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艾灸理療的作用與功效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一、五行藥罐特點:
(1)技術價格對比直接給你省了8000元。
傳統單一藥罐目前學費54000元。單一艾灸學費3800元。拔火罐學費900元。單一電波理療學費1800元,總學費:11500元。我們學費3700元,直接給你省了8000元。
(2)治療時間比傳統療法省了一小時。
在單獨治療時,單一拔火罐需用12分鐘,單一艾灸需用25分鐘,單一藥罐需用20分鐘,單一電波理療需用30分鐘,一共需用1小時零27分鐘,《五行藥罐》也就是1拔罐2艾灸3藥罐給藥4電療一體同時解決了,治療就是20分鐘左右,直接給你省了一小時。
(3)療效比傳統單一療法提高50倍以上。
①1拔2灸3藥罐給藥4電療綜合療法,多功效,多療法,療效安全,無毒副作用,省時、省力、省繁鎖。②藥罐在秘方藥液里長期浸泡,四個不同療法同時治療,通經絡、調正氣。③中藥藥物導入:拔火罐后艾灸在罐內燃燒對病灶汗熏給罐內藥液加熱產生離子直接導入病灶,活化細胞。④對病灶部位直接使血流加快,活血化瘀,驅風散寒,消除病痛。⑤罐內艾灸:A、驅散體內寒濕邪氣,提升人體純陽之氣。B、同時多穴位拔罐,多穴位艾灸,多穴位給藥,多穴位電療。⑥電流注入神經時,舒緩因神經過度緊張引起的各類疼痛,同時凈化身體,使血液循環加快,快速代謝并排除體內酸性物質,使血液堿性化。
五行藥罐已全面升級,按個人身體和穴位把罐分成特大、大、中、小等四種型號,操作簡單,效果明顯,花費低廉,無副作用,也就是1拔罐2艾灸3藥罐給藥4電療一體同時解決了,比傳統單一技術療效提高50倍以上。
學習者同時學習以下兩項特效技術:
A、頸椎腰椎突出、增生:詳細講解頸椎、腰椎解剖,CT、CR片診斷學習。如:突出、骨質增生、脊柱側彎、生理性變直、腰肌勞損、腰痛等所引起的頭暈、頭痛、肢體麻木、行走困難等癥狀快速治療,不用西藥,不注射,不手術,可與患者簽“公證合約”先免費調理。
B、類風濕:不用西藥,不注射、不手術,調理時間短,能迅速降血沉,消除類風濕因子,使抗O轉陰,治療當天腫痛立即解除。與患者簽“公證合約”先免費調理。學費:3700元(含五行藥罐及A、B兩項特效技術學習)。
二、推拿正脊班:完全不同于市面上任何一家的保健按摩術,將祖傳八鎖、理筋入槽,捺骨歸位,經血倒流推拿治病、整脊復位術變得簡單,更容易學效果更好,完全打破一般按摩師學習1到3年僅會保健不會治病的陋習,一個星期即可熟練掌握X光線、CT、CR片的診斷(醫院CR室每天有患者供學生現場診斷學習)及頸椎、胸椎、腰椎、多角度、多方位、定點定向復位手法,均可聽見響亮的關節彈響聲,對各部位損傷脫臼、急性腰足扭傷、落枕、頭昏頭痛、腹痛、中暑發痧等癥一次5-10分鐘即愈,對頸椎病、胸椎錯位、腰椎突出、脊柱側彎、增生、肩周炎、胸悶等脊柱錯位造成的相關疾病15-20天完全康復,具有治療時無痛苦、方法簡單、見效快、安全性強、適應范圍廣等優點,輔之以推拿按摩、點穴療法,是一種深受廣大患者歡迎、高效速成的治療方法,更是醫生治療頸椎腰椎突出、增生等骨科疾病的必修之課。面授:2380元。
三、膏藥制作班:(1)祖傳秘方、品質突破,療效更顯著,貼上藥力馬上滲透骨膜,正常的生理功能立即恢復,療效立竿見影。(2)使用方便:不流淌,不留殘膏,無須火烤加熱。(3)對頸椎、椎間盤突出癥、肩周炎、坐骨神經痛、風濕關節炎、骨質增生、跌打扭傷、腰肌勞損、網球肘、足跟痛等一個上午見奇效。學費:4800元。
四、刺血針灸班:在治療風濕、偏頭痛、肩周炎、增生、坐骨神經、頸椎、腰椎突出、內外傷、筋痛、腰肌勞損等病痛當場見效,治療時直指病灶,針到痛止,血出病愈,對肩周炎等病引起手不能抬舉和腳不能行走等各種疼痛,可當即消除,學費:1880元。
五、二十四氣臟腑療法班:其八鎖、二十四氣、推中宮開胃脘手法直接作用于腹部和主要穴位,從而治療頭昏、頭痛、中暑發痧、腹痛、腹脹、腹瀉、惡心、便秘、失眠、自汗、盜汗、痛經、閉經、美容祛斑、疝氣、耳鳴、腸炎、胃下垂、胃潰瘍、水腫、手腳抖動、抑郁癥等脾胃引起各種病癥,療效神奇,一次見效,5天左右可以完全掌握并臨床運用,面授:3380元。
六、熏蒸療法:借助“熏蒸療法”熱能,使椎體經絡中的風寒濕瘀迅速排出,粘連部位松解,炎癥消散,增生骨刺變鈍,椎盤突出髓核慢慢萎縮變小,回納到原來部位,學費:3280元。
七、簽公證合約調理:1、腦動脈硬化、腦梗塞、腦缺血、腦出血、高血壓等病造成的半身不遂、語言不清、口眼歪斜、吊斜風、腦萎縮等癥狀,一次見效,用秘方調理,不用西藥,不手術,調理時間短,與患者家屬簽“公證合約”先免費治療,保證康復后付調理費。可以安排上門調理。
2、痛風:用內服外敷藥來排泄、降低、溶解、控制尿酸的生成,不用西藥,不手術,調理時間短,與患者簽“公證合約”先免費治療,待療效確切后付費。
3、類風濕:不用西藥,不手術,調理時間短,能迅速降血沉,消除類風濕因子,使抗O轉陰,當天腫痛等癥狀立即解除,簽“公證合約”先免費治療,待療效確切后付費。
4、頸椎腰椎突出:不西藥,不手術,調理時間短,與患者簽“公證合約”先免費調理,可以拍CR片驗證。
以上一至七班全部學習22天,無基礎可以延長學習時間。收費:10000元(含考民族醫師、健康管理師證書費),可單項學習,單獨考取衛生廳頒發的“康復理療師”證。
地址:江西省萬載國學文化交流中心(正脊培訓學校)
灸療液的前身叫風濕靈,后經多年不斷改善,發揮了傳統中藥的靈魂,按君臣佐使配伍,將25味中上等中藥巧妙結合,互相支持、制約、團結,把每味藥的性能、功效綜合集中釋放發揮,形成了適治因風寒濕勞損引起的酸、麻、脹、癢、腫、痛亞健康人群組方,達到以簡制繁的療效,是適應面廣、臨床療效顯著的內病外治安全綠色產品。為早日造福百姓弘揚中醫文化,灸療液于2010年申報國家發明專利,并為灸療液注冊了潤慷牌商標。
2、灸療液治病機理如何?
將灸療液用在患處外,藥力像無數灼熱的小針從毛孔、皮膚、穴位、經絡直達病灶,集液體針灸、藥療、艾灸、火療、熱敷、熏蒸等功效于一體,自動診治,能夠消炎、殺菌、排毒、祛風散寒、消腫止痛、舒筋活絡、活血化淤、軟堅散結、改善血液循環及周圍組織營養,與傳統的針灸、艾灸、電療、三伏貼、三九貼等相比,不需專業知識,不用找穴位經絡,哪疼噴哪,當場見效,無毒副作用,減少病態鏈形成,節省時間,使用十分便捷。
3、灸療液有什么使用技巧?
取汗法治病,如風寒感冒,在頸椎二節至胸椎六節用藥,頭部冒汗,風寒邪排除,病即愈。有椎基底壓迫的疾病中風、癲癇、頭暈頭痛、眼花、咽炎、鼻炎、牙痛、面神經炎及勞損強直、增生、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失眠多夢、頸心、頸胃綜合癥均可得到治療。修復因拔罐、理療、按摩后造成的損傷,防止陰霾天氣時風濕邪病氣對身體的浸入,大椎部位用藥對冬病夏治及骨關節疾病、增強免疫力等十分重要。
4、患處用藥后有什么反應?
