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七年級數學規律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時間:120分鐘,滿分:12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6分)
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x2-2x=4
B.x=0
C.x+3y=7
D.x-1=
2.下列計算正確的是(
)
A.4x-9x+6x=-x
B.a-a=0
C.x3-x2=x
D.xy-2xy=3xy
3.數據1 460 000 000用科學記數法表示應是(
)
A.1.46×107
B.1.46×109
C.1.46×1010
D.0.146×1010
4.用科學計算器求35的值,按鍵順序是( )
A.3,x■,5,= B.3,5,x■
C.5,3,x■ D.5,x■,3,=
5.
在燈塔O處觀測到輪船A位于北偏西54°的方向,同時輪船B在南偏東15°的方向,則∠AOB的大小為(
)
A.69° B.111°
C.159° D.141°
6.一件衣服按原價的九折銷售,現價為a元,則原價為(
)
A.a B.a
C.a D.a
7.下列各式中,與x2y是同類項的是(
)
A.xy2 B.2xy
C.-x2y D.3x2y2
8.若長方形的周長為6m,一邊長為m+n,則另一邊長為(
)
A.3m+n
B.2m+2n
C.2m-n
D.m+3n
9.已知∠A=37°,則∠A的余角等于(
)
A.37° B.53°
C.63° D.143°
10.將下邊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重新折成正方體后,“董”字對面的字是(
)
A.孝 B.感
C.動 D.天
11.若規定:[a]表示小于a的最大整數,例如:[5]=4,[-6.7]=-7,則方程3[-π]-2x=5的解是(
)
A.7 B.-7
C.- D.
12.同一條直線上有若干個點,若構成的射線共有20條,則構成的線段共有(
)
A.10條 B.20條
C.45條 D.90條
二、填空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13.已知多項式2mxm+2+4x-7是關于x的三次多項式,則m=
.
14.在我國明代數學家吳敬所著的《九章算術比類大全》中,有一道數學名題叫“寶塔裝燈”,內容為“遠望巍巍塔七層,紅燈點點倍加增;共燈三百八十一,請問頂層幾盞燈?”(倍加增指從塔的頂層到底層).則塔的頂層有
盞燈.
15.如圖,點B,C在線段AD上,M是AB的中點,N是CD的中點.若MN=a,BC=b,則AD的長是
.
16.瑞士中學教師巴爾末成功地從光譜數據,…中得到巴爾末公式,從而打開了光譜奧妙的大門.請你按這種規律寫出第七個數據是
.
17.如圖,現用一個矩形在數表中任意框出a b
c d4個數,則
(1)a,c的關系是
;
(2)當a+b+c+d=32時,a=
.
三、解答題(共64分)
18.(24分)(1)計算:-12 016-[5×(-3)2-|-43|];
(2)解方程:=1;
(3)先化簡,再求值:
a2b-5ac-(3a2c-a2b)+(3ac-4a2c),其中a=-1,b=2,c=-2.
19.(8分)解方程:14.5+(x-7)=x+0.4(x+3).
20.(8分)如圖,O為直線BE上的一點,∠AOE=36°,OC平分∠AOB,OD平分∠BOC,求∠AOD的度數.
21.(8分)某項工程,甲單獨做需20天完成,乙單獨做需12天完成,甲、乙二人合做6天以后,再由乙繼續完成,乙再做幾天可以完成全部工程?
22.(8分)一位商人來到一個新城市,想租一套房子,A家房主的條件是:先交2 000元,然后每月交租金380元,B家房主的條件是:每月交租金580元.
(1)這位商人想在這座城市住半年,那么租哪家的房子合算?
(2)這位商人住多長時間時,租兩家房子的租金一樣?
23.(8分)閱讀下面的材料:
高斯上小學時,有一次數學老師讓同學們計算“從1到100這100個正整數的和”.許多同學都采用了依次累加的計算方法,計算起來非常煩瑣,且易出錯.聰明的小高斯經過探索后,給出了下面漂亮的解答過程.
解:設S=1+2+3+…+100, ①
則S=100+99+98+…+1. ②
①+②,得
2S=101+101+101+…+101.
(①②兩式左右兩端分別相加,左端等于2S,右端等于100個101的和)
所以2S=100×101,
S=×100×101. ③
所以1+2+3+…+100=5 050.
后來人們將小高斯的這種解答方法概括為“倒序相加法”.
解答下面的問題:
(1)請你運用高斯的“倒序相加法”計算:1+2+3+…+101.
(2)請你認真觀察上面解答過程中的③式及你運算過程中出現類似的③式,猜想:
1+2+3+…+n=
.
(3)請你利用(2)中你猜想的結論計算:1+2+3+…+1 999.
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期末試卷2017年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B 選項A中,未知數的最高次數是二次;選項C中,含有兩個未知數;選項D中,未知數在分母上.故選B.
2.B 選項A中,4x-9x+6x=x;選項C中,x3與x2不是同類項,不能合并;選項D中,xy-2xy=-xy.故選B.
3.B 4.A 5.D
6.B 由原價×=現價,得
原價=現價÷=現價×.
7.C
8.C 另一邊長=×6m-(m+n)=3m-m-n=2m-n.
9.B 10.C
11.C 根據題意,得[-π]=-4,
所以3×(-4)-2x=5,解得x=-.
12.C 由構成的射線有20條,可知這條直線上有10個點,所以構成的線段共有=45條.
二、填空題
13.1 由題意得m+2=3,解得m=1.
14.3
15.2a-b AM+ND=MB+CN=a-b,AD=AM+ND+MN=a-b+a=2a-b.
16. 這些數據的分子為9,16,25,36,分別是3,4,5,6的平方,
所以第七個數據的分子為9的平方是81.
而分母都比分子小4,所以第七個數據是.
17.(1)a+5=c或c-a=5 (2)5 (1)a與c相差5,所以關系式是a+5=c或c-a=5.
(2)由數表中數字間的關系可以用a將其他三個數都表示出來,分別為a+1,a+5,a+6;當a+b+c+d=32時,有a+a+1+a+5+a+6=32,解得a=5.
三、解答題
18.解:(1)原式=-1-(45-64)=-1+19=18.
(2)2(2x+1)-(10x+1)=6,
4x+2-10x-1=6,
4x-10x=6-2+1,
-6x=5,x=-.
