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氣象學定義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江蘇跨江濱海,平原遼闊,水網密布,湖泊眾多。
江蘇省海岸線954公里,長江橫穿東西425公里,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718公里。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雜志刊登放射、超聲、核醫學、介入治療、影像技術學、醫學物理與工程學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及臨床實驗 研究最新成果,信息量大、發刊周期短,注重醫、理、工的結合,是影像醫學發展和學術交流的良好平臺,本刊論文是醫學影像專業人員晉升中、高級職稱和完成碩士、博士學業的重要依據,也是圖書館必備的學術刊物。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為月刊,160頁,大16開本,彩色印刷。單價20元,全年定價240元。訂戶可隨時向當地郵局訂閱,郵發代號82-509;亦可向編輯部直接訂閱,免郵寄費(歡迎通過銀行轉賬,附言欄請注明訂閱雜志名稱)。
摘 要:丁祖詒成功創辦了全國規模最大的民辦高校——西安翻譯學院,其獨特的辦學思想集中概括為民辦高校性質觀、學校定位觀、學生管理觀、辦學質量觀、創新辦學模式觀、重視學生就業觀等,這些思想對于民辦高校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丁祖詒;辦學思想;民辦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5)07-0043-02
收稿日期:2014-10-02
作者簡介:鄭晶晶(1987—),女,河南新鄉人,石河子大學教育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教育管理研究。
一、丁祖詒的民辦高校辦學思想
(一)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民辦高校性質觀
對學校性質的界定是民辦教育領域一個重要問題,決定民辦教育者為何辦學及怎樣辦學。丁祖詒明確提出民辦教育是不以營利為目的,這直接決定了丁祖詒與那些學商的本質區別,也決定了西安翻譯學院“取之于學生,用之于學生”的辦學宗旨。丁先生非常痛恨民辦高校那些敗類辦學者,他們騙取學生及國家的錢財裝進自己的口袋,而不管不顧學生,他說:“任何民辦院校都不得以營利為目的,堅持其公益性,要把從學生那里收來的學費再幾乎全部用在學生身上,堅持把學生的利益放在首位,這才是和諧最基本的保障,很難想象幾萬個學生和家長會去尊敬一個唯利是圖坑害學生的校長。”[1]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心中想著學生和家長,不胡作非為,不妄自菲薄,用心辦校,從嚴治校,有此等辦校胸懷并認真踐行的創辦者能不把學校辦好嗎?可見,不以營利為目的的辦學性質是丁祖詒成功的一大法寶。
(二)堅定的“東方哈佛”定位觀
辦學定位即辦成什么樣的學校,它是辦學者的藍圖。每一個學校的創辦者都應有明確的辦學定位,作為我國著名的民辦學校創辦者丁祖詒提出了創辦“東方哈佛”的清晰定位。丁祖詒充滿信心和激情地說:“還是那句話,創東方哈佛是我們的理念,中國13億人口應該有一所到兩所民辦大學能夠代表中國走向世界,能夠和西方的哈佛并駕齊驅,這是中國人民的使命,也是我們幾十年后一個夢寐以求的理念,中國人還是應該有點志氣的。”[2]創辦“東方哈佛”是丁祖詒的夙愿,也是他帶領全校師生始終努力的方向,也是西譯能夠站在民辦高校風口浪尖的根本原因。正因為有了這個高遠的辦學定位,西譯的創辦者才在成績面前不驕傲,在挫折面前不氣餒。若問西安翻譯學院為何能成功,這與他堅定的“東方哈佛”定位觀密不可分。
(三)嚴格要求的學生管理觀
對學生該不該進行管理,應如何管理,這是每一位學校創辦者都應該考慮的問題。丁祖詒認為民辦學校不同于公辦高校,他們花的每一分錢都是學生家長的血汗錢,因此,對學生從嚴管理是必要的。為此,他提出了“全住校、全封閉、全方位”準軍事化的學校管理模式。學生全部住校,周一至周五校園封閉;男女生生活區封閉;生活區和教學區封閉。全方位是指從思想上、生活上、學習上等各個方面都要管理。西譯有許多規定,比如嚴禁談戀愛、不能染頭發、不準勾肩搭背等“十不準”。在此嚴格管理下,西譯學子人人愛學習,學習之風盛行。
(四)高度重視辦學質量觀
質量是民辦學校的生命線。民辦學校如果不提高辦學質量,培養不出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就等于自尋死路。因我國民辦高校正處于開創階段,還沒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故丁祖詒非常重視提高辦學質量。想盡辦法爭取高質量的生源;對西譯招聘的每一個教師他都嚴格把關;為了培養合格的高質量的學生,“我們一年的課時,就相當于一些民辦院校乃至公辦高校五年多的課時量。還有強制性的早讀和晚自習,又奪回了很多時間。”[3]丁祖詒始認為民辦學校培養出的學生就如同自己生產出的產品,只有質量好的優秀產品才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對民辦學校來說,高質量的畢業生就能夠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提高自身學校品牌形象。重視辦學質量是西譯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
(五)探索求新的辦學模式觀
丁祖詒敢于大膽探索并創新辦學模式,他首倡實用的雙專業復合型人才模式,也稱“丁祖詒模式”,這些有多種技能的畢業生很受用人單位的青睞;他還向學歷文憑制度進行了挑戰——培養不要國家文憑,五年一貫地在英語環境中專學實用的英語語言和技能的學生。實踐證明,這種大膽地向學歷文憑的挑戰成功了,學成的學生在全國外語競賽中屢屢奪冠,有許多學生被香港著名大學免試錄為研究生。這些不走尋常之路的辦學模式探索,為西譯樹立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優勢,大大地提高了西譯的知名度。可見,探索創新辦學模式是西譯辦學成功的秘密武器。
(六)高度負責的學生就業觀
丁祖詒作為對學生負責的校長,非常關心學生的就業。西譯每年都花一大筆錢作為“推銷”學生的宣傳費,用丁祖詒的話說:“酒香也怕巷子深,必須做宣傳”。在丁祖詒看來,就業率應貫穿于大學四年教育過程中,而不僅僅是招生的時候才喊出的口號,“我們接近98%的畢業生都順利地走上了工作崗位,他們讓我松了一口氣,現在我正在考慮的問題是如何解決暫時沒有就業的那2%”[4。西譯通過種種策略保證了每年近百分之百的就業率,大批得到妥當就業的畢業生也成了西譯最好的明信片。因此,民辦學校光想著怎樣挖空心思去招生,而不思怎樣教給學生實用的真本領及重視學生就業,這種招生伎倆是不能長久的。重視學生就業才是學校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二、丁祖詒辦學思想之啟示
(一)堅持辦學的公益性
任何一位有責任心的民辦高校辦學者,都應該向丁祖詒一樣,堅持教育公益性的辦學宗旨。丁祖詒曾明確地指出:“是否堅持辦學的公益性是社會主義辦學者和資本主義學商的本質區別,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現在黨和政府支持民間辦學,但是作為民間辦學者應該自覺堅持辦學公益性質,只有這樣才能夠樹立正確的辦學方向,才能夠不辜負學生及家長對自己給予的厚望,才能一心一意地想著去辦學,一心一意地想著去提高教學質量,一心一意地想著對得起家長的血汗錢。”總之,辦學者只有堅持辦學的公益性,才不會拿著學生家長的血汗錢獨自去揮霍,才能成為有擔當、有良心的辦學者。
(二)須有明確的辦學定位
辦學定位是把學校辦成什么樣的學校、怎樣進行辦學,是辦學的航標。只有像丁先生有著明確的定位,在辦學過程中以定位為發展方向,才會保證學校發展少走彎路。故有沒有明確的辦學定位是衡量辦學者是否有有遠見的重要標準。有些辦學者在辦學過程中之所以陷入迷茫,甚至其學校倒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明確的辦學定位。可見,明確的辦學定位是每個辦學者都應秉持的辦校方略。
(三)重視對學生的管理
民辦學校的經費是“取之于學”,作為一個有良知的辦學者應像丁祖詒一樣用之于學。本著對學生及家長負責的態度,要讓學生在學校學到有用于社會的真本領,就應該加強對學生的管理。管理是為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故重視對學生進行管理是每一個有良知辦學者都應堅持的辦學原則。要勇于對學生進行管理,要善于對學生進行管理,要針對學校學生的特點,制定合適的管理制度。總之,重視對學生的管理是被丁祖詒證明切實可行的舉措。
(四)重視辦學質量的提高
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對民辦學校來說更應該重視辦學質量。因為民辦學校剛處于發展起步階段,社會認可度不高,嚴把質量關就是在爭取社會的認可。為此民辦學校在教師招聘和學生學習方面不能見了教師和學生就收。不講辦學質量是民辦高校辦學者缺乏長久辦學遠見的一種體現,這就好比廠家只想著多生產產品而不顧產品質量。學校培養出高質量的畢業生,就好比廠家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能夠創出自己的品牌,贏得良好的聲譽,定可在行業角逐中勝出。故民辦學校要想長久辦學,須牢抓辦學質量。
(五)勇于變革創新,提高自身競爭力
若要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就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對于民辦學校辦學者來說,就是要求他們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在實踐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辦學模式。只有敢在辦學實踐中長期不懈地探索,就一定能夠發現新的辦學模式,這種模式因是在辦學實踐中形成的,是學校自己的獨創,構成了學校的辦學特色與優勢。民辦學校應緊握辦學自主權,像丁祖詒一樣敢為天下先,創新辦校,辦出特色。
(六)把學生就業置于首要位置
招生對民辦學校來說固然重要,但能否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畢業生,能否讓所有學生高質量地就業,是衡量民辦學校辦學是否成功的標準。民辦學校必須把就業當作大事來抓,在辦學各個環節都要想著如何保證讓學生學到社會上需要的真知識和真本領的同時,組織專門的機構負責學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只有牢牢地抓住就業,保證學生都高質量地就業,給學校贏得良好的口碑,才能主動吸引好生源。如果學生很難就業,用丁祖詒的話“你學校內部你的學生就把你自己砸死”。只有狠抓就業,在辦學各環節始終想著讓學生學到真本領,才能像丁先生一樣走在同行業前列。
參考文獻:
[1]婉尚.丁祖詒縱論民學之道[N].西部法制報,2005-07-07.
