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概念大全11篇

時間:2024-01-17 15:48:13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健康教育概念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健康教育概念

篇(1)

新課程教育改革是中國素質教育的重要表現,在不斷輸入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同時,反復強調學生是教學主體,教師應當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個性發展,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綜合能力,使學生逐漸成長為適合當下快節奏信息化時代所需求的全能型人才。然而,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學校卻往往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只片面重視文化課程,打著素質教育的旗號,依舊是應試教育體系。長此以往,學生在高強度的學習生活中逐漸累積的心理壓力與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心理狀況令人擔憂。因此,課程改革不僅是文化課的改革,也是心理健康課程的改革。

一、心理健康課程的重要現實理論意義

近年來,學生因承受心理壓力較大、打架事件屢見報端,而出現這種事件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或有極端傾向思維,歸根究底,是學校、家庭、社會對心理健康課程的忽視,致使學生出現問題時,不能夠第一時間得到解決,不斷累積最終導致了這種悲劇的發生,而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于當下教育事業的現實意義。

新課程教學改革不斷強調,教育應當以人為本,要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而學生的個人情感和生活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需要被廣泛關注。當應試教育隨著歷史的車輪被逐漸淘汰,素質教育登上教育事業的舞臺時,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更應該被作為學生心理調節、加強學校德育教學工作的重要課程。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和教學,逐漸幫助學生樹立一定的心理疏導意識,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能夠自行疏導,不斷調節自己的內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健康心理的基礎上,成長為祖國所需要的“四有”人才,更加符合這個時代的需求。

與此同時,小學教育教學階段是學生成長學習的基礎階段,通過這個階段的學習,在文化上,學生能夠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在勞動上,學生能夠動手實踐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德育方面,學生對于是非觀念有了一個最基本的概念和判斷標準。而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疏忽,則使得在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基礎教育上出現了問題,學生對于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存在誤區,很多學生甚至認為心理健康課程是心理有疾病的人才需要的課程。由此可見,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心理健康課程的重要實際基礎意義

傳統的應試教育使得很多學校片面強調升學率,為提高學校升學率,不斷加重學生的個人負擔,并占據學生本應該有的音樂、美術、體育等相應被認為“不重要”的課程,使得很多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出現了不適應學校環境、逃避學習的現象,甚至在長時間的學習壓力下,產生了自卑的心理傾向。這其中有一部分心理問題是暫時的,在不斷的成長過程中會逐漸被遺忘或糾正,而有些心理問題卻伴隨學生的一生,對學生的影響巨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展,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個人的心理調節能力,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積極調試心理來應對各種客觀因素帶來的負面情緒,對于學生的成長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實際基礎意義。

小學生生理、心理發育都尚不完全,沉重的課業負擔使得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了逃避、厭惡學習的現象,如果不能進行及時的開導,不僅會影響學生日后的學習發展,對于學生自身的成長而言,也存在非常嚴重的問題。長此以往,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將不斷下降,不愿與人溝通,學習困難,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容易走極端。在與人交往方面,如果沒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展,學生很容易通過互聯網接觸到良莠不齊的信息,形成自私自利的尖銳性格,無法正常與人交往,尤其是當下的獨生子女中,這種現象更為突出。除此之外,小學生對情緒的自控能力是相對比較薄弱的,很容易產生憤怒、嫉妒、仇視、恐懼等負面情緒,如果不能夠及時開導,很容易引發后續矛盾,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都存在極大的威脅。而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展和實施得到預防和緩解,讓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中正確面對自己的問題,有一個緩解和解惑的過程,不斷自我調節,最終形成正確的、積極的心理思維。

三、總結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于培養學生個人心理素質,提高學生自控能力,幫助學生塑造積極樂觀的處世態度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對于基礎教育教學的小學教育而言,更是如此。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個學校也應該根據本校的具體情況,結合當地的不同環境,不同程度地重視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于學生的重要意義,積極地開展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通過各種能夠落到實處的有效途徑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質量,始終將理論與實際相聯系,并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所處的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特征開展不同的活動,做到對癥下藥,藥到病除。與此同時,還應該與社會、家庭等多方相聯系,及時了解學生動向,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做到早發現早開導,及時幫助學生健康發展,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從整體上提高學生個人的心理素質,為培養新型人才打下基礎。

篇(2)

積極心理學提倡對積極價值進行深入研究,注重激發人心理意識中潛藏的正能量,讓人的心理能夠朝著健康、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進而推動人身心的健康發展。積極心理學作為全新的心理理念,主要對三方面進行研究,分別是群體層面、個體層面以及主觀體層面。無論是對哪一層面的研究,其最終的目的都是激發人的正能量,讓人能夠以樂觀的態度對待生活以及工作等。[1]

二、在積極心理學理念引導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改革實施路徑

(一)以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作為教學目標

高校教師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該明確培養學生積極心理這一目標,然后圍繞這一目標開展相應的教學工作。積極心理學對個體自身隱藏的積極因素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通過有效的措施來提升個體積極心理素質,心理學的這一內容值得教師借鑒,教師可以將此應用到學生積極心理的培養過程中,以此來激發學生心理的正能量,讓學生能夠積極應對生活中遇到的磨難。與此同時,教師在進行教學中,還應該對學生的幸福感進行培養,教師可以通過相關的教學活動來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幫助學生樹立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生對自我價值的認同感,以此來促使學生能夠樂觀生活。另外,教師在教學中還應該為學生設定階段性學習目標,短期目標實現的難度比較低,所以當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達到了目標之后,其自信心、學習積極性都會得到提升,這對于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也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對學生多鼓勵,給予學生更多積極的心理暗示,以此來促使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提高,能夠以滿滿的正能量來面對生活。

(二)以積極心理體驗為核心開展教學

積極心理學倡導的是每個人心里都有隱藏的正能量,所以此理念認為積極心理體驗是非常重要的,對于激發人心理中的正能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在這一心理學理念的引導下,高校教師在開展心理教育的過程中也應該提高對積極心理體驗的重視程度,并以積極心理體驗為核心來開展教學,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開展教學是需要達到教學目標的,而教學目標的達成和學生又有著密切的聯系,鑒于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將教學目標告知學生,并讓學生通過討論或者是參與實踐等方式來共同實現教學目標。同時,教師在教學中為了使自己的教學觀點更有力,通常會以具體的心理案例來開展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探索,從而尋找出其中隱藏的積極結果。[2]教師在學生探索的過程中需要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為學生找到正確的思路,幫助學生通過心理體驗來解決問題,從而促使學生對積極心理體驗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心理積極性的挖掘,以此來促使自己心理健康發展。

