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化學化工行業分析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指嚴重創傷(包括休克、重型胰腺炎等)、感染、大面積燒傷、外科大手術和病理產科等原發病發生24h后,同時或序貫地發生兩個或兩個以上器官系統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是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4個或4個以上器官衰竭者,以往病死率幾乎達100%[1]。連續性血液凈化治療(CBPT)能平穩有效清除內源和(或)外源性毒素,調節內環境穩態,隨著血液凈化技術的不斷革新,連續性血液凈化治療(CBPT)成為MODS重要而有效的防治方法。從2006年1月至2008年1O月我科使用CBPT治療MODS病例18例取得良好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根據1995年全國危重病急救醫學學術會討論通過的MODS病情分期診斷標準確診MODS病例18例[1],其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齡28~71歲,平均(56.32±9.8)歲。原發病為:急性重癥胰腺炎2例,特重型顱腦外傷3例,腹部術后3例,感染性休克2例,大面積腦梗死1例,腦出血2例,重癥肺炎3例,心肺復蘇術后2例。平均衰竭臟器數目為(2.83±0.65)個,其中衰竭器官2個6例,3個9例,4個2例,5個1例。APACHEⅡ評分為23~36分,平均(30.23±3.68)分。患者均給予機械通氣(通氣模式為IPPV、SIMV、PSV等模式)。
1.2血液凈化方法
使用美國百特公司BM一25床血液凈化機,百特HF一1200濾器,置換液用總醫院配方,連續性靜脈一靜脈血液濾過(CVVH)劑量2.0~4.0 L/h,CVVH的血流量160~200 ml/min,CVVH超濾速度0~650 ml/h。治療時間為6~14H,患者均采用經股靜脈留置雙腔導管建立血管通路。抗凝方法:根據患者凝血功能,分別采用普通肝素鈉,首次劑量0.13~0.15 mg/kg,追加2~l0mg/h,有出血傾向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首次劑量4250單位,追加300~500單位/h,必要時行無肝素治療。
1.3觀察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對患者取血化驗肝腎功能(ALT、LDH、BUN、SCr)、電解質(K 、Na 、Cl、Ca 、Mg )、凝血功能(PT、APTT)、血氣分析(pH、HCO-、CO2CP)。
2結果
2.1CBPT治療前后患者重要生理指標的變化
18例患者床邊連續性血液凈化治療后(CBPT),肝功能(LDH、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均下降至較低水平,電解質紊亂(高鉀血癥、高鈉血癥等)及代謝性酸中毒得到糾正或改善。(見表1)
LDH:乳酸脫氫酶;AS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BUN:尿素氮;Cr:肌酐;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PH:血氣酸堿度。
2.2臨床轉歸
治療有效14例,其中11冽治愈出院,3例明顯好轉。死亡4例,其中2例放棄治療,1例死于心臟驟停,1例死于嚴重感染.
4討論
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是嚴重創傷或感染后,同時2個或2個以上系統器官的功能不全或衰竭的臨床綜合征。連續性血液凈化(CBPT)是將血液通過動脈或靜脈引致一個小型高效低阻力的濾過器,依靠血液在濾器內靜脈壓力差或血泵,以8~15 ml/min的速度進行超濾,經濾過器濾過的血液回輸入靜脈,并連續不斷的進行超濾,再根據超濾量輸入適量的置換液,在此過程中通過對流與彌散相結合能同時清除大、中、小分子物質,具有血流動力學穩定,溶質清除率高,保持水電解質平衡等特點,很好的用于搶救多臟器功能衰竭患者,已成為臨床救治危重患者的有力措施[2]。本組18例患者病情均危重,在積極常規治療原發病及并發癥同時早期行床邊CBPT治療,患者肝功能(LDH、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均下降至較低水平,電解質紊亂(高鉀血癥、高鈉血癥等)及代謝性酸中毒得到糾正或改善,生存率達到78%。MODS患者多存在高分解代謝,營養支持是重要的治療措施,為了滿足臨床補液包括全胃腸外營養(TPN)的需要,臨床需要大量補液。本組患者中治療前均存在高血鉀及明顯氮質血癥,經治療后得到明顯改善。CBPT另外通過有效地清除循環中的炎癥遞質,阻斷炎癥級聯反應,改善全身炎癥反應的過程及患者的預后,通過血漿濾過吸附,可清除血中的內毒素。通過清除間質水分,改善微循環和細胞攝氧力,從而改善組織的氧利用率[3]。在治療過程中持續穩定調控氮質血癥和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改善機體內環境保證了營養支持和藥物治療的有效進行,從而使患者免疫內穩態機制得以重建[4]。在行連續性血液凈化治療(CBPT)時,溶質和液體的清除持續緩慢進行,滲透壓變化小,血流動力學穩定,溶質清除滿意,在治療過程中無一例死于急性左心衰,證實了CBPT能很好的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為病因治療創造了條件。
總之 本研究提示CBPT治療MODS是安全有效的,臨床醫師在治療中應關注危重患者疾病的動態變化,力求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通過基礎病因治療和床邊CBPT更好的使多臟器功能障礙患者的病情恢復。
參考文獻
[1]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第1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61~266.
[2] 王質剛.多臟器功能衰竭體外生命支持系統的進展[J].中華腎臟病雜志,2006,22(3):135~137.