[中圖分類號]R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02(c)-016-02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母嬰傳播是造成HBV感染的主要傳播途徑,準確監測HBV感染婦女孕期病毒復制水平對阻斷HBV母嬰傳播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孕婦血清HBV標志物(HBV M),同時采用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FQ-PCR)技術對孕婦血清和臍血中的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進行定量檢測,結合二者作相關性分析,以探討孕婦HBV感染狀態、血清中HBV-DNA含量對HBV母嬰傳播的影響。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對2004年7月~2006年8月在本溪市本鋼總醫院待分娩者,于分娩前進行HBV M 5項指標檢測,對除HBsAb陽性外其他指標陽性者定為HBV M陽性,選取64例陽性病例再進行HBV-DNA檢測。同樣對64例新生兒臍血分別進行上述兩項檢測。
1.2 實驗方法
1.2.1 血清免疫學標志物檢測應用ELISA檢測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ELISA試劑盒由中山生物制劑廠提供。
1.2.2 HBV-DNA定量檢測應用FQ-PCR檢測HBV-DNA含量,試劑盒由深圳市匹基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操作按說明書進行。
1.2.3 結果表達HBV-DNA定量結果以指數形式表示,測定范圍為102~109拷貝/ml。
1.3 統計分析方法
全部數據用SPSS10.0統計軟件處理。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2.1 孕婦血清HBV-DNA定量檢測結果與ELISA檢測結果的比較
結果顯示:HBsAg、HBeAg陽性組血清HBV-DNA定量陽性率均為100%,且HBV-DNA含量明顯高于其他組,有顯著性差異,說明這兩種血清學標志模式組具有很強的傳染性(表1)。
2.2 孕婦血清HBV-DNA含量與新生兒臍血HBV-DNA含量的關系
等級相關分析顯示二:者HBV-DNA含量呈正相關,經檢驗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即隨著孕婦血清HBV-DNA含量的增加,臍血HBV-DNA含量也增加(表2)。
2.3 孕婦血清HBV-DNA含量與新生兒宮內感染的關系
隨著孕婦血清HBV-DNA含量的增高,宮內感染率增高。當孕婦血清HBV-DNA含量≥105拷貝/ml時,其宮內感染率明顯高于含量≤104拷貝/ml組(P<0.05)(表3)。
3 討論
3.1 孕婦血清HBV-DNA含量與ELISA檢測結果的關系
乙肝病毒感染的診斷主要依賴于血清特異性抗原抗體和HBV-DNA的檢測。ELISA方法檢測的是ng水平的HBV,是人體對HBV的免疫狀態,而FQ-PCR方法可直接檢測到fg水平的HBV,反應病毒載量和傳染性的大小[1]。所以孕婦體內是否有活動性復制及其水平如何,單靠HBV M檢測是無法準確判斷的,必須進行HBV-DNA的定量檢測。但FQ-PCR的反應體系復雜,易受多種因素影響,待測標本的溶血、處理不當都會導致其假陽性或假陰性,且FQ-PCR只能檢測血中游離的HBV-DNA,當病毒整合到肝細胞染色體上,隨同肝細胞一起復制、表達時,ELISA法可出現陽性反應,但血清中已沒有HBV顆粒存在,此時FQ-PCR為陰性反應[2]。因此,在乙肝病毒感染的診斷上,二者有各自的優點,不可互相替代。
3.2 孕婦血清HBV-DNA水平與臍血HBV-DNA含量的關系及影響因素
盧建溪等[3]報道,孕婦血清HBV-DNA含量的高低可以反映HBV垂直感染的強弱,隨著孕婦血清HBV-DNA含量的增加,臍血HBV-DNA含量也增加,兩者呈正相關。同時發現HBeAg陽性組其臍血HBV-DNA的陽性率及含量均高于HBeAg陰性組。本研究結果與上述報道一致,母親HBeAg陽性是影響臍血HBV-DNA含量的重要因素。
3.3 孕婦血清HBV-DNA含量與母嬰傳播的關系及其意義
本研究顯示,隨著孕婦血清HBV-DNA含量的變化,存在一個影響HBV母嬰傳播的臨界值。當孕婦血清HBV-DNA含量≥105拷貝/ml時,其宮內感染率明顯高于≤104拷貝/ml組,當孕婦血清HBV-DNA含量≥108拷貝/ml時,宮內感染率>80%,而含量≤104拷貝/ml時,宮內感染率明顯降低,僅為6%以下。因此可將105拷貝/ml作為HBV傳播濃度臨界值,用于預測HBV母嬰傳播概率。
綜上所述,在孕婦妊娠期做血清學及HBV-DNA定量監測,對HBeAg或HBsAg陽性孕婦通過檢測其HBV-DNA含量,估計其宮內傳染情況,當孕婦血清HBV-DNA含量≥105拷貝/ml時,及時進行免疫防護,可極大地降低宮內感染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Yu MW,Chang HC,Liaw YF,et al.Familial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mong chronic hepatitis B carriers and their relatives[J].J Natl Cancer Inst,2000,92:1159-1164.