(三)構建完善的積極心理教學體系

在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十分緊張,兩者處于對立狀態中,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展的教學自然無法發揮心理教育的作用。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將積極心理學理念融入其中,構建完善的積極心理教學體系。在構建教學體系中,應該將高校教育工作都融入其中,將課堂教學影響、家庭影響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影響等因素歸納到一起,然后通過召開座談會或者是真人現身說法等方式來使課堂內容不再空洞,課堂教學氛圍更加融洽,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對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還應該理論聯系實踐,為學生提供更多親身體驗的機會,對學生進行日常心理輔導,以此來促使學生心理疾病能夠得到盡快解決,其心理能夠健康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教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高校應在積極心理學理念的引導下對當前的心理教學進行深入改革,以此來促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能夠更加充分地發揮出來,學生能夠健康成長。

作者:楊柳 單位:吉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篇(3)

英語學習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知識、技能的形成過程。要提高學習效率需要學生的智力,即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等認知因素的積極參與。此外,一個人的情感因素如學習態度、學習動機、情緒、性格、自我概念等因素也會對外語學習有重要影響。其中自我概念對學生外語學習效果的影響不容忽視。尤其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會對他們的英語學習產生極大的影響。

一、自我概念的含義

自我概念是對人們自我感知和自我認識的統稱,即一個人根據以往的經歷和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等在心中逐漸形成的一幅朦朧的自我肖像。從大的方面講,它指對自己的整體概念,如“我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我是一個被人瞧不起的人”等。從小的方面講,它又可以指對自己某一方面的自我能力的評價,如我們常聽學生說“我這人不是學英語的料兒”、“我腦子笨”、“我不善于記英語單詞”等等。

自我概念大致可分為積極的自我概念與消極的自我概念。前者表現為認為自己有能力,在同伴或團體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外語學習者的積極自我概念包括:相信自己學外語的能力,看到自己外語學習過程中的成功與進步,認為自己學外語方面不比別人差,甚至比別人更為優越。因此,積極的自我概念無疑會對外語學習起著促進作用。反之,消極的自我概念則是個人在某種程度上感到自己能力低下,在同伴或團體中無足輕重,認為外語學習困難重重、高不可攀、從而畏縮不前,認為自己不是學外語的料兒。這種消極的自我概念勢必會妨礙學生外語學習能力的提高。

二、自我概念的形成原因

人的自我概念往往是通過以往成功或失敗的經歷,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以及對周圍環境的比較而不自覺形成的。成功與失敗、榮耀與羞辱、他人的批評與贊揚、鼓勵與譏諷、呵斥與表揚……。

所有這些都逐漸在人們的腦海中留下某種痕跡與印象。父母對幼兒的自我概念形成有重要影響。年齡的增長、經驗的豐富、經歷的拓展,會使人們形成較為穩定的、全面的自我認識、自我概括。

三、自我概念對外語學習中的影響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由于英語基礎差,學習方法不當,學習行為習慣不良等原因常常被認為“差生”。這種不良的自我概念,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外語學習,導致心理障礙的產生。如:

1、膽怯:由于英語知識結構的不完整,導致了他們對英語學習缺乏自信心,產生畏懼感。他們害怕被老師“提問”不愿開口說英語,怕被人恥笑。

2、倦怠: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產生倦怠心理,意志消沉,不思進取。

3、從眾心理:大多數學生認為并非自己一人不會英語,其他同學也不會,自己不懂也沒關系,不愿意進一步學習與思考,因而放棄學習上的追求。

四、自我概念的改變

自我概念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個人無論年齡大小都來得及改變他的自我概念,并從此形成新的自我、開始新的生活。

首先,自我概念本身是逐漸形成的,是不斷豐富、發展變化的。那種“江山易改秉性難移”的說法不適用于自我概念。英語學習不是秉性問題,而是后天自我認識的過程。

其次,自我概念是自身實踐、自身經歷的反映。例如一個成績不好的學生某次大膽地在全體同學面前說了一句英語,遭到了同學們的譏笑,這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不客觀地分析原因,就會給自我概念增添消極的色彩,他會認為自己“不是學英語的料兒”。如果老師能夠及時給學生分析原因,讓他們明白英語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是一種非常自然的事情,它是英語學習中的一個必經階段。并及時贊揚那位同學的勇氣,給予充分的鼓勵,結果會怎樣呢?可想而知,一個嶄新的自我將會形成。

最后,樹立正確的自我概念非常重要。著名的心理學家馬爾茲(1987)認為:“自我概念決定了個人成就的界限……”。擴大自我概念,你就能擴展自己的潛在領域。發展適當的自我概念,賦予個人新的能量、新的才華,并最終使失敗轉為成功。也就是說自信心強、自我概念健康的學生,語言水平提高得較快;反之,自認為“智力平平、學不好外語”的學生難以發揮自己的潛力。不良的學習成績又反過來證實了自己不恰當的自我評價,由此形成了惡性循環。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就要幫助學生消除不利于學習的想法,從正確的自我概念中解脫出來,重建一個自信、自強的自我概念。

五、培養學生健康自我概念的方法

1、改變學生的觀念

中職生在長期的失敗經歷中形成了消極的自我概念,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外語學習。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英語正確認識以往的學習經歷,分析失敗的原因;要讓他們認識到學習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學習過程;要付出艱辛的勞動,要講究學習方法與策略。讓學生相信:只要付出努力而且方法得當人人都會獲得成功。

2、創設良好的學習氣氛,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

首先,教師應創設一種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摒棄注入式、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使學生在良好的情緒狀態下學習英語。

其次,教師要熱愛每一位學生,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

一個人主要是在與那些對他來說很重要的人的關系中,及別人如何對待他的經歷中形成或改變他一生的自我概念的。學生對某一學科的學習評價,在很大程度上受任課老師及其態度的影響。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和對學生獲得成功的信心,使得學生從教師的態度這方面鏡子里看到自己的潛力與實力,它會像鼓帆的風,激勵學生奮發努力;反之,教師有意無意流露出來的冷落和失望的態度言行,會使得本身自信心不足的學生“自己不行”的自我概念得到強化,對成功之路望而卻步。教師要多肯定學生的進步,多鼓勵,多用事實肯定學生,如“你真的行”“你也能成功”。

3、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

錯誤在任何學習過程中都在所難免,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更是普遍現象。教師對學生的錯誤,應根據其嚴重程度,出現的場合及出錯者的不同基礎與水平等,采取寬容的態度,區別對待。例如,對于反映學生語言能力的錯誤,教師可予以糾正;如果是語言應用中的失誤,就不必指出 。教師也可在設置教學情景等方面采取一些靈活的措施,減少學生出錯的機會。

4、為學生創設體驗成功的機會

中職生長期以來體驗最多的是失敗與教訓,如果教師多為他們創設一些機會,讓其體驗“成功”,讓他們看到自己的潛力,這無疑會對他們的自我概念,增添積極的色彩。例如,平時的小測驗,我們老師可以有意將難度稍稍降低一些,讓絕大部分同學體驗一下得“高分”的感覺。不要小看這種體驗,對于中職生來說,學習上的成功會讓他們感到萬分驚異和激動。他們在學習上獲得幾次成功體驗就會發現一個全新的自我,增加奮發向上的力量,不斷激發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增強對自己學習能力和才智的信心,這必然會優化他們的心態,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促使他們朝著美好的方向發展。