(3)a2b-5ac-(3a2c-a2b)+(3ac-4a2c)
=a2b-5ac-3a2c+a2b+3ac-4a2c
=a2b-2ac-7a2c.
當a=-1,b=2,c=-2時,原式=×(-1)2×2-2×(-1)×(-2)-7×(-1)2×(-2)=3-4+14=13.
19.解:(x-7)=x+(x+3).
15×29+20(x-7)=45x+12(x+3).
435+20x-140=45x+12x+36.
20x-45x-12x=36-435+140.
-37x=-259.解得x=7.
20.解:因為∠AOE=36°,所以∠AOB=180°-∠AOE=180°-36°=144°.
又因為OC平分∠AOB,
所以∠BOC=∠AOB=×144°=72°.
因為OD平分∠BOC,
所以∠BOD=∠BOC=×72°=36°.
所以∠AOD=∠AOB-∠BOD=144°-36°=108°.
21.解:設乙再做x天可以完成全部工程,則
×6+=1,解得x=.
答:乙再做天可以完成全部工程.
22.解:(1)A家租金是380×6+2000=4280(元).
B家租金是580×6=3480(元),所以租B家房子合算.
(2)設這位商人住x個月時,租兩家房子的租金一樣,則380x+2000=580x,解得x=10.
答:租10個月時,租兩家房子的租金一樣.
23.解:(1)設S=1+2+3+…+101, ①
則S=101+100+99+…+1. ②
①+②,得2S=102+102+102+…+102.
(①②兩式左右兩端分別相加,左端等于2S,右端等于101個102的和)
∴2S=101×102.∴S=×101×102.
∴1+2+3+…+101=5151.
(2)n(n+1)
(3)1+2+3+…+n=n(n+1),
∴1+2+3+…+1998+1999
=×1999×2000=1999000.
看了“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期末試卷2017年”的人還看了:
1.七年級數學上冊期末試卷及答案2017
2.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期末試卷及答案2017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4128(2010)11-0080-01
很多學生剛進入初中學習,對各學科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可是有的學生上數學課沒多久,興趣就慢慢消失,這幾乎成了七年級數學教學的普遍性問題。面對新教材應該如何才能提高七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要充分把握起始階段的教學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是新教材編寫者的指導思想。七年級學生翻開剛拿到的數學課本后,一般都感覺新奇、有趣,想學好數學的求知欲較為迫切。因此,教師要不惜花費時間,深下功夫,讓學生在學習的起始階段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如在教學第一章時,可讓學生參與部分實驗。在本章結束后,可以利用課外活動舉辦一次自由形式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設計學生對數學難學嗎、有用嗎?數學是不是都這樣有趣?對基礎弱的能不能學好?對各種問題展開討論,以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在教學第一章中“展開與折疊”時,讓學生倆倆一組互相制作,同學們積極的認真畫、剪、疊,又互相驗證:畫的時候要注意邊與邊之間的關系。再如在教學截一個幾何體時,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難為易,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標:七年級數學起始階段的教學,側重消除學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學習興趣上做文章,以數學的趣味性、教學的藝術性給學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鐵上的鐵屑離不開磁鐵一樣,向往著教師,向往著本學科。
2 求新、求活以保持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
七年級數學比較貼進生活實際,具有很強的知識性、現實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豐富的內容提供教學中誘發學生情趣和動機的酵母。新教材還抓住了七年級學生情緒易變、起伏較大的心理、生理特點,要求以“活的東西去教活的學生”(陶行知),來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能力。
2.1 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引入環節。在課堂引入中,設計各種形式、運用各種手段把學生調動起來,喚起他們的參與意識。如教學“七巧板”時,一開始就用事先準備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優美的圖案,提出:這些圖案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它們的邊與邊之間有什么關系?待他們思考回答后再進行總結。最后讓他們自由合作進行制作,也拼出一些優美的圖案。這樣,通過簡單的表演,把問題設置于適當的情境下,從而營造了一個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相信在這樣輕松的環境下,學生會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2.2 充分讓學生參與實踐操作。新教材還針對七年級學生喜歡觀看、喜歡動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實踐性內容。要求盡可能利用自制教具優化課堂結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自由組合),請他們做我的助手,一道準備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演示。通過實驗操作,既規范了學生的勞動、行為習慣,又使他們在參與活動中認識“自我”,以產生興趣和求知欲。
3 注重學習方法指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新教材以“指導教法,滲透學法”的思想,在每章節內容的編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讀一讀”等欄目,其獨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設法使學生學有趣、學有法、學有得,同時對教師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學實踐中,我從興趣教學入手,側重于從以下幾個環節中進行:
3.1 培養閱讀習慣。具體方法是閱讀前出示閱讀題,如教學“角的度量與表示”時,可出示閱讀題:我們以前用刻度尺測量線段的長短,那我們用什么來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幾種?表示的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閱讀完畢,或通過提問、或以評估的形式來檢查閱讀效果;或有計劃地組織學習小組以討論的形式探討閱讀內容。同時,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找出問題,并不失時機地表揚在閱讀中有進步、有成績的學生,使學生有獲得成功之喜悅,從而產生興趣,養成閱讀的習慣。
3.2 培養討論的習慣。教師通過有針對性、合理性的提問,引發學生進入教學所創設的教學情境,引發他們積極探討數學知識,逐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討論的習慣。特別是一題多解的題目或需要分類討論的問題,如在教學“絕對值”、“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就有很多需要分類討論的題目;還有在探索規律這一節的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由此引導學生三、五人一組進行討論,歸納出相應的方法和規律。