風濕病患者用藥會有發癢、發熱、冒風、蟻蠕動等感覺。淤滯增生腫痛會有針扎、針刺、發燒、發熱、微痛等反應,無論出現什么反應,均不會導致不良后果。病愈之后,用藥處的皮膚比沒用藥的皮膚要光滑細嫩。
藥治有緣人,能治什么病,根據自身情況及灸療液功效,可酌情發揮。安徽巢湖的讀者王玉鳳患陰囊濕疹多年,過去嘗試了很多療法,一直沒有治愈,在使用了灸療液兩次后得以治愈。
佳木斯火龍保健品公司
電話:15546629690
13125927089
聯系人:鄭繼厚
臨床上運用體針或配合電針促進腹部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取得較滿意的效果,選穴較多的是足三里、上巨虛。張敏[1]研究結果提示針刺可明顯縮短患者術后的排氣和排便時間。且術后72h惡心嘔吐和疼痛評分,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蔣麗萍、廖芬[2]對130例剖宮產術后患者采用電針雙側足三里、中脘、天樞等穴治療,結果治療組腸鳴音恢復時間、排氣、排便時間較對照組明顯提前,且出現胃腸功能紊亂、腹痛腹脹等并發癥例數較對照組少。呂鵬[3]等采用電針治療30例腹部術后患者,取穴:足三里、上巨虛、陽陵泉、內關,在腸鳴音恢復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方面明顯提前。
2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能發揮穴位針刺和藥物的共同治療作用,療效確切。李會平[4]對腹部術后50例患者于術后6h進行雙側足三里穴位注射維生素B1或胃復安治療,穴位注射組術后18~70h排氣,腸功能恢復平均為46h;對照組術后24~96h排氣,腸功能恢復平均為78h。牛曉濱[5]采用新斯的明聯合維生素B1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療腹部術后患者55例,治療組總有效率55%,對照組總有效率35%。
3灸法
灸法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散結和強壯保健的作用。姚芳[6]對腹腔鏡術后患者給予回旋灸足三里、天樞、中脘穴,結果治療組患者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和排氣時間較對照組明顯提前。朱恩普、田瓊香[7]對150例胃腸穿孔術后患者采取神闕穴施灸,治療組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及首次排氣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4穴位按壓與按摩
趙曉軍等[8]采用足三里、三陰交穴位按壓治療闌尾術后患者40例,結果穴位按壓組排氣時間明顯縮短,腹部疼痛、腹脹癥狀也明顯減輕。楊麗、孫曉旭[9]將120例腹部術后患者隨機分為足底穴位按摩組和對照組,按摩組選穴脾、胃、小腸、結腸、反射區,結果穴位按摩組平均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
5外敷
外敷療法利用藥物滲透入皮膚,直達經脈,攝入體內,從而達到內病外治的功效。湯傳梅[10]等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排氣時間較對照組明顯提前。古紫云[11]將腹部術后患者10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治療組術后6h,取小茴香、吳茱萸各200g,粗鹽炒熱,用布包裹后熱敷臍部(神闕穴、天樞穴)。結果治療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6中藥灌腸
中藥保留灌腸是利用中藥調理氣機、導滯通腑、補中益氣的功效來激發和促進腹部術后胃腸蠕動,使腸腔內容物得到及時排泄,從而促進患者較快康復。張慧力等[12]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首次排氣時間及術后規律腸鳴音出現時間均早于對照組,術后腹脹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胡慶華、王韜[13]收集98例腹部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灌腸組。灌腸組于術前12h灌腸,取四磨湯100ml保留灌腸4~5h,后用肥皂水灌腸。與對照組相比,灌腸組患者術后排氣時間與術后排便時間均明顯縮短;與手術前相比,灌腸組術后胃動素水平顯著上升,血管活性腸肽水平顯著下降。
7理療
理療具有抗炎、松解粘連,提高內臟平滑肌張力,促進胃腸蠕動的作用。臨床上常采用脈沖中頻電療法及音頻理療促進腹部術后胃腸功能恢復。蔣素英等[14]等研究結果中頻脈沖治療組術后首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均較對照組提前,腹脹發生率低于對照組。陳建新、陳金坤[15]將胃癌術后患者采用傳統治療措施外,另給予音頻理療,結果治療組首次排氣時間明顯早于對照組。
8其它外治療法
除上述療法外尚有超聲電導靶位透藥技術[16]、腹部燙療[17]、超聲藥物透入技術[18]等,均能有效促進腹部術后胃腸功能恢復。
9多法聯合治療
9.1針刺聯合其它療法 陳寶艷等[19]觀察針刺聯合中藥熏足治療剖宮產術后胃腸功能的療效,結果觀察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較對照組提前,腹痛腹脹等臨床癥狀較對照組輕。
9.2電針聯合其它療法 林雪梅等[20]觀察吳茱萸藥熨神闕穴及電針足三里穴對腹部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療效,結果觀察組腸蠕動恢復、排氣、排便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9.3艾灸聯合其它療法 汪志幗[21]觀察穴位帖敷結合艾灸對胃大部切除術后胃腸恢復的療效,結果觀察組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排便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腹脹程度輕于對照組。羅瑞顏[22]探討艾灸聯合中頻電療對腹部術后排氣的影響。將150例腹部術后患者隨機分為三組,A組進行常規護理,B組在A組的基礎上采用FK998-A型電腦中頻電療機功能性電刺激處方進行中頻電療,C組在A、B兩組的基礎上取神闕、中脘、天樞與大橫、足三里、氣海等穴進行艾灸。結果在腸鳴音恢復時間及首次排氣時間方面,B、C兩組均較A組提前,且C組明顯快于A、B兩組。
9.4穴位按摩配合其它療法 余麗娜等[23]將老年胃術后患者用溫水足浴加穴位按揉治療,按揉穴位為足三里、合谷、三陰交、支溝、天樞。結果實驗組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腹脹發生率、開塞露使用率均小于對照組。鄭玲[24]觀察通腑散敷臍加穴位按摩對腹部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療效,結果觀察組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排便和飲食恢復時間均早于對照組,胃腸減壓時間和術后靜脈輸液總量均少于常規治療對照組。
10結論
臨床上雖然有較多外治方法報道可用于促進腹部術后胃腸功能恢復,但仍然存在以下問題:①雖然各種方法都有一定療效,但各種方法之間的優劣不確定。②臨床上經常采取兩種或多種方法聯合應用,以期更好地促進腹部術后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但是,多種方法聯合應用是否起了協同或疊加作用不確定。③臨床觀察指標如腹脹等為患者主觀感受,病情輕重程度不易明確劃分;所采用的療效評價標準多是采用自擬標準,對于術后患者的恢復沒有統一的療效判定標準。④現代康復手段對本病治療方面的研究非常少,且缺少對比研究。綜上所述,目前尋找到較好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早期使腹部術后胃腸動力恢復正常可以減少諸多并發癥,還可以減輕病人的精神及經濟雙重負擔,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敏."遠道取穴"針刺促進腹部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作用[J].中醫藥導報,2012,18(2):65.
[2]蔣麗萍,廖芬.電針對剖宮產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療效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2,9(1):161.
[3]呂鵬,張居元,周振理.電針促進腹部手術后腸胃功能恢復60例[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2,18(1):82-83.
[4]李會平.足三里穴位注射促進腹部術后腸胃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2012,36:248.
[5]牛曉濱,梁小梅,常新華.新斯的明合維生素B1足三里穴位注射對腹部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11):1375.
[6]姚芳.艾灸促進腹腔鏡術后腸胃功能恢復的效果初探[J].中國醫學創新,2011,8(4):163-164.
[7]朱恩普,田瓊香.艾灸對胃腸穿孔術后腸道功能恢復的臨床觀察[J].云南醫藥,2012,33(4):374-375.
[8]趙曉軍,付麗,陳長香.足三里、三陰交穴位按壓對闌尾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11,13(3):346-347.
[9]楊麗,孫曉旭.足底按摩對腹部術后患者胃腸功能康復的效果觀察[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3,19(3)148-149.
[10]湯傳梅.中藥貼敷足三里對婦科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1,32(33):7071.
[11]古紫云.小茴香聯合厚樸加粗鹽熱敷對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3,16:67.
[12]張慧力,尚大可,高滿倉.厚樸排氣合劑保留灌腸對腹部手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3,23:91-92.
[13]胡慶華,王韜.術前四磨湯保留灌腸促進腹部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觀察[J].陜西中醫,2012,33(5):825-826.
[14]蔣素英,陳慧云,李敬香,等.脈沖中頻電療法對婦科手術后病人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3,27(8):2482-2483.
[15]陳建新,陳金坤.音頻理療促進胃癌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觀察[J].醫學信息,2011,24(8):5359-5360.
[16]張慧力,俞漢蒙,鄶濤,等.超聲電導靶位透藥對胃腸手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研究[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2,14(9):50-51.
[17]李雪娟,高春霞,程彩芬,等.舒腹散燙療對腹部手術后病人胃腸功能恢復的臨床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11,25(12):3341-3342.
[18]傅宇翔,潘凱,夏利剛,等.超聲藥物透入治療在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1,32(23):3089-3091.
[19]陳寶艷.李道成,王淑平.針刺配合中藥熏足對剖宮產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1,27(3):152-153.
[20]林雪梅,符梅華,羅曉芬,等.藥熨配合電針對腹部手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2,28(2):91-92.
[21]王志幗.穴位貼敷結合艾灸促進腹部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護理研究[J].全科護理,2012,10(10):2694-2695.