[2]陳兆鵬,黃瞻云,張文芳,等.熒光定量PCR和ELISA測定乙肝病毒標志物2005例結果分析[J].同濟大學學報,2003,24(2):138-139.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4)12-0051-03
收稿日期:2014-10-30
作者簡介:暴文慧(1986-),南京藝術學院圖書館館員。1存在問題
1.1期刊征訂工作的重要性
期刊是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獻資源建設和讀者服務的重要內容。它承載著最新的信息資源,帶給我們最前沿的學術知識,能夠及時地反映出人類對于世界的最新認識。因此,期刊管理在圖書館工作中非常重要,甚至有研究者認為在經費拮據的情況下,圖書館應該舍書保刊。據統計,國內外圖書館用于期刊管理的經費占到總經費的60%~80%。
期刊征訂工作是圖書館工作的重點之一。隨著人類認識世界的日益深入,書籍等資料載錄的知識也在發展,文獻資源會不斷地推陳出新,這一現象在期刊出版上體現的尤為明顯。隨著時間的推移,某些期刊會出現內容改變、質量下降等現象。對這種變化,若是處理不當會引起館藏期刊資源質量下降、分類出現偏差、介紹有誤等問題。為保證圖書館期刊資源的質量,在一年一度的期刊征訂工作中必須對期刊種類進行更新調整,做到去蕪存菁。
1.2高校圖書館期刊征訂的工作要求
期刊對于學術研究的意義非常重大。據研究者統計,世界上有75%的科技文獻是通過學術期刊發表的,而科研工作者所需的文獻資料70%~80%來源于期刊。由于高校以從事教學科研的院校師生為服務對象,期刊的作用顯得尤其重要。因此,高校圖書館的期刊管理工作也需要特別的重視。
出于服務教學科研的目的,高校圖書館對期刊的選擇應該更具有針對性。高校的專業設置、學科建設等發生變動,對期刊的需求也會發生變化。為了更好地服務于高校學術研究,期刊征訂應該契合所在高校的學術研究,并根據學術方向的變動進行調整。具體而言,期刊征訂工作中需時時考慮本院校的專業設置、學科建設等需要,根據實際需要引進新進的優秀期刊,剔除陳舊過時的無用資料,讓有限的經費發揮最大作用。
1.3高校圖書館期刊征訂工作現狀
盡管高校圖書館的期刊征訂工作非常重要,但其完成質量并不理想。有研究者認為,不少高校圖書館中服務教學科研的期刊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沒有達到要求。事實上,征訂工作實施中確實也存在一系列的實際問題。
1.3.1經費分配中的問題。期刊征訂過程中,有限經費的合理分配很重要,是期刊資源結構合理的保證。高校圖書館服務對象的特殊性要求資金在分配上要考慮院校的專業設置情況,做到“在考慮學校的整體專業設置情況,涵蓋所有專業的基礎上,做到突出重點學科和重點專業的期刊建設,加強重點學科和重點專業的期刊保障率”。為了達成這一目的,期刊征訂工作需要考慮本院校各個學科的重要性、各個專業的學生人數多少等問題,這些問題圖書館工作人員不易全面把握。另外,期刊資料還存在某些學科需求量大,某些學科需求量小的問題。確定這些不僅需要大量的調查研究,還需要身在其中才能體會,僅憑借圖書館工作人員難以圓滿解決。
1.3.2文獻選擇時的問題。期刊的選擇是期刊征訂工作的核心,是保證期刊資源質量的關鍵。由于高校圖書館服務于教學科研,在文獻選擇上就應該符合師生的實際需求。正確的選擇、增刪期刊不僅需要大量的調查分析工作,還要求工作者必須精通相關知識。受限于高校圖書館目前的一些客觀情況,全面有效的調查結果并不易獲得。同時,術業有專攻,圖書館工作人員不可能完全深度把握要征訂的所有期刊。
1.3.3讀者意見反饋的問題。讀者意見對圖書館而言非常重要,是圖書館增訂新期刊、削減舊期刊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盡管高校圖書館通過問卷調查、讀者信箱等一系列活動向讀者征求有關意見,但成效并不理想。研究者對圖書館常見的薦購工作進行調查,發現很多同學沒有使用過,甚至沒有聽過圖書館有這項服務。根據數據顯示,薦購服務使用率最低的是吉林大學,其參與薦購者只占讀者總人數的0.5%,每年向圖書館薦購的圖書不足100本。而針對期刊的薦購情況則更加不樂觀,遼寧醫學院圖書館期刊部門2013年所收獲的有價值的薦購信息不足10條,可謂效果很差。
1.3.4期刊分類的判斷問題。準確的劃分期刊類別是期刊征訂中的必要工作。為了切實起到服務教學科研的作用,高校圖書館的期刊分類要針對院校具體專業而進行。舉例而言,《服裝設計師》(郵發代號:82-463)與《家具與室內裝飾》(郵發代號:42-138)在通常的分類方式下屬于輕工業,分類號為TS,但作為具有特定專業的藝術院校的圖書館,遼寧醫學院圖書館劃分時并非簡單的將其歸類于輕工業。本著方便具體專業師生查閱的目的,其將這兩種期刊分類為藝術類目下的工藝設計大類J5,并進一步細分為服裝設計與室內設計。
但實際的征訂工作中期刊種類繁多,總數龐大,圖書館負責人員往往不能精通訂購工作中所涉及的所有專業,難以正確處理所有的期刊分類,這種情況會造成期刊分類出現一定的偏差。
暴文慧:高校圖書館依托學術委員會開展期刊征訂設想暴文慧:高校圖書館依托學術委員會開展期刊征訂設想2問題分析
2.1學術權威缺席
雖然學術界尚有爭論,但多數學者認為圖書館工作具有學術性質。高校圖書館服務于教學科研,其學術性無疑更強一些。但術業有專攻,要有限的圖書館工作人員完全把握所有的學科的方向,談何容易。況且不少早年參加工作的圖書館工作人員可能學術修養并不太高,難免在征訂工作中出現沿襲舊制、憑感覺工作的情況,無法保證圖書館期刊征訂高質量地更新剔舊。
與此同時,在圖書館的實際工作中,來自高校其他部門的支持并不充分。高校最高學術機構學術委員會并不直接參與圖書館事務,各個學院與圖書館的聯系溝通相對而言也比較松散,來自院校的幫助不足以解決問題。
2.2客觀限制制度的發揮
雖然來自院校的學術支持不足會導致期刊征訂工作的質量不能保證,但圖書館界也有一些制度可以緩解。如學科館員制度、圖書館學術委員會制度等,它們能盡量彌補學術指導的缺席,從而提高期刊征訂工作的質量。然而受制于客觀條件,這些制度或難以開展,或開展后效果不佳。
學科館員,或稱 學術聯系人(Academicliaison librarian)、學科專家(Subject Specialist)、學科咨詢館員(Subject Reference librarians)。通過他們與特定專業的師生溝通與調研,高校圖書館能夠真正實現高質量服務教研。但是以現在多數高校圖書館的客觀情況來看,設置足夠人數的具有充沛工作時間的合格學術館員并不現實。尤其是一些中小型高校圖書館,人員相對精簡,更難實現。由于這些原因,不少條件不具備的高校圖書館并不設置學科館員,更勿論借其提高期刊征訂工作的質量了。
圖書館學術委員會是協助館長對全館實行學術領導的評議、咨詢和參謀機構,由具有豐富圖書館知識和很高其他學術水平的專家們組成,對圖書館重大業務問題進行討論是其重要工作之一。借助其商討意見,可以有效地避免學術權威缺席的問題,提高期刊征訂工作的質量。但圖書館學術委員會設立的條件較高,需要一定數量的人員基礎。根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自國應的觀點,委員人數應該視圖書館的規模、業務結構的數量和人員質量而定,400人以上的大約20人,100人左右的大約6~7人,還可以再設顧問若干人。對于很多規模較小的高校圖書館而言,其并不具有成立條件,同樣也無法借助其提高期刊征訂工作水平。
2.3與服務對象溝通不暢
盡管高校圖書館的影響力日益增強,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來鼓勵師生推薦好書、好刊以獲得信息。但必須承認的是,圖書館的影響力在校園內比起其他機構依舊顯得單薄。圖書館對師生的影響比起學院、行政部門較弱,同時,圖書館與院系之間的交流聯系也并不充足。因此,高校圖書館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是很不夠的,這導致薦購、咨詢等活動的效果并不盡如人意。
3解決設想
3.1爭取資金
資金爭取是期刊征訂工作的開始。圖書館工作人員需要在確定的經費安排下,根據圖書館定位選擇最有價值的期刊。在征訂期刊工作開始的第一步,圖書館工作人員需要積極爭取上級支持,獲得專用資金。
3.2整理往年征訂目錄
往年的征訂目錄對保證期刊征訂的連續性意義重大,圖書館工作者應該妥善保管每一年的征訂目錄。除此之外,期刊出版中往往會出現內容改版、價格變化現象,也會有ISSN、郵發代號等重要信息變動的期刊,甚至還會出現休刊、停刊、合刊問題,這對當年的期刊征訂都會有影響。圖書館工作人員應該于日常工作中勤于觀察,并及時與出版商聯系,將這些變動準確的記錄下來。
3.3記錄已有期刊的使用情況。
一種文獻資料的訂購價值,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其使用率。而一份期刊是否受到讀者們的歡迎,是期刊征訂工作要重點考慮的問題之一。圖書館工作人員可以在日常工作的過程中,通過分析借出率、瀏覽量以及觀察咨詢來了解期刊的使用情況。
3.4聯系供應商獲得供貨單
期刊供應商提供的期刊目錄是期刊征訂重要來源,圖書館所征訂的期刊基本上來自于中標的供應商所提供的數據。不同供貨商所能提供的期刊種類、價格、到貨率、到書時間以及加工服務質量不同,圖書館工作人員應本著節約經費、考查服務的態度選擇最優秀的供貨商,及時向他們索取所提供的書單。
3.5通過學術委員會安排薦購
讀者薦購是圖書館貼近讀者的一種手段,但如號召組織的影響力不足,薦購工作則會流于形式。學術委員會相比圖書館,無疑更有影響力、號召力,薦購通知可以由其,層層傳達,讓更多的師生得知、重視。獲得的薦購內容由圖書館工作人員整理,剔除那些重復推薦,錯誤推薦等無意義的信息。
3.6由學術委員會組織討論
圖書館工作人員將資金調撥情況、往年征訂目錄、已有期刊使用情況、供應商的期刊單目以及讀者薦購信息遞交學術委員會,并申請其召開臨時會議,由各個學科的學術專家對期刊征訂工作進行討論,以確定不同學科的經費分配、必須保證訂購的期刊種類、非必須保證訂購的期刊的選擇方向以及分類原則。
3.7圖書館進行后續整理工作
獲得學術委員會的指導后,圖書館工作人員應當根據討論結果,進一步確定期刊征訂的種類。當確認無誤后,即可聯系供應商送刊,并完成整理排架等后續工作。
筆者認為,這種流程的工作方法可以最大程度上緩解目前期刊征訂所存在的四種問題,是目前比較可行的有效方法,非常適合中小型高校圖書館。當然,這畢竟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高校圖書館期刊征訂工作的所有問題,只是高校圖書館發展完善過程中的權宜之計。根本的解決方法只能是高校圖書館不斷培養具有高素質的工作人員,擴大自身影響力,促進與院校的聯合工作。
參考文獻:
[1]楊毅.期刊訂購原則的重新評估[J].大學圖書館學報,1999(3):24-25.