3.3 培養觀察能力。學生對圖形、對實驗的觀察特別感興趣,缺點是思維被動、目的不明確,這就需要教師引導他們有的放矢、積極主動去觀察。可采取邊觀察、邊提問、邊引導學生對變化原因、條件、 結果進行討論;也可以創設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較熟悉的環境中去觀察。如在教學“平行”前,要求學生認真觀察現實生活中有關于平行的實物,上新課時著重提問幾個學生,并根據他們的觀察、分析的情況逐步導出平行及其性質。這樣能使學生體會觀察所帶來的收獲與興奮,自覺養成觀察的習慣。
七年級數學是教學學科的重要基礎,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七年級數學的概貌:有理數,它是繼小學學過的自然數、分數后,數域的擴充,在零和正數的基礎上增加了負數。在教學中,由于思維慣性的影響,很多學生對負數的認識是模糊的,甚至無法理解。這就需要教師講清負數的意義。負數和其他數一樣也是表述自然現象及人類各個方面活動情況的數學工具。讓學生對負數也有較好的認同感。代數式這一章是小學數學進入七年級后質的飛躍。在小學也介紹過一些代數式,但比較簡單、零散,不成系統。進入七年級后要將代數式提升到系統化、完整化的理論高度。在教學中要強調代數式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特點。做到可以用有限個特殊情況去了解一般規律,也可以在一般的規律性中找到特殊的數值,理解其中一般與特殊的關系,為以后學習方程理論和解法打下基礎。整式運算主要介紹整式的合并,多項式與單項式或多項之積的展開。該章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容易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與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七年級代數課的重點,它融匯了有理數運算、整式運算及方程和不等式理論。在教學中要深入淺出,講清楚問題中的等量關系,找到建立方程的方法和條件,檢查和判斷解出的方程的解的正確性。進入七年級,幾何學部分由小學學過的幾何學知識上長到對幾何理論的理解與圖形相結合的階段,在教學中要注意幾何繪圖工具的使用。根據理論畫出符合條件的圖形。在理論與實際操作中可加強操作,不必過分強調理論,而在實際操作中讓學生理解理論的內涵和外延。介紹公理及定理是讓學生了解幾何學中公理與定理的區別與聯系――即公理的認同性和定理的可證性。公理是說明定理的依據。定理是公理的延伸。
對教材重點難點的處理:七年級數學教學是繼小學數學知識系統化后加進新內容,為今后的教學學習打好基礎。所以要對教學系統建立的教學狠下工夫,讓學生學會歸納、整理、歸類。找到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在第一章的教學中,首先復習小學的教學知識;然后再引入負數的概念。從有理數的減法法則中,認識到有理數的加減法運算是把小學學習的加減法統一為有理數的加法,加法運算中包含有減法運算。這種認識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加減法概念有質的區別,要讓學生了解和接受這種觀點。在代數式的教學中:代數式是用英文字母和其他字母來表示數,有廣泛的代表性。代數式的值是它的特殊情況,在講二元一次方程組時,可以介紹二元一次方程組是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來解的,不用二元一次方程組建立方程時要簡單些,而解方程組的過程又要麻煩些。在實際操作中可靈活運用,不必局限于某種形式。解題方式靈活多變,有利于學生思維嚴密性、變通性的培養。理解零指數和質指數時,介紹數學中的規定,零指數是同底數冪相除時出現的情況。這時我們不能再用乘方的概念來理解零指數。對于這種情況在數學上用規定來解釋。規定是在出現與數學普通概念相抵觸時作出的合理規定。
教學信息的反饋,作業中學生存在的普遍問題應及時處理,分析原因,找出問題。對于個別解題有新意的學生要加以鼓勵,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和自豪感,培養學生的學習動力。另外,教師要和家長保持聯系,爭取社會的關心和支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代數初步知識。
1.代數式:用運算符號“+-×÷……”連接數及表示數的字母的式子稱為代數式(字母所取得數應保證它所在的式子有意義,其次字母所取得數還應使實際生活或生產有意義;單獨一個數或一個字母也是代數式)
2.列代數式的幾個注意事項:
(1)數與字母相乘,或字母與字母相乘通常使用“·”乘,或省略不寫;
(2)數與數相乘,仍應使用“×”乘,不用“·”乘,也不能省略乘號;
(3)數與字母相乘時,一般在結果中把數寫在字母前面,如a×5應寫成5a;
(4)帶分數與字母相乘時,要把帶分數改成假分數形式,如a×應寫成a;
(5)在代數式中出現除法運算時,一般用分數線將被除式和除式聯系,如3÷a寫成的形式;
(6)a與b的差寫作a-b,要注意字母順序;若只說兩數的差,當分別設兩數為a、b時,則應分類,寫做a-b和b-a.
有理數法則及運算規律。
(1)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2)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3)一個數與0相加,仍得這個數.
2.有理數加法的運算律:
(1)加法的交換律:a+b=b+a;(2)加法的結合律:(a+b)+c=a+(b+c).
3.有理數減法法則: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即a-b=a+(-b).
4.有理數乘法法則:
(1)兩數相乘,同號為正,異號為負,并把絕對值相乘;
(2)任何數同零相乘都得零;
(3)幾個數相乘,有一個因式為零,積為零;各個因式都不為零,積的符號由負因式的個數決定.
5.有理數乘法的運算律:
(1)乘法的交換律:ab=ba;(2)乘法的結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6.有理數除法法則:除以一個數等于乘以這個數的倒數;
注意:零不能做除數。
7.有理數乘方的法則:
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數;
乘方的定義。
1.求相同因式積的運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數,相同因式的個數叫做指數,乘方的結果叫做冪;
3.近似數的精確位:一個近似數,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說這個近似數的精確到那一位.
4.有效數字:從左邊第一個不為零的數字起,到精確的位數止,所有數字,都叫這個近似數的有效數字.
5.混合運算法則: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減;注意:怎樣算簡單,怎樣算準確,是數學計算的最重要的原則.
6.特殊值法:是用符合題目要求的數代入,并驗證題設成立而進行猜想的一種方法,但不能用于證明.
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學習方法一、主動預習
預習的目的是主動獲取新知識的過程,有助于調動學習積極主動性,新知識在未講解之前,認真閱讀教材,養成主動預習的習慣,是獲得數學知識的重要手段。
因此,培養自學能力,在老師的引導下學會看書,帶著老師精心設計的思考題去預習。如自學例題時,要弄清例題講的什么內容,告訴了哪些條件,求什么,書上怎么解答的,為什么要這樣解答,還有沒有新的解法,解題步驟是怎樣的。抓住這些重要問題,動腦思考,步步深入,學會運用已有的知識去獨立探究新的知識。
二、主動思考
很多同學在聽課的過程中,只是簡簡單單的聽,不能主動思考,這樣遇到實際問題時,會無從下手,不知如何應用所學的知識去解答問題。主要原因還是聽課過程中不思考惹的禍。除了我們跟著老師的思路走,還要多想想為什么要這么定義,這樣解題的好處是什么,這樣主動去想,不僅能讓我們更加認真的聽課,也能激發對某些知識的興趣,更有助于學習。靠著老師的引導,去思考解題的思路;答案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方法!