璐德·誠華:傳承歷史的結晶
一進入位于上海盧灣區斜土路451號的璐德·誠華中式SPA美容養生館,迎面而來的不僅是熱情的招呼,還有一股中草藥的清香,整個店面也布置得古香古色:椅、榻、幾、架,甚至案幾上的古箏、墻上懸掛著的古琴,都引人手癢,想要上去撥弄一番。
斜土路的璐德·誠華共分兩層,滿目明清風格的裝飾,雅致極了。墻面上還掛有華佗、扁鵲、張仲景等古代名醫的圖文簡介和春、夏、秋、冬不同季節的中醫保健養生知識,隨處浸染著濃厚的中醫藥文化氛圍。中式的垂花門、多寶格和沉靜而安詳的明代座椅,以及角落處絲絨華貴的屏風,讓來客走出鋼鐵之城的陰影,投入這個與世隔絕、遍地清雅的世外桃源。這里的幽靜常讓人忘了時間在滾滾逝去,總是能放松地沉醉在博大精深的中華醫術里。
與其他的會所不同,這里拒絕使用任何治療儀器,也不采用任何添加了化學物質的精油、藥物、化妝品,璐德·誠華為來客奉上的都來自中華古老文化中的草藥醫術,是由中醫衍生而出的美容醫學。來客不用擔心過敏問題,因為所有的原材料都來自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大地,來自聚集陽光雨露精華的植物本身。通過暴曬、挑選、研磨、萃取,最后整合提取出的精華,藏蘊了古老醫術中的神奇,能為現代人帶來清新的森林芬芳,讓忙碌許久的軀體回歸到最親切自然的遠古中,享受歷史沉淀而來的精華醫術,為身體帶來久違的健康享受。
中醫美容養生的魅力最根本的在于它的內調加外養,也是許多其他美容養生無法比擬的。繁忙的都市人群有著多種內在的健康隱患,采用純中草藥配方,通過純手工的專業操作,成了我們的最佳選擇,璐德·誠華將灸療、刮痧、導引等多種中醫療法融入養生方案,不借助任何儀器,全憑有經驗的治療師人手掌控,通過肌膚對肌膚的觸摸來喚醒身體中沉睡的光彩,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對于自然養生的真正追求。
特色項目推薦
1 艾灸
艾灸乃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屬于醫外治物理療法。艾灸源起于遠古時代,形成于商周年間,歷時幾千年。古人說:“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扁鵲心書》也說:“人于無病時常灸,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余年壽矣。”由于灸能益氣溫陽,而人身的陽氣有“衛外而為固”的作用,若能使陽氣保持常盛,正氣充足,則病邪不易侵犯,身體就會健康。艾灸便是這樣一種使用燃燒后的艾條懸灸人體穴位的中醫療法,常用于內外科、兒科等。艾灸療法的適應范圍十分廣泛,在中國古代是主要治療疾病的手段。用中醫的話說,它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
璐德·誠華的熱敏灸采用3年之艾,氣味芳香,火力柔和,滲透力強,療效好。溫灸美容則是通過百草之王——艾草和13種名貴中草藥特制成的香條,點燃后放入溫灸器中產生溫熱的刺激,配合艾油(或草藥精油)滲透經絡或患處四周,幫助人體全面溫通經絡,溫補元氣,調和氣血,潤澤膚色,最終散發健康神采。
這里的艾條都是由江西省中醫院配置的,根據不同客人的體制再深度調制成不同功效的艾條,大幅度提高療效,能產生普通懸灸的3倍以上效果,技術上是極大的突破。
2 托瑪琳汗蒸
托瑪琳汗蒸源自韓國,用的是經過國家認定的托瑪琳礦石,在高溫條件下,擴張人體毛孔,促進血液循環,排出汗水和積聚在體內的毒素,能夠減輕關節炎、腸胃病、慢性支氣管炎等癥狀,而且有美容作用,可使皮膚光滑及幫助減肥。
璐德·誠華汗蒸房的地板四周和房間內的石椅采用獨有的托瑪琳礦石,具有強身健體、美容皮膚、延年益壽的功效。經國家認證的托瑪琳礦石,經過加熱能最大限度地釋放遠紅外線和負氧離子,改善人體微循環,排毒養顏。
此套全新中西結合呼吸道凈化療法護理,能幫助人順暢氣血的流通,清除粘附在粘膜組織上的廢棄物,凈化呼吸道的同時增強呼吸道的功能,令人頓感如獲新生,充滿活力。
霧霾與臭氧污染
近年來,持續性的霧霾已讓很多人出現不適癥狀。而盛夏連續高溫和烈日之下出現的臭氧污染亦成為了人體健康不利的“隱形殺手”,不僅會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還會刺激和損害鼻粘膜及呼吸道,引發胸悶咳嗽甚至哮喘。入秋以來,如何對抗霧霾及臭氧污染已然是成為了上班族的健康必修課。
秋日抗霾,凈化呼吸
中西結合呼吸道凈化療法護理由傳統的中式療程和西方芳香療法兩部分組成,而護理過程中,將通過肺部凈化精油嗅吸、手太陰肺經點穴、疏通、呼吸道反射區滑罐、施用梅花灸、德國芳療法拍痰、飲用有機薄荷純露等步驟,幫助舒展胸腔,凈化呼吸道,滋潤肺部。
其中,中式的部分主要包含對經絡的按壓、刺激及對部分區域進行滑罐、艾灸。前者有助于氣血流通順暢,加速機體恢復輕松愉快;后者則能平衡人體氣血,增加抵抗力,強化呼吸道功能。西式的部分通過嗅息、拍擊及飲食幫助舒展胸腔,清除粘附在粘膜組織上的廢氣污染物,凈化呼吸道。精油配方中融入了大自然草木的清新氣味,幫助回歸自我,重新認識呼吸對健康的意義。
體驗地:上海明捷萬麗酒店3樓蔓達夢水療
在這個富有東方氣息的奢華SPA會所,你會充分感受到“都市綠洲”的神奇妙趣。坐落于上海市中心西北部,蔓達夢水療摒絕了都市的商業氣息與市井之象。盡管酒店的裝飾具有典型的現代風格,但SPA卻以中國風為主打設計理念,并從地中海中找到了靈感,以雅致的中式設計與海洋元素的點綴凸顯其非凡的審美意趣,讓最具品位的客戶也贊不絕口。蔓達夢水療共有4間單人房、2間帶浴室的豪華套房和1間泥療房,此外還有配以4個座位的足部理療房,果汁吧、盥洗室及帶迷你吧臺的8人休息室,美發美甲沙龍緊鄰酒店的健身中心。
潤膚水仙奢華亮肌面部護理
萃取自水仙花朵和鱗莖的活性成分,能有效減緩能夠導致暗斑的黑色素生產,并有助于改善肌膚的基質,從而減少細紋與皺紋的產生。以此為媒,做一個清潤的面部護理,是這個季節對自己最好的獎勵。
凌波仙子的護膚之力
被黃庭堅贊譽為“凌波仙子”的水仙,對于環境與氣候具有良好的適應力。研究發現,水仙的鱗莖與花朵中富含修復及保護肌膚的有效成分,可以針對性地預防黑斑生成,修正色斑,締造更加均勻的膚色,同時為肌膚注入高濃度抗氧化劑,有助保護肌膚抵抗來自自身及環境中自由基過度活躍引發的色斑與衰老。
秋白迢迢,亮肌潤膚
奢華植物護膚品牌雅蔓蘭,選用了位于土耳其托拉斯山脈納瑞卡拉拉地區農場精心培育并經認證的有機水仙,將其運用到全新研發的亮澤系列中。從水仙花朵和鱗莖萃取的活性成分能有效減緩能夠導致暗斑的黑色素生產,并有助于改善肌膚的基質,減少細紋與皺紋的產生。水仙提取物中含有高濃度的抗氧化劑,能有助于保護肌膚抵抗由外界環境侵害引起的色斑。此外,該系列富含的海藻萃取物、七種阿爾卑斯山草藥、醉魚草等活性成分,亦能為肌膚注入具有保護功效的抗氧化劑,抵御黑色素的形成,紅加侖中蘊含的維生素C則能提升護理的美白功能。
而這款45分鐘的超級新生面部護理,以亮肌面部護理為主,為因夏季的猛烈陽光與處于不良外部環境中受損的肌膚提供完美修復與亮白。護理選用雅蔓蘭亮澤系列的面膜,針對性地預防黑斑生成并有效均勻膚色,提升肌膚的光澤度的同時對抗細紋的產生。此外,還包括一系列奢華的面部精華和乳霜,在每一個護理步驟中為肌膚注入高濃度亮澤及抗氧化精華,令肌膚呈現均勻的色調,煥發美麗、通透的光采。
運動按摩,舒展放松
與此款全新面部護理配搭的是一款經典的75分鐘運動按摩。秋高氣爽,游泳、網球、夜跑是大家經常選擇的運動方式,釋放汗水的同時不要忘了給長期運動后的緊張肌肉進行放松。運動按摩運用瑞典式按摩5種手法里的3種,深層而有力地在肌肉上進行按壓,幫助肌肉舒展、放松,恢復靈敏度。運動按摩還可增加血液循環的速度,把導致酸痛感覺的乳酸帶走,同時增加肌肉的柔軟度,防止受傷,還可使受傷的肌肉加快恢復。
體驗地:上海璞麗酒店安納塔拉水療
俯視綠茵如畫的靜安公園,安納塔拉水療距眾多城市地標建筑及高檔精品時裝店等僅咫尺之遙。整間SPA蘊含著豐富的現代東方元素,采用色調淡雅的木材和玻璃材料,配以柔和的室內照明,讓客人沉醉于奢華舒適的環境之中。典雅的風格薈萃了中國和泰國文化的精髓。五間SPA套房均配有專屬的浴室和休息區,供單人或雙人享用。
修復洋甘菊曬后脫敏修復療法
洋甘菊自古就被視為“神花”,具有很好的舒敏、修護敏感肌膚、減少細紅血絲、減少發紅、調整膚色不均等美容作用。以洋甘菊之力,修復夏日殘留的“后遺癥”,最適合不過。
安撫舒緩,溫和修復
洋甘菊富含黃酮類活性成分,該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血管增生、消炎、抗變應性、和抗病毒的功效。運用洋甘菊成分進行長夏之后的護理,可以快速安撫久曬后發紅的肌膚,尤其是過敏肌膚,進而溫和地為皮膚補充水分,舒緩肌膚。
用2~3滴洋甘菊精油來泡澡,不僅可以緩解壓力,改善急躁和敏感的情緒,還可消除頭痛、偏頭痛或發燒感冒引起的肌肉痛。將富含洋甘菊、天竺葵、薰衣草及檸檬精油的復合調配精油擦于需要按摩的后背四肢等部位,投過理療師的推拿按摩可以感覺干燥的肌膚瞬間得到了冰爽的滋潤。之后利用富含洋甘菊抗敏修復成分的產品為身體做一個體膜,可以抑制皮膚發炎、愈合傷口并修護皮膚裂傷,充分保濕、舒緩鎮靜肌膚,緩解瘙癢并收斂毛孔。體膜之后涂抹上含有蜂蜜的保濕潤膚露,牢牢為肌膚鎖住水分,保持長久的嫩膚效果。
整個療程可謂是一個舒適又兼具治療效果的曬后修復療程。療程之后,可以喝上一杯含有少量蜂蜜的洋甘茶,有安眠放松的效用。
休整足部反射按摩
肌膚得到了妥善修復后,是時候對身體內部進行調理和休整了。足部是全身血脈終端的匯聚,所以來一個備受歡迎的足部反射按摩,將會使得周身得到徹底的放松。
舒緩壓力,促進平衡
隨著人們對應用中醫傳統療法進行防病治病需求的增加,中醫適宜技術如艾灸、拔罐、刮痧等在基層中醫院逐步開展,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艾灸是利用艾條燃燒時釋放的熱能及藥物的功效,通過經絡傳導,達到調和氣血、溫通經絡、通痹止痛、驅寒除濕等治療目的[1]。艾灸不同的部位、不同的病癥患者,可分別有疏風解表、溫中散寒、補中益氣、溫陽補虛、回陽救逆、防病保健等作用[2]。艾炷灸分為直接灸和間接灸兩種方法,我院多采用隔物灸法。但在隔物灸時,因操作不當、患者不配合、體質、年齡等原因致燙傷等意外事件也有發生。
1 病案介紹