主管單位:廣州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單位:廣州化工研究設計院;廣州市化工行業學會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廣東省廣州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1-9677
國內刊號:44-1228/TQ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73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關鍵詞:
化學化工類;教育教學;改革;探討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是新時期高等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是高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任務。當前,化學化工行業正進行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提升化工行業高新技術產業比重和加大復合型技能人才供給成為應對化工行業未來發展的主要努力方向。高等教育作為化學化工類人才培養的重要人才基地,以及提升化學化工技術創新能力的重要支撐平臺,深入探討高校化學化工類人才培養教育教學改革,明晰化學化工類人才培養模式,成為應對當前化學化工專業人才缺乏、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的重要途徑。重慶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是在原重慶理工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基礎上組建發展起來的,近年來逐漸成為重慶及西部地區化工高等教育和化工人才培養輸出的重要基地。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圍繞化學化工產業發展新形態,本文以重慶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為研究對象,針對新時期下的化學化工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初步的改革探索,為提升化學化工類人才培養綜合能力,以及指導普通本科化學化工類人才培養等提供參考。
1.教育教學理念改革
化學化工工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與人民生活、社會發展、國防建設等眾多領域密切相關。隨著化工行業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針對化學化工類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持續增長,對于既懂管理又掌握化工技術的復合型高級人才的需求更為強烈。然而,當前化學化工學院教學環節仍存在以教師的教為主、學生的學為輔,教師知識的傳授為主、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發展為輔的現象,導致學生出現主動發展意識不足、創新創造能力較差、社會適應技能欠缺的現象,造成高學歷低技能人才培養的惡性循環。對此,應結合新時期下的人才需求特點,面向化學化工行業長遠發展和行業變革的趨勢,努力轉變傳統教育教學理念,樹立“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是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主題”的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明確高等教育是學生與教師間的多元交流平臺的意識,做到從“關注教師的教”向“關注學生的學”轉變、“系統的知識傳授”向“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轉變,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技能的培養,以學生的需求導向,充分考慮學生的發展以及社會需求,從“學生被動地學”向“學生主動地學”轉變,促進化學化工學院教育教學工作努力向以學生為主轉變,最終培育出發展意識強、創新能力高、社會適應技能豐富的化學化工人才。
2.教學課程體系改革
對于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而言,化學化工類專業人才培養的總目標是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最終要落腳在高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建設、專業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建設等方面。因此,高校化學化工類人才培養應始終堅持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相協調,加強專業課程教育教學的頂層設計,突出專業教學特色,結合行業發展實際需求,優化專業教育核心課程,圍繞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總體目標,提高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科學性、針對性以及時效性,提升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建設、專業教學手段的靈活性、彈性,積極發揚專業教育的特色,切實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形成完整的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課程培養體系,以此來適應化學化工行業及市場的發展需求。此外,作為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大學來說,在當前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還應積極處理好專業理論教育與行業需求發展的關系,積極開展實踐課程、理論課程、實驗課程以及專業選修課程的設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
3.教育教學模式改革
(1)課堂教育教學模式改革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與高校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現代課堂教育教學模式也越來越多樣化。教師作為高校教育教學模式實施的主體,既要做到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引導,同時也要充分利用網絡化媒介增添課堂魅力。化學化工類專業同其他專業類似,都面臨著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多樣化知識需求,對于高校教育教學而言,唯有從多元視角積極拓展新型高校課堂教育教學模式,充分運用現代化教育教學技術手段,才能有效提升高校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教學模式本身沒有好壞之分,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模式要取決于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化工化學類專業課堂教育教學模式改革既要順應時代環境的變化,又要做到綜合考慮學生需求。
(2)實踐教育教學模式改革
化工化學類專業教育教學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實驗性和技能性特點。為提升學生們的操作實踐能力,可通過如下幾點對高校實踐教育教學模式進行初步改革:①深入開展校企間的“產-學-研”合作機制,積極建立與本行業優秀企業的聯絡渠道,爭取在合作中建立穩定的實習和實踐基地;②邀請工程界專家為開設講座和技能培訓,并積極與工程類企業合作開展師資和學生培訓,拓展師生的專業知識領域和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③以“行業執業資格”能力培養為導向,以“學科競賽”為主要抓手,建立應用型化學化工人才培養新模式;④實現企業崗位和高校專業、學科的相互滲透,一方面,針對性地服務于企業發展需求的同時,積極轉化科研成果,高效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另一方面,積極收集一手教學資料,為課堂教育教學創新提供現實案例,進一步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
4.教學管理模式改革
教育教學管理是確保高校化學化工類人才培養持續健康發展的軟技術。當前,專業教學管理制度的建立、實施和監督工作主要是由校級管理,二級學院自很少。例如在學生的實習、畢業論文(設計)、課程設計、集中實踐等環節都要嚴格按照既定要求執行,這就導致性質不同的專業教育教學考核實施效果差異較大,體現不出專業核心特點和教育教學特色,此外,對于專業有特殊要求或需單獨設置的實驗課程,需要層層提交書面申請,并經相關職能部門批準后才能執行,導致課程開設效率低。打破現行的集中管理模式,實施權力下放,對當前教學管理模式進行深入改革成為提升教育教學管理效率,促進高校化學化工類人才培養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途徑。•