[2]吳漂生.關于印刷型期刊與電子期刊訂購的理性思考[J].宜春學院學報,2003(1):89-91.
[3]岳曉光.高校圖書館期刊文獻資源建設的有效路徑選擇[J].價值工程,2012(7):284-285.
[4]王詠嵐.探討高校圖書館紙質期刊訂購工作的基本原則[J].群文天地,2011(6):7.
[5]羅毅.高校圖書館薦購系統現狀與問題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0(12):46-49,26.
[6]潘德利等.圖書館的學術地位辨析[J].圖書情報工作,2004(5):103-105.
[7]何芳.實施學科館員制度更好的為高校教學科研服務[J].現代情報,2007(9):128-129.
[8]自國應.關于圖書館學術委員會若干問題的探討[J].黑龍江圖書館,1988(6):37-40.
[9]孫綿濤.《高等學校學術委員會規則》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3(7):3-10.
[10]關繼舜,查穎.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實施策略探討[J].圖書館論壇,2010(2):158-159,165.
[11]谷彥.論現代高校圖書館的主要職能[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7(2):96-98.
[12]方錦平.淺談高校圖書館期刊訂購的前期準備[J].圖書館學研究,2002(6):40-42.
隨訪是指對出院患者定期予以提供與所患疾病相關的健康教育,起到督促、咨詢和指導作用,主要是指電話回訪和上門隨訪。從管理層的角度看來,這是樹立醫院品牌,提升服務品質的方法。而醫院的醫護人員也在隨訪中看到了對自身和醫院發展的好處,將隨訪由原來認為的“額外工作”變成了如今的“主動服[1]。
高血壓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且可引起嚴重的心、腦、腎并發癥,是腦卒中、冠心病主要的危險因素,目前我國高血壓病人已達到1.3億[2],但有調查表明患者遵醫囑服藥率僅為70%,這無疑會導致血壓得不到有效控制,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通過隨訪,能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有效控制高血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選擇在我院住過院的高血壓患者60例,均符合1999年WHO高血壓診斷標準,其中男性45例,女性15例,BP最高175/110mmHg,最低130/100 mmHg,,年齡45~83歲。
1.2 方法
1.2.1 將60例患者按出院先后順序編號1~60號,在計算機上取隨機數的奇偶數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體重、血壓數值范圍及合并基礎疾病等方面經均衡性檢驗(p>0.05),無明顯差異,觀察組給予出院指導和定期電話隨訪,對照組只做出院指導。
1.2.2 隨訪安排 科室建立規范的專冊隨訪登記本,患者出院后定期(每周一次)通過電話聯系進行回訪。主要隨訪內容包括了解出院患者的康復情況、健康知識指導、定期復診提示等 ,并對患者出現的問題予以解答和指導。
1.2.3 開展多樣化的健康教育 對觀察組進行個體化心理、服藥等各方面的健康宣教。對照組不予任何健康宣教。
1.3 評價方法:開展回訪電話1年后,對觀察組和對照組統一發放問卷調查表。調查表內容由本科自行設計。將結果進行分析比較。發放問卷60份,回收60份,有效回收率100%。
2 隨訪內容
2.1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預防高血壓的重要手段,我們通過個體化指導對患者及家屬在自我監測血壓、常用藥物的用法等方面進行教育,尤其女性家屬的教育,因為女性的知識行為對家屬的行為更有影響。
2.2 心理支持:勸告患者保持一顆平常心,盡量避免情緒激動和高度緊張,遇事多與家人和朋友交談,學會放松自己和自我減壓,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
2.3 行為支持: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首先指導建立合理的膳食,以清淡素食為主,限制鈉鹽攝入,每日食鹽量不超過5克。[3]飲食要定時定量,盡量少吃或不吃動物脂肪和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肥胖者勸其節食,控制熱量攝入,男性每日1100~1400千卡,女性每日1000~1200千卡[4]。對嗜好煙酒者勸其戒煙戒酒。
2.4 服藥指導:根據每個患者具體用藥情況進行個體化指導,向患者介紹所用藥物的療效、副作用、及注意事項等,勸告患者嚴格遵醫囑按時按量服藥,不得擅自停藥或改藥,動員家屬積極參與督促病人服藥。對老年、健忘患者提醒將藥物放在醒目處,并貼上提示卡。
2.5 資料處理方法:所有數據錄入數據庫使用SPSS10.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運用百分比x2檢驗進行數據分析。
3 結果
3.1 觀察組與對照組遵醫行為比較見表1。
3.2 觀察組隨訪前后血壓比較見表2。
4 討論
4.1 隨訪有利于促進患者健康行為的建立:患者的依從性是指患者對醫生醫囑指導的服從或遵守[5]。患者出院后隨著時間推移,對醫生護士的囑咐逐漸淡忘,依從性降低[6]。及時定期的電話隨訪,可以提醒督促患者養成健康行為的好習慣。對患者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
4.2 隨訪促進了專科護士的發展:要做好隨訪護士必須具備系統的醫學理論知識和扎實的專科素質。在一年的隨訪中,護士們通過答疑、解釋、講述及在與患者的互動中,為解答患者的疑難問題而咨詢醫生、查找資料、閱讀書籍等過程中提升了自己的專業知識。
4.3 電話指導能有效控制高血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若患者血壓持久增高,不及時治療可導致心、腦、腎等臟器的嚴重損害。通過指導患者自己監測血壓,隨時掌握血壓情況,堅持長期有規律服藥、保持心理平衡、控制鈉鹽攝入、適量運動、減輕體重等方式將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
4.4 隨訪有利于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通過電話聯系等方式,隨訪護士與患者之間建立里了良好的信任關系,當患者遇到困難能及時得到幫助,護士也可以隨時電話詢問有關情況,從而大大提高了患者的遵醫行為。
參考文獻
[1]林婕,陳昱方.建立PRM醫療隨訪檔案的意義與價值[J].廣東檔案.2007,(1):33-34.
[2]李昌茂.高血壓病的社區干預.右江醫學.2003,31(5):480-481.
[3]趙光勝主編.現代高血壓.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551-655.