患者男性,45歲,于2013年6月10日以頸椎病(風寒濕痹)收住我院內科。自訴入院前1個月無明顯誘因出現左上肢及左肩背部疼痛,遇寒則重,得熱則舒。否認頭暈、頭痛;否認藥物過敏史,食納可,夜寐安。入院后,遵醫囑予左肩背部行隔物灸法2次/d。15d患者左肩背部行隔物灸后,護士觀察局部皮膚潮紅,但無破損或水皰形成,患者無異常感覺。次日晨患者自覺艾灸部位皮膚瘙癢、灼痛,查患者左肩背部皮膚表面可見散在的大小不等水皰數個,水皰基底部潮紅,面積約4×4cm,確診為淺Ⅱ度燙傷。
2 治療
檢查后即刻予0.5%碘伏消毒,在無菌操作下抽出皰液并外涂京萬紅燙傷膏,并予涂藥2~3次/d,第3d創面邊緣皮膚逐漸愈合,中心處水皰干燥結痂,痂下有少量膿液溢出。入換藥室在無菌操作下行清創、換藥,并外涂美寶濕潤燒傷膏(行暴露療法),換藥1次/d。1w后,局部新鮮肉芽組織生長,觸痛明顯,于6月20日出院,出院后改為2~3d換藥1次,15d后創面愈合。1個月后,患者自感局部皮膚痛癢不舒,遂來院復查,查患者左肩背部局部皮膚愈合良好,但皮下形成條索裝硬結,硬結處皮膚呈暗紅色,壓之疼痛,自訴期間用蘆薈膏劑及密麗除疤膏交替涂擦局部。2個月內回訪患者數次,患者訴局部痛癢癥狀未見減輕。建議患者來院治療,但患者仍自用蘆薈膏劑及密麗除疤膏交替涂擦局部。2014年10月患者再次復診,訴仍感患處痛癢不舒,查體可見患者左肩部皮膚有一約4×5cm大小瘢痕突起,突起高出正常皮膚約1cm ,色暗紅,壓之僵硬,壓痛明顯。請我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會診后,予5-氟尿嘧啶注射液、曲安耐得注射液、維生素B12等藥物局部注射及外涂治療1月余,患者瘢痕漸平,痛癢消失,局部皮膚色素沉著,組織僵硬減輕,壓之無痛。
3 結果
患者經皮膚科醫師積極治療,瘢痕漸縮小,2個月后瘢痕消失,局部無痛癢感,3個月后局部組織基本恢復正常。
4 討論
隔物灸治療后,多數患者局部皮膚會出現程度不同的潮紅,一般治療結束后1~2h多可自行恢復正常,極個別患者有可能出現水皰等不良反應,但經過積極處理均可恢復正常。本例患者屬瘢痕類型體質,在艾灸治療結束近16h后局部形成水皰,雖按燙傷處理原則積極處理后,局部皮膚漸愈合。但2個月后局部組織逐漸增生,瘢痕形成,與患者未予足夠重視自身瘢痕體質的特殊情況,后期沒有進一步配合規范治療有關。
5 護理教訓
中醫適宜療法雖操作簡單、成本低廉、療效較好,但如不能嚴格掌握各種療法的適應癥、禁忌癥、注意事項,也會帶來多種不良后果,甚至使患者病情惡化。
5.1認真做好護理評估 為避免發生燙傷等不良反應,護士在艾灸操作前,首先要對患者的自身情況進行全面、客觀的評估,了解患者的年齡、性別、診斷、一般情況、機體耐受程度、施灸的目的、部位及局部皮膚情況,了解患者是否為高敏體質或瘢痕體質,對糖尿病患者、年老體弱、小兒、疑為瘢痕體質的患者要高度重視。
5.2熟練掌握艾灸的適應癥、禁忌癥和注意事項 凡屬于實熱證或陰虛發熱、邪熱內熾的患者,如高熱、高血壓危象、肺結核晚期、嚴重貧血、器質性心臟病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面部、頸部和大血管走形的體表區域、黏膜附近均禁忌艾灸[3]。
5.3注重提升護士工作責任心和愛傷觀念,加強健康教育 構建和諧護患關系。操作前,向患者認真解釋,取得患者配合,安排合理舒適;隔物灸所用的中藥餅墊薄厚適當,用鹽水巾包襯,做到一人一次一換,保持藥餅墊柔軟、潮濕;治療期間加強巡回,隨時詢問患者感受,密切觀察局部皮膚情況,及時清理艾灰,調節艾火與皮膚間的距離,以患者不燙為度,特別對年老體弱、皮膚敏感度低的患者,要做到勤巡視、勤詢問、勤觀察,及時與患者溝通,患者如有不適應立即停止操作,及時報告、處理;如有水皰形成,按燙傷原則處理,也可用我院自制的紫露燙傷膏外涂,療效較好,很少會遺留不良反應。
總之,加強護士中醫適宜技術培訓,提高操作能力,熟練掌握各項操作的適應癥、禁忌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強化護士工作責任心,操作前做好評估、解釋、溝通工作;和諧護患關系,操作期間加強巡查,隨時詢問患者的反應,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可有效降低各類不良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關鍵詞】肛腸疾病;術后;鎮痛;
1 口服藥物鎮痛
1.1 阿片類:通過抑制痛覺的中樞傳導中的阿片受體,減弱或阻滯痛覺信號的傳遞以達到鎮痛效果,其不僅能鎮痛,還能中樞鎮靜,減輕患者的緊張情緒,具有強烈鎮痛、麻醉、鎮靜和催眠等作用。常用藥物有嗎啡、強痛定、哌替啶、曲馬多等,該類藥物能及時鎮痛,但同時其有抑制呼吸、成癮等嚴重不良副反應。
1.2 非甾體類抗炎藥:其通過抑制環氧化酶(COX)活性進而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發揮鎮痛作用,同時還能退熱,如雙氯芬酸鈉控釋片、消炎痛、布洛芬、喜遼妥等,常與阿片類藥物聯合使用。
2 局部注射長效止痛劑
對大部分患者均有明顯鎮痛效果,但其對高位復雜性肛瘺,馬蹄形膿腫等大范圍創面無法使用本法。
2.1 亞甲蘭注射液聯合長效局麻藥:亞甲蘭對神經組織有較強的親和力,其參與糖代謝,促進丙酮酸氧化 ,通過改變神經末梢的酸堿平衡和膜電位,對神經末梢髓質能產生可逆性損害,導致神經傳導阻滯,從而達到局部疼痛減輕或消失,通常能持續15天左右。但其2- 4小時后可出現燒灼感,所以稀釋亞甲蘭時常需要聯合布比卡因等長效,以延長局部麻醉時間,來消除亞甲蘭注射后的局部灼熱感。
2.2 復方薄荷腦注射液:復方薄荷腦注射液是一種新型長效局麻止痛藥,組成:薄荷腦、利多卡因、甘油、乙醇及注射用水。薄荷腦其特定的組成使其易迅速到達,并特異性的作用于神經細胞膜使其膨脹,阻斷鈉離子通道,抑制神經沖動產生的傳導,產生局部神經阻滯作用。其與神經細胞膜結合后不易解離,從而長時間發揮效能,因而是長效局部物。本溶液含乙醇,可促進薄荷腦在局部較長時間停留,維持較高的有效濃度。止痛效果維持2-10 天,要注意乙醇過敏等情況的發生。
3 鎮痛泵
鎮痛泵具有鎮痛效果好,因人制宜,持續時間久,用量少,血藥濃度恒定等優點。可減輕和緩解手術患者的痛苦,減少術后并發癥,有利于提高手術成功率。
4 超前平衡鎮痛
超前平衡鎮痛是發揮超前鎮痛、平衡鎮痛、長效鎮痛效應以及藥物間正性協同作用,來減少用藥劑量,降低使用單一藥物的副作用,使患者能夠耐受,且不易成癮。江蘇省中醫院肛腸科谷云飛教授設計出術前應用阿片類藥與非甾體抗炎藥組合(可待因+雙氯酚酸鈉)、術中使用阿片類藥與局麻藥組合(曲馬多+利多卡因)、術后使用阿片類藥與長效鎮痛藥組合(曲馬多+亞甲藍+布比卡因)的超前平衡鎮痛法[1]。
5 中藥熏洗坐浴鎮痛
中醫學認為肛腸病術后局部腫脹是經絡阻滯,氣血凝聚,濕熱下注所致[2]。治療以清熱利濕、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消腫止痛為要[3]。熏洗療法是傳統治療肛腸疾病的一種重要外治方法。是利用中藥煎湯煮沸.待溫度適宜在皮膚或患部進行熏蒸及洗滌的一種治療方法。坐浴可借助藥力和熱力直接作用于局部病變,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可使括約肌松弛,皮膚溫度升高,毛孔開放,微小血管擴張,血液和淋巴循環加快,靜脈、淋巴管回流暢通,藥液中的有效成分得以透過皮膚和創面組織,直達病所,促進水腫消散,祛濕活血止痛[4]。
6 艾灸穴位聯合耳穴貼壓鎮痛
艾灸穴位聯合耳穴貼壓的方法能有效緩解肛腸術后疼痛,不會對換藥時的生理指標(收縮壓)造成影響,其原理為:①機體內存在著內源性鎮痛系統,灸特定的穴位可激活此系統起到鎮痛的作用,同時還具有整體的調節作用[5]。②中醫學認為人體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內屬臟腑,外絡肢節,牽一發而動全身。施灸的材料主要是艾柱,通過灸火的溫和熱力,可以達到通經活絡,祛除陰寒的作用,選定穴位進行艾灸正是利用這一原理。灸會陽穴有疏通氣血之功,承山、二白穴被歷代醫家認為是治療病變的經驗效穴,孔最穴可理氣止血,百會穴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強肛周組織的支撐能力,陽溪穴有鎮定安神、清熱解毒之功效。③祖國醫學還認為"耳為宗脈之所聚也",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耳竅。耳穴貼壓一方面通過丘腦系統調節交感、副交感神經,另一方面通過影響體液中激素的動態平衡激發機體內非特異性防御反應,廣泛動員體內各種免疫因素,從而調動機體的主觀能動性[6]。
7 針刺鎮痛
針刺鎮痛即使用針刺穴位的方法緩解疼痛。針灸能疏通經絡氣血,再配以補瀉手法,臨床可起到獨到的鎮痛作用。常采用遠近配穴法,長強穴為病局部首選要穴,配以遠道取穴神門、三陰交、太沖、陽陵泉等,取特定穴雙側柬骨穴及皮內針也能治療肛腸病術后疼痛。經對照實驗,針刺的術后鎮痛同藥物術后鎮痛療效相似[7]
8 局部理療鎮痛
局部理療作為病術后鎮痛的輔助治療手段近年來在國內肛腸科臨床上也得到了比較廣泛的推廣應用,并取得了較為理想的療效。常用有微波、紅外線及遠紅外線等,通過熱及磁效應活血化淤、疏通經絡而達到局部鎮痛作用。
9 自我心理鎮痛
疼痛本身就是一種心理感受,學術界逐漸產生并認同自我心理止痛法,部分醫院的肛腸科術后也用以配合使用以鎮痛。具體方法有呼吸止痛法、自我暗示法、松弛止痛法、轉移止痛法、刺激對稱皮膚法等。
肛腸術后產生疼痛的原因主要有:1.解剖因素:齒狀線以下的肛管組織是由脊神經支配,感覺敏銳,受到刺激即可產生劇烈疼痛。2.病理生理因素:術后,損傷細胞即炎性細胞(如肥大細胞、巨噬細胞、淋巴細胞)等釋放的炎性介質作用于致敏的肛周神經末梢而發生敏感化反應[8],使正常狀態時不會引起疼痛的低強度刺激也可致痛。3.心理因素:疼痛會加重病人恐懼和緊張心理,使括約肌長時間處于收縮狀態,引起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環障礙,使疼痛感加劇。術后疼痛一直是肛腸科的難題之一,醫護人員應將減輕患者的痛苦銘記于心,從疼痛的產生因素著手,中西醫結合,開拓創新新的鎮痛方法,合理結合已有多種鎮痛方法,努力致力于提高鎮痛的有效率,降低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促進術后康復,制定出一套安全、有效、合理、科學的治療規范。
參考文獻
[1] 陳志成,谷云飛.運用超前平衡鎮痛法防治肛腸病術后疼痛的臨床觀察中.國肛腸病雜志.2002,22(3):18.