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一個合格的學生,教師要付出艱苦的努力;而糾正學生偏差的自我概念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我們不但要教會學生專業技能,還要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以適應未來人才發展的需求。對所有的中職教師來說,我們仍將是任重而道遠。

Reference:

1. Amold, J.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篇(4)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1)23-143-02

Effects Analyze of Improving after Stroke Concurrent Depression with Health Education Belief Model

LUO Xueqin

Yiwu Ci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Yiwu 32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fter stroke concurrent depression with health beliefs mode education. Methods All 131 patients complicated after strok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n=67) with Health belief model. The control group(n=64) with conventional health par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the treatment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score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rapy of anxiety/body after 7 class factor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P<0.05). The control group therapy of anxiety/body after five types of factor score below before treatment(P<0.05).Both And weight,changes of day and night with treatment factor score two former comparative difference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for these 7 class factor scor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seven categories factor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 After discharge observation group within 1 year recurrence rat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Health belief model; than the regular health education can more effectively improve after stroke patients with complicated depression levels of depression.

[Key words] Health belief model;Stroke;Depression

腦卒中,又稱為腦中風、腦血管意外,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腦內動脈狹窄、閉塞甚至破裂,造成急性腦血液循環障礙的疾病。腦卒中發生后,患者因為額極、邊緣系統等部位受損,機體產生嚴重的應激反應而易并發抑郁癥[1]。有報道,腦卒中患者并發抑郁癥的發生率高達38.4%[2]。在本研究中,我們對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分別采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常規健康教育,探討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對腦卒中后并發抑郁癥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07月9月~2011年2月我科共收治腦卒中后并發抑郁癥患者13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抑郁癥的診斷標準[3]。按患者入院的先后順序隨機將他們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其中觀察組67例,對照組64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

1.2 藥物治療方法以及教育方法

兩組患者的藥物治療方案一致。但是我們對照組采用常規健康教育,觀察組采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健康信念模式教育主要方法如下[4]:①治療前先了解患者的一般情況并第1次對患者進行抑郁程度評分。鼓勵患者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根據患者的感受給他量身定做健康信念教育計劃。②治療前3周,醫護人員每日與患者語言交流2次,30min/次,主要是幫助患者回顧他的優點以及在生活中取得的成就,以增強患者的正向看法。后3周醫護人員每日與患者語言交流1次,30min/次,主要是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取得的進步及時反饋給患者,此外還讓患者認識到自己可能有的性格缺陷,并讓患者認識到該如何適應出院以后的生活環境。③在治療過程中鼓勵患者參加簡單的勞動,如整理床鋪、打掃衛生等。此外,根據患者的興趣有計劃地安排娛樂活動,減少患者在住院期間的孤獨感。通過這些舉措可以激發患者對生活、工作的興趣,增強患者的社會適應能力,讓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④向患者、患者家屬講解抑郁癥的相關知識,并向他們發放抑郁癥的精神衛生常識手冊,強調患者按時、按量服藥的重要性。⑤在患者出院后,應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發現問題及時對患者進行幫助和指導。

1.3 抑郁程度評分

1.3.1 抑郁程度評分工具  本研究中使用漢密頓抑郁量表[5, 6]為抑郁程度評分工具。本表含24個項目,其中大部分項目采用0~4分的5級評分法,少數項目采用0~2分的3級評分法。24個項目包括抑郁情緒、有罪感、自殺、入睡困難、睡眠不深、早醒、工作和興趣、阻滯、激越、精神性焦慮、軀體性焦慮、胃腸道癥狀、全身癥狀、性癥狀、疑病、體重減輕、自知力、日夜變化、人格解體或現實解體、偏執癥狀、強迫癥狀、能力減退感、絕望感、自卑感。可以將24個項目歸納為7類因子結構:①焦慮/軀體化:由精神性焦慮、軀體性焦慮、胃腸道癥狀、疑病、自知力、全身癥狀等6個項目組成,最高分為24分。②體重:僅由體重減輕1個項目組成,最高分為3分。③認識障礙:由有罪感、自殺、激越、人格解體或現實解體、偏執癥狀、強迫癥狀等6個項目組成,最高分為28分。④日夜變化:僅由日夜變化1個項目組成,最高分為3分。⑤阻滯:由抑郁情緒、工作和興趣、阻滯、性癥狀等4個項目組成,最高分為18分。⑥睡眠障礙:由入睡困難、睡眠不深、早醒等3個項目組成,最高分為9分。⑦絕望感: 由能力減退感、絕望感、自卑感等3個項目組成,最高分為15分。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1.3.2 漢密頓抑郁量表的評分方法及評分時間 應用漢密頓抑郁量表進行抑郁程度評分時,應由經過相關培訓的2名評定者同時對患者進行HAMD檢查。一般情況下采取交談、觀察的方式。當檢查完畢,2名評定者再分別獨立對患者進行評分。如果某位患者2名評定者評分之間的差異較大,則將評分棄去,重新進行評分。如果某位患者2名評定者評分之間的差異較小,可以接受,則取它們的均值作為患者的抑郁程度得分。整個研究過程對患者進行2次評分,第1次評分在治療前;第2次評分在治療后第6周。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定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χ±s)表示,組間均值之間的比較采用大樣本u檢驗;計數資料率之間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7類因子得分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焦慮/軀體化、體重、認識障礙、日夜變化、阻滯、睡眠障礙、絕望感等7類因子的得分結果見表1。由表1可知,組內比較:觀察組治療后的焦慮/軀體化、體重、認識障礙、日夜變化、阻滯、睡眠障礙、絕望感等7類因子得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對照組治療后的焦慮/軀體化、認識障礙、阻滯、睡眠障礙、絕望感等5類因子得分顯著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而體重、日夜變化等2類因子得分與治療前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組間比較:兩組患者的上述7類因子得分在治療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而在治療后,觀察組的上述7類因子得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

注:同一時間點組間的比較,*P<0.05;組內治療前后的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抑郁癥復發率的比較

出院后1年,觀察組有5例抑郁癥復發,復發率為7.5%;對照組有21例抑郁癥復發,復發率為32.8%,觀察組患者的抑郁癥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7992,P=0.0004)。

3 討論

健康信念模式是由美國心理學家Rosenstock在20世紀50年代首次提出的,后來經過Becker以及Maiman的修訂,使該模式得到更廣泛的應用。該模式從心理社會的角度對個體健康行為的改變作出了闡釋以及說明,其核心部分包括4種與行為轉變密切相關的信念[7]:①個體感知到疾病的易感性;②個體感知到疾病的嚴重性;③個體感知到改變不良行為的好處;④個體感知道行為轉變的障礙。目前該模式已被廣泛應用于預測個體健康行為的改變以及個體是否愿意參加健康體檢[8]。

在本研究中,我們對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分別采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常規健康教育。結果顯示盡管觀察組治療后焦慮/軀體化、體重、認識障礙、日夜變化、阻滯、睡眠障礙、絕望感等7類因子得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對照組治療后焦慮/軀體化、認識障礙、阻滯、睡眠障礙、絕望感等5類因子得分顯著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但是治療后,觀察組的7類因子得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此外,出院后1年內,觀察組患者的抑郁癥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由此可見,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比常規健康教育能更有效地改善腦卒中后并發抑郁癥患者的抑郁程度[9-11]。

[參考文獻]

[1] 常紅,任志英,馬春梅,等.腦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相關因素的分析與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4):21-23.