三、善于總結規律
解答數學問題總的講是有規律可循的。在解題時,要注意總結解題規律,在解決每一道練習題后,要注意回顧以下問題:
(1)本題最重要的特點是什么?
(2)解本題用了哪些基本知識與基本圖形?
(3)本題你是怎樣觀察、聯想、變換來實現轉化的?
(4)解本題用了哪些數學思想、方法?
(5)解本題最關鍵的一步在那里?
(6)你做過與本題類似的題目嗎?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異同?
(7)本題你能發現幾種解法?其中哪一種最優?那種解法是特殊技巧?你能總結在什么情況下采用嗎?
把這一連串的問題貫穿于解題各環節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孩子解題的心理穩定性和應變能力就可以不斷提高,思維能力就會得到鍛煉和發展。
四、拓寬解題思路
數學解題不要局限于本題,而要做到舉一反三、多思多想,解答完一個題目,要想想有沒有其他更加簡便的方法,這樣能夠幫助大家拓寬思路,這樣在以后的做題過程中就會有更多的選擇。
五、必須要有錯題本
說到錯題本不少同學都覺的自己的記憶力好,不需要錯題本就能記住,這是一種“錯覺”,每個人都有這種感覺,等到題目增多,學習內容加深,這時就會發現自己力不從心了,因此,錯題本能夠隨時記錄自己的知識短板,幫助強化知識體系,有助于提升學習效率。有很多學霸都是因為積極使用了錯題本,而考取了高分。
六、“1×5”學習法
“1×5”學習法,就是做一道題,要從五個方面思考,這點可以結合前面說到的“總結規律”“拓展思路”。五個方面分別為:
①這道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什么。
②為什么要這樣做。
③我是如何想到的。
④還可以怎樣做,有其它方法嗎?
⑤一題多變看看它有幾種變化的形式buy
千萬不要覺得麻煩,學習習慣的培養最難的就是最初的一個月,這就像火箭升空一樣,最難的就是點火起飛階段,所以,一旦養成了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在今后的學習中就會非常的輕松。
七、獨立完成作業
現在很多學生用一些APP來幫助寫作業,找個照片就有答案,或者是抄襲其他同學的作業,這可以分兩種情況來說,一種是為了圖快、求速度,如果經常這樣會養成不良的審題習慣,容易走馬觀花、粗心大意。還有一種是為了圖方便,這會導致同學們養成“怕麻煩”的心理,一旦題目有些難度,自己就開始心煩意亂,思路模糊,因此,大家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應試技巧1.讀的方法。
同學們往往不善于讀數學書,在讀的過程中,易沿用死記硬背的方法。那么如何有效地讀數學書呢?平時應做到:
一是粗讀。先粗略瀏覽教材的枝干,并能粗略掌握本章節知識的概貌,重、難點;
二是細讀。對重要的概念、性質、判定、公式、法則、思想方法等反復閱讀、體會、思考,領會其實質及其因果關系,并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以便求教);
三是研讀。要研究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研討書本知識安排意圖,并對知識進行分析、歸納、總結,以形成知識體系,完善認知結構。
讀書,先求讀懂,再求讀透,使得自學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得到很好的訓練。
2.聽的方法。
“聽”是直接用感官去接受知識,而初中同學往往對課程增多、課堂學習量加大不適應,顧此失彼,精力分散,使聽課效果下降。因此應在聽課程時注意做到:
(1)聽每節課的學習要求;
(2)聽知識的引入和形成過程;
(3)聽懂教學中的重、難點(尤其是預習中不理解的或有疑問的知識點);
(4)聽例題關鍵部分的提示及應用的數學思想方法;
(5)做好課后小結。
3.思考的方法。
“思”指同學的思維。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學習離不開思維,數學更離不開思維活動,善于思考則學得活,效率高;不善于思考則學得死,效果差。可見,科學的思維方法是掌握好知識的前提。七年級學生的思維往往還停留在小學的思維中,思維狹窄。因此在學習中要做到:
(1)敢于思考、勤于思考、隨讀隨思、隨聽隨思。在看書、聽講、練習時要多思考;
(2)善于思考。會抓住問題的關鍵、知識的重點進行思考;
(3)反思。要善于從回顧解題策略、方法的優劣進行分析、歸納、總結。
4.問的方法。
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不問。”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問能解惑,問能知新,任何學科的學習無不是從問題開始的。因此,同學在平時學習中應掌握問問題的一些方法,主要有:
(1)追問法。即在某個問題得到回答后,順其思路對問題緊追不舍,刨根到底繼續發問;
(2)反問法。根據教材和教師所講的內容,從相反的方向把問題提出來;
(3)類比提問法。據某些相似的概念、定理、性質等的相互關系,通過比較和類推提出問題;
(4)聯系實際提問法。結合某些知識點,通過對實際生活中一些現象的觀察和分析提出問題。
此外,在提問時不僅要問其然,還要問其所以然。
5.記筆記的方法。
很大一部分學生認為數學沒有筆記可記,有記筆記的學生也是記得不夠合理。通常是教師在黑板上所寫的都記下來,用“記”代替“聽”和“思”。有的筆記雖然記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學生作筆記時應做到以下幾點:
(1)在“聽”,“思”中有選擇地記錄;
(2)記學習內容的要點,記自己有疑問的疑點,記書中沒有的知識及教師補充的知識點;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帶上你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一起來做個自我檢測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找規律(1)
(共3題;共25分)
1.
(15分)芳芳的父母分別在兩家公司上班,10月1日是芳芳、爸爸、媽媽三人的共同休息日.爸爸每工作2天休息1天,媽媽每工作3天休息1天,而芳芳雖然過的是雙休日,但她星期六每隔一次要去文化宮學舞蹈.
10月份
觀察日歷,填寫下面各圖.
(1)分別寫出他們本月全部的休息日.
(2)請你在日歷上用紅色筆圈出爸爸、媽媽共同的休息日,用藍色筆圈出芳芳和爸爸共同的休息日,用黃色筆圈出芳芳和媽媽共同的休息日.
(3)在10月份里,除了10月1日是他們三人共同的休息日外,還有嗎?
2.