【參考文獻】
[1]陳治亞,李建東.本科教育教學質量是一流大學建設的基礎[J].中國高校科技,2017,(Z1):11-1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on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complicated with multiple organ failure.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2 February~2015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diagnosed as severe pneumonia complicated with multiple organ failure,25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25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basic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arly resuscitation,antibiotic treatment,infection control,fluid therapy,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VVH.Results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efore treatment,mean arterial pressure,heart rate,FIB,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 and MODS score result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P>0.05);the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for 72 hours mean arterial pressure,heart rate,FIB,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 and MODS score results there are differences(P
Key words: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Severe pneumonia;MODS
重癥肺部感染后,細菌侵入血液,并大量繁殖、擴散,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中腎臟是易受損的靶器官之一。2008年SSC治療指南提出嚴重膿毒癥患者除進行復蘇、抗感染、液體復蘇外,可以將連續性血液凈化作為支持治療方法。有學者[1]認為通過連續性血液凈化可以保證血流動力學穩定性,提高急性腎衰竭患者的生存率,目前臨床中最常用的為連續靜-靜脈血液濾過。本文探討了連續性血液凈化對重癥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診斷為重癥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隨機分為:25例研究組和25例對照組。兩組基礎治療均為早期復蘇、抗生素治療、感染源控制、液體療法等,研究組加用CVVH治療。研究組平均年齡(63.5±8.5)歲,男性16例,女性9例;對照組平均年齡(64.8±9.5)歲,男性17例,女性8例;2組人員性別,年齡,MODS評分無差異。
1.2入選標準 ①重癥肺炎參考美國胸科學會2007制定標準。②自愿參加試驗。
1.3基礎治療 早期復蘇、抗生素治療、感染源控制、液體療法等。研究組采用右頸內靜脈或股靜脈留置雙腔深靜脈導管建立臨時血管通路,采用BM 25機器,透析液配:生理鹽水3000 ml+5%碳酸氫鈉250 ml+5%葡萄糖500ml+滅菌注射用水500 ml+10%葡萄糖酸鈣37 ml+25%硫酸鎂3.2 ml+10%氯化鉀18 ml(根據血鉀決定置換液中氯化鉀用量)。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法。嚴重出血傾向者行無肝素治療。當平均動脈壓>65 mmHg停用CVVH。
1.4觀察指標 對比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前、治療72h平均動脈壓、心率、FIB、吸氣峰壓及MODS評分。
1.5統計學 研究數據錄入SPSS18.0分析系統,計量資料采用x±s描述,使用Student's t檢驗,當P
2結果
2.1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前、治療72 h平均動脈壓、心率、FIB、吸氣峰壓及MODS評分對比 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平均動脈壓、心率、FIB、吸氣峰壓及MODS評分結果比較無差異(P>0.05);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72 h平均動脈壓、心率、FIB、吸氣峰壓及MODS評分結果比較有差異(P
3討論
連續性血液凈化已經成為救治危重癥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重癥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體內炎癥因子(如中性粒細胞、白細胞介素-1、腫瘤壞死因子)過度表達,其中有10%~40%的患者最終會出現腎功能衰竭。一旦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病死率會增加至74.5%[2]。有文獻報道重癥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若沒有得到積極的治療,病情會在72 h內迅速進展[3]。
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在入院后72 h休克癥狀、血流動力學等指標明顯得到糾正。我們分析CVVH的優點有以下幾方面:①清除循環中的炎癥介質和內毒素,控制氮質血癥、糾正酸中毒及水電解質穩亂。②清除肺間質水腫,提高肺的順應性。③持續穩定調節內環境,改善血糖及調控高凝狀態。④提高T、B細胞活性,使T細胞總數及活化T細胞數量增加。
因此,本次研究認為連續性血液凈化能夠改善重癥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預后,提高治療療效。
參考文獻: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05年5月—2008年5月,入住我院ICU的MODS患者33例進行CBP治療,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齡46.8歲(23~79歲)。其中腹部手術后9例,復合外傷5例,重癥急性胰腺炎5例,藥物中毒4例,重度妊高征、剖宮產術后 4例,心臟驟停復蘇后6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呼吸機輔助呼吸并常規給予控制感染、營養支持以及呼吸、循環等器官功能支持治療。由于病情危重,只能在ICU內接受持續血液凈化療法。采用美國Baxter公司生產的BM25型床旁血濾系統,血濾器為FH1 200血濾器,股靜脈留置雙腔導管。置換液基本配方:生理鹽水3 000 ml,注射用水830 ml,25%硫酸鎂3.2 ml,10%葡萄糖酸鈣40 ml,10%氯化鉀12 ml,5%碳酸氫鈉250 ml,每2 h一次。根據血氣分析及生化檢查結果調整置換液中電解質含量和碳酸氫鈉用量。CBP前,100 mg/L肝素鹽水預充濾器和管路30 min,再用生理鹽水1 000 ml沖洗。CBP開始時,抗凝劑采用最小肝素化法,肝素首量0.3~0.5 mg/kg,追加量2~10 mg/h,保持活化凝血酶原時間(APTT)延長1.5~2.0倍,由輸液泵持續輸入。DIC有明顯出血傾向的患者行無肝素血濾,定期用生理鹽水沖洗濾器。24 h超濾量根據治療量和病人容量負荷情況設定。患者每次治療14~72 h,平均治療25.6 h,根據病情治療1~4次不等;血流量為180~250 ml/min,采用連續靜靜脈血濾(CVVH),均以前稀釋法補充置換液,置換液流速為2 000~4 000 ml/h。
1.3 觀察項目 監測患者CBP治療前后心率、血壓,測定肌酐、尿素氮、膽紅素和電解質變化,計算氧合指數。
1.4 統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應用SPSS 14.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數據以x±s表示,治療前后比較用配對t檢驗。
2 結果
26例病情好轉,5例因嚴重肺部感染死亡,2例因腦血管意外死亡。所有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和氧合指數均有所改善(P<0.05);治療前后血清肌酐、尿素氮下降(P<0.05 ),但膽紅素無明顯變化(P>0.05),見表1。由于在治療時根據血氣分析及生化檢查結果隨時調整置換液中電解質含量,故CBP結束時電解質均在正常范圍。治療中未發現明顯的副作用。表1 CBP治療前后生化及臨床指標變化時間心率(次/分)平均動脈壓(mm Hg)游離膽紅素(μmol/l)肌酐(μmol/L)尿素氮(mmol/L)氧合指數治療前注:與CBP治療前比較,*P<0.05 轉貼于
3 討論
