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勞動教育課后反思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1、轉變教學觀念,開發自身的潛能首先,教師要明確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要求,確立正確的課程觀、兒童觀、教師觀、和教材觀。《品德與生活》課程屬于經驗課程、活動課程之列,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是兒童的課程而非成人的課程,它是“學”的課程而非“教”的課程。新實驗的《品德與生活》課程著力幫助兒童感受課程的“個人意義”,力圖利用蘊藏于兒童自己生活中的豐富素材,通過與兒童有限的認識和行動能力相匹配的、他們想做又能做的、豐富而有意義的活動,把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滲透其中,把品德教育、科學教育、勞動教育等有機地結合起來,讓課程成為兒童現實的愉快生活體驗,并成為其生活的引導。因此教師應從“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變成為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次,教師要不斷總結和反思教學活動。作為教師,要經常考慮如何來充實自己教與學的知識庫,并且為增加這方面知識作出不懈的努力;應善于與同事合作,通過交流信息、資源共享、總結反思等有效方式,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實現從教書型經驗型向研究型創新型轉變。
2、善于利用教師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經歷。例如,在教學“收獲的感覺”這一主題時,教師向學生講述了自己做“知青”時養雞的一段親身經歷:在那物資短缺,生活艱辛的年代,自己向當地的農民買了12只雞蛋,經過辛勤的勞動和精心的照料,雞蛋孵成了小雞,小雞養成了大雞。其中八只大母雞要下蛋了,主人幾乎每天都能從籠子里撿回一些雞蛋。這個質樸的生活實例深深感動了學生。當我引導學生置換角色說說自己的感覺時,他們完全沉醉在一個“知青”的收獲喜悅之中。
3、充分利用各學科的教師資源在教學《我的老師》這一課時,教師可在引導學生說出任教本班的所有老師之后,就邀請部分任課老師到教室,與學生一起聊天,請老師說說自己的愛好,說說自己任教這門學科的學習要求。這樣,在輕松愉快地交談中,拉近了學生與老師間的距離,老師成為了學生可親的人,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激勵部分學生走出教室,到教師辦公室去找沒有請到教室的其他科任教師,并與這些老師說幾句話,回來后向全班同學匯報此行的經過。
二、巧妙利用學生資源
學生是品德與生活課人力資源中的變量,是聯結家長和教師的紐帶。在品德與生活課課程資源開發中,要把改變學生角色放在一個顯著的地位上,使學生實現由過去的旁觀者、使用者和學習者變成主人翁、開發者和協調者的角色轉變。讓學生學會創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資源,為自身的學習和探索活動服務,把學生作為家、校聯結的利益紐帶,調動學生家長的積極性,使家長也成為思想政治課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力量。
1、讓學生在生活體驗中感悟道德“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不僅是教學的對象,同時還是教學的資源,是課程資源開發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是一個能動的認知體和生命體。學生的素質不是直接從他人那里獲得,而是通過自身能動的活動發展起來的。例如,在組織“上學去”這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課前調查將本班學生按住址相近原則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互相認識并交流自己日常的上學過程。通過交流加深對身邊環境的了解,增進友情,相互取經,之后各小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師把握時機加以點撥。如此,把學生的目光引到課本以外的的生活世界中去,使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掌握的信息資源被挖掘出來,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把道德寓于兒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中逐步形成。
2、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陶冶情感心理學認為:個體的品德結構是知、情、意、行四要素的統一體,這是個體道德素質不可或缺、不能割裂的有機整體。而其中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結構的核心,它是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的催化劑,是兒童知行轉化的橋梁。如在“我們的校園”這一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開展“參觀校園”的游戲。在活動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可以提示參觀的方法和策略,使學生學會求助、商量、合作,并考慮怎樣才能更好將參觀活動的成果向大家匯報。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在此基礎上相互交流自己的見聞和感想,升華學生對校園的情感。
3、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勇于創新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思品教學中,新課標指出“要讓兒童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例如組織“收獲的季節”這一主題活動時,我們可以給學生一段較長的時間準備,讓學生分小組共同商量探索“秋天和收獲”的途徑與方法。做好活動記錄,觀察日記,以及圖片、資料的搜集;同時,作為活動的引導者,老師們也應該及時地去檢查、引導,激勵。保證學生的活動持續有效地進行,學生在探究中開闊了視野,發現了南北方自然景色的變化和差異;在探究中增長了見聞,了解到人們在秋季的衣著變化和皮膚對氣候的反應;在匯報探究結果時,學生們發現了“秋天日子比夏天短”,“市場上有新鮮的花生賣”,“秋天到郊外活動景色特別美,氣候特別迷人”,“南方的秋天是綠色的”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己喜歡的秋景或果實說幾句贊美的話,或者編幾句廣告詞,使學生在活動中萌生遐想,煥發創意。
三、充分調動家長資源
家長是品德與生活課課程資源中不可或缺重要因素。讓家長理解品德課的學習對學生終身發展的重要意義,理解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形成合力的價值,使學校、家庭同步教育,構成德育網絡,是過去我們長期忽略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