(5分)找規律,看哪個圖形不符合規律,把它劃掉,并在畫出正確的圖形。
(i)
(ii)
(iii)
3.
(5分)按規律接著畫。
二、找規律(2)
(共2題;共6分)
4.
(1分)小強星期天在家練書法“第一實驗小學第一實驗小學……”依次寫下去,那么他寫的第36個字應是_______。
5.
(5分)找規律填數。
三、找規律(3)
(共4題;共17分)
6.
(2分)用小棒擺三角形
,照這樣擺下去,擺10個三角形需_______根小棒,擺n個三角形需_______根小棒.
7.
(5分)找規律填數。
8.
(5分)寫一寫,讀一讀.
9.
(5分)哪一行的規律與其他三行不一樣?把它圈出來。
37
39
41
43
23
21
19
17
48
46
44
42
11
9
7
5
四、找規律(4)
(共2題;共19分)
10.
(15分)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氣球共有48個,按3紅、2黃、1藍的順序排列。
(1)紅氣球有多少個?紅氣球的個數占氣球總數的幾分之幾?
(2)黃氣球有多少個?黃氣球的個數占氣球總數的幾分之幾?
(3)藍氣球有多少個?藍氣球的個數占氣球總數的幾分之幾?
11.
(4分)找規律填一填,畫一畫。
(1)88
86
84
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找規律(1)
(共3題;共25分)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1、
3-1、
3-2、
二、找規律(2)
(共2題;共6分)
4-1、
5-1、
三、找規律(3)
(共4題;共17分)
6-1、
7-1、
8-1、
9-1、
四、找規律(4)
(共2題;共19分)
10-1、
10-2、
學生升入七年級伊始,對數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可是沒多久,興趣就慢慢消失了,這幾乎成了七年級數學教學的普遍性問題。長期以來,教師為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進行著不懈努力。那么,如何提高七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入門階段的教學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編寫者的指導思想。七年級學生翻開剛拿到的數學課本后,一般都感覺新奇、有趣,想學好數學的求知欲較為迫切。因此,教師要不惜花費時間,深下功夫,讓學生在學習的入門階段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濃厚的興趣。為此教師在教學七年級數學上冊第一章“幾何圖形的初步認識”時,可多運用幾何體教具進行教學,還有多讓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的幾何體,課上多動手操作,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第三節“幾何體表面展開圖”時,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剪、展紙盒,通過動手實際操作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通過第一章的學習,一點點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生害怕學數學的心理,以數學的趣味性、教學的藝術性給學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鐵上的鐵屑離不開磁鐵一樣。
二、要保持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
學生對數學學習有了初步興趣后,要保持七年級學生學數學的永久興趣,教師還應抓住七年級學生情緒易變、起伏較大的心理、生理特點,要求以“活的東西去教活的學生”,來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對此,我的具體做法:
(一)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導入環節
一個好的導入設計,能使這堂課先聲奪人,引人入勝,更為重要的是,好的導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授課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以下是我教學實踐過程中總結的幾種課堂導入的方法。
1.設置情境,激發興趣。
創設良好的導入情境,激發探索動機是引導學生探索學習的前提。因而,在導入階段教師應注重情境的創設,創設好奇、疑惑、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進而產生主動探索的強烈欲望。如在教學“用平面截幾何體”時教師可用實際切豆腐演示的方法導入,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設置疑點,引起興趣。
“學貴有疑”,這是常理。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學習數學才有興趣,才會主動。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因此教師在導入教學過程中,還可以設置障礙,故意制造疑團和懸念,提出一些必須學習了新知識才能解答的問題,點燃學生的好奇之火,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形成一種學習的動力。
3.聯系生活,靈活應用。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存在。要培養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教會學生去觀察生活,領悟生活的數學因素,教師就應注意課堂中實際生活的滲透,巧妙設置情境;啟發學生從生活實際中發現某些規律,從而導入新課,這種方法可使學生在發現的喜悅中提高學習的興趣,同時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二)課堂教學中充分讓學生參與實踐操作
教材針對七年級學生喜歡觀看、喜歡動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實踐性內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抓住教材這一編排特點在教學中讓學生參與實踐操作,如在教學“有理數的混合運算”一節時,教師可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一副撲克牌(去掉大、小王牌),讓學生任意抽取四張牌,然后根據牌面上的數字進行加、減、乘、除、乘方混合運算,使運算結果為24或-24,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此外,教師可講與數學知識有關的小故事,做小游戲等,適當增加趣味成分,使看似枯燥的數學變得形象具體,這樣也可以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三、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習慣
七年級數學在每章節內容的編排上安排了“觀察與思考”、“一起探究”、“做一做”、“大家談談”等欄目,獨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設法使學生學有趣、學有法、學有得。為此我在教學實踐中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入手,逐漸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數學興趣真正變成永久興趣。具體做法:
(一)培養觀察習慣
學生對圖形、對實驗的觀察特別感興趣,教師就可以引導他們有的放矢、積極主動去觀察,邊觀察、邊提問、邊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根據他們觀察、分析的情況逐步引導出知識點。這樣能使學生體會觀察的收獲與興奮,自覺養成觀察的習慣。
(二)培養思考習慣
具體方法是課前或課中出示思考題,如教學“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可出示思考題:你還能想出另外的方法解這道應用題嗎?鼓勵學生思考多種方法,表揚回答正確的學生,使學生有獲得成功之喜悅,從而產生興趣,養成愛思考的習慣。
(三)培養探究的習慣
教師通過提問,引發學生積極探討數學知識,逐步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習慣。特別是一題多解的題目或需要分類討論的問題,如在教學“平行線的特征”時,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探究。通過探討,歸納出平行線的性質。
面對新教材應該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經過我的不斷探索和實踐,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階段的教學