CBP防治MODS的主要機制在于:①有效清除血液中炎癥介質和內毒素;②通過清除間質水腫改善微循環,增強實質細胞攝氧力,從而改善組織氧利用,降低MODS的死亡率;③持續穩定的調控氮質血癥和水電解質酸堿失衡;④為營養和代謝支持治療創造條件,這是作為普通血透難以達到的[4] 。
CBP治療后平均動脈壓、心率和氧合指數均有所改善,考慮血流動力學的改善與血液濾過后循環中某些影響血管舒縮功能及損傷血管內皮細胞的毒素及炎癥介質,如一氧化氮(NO)、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的清除有關[5],同時CBP可有效清除循環中心肌抑制因子[6],患者心血管功能得到改善;而氧合指數的改善還與經過緩慢超濾脫水,清除了體內毒素,減輕了肺間質水腫有關。CBP高超濾率可以清除全腸外營養(TPN)以及腸內營養中用做營養物質載體的多余水分,允許給予大量的液體,從而可以對體液負荷過大的患者更好地進行營養支持,為患者行TPN和某些藥物的治療提供條件。本研究采用連續靜靜脈血濾,33例患者經治療后,腎功能均有所恢復,全身水腫改善;但膽紅素下降不明顯,可能系靜靜脈血濾對膽紅素等大分子物質清除率低所致;這可能也是影響預后的因素,故需考慮與血漿置換或血液灌流相結合,以提高治療效果,提高生存率。
我們認為早期應用CBP,對MODS患者有改善預后的作用,提高搶救成功率,患者耐受性較好。
【參考文獻】
[1] Walsh CR.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after multiple trauma[J].Orthopaedic Nurs,2005,24:324333.
[2] Dremsizov T,Clermont G,Kellum JA,et al.Severe sepsis in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when does it happen,and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criteria help predict course[J]?Chest,2006,129:968978.
[3] Cariou A,Vinsonneau C,Dhainaut JF.Adjunctive therapies in sepsis;an evidencebased review[J].Crit Care Med,2004,32:562570.
1.教育教學理念改革
化學化工工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與人民生活、社會發展、國防建設等眾多領域密切相關。隨著化工行業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針對化學化工類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持續增長,對于既懂管理又掌握化工技術的復合型高級人才的需求更為強烈。然而,當前化學化工學院教學環節仍存在以教師的教為主、學生的學為輔,教師知識的傳授為主、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發展為輔的現象,導致學生出現主動發展意識不足、創新創造能力較差、社會適應技能欠缺的現象,造成高學歷低技能人才培養的惡性循環。對此,應結合新時期下的人才需求特點,面向化學化工行業長遠發展和行業變革的趨勢,努力轉變傳統教育教學理念,樹立“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是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主題”的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明確高等教育是學生與教師間的多元交流平臺的意識,做到從“關注教師的教”向“關注學生的學”轉變、“系統的知識傳授”向“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轉變,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技能的培養,以學生的需求導向,充分考慮學生的發展以及社會需求,從“學生被動地學”向“學生主動地學”轉變,促進化學化工學院教育教學工作努力向以學生為主轉變,最終培育出發展意識強、創新能力高、社會適應技能豐富的化學化工人才。
2.教學課程體系改革
對于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而言,化學化工類專業人才培養的總目標是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最終要落腳在高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建設、專業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建設等方面。因此,高校化學化工類人才培養應始終堅持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相協調,加強專業課程教育教學的頂層設計,突出專業教學特色,結合行業發展實際需求,優化專業教育核心課程,圍繞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總體目標,提高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科學性、針對性以及時效性,提升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建設、專業教學手段的靈活性、彈性,積極發揚專業教育的特色,切實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形成完整的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課程培養體系,以此來適應化學化工行業及市場的發展需求。此外,作為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大學來說,在當前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還應積極處理好專業理論教育與行業需求發展的關系,積極開展實踐課程、理論課程、實驗課程以及專業選修課程的設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
3.教育教學模式改革
(1)課堂教育教學模式改革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與高校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現代課堂教育教學模式也越來越多樣化。教師作為高校教育教學模式實施的主體,既要做到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引導,同時也要充分利用網絡化媒介增添課堂魅力。化學化工類專業同其他專業類似,都面臨著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多樣化知識需求,對于高校教育教學而言,唯有從多元視角積極拓展新型高校課堂教育教學模式,充分運用現代化教育教學技術手段,才能有效提升高校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教學模式本身沒有好壞之分,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模式要取決于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化工化學類專業課堂教育教學模式改革既要順應時代環境的變化,又要做到綜合考慮學生需求。
(2)實踐教育教學模式改革
化工化學類專業教育教學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實驗性和技能性特點。為提升學生們的操作實踐能力,可通過如下幾點對高校實踐教育教學模式進行初步改革:①深入開展校企間的“產-學-研”合作機制,積極建立與本行業優秀企業的聯絡渠道,爭取在合作中建立穩定的實習和實踐基地;②邀請工程界專家為開設講座和技能培訓,并積極與工程類企業合作開展師資和學生培訓,拓展師生的專業知識領域和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③以“行業執業資格”能力培養為導向,以“學科競賽”為主要抓手,建立應用型化學化工人才培養新模式;④實現企業崗位和高校專業、學科的相互滲透,一方面,針對性地服務于企業發展需求的同時,積極轉化科研成果,高效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另一方面,積極收集一手教學資料,為課堂教育教學創新提供現實案例,進一步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
4.教學管理模式改革
教育教學管理是確保高校化學化工類人才培養持續健康發展的軟技術。當前,專業教學管理制度的建立、實施和監督工作主要是由校級管理,二級學院自很少。例如在學生的實習、畢業論文(設計)、課程設計、集中實踐等環節都要嚴格按照既定要求執行,這就導致性質不同的專業教育教學考核實施效果差異較大,體現不出專業核心特點和教育教學特色,此外,對于專業有特殊要求或需單獨設置的實驗課程,需要層層提交書面申請,并經相關職能部門批準后才能執行,導致課程開設效率低。打破現行的集中管理模式,實施權力下放,對當前教學管理模式進行深入改革成為提升教育教學管理效率,促進高校化學化工類人才培養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途徑。
【參考文獻】
[1]陳治亞,李建東.本科教育教學質量是一流大學建設的基礎[J].中國高校科技,2017,(Z1):11-13.
