內容廣泛,涉及學科多, 要求ICU護士要具備心理學、人文社會科學等方面的知識,通過業務學習,知識講談、外出培訓、繼續教育、 訂閱科技報刊等形式,以滿足日益廣泛的健康教育的需求。

2.1.3選擇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把握教育時機,健康教育的渠道包括交談、咨詢、講座、示范操作、個別指導、讀書、看錄像等形式。

2.2醫院方面:張隆群等[5]強調,應為ICU病人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減少健康教育障礙,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

2.3政府方面:美、英、日等發達國家,在繼續教育與護士職責中,明確規定了護士教育能力培訓的目標和稱職標準。我國在實施上尚沒有與護士的職稱、學歷和繼續教育要求相吻合[6]。健康教育事業在我國尚處于發展階段,相關政策的不完善在所難免,隨著健康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一系列相關政策法規也會逐步走向正規化。

3結論

健康教育事業在我國已經開展了幾十年,其作用和重要性也在逐漸被人們認識。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與完善,ICU的護理內容已從單一的技術轉化到包括心理因素、社會因素在內的綜合,治療已不僅是為了保全生命,而且要使因手術所致身體和心理創傷減少到最小限度,在對I CU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我們還進行了較系統的康復指導,增強了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使病人術后康復的速度和質量都有明顯的提高。雖然仍有一部分問題還沒得到解決,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很快會得到解決??傊?,ICU病人健康教育的進一步發展仍然需要政府、醫院及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江素娟. ICU病人的健康教育 [J]. 家庭護士, 2008, 6(2) : 456-457

[2]劉紅敏, 劉艷萍. ICU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與指導 [J]. 中原醫刊, 2003, 30(11) : 61-63

[3]韓文軍, 胡敏, 郭成莉. ICU患者家屬健康教育研究進展[J]. 護理學雜志, 2006, 21(12) : 78-80

篇(9)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3)26-0091-02

新護士從學校環境突然轉換到ICU的工作環境中,角色也隨之轉變,需將書本所學知識運用于臨床護理中。ICU的培訓工作不僅要幫助他們轉換角色,還要從心理、??浦R等方面進行教導,因此管理者和新護士都存在較大壓力[1-2]。壓力又稱緊張或應激,是某種事物對人的生理或心理造成的一系列緊張反應的狀態[3]。筆者所在醫院通過調查2012年7-9月ICU20名新護士培訓情況,了解ICU管理者和新護士在培訓中的壓力源,以提出有效對策,改進培訓方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調查對象為2012年7-9月新入ICU的20名護士、科室管理者、醫生、工作1年以上的護士,全部采取不記名方式進行調查。20名新護士年齡20~24歲,男2名,女18名;本科6名,大專14名;在本院實習12名,外院實習8名;應屆畢業生17名,有工作經驗3名,均已考過護士執業證書。

1.2 調查工具

根據調查對象使用不同的調查表進行調查。(1)新護士培訓需求表:包含16個項目,是根據ICU新護士的特點,參考了相關文獻進行設計的,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2)壓力源量表:采用目前國內外常用的護士工作壓力量表。量表由5大方面35個條目組成,包括護理專業及工作、工作量及時間分配、工作環境及資源、患者護理、管理及人際關系等方面,問卷每項分為4個水平,從沒有壓力感到高度壓力感以0~3分表示。其結果分為3個水平,均數在1.0以下為低水平壓力,均數在1.01~2.0為中等水平壓力,均數在2.01~3.0為高水平壓力[4-5]。(3)自制量表:對科室管理者、醫生、及工作1年以上的護士就新護士培訓效果,工作滿意度,共事存在壓力等方面進行詢問,并計算出百分率。

1.3 調查過程

調查者按照ICU人員名單分類逐人發放問卷,發放時對本次調查的目的、填寫問卷的注意事項統一進行說明,并及時收回問卷。發放問卷共57份,收回有效問卷57份,有效率100%。

1.4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1.5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培訓需求

20名ICU新護士培訓中的主要需求及醫院是否已進行培訓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對ICU病情觀察與急救的培訓需求最高,且已進行培訓,詳見表1。

表1 新護士培訓需求統計

培訓項目 沒有或稍有

需求

有中度、高度

或極高的需求

是否已進

行培訓

例數

(例) 百分率

(%) 例數

(例) 百分率

(%)

應急預案(防火等公共事件) 5 25 15 75 是

護理工作規章制度 2 10 18 90 是

預防醫院感染知識 6 30 14 70 是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8 40 12 60 否