七年級學生翻開剛拿到的數學課本后,一般都感覺新奇、有趣,想學好數學的求知欲較為迫切。因此,教師要不惜花費時間,深下功夫,讓學生在學習的起始階段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如在教學第一章時,可讓學生參與部分實驗。在本章結束后,可以利用課外活動舉辦一次自由形式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設計學生對數學難學嗎、有用嗎?數學是不是都這樣有趣?對基礎弱的能不能學好?對各種問題展開討論,以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在教學第一章中“展開與折疊”時,讓學生倆倆一組互相制作,同學們積極的認真畫、剪、疊,又互相驗證:畫的時候要注意邊與邊之間的關系。再如在教學截一個幾何體時,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難為易,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標:七年級數學起始階段的教學,側重消除學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學習興趣上做文章,以數學的趣味性、教學的藝術性給學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鐵上的鐵屑離不開磁鐵一樣,向往著教師,向往著本學科。
二、保持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
七年級數學比較貼進生活實際,具有很強的知識性、現實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豐富的內容提供教學中誘發學生情趣和動機的酵母。新教材還抓住了七年級學生情緒易變、起伏較大的心理、生理特點,要求以“活的東西去教活的學生”(陶行知先生語),來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能力。
1.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引入環節。
在課堂引入中,設計各種形式、運用各種手段把學生調動起來,喚起他們的參與意識。如教學“七巧板”時,一開始就用事先準備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優美的圖案,提出:這些圖案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它們的邊與邊之間有什么關系?待他們思考回答后再進行總結。最后讓他們自由合作進行制作,也拼出一些優美的圖案。這樣,通過簡單的表演,把問題設置于適當的情境下,從而營造了一個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相信在這樣輕松的環境下,學生會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2.充分讓學生參與實踐操作。
新教材還針對七年級學生喜歡觀看、喜歡動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實踐性內容。要求盡可能利用自制教具優化課堂結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自由組合),請他們做我的助手,一道準備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演示。通過實驗操作,既規范了學生的勞動、行為習慣,又使他們在參與活動中認識“自我”,以產生興趣和求知欲。
三、學習方法指導
在教學實踐中,我從興趣教學入手,側重于從以下幾個環節中進行:
1.閱讀習慣。
具體方法是閱讀前出示閱讀題,如教學“角的度量與表示”時,可出示閱讀題:我們以前用刻度尺測量線段的長短,那我們用什么來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幾種?表示的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閱讀完畢,或通過提問、或以評估的形式來檢查閱讀效果;或有計劃地組織學習小組以討論的形式探討閱讀內容。同時,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找出問題,并不失時機地表揚在閱讀中有進步、有成績的學生,使學生有獲得成功之喜悅,從而產生興趣,養成閱讀的習慣。
2.討論的習慣。
教師通過有針對性、合理性的提問,引發學生進入教學所創設的教學情境,引發他們積極探討數學知識,逐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討論的習慣。特別是一題多解的題目或需要分類討論的問題,如在教學“絕對值”、“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就有很多需要分類討論的題目;還有在探索規律這一節的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由此引導學生三、五人一組進行討論,歸納出相應的方法和規律。
3.觀察能力。
學生對圖形、對實驗的觀察特別感興趣,缺點是思維被動、目的不明確,這就需要教師引導他們有的放矢、積極主動去觀察。可采取邊觀察、邊提問、邊引導學生對變化原因、條件、結果進行討論;也可以創設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較熟悉的環境中去觀察。如在教學“平行”前,要求學生認真觀察現實生活中有關于平行的實物,上新課時著重提問幾個學生,并根據他們的觀察、分析的情況逐步導出平行及其性質。這樣能使學生體會觀察所帶來的收獲與興奮,自覺養成觀察的習慣。
4.小結。
要搞好銜接,首先,教師要了解小學畢業生所必須掌握的知識,然后進行摸底測試,與學生座談,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然后查漏補缺. 對于重點內容,可以集中在開學初用一至兩個星期復習. 其次,在教學方法上,開始幾周不妨采用小學的教學方法,講解詳盡、細致、清楚些,盡量使用直觀教學. 這樣做,可以讓學生有一個適應階段,以便過渡到采用中學教學方法教學. 實踐證明,這樣做教學效果很好.
2. 明確目標,主動適應
給新生上的第一堂課,就應該把中學數學學習的目的和要求告訴學生,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從而主動地適應要求. 中小學數學的內容不同,教學目的的要求也不同,中學數學除了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外,還要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一定空間想象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達到這些目的,對于許多的概念、定義、結論、規律將由學生自己通過觀察、分析、歸納、抽象出來,而不是由老師直接給出. 這就要求七年級新生要多動腦筋,勤于思考,逐步培養抽象、概括能力,從而很快適應中學數學教學方法.
3. 培養興趣,因勢利導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置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進行思考;提出具有一定跨度的問題串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提供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只有讓學生在探索、創新中獲得成功,才會有真正的、內在的、高層次的愉悅,產生強大的內部動力以爭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從而開發創新潛能,培養創新意識.
七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興趣廣泛,可塑性強,興趣容易激發也容易轉化. 針對學生這一特點,因勢利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只有對一門學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才會自覺地、主動地學習和掌握它. 為了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結合所學內容,以實例說明生活離不開數學. 還可以出一些趣味題讓學生解答,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搞數學游戲、舉行速算競賽等,并結合教學內容告訴學生數學的發展,使得原來繁雜的計算變得簡單容易,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另外,要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作為一個初中啟蒙老師,一開始就應以科學、輕松的態度活躍在課堂上,使學生喜歡上你的課. 這樣便會自然而然地萌發學習興趣,從而會主動、自覺的學習數學. 尤其是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培養學習興趣更有必要.
4. 教給方法,精心指導
進入中學后,由于科目的增多,加之要求又比原來高了,因此,學生往往出現盲目性,從而影響數學成績的提高. 因此,作為七年級啟蒙教師,除了做到上述幾點外,還應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如何搞好學習.
(1)要求學生要熟悉和掌握任課老師的教授方法. 只有熟悉老師的講授方法,才能掌握學習的主動權,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作用,而不被老師牽著鼻子走. 作為教師,則可以把自己用的授課方法告訴學生,盡快讓學生適應自己的教學方法. (2)講解例題時,引導學生深究編者為什么要安排這個例題,目的是什么,要達到什么要求,假如把這個例題的條件改一下將得到什么結論,引導學生追索結論、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怎樣使用,在什么情況下使用,逆向使用行不行. 以此來培養學生勤于思考、舉一反三、勇于探索的學習精神.