[2] 黃乃健.中國肛腸病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423-424.
[3] 李晶.PPH配合痔瘡外洗液治療混合痔術后水腫30例觀察[J].新中醫,2006,38(10):83.
[4] 張紹勇.中藥熏洗治療肛腸病術后臨床療效的臨床觀察[J].四 Jij中醫,2005,23(8):7l一72.
[5] 同麗萍,馬騁,李守棟.針刺鎮痛臨床研究與應用的思考與建議.中國針灸,2004,24(12):869-870.
[6] 張勇.耳穴貼壓在腸鏡檢查中的作用.中華護理雜志,2005。40(2):83.
我從幾大本看病記錄中任意抽出一本,對鄭顧問說:“那我就抽查了,你不介意吧。”“不介意,孔記者你隨便打。”我隨意撥通了沈陽市鐵西區一位名叫紀偉麗女士的電話,她說:“為治好家中年邁的母親腿腳水腫毛病,我在《當代生意經》雜志上看到了鄭大夫灸療液和周身通泡足粉的藥效,于是在鄭大夫那里進了幾次藥。不到一個月,我媽的腿腳水腫徹底得到了治愈,于是,我想到了,輾轉于多家藥店,給病患者當場做實驗,果然收效很大,我大膽地做起了鐵西區的,第一個月就收入1萬多元,第二個月收入3萬多元,現在我準備拿下沈陽總,以幫助更多的患者擺脫病痛的折磨。”一個電話并不能解除我心中的疑問,我接著撥通了烏魯木齊一個姓戚的電話(18999253148),戚先生高興地說:“我80歲的老父親患有嚴重的腿部血管動脈硬化,去醫院做了檢查,醫生建議做手術,而且手術的費用在8―10萬之間。手術的費用是小事,但是他這么大歲數了,經不起這樣的折騰。今年3月初,我打電話給鄭大夫,購買了6瓶灸療液和10袋泡足粉,并且鄭大夫根據我父親的情況還教了我使用方法。我把灸療液與泡足粉結合使用,僅僅半個月的時間,父親的腿部血管動脈硬化就有了明顯的緩解,不僅消腫了,還有溫熱感,腿上的紫黑色也褪了很多,而且活動也比以前靈活多了。鄭大夫的藥在家就把病治了,不用到醫院排隊,不用掛號。不瞞你說,我已經做了新疆的總了,上個月毛收入六萬多元,看到患者一個個的笑臉,我也很高興!”這應了一句經典的廣告詞:不看廣告看療效!
一、內病外治的中草藥植物精華,使用便捷療效好
灸療液是一藥多治的祖傳秘方,采用天然中上等成分的中草藥,保證了原生態藥液的質量,發揮了傳統中藥的靈魂,按君臣佐使配伍,將25味中上等中藥巧妙結合,確保對人體無刺激、無中毒、無傷害互相支持、制約、團結,把每味藥的性能、功效綜合集中釋放發揮,形成了適治因風寒濕勞損引起的酸、麻、脹、癢、腫、痛亞健康人群,確保對人體無刺激、無中毒、無傷害,達到以簡制繁的療效。2010年,國家批準了灸療液發明專利,并為灸療液注冊了潤慷牌商標。
灸療液是一種純中藥外用噴劑,經特殊工藝科學萃取濃縮而成,集灸療、熱療、藥療、火療、熱敷、熏蒸、膏藥等功效于一體,把每味藥的功效發揮到了極致,最大限度發揮了綠色中藥與肌體的親和保健綜合效應。具有卓佳驅風散寒、消炎殺菌、溫經止痛、利濕排毒、舒筋活絡、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等功效,綠色、安全、有效。只要將灸療液噴敷在患處,藥理如同無數灼熱的小針經皮膚、經絡、穴位直達病灶。對頸椎病、肩周炎、腰間盤、滑膜炎、骨質增生、骨股頭壞死等骨關節疾病療效顯著;對濕疹、皮炎、蕁麻疹、凍傷以及腫痛、刺癢、起皮、起泡、起疙瘩等病癥患者可做到藥到病除。
記者了解到,灸療液治病的機理是:將灸療液用在患處外,藥力像無數灼熱的小針從毛孔、皮膚、穴位、經絡直達病灶,集液體針灸、藥療、艾灸、火療、熱敷、熏蒸等功效于一體,自動診治,能夠消炎、殺菌、排毒、祛風散寒、消腫止痛、舒筋活絡、活血化淤、軟堅散結、改善血液循環及周圍組織營養,與傳統的針灸、艾灸、電療、三伏貼、三九貼等相比,不需專業知識,不用找穴位經絡,哪疼噴哪,當場見效,無毒副作用,減少病態鏈形成,節省時間,使用十分便捷。此外,一藥多效,除主治風濕骨病,兼適合治風、寒、濕、勞損引起的骨骼、神經、內分泌、循環、消化、外科、免疫等系統疾病。據衛生部調查,全國60%以上的中老年人或多或少患有風寒濕痹痛、頸肩腰腿病,灸療液是中老年人治病保健的首選。
灸療液使用方法是:直噴患處,不用找經絡、穴位,不影響工作學習生活。取汗法治病,如風寒感冒,在頸椎二節至胸椎六節用藥,頭部冒汗,風寒邪排除,病即愈。有椎基底壓迫的疾病中風、癲癇、頭暈頭痛、眼花、咽炎、鼻炎、牙痛、面神經炎及勞損強直、增生、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失眠多夢、頸心、頸胃綜合癥均可得到治療。修復因拔罐、理療、按摩后造成的損傷,防止陰霾天氣時風濕邪病氣對身體的浸入,大椎部位用藥對冬病夏治及骨關節疾病、增強免疫力等十分重要。
患處用藥后的反應是:風濕病患者用藥會有發癢、發熱、冒風、蟻蠕動等感覺。淤滯增生腫痛會有針扎、針刺、發燒、發熱、微痛等反應,無論出現什么反應,均不會導致不良后果。病愈之后,用藥處的皮膚比沒用藥的皮膚要光滑細嫩。
藥治有緣人,能治什么病,根據自身情況及灸療液功效,可酌情發揮。安徽巢湖的讀者王玉鳳患陰囊濕疹多年,過去嘗試了很多療法,一直沒有治愈,在使用了灸療液兩次后得以治愈。
灸療液的適用范圍很廣:診所、醫院、養生館、高端會所、減肥中心、足療中心等,因為使用效果立竿見影,既可以增加客源,增加收入,也可以擴大影響力。還有很多患者自己治愈后,又把灸療液當保健禮品,贈送給領導和親友,有的生意人送給客戶,用自己的真誠打動對方,增加彼此間的感情及業務。灸療液的市場前景巨大、適應面廣、投資小、操作簡單、逐步會使很多中小創業者,走上致富之路。
灸療液一份4盒,價格200元。便宜實惠。凡郵購一份灸療液者,免費給傳授當天治好頸椎病、風寒感冒方法。真誠希望有識之士發現灸療液的廣闊前景,與北京鄭氏潤慷國際生物醫藥研究院共同造福百姓,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一天的采訪,記者感覺到,灸療液項目真實可靠、療效確切、操作簡單、投資額度比較小,曾被多家媒體報道過,并多次被評為金牌創業項目、“重承諾守信用誠信單位”,相信在鄭顧問的帶領下,新的一年會做得更好。
二、內病外治養生,周身通泡足粉輔助治療效果更好
周身通泡足粉,通過泡手足,達到內病外治、祛病養生的目的。春天泡腳,升陽固脫;夏天泡腳,暑濕可祛;秋天泡腳,肺潤腸濡;冬天泡腳,丹田溫灼。周身通泡足粉,通過腳和小腿給藥,對心臟病、失眠多夢、神經衰弱、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并發癥、腿腳抽筋、靜脈炎等療效明顯。
每天泡半小時周身通泡足粉,相當于慢跑五公里或打3小時太極拳。秋天泡腳肺潤腸蠕,冬天泡腳丹田溫灼,春天泡腳開陽固脫,夏天泡腳暑濕可祛。周身通泡足粉通過足腿給藥,對心臟病、高血壓、腦中風、糖尿病并發癥、失眠多夢、神經衰弱、腿腳病、足跟痛、腳氣腳臭、皰疹、真菌交叉感染等療效顯著,三天見效。
使用周身通泡足粉泡腳,最佳時長30分鐘左右,以30---45分鐘為宜,每天或隔一天泡一次均可,但是特別提醒老年人,老人泡得太久,容易引發出汗、心謊,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鐘為佳。泡腳的水溫不宜過熱或過涼,一般維持在38度―43度為宜。如果有條件,可以先將腳放入38度C左右的水中,然后讓浴水逐漸變熱至42度C左右即可保持水溫,足浴時水通常要淹過踝部,搓動效果更佳。最佳泡腳時間段是晚上九點,選擇這個時間段,是因為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在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后,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于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回圈。同時,白天緊張了一天的神經,以及勞累了一天的腎腸,都可以通過泡腳在這個時候得到徹底放松和充分的調節,達到最好的養腎效果。泡腳要避免在過飽、過譏或進食狀態下進行,飯后半小時內也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周身通泡足粉一個療程5盒,價格300元。
三、脾胃不適的患者,配合脾胃慷滋養,保證當天見效