[2] 王昕,賀燕,肖春玲,等. 帕羅西汀并心理干預治療卒中后抑郁和焦慮共病者81例臨床觀察[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5,19(8):564-565.

[3] CCMD-3工作組.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第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03-106.

[4] 朱明蓉.健康信念模式在抑郁癥病人康復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0,24(3):695-696.

[5] Bent-Hansen J, Bech P. Validity of the definite and semidefinite questionnaire version of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the Hamilton Subscale and the Melancholia Scale. Part I[J]. Eur Arch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11,261(1):37-46.

[6] Vaccarino AL, Evans KR, Sills TL,et al. Symptoms of anxiety in depression: assessment of item performance of the 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J]. Depress Anxiety,2008,25(12):1006-1013.

[7] 陳麗. 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對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2):164-165.

[8] 林丹華,方曉義,李曉銘.健康行為改變理論述評[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5,4:122-123.

[9]劉純艷,莢渝,趙燕利,等.運用式評價1215名婦女乳腺癌健康教育的結果[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8):683-686.

[10] 霍小梅.健康信念模式對老年高血壓患者依從行為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0,10(1):90-91.

篇(5)

如今的社會是信息化、數字化社會,但是這些的發展都離不開教育的根基。換句話說,我們現在所得到的一切都是源于對課本中所學知識的巧妙與合理的運用而產生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同樣也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原有的教學模式已經顯得太過死板,已經不能滿足當代學生的需求,同時這也是對我們國家教育事業的一次考驗。所以,在原有的教育基礎上教育部作出一系列改革,重點強調知識與技能相結合,過程與方法相統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相融合。從而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我們常說教育要從小抓起,那么如何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更好地加強健康教育呢?

一、改變老師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

從古至今我們中國的教育都屬于應試教育,在課堂上一般都是老師上邊講,學生下邊聽;老師問一句,學生答一句;老師教多少,學生學多少;這些都是應試教育的弊端。這樣的教育讓學生養成了一個壞習慣,也是現在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不會的問題從來不向老師請教,課前不預習,課后不歸納總結,上課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長此以往,學生就變成了學習的機器,學習變得枯燥無味。

現在的小學生思想都非常活躍,所以我們不應該把他們那種活躍的思維限制在籠子里,這就需要我們老師給學生足夠的自由發揮的空間。其次,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學會扮演導師的角色,同時也要學會做學生的“好朋友”讓學生不再感覺老師永遠高高在上。這樣既能贏得學生的喜愛,同時也有利于課堂氣氛的活躍,也不會出現個別學生因為對老師的懼怕而不敢請教問題。再者,老師作為課堂上權威的象征,一定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例如,當老師在備課的時候一定要圍繞著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來展開,使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體,另外老師也可以試著去用一些新穎的方法來幫助學生提高“知識與實踐,過程與方法”的運用能力。老師要因材施教,面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應該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去引導與激勵學生,從而使每位學生都樂學、好學。

二、注意課堂中的細節變化

小學階段的孩子正處于貪玩階段,好奇心重,自控能力差,喜歡用眼去觀察,用手去探索。所以老師要恰當地抓住并利用好這一點,在課堂學習的時候讓學生更多地去看、去聽、去動手。孩童時期的記憶主要是通過視覺的觀察成像來記憶的,所以在課堂上老師可以適當地用一些更加生動直觀的實體物品來輔助教學,這樣既增添了課堂中的樂趣也更好地幫助學生巧計知識,也提高了低年級學生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在低年級的教育階段老師要注意讓學生多讀、多講、多說。這樣可以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交流技巧。其次老師也可以適時地通過做一些趣味小游戲來給孩子們創造一個自由、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有機會在眾人面前去玩、去演。例如,在教授一些成語的時候可以由老師告訴學生這個成語的具體來歷,并由學生自己通過小品表演的形式開展現出來。又如,在初期教授拼音的時候可以通過“開火車”“找朋友”等這些趣味游戲來復習所學的知識。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習,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讓快樂成為課堂的主旋律,同時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也得以交流與發展。這樣的教學既可以活躍氣氛,又能讓學生學得更加輕松,知識記得更加鞏固,讓學習成為一件快樂的事。

三、激勵教學,激發潛力

作為老師,不僅要指出學生的缺點和錯誤之處,更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地予以學生獎勵與鼓舞,使學生堅定信心。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況且是小學生,所以,我們做老師的就應該及時地去發現并幫助改正,而不是一味地批評教育,要學會在挫折、困難之中找尋正確的有利因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所以適當的換種方式教育,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性格來捕捉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即使是默默無聞的學生教師也應該學會在平凡之中找到不平凡之處給予夸獎,把孩子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這樣才會不斷進步。教師在進步之中不斷地予以鼓勵和支持,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給學生無限的動力。低年級的學生很希望得到老師的嘉獎,夸獎對他們來說比吃了蜜還甜,是對他們最好的激勵,同時這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老師不要吝嗇對學生的表揚和激勵。

新課改的“新”強調的就是要有創意、有活力、有動力。是指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主動學習、主動探討、積極參與、積極完成。新課改是真正地把老師與學生,老師與教材,學生與教材聯系在一起的一條紐帶。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而進行不同結構的優勢組合,使每個學生都能全面發展,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快樂,在快樂中健康學習。這是對老師的一種新考驗,同樣也是對當前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新要求,怎樣才能把更好的、更優的教學狀態呈現在大家面前,那就需要我們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不斷探索,努力營造一個讓學生心動,讓老師喜歡的課堂氛圍,使孩子們能夠真正地把學習變為一種愛好。

參考文獻:

篇(6)

為了探討健康教育對社區老年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影響,本文隨機抽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某社區100例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比觀察兩組老年人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情況。現將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某社區100例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實驗組中25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其年齡在61歲至8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4.3±3.2)歲,該組老年患者中吸煙患者占40%,飲酒患者占50%,高鹽飲食患者占56%,運動缺乏患者占70%;對照組中26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其年齡在62歲至8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3.9±2.8)歲,該組老年患者中吸煙患者占42%,飲酒患者占48%,高鹽飲食患者占56%,運動缺乏患者占72%。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不良生活方式所占比例等資料間的差異均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不接受健康教育,而實驗組老年人接受健康教育,其具體方法如下:

(1)對老年患者實施口頭以及書面教育,同時給予老年患者分發編寫的各種健康知識的宣傳冊,使他們及其家屬對健康知識有全面的了解和認識;

(2)給予老年患者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對于理解能力強、文化程度高的老年患者,可以由淺入深的進行健康教育;而對于理解能力稍弱、文化程度低的老年患者,其講解的語言要形象生動、通俗易懂、重點突出,必要情況下可以開展知識講座。對于未能及時掌握或忘記的患者,可以定期再次進行相關的活動,并進行及時的調整;

(3)以社區為單位,對老年患者進行社區護理,如每月對老年患者進行一次護理指導,給患者講解常見老年疾病的危險因素以及如何進行有效預防。同時強化精神護理,鼓勵其多參與到力所能及的社會實踐工作中來,使其重新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也有利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定期為老年患者進行健康體檢,從而做到早發現、早診斷以及早治療的預防策略。 結果

經過1年的觀察,實驗組老年患者中吸煙患者占14%,飲酒患者占32%,高鹽飲食患者占26%,運動缺乏患者占28%,而對照組上述4類患者占該組比例分別為40%、50%、54%、72%。實驗組老年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 1 兩組老年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況比較

組別

例數(例)

吸煙(例)

飲酒(例)

高鹽飲食(例)

運動缺乏(例)

實驗組

50

7 (14%)

16 (32%)

13(26%)

14(28%)

對照組

50

20 (40%)

28 (56%)

27(54%)

36(72%)

P值

隨著我國人口老年化趨勢的日益加重,老年人健康問題已經引起社會越來越多的重視,這是因為老年人健康問題,不僅對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同時也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1]。預防和延緩老年人慢性病的發生或發展,在老年人慢性病發病率控制中起著重要作用,這不僅有利于生活質量的提高,同時也有利于醫療負擔的減輕。

篇(7)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7-0165-01

幼兒心理健康是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內在需求,已日益受到世人的廣泛關注。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使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正確的價值觀,使其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具備一定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做個有道德的人。

承擔培養幼兒教師任務的幼兒師范學校,應該重視對未來幼兒教師自身心理素質的教育,并培養學生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在教育部頒發的《幼兒師范學校教學計劃》中確定了幼兒師范專業“三學六法”的專業課程結構。“三學”是指幼兒衛生學、幼兒心理學和幼兒教育學。“三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要把這三門專業學科整合起來,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完整體系。

一 “三學”中都應該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1.《幼兒衛生學》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當今世界人們已經比較一致地認為,應該從生理、心理以及社會等多維的角度來理解健康這一概念。

隨著人們對健康概念認識的日漸完善以及對健康關心程度的不斷提高,心理健康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普遍重視。要保證人的心理健康,就要講究心理衛生。重視和講究幼兒的心理衛生,是保證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

2.《幼兒心理學》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心理學的教學目的在于使幼師學生掌握幼兒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等基礎知識,并能在日后應用于幼兒教育工作實踐,同時培養學生熱愛兒童,研究兒童心理發展的興趣和能力。通過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智力訓練、情感教育,以培養他們的耐挫能力及良好的人格,使他們獲得幼兒心理衛生保健的常識和技能。

3.《幼兒教育學》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幼兒園工作規程》第三條對幼兒園的任務進行了明確規定,幼兒園的任務是: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幼兒園全面發展教育是指以幼兒身心發展的現實與可能為前提,以促進幼兒在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和諧發展為宗旨,并以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實施的、著眼于培養幼兒基本素質的教育。

二 “三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重復現象嚴重,范圍沒有明確界定

1.《幼兒衛生學》和《幼兒心理學》中的相關內容重復現象嚴重

《幼兒衛生學》和《幼兒心理學》中都有嬰幼兒心理健康的標志、影響嬰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維護和促進心理健康的措施。《幼兒衛生學》中還有健康的概念、嬰幼兒常見的心理衛生問題。但兩門學科中都沒有心理健康的概念。

2.《幼兒教育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圍沒有明確界定

教材中在體育一章有兩處提到心理健康:“體質即人體的質量,是人體在體格、體能、適應能力和心理因素等各方面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特征,是身體發展狀況的綜合表現。其中,心理因素:指情緒、認識能力、意志品質、個性等。”“在幼兒體育中所提到的心理健康主要指動作發展正常、情緒積極向上,保持心情的愉快、舒暢。”

智育、德育、美育這三章中都沒有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一詞。但其中的部分內容,如“智力發展正常、情緒反應適度、樂于與人交往,人際關系融洽、行為統一和協調、性格特征良好”等,都屬于心理健康教育。

三 “三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銜接問題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標志、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積極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以上內容可以分解到“三學”中的相關章節,綜合起來又可以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

1.《幼兒衛生學》只涉及健康(身體和心理)的概念和標準

健康:是指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健全狀態,而不是沒有疾病或虛弱現象。

身體健康:健康標準——世界衛生組織身體健康十標準。

心理健康:在《幼兒衛生學》中也可以稱為心理衛生。

2.《幼兒心理學》涉及心理健康的概念、標志、影響因素

心理健康: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嬰幼兒心理健康的標志:(1)動作發展總體符合常規;(2)語言的運用符合語境;(3)熱愛游戲,善于游戲;(4)情緒明朗,善于表達情感;(5)年齡特征明顯;(6)很快適應環境的變化。

影響嬰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1)遺傳與疾病;(2)家庭的教養方式;(3)社會文化;(4)個體因素。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解決幼兒發展中存在的心理問題與不良行為,有助于幼兒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與發展。幼兒師范學校既要滿足在校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的要求,又要培養他們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篇(8)

1高校護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1.1護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健康是一個相對的、動態的概念,因為隨著時代的變遷,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對健康的認識總是在不斷深化。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其《》中提出了人類健康的“三維觀”,即:“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而是身體的精神的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的完滿狀態”。1990年,WllO在有關文件中對健康的定義又加以了補充,認為健康應包括四個方面: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道德健康。健康教育是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有評價的教育活動,其實質是一種干預措施川圖。護理健康教育是護理學和健康教育學相交叉的一門綜合應用學科,它的發展來自兩方面的激勵和支持:一是社會的需要,二是專業自身的發展。正是這兩方面的原因,使得護理健康教育成為了護理學專業最受矚目的學科之一。

護理健康教育也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按教育場所可分為:醫院護理健康教育,社區護理健康教育,家庭護理健康教育。按目標人群可分為:兒童護理健康教育,青少年護理健康教育,婦女護理健康教育,老年護理健康教育等;此外還有按教育目的或內容進行分類的方法。

1.2高校護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大系統中的一個分支。它是以校區醫療部門的護士為行為主體,以高校教職工及學生為服務對象所開展的具有護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動。