1.“校長要他退學,經他再三請求,才同意他跟班試讀一個學期。”(“再三”是什么意思?他“再三請求”說明了什么?)引導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著重理解詞語:基礎差、吃力、平均,和三個“才”字各說明了什么意思?(強調家庭貧窮與文化基礎差之間的內在聯系)讓學生在理解前兩句的意思之后,把握“再三”的意思,領會“再三請求”的蘊含。
2.“第三學期,童第周更加發憤學習。”(“發憤”的意思是什么?聯系下文,說說童第周是怎樣發憤學習的。)在學生懂得童第周為什么要爭氣的原因后,齊讀第三自然段,思考“發憤”的意思。引導學生學習時找出描寫童第周“發憤學習”的具體內容。講讀時引導學生:①緊承上文,說說“更加發憤學習”的原因。②童第周是怎樣發憤學習的?讓學生依據時間:每天天沒亮,夜里;以及地點變換:校園的路燈下面,廁所外邊的路燈下面,理解詞語:悄悄、溜、努力、終于。弄清每句話的意思。③這一自然段哪幾句是具體描寫童第周發憤學習的?④童第周發憤學習的結果如何?⑤童第周是怎樣想的?這里的“爭氣”是什么意思?(第一要有信心,我并不比別人笨;第二要努力,家里窮可以促使自己發憤。)再通過進一步朗讀第二大段,加深對本段內容的理解。最后引導學生總結學習這一段的方法。(緊扣“爭氣”,按原因、經過、結果、感想進行敘述。)
3.“教授自己做了幾年,都沒有成功;同學們誰都不敢嘗試。童第周不聲不響地刻苦鉆研,他不怕失敗,做了一遍又一遍,終于成功了。”(童第周取得成功靠的是什么?)圍繞這一重點句,先讓學生復習鞏固第二段落的學習方法,通過朗讀第三大段,即第4、5、6自然段,理解童第周“為中國人爭氣”的原因,爭氣的經過、結果,和他的思想感受的線索,放手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抓關鍵詞語理解,著重捕捉,領會句子內涵,弄懂本段內容。①理解詞語:資助、貧窮落后、瞧不起。搞清童第周為誰爭氣?為什么?(爭氣的原因)②童第周做成功了一項什么實驗?“熟練”、“耐心”、“細心”說明了什么?(手術難度很大)③“教授自己做了幾年,沒有成功;同學們誰都不敢嘗試”說明了什么?童第周又是怎樣做的?“不聲不響”、“不怕失敗”、“終于”說明了什么?表現了童第周的什么精神?(勤奮努力和卓越才干)④“震動”的意思是什么?在句中說明了什么?童第周又是怎樣想的?這里的“爭氣”又是什么意思?(第一要有自信心,中國人并不笨;第二要努力,國家窮促使中國人努力。)通過本段閱讀,檢查學生自學能力,讓學生掌握由詞及句而段,讀懂文章內容的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 P45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8-0165-0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quall,using automatic weather observations stations,this paper analyze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change characteristics when squall passed station,found the corresponding basis in the automatic station datas,numerical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sudden strong wind in Ding'an County in 2009.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ccurately grasped the definition of squall and the value change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producing squall phenomenon,was the basis of correct judgment of the squall.
Key words squall ; weather phenomenon; records basis
“颮”是指帶狀的雷暴群所構成的風向、風速突變的一種中至小尺度的強對流天氣,通常伴隨或先于冷鋒出現,其出現時瞬間風速突增,風向突變,氣象要素亦隨之有劇烈變化,常伴隨雷雨出現[1-6]。其破壞性很大,春、夏季容易出現。在地面觀測中此類天氣出現時很容易發生“漏記”的現象。自動站正式運行使用后,其觀測到的數據可以更有利于判定“颮”出現與否。 “颮線過境”是指在暖氣團內部出現的風切變的強對流現象[1-8],而不是鋒面兩側冷暖空氣之間出現的風切變,充分領會和理解定義防止“颮”漏記[9-13],對防災減災、農業生產等有重要的意義。
1 “颮”的定義
“颮”意為強陣風。“颮線” 是氣壓和風的極度不連續線,又稱不穩定線或氣壓涌升線,是一種狹窄的強對流天氣帶[1,4](由多個雷暴單體或雷暴群所組成),是一種中小尺度天氣系統,具有突發性強、破壞力大、不可抗拒等特點,沿著“颮線”可以出現強對流天氣(冰雹、雷暴、大風、龍卷風、 暴雨等)。 “颮線”出現具有突然性。“颮線”過境時,風向突變,氣壓涌升、氣溫急降,“颮線”后的風速強時可在40 m/s以上。春季里,由于大氣處于高溫高濕狀態,一旦有高空波動東移和冷空氣過境[4-7],就導致產生“颮線”。
2 “颮”的特征
判斷是否出現“颮”最重要的依據是“颮”出現時風的變化特點。氣壓、溫度、濕度等其他相關氣象要素也會發生劇烈變化[5-9],這些要素變化明顯。
2.1 濕度的變化特點
當“颮”出現時濕度的變化曲線也是很明顯的,同樣的可以從自動站的分鐘數據中找到相應的變化量。“颮”出現前濕度變化比較緩慢,而當“颮”過境后,濕度會下降,然后逐漸回升,形成“濕度谷”的特點,這一點有異于一般的強對流的雷雨天氣的濕度陡升的情況(圖1)。
2.2 風的變化特點
“颮線”中風的總體變化特點是風速突增、風向突變。在自動站數據中可以比較對“颮”出現時瞬時的風向風速和前后的正點十分鐘平均風進行判斷[1-10]。“颮”出現時瞬時風速較大,一般大于9~11 m/s,出現前和出現后的瞬時風速均較小,一般小于5.0 m/s。有2種風向變化,一種情況是出現前為某方位的風向,出現后為另一個方位風向,風向變化可達119~222°(圖2),一種情況是出現前和出現后的風向大致相同[6-8,12],只是出現“颮”時前后瞬間風向發生變化,而正點前后風向無明顯變化。
2.3 溫度的變化特點
在傳統的自記跡線上,在“颮”出現時,溫度是呈現突然下降的曲線,在自動站中也能找到相應的氣溫的分鐘數據變化來體現這一特征。如圖1中表明,颮線過境時,溫度呈直線下降狀態,其前后溫度在30 min內變化幅度可達5~6 ℃,且沒有回升,這和“濕度谷”的變化特點是不同的。這是每次“颮”出現時溫度的特征。
2.4 氣壓的變化特點
從 “颮線過境”的描述中可知,出現這種強對流天氣現象時,氣壓自記的跡線呈現一個高壓鼻,即在短時間內氣壓上升又下降,有時呈現波浪式的氣壓曲線[1-8]。因此,判斷“颮”的一個重要的要素特征之一就是“高壓鼻”或波浪式的氣壓曲線,自動站正式運行數據量化后這個特征更容易體現出來(圖3)。
2.5 雷雨的變化特點
颮線過境時常有雷雨天氣現象出現,因此,“常伴雷雨出現”也是判別“颮”出現的依據之一。在上面所述的3個例子中,在“颮”出現時段內均有雷暴和降水發生,資料記錄表明6月22日19:00―20:00、6月23日16:00―17:00、7月5日12:00―14:00期間均有雷暴發生,且降水量分別是28.9、32.1、1.7 mm。這也是氣象學中所指的“雷雨大風”現象。
從天氣現象編報的角度來講,“颮”可以補記的主要原因是 “雷雨伴隨出現”的這個特點。因為雷暴和降水的天氣電碼 “95”或降水的 “80”總是大于“颮”的 “18”[4-9],“18”的電碼在雷雨天氣中一般不會使用到,故補記了颮后不會影響當時的天氣現象的編碼。
3 “颮”的風切變和鋒面風切變的區別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颮”和鋒面附近發生的風切變是不同的,可以從兩方面區別:一是 “颮”出現時風的切變是風向轉變后,風速突增,隨后迅速減小,而鋒面影響時風的切變是風向轉變風速加大后會持續一段時間,不會立刻減小;二是颮線過境時的降水多為陣性,而鋒面產生的降水一般為連續性。
4 結語
在日常工作中,“颮”由于是只記開始時間沒有結束時間的,且基本上都是“補記”的情況為多,所以很容易發生“漏記”的現象。只有充分地了解“颮”,才能做到良好記錄。一是在日記錄審核或月報表制作和審核過程中注意“颮”現象的各種特征[5-9,10],從自動站的分鐘數據和正點數據中尋找相關要素相應的變化情況來判定,以防止“颮”的漏記。二是在當班過程中密切注意天氣變化[4-7],在雷雨天氣里出現瞬時起風的現象時要仔細觀察風和壓、溫、濕的變化特點。值得一提的是在相應的時間段內若出現大風現象,則颮現象可以不記錄。
5 參考文獻
[1] 中國氣象局.地面氣象觀測規范[M] .北京:氣象出版社,2003 .
[2] 中國氣象局.氣象學[M].北京:氣象出版社,1985 .
[3] 陳鳳娟,鄧吳生.自動站數據中如何防止“颮”的漏記[J].廣西氣象,2006(增刊1):146-147.
[4] 陳鳳娟,鄧吳生.自動站數據中如何防止“颮”的漏記[A].廣西氣象學會(Guangxi Meteorological Society).2005年廣西氣象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廣西氣象學會(Guangxi Meteorological Society),2005:2.
[5] 牟容,余君,張亞萍,等.一次颮線過程的雷達回波分析及其反演風場研究[A].中國氣象學會.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3天氣預報災害天氣研究與預報[C].中國氣象學會,2011:14.
[6] 劉明云.颮的觀測與記錄[J].山東氣象,2009(4):73-74.