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呵護好脾胃是每個人健康長壽的基礎,也是健康長壽幸福之根。據有關部門統計,全球有五億脾胃失運患者,我國占1.2億。脾胃功能不好會直接影響五臟六腑,脾胃慷主要針對脾虛胃弱人群。對于吃進的食物消化不良、氣化運化功能減弱,不能有效地將食物、營養品、甚至藥品等轉化為人體相應器官能夠直接吸收使用的有效精微物質。從而會損及肝腎功能,并導致其它臟器功能下降,逐步會出現食少乏味、口苦返酸、四肢無力、頭昏腦痛、傷風感冒、頸椎、腰腿疼痛、失眠多夢、皮膚過敏、溫疹痔瘡、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月經不調、心臟病、記憶力減退、痰濕體質、面暗多斑、神疲倦怠、舌淡苔薄、脈儒細、指紋色淡等癥狀。若損及腎陽則下瀉頻繁,排便時會有清稀,頑固不化或有脫肛,面色發白,四肢發冷,睡時露睛,此類人群,口唇沒有一點光澤,有的過于消瘦,好像一陣風就能吹倒;有的很胖,看似體格五大三粗,但一點都不結實;還有的說話有氣無力,精神不振,年紀輕輕的卻未老先衰。如不及時調理,會隨時加重病情和病態鏈的形成,會影響一生的健康,婚育后更會遺傳給下一代,惡性循環產生的后果不堪設想。例如,當脾胃失運、運化失調加重時,清陽不得升,濁氣不得降,由此而引發的腸胃毒逐步加重,再加上脾胃氣血不足,排便就會困難,粘沾便池,異味大,排不凈等。這時就要防微杜漸,及時服用脾胃慷,一個月左右即可治愈。
脾胃慷性味酸平,主要成份有山藥、白術、砂仁、山楂、靈脂、當歸、人參等。能消食化積、醒脾健脾、利濕消腫、養氣養血,對脾胃失運引起的吃進食物氣化不好、運化不開、體內濕毒大,不能將食物轉化為人體器官能直接使用的精微營養物質,例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食少乏味、胃痛腹脹、婦科炎癥、出現宿便、形狀軟爛、大便油黏不成形、便不凈、便后不易沖掉、四肢倦怠、虛瀉便血脫肛等,服藥后當天見效。
2013年9月四川的王曉云特來到北京健康中心,訴說每次飯后,就得馬上去洗手間,由其是吃油膩東西更為嚴重。各地也都看了十多年了,時輕時重,一直沒好,請鄭大夫幫看一下,怎么調理,經核實確診為脾胃失運,胃陽虛弱,脾陰不足,并發慢性結腸炎,當場服用脾胃康,第二天飯后馬上排便延時2個小時,臨走時,把脾胃慷、灸療液、周身通各帶2個療程的,2個月后,頑固不化的癥狀脾胃虛腸炎都好了,直到現在排便每天都很有規律。
春節前是脾胃慷推廣階段,凡購買套餐或單獨購買脾胃慷者可享7.5折優惠。一噴二泡三呵護套餐一療程每套產品優惠價980元。包含灸療液一份4盒,價格200元;周身通泡足粉5盒,價格300元;脾胃慷15盒,價格600元,也可以三款產品單獨郵購。對殘疾人、孤寡老人、貧困學生享受優惠,買一份贈送一份。此外,享用本產品無效者全額退款,積極反饋病例者將獲贈150元產品。歡迎有識之士做地區。
相關鏈接:北京鄭氏潤慷國際生物醫藥研究院
地址:北京房山區竇店康樂園
電話:18210845088 聯系人:鄭繼厚
QQ:2401389028
關鍵詞 網球肘 非手術 物理療法 康復
隨著網球運動在我國的推廣,除了專業競技運動員之外,從學生到社會工作人員,都愿意通過從事網球運動來達到健身的目的。網球作為一項體育運動,有著復雜的技術動作和成套的體系,對參與者機體各方面的機能與素質有著一定的要求。因此,從事網球運動時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損傷,其中以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最為常見。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是肘關節最常見的疾病,發病率為4‰,四十到五十歲人群的發生率最高,無性別差異[1]。
一、網球肘的致病原因
主要包括擊球因素與技術因素兩大原因。伴隨著運動員擊球的同時,由于球的沖力作用導致肘關節被動的外展,造成肱骨外上髁與肱骨摩擦。在此情況下,會導致肘關節周圍韌帶過度牽拉,肌肉收縮過度進而造成韌帶與肌肉的損傷。如果不及時就醫,可能會造成肘關節肌肉之間的發炎、腫脹,進而改變為慢性疼痛或是習慣性疼痛,進而喪失運動功能[2]。而技術方面的因素主要與運動員運用的基本技術不合理,動作不到位,對球的位置判斷不準確以及大力擊空球有關[3]。
二、網球肘的臨床表現與診斷
網球肘的表現癥狀為在肘關節外側有局限性壓痛點,嚴重者可向前臂或上臂放射性疼痛。在握力、擰毛巾等動作時可使肘外側疼痛加重[4]。其診斷往往根據既往的病史、癥狀來進行。此外,肱骨外上髁持續疼痛的患者也很容易被臨床診斷為網球肘,一些影像學檢耍ㄈ緋聲、MRI)不僅可以幫助確診疾病,也能幫助評估病情,MRI對顯示肌腱病變有較高的敏感性。[5]
三、網球肘非手術治療的方法
網球肘的臨床治療往往較為保守,目前各種治療方法的主要問題是治療效果的持續時間短,容易復發,很多病癥患者成為頑固性網球肘。多數網球肘患者隨著時間的推移癥狀可以逐步緩解[6]。雖然如此,一年的時間不論對于運動員還是普通大眾而言來說都是漫長的,患病者不能這種長時間的功能減退和疼痛的折磨。病人的訴求一般是安全、快速、高效,并且使得他們盡快回歸到正常的生活狀態。
(一)物理療法
1.超聲波療法
超聲波的溫熱效應作用于組織可產生類似按摩的作用,降低周圍神經的緊張狀態,降低興奮性,鎮痛和消炎作用顯著,還可以可使肌纖維松弛,張力降低,從而引起解痙作用[7]。另外,超聲波的機械波振蕩作用可以轉化為熱能,通過對細胞功能和微細結構的影響,增強酶活性,進而激發一系列生理生化反應來改善損傷部位的神經功能,緩解疲勞,改善微循環和末梢的營養供應。曾屹峰等采用超聲波治療網球肘并觀察療效,得出結論:治療組療效明顯,治療組一個月后的復發率要明顯低于對照組。論證超聲波治療能夠明顯提高治愈率,有效避免復發[8]。運用超聲波對肱骨外上髁局部病變組織的溫熱效應,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疼痛與活動功能。
2.音頻電療法
音頻電療具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鎮痛消炎、促進神經血管功能恢復、松解粘連作用[9]。
3.半導體激光照射
血液通過半導體激光低強度的照射,引起機體一系列生理生化反應,改善血液生理機能,恢復其運輸、保護、緩沖等機能,從而進一步達到鎮痛、緩解炎癥的作用。半導體激光作用于網球肘,會激發肘關節周圍細胞與血液的一系列生理反應,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肘關節處的血液供應,達到鎮痛、吸收炎性物質的作用。
(二)中藥治療
網球肘的治療方法很多,中藥熏洗與中醫推拿是我國兩種傳統的基本治療方法,中藥能夠通過皮膚毛孔進入肌肉、筋脈,加快肘關節周圍氣血流通,起到活血驅寒、溫通經絡、舒筋止痛的功效;中藥的外敷對肘部可起到溫經通絡,散寒止痛之功。安寶珍認為凡是具有濕寒阻滯、淤血等條件的網球肘,可以使用活血、溫經活絡、祛濕等中草藥熏洗,通過進行中醫熏洗達治療網球肘的療效比較客觀,臨床研究的結果驗證了此觀點。
(三)推拿治療
推拿療法在肱骨外上髁炎上的應用極為廣泛,通常采用揉法、活動關節和彈撥法等。通過推拿療法的外力作用,起到通經活絡,松解粘連,消炎止痛以及促進肘關節無菌性炎癥的吸收。一般在痛區采用指揉法,手法輕柔和緩,促進炎性代謝物吸收、消散;運用彈撥法于痛點或疼痛陽性區,手法力度較指揉法稍有提高,目的是松解粘連的組織,但應注意忌力度過大進而加重創傷。另外,特定穴位的按摩輕柔手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王國軍通過以手陽明經、足少陽經為主取穴,取風池、天柱、天宗、肩井、曲池、手三里、合谷、阿是穴等。利用法、點法、按法、一指禪推法、彈撥法、擦法、拿法、扳法、揉法等治療肱骨外上髁炎36例,總有效率達94.4%。
(四)針灸療法
針灸治療能夠行氣活血、通經活絡、驅邪散結,往往取不同穴位并輔以其他療法對網球肘治有獨特的療效。杜炯等采用魏氏傷科導引結合穴位埋針治療網球肘34例,臨床治愈19例,好轉14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1%。此外,經過多年來的臨床實踐證明,隔姜灸是治療肱骨外上髁炎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可以緩解肱骨外上髁炎的疼痛,達到消炎止痛的作用。艾灸的溫熱作用通過經絡傳輸到全身,具有通經活絡、驅散寒邪的作用。肘關節周圍韌帶以及肌群被艾灸的熱效應激活,能夠改善其血液供應,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痙攣,促進癥狀的緩解。
四、結語
綜上所述,網球肘的診斷比較容易,大部分網球肘患者的患病原因是肘關節過度使用導致的過勞性損傷。在臨床治療時,運動療法、物理與中醫傳統療法等都是治療網球肘療效較好的方法,尤其是將這幾種治療方法按照時間順序配合進行更是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富平,劉秀英.應用循證方法選擇治療非頑固性網球肘方案[J].中國臨床康復.2004(29):6488.