一、引言
在中職院校,化工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涉及知識點十分廣泛,因而學習難度較高。化工專業的設置目標是為了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化工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培養更多的化工行業的優秀技術人員。而隨著市場經濟和生產力的不斷進步,對于化工行業的人才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現階段中職院校的化工課程教學還存在著諸多不足,因而中職院校的化工教育工作要針對當前的化工行業市場發展形勢,不斷創新改革,讓廣大學生學有所用。
二、中職化工課程教學現狀
中職化工課程主要包含涉及的內容要:基本的化學反應和作用的原理、化學化工產品的生產和操作流程、化工產品的保管和使用的知識。在當前的中職院校的化工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采取的主要教學方式依然是老師在講臺上依據課本的講解,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學,由于化工課程的抽象性和實踐性較強,這種傳統的化工教學方式顯然不利于學生對于化工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長此以往,必然會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而對化工課程產生厭煩,影響課堂教學氛圍,化工課程的教學效率十分低下。盡管當前很多中職院學生對于化工課程、化工知識十分感興趣,但是學習效果和學習效率卻不甚理想。在化工課程的具體教學中,學生沒有找到真正屬于自己并且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老師也沒有針對學生的具體條件改良化工課程的教學方式,學校和相關部門也沒有為學生創造和提供條件讓學生有機會真正進入到化工企業和化工工廠進行參觀和學習。因而,學生對于化工很多實踐生產方式還不是很明白,不能很好地將課堂學習到的知識和化工實際生產運用有效結合起來,這樣在化工課程的學習中,讓學生會感覺甚至產生學習到的化工知識毫無用處的想法,進而影響化學課程的教學。
三、中職化工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措施
1、加強化工教師隊伍的建設,創新化工課程體制。中職院校的學生在未來更多的可能性是進入到生產一線,因而在化工課程的知識點的設置上要更多地向生產實踐方向靠攏。這就要求中職院校的化工老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化工知識的學習,提升自身的化工專業能力,同時,還要掌握和積累化工知識在生產、實踐上的應用,對于化工職業的發展趨勢、化工的科目和操作這些知識也要掌握。要加強對中職化工教師進行多層次、多元化的培訓,學校在化工課程的設置上要緊跟化工市場的發展需要。中職院校要加強和企業之間的聯系與合作,及時對化工課程的內容和知識點進行調整和更新,適時將化工專業的新技術和新方法融入到化工課程的知識講解中來。中職化工課程的內容和包含知識點較多,在課堂上的有限時間內很難將所有的化工知識能夠做到講解得面面俱到,因此,在化工課程的教學中,老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向予以指引,對化工知識點進行模塊化,讓學生在課后能夠自學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在化工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加強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訓,通過在化工課程的實驗模塊中,讓學生在化學實驗室進行實踐操作,對化工實驗要做好演示示范,讓學生親自動手參與化工實驗,這樣能有效提高學生的使用化學儀器和設備的能力。
2、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就業能力為核心設置化工課程內容。現在的企業和單位都注重“證”,許多崗位都必須要求拿到什么資格、或者什么水平的證書,因而中職院校在化工課程的設置上要與職業資格考試進行匹配,注重吸收職業資格考試的內容,這樣將考試教育和能力培養能夠有效進行結合,更能符合當今中職院校的自身發展需要,還能滿足企業對于中職教育的要求和意義。在化工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要將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進行有效結合,從化工行業的市場需求和化工市場的發展趨勢出發,合理規劃學生的化工職業需求。當然,中職院校的化學課程要和學校的化工企業進行合作,化工企業或者化工工廠可以承擔一部分的化工課程的實踐任務。這要求學校在和企業的合作交流過程中,要注重化工教學的實踐內容和企業生產不相沖突,老師對于化工課程的實踐環節要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任務和目標,遵循化工行業的職業發展規律,讓學生在化工企業進行參觀和學習的過程中既能學習到課本上所沒有體現的化工實踐知識,又不會影響到化工企業的正常運行,有效提高學生對于化工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讓更多優秀的化工人才進入到化工行業。
3、改變傳統的化工課程學習評價方法。在當前的中職院校對于課程的反饋和評價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依然是采取傳統的考試方法,學生的成績是化工課程效果的唯一方式,但是在教學模式的改革大背景下以及化工行業的市場情況來看,這種“唯分論”的方式具有明顯的局限性。因此,在評價化工課程的成績要采取多元化、多角度的反饋評價方式,不僅是通過成績,還要通過學生相互之間的評價、學生在化工實驗和化學實踐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這樣對于學生學習化工課程能夠有更好的指向作用。同時,老師要加強學生的化學修養和化工職業道德的教育,提高中職學生未來進入社會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四、結語總而言之,中職學生的化工基礎偏弱,在化工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學生對化工課程知識的興趣,引到學生對化工知識進行自學,充分結合化工實驗和化工實踐,依據化工市場發展情形,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從文.中職化工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實施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11:205.