(3)引導學生深究解題的依據,如一元一次方程時,要求學生寫出每一步的依據,并引導學生比較、聯想,這樣做不僅可以減少盲目性,少犯錯誤,還可以逐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4)指導學生閱讀教材. 在小學,學生一般沒有閱讀教材的習慣,但七年級教材中出現了大量的新概念,有很多概念需要學生理解記憶. 由此,必須培養學生閱讀教材的習慣,這樣不但可以彌補聽課的不足,而且可使所學知識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深化,不但能提高教學質量,而且可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5)指導學生抽象、概括數學概念. 在小學,學生習慣于老師概括、總結,而自己只是機械地模仿和記憶. 因此,七年級數學老師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這就要求教師要耐心地加以引導,當然在指導時,必須指出明確的方向,否則將收效不大. 如在引導學生概括同類項的定義時,要指明方向,否則學生往往不知所措.
5. 分散難點,反復練習
七年級新生好動、回答問題的熱情很高,喜歡上黑板板演,為適應學生這一特點,老師授課時間不宜過長,應精講,著重講清一兩道例題,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練習. 這樣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活躍課堂,同時還可以及時檢查教學效果,從而能及時補救. 對于確實難以掌握的內容,不一定硬要在一節課內要求每名學生都掌握,可以將難點分散,在一段時間內經常復習,且每天出一兩道題給學生練習. 這樣既能促使學生全面考慮問題,又能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從而培養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是新教材編寫者的指導思想。七年級學生翻開剛拿到的數學課本后,一般都感覺新奇、有趣,想學好數學的求知欲較為迫切。因此,教師要不惜花費時間,深下功夫,讓學生在學習的起始階段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如在教學第一章時,可讓學生參與部分實驗。在本章結束后,可以利用課外活動舉辦一次自由形式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設計學生對數學難學嗎、有用嗎?數學是不是都這樣有趣?對基礎弱的能不能學好?對各種問題展開討論,以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在教學第一章中“展開與折疊”時,讓學生倆倆一組互相制作,同學們積極的認真畫、剪、疊,又互相驗證:畫的時候要注意邊與邊之間的關系。再如在教學截一個幾何體時,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難為易,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標:七年級數學起始階段的教學,側重消除學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學習興趣上做文章,以數學的趣味性、教學的藝術性給學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鐵上的鐵屑離不開磁鐵一樣,向往著教師,向往著本學科。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
七年級數學比較貼進生活實際,具有很強的知識性、現實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豐富的內容提供教學中誘發學生情趣和動機的酵母。新教材還抓住了七年級學生情緒易變、起伏較大的心理、生理特點,要求以“活的東西去教活的學生”(陶行知先生語),來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能力。
對此,我的具體做法是:1.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引入環節。在課堂引入中,設計各種形式、運用各種手段把學生調動起來,喚起他們的參與意識。如教學“七巧板”時,一開始就用事先準備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優美的圖案,提出:這些圖案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它們的邊與邊之間有什么關系?待他們思考回答后再進行總結。最后讓他們自由合作進行制作,也拼出一些優美的圖案。這樣,通過簡單的表演,把問題設置于適當的情境下,從而營造了一個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相信在這樣輕松的環境下,學生會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2.充分讓學生參與實踐操作。新教材還針對七年級學生喜歡觀看、喜歡動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實踐性內容。要求盡可能利用自制教具優化課堂結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自由組合),請他們做我的助手,一道準備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演示。通過實驗操作,既規范了學生的勞動、行為習慣,又使他們在參與活動中認識“自我”,以產生興趣和求知欲。
三、注重學習方法指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新教材以“指導教法,滲透學法”的思想,在每章節內容的編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讀一讀”等欄目,其獨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設法使學生學有趣、學有法、學有得,同時對教師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學實踐中,我從興趣教學入手,側重于從以下幾個環節中進行:
1.培養閱讀習慣。具體方法是閱讀前出示閱讀題,如教學“角的度量與表示”時,可出示閱讀題:我們以前用刻度尺測量線段的長短,那我們用什么來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幾種?表示的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閱讀完畢,或通過提問、或以評估的形式來檢查閱讀效果;或有計劃地組織學習小組以討論的形式探討閱讀內容。同時,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找出問題,并不失時機地表揚在閱讀中有進步、有成績的學生,使學生有獲得成功之喜悅,從而產生興趣,養成閱讀的習慣。
2.培養討論的習慣。教師通過有針對性、合理性的提問,引發學生進入教學所創設的教學情境,引發他們積極探討數學知識,逐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討論的習慣。特別是一題多解的題目或需要分類討論的問題,如在教學“絕對值”、“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就有很多需要分類討論的題目;還有在探索規律這一節的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由此引導學生三、五人一組進行討論,歸納出相應的方法和規律。
另外,還可以以講故事的形式、質疑的形式、列舉生活中數學現象的形式引入教學,以簡單明了、深入淺出、氣氛暢然的開課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激發他們的講學習興趣。
一、注重起始階段的教學。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師要不惜花費時間,深下功夫,讓學生在學習的起始階段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如在教學第一章時,可讓學生參與部分實驗。在本章結束后,可以利用課外活動舉辦一次自由形式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設計學生對數學難學嗎、有用嗎?數學是不是都這樣有趣?對基礎弱的能不能學好?對各種問題展開討論,以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標:七年級數學起始階段的教學,側重消除學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學習興趣上做文章,以數學的趣味性、教學的藝術性給學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鐵上的鐵屑離不開磁鐵一樣,向往著教師,向往著本學科。
二、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
七年級數學比較貼進生活實際,具有很強的知識性、現實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豐富的內容提供教學中誘發學生情趣和動機的酵母。新教材還抓住了七年級學生情緒易變、起伏較大的心理、生理特點,要求以“活的東西去教活的學生”(陶行知先生語),來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能力。
(一)注重引入環節。在課堂引入中,設計各種形式、運用各種手段把學生調動起來,喚起他們的參與意識。如教學“七巧板”時,一開始就用事先準備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優美的圖案,提出:這些圖案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它們的邊與邊之間有什么關系?待他們思考回答后再進行總結。最后讓他們自由合作進行制作,也拼出一些優美的圖案。這樣,通過簡單的表演,把問題設置于適當的情境下,從而營造了一個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相信在這樣輕松的環境下,學生會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W習中。