醫療糾紛預防及處理 9 45 11 55 否

身體評估 8 40 12 60 否

護理病歷書寫規范 5 25 15 75 是

護理操作 8 40 12 60 是

職務晉升 14 70 6 30 否

護患溝通技巧 7 35 13 65 是

處理醫囑 8 40 12 60 否

ICU病情觀察與急救 0 0 20 100 是

ICU??浦R 1 5 19 95 是

提高學歷 12 60 8 40 否

英語 11 55 9 45 否

ICU儀器的使用 2 10 18 90 是

2.2 工作壓力源

工作壓力源與工作培訓相關分析結果顯示,護理工作壓力源的5個方面的得分都不同程度的與工作培訓得分顯著相關,相關系數較大的是培訓過程中工作量太大方面的問題及理論和操作考試的壓力。詳見表2。

表2 新護士培訓過程中常見5個方面壓力源的平均水平 分

壓力源 平均水平

培訓過程中工作量太大 2.62±0.89

理論和操作考試的壓力 2.51±0.78

ICU知識涉及太廣 2.40±0.81

醫生對護理工作過分挑剔 2.29±0.85

對ICU環境不熟悉 2.10±0.93

2.3 培訓效果

工作1年以上護士,對培訓效果最為滿意,滿意度達75%,但壓力感最大,為88%,工作滿意度為73%。

表3 科室管理者、醫生、工作1年以上護士對新護士培訓效果比較 %

人員類別 培訓效果滿意度 共事存在壓力 工作滿意度

管理層 68 75 65

醫生 72 84 68

工作1年以上護士 75 88 73

3 討論

3.1 新護士培訓中的主要需求

本次調查了新護士的培訓需求,除了從側面反映她們在工作當中的部分壓力,也可以指導新護士的培訓工作。

通過調查發現,新護士對于護理工作規章制度、ICU病情觀察與急救、ICU??浦R、ICU儀器的使用、應急預案(防火等公共事件)、預防醫院感染知識、護理病歷書寫規范的培訓需求比較高,均占70%以上。出現這種需求的原因有:(1)ICU中的知識很多是書本中沒有的,科室重視專科知識的培訓,計劃中也有較多相關的內容,新護士也能感覺到工作中ICU知識的重要性,所以培訓需求均達到90%以上。(2)醫院感染控制一直是筆者所在醫院要求的重點,檢查力度大,要求嚴格,因此新護士也感覺到對此學習的必要性。(3)ICU患者病情危重,發生緊急事件的情況較多,需要護士能夠在第一時間處理。

3.2 新護士培訓中存在的主要壓力源

國內有研究顯示,護理工作量太大是居第一位的壓力源,緊隨其后的是時刻擔心工作中出現差錯、應對能力差等[6-8]。因此,新護士在工作后的休息時間進行培訓都有種力不從心的感覺。但由于ICU上班護士數量少,新護士經過崗前培訓后就要工作,并在后期工作過程中繼續完善培訓內容。因此,工作量太大、培訓效果不滿意與護士數量少有密切關系。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2006年4月頒布的《中國重癥加強治療病房(ICU)建設與管理指南(2006)》要求ICU的床位數與護士的固定編制人數之比為1∶2.5~1∶3以上[9-10]。筆者所在醫院ICU現在的床護比僅為1∶2,可見本醫院ICU護理人力配置與國內外同行業標準相比存在較大差異。

由于ICU危重患者多,理論和操作水平要求高,不定期進行各項考試再加上對ICU知識的陌生也讓新護士感到較大的壓力。再加上為患者安全著想,ICU的管理層和醫生對護士工作要求嚴格,對新護士上崗工作的認可度和滿意度均低,均表示短期培訓的效果不好。

綜上所述,作為醫院和ICU的管理人員,首先要了解新護士的培訓需求,針對他們在培訓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盡快適應ICU環境;并逐漸增加ICU的護士人數,并以招有工作經驗的人為主,保證新護士的培訓能脫產進行,減少工作量以保證學習效果。減少ICU考試的頻率,以互動式培訓提問為主,增加新護士培訓的信心。最后使培訓效果得到ICU管理層、醫生和其他護士的認可,以達到勝任ICU工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敖薪.國內護士壓力研究現狀與進展[J].實用護理雜志,2000,16(7):1-3.

[2]尹松月,肖菊青,羅永梅.新護士壓力源及培訓需求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07,7(1):38-41.

[3]李小妹,劉彥君.護士工作壓力源及工作疲潰感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11):645-649.

[4]劉宇,何國平.護士工作壓力源研究進展.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1):853.