[2]王小平.中職化工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實施分析[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5,03:17+23.
主管單位:山東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青島科技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山東省青島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2-6987
國內刊號:37-1419/N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0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中圖分類號: G642.0 基金項目:院級重點教學質量工程項目(化學化工應用型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
引 言
化工行業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化工類專業主要有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工技術等專業,都是技術性、綜合性、通用性很強的專業。化工類專業畢業生必須能夠把理論應用于實踐,具有較強的分析和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具備工程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動手能力強,勇于實踐,善于實踐。因此,化工類專業教育必須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也就是要加強實踐性環節的教學改革 [1-5] 。此外,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化工行業應用型技術人才質量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人才需求重心已由專業化人才向應用型人才轉移,化工類專業實踐教學越來越具有其他教學環節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必須更加注重實踐教學。
地方院校中化工專業實踐性教學存在的問題
1. 實踐教學的軟硬件投入不足
目前,大部分地方院校都處于大發展時期,由于經費有限,往往把大量資金用于基礎建設,忽略了實踐教學的綜合作用,用于實踐教學的資金和人力投入也嚴重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對實踐教學的綜合作用定位不清楚。一些院校僅僅把實踐教學視為培養學生化工技能的手段,忽略了實踐教學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培養方面的綜合作用,對應用型化工行業的職業特點考慮不足,從而影響實踐教學功能和作用的發揮。
(2)地方院校中青年教師占較大比例,尤其是青年教師對實踐教學認識不深,化工實踐技能薄弱,實際動手能力普遍比較差,具有企業一線工作經驗的教師很少。此外,化工實踐枯燥而單調,部分實踐教學環境較差,年輕教師不愿從事實踐教學,從而導致從事實踐教學的教師數量、質量不高,隊伍不穩定。
(3)實驗室設備老化陳舊,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開出率較低,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緩慢,實訓條件與現代企業的設備技術差距很大。學生在實驗室做的大多是驗證型實驗,在實習實訓基地,大多數企業基于對安全性因素的考慮,不讓學生動手,學生很難接觸先進設備,由于不熟悉操作環境和自動化控制,學生的實際化工技能水平較低,在工廠實習時往往不知所措,難以適應。
(4)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地區實踐教學投入差異較大,人才培養質量受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約束。地方院校往往處于工業落后的地區,大型企業相對較少,如果去發達區域去實習、實訓,經費又不能保證,于是變通了實踐教學計劃,縮短實習實訓時間,最終導致人才培養質量受到較大影響。
(5)隨著工業自動化水平的提升,學生實際操作機會越來越少。現代化生產對生產安全性的高度重視,自動化控制越來越多,學生動手機會很少,實際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鍛煉。
2.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不完善
目前,很多院校實踐教學中缺乏科學有效的保障與評價體系,對應用型化工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和時間無強制性規定,使學生的實際化工技能水平與專業培養目標有較大的差異。以化工實習為例,由于化工生產中存在的諸多不安全因素,生產單位大多顧慮重重,不愿讓學生親臨生產第一線進行生產實踐實習;同時由于沒有完善的質量監控體系,很多院校出于安全考慮,生產實踐實習僅僅是帶領學生參觀見習。因此,化工專業的學生實都屬于“走馬觀花”,不能深入了解問題,更不用說進行工藝參數的調試操控了。
地方院校化工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措施
1.結合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
化工類專業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有獨立獲得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體察工程實際問題的復雜性,學會處理化工一般工程問題的方法,掌握分析和解決化學、化工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化工設計能力、從事實驗研究的能力。安康學院化學化工系積極進行地方院校化工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在實踐教學中結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陜南地方經濟發展實際,把化工類專業實踐教學分校內實踐教學、校外實踐教學和課外實踐教學三個模塊,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在不同學年度安排不同層次的實踐教學內容,詳見表1。
2.突出專業特點,完善實踐教學方法
安康學院化學化工系為全面提高學生的實驗實踐動手能力,除了不斷改進化工原理等專業課程教學方法之外,重點對實踐教學方法及實踐教學體系進行改進和完善,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感受到知識的實用性,對化工生產操作控制技術、分析檢測技術等有初步且直觀的認識。
(1)改革實驗教學模式。采取了傳統實驗計劃和開放式實驗教學相結合的實驗教學模式,加強學生基本技能訓練。在開放實驗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其進行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這種模式有利于學生進行進一步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有意識地考慮每一個重要實驗步驟所涉及的理論、背景,運用學過的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此外針對陜南地方富硒資源和礦產資源特色增加選修實驗,拓展選修實驗課范圍,注重與分析、環境、材料等學科的交叉。