[2] 粟世健.網球運動中網球肘的損傷原因與預防[J].科技信息.2010(25):502-503.
[3] 李杰.隔姜灸對朧骨外上骼炎臨床鎮痛效果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4.23(4):39-40.
[4] 許井衛,鐘婷婷,陳香仙,等.網球肘的非手術治療研究進展[J].當代體育科技.2014(12).
[5] 李智堯.網球肘研究新進展[J].中國骨傷.2011:969-972.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4.035
中圖分類號:R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7)04-0127-03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upuncture Effects and Spinal Cor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HEN Ying, YU Jun, YANG Zhou, LI Fei, CHEN Guo, XIANG Li-ting, XIANG Juan, PENG Liang (School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007, China)
Abstract: Acupuncture effects depend on the nervous 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integrity of its role, which may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body nerve - body fluid - immune network. In this aricle, the recent literatur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upuncture effects and spinal cor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s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and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in this field was reviewed, with a purpose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further study.
Key words: acupuncture effects; spinal cor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research progress; review
針灸是在經絡學說理論指導下,通過針刺或艾灸,結合患者的整體情況進行治療。幾千年來,針灸發揮著重要的醫療及保健作用,廣泛應用于防治各科疾病,并且得到了國內外的認可[1-3]。在機體生理或病理的情況下,針灸能夠對機體產生良性的調節作用,該調節作用被稱為針灸效應[4]。而針灸效應的發生離不開機體多系統多功能的共同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針灸效應的產生與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密切相關,針灸產生的作用與機體神經-體液-免疫網絡的調控相關[5]。在臨床上,常運用針灸來治療多種脊髓信息傳導通路受阻而引發的疾病[6-8]。因此,從神經通路中的脊髓信息傳導角度分析針灸效應與脊髓信息傳導之間的關系,對于臨床提高針灸療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針刺效應與脊髓信息傳導
1.1 針刺鎮痛效應
脊髓是機體中樞神經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
分,它是大腦與周圍神經之間的通路,來自軀干和四肢的各種感覺沖動都要經過脊髓的上行纖維束才能傳至腦。針刺鎮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針灸效應[9-10]。它的產生,先是針刺的信號被所針刺穴位處的感受器所感應;然后該感應經過外周神經纖維到達脊髓,在這里既有著脊髓的背角細胞突觸后電位抑制疼痛,又有如P物質等發揮抑制疼痛的作用;再次是針刺信號從脊髓傳至腦干和丘腦以及邊緣系統;針刺信號到達大腦皮質,在大腦皮質里匯合整理,針刺的鎮痛效應在此得到極致的發揮[11]。脊髓在上述針刺鎮痛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針刺信號到達脊髓,脊髓水平處能參與鎮痛,同時,該處產生的化學物質也起到了積極的鎮痛和疼痛信號傳遞作用。因此,針刺鎮痛的效應發揮與神經-體液及脊髓信息傳導均密切相關。
呂穎穎等[12]對人體分別封閉皮神經以及肌神經,發現針刺合谷后產生的鎮痛效應是由位于人體深部的軀體神經傳入的,封閉皮神經對人體的鎮痛效應無明顯影響,而封閉肌神經后,人體的鎮痛效應卻消失。方劍喬等[13]觀察電針對完全弗氏佐劑致炎癥痛大鼠脊髓背角細胞外信號轉導激酶1/2(ERK1/2)通路活化水平的影響,探討電針鎮痛效應的部分細胞信號轉導通路機制。結果表明,電針的鎮痛效應與其抑制炎癥早期大鼠腰段脊髓背角ERKI/2-COX-2通路的活化密切相關。有研究發現,在電針治療中,通過電針刺激電流傳遞到穴位,電針對脊髓產生腦啡肽和強啡肽釋放起到鎮痛作用,電針鎮痛可能與脊髓膠質細胞活化的反調節有著重要的關系[14]。
綜上,針刺效應傳入的路徑是位于軀體神經中的感覺纖維,而只有在軀體神經的結構與功能完整時才能完成這種穴位針感的傳入,表明針刺鎮痛效應與脊髓傳導關系密切。
1.2 針刺調節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針刺對機體具有良性調節作用。研究表明,在針灸效應所產生的多種影響中,最重要是對機體的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影響,該系統和機體其他的器官和系統協同作用,對機體產生了良性的調節作用[15]。研究表明,在研究針刺對家兔的腦血管功能的調整作用中,刺絡放血療法加電針療法對家兔的腦血管血流量及舒縮有著明顯的調節作用,刺絡放血療法引起的調節效應通過軀體神經以及血管壁的交感神經傳導而產生,電針療法對家兔的調節作用是通^同側的頸部交感神經傳導作用[16]。
肌肉、神經及內臟器官的神經均呈節段性分布,而針刺對肌肉、神經及內臟器官的調節作用也呈節段性。日本學者在研究針灸樣的刺激對內臟功能的反射性調節作用的神經機制中,發現針刺反射性的調節作用具有節段性與非節段性特征[17]。脊髓對節段性的反射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因為內臟的傳入神經纖維與相應的軀體部位傳入神經從同一后根進入脊髓,并且由此匯聚到達相同的脊髓丘腦束神經元[18],蔣松鶴[19]在實驗中將損傷節段的上下兩對夾脊穴作為夾脊組選穴,這屬于節段疊加配穴的范疇[20],臨床上運用電針常用的穴位治療SCI慢性期患者。有研究電針大鼠的T8和T12胸椎棘突下兩旁的夾脊穴,結果表明,與百會風府組和大椎命門組比較,電針夾脊組選穴的作用最強,這可能與節段疊加配穴的方法配合電針引起了機體較強的調節作用有關[21]。Sato A等[22]首次采用記錄胃腸運動和自主神經活動的方法研究針刺不同穴位對胃腸運動和自主神經活動的影響。結果表明,針刺腹部穴位時能夠明顯抑制胃腸運動,同時還能激活交感神經;而刺激后肢部位的穴位則能夠促進胃腸運動,同時激活迷走神經。從形態學來看,支配胃的節段為T5-T9,“足三里”穴區的傳入沖動主要投射到L4-S1脊神經節段,“內關”主要傳入節段位于C6-T1,“胃俞”則主要位于T6-T10,此三穴對胃功能均具有協同或相反的調節作用。上述研究使經脈-臟腑相關理論的機制研究不再局限于外周機制而是深入至大腦中樞層面,為經脈臟腑相關理論研究開辟了新局面。張鶴等[23]通過探尋T1-T12同一神經節段十四經穴主治功效的規律,總結出處于同一或相鄰神經節段的經穴對相應臟腑的病變有良好的調節作用。綜上,針刺調節作用與脊髓信息傳導密切相關。
2 艾灸效應與脊髓信息傳導
艾灸在臨床上具有廣泛的治療作用[24-27],目前,從神經傳導研究艾灸引起的鎮痛效應是中西醫的研究熱點,P物質和P2X3受體在三叉神經節及背根神經節上的表達均有廣泛研究,而艾灸后脊髓背角上二者表達變化的研究尚少[28]。艾灸的鎮痛效應及脊髓傳導方面二者可能有著互相作用的機制,為進一步募顧璐導方面研究艾灸效應提供了可行的路徑。
田曉寧[29]研究發現,大鼠在脊髓水平的P物質及P2X3受體變化都參與了疼痛的發展過程,而在艾灸治療后,P物質及P2X3受體的表達都被明顯抑制,考慮艾灸可能通過干預P物質及P2X3受體的表達發揮鎮痛作用,在艾灸進行炎癥疼痛治療的過程中,P2X3受體可能通過降低P物質所調節的興奮性突觸傳遞,從而參與外周到脊髓之間的信息傳遞。戚莉等[30]研究發現,艾灸的鎮痛作用能被i.t.nor-BNI部分阻斷,且能被鞘內注射強啡肽(Dyn)加強,提示脊髓水平Dyn系統參與艾灸鎮痛過程。溫和灸“天樞”“上巨虛”促進慢性內臟痛大鼠L6-S1脊髓節段Dyn的合成、κ受體mRNA的表達,提示溫和灸可通過激活脊髓水平Dyn系統而實現鎮痛作用。彭亮[31]對涉及手術的各組大鼠按要求分別進行神經損毀或切斷手術,術后運用無水酒精灌胃方法制備大鼠胃黏膜損傷模型,以艾灸預處理“足三里”作為被試因素。結果表明,各部位神經切斷術對艾灸預處理降低胃黏膜損傷指數效應有明顯干擾,切斷這些神經通路后,其原有針刺鎮痛效應消失,而其他各組變化不顯著。因此,脊髓是艾灸預處理對胃黏膜的保護效應信號神經通路的一部分,起到信息傳導作用。
3 總結
本研究對近年針灸效應和脊髓信息傳導相關性文獻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針刺信號的傳遞,首先自外周神經系統傳入,然后經過各級中樞的分析整合作用,再從中樞轉換為傳出的神經沖動,沿著脊髓的背外側索下行到達有關的節段,對脊髓的前角和背角以及中間外側角神經元都發生著作用。作用后的神經沖動沿著相應的軀體運動神經或自主神經傳到各自的效應器。這一系列過程引發著脊髓信息的傳導,最終通過傳出途徑對機體痛反應及臟腑器官的活動進行調節,從而發揮良好的針灸效應。綜上,針灸效應與脊髓信息傳導有密切的關系,但由于缺乏嚴謹和規范的科學依據與臨床證據,不利于針灸治療方法的推廣使用[32],因此,對針灸效應與脊髓信息傳導關系的進一步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子旭,楊毅,王衛,等.澳大利亞針灸標準化現狀分析[J].國際中醫中藥雜志,2012,34(5):390-393.