[5]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中國重癥加強治療病房(ICU)建設與管理指南(2006)[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6,16(7):387-388.

[6]張翠娣,魯劍萍.大專和本科新護士規范化培訓的做法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5):343-344.

[7]平曉麗,唐紅.新護士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北方藥學,2011,8(3):113-114.

[8]王春蓮,郭南君,沈瑞芳,等.契約學習法在聘用護士試用期培訓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1,25(2):168-169.

[9]潘慧,劉慶,黃行芝.護士長跟蹤輔導模式在新上崗護士崗前培訓中的應用[J]. 護理研究,2010,24(27):2517-2518.

篇(10)

1患者心理分析

1.1焦慮與恐懼患者入住ICU病房后,從其環境發現其他患者都插有很多管道,處于搶救生命過程中,自然意識到自己生命已受到嚴重威脅,處于需搶救生命的病危狀態,從而在心理上極度不安;加上ICU病房內的監護設備、限止親人陪伴、嚴格的探視制度、所見到的是對危重患者的搶救或死亡,導致患者在心理、生理上產生很重的負面影響,極易產生焦慮和恐懼心理;由于探視時間的限制,親友不能陪護在身邊,患者易產生孤獨無助,焦慮與恐懼心理。

1.2孤獨感由于ICU病房屬重癥搶救監護的場所,親人不能陪伴,即使探視時間也受到很多限止,患者缺乏與家屬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而醫護人員常因工作煩忙而忽略了與患者的溝通交流,患者會感到非常孤獨;有的患者常因疾病或手術因素導致發音困難、聽力障礙以及心理障礙等引起開導與溝通困難更大,更增加了患者的孤獨、郁悶、無助等負面情緒的產生,從此患者失去安全感,心理更為恐慌。

1.3沮喪與憂郁住院以后在一個陌生的新環境中,因病而生活不能自理,一切都需要別人幫助,易產生消極被動的情緒,從而產生消極意念。很多患者對自身的病情缺乏正確認識,對治療心中無數,這樣的患者整日抑郁苦悶、憂心忡忡、情緒低落、思想壓力沉重。若在住院期間親身經歷同室病友臨終情景和亡故過程后,即可使患者內心產生恐懼、悲觀、厭世等負面情緒,出現憂愁、冷漠、情緒消沉,失去治療信心,甚至產生拒絕治療,要求回家等死。

1.4情緒休克所謂情緒休克,指的是當發生完全意外的重大事件,腦子一片空白,停止思維,情緒反應也自然消失了。表現在臨床上就是患者在毫無心理準備的狀態下,得知檢查出嚴重的意外疾病時,患者的心理防御機制瀕臨“崩潰”。也就是說這時患者的情緒反而異常的平靜和冷漠,不出現任何反應,對各種治療處置反應平淡,寡言少語,形成“情緒休克”,少數患者可以持續數天。

1.5暴躁患者生病以后,無論事業及生活均受到了影響,患者心理發生急劇變化,導致情緒極不穩定,表現在易沖動、暴躁、甚至自暴自棄,易產生逆反心理;對醫院治療失去信心,對醫護診治不配合,甚至拒絕治療,為一點生活小事就可與醫務人員、病友發生沖突,身上常有一種無名火,隨時都有可能將憤怒的情緒向家人、醫護人員、病友及陪人發泄。

1.6依賴在ICU住院時間達一周后,就會產生對呼吸機、輸液、導尿等管道以及監護設備產生依賴心理,一旦病情好轉,當醫護人員告訴準備脫機拔管時,有患者就會產生焦慮、恐懼心理,害怕脫機拔管后又出現病情加重;即使有部分患者在病情好轉離開ICU病房,也常往情緒消極,常主擔心以后擔心病情反復加重,而不想離開ICU病房。

2為解決以上問題,護士應主動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2.1搞好護患關系患者入住ICU病室后,護理人員應主動向患者耐心介紹ICU科室的概況,以及醫生與護理人員概況,而重點應放在,科室設備優良、醫生、護士的診療水平高明,借以提高對醫院的信心,減少恐懼感,增加患者對醫護人員的診療水平的信任,促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更重要的是通過醫護人員扎實的臨床知識及技能促使患者信任,在醫患相互建立信任的基礎上,患者才能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護理治療前給患者做好解釋工作,可避免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不適應狀況可能引起的誤解,并可起到預防作用。當病情好轉時要及時告之病情好轉征象,給予心理支持,樹立其戰勝疾病的信心。