2高校護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護理健康教育的人群特征與人群健康密切相關。高校教職工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面臨激烈的競爭,時常處于緊張無序的腦力勞動狀態,沒有時間進行體育鍛煉,教職工身心健康問題已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最近,廣東省教育工會對我省高校教師健康狀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并形成了書面報告。報告顯示,有大約1/10的人處于基本健康狀態,約1乃的人處于各種疾病狀態,而剩下約7/l0的人則處于亞健康狀態,這些數據意味著高校教師具有發生某些疾病的危險因素和條件,一旦因為某些不良外因刺激,如:短期過度勞累,長期超負荷工作,精神緊張或心理創傷,營養不合理或生活不安即可導致某種嚴重疾病發生。如果這樣,不但妨礙了個人奮斗目標的實現,而且妨礙了整個學科建設和學科發展。

護理健康教育是運用教與學的理論,增進人們的健康意識,從而使人們自愿采取健康的生活行為,有效利用現有的衛生保障資源,最后達到改善人們的健康狀況,提高生活質量,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因此對高校教職工進行護理健康教育至關重要。

3高校護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根據高校教職工健康狀況的特點,如心血管疾病從40歲開始明顯增加,消化系統疾病從30歲開始就已經有明顯增加,以及在高校中3040歲是亞健康的高發年齡等等,進行相應的護理健康教育。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3.1心理指導:處于疾病狀態和亞健康狀態的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健康問題,護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幫助他們克服這些問題。使他們生活中保持輕松愉快的情緒,減輕心理壓力,因為長期的精神緊張,極易導致神經—內分泌調節功能失常。

3.2飲食指導:合理適當的飲食將有助于疾病的好轉、康復。如高血壓患者宜多吃富含鈣、鉀、纖維的食物,盡量多吃一些新鮮蔬菜、水果,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高鹽飲食,少飲酒。

3.3作息指導:不宜長時間超負荷工作或短期過度勞累,保持每日有6小時以上的睡眠習慣,注意調整工作、鍛煉、休息與睡眠的關系。

3.4用藥指導:應經常告戒病人謹遵醫囑,按時服藥,同時應策略地講清有些藥物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嚴重時及時與醫生和護士聯系。

3.5行為指導:護士應指導患者掌握一定的自我護理或促進健康的行為方法,這也是護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

4高校護理健康教育的程序與方法

4.1程序(步驟)。應用護理程序開展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工作有別于以往的衛生知識宣教,從而使健康教育不僅作為一種宣傳手段,而且成為一種護理和治療手段。要實現這一目的,應正確應用護理程序。高校護理健康教育程序與應用護理程序開展臨床護理一樣,包括以下五個基本步驟[z]:

評估:系統地收集受教育者學習需求的資料和信息,進行一個總體評估。

診斷:對病人及其家屬所需健康知識和幫助的判斷。

計劃:對將要開展的健康教育活動作出具體的安排。

實施:將計劃中的各項措施落實到實處。

評價:對教育效果作出判斷,必要時進行重新評估。

4.2方法(手段)。護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多種多樣,譬如有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讀書指導法、咨詢法、墻報法等等。其中護士在為教職工做護理操作時進行交流是開展健康教育的最好時機,其教育效果要遠遠高于專門時間進行說教。因為對方并不需要也不可能系統地學習護理知識,他們的學習往往來自于自身不適的需要。在與他們的接觸特別是進行護理操作時,進行必要的講解會使他們感到放心且得到安慰。因此,與教職工任何接觸的時間都是進行健康教育的好機會。當然,這并不排除其它方法的可行性。

5高校護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理論的重要性

高校護理健康教育工作還剛剛起步,尚需各方各面的支持與通力合作。而護士堅實的理論基礎是做好護理健康教育的保證。一個護士不但要成為稱職的操作者,而且要成為稱職的教育者,要能夠像打針、輸液那樣嫻熟地開展病人健康教育工作,使病人在就醫過程中不但獲得身體健康,還要獲得知識上的增加。護士要成為一個稱職的教育者,其自身的受教育程度是不可缺少的,因為要給別人一桶水,自己就必須要有兩桶水或更多的水,不然就難以勝任或遭遇尷尬。所以,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護士就必須重視理論學習,就必須不斷地刻苦努力學習。

篇(9)

1高校護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1.1護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健康是一個相對的、動態的概念,因為隨著時代的變遷,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對健康的認識總是在不斷深化。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其《》中提出了人類健康的“三維觀”,即:“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而是身體的精神的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的完滿狀態”。1990年,WllO在有關文件中對健康的定義又加以了補充,認為健康應包括四個方面: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道德健康。健康教育是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有評價的教育活動,其實質是一種干預措施川圖。護理健康教育是護理學和健康教育學相交叉的一門綜合應用學科,它的發展來自兩方面的激勵和支持:一是社會的需要,二是專業自身的發展。正是這兩方面的原因,使得護理健康教育成為了護理學專業最受矚目的學科之一。

護理健康教育也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按教育場所可分為:醫院護理健康教育,社區護理健康教育,家庭護理健康教育。按目標人群可分為:兒童護理健康教育,青少年護理健康教育,婦女護理健康教育,老年護理健康教育等;此外還有按教育目的或內容進行分類的方法。

1.2高校護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大系統中的一個分支。它是以校區醫療部門的護士為行為主體,以高校教職工及學生為服務對象所開展的具有護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動。

2高校護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護理健康教育的人群特征與人群健康密切相關。高校教職工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面臨激烈的競爭,時常處于緊張無序的腦力勞動狀態,沒有時間進行體育鍛煉,教職工身心健康問題已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最近,廣東省教育工會對我省高校教師健康狀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并形成了書面報告。報告顯示,有大約1/10的人處于基本健康狀態,約1乃的人處于各種疾病狀態,而剩下約7/l0的人則處于亞健康狀態,這些數據意味著高校教師具有發生某些疾病的危險因素和條件,一旦因為某些不良外因刺激,如:短期過度勞累,長期超負荷工作,精神緊張或心理創傷,營養不合理或生活不安即可導致某種嚴重疾病發生。如果這樣,不但妨礙了個人奮斗目標的實現,而且妨礙了整個學科建設和學科發展。

護理健康教育是運用教與學的理論,增進人們的健康意識,從而使人們自愿采取健康的生活行為,有效利用現有的衛生保障資源,最后達到改善人們的健康狀況,提高生活質量,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因此對高校教職工進行護理健康教育至關重要。

3高校護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根據高校教職工健康狀況的特點,如心血管疾病從40歲開始明顯增加,消化系統疾病從30歲開始就已經有明顯增加,以及在高校中3040歲是亞健康的高發年齡等等,進行相應的護理健康教育。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3.1心理指導:處于疾病狀態和亞健康狀態的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健康問題,護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幫助他們克服這些問題。使他們生活中保持輕松愉快的情緒,減輕心理壓力,因為長期的精神緊張,極易導致神經—內分泌調節功能失常。