(2)開放實驗室,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科研,以拓寬實驗時間和空間。教師把科研項目作為開放課題,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查閱文獻、收集資料、制訂實驗方案,進行較高層次的研究。實驗過程中,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可以較快地熟悉科研一般過程,從中感受科研工作的全部內涵,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體會知識的產生過程,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規律和科學的思維方法,也提高了獨立工作的能力。
(3)加強校企、校地合作,探索產學研結合培養實踐能力途徑。通過專家、學者下基層活動,帶領高年級學生走出去,為企業、政府解決實際問題,共同研究產業發展問題,爭取企業的支持和幫助,建立穩定、友好、長期的合作關系,為產學研結合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為學生提供最先進而且適合市場需求的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
3.加大投入,優化實踐教學條件
安康學院化學化工系近年來注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大實踐教學投資,逐步完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優化實踐教學條件,提升了實踐教學質量。
(1)加強實驗室硬件建設。實驗是對學生進行基礎性實踐訓練的重要環節,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和科學研究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6]。安康學院化學化工系在近年來累計投入近200萬元用于實驗室的硬件建設,充實了無機化學實驗室、有機化學實驗室、物理化學實驗室、分析化學實驗室、儀器分析實驗室和化工基礎實驗室設施設備,新組建了應用化學綜合實驗室,實驗設備能基本滿足一人一臺,可開出的實驗個數也比以前翻了一番,確保學生的基礎實驗和綜合實驗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高。此外從實驗課題內容、方法和管理改革入手,強化了實驗的考核,確保實驗教學的質量。
(2)大力實施校內實訓基地和化工仿真實踐基地建設[7]。安康學院化學化工系已建成化工原理實訓室、化工仿真實訓室、分析檢測實訓室、分離提取實訓室。通過實訓室的學習和鍛煉,使學生在校內就能熟練掌控先進的化工生產過程自動化控制系統,學會快速、迅捷地調整實際生產過程中的工藝參數,提高對實際生產時間過程中動態運行的分析和決策能力。
(3)積極開展校外各種實踐基地建設。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基地建設,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努力拓寬就業渠道。安康學院化學化工系與重慶長壽化工有限公司和地方化工企業合作建立了十余個實習基地。實踐基地的建立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基礎理論基本操作等方面的綜合認識和運用;另一方面又可以展示學生自身良好的素質形象,增強就業心理預期,從而博得生產單位的青睞,提高自身的就業競爭力。
(4)積極開展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安康學院化學化工系積極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等活動。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實施相應的考核和獎勵制度,激勵教師帶領學生開展科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性提供鍛煉平臺。通過對兩屆學生的教學改革實踐,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了較大提升,畢業生在人才招聘市場中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學生的創新精神也得到了鍛煉,在首次參加的陜西省大學生課外作品大賽和陜西省大學生創業大賽中分別獲得 “第二名”和“銀獎”。
4.完善實踐教學考核方式
考核與評估是教學系統中最敏感的環節,它對教學雙方都起著指揮棒作用,影響教學的全過程。主要措施是:
(1)重視考核內容選擇。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實際生產條件,組織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編寫教材,如基礎實驗教材、課程設計教材等,使實踐教學環節規范化、程序化,如實驗、設計及實習的具體學時數的確定、課堂講授內容、現場實習,以及對指導教師的要求等。
(2)重視考核方式選擇。根據教學內容,采取分項考核記分的方式,筆試與實驗操作相結合,綜合評定學生各個實踐環節的成績。考核方式還根據課程不同特點采取了實驗筆記、實驗操作、實驗設計、論文報告等考核形式。
(3)建立實踐教學評價機制。根據學生實踐能力考核成績和學生、教師、督導網上評教對指導教師進行綜合考核。通過進一步細化實踐教學評估體系,全面、真實、合理地評價實踐教學效果,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促使教師開展創造性的實踐教學工作,促使學生的特長和潛能在實踐教學中得以充分發揮,促進學生個性與共性的共同成長。
結束語
安康學院化學化工系通過長期的實踐教學探索,根據地方高校和區域經濟的特點,形成了地方高校化工類專業實踐教學的特有方式:一方面通過科研訓練、課程設計、仿真實訓等校內實踐環節逐步學習和參與到教師的科研項目、校企之間的合作項目中來,使學生的化工設計能力、實驗研究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另一方面通過課程見習、化工見習和實習等校外實踐環節的進行,不斷增強學生學習和體察工程實際問題的復雜性,使學生工程意識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毋庸置疑,高校實踐教學質量關系著學生實踐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諸多方面,更直接地影響著學生從事實踐生產的適應能力。因此,為加強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參與區域經濟建設,增強自身競爭力,地方院校更應注重實踐教學內容與模式,緊密結合區域產業,密切產學研合作,創建具有區域經濟特色的化工類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同時要轉變教育理念,改革傳統的教育模式,不斷加強化工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地方性高校實踐教學的途徑和方法,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創新思維、知識全面、動手能力強,符合企業要求的新型應用型化工類專業人才,以適應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吳艷波,李浙齊,鄒恩義.化學化工專業生產實習多元化實踐教學探索[J].教育探索,2009, 222(12):55-56.
[2]梁建軍,孟飛,劉杰.高職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09,110(6): 60-63.
[3]高筠.淺論應用型化工專業實踐性教學改革與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09,16:118-119.
[4]白曉華,郝曉光.新升本院校化學化工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0, 6: 219-220.