2.2營造舒適的環境監護區域環境的布置,應充分考慮患者的舒適與方便,溫度、濕度要適宜,光線要柔和,醫護人員在工作和活動中盡量降低噪音,保持環境安靜整潔、病床舒適;注意病室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凡要影響患者情緒和睡眠的因素要盡可能減少或消除;在多個患者同住一個大房間時,必要時病床之間應用布簾隔開,既保護患者的隱私,又可減少患者之間引起的不良影響。

2.3心理護理入住ICU患者,大多數病情較危重,多存有一定的心理問題的患者,因此,護理人員要有高度的同情心、責任心與患者溝通,要用行動上、言語上多關心、安慰患者;要用目光、表情、肢體語言多方位幫助患者提高對自身疾病的認識,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戰勝疾病的信心,減輕消極悲觀情緒,并說明其重要性。幫助患者樹立自身的尊嚴。文獻資料顯示[13],護士在治療或生活護理過程中多與患者交流,即可明顯減輕患者的孤獨感,有利于疾病的康復。對部分失去語言能力(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的ICU患者,護理人員通過了解患者的手勢、表情等表達方式;或者通過圖片卡、寫字板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意愿,及時釋放內心積聚的焦慮情緒,這樣既能滿足患者需求,同時也使醫護人員能及時了解患者的思想動態,做到有針對性心理護理,提高功效。

2.4力爭家屬的配合家屬是患者強有力的精神支柱,護理人員要抓住家屬有限的探視時間,做好家屬思想工作,爭取家屬的配合與信任,再由家屬介紹患者的病情變化、說明給予的治療、護理措施是最好的,不僅增強患者與醫護之間的關系,而且可了解患者目前的心理狀態,有利于患者的康復;動員親人給予患者正面鼓勵、支持,使患者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念,從孤獨恐懼中早日擺脫出來最有效的措施。

2.5做好放松訓練放松訓練是改善精神狀態的重要手段,通過放松訓練使患者感到安詳和放松,從主觀上形成一種安靜狀態,自然就緩解了焦慮情緒,是抗應激反應的有效措施。放松訓練常用以下方法:深呼吸放松訓練,想象放松訓練,肌肉放松訓練等。也可以與患者(或家屬)共同制訂簡單、輕松、有趣味性的活動計劃,有助于患者完成短期活動目標,并對每日活動情作鼓勵性評價,增強患者的活動信心和興趣,改善患者活動無耐力的癥狀,在活動中使患者感覺到即使少量活動后也可以改善精神狀態和恢復自信,有利于減輕焦慮癥狀。

3小結

監護ICU患者是一項既復雜又艱巨的工作,作為護理人員,不僅要熟悉掌握臨床心理學知識和臨床經驗,而且還要善于發現患者的心理問題,并能及時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才能促進整體提高護理水平。也就是說:護理人員不僅幫助患者盡快熟悉ICU環境,而且還要改善監護環境、提供舒適護理、加強護患溝通、提高護理質量,從而增強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提高依從性和主動性,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最終達到提高護理效果及護理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篇(11)

中圖分類號:R19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0)11-0240-02

我院ICU護士的工作量大、倒班頻繁,加上患者病情多變、設備復雜,使得她們的工作壓力比普通病房更大、風險更高,護士的個人愿望不能得到良好的實現,工作積極性受到影響[1]。為了減輕護士的工作壓力,我科對護士應用“人本”原理,實施人性化管理。研究每個護士的需求特點,為各類護理人員創造了適宜于個人自我才能發揮的良好工作環境,使她們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和潛力。現將我科“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方法和體會報告如下:

1 提高護士長的自身素質,提高非權力性影響力

1.1 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護理工作范圍廣,量大而復雜,是一個集精湛的技術與高尚的道德情操為一體的服務行業。在護理實踐中要處處以患者為中心,始終認真負責、一絲不茍、謹慎處置,在很大程度上靠良好的職業道德來約束。護士長只有具備優秀的品格才會對下屬產生巨大的吸引力,成為大家可以模仿的榜樣,使人產生敬重感。同時,護士長應從醫院的社會職責出發,為醫院和患者雙方負責,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心為廣大患者謀利益,以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人格魅力為護士當好表率。

1.2 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護士長作為護理隊伍的領頭人,更應該是理論和操作上的良師,即在業務上技高一籌,能答疑解難,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要在自己所服務的區域內成為專家,要不斷學習新知識,了解本專業的新進展,成為真正的學科帶頭人。護士長應首先學習和掌握新的檢查、診斷、治療和護理,熟練掌握各項操作技能,特別是ICU新的急救技術和急救儀器的使用。在組織搶救時護士長指揮若定,從容不迫的形象和精湛嫻熟的操作技術,必定會給護士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這樣才能在護士姐妹中形成核心,使大家產生敬佩感,贏得護士們的信賴和配合。