(二)讓學生參與實踐操作。新教材還針對七年級學生喜歡觀看、喜歡動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實踐性內容。要求盡可能利用自制教具優化課堂結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自由組合),請他們做我的助手,一道準備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演示。通過實驗操作,既規范了學生的勞動、行為習慣,又使他們在參與活動中認識“自我”,以產生興趣和求知欲。
三、注重學法指導,培養良好習慣。
新教材以“指導教法,滲透學法”的思想,在每章節內容的編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讀一讀”等欄目,其獨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設法使學生學有趣、學有法、學有得,同時對教師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學實踐中,我從興趣教學入手,側重于從以下幾個環節中進行:
(一)培養閱讀習慣。具體方法是閱讀前出示閱讀題,如教學“角的度量與表示”時,可出示閱讀題:我們以前用刻度尺測量線段的長短,那我們用什么來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幾種?表示的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閱讀完畢,或通過提問、或以評估的形式來檢查閱讀效果;或有計劃地組織學習小組以討論的形式探討閱讀內容。同時,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找出問題,并不失時機地表揚在閱讀中有進步、有成績的學生,使學生有獲得成功之喜悅,從而產生興趣,養成閱讀的習慣。
(二)培養討論的習慣。教師通過有針對性、合理性的提問,引發學生進入教學所創設的教學情境,引發他們積極探討數學知識,逐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討論的習慣。特別是一題多解的題目或需要分類討論的問題,如在教學“絕對值”、“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就有很多需要分類討論的題目;還有在探索規律這一節的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由此引導學生三、五人一組進行討論,歸納出相應的方法和規律。
(三)培養觀察能力。學生對圖形、對實驗的觀察特別感興趣,缺點是思維被動、目的不明確,這就需要教師引導他們有的放矢、積極主動去觀察。
(四)培養小結習慣。根據新教材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或讓學生上講臺進行小結評比,或以板報的形式張貼幾個學生的小結,或在課余時間對互幫互助小組雙方的小結進行評比,從章節、小節慢慢過渡到課時小結。由于經常強調自己去歸納、小結,這使學生記憶效果明顯,認識結構清晰,學過的知識不易遺忘。教學實踐表明,只有正確的學法指導,才能使學生站在教學的主置上,學有所獲,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還能保持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另外,還可以以講故事的形式、質疑的形式、列舉生活中數學現象的形式引入教學。
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教學越來越貼近我們的生活,照理現在的數學教學更精彩,學生更容易學好。但是在我的實踐中,不少學生的成績,在七年級時就經歷了大起大落,反映在第一章有理數的學習到第二章整式第三章方程的學習中是十分明顯的。這幾乎成了七年級數學教學的普遍性問題。新教材內容安排新穎合理、生動活潑,對學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師教法得當,就能比較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階段的教學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是新教材編寫者的指導思想。七年級學生翻開剛拿到的數學課本后,一般都感覺新奇、有趣,想學好數學的求知欲較為迫切。因此,教師要不惜花費時間,深下功夫,讓學生在學習的起始階段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如在教學第一章時,可讓學生參與教學。在本章結束后,可以利用課外活動舉辦一次自由形式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設計學生對數學難學嗎,有用嗎?數學是不是都這樣有趣?對基礎弱的能不能學好?對各種問題展開討論,以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
七年級數學比較貼進生活實際,具有很強的知識性、現實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豐富的內容提供教學中誘發學生情趣和動機的酵母。新教材還抓住了七年級學生情緒易變、起伏較大的心理、生理特點,要求以活的東西去教活的學生來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能力。
1.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引入環節
在課堂引入中,設計各種形式、運用各種手段把學生調動起來,喚起他們的參與意識。比如教學角的比較一課,讓兩個學生表演,通過爭論兩把扇子的大小引入新課,這樣,把問題設置于適當的情境下,從而營造了一個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相信在這樣輕松的環境下,學生會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2.充分讓學生參與實踐操作
新教材還針對七年級學生喜歡觀看、喜歡動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實踐性內容。要求盡可能利用自制教具優化課堂結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自由組合),請他們做我的助手,一道準備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演示。通過實驗操作,既規范了學生的勞動、行為習慣,又使他們在參與活動中認識“自我”,以產生興趣和求知欲。此外,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的精練、語調的變化得當,板書設計合理,字體優美雅觀,知識豐富等都能激發學生和學科情感,達到“親其師,信其教”的效果。
三、注重學習方法指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1.培養閱讀習慣
具體方法是閱讀前出示閱讀題,如教學“角的度量與表示”時,可出示閱讀題:我們以前用刻度尺測量線段的長短,那我們用什么來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幾種?表示的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閱讀完畢,或通過提問、或以評估的形式來檢查閱讀效果;或有計劃地組織學習小組以討論的形式探討閱讀內容。同時,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找出問題,并不失時機地表揚在閱讀中有進步、有成績的學生,使學生有獲得成功之喜悅,從而產生興趣,養成閱讀的習慣。
2.培養討論的習慣
教師通過有針對性、合理性的提問,引發學生進入教學所創設的教學情境,引發他們積極探討數學知識,逐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討論的習慣。特別是一題多解的題目或需要分類討論的問題,如在教學“絕對值”“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就有很多需要分類討論的題目;還有在探索規律這一節的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由此引導學生三五人一組進行討論,歸納出相應的方法和規律。
3.培養觀察能力
學生對圖形、對實驗的觀察特別感興趣,缺點是思維被動、目的不明確,這就需要教師引導他們有的放矢、積極主動去觀察。可采取邊觀察、邊提問、邊引導學生對變化原因、條件、結果進行討論;也可以創設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較熟悉的環境中去觀察。如在教學“平行”前,要求學生認真觀察現實生活中有關于平行的實物,上新課時著重提問幾個學生,并根據他們的觀察、分析的情況逐步導出平行及其性質。這樣能使學生體會觀察所帶來的收獲與興奮,自覺養成觀察的習慣。
4.培養小結習慣
根據新教材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或讓學生上講臺進行小結評比,或以板報的形式張貼幾個學生的小結,或在課余時間對互幫互助小組雙方的小結進行評比,從章節、小節慢慢過渡到課時小結。由于經常強調自己去歸納、小結,這使學生記憶效果明顯,認識結構清晰,學過的知識不易遺忘。教學實踐表明,只有正確的學法指導,才能使學生站在教學的主置上,學有所獲,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還能保持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另外,還可以以講故事的形式、質疑的形式、列舉生活中數學現象的形式引入教學,以簡單明了、深入淺出、氣氛暢然的開課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激發他們的講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