[2] 劉朝,齊淑蘭,王曉紅,等.《中國針灸》30年來臨床研究類論文質量的調查與思考[J].國際中醫中藥雜志,2012,34(5):432-435.
[3] FANG C J, YANG W J, CHEN Y F. Research progress of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for insomnia:An analysis of literature in recent 5 years[J].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13,11(3):181-186.
[4] 王少錦.針灸效應與細胞信息傳導關系的初步探討[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4,10(11):31-33.
[5] 李潔,崔建美,包巨太,等.針灸效應與現代免疫的關系探討[J].時珍國醫國藥,2010,21(8):2058-2059.
[6] 茹文亞,鈕易蓓,平仁香.針灸聯合脈沖電刺激治療脊髓損傷后骨質疏松臨床觀察[J].新中醫,2014,46(6):183-184.
[7] 王曉紅,周寧,王琴,等.針灸治療脊髓損傷后不同類型神經源性膀胱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2014,29(5):362-364.
[8] 譚高平.42例針灸推拿理療結合中藥治療脊髓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分析[J].生物技術世界,2013(12):52.
[9] 范剛啟,錢俐俐,趙楊,等.針刺鎮痛機制的多樣性及問題分析[J].中國針灸,2013,33(1):92-96.
[10] VASE L, BARAM S, TAKAKURA N, et al. Specifying the nonspecific components of acupuncture analgesia[J]. Pain,2013,154(9):1659- 1667.
[11] 李忠仁.實驗針灸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154-231.
[12] 呂穎穎,陳華德,徐泉珍.經皮神經電刺激合谷穴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相關性研究[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27(6):940-941.
[13] 方劍喬,房軍帆,梁宜,等.電針鎮痛效應及其脊髓ERK1/2-COX-2通路調控機制[C]//中國針灸學會.2013浙江省針灸學會年會暨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北京:中國針灸學會,2013:6.
[14] ZHAO Z Q. Neural mechanism underlying acupuncture analgesia[J]. Prog Neurobiol,2008,85(4):355-375.
[15] 朱兵.針灸的科學基礎[M].青島:青島出版社,1998:121-136.
[16] 周智梁.手十二井穴刺絡放血及電針對家兔腦血流圖影響的中樞神經遞質機理探討[J].針刺研究,1998,23(4):254-256.
[17] SATO A, SATO Y, UCHIDA S. Reflex modulation of visceral functions by acupuncture-like stimulation in anesthetized rats[J]. Interna-Tional Congress Series,2002,15(7):111-123.
[18] LI Y Q, ZHU B, RONG P J, et a1. Neural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modulated gastric motility[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7, 13(5):709-716.
[19] 蔣松鶴.不同配穴電針對脊髓損傷大鼠不同時期的作用[D].武漢:武漢大學,2014.
[20] CARSWELL E A, OLD L J, KASSEL R L, et al. An endotoxin-induced serum factor that causes necrosis of tumors[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1975,72(9):3666-3670.
[21] HAINO T, FUJII T, WATANABE A, et al. Molecular recognition and self-assembly special feature: Supramolecular polymer formed by reversible self-assembly of tetrakisporphyrin[J].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9,106(26):10477-10481.
[22] SATO A, SATO Y, SCHMIDT R F. The impact of somatosensory input on autonomic functions[J]. Rev Physiol Biochem Pharmacol,1997, 130:1-328.
[23] 鶴,孫平龍,張黎聲,等.軀干腹、背側同一神經節段腧穴主治功效的分析[J].中國針灸,2013,33(2):137-140.
[24] LI J, JIANG J. Role of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subetype 1 in the increase of thermal pain threshold by moxibustion[J]. J Tradit Chin Med,2015,35(5):583-587.
[25] WU J L, CHEN H Y, TANG Y C,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analgesic effects of different moxibustion methods with tai-yi moxa stick in treating primary dysmenorrhea[J].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14,31(2):125.
[26] ZHOU J M , WEI F, LIU S J, et al. Study on burning temperature versus time graph of moxa sticks in a novel animal moxibustion device[J].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14,33(6):23.
[27] MO J, WU L L, SUN Z F, et al. Effect of lit-moxa stimulation of Guanyuan (CV 4) acupoint on levels of lactic acid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in skeletal muscle of rats[J]. J Tradit Chin Med,2015, 35(2):234-237.
[28] 崔瑩雪.艾灸及艾煙對ApoE-/-小鼠動脈粥樣硬化膽固醇代謝和炎性反應的影響[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4.
[29] 田曉寧.艾灸“足三里”鎮痛與脊髓P2X3受體及P物質表達的相關性研究[D].成都:成都中醫藥大學,2014.
溫針灸是針刺與艾灸相結合的一種治療方法,適用于既需要留針而又必須施灸的一些疾病。溫針灸在針灸臨床運用極為廣泛而效佳。筆者近年來運用該方法治療多種疾病,均獲得較滿意的療效,現茲舉4則如下:
1 肱骨外上髁炎
李某某、女30歲,工人。半年來右肘經常酸痛不適,尤其旋轉前臂時疼痛更為明顯。因做事時突然酸痛乏力使一些動作變形而不能完成。曾做過封閉理療而又復發。查:右肘關節外觀及屈伸活動均正常,按壓肱骨外上髁處壓痛明顯。診斷:肱骨外上髁炎。治法: 取穴:阿是穴、曲池、手三里。患者坐位,曲肘90°左右,放于治療桌上。常規消毒后將2寸毫針依次刺入阿是穴、曲池、手三里穴。強刺激待針感較強后留針。然后將2cm長的寸段艾條置于上述各穴針柄上點燃。每次灸2,每日一次,總共治療5次而痊愈。半年后隨訪,疼痛消失而未復發。
按: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種勞損性疾病,在中醫學中屬肘部“傷筋”“痹癥”范疇。對該病癥取阿是穴為主穴。因其為主要病理變化反應點。所以取阿是穴即通調經絡,又可活血止痛。曲池穴主上肢麻痹,肘部疾患,起疏通局部氣血,通絡止痛的作用,手三里具有加強主穴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作用。總之上述穴位溫針灸,可直達病所,使肌肉筋膜得以溫煦,邪去而病自除。
2 膝關節腫痛
程某某、女、50歲,自覺勞動時不慎傷及右膝關節致腫痛1個月。活動后疼痛加重,尤以上下樓梯時癥狀明顯加重。經我院外科會診為外傷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等。做X線、CT等檢查亦無明確診斷。經對癥抗炎、止痛及中藥外敷等治療均無明顯效果,前來要求針灸治療。查:右膝關節患處呈彌散性腫脹,局部壓痛明顯,患肢功能障礙明顯。治療方法:溫針灸,取主穴犢鼻、內外膝眼、鶴頂、陽陵泉,配穴:梁丘、足三里。常規消毒后,用2~3寸毫針依次刺入上述主穴,待有針感得氣后留針,將寸段艾條分別置于針柄上點燃施灸。每穴灸2,配穴梁丘、足三里針刺后加拔火罐,每日一次,總共治療10次后腫脹基本消退,功能活動恢復,疼痛消失而痊愈。
按:膝關節腫痛,運動障礙屬中醫“痹癥”范疇,而該患者是由于損傷及風寒濕邪侵襲而導致膝關節經絡淤阻,氣血運行不暢,水濕內停所致。因此采用局部取穴法,取犢鼻、膝眼、鶴頂,以通其氣血,調其經絡,溫通止痛為目的。陽陵泉具有健脾祛濕之效。并結合溫針灸具有促進膝關節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加快炎癥的吸收,消除局部腫脹,從而達到治愈膝關節腫痛的目的。
3 頸性眩暈
徐某某、男、55歲。發作性頭眩暈不適,伴惡心、嘔吐,神疲健忘,少食多夢。查:頸椎X攝片提示為輕度頸椎骨質增生。經顱多普勒檢查提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診斷:頸性眩暈,治療方法: 取穴:風池穴、頸夾脊穴、(相應增生部位),大椎穴。患者去取坐位,穴位常規消毒后,取28號2寸毫針,風池穴進針方向針尖指向鼻尖,頸夾脊穴進針后針尖稍向上方刺入,大椎穴斜刺,以上主穴得氣后,將1寸長艾條置于針柄上點燃,進行溫針灸,每次施灸1,留針30分鐘,每日1次,治療5次后眩暈諸癥大為好轉,共治療10次后眩暈等癥狀消失而痊愈。
按:頸性眩暈指椎動脈的顱外段受頸部病變的影響導致血流障礙,使大腦產生一過性的缺血、缺氧引起的眩暈綜合癥。故取風池穴、頸夾脊穴、大椎穴等并施以溫針灸,使其針感及溫熱之力通過毫針直達椎動脈及周圍組織,有直接熱療的作用,有效地擴張椎動脈,恢復正常供血流量,改善腦部的供血,從而消除眩暈諸癥。
4 慢性泄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