[7] 張維桓,張銘.對流凝結潛熱激發颮線的數值試驗[J].氣象學報,1987(3):282-289.
[8] 牟容,余君,張亞萍,等.一次颮線過程的雷達回波分析及其反演風場研究[J].氣象科學,2012(2):153-159.
[9] 郭弘,林永輝,周淼,等.華南暖區暴雨中一次颮線的中尺度分析[J].暴雨災害,2014(2):171-180.
[10] 繆子青,何宏讓,張云,等.一次颮線過程雷達回波特征及環境條件分析[J].氣象科學,2016(1):71-79.
[11] 康紅,費建芳,黃小剛,等.一次弱弓形颮線后方入流特征的觀測分析[J].氣象學報,2016(2):176-188.
[12] 王曉芳,胡伯威,李燦.湖北一次颮線過程的觀測分析及數值模擬[J].高原氣象,2010(2):471-485.
[13] 牟容.利用四維變分同化技術反演低層風場的準業務應用研究[D].北京: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2007.
在大氣—陸地—海洋—大氣這一水汽大循環中,水文學是研究水在陸地以及地—氣和海—陸兩個界面之間的發生、存在、運動和轉化規律的科學,水文學的一些問題和氣象學緊密相關,由此產生了水文氣象學這一交叉學科。水文氣象學是一門年輕的應用學科,它的產生和發展,與人類社會對干旱、洪澇等極端自然災害的認知水平、抗御災害的能力等密切相關。20世紀30年代,美國天氣局成立水文氣象處,從氣象資料推算可能最大降水和可能最大洪水,以滿足防洪建筑設計的需要,這是水文和氣象相結合的開始[1]。隨著氣象雷達、氣象衛星等探測技術的發展,降水監測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為降水短時預報與洪水預報的結合創造了條件,使水文氣象學得到了新的發展[2]。在歐洲和美國,目前在行政管理和學術研究中,水文和氣象科學是結合在一起的(例如,日本、俄羅斯、烏克蘭和英國都設有水文氣象研究中心或研究院所,美國的國家海洋大氣管理總署設有水文氣象設計研究中心)[3];但是在學生的培養過程中,水文專業的學生僅學一點基本的氣象知識(諸如普通氣象學,天氣學等),而氣象類專業的學生是幾乎不學水文的。水文和氣象分離的現狀阻礙了水文氣象科學的發展。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管理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簡稱NOAA)的有識之士,近年來一直在呼吁成立水文氣象專業。在國內一些高等院校中,水文氣象學課程是氣象類本科專業的選修課程,但現有教學方法使一些學生學過這門課卻不知道為什么學,所學知識也遠落后于科學研究的發展,并且只有極少數的學生畢業后能夠勝任水文氣象方面的工作。然而,隨著水文氣象學的內涵和覆蓋的領域不斷地深化和發展,水文學的一些問題必須結合氣象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中,氣象學專業的學生雖具有豐富的氣象學知識卻無法用其解決水文問題。這種現狀對水文氣象學的教學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水文氣象學主要為水資源以及與水資源密切相關的極端水文氣象事件服務,隨著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的加劇導致水資源日益短缺,極端水文氣象事件越來越頻發導致水資源在時間和空間的分布上變化加劇。可以預料,水文氣象學科必將受到整個社會越來越高的重視。
2“水文氣象學”課程體系研究
目前,水文氣象學方面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視。在本科教學中,通過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抓住水文氣象學的重點,使應用氣象學學生盡可能掌握水文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培養學生運用氣象學方法和水文學方法相結合去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的能力。
2.1明確定位“水文氣象學”,確定課程內容
“水文氣象學”作為應用氣象學專業本科生專業選修課,其課程體系的基本定位是多學科交叉,不求在基本理論及基礎知識上精益求精,而是直接面向實際問題,深入到水文氣象方面的具體問題,以問題帶動教學,以興趣帶動知識學習,以案例引發思索,在一個個具體的水文氣象問題中提升學生。在明確定位的基礎上,將此課程內容按照水文氣象學的基本定義和內容,基本的水文氣象預報、預警方法和技術,建成課程教學體系。
2.2采用科研驅動式教學,建設主動、啟發式學習的教學方法
應用氣象學專業學生沒有水文學知識的基礎,所以需要有一套適合本課程并卓有成效的教學方法。在基礎知識方面要補充水文學的知識,水文學是比較抽象的,比如地下水儲存及運動形式,可以借助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為輔助手段,增強感性認識,提高教學質量,這就要求做好協調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并做好與課程的整合。在基本理論和技能層面不應拘泥于課本知識,從主講教師參加的專題研究項目和社會比較關注的水文氣象事件增加前沿信息,并通過分析和關鍵問題的延展式探討,啟發學生思索和了解水文氣象問題的實質及其發展方向,讓學生了解為什么氣象和水文相結合往往有助于更好地解決一些工程建設和實際生產課題,啟發學生如何運用氣象學方法更好的解決水文學問題,使學生擺脫教材的束縛,積極主動地查閱文獻,刺激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索欲,達到訓練思維的目的,培養學生初步的科研能力。
2.3開展綜合能力訓練
B型超聲測定頸動脈內膜厚度(intimal medial thickness of the carotid artery,CIMT)可以發現動脈壁的早期改變。通常CIMT的增厚提示冠狀動脈疾病以及心血管臨件、危險過程的出現和發展[1]。B型超聲CIMT檢查能多次測定以動態觀察治療方法的有效性。這種觀察途徑已用來證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降低血壓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對于動脈壁的有益影響。
定量的冠狀動脈照影技術(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在上世紀90年代已廣泛用來測定、觀察治療方法對于已經形成的動脈硬化斑塊的治療效果。例如,定量的冠狀動脈照影技術證實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及降脂治療對于冠狀動脈狹窄程度進展速度的影響[2]。然而定量的冠狀動脈照影技術在冠狀動脈內不能看到動脈硬化斑塊的完整范圍,也不能對抗動脈硬化治療給予精確度的評價。冠狀動脈照影技術只能提供動脈腔的二維輪廓,不提供動脈壁的影像。典型的情況是,在動脈硬化的早期動脈壁發生擴張性重構(expansive remodeling)而保留腔徑。就是說,動脈硬化的早期斑塊可以在管腔縮小及冠狀動脈照影不正常以前出現。因而需要其他的觀察手段來觀察動脈壁的整個厚度,使人們能夠觀察到動脈硬化的進展的自然經過,以及對于治療的反應。
在動脈壁內的血管內超聲影像技術(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的發展為臨床診斷提供了完整動脈壁高分辨率的體層影像檢查方法。在冠狀動脈照影血管壁只發現有微小改變情況下,血管內超聲能發現有廣泛的動脈粥樣斑塊的出現。血管內超聲影像技術當前已被應用在活體上觀察斑塊形成過程中的血管壁重構反應,也能精確的計算斑塊的范圍和大小[3]。在血管內超聲導管在冠狀動脈內回撤過程中,不斷的進行影像觀察能確定斑塊在冠狀動脈某一節段內的斑塊的范圍,在不同時間、在同一冠狀動脈節段進行血管內超聲影像檢查可以提供機會去評價某一治療方法對于某一確定動脈節段內動脈硬化斑塊進展速度的影響。
使用血管內超聲影像技術進行分析,進行了許多重要的研究來確定一些治療方法對于動脈斑塊進展速度的影響[4]。例如,發現應用他汀類降脂藥降低LDL.C能減慢動脈斑塊進展速度,他汀類降脂藥的抗炎性特性也有助于這一有益的治療過程。最近使用血管內超聲影像技術觀察到,用大劑量的他汀類降脂藥把LDL.C降到非常低的水平甚至可以伴有動脈斑塊的退化。應用大劑量的羅蘇伐他汀(rosuvastatin)后HDL.C升高,使用血管內超聲影像技術同時觀察到斑塊的退化,這和輸注含有重組載脂蛋白A.I的合成HDL觀察到同樣的斑塊退化的結果。血管內超聲影像技術同樣觀察到冠心病患者降低血壓減慢動脈斑塊進展速度。最近的報告指出通過血管內超聲影像技術發現實驗性的抑制酰基輔酶A.膽固醇酰基轉移酶(acyl.cholesterol:acyltansferase,ACAT)不能看到對斑塊的進展有益的影響。
2 治療和冠狀動脈斑塊方面的臨床研究
在最近一次芝加哥舉行的美國心臟病協會大會上報告了許多有關動脈壁影像、冠狀動脈斑塊方面的觀察、研究結果。
吡格列酮(Pioglitazone)與頸動脈硬化內膜厚度的芝加哥臨床研究(CHICAGO研究,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Atherosclerosis Using Pioglitazone)對462例2型糖尿病患者用血管內超聲影像技術比較了吡格列酮和格列美脲(glimepiride)頸動脈內膜厚度進展的影響,結果示用吡格列酮治療在72周隨訪期中所有時間點都發現用吡格列酮治療減慢頸動脈內膜厚度進展[5]。