3.2飲食指導:合理適當的飲食將有助于疾病的好轉、康復。如高血壓患者宜多吃富含鈣、鉀、纖維的食物,盡量多吃一些新鮮蔬菜、水果,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高鹽飲食,少飲酒。

3.3作息指導:不宜長時間超負荷工作或短期過度勞累,保持每日有6小時以上的睡眠習慣,注意調整工作、鍛煉、休息與睡眠的關系。

3.4用藥指導:應經常告戒病人謹遵醫囑,按時服藥,同時應策略地講清有些藥物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嚴重時及時與醫生和護士聯系。

3.5行為指導:護士應指導患者掌握一定的自我護理或促進健康的行為方法,這也是護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

4高校護理健康教育的程序與方法

4.1程序(步驟)。應用護理程序開展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工作有別于以往的衛生知識宣教,從而使健康教育不僅作為一種宣傳手段,而且成為一種護理和治療手段。要實現這一目的,應正確應用護理程序。高校護理健康教育程序與應用護理程序開展臨床護理一樣,包括以下五個基本步驟[z]:

評估:系統地收集受教育者學習需求的資料和信息,進行一個總體評估。

診斷:對病人及其家屬所需健康知識和幫助的判斷。

計劃:對將要開展的健康教育活動作出具體的安排。

實施:將計劃中的各項措施落實到實處。

評價:對教育效果作出判斷,必要時進行重新評估。

4.2方法(手段)。護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多種多樣,譬如有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讀書指導法、咨詢法、墻報法等等。其中護士在為教職工做護理操作時進行交流是開展健康教育的最好時機,其教育效果要遠遠高于專門時間進行說教。因為對方并不需要也不可能系統地學習護理知識,他們的學習往往來自于自身不適的需要。在與他們的接觸特別是進行護理操作時,進行必要的講解會使他們感到放心且得到安慰。因此,與教職工任何接觸的時間都是進行健康教育的好機會。當然,這并不排除其它方法的可行性。

5高校護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理論的重要性

高校護理健康教育工作還剛剛起步,尚需各方各面的支持與通力合作。而護士堅實的理論基礎是做好護理健康教育的保證。一個護士不但要成為稱職的操作者,而且要成為稱職的教育者,要能夠像打針、輸液那樣嫻熟地開展病人健康教育工作,使病人在就醫過程中不但獲得身體健康,還要獲得知識上的增加。護士要成為一個稱職的教育者,其自身的受教育程度是不可缺少的,因為要給別人一桶水,自己就必須要有兩桶水或更多的水,不然就難以勝任或遭遇尷尬。所以,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護士就必須重視理論學習,就必須不斷地刻苦努力學習。

篇(10)

護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大系統中的一個分支,是主要由護士進行的,針對病人或健康人群所開展的具有護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動,是實現整體護理的重要措施。[1]目前,我國各省、市醫院已逐步開展護理健康教育活動,為了了解護士對護理健康教育認識、能力及實施的情況,自1998年特對浙江、江蘇、福建、廣西、廣東等省、市的2000名護理人員進行調查。結果顯示85%護士對開展護理健康教育存在不同認識上的誤區。因此,及時糾正認識誤區、提高健康教育相關理論知識和技能,對護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1 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1998年4月至2000年4月,選自浙江、江蘇、福建、廣西、廣東5個省、市、地區級醫院的2000名護理人員,其中護理部主任98名,護士長1520名,護理骨干及學校老師382名,年齡為25~62歲,均未參加過系統的護理健康教育理論和技能培訓。

1.2 調查方法

本調查為非實驗性研究,采用問卷及提問的單項選項法。調查均在《護理健康教育理論與臨床實踐》專題講座前進行。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對護理健康教育概念的認識;護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論;護理健康教育程序及技能等14個基本問題,回收率為95%。

2 結 果

3年對2000名護理管理者、護理骨干及學校老師進行調查見表1,結果顯示主要的誤區是:92.5%對護理健康教育與衛生宣教的區別點認識不清;87. 5%對護理健康教育相關理論知識了解不足;85.5%對健康教育根本目的是改變不健康行為認識缺乏;84%對護理健康教育程序的基本內容掌握貧乏;82.5%不能選擇最佳健康教育時間;81%不能有效進行健康教育效果評價;80.5%對最佳健康教育方法選擇能力缺乏;80%對護士在健康教育中承擔角色認識不夠明確。

3 分析與討論

護理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實踐成功的最重要環節之一。[2]目前,各醫院都在積極推廣健康教育活動,但從調查資料表明85%護理人員存在不同層度上的認識誤區。因此,難以使健康教育工作者真正讓病人享受到主動、全面、連續的恢復及保持健康需要。[3]

3.1 護理健康教育與衛生宣教是不同層次上的兩個概念

目前許多醫院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操作體系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4]護士仍習慣用“衛生宣教”替代“健康教育”。從調查表明92.5%的護理人員把“健康教育”看作是“衛生宣教”的延續,并把兩者視為一同。因此,一些醫院的健康教育工作還是停留在疾病知識的普及及宣教上。

3.2 護理健康教育以多學科的理論為基礎

護理健康教育是一門牽涉多學科的應用學科,這些學科在健康教育活動中相互滲透、相互補充。但是我國的醫院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較晚,沒有形成科學有效的教育系統,而且在理論和體制保證方面還不夠完善,[5]可參考的護理文獻及書籍比較少,又缺乏系統的護理健康教育理論知識及能力培訓。調查表明87.5%的護士明顯缺乏護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理論知識,特別是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使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深入的發展。

3.3 健康教育根本目的是幫助病人建立健康行為

護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幫助病人或家屬確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為。[6]但是,調查顯示85.5%護士對這一概念認識不足,多數護士認為進行健康教育以病人或家屬掌握疾病知識為目的。護士在進行效果評價時往往只從掌握疾病知識上考慮,而缺乏從病人行為改變和態度轉變上考慮,所以,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病人不健康行為。

3.4 護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教育程序為工作規程[7]

開展行之有效的護理健康教育工作,護士應掌握科學的工作方法。調查表明84%的護士對教育程序工作中的基本內容了解膚淺或認識不足,因此,臨床上出現健康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健康教育時間安排不合理;健康教育效果缺少評價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深入、有效的開展。

3.5 健康教育中護士承擔多種角色

由于受傳統護理模式的影響,護士對健康教育中護士所承擔的角色認識不夠明確,僅僅把自己看作是一名疾病知識的傳授者,而不是把自己看作既是知識的傳授者,又是計劃者和評價者。有些護士在履行教育職責上缺乏主動意識,因此,不能從根本上幫助病人建立健康行為。

轉貼于

4 對 策

4.1 加大護理健康教育的培訓力度

護理健康教育所涉及的學科比較廣泛,但由于目前各醫院護士的學歷層次參差不齊,知識老化現象突出。護士不僅缺少相關專科疾病的預防保健與康復護理知識,而且缺少健康教育的相關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培訓。為此,必須加大系統的護理健康教育培訓力度,提高理論和技能水平。[8]培訓可以從下面幾方面考慮。