1.3 良好的管理技巧

護士長要做好病區管理、實現組織目標,必須具備一定的管理知識以及廣博的人文社會知識等,發揮良好的管理藝術,努力開發自身的組織分析、協調能力,加強人際溝通,提高管理技巧[2]。平時要學習醫學心理學、人文科學等邊緣學科的知識,掌握各類人員的心理特點,并在臨床實踐中學會運用。學習人際關系和交流技巧的有關書籍,掌握影響人際關系的因素及有效溝通的原則,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

2 實施人性化管理的具體措施

2.1 營造融洽的工作環境

良好的工作環境是減少護理人員產生不良反應的有效保證。護士愉快的心情是為病人提供優質服務的前提,所以,護士長應重視環境因素對護理人員的影響。要努力營造輕松的工作環境;盡量改善不合理布局,美化工作區域,優化工作流程;要詳細制定科室衛生清潔制度,并將科室內所有物品擺放整齊,將護理單元布置的溫馨、協調、規范,創造一種人性化的流暢空間和親切整潔的環境。

2.2 注重護士業務素質的提高

ICU內患者的病情危急、復雜多變,常涉及多系統多器官病變和損害,他們隨時可能突發心臟驟停,因此,對護士的素質要求較高。平時要加強護士的業務訓練,每周請有經驗的醫生與護士進行授課,學顫儀及監護儀的使用、呼吸機呼吸模式與參數的設置、氣管插管與深靜脈切開技術的配合等常用的搶救與治療技術。同時,采用床邊示教、護理業務查房等方法,使護士們在不斷學習中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減輕她們面對ICU內危重病人、先進復雜設備,以及多種搶救手段的壓力。

2.3 善于授權,做好人員管理

我們嘗試讓臨床一線護理人員主動參與到管理決策中來,讓普通護士分擔護士長的部分工作,增加壓力以促進成長。如由文字水平較好的護士負責病歷的質控;心思細密的護士負責基礎護理的質控;專科業務水平較高的護士負責實習生的帶教與講課等。實踐證明, 護士長的適當授權,知人善任的管理方法,大大激發了她們的工作積極性、參與意識和主人翁意識,同時也提高了她們的管理能力。當護士受到護理管理者的尊重和理解,她們更愿意努力工作,更愿意多奉獻,這不僅減輕了護士長的工作壓力,也更好地在實踐中提高自己,增長才干。

2.4 彈性排班,提高工作滿意度

護士長要站在護士的角度,維護她們的利益。為了使護士們能夠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科室根據每位護士的實際情況采取彈性排班。即護士在每周五排班前將下周的特殊事由和班次要求書寫于護士班次需求本,護士長根據她們登記事由的重要程度和班次需求,在保證護理工作正常運轉的情況下,給予最大限度的照顧。其次,護士長又根據她們的特點、能力、需求,合理安排工作和班次,做到優化組合,使人員的資歷、能力與其所擔任的工作職務相適應,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滿意度。

3 體會

通過實施人性化護理管理機制,護士長與護士之間建立起了理解支持、和諧友愛的關系,同時增加了護士對護士長的信任感,在科室中營造了一種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諧有序的工作環境和溫馨氛圍。從而激發了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提高了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增強了團隊凝聚力,使護士更好的對病人實施了人性化護理,ICU 呈現出一派生機,護理管理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護理質量不斷提高,護理差錯與糾紛明顯下降,無護理事故發生,病員滿意率達98%以上,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女视频免费看一区二区| 9420免费高清在线视频| 青青草原伊人网| 好男人官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亚洲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 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一个人看的视频www在线| 无遮挡辣妞范1000部免费观看 | 2020国产精品自拍| 小泽玛利亚番号| 久别的草原电视剧免费观看| 男人猛躁进女人免费观看| 噜噜噜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色欲色欲www| 国产精品视频不卡| 中国jizz日本| 日韩色日韩视频亚洲网站| 人碰人碰人成人免费视频| 韩国免费观看高清完整| 国产色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视频 | 少妇特殊按摩高潮惨叫无码| 中文字幕无码av激情不卡| 桃子视频观看免费完整| 免费a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免费视频| 美女视频黄视大全视频免费的|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777xxxxx欧美| 张瑶赵敏大学丝袜1-10 | 经典三级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99热在线观看精品|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玖玖资源站无码专区|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xxxx性bbbb欧美野外| 大胆gogo高清在线观看|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又大又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