除了評價治療對于斑塊容積影響,血管內超聲影像技術還提供了血管壁生物學方面的重要情報,在羅蘇伐他汀對于冠動脈斑塊研究(ASTEROID研究,A Study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Rosuvastatin on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derived Coronary Atheroma Burden)中觀察了大劑量羅蘇伐他治療過程中伴有斑塊退化的動脈壁重構類型,發現外彈力膜收縮時沒有任何管腔徑的改變[6]。這個結果是和以前報告輸注含有重組載脂蛋白A.I的合成HDL觀察到斑塊退化的結果是一致的,同時也表明定量的冠狀動脈照影技術的局限性,只能發現管腔的改變,而不能觀察到整個斑塊容積的有益變化。有意義的是,斑塊明顯退化者也觀察到管腔的增大,換言之,斑塊退化確實對于管腔阻塞程度有有益影響。
酰基輔酶A.膽固醇酰基轉移酶(ACAT)抗動脈硬化治療評估研究(ACTIVATE研究,Acyl.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 Intravascular Atherosclerosis Treatment Evaluation,也有翻譯成“基督徒”血管硬化治療評價研究)中研究了危險因素的發生與炎性標志物的關系以及ACAT抑制物pactimibe對于斑塊進展的影響,結果發現對于有較多危險因素(例如,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者)、肥胖以及C反應蛋白基礎水平>3 mg/L者,pactimibe治療與安慰劑相比對總的斑塊容積變化有不利影響;或者說,有全身炎性反應證據者或有發生進一步臨件危險者,pactimibe積極治療確實不理想[7]。ACAT抑制物pactimibe和炎性過程惡化增加斑塊進展這一結論尚需進一步觀察。肥胖患者惡性結果的發現是和其他4項血管內超聲實驗研究薈萃分析結果是一致的,在這4項研究中應用他汀類藥物治療肥胖患者管血管動脈硬化進展較快[8]。
一系列血管內超聲研究來評價基本治療對于動脈硬化進展速度的影響。有關兩種已肯定的治療對于斑塊進展的研究有明顯甚至有點令人興奮結果。在第一項研究多變量分析后,發現β阻滯劑在控制心率、血壓及血脂水平后減慢斑塊的進展,結果證實β阻滯劑在活體有直接的抗動脈硬化作用[9]。相反在第二項研究中,沒有發現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影響斑塊的進展,提示ACEI確切的治療作用是基于該藥物的其他特性[10]。
核磁共振技術的進展不僅使人們能看到大動脈壁的動脈硬化斑塊的范圍,同時能提供其成分的信息,這樣就可能以無創評價醫療方法對于已形成的斑塊的治療效果。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Underhill和同事報告了ORION研究(Outcome of Rosuvastatin Treatment on Carotid Artery Atheroma: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bservation,核磁共振觀察羅蘇伐他汀對于頸動脈斑塊研究)的結果[11]。該試驗有33例患者入選,入選條件是LDL.C范圍100~250 mg/dl,超聲波檢查頸動脈狹窄16%~79%或核磁共振檢查頸動脈硬化斑塊有富含脂質的壞死的核。隨機給予小劑量(5 mg/d)或大劑量(40~80 mg/d)蘇伐他汀治療24個月。一系列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大劑量蘇伐他汀治療引起富含脂質的壞死的核顯著減少32.7%,而動脈壁和斑塊鈣化程度都沒有變化。
血管內超聲射頻分析,由于血管內超聲不能提供有關斑塊成分的理想的信息,單獨使用血管內超聲不能精確評價醫療方法治療效果,為此推出了血管內超聲射頻分析方法,即通過超聲波傳感器進行射頻信號的分析繪出組織圖譜。有報道此技術檢查結果與組織學檢查結果高度相關[12]。2006年底的AHA大會有許多這方面研究的報告。
Uetani 及同事報告56例小型研究結果,脂質和纖維組織的比例,射頻分析和多控CT檢查結果高度相關[13]。一個有關血管超聲組織學的環球組織(he Global Virtual Histology.IVUS registry)報告了880例冠心病患者常規血管內超聲和射頻分析的結果,發現不同的危險因素導致動脈斑塊成分不同,例如高血壓者斑塊含有更多的鈣化成分,而糖尿病患者伴有更多的壞死組織成分[14]。進一步通過逐步回歸分析,發現急性冠脈綜合征病史、糖尿病、低HDL.C水平者其動脈硬化斑塊多有壞死的核心[14]。
斑塊成分與介入治療:許多研究報告了斑塊成分和各種介入治療的關系。華盛頓特區華盛頓醫療中心Kim和同事報告了藥物洗脫支架近端和遠端斑塊壞死物質的分布[15]。支架鄰近的壞死物質在支架邊緣再狹窄以及隨后發生心肌梗死起重要的作用。另一些報告,研究者們報告脂質核大小和纖維脂肪成分與心肌損傷、微血管功能不全相關。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使人們進一步了解了治療方法對于斑塊成分的影響。Ogasawara報告的8例參加試驗的研究,證明用吡格列酮治療可以減少糖尿病患者斑塊壞死核的大小。
這一新的研究領域已經取得一些成果,其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需要提供更多的可靠的證據,并需進一步評價其實際意義。在用此方法進行大規模臨床試驗之前,需要進一步提高其精確度。
參考文獻
1 Taylor A,Shaw LJ,Fayad Z,et al.Tracking atherosclerosis regression:a clinical tool in preventive cardiology.Atherosclerosis,2005,180:1.10.
2 Ballantyne CM.Clinical trial endpoints:angiograms,events,and plaque instability.Am J Cardiol,1998,82:5.11.
3 Schoenhagen P,Ziada KM,Vince DG,Nissen SE,Tuzcu EM.Arterial remodeling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the concept of “dilated” versus “obstructive”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J Am Coll Cardiol,2001,38:297.306.
4 Nissen SE,Tuzcu EM,Schoenhagen P,et al.Effect of intensive compared with moderate lipid.lowering therapy on progression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MA,2004,291:1071.1080.
5 Mazzone T,Meyer PM,Feinstein SB,et al.Effect of pioglitazone compared with glimepiride on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type 2 diabetes:a randomized trial.JAMA,2006,296:2572.2581.
6 Nicholls SJ,Sipahi I,Colagiovanni A,et al.Arterial wall remodeling in response to atheroma regression with very intensive lipid lowering:insights from the ASTEROID trial.Circulation,2006,114:II.808.
7 Nicholls SJ,Sipahi I,Andrews J,et al.Proatherogenic impact of the ACAT inhibitor pactimib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multiple risk factors:insights from the ACTIVATE study.Circulation,2006,114:II.224.
8 Sipahi I,Tuzcu EM,Nicholls S J,et al.Effect of obesity on progression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observations from four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trials.Circulation,2006,114:II.886.
9 Sipahi I,Tuzcu EM,Wolski KE,et al.Beta.blockers and progression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a meta.analysis from four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trials.Circulation,2006,114:II.796.
10 Sipahi I,Tuzcu EM,Nicholls SJ,et al.Progression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do ACE inhibitors make a difference Circulation,2006,114:II.796.
11 Underhill HR,Hatsukami TS,Raichlen JS,et al.Morphology.enhanced probabilistic plaque segmentation identifies regression of the lipid.rich portion of carotid plaques after 2 years of rosuvastatin therapy.Circulation,2006,114:II.377.II.378.