4.1.1 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培訓的內容可以包括: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健康教育程序臨床應用的必要性;健康教育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

4.1.2 強化以健康教育程序為護理規程的教育活動。護理健康教育與整體護理相同,必須貫徹教育程序,即通過評估、確立教育項目(診斷)、計劃、實施、評價循環過程,保證護理健康教育及時和有效實施。培訓中應強調各步驟主要內容的學習,如評估包括:學習需要、身體狀況、心理狀態、健康信念、學習方式等。教育項目包括:教育項目與護理診斷之間的關系、教育項目的排列順序、確定項目的基本原則。計劃包括:計劃的種類和形式、目標陳述的原則和方法、標準健康教育計劃應用的原則。實施包括:教育方法的選擇、教育時間的安排、教育前的準備、記錄的必要性和方法。評價包括:評價的目的和重要性、評價的方法和技能、評價的內容、計劃的修訂。[7]

4.1.3 疾病教育。疾病教育是病人恢復健康的基本知識,從文獻資料表明護士對疾病知識掌握同樣缺乏,所以,在護理健康教育知識培訓的基礎上還應加強疾病健康教育知識的培訓,對每種疾病可以按照一定的框架進行培訓,如疾病概述(定義、發病因素、癥狀);常見并發癥及危險因素;診斷性檢查和治療;各種治療、活動、飲食、藥物治療、手術;出院注意事項。并用這種疾病教育框架指導臨床教育工作。

4.1.4 培訓方法和形式。把健康教育基礎理論和護理健康教育程序作為基本知識和技能來培訓,并把它列入繼續教育必修學分,讓每位護士都能接受這項培訓。培訓可以分階段、分層次進行,采用專題講座或業務學習的形式。

4.2 加強護理健康教育的臨床指導

為了達到學以致用,護理健康教育必須與臨床緊密配合。病區護士長或護理骨干在初始階段應每天檢查護士運用健康教育程序和疾病教育的情況, 并指派臨床指導老師以跟班的形式與護士一起進行工作。護理部定期下病房參與工作指導,讓第一線工作的護士真正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方法,提高健康教育能力,避免將健康教育僅僅作為疾病護理常規的宣講。

除上述對策外,還應建立有效管理機制如健康教育評定標準和制度、健康教育工作職責、激勵機制等以促進護理健康教育工作長期、穩定、有效的開展。

參考文獻

1 包家明,霍杰.護理健康教育臨床問答.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4-137.

2 左月燃.對護理專業開展健康教育認識和思考.中華護理雜志,2000,35(6):325-327.

3 鐘勤.社會發展對醫院健康教育的需求.中華護理雜志,2000,35(6):364-365.

4 于萍,湯明維.病人對護士健康教育滿意度的調查分析.中華護理雜志,2000,35(8):503-504.

5 黃津芳,劉玉瑩.護理健康教育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99-123.

6 張,高德彰,吳光煜.病人教育的起源、現狀及發展方向.中華護理雜志,2000,35(6):366-367.

篇(11)

1.1冠心病概念: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管腔狹窄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

1.2急性心肌梗死的概念:因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心肌嚴重而持久地缺血而導致心肌壞死

1.3病例1:患者于1.5小時前晨起跑步過程中突然出現胸痛,呈壓迫樣劇痛,以左胸部為著,伴周身冷汗及明顯乏力,無發熱、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難,無頭暈、昏厥及抽搐等,經休息無緩解。為求進一步系統診治,疾呼120來診。急診科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急性心肌梗死”收入我科。患者自發病以來,未進飲食未睡眠,未排大小便,精神緊張。 既往有高血壓病數年,最高達210/100mmHg,間斷自服降壓0號等藥物治療,未系統監測血壓

1.4病例2:發作性胸悶、胸痛24年,再發并持續不緩解90分鐘。病人于24年前因“突發胸悶、胸痛12小時”來本院就診,診斷為“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住院治療40天,病情好轉后出院,之后一直未規律服藥,病情相對穩定,一般活動可良好耐受。近2年來出現活動或情緒激動時胸悶發作,程度不重,持續數分鐘,經休息或含化“速效救心丸”可有效緩解,仍未在意及規律服藥,90分鐘前患者蹬車時胸痛再發,為胸骨后壓榨樣疼痛,伴胸悶、冷汗及周身乏力,無呼吸困難、放射痛、咳嗽、咳痰、咯血、頭暈、暈厥及抽搐等伴隨癥狀,自行含化“速效救心丸”十余粒無顯效,因癥狀持續不緩解,疾呼120來院,急診以“冠心病、急性心梗”收入我科,病人此次發病以來,未進飲食未睡眠,小便正常未解大便,精神緊張。患糖尿病史20余年,自服“二甲雙胍”治療,復查血糖水平偏高。

2 認識健康教育

2.1健康教育的概念:是指在幫助對象人群或者個體,改善健康相關行為的系統的社會活動。

2.2健康教育的核心:行為改變。

2.3健康教育的模式:

2.3.1知信行理論:是知識、態度、信念和行為的簡稱。了解有關健康知識,建立起積極正確的信念與態度,才有可能主動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為,改變危害健康的行為方式。(KABP Model—knowledge-Attitude Belief-practice)

2.3.2健康信念模式:是最常用于各種健康相關行為改變的一種模式。人們通過自身的實踐,或是他人的實踐經驗,或是接受他人的勸告,而激發內在的動機,是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不健康的行為并獲得預期的結果。這就是備受人們關注的“自我效能”

3 健康教育的意義

3.1健康教育是衛生工作的首要環節。

3.2健康教育是一種治療因素。

3.2.1提高病人的依從性

3.2.2心理治療:心理社會因素已經成為許多疾病的首要發病因素,所以個性重塑以適應環境的變化是個體在情緒和認識的調整過程,對病人的心理起著相當大的影響,甚至占主導地位。

3.2.3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治療方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女扒开屁股让男人桶| 538国产视频| 日日躁夜夜躁狠狠天天|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 波多野结衣护士| 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观看| 国产又黄又硬又湿又黄的| 中文无线乱码二三四区| 欧美日韩福利视频| 国产av激情无码久久| 国产精品俺来也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男高中生大粗吊gvlive| 另类小说图片综合网| 色吊丝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裸体美女永久免费无遮挡| xxxxx免费| 日本精品高清一区二区2021|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激情第1页|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麻豆| 男人j进入女人j内部免费网站| 国产商场真空露出在线观看| 性xxxx黑人与亚洲| 好大好硬好深好爽的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va在线 | 麻豆亚洲av熟女国产一区二| 国内精品区一区二区三| a毛看片免费观看视频| 女人18片毛片60分钟|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日韩在线第一区| 么公又大又硬又粗又爽视频| 深夜的贵妇无删减版在线播放|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区视频在线|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 国产成人在线网址| 67194熟妇在线观看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