12 Nair A,Kuban BD,Tuzcu EM,Schoenhagen P,Nissen SE,Vince DG.Coronary plaque classification with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radiofrequency data analysis.Circulation,2002,106:2200.2206.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7-0210-02
中尺度氣象學是研究中尺度天氣系統及與其相聯系的嚴重災害性天氣(如雷暴、暴雨、冰雹、龍卷、下擊暴流等)的發生、發展的動力學機制和預報理論及方法的學科,是當代大氣科學中倍受人們關注的研究領域之一,在大氣科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4]。此課程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針對已經修完基本專業理論課程(包含《流體力學》、《天氣學原理》、《動力氣象》)以及基礎應用分析課程(包含《中國天氣》、《天氣學基礎》)的學生開設的。課程內容包括九章,依次為:中尺度大氣運動的特征及控制方程組、地形性中尺度環流、自由大氣非對流性中尺度環流、中尺度孤立對流系統、中尺度帶狀對流系統、中尺度對流復合體、鋒面氣旋及臺風附近的中尺度雨帶、影響中尺度對流系統發生發展的因子、中尺度天氣的預報。課程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提高本專業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理解與分析復雜天氣過程的能力,熟悉目前的研究進展與研究思路,明確中小尺度天氣與天氣尺度(天氣預報)的聯系與差異,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筆者近幾年來從事《中尺度氣象學》教學中的部分經驗與思考,與大家共勉。
一、“復雜的理論、豐富的圖表、細致的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中尺度氣象學》歷年來均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因為學生需要具備較完整的氣象專業理論知識,以及較為熟練的基礎專業分析能力,而此兩點僅有部分學生能夠做到。即便如此,能夠在較為復雜的中尺度天氣過程中將復雜的理論基礎與合理的天氣分析結合起來的學生少之又少。因此,“復雜的理論、豐富的圖表、細致的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應運而生。其一,與中尺度天氣過程相聯系的天氣系統,如暴雨、龍卷、中尺度對流復合體(MCC)、重力波等,均是天氣學分析與預報的難點,所用的基礎理論更加復雜、更加系統;其二,學生對復雜的理論、非線性的偏微分方程的求解等難有感性的認識,必須輔以清晰的、合理的圖表方能讓學生進一步的理解;其三,歸納總結、對比分析是學生理解、掌握的最后保障。因此,只有引導學生逐一經過理論認識、感性認識、到系統認識的過程,才能增強認識問題與分析問題的能力。
以重力波的特征分析為例闡述“復雜的理論、豐富的圖表、細致的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的應用。關于重力波的定義與特征早在《動力氣象學》中已經有所涉及,《動力氣象學》課程上通過非線性偏微分方程求解的方式給出了重力波的頻散關系式、相速度、群速度等理論關系式。學生對重力波的認識是初步的、公式層面的。因此,課堂上首先把《動力氣象學》中重力波所涉及的內容給學生簡要的復習一遍,給出重力波的重要關系式,通過較為熟悉的內容完成“復雜的理論”部分;接著,利用大量的圖片,包括觀測的山脈背風坡的云圖、理想的背風波云系等,告訴學生重力波不僅僅是一種抽象的概念,也是在我們身邊實實在在存在的大氣現象。但是重力波到底在天氣過程中起到怎樣的作用?重力波引起天氣變化的作用機制是什么?必須帶著這些問題去進一步學習重力波的結構與傳播。通過結構圖的引入學生基本能夠理解重力波傳播過程中哪些位置有利于垂直對流,哪些位置有利于高空輻散等,對于由于重力波參與的天氣過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最后,“歸納總結”才能讓學生印象深刻并完全理解。大家所熟悉的Rossby波與重力波存在哪些相似與不同?其發生的天氣現象有何差異?通過以上問題學生基本能夠掌握重力波的基本知識,完成了從抽象概念到理解應用的跨越。
課程中“中尺度孤立對流系統”、“中尺度帶狀對流系統”,與“中尺度對流復合體”這三章內容是由淺入深、相輔相成的學習重點與難點,需要學生完全領會與掌握。這三章內容所涉及的中尺度對流系統分別是:普通單體雷暴、多單體雷暴、超級單體雷暴、龍卷雷暴、颮線、中尺度對流復合體,其相互獨立又密不可分、相互演變。這部分內容的授課過程中,“復雜的理論、豐富的圖表、細致的歸納”起了關鍵的作用。以單體生命史的演變的結構與云水特征圖作為普通單體雷暴的重要目標圖形、以多個普通單體經過統一環流組織起來的多單體特征作為多單體雷暴的基本目標圖形、以具有顯著統一環流與旋轉特征的3-D結構圖作為超級單體風暴的特征圖,講授孤立對流單體部分,這樣學生通過對比基本能夠掌握孤立對流單體的特征,對其發展與強度有了進一步認識。在此基礎上,講授由不同孤立對流單體經過有組織的環流約束排列成帶狀的颮線系統就相對容易。颮線的結構與中尺度結構圖就是帶狀對流系統的重點,理論學習從基本的結構特征轉變為颮線的形成機制問題。中尺度對流復合體是有以上不同的孤立對流系統與帶狀對流系統組成的,因此其單體的結構特征與演變是類似的,主要差異是中尺度對流復合體是近乎于圓形的。因此,中尺度對流復合體的圖表重點應該放在中尺度對流復合體的結構、降水特征上,理論重點是解決為什么其會呈現出圓形的特征來。
二、啟發性的教學理念
《中尺度氣象學》的教學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相關內容,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提出問題與思考,增進學生獨立認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啟發性的教學,鼓勵學生自己思考解決問題。比如,在講述大氣層結構的穩定性問題時,先給出傳統的位勢穩定度的概念,然后提出問題:利用傳統的位勢穩定度怎樣解釋超級對流單體與熱帶輻合帶地區云系的發展?學生經過思考后就比較容易接受后面的第二類條件性不穩定的概念了。隨后可以進一步提出問題:對流只能垂直發展嗎,對于傾斜對流的問題應該如何去理解?這樣條件性不穩定就順利成章地被引出來。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主動的思考過程,加深了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認識,對于課程的學習將更加主動與積極。
《中尺度氣象學》的另一個主要特征是隨著社會的觀測網絡與理論分析能力的提高,部分講授內容在不斷完善,部分研究理論在不斷深入的特征。研究問題的復雜性使其仍存在許多正在解決或尚需要進一步研究的難題。而課程大綱要求學生學習的內容更偏向于天氣發展的表象,對其原因的分析并不深入。比如學習完成颮線的定義、結構、天氣特征后,合上書本,與學生一起把所學內容復結后,大部分學生可能感覺到掌握新知識的欣喜了。接著我會問颮線為什么會是這樣的帶狀分布?它為什么會形成在鋒面前沿的?對于這些沒有明確解釋的內容我會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大家發言。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給他們進一步地解釋,也把問題清晰地留給學生思考,提醒學生學無止境,認識總在不斷前進。
三、天氣個案例析的教學思路
《中尺度天氣學》是一門理論結合實踐的課程,天氣分析與總結是基礎,復雜中尺度天氣的機制認識與應用是關鍵。因此,課程的講述中,典型的天氣個案的分析與理解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講到颮線時,大家針對這一代表性的中尺度系統還是相對比較陌生的,對其發生機理、造成的天氣影響等方面的認識還只停留在書面上。因此,我會先將課本上的典型個例給學生進行詳細講解;然后結合最近1-2年內的國內外的研究成果,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個例(如,2009年6月14日安徽、江蘇邊界的颮線對流天氣),首先針對課堂所學內容通過天氣個例進行驗證與加深認識,然后就目前的研究方向,提出研究問題,引領大家思考并簡要介紹目前的主要研究手段與研究結果。這樣學生對于颮線的認識就更加深刻了。
講述環境風場的垂直切變對對流發展的作用時,首先通過理論推導得出即使大氣層結非常穩定時,一定的環境風垂直切變仍然能夠促進對流發展,因此很多強對流天氣均伴有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然后利用多個實際天氣個例分析,說明不同的對流發展階段,環境風垂直切變的作用不同,有時是對流發展的積極作用,有時又起到削弱作用。比如,對于臺風發展初期,較強的環境風垂直切變是其發展的不利條件;而當臺風發展到較強強度時合適的環境風垂直切變有利于對流層中層暖心結構的維持從而使臺風不斷發展。但是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環境風垂直切變對臺風發展的影響非常復雜,在實際臺風發展過程中總是能觀測有些臺風在環境風場垂直切變非常強的時候仍能夠迅速發展。因此天氣過程是復雜多變的,一方面其具有相對普適的規律,一方面具體問題需要謹慎對待。
四、結語
《中尺度氣象學》是一門需要教師與學生相互配合,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課程。因為其一般與災害性天氣相聯系,也是大氣科學專業中難度較大但實踐意義重大的課程,是大氣科學專業本科生走向工作崗位或繼續科研工作的奠基石。本文從“復雜的理論、豐富的圖表、細致的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啟發性的教學理念,以及天氣個案例析的教學思路三個方面闡述了作者近幾年來的教學心得,希望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中尺度氣象學》掌握好。
參考文獻:
[1]壽紹文,勵申申,壽亦萱,等.中尺度天氣學[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