[5]唐酞峰.應用型化工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與模式[J].化工高等教育,2008,102(4):102-105.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國家的發展,城市的進步,以及人在社會中的生存,都應注重創新。所謂創新,概括地說就是繼承前人但又不因循守舊,借鑒別人又有所獨創,在工作上、學習上能根據不同的情況,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進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解決辦法,使工作和學習體現出時代性、創新性。黨的十報告中強調指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研究生作為比本科生更高層次的專業人才,肩負著歷史和時代的重托,其知識和創新能力能否跟上時代迅猛發展的步伐,能否以優良的素質來應對當前全新的挑戰已成為各高校新時期教育工作一個現實而又緊迫的課題。
現代化學化工行業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成為國家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行列的重要支撐。因此該行業對其研究型人才的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①培養化學化工類研究生良好的創新意識和科研創新能力,就是為國家經濟命脈注入新鮮的血液,這不但是高等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同時更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求。
1 研究生綜合創新能力現狀
近年來我國的研究生教育雖然已經有了巨大的發展,且創新水平也不斷提高,但同時也隱藏著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②如今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研究生計劃招生規模為60.8萬人,其中碩士生53.9萬人,博士生6.9萬人。而在2003年,我國研究生招生總數還僅為26萬多人,十年間翻了一番。因此研究生的學科知識水平和創新能力水平整體降低,研究生學術功底薄弱,學習風氣浮躁,缺乏探索創新精神,甚至無法獨立完成科學實驗探究和畢業論文,導師學生比例嚴重失衡,教學資源的緊張也使得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大大削弱,所以研究生的綜合創新能力形勢非常嚴峻,不容樂觀。
化學化工專業由于涉及范圍非常廣泛,其創新能力的培養難度也大大增加。化學化工類研究生要想成為通曉化工生產技術與研究方法、從事化工領域的產品研制與開發的高素質科技人才,必須具備寬厚的理論基礎知識和探索創新精神。因此,對化學化工類研究生創新人才的培養已刻不容緩。
2 新形勢下化學化工類研究生培養面臨的嚴峻挑戰
2.1 研究生由學術型轉向應用型的專業碩士
自2009年以后,全日制專業碩士作為一種全新的研究生形式出現并在逐步增加,學術型碩士逐漸減少。2013年的研究生招生計劃中,專業碩士比例高達36%。專業型碩士重點培養研究生的工程研究和創新實踐能力,并逐步培養其成為應用型高級人才。在經濟全球化的21世紀,化學化工類研究生不但需要具有穩固廣泛的專業基礎知識,更需要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綜合創新能力,并將其應用在化工產業和社會的發展上。
2.2 化學由原來的高污染,高消耗能源的模式轉向綠色化學
在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的化學工業正在逐步摒棄原有的高污染、高能耗和高排放的低端生產模式,不斷將綠色和低碳作為化工產業的發展模式,并與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高度一致。綠色和低碳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發展形態,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更加需要化學化工專業人才不斷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理念創新來實現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實施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化學工業。
2.3 化學與其他學科交叉范圍逐漸增大,需要掌握更廣泛的知識
無論是傳統的化工、石化產業,還是新興的電子、能源、生物等高新技術產業都需要化學的參與,化學專業范圍不斷擴大,各專業間界限越來越淡化,跨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發展越來越多。如今的許多問題必須綜合兩個甚至多個學科領域的知識才能得到問題的解決和突破,因此跨學科和交叉專業得到更多的發展,而這就要求化學研究生必須突破和擺脫本學科領域習慣性思維的束縛,具有更廣泛的學科知識和創造性的思維方式。
3 化學化工類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
3.1 研究生教育體制改革
(1)建立以科學與技術研究為主導的導師責任制和導師項目資助制,可以推行“雙導師制”,從而減輕目前存在的一個導師無法兼顧多個學生的問題。
(2)著力構建產學研③相結合的技術創新協作式培養體系。完善和強化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提高科學研究水平和成果轉化能力,構建化工企業和各大院校之間的互協互助機制,形成集研究生教學、課題研究、產品開發于一體的培養模式。這不但有助于企業產品的開發和研制,增加了導師用于科研項目的資金,使研究生的研究課題更加切合實際。
3.2 使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1)優化現有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并實施適合研究生特點的授課方式,將原有的教師主講式和匯報式更改為共同討論式和啟發式,鼓勵學生隨時發表創新的觀點,從而使學生具有動腦思考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改革教學內容。摒棄固有的陳舊的基礎和實驗內容,增加新興技術產業的內容。積極采用國內外優秀的研究生教材,積極開展各類研究生精品課程建設。
(3)增加實驗教學的比重。化學化工專業作為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應精煉理論知識講授,強化實驗教學,將創新教育觀念滲透其中,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3.3 營造科研創新的大環境
增設和開展學術論壇④和學術報告無疑為研究生創造了一個積極創新的大環境。提供和鼓勵研究生參加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和專題討論活動,不但拓寬研究生的學術視野,活躍研究生的學術氣氛,也增強了研究生強烈的創新意識,提高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激發研究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創新的火花。因此,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和創新氛圍的大環境,是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必不可少的保障條件。
3.4 加強導師引導
知識經濟全球化的當代,不但是對研究生創新能力的考驗,更是對研究生導師自身創新能力的挑戰。對于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導師的作用舉足輕重。
(1)導師自身應當具有優秀的實踐經驗和科研創新的能力,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研究生,如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湯姆遜有8個學生獲諾貝爾獎,其中的學生盧瑟福又培養出13位學生獲得諾貝爾獎。⑤
(2)對于研究生導師的遴選制度和評估制度應嚴格把關,只有這樣才能督促研究生導師自我學習和自我提升。導師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提高學術水平,才能把研究生帶到創新科技的前沿。
(3)導師招收研究生數量依個人能力決定。不能一味多收學生而不注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鼓勵集體指導和聯合培養研究生,是研究生導師的一種新的模式。
4 結語
全球經濟與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21世紀,創新是推動社會進步和人類通往更高層次文明的一把“萬能鑰匙”。作為支撐國家經濟實力的化學化工產業,需要更多具有創新意識和科研創新能力的化學化工專業研究生。各高校也在逐漸意識到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不斷出臺各種舉措和政策將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融入到研究生教育的各個環節。堅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大批的具有卓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化學化工人才進入社會的各個層面,從而推動中國乃至世界的科學技術、社會經濟的飛躍發展。
注釋
① 崔國星,張啟衛,凡.化工類創新型人才培養教育教學實踐與探索[J].高教論壇,2009.6(6):33-36.
② 袁本濤,延建林.我國研究生創新能力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9.7(2):12-21.
化工企業責任關懷一詞起源于加拿大的化工業,目前它已經成為化工行業戰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與現行的企業管理體系相比較,它的涉及性比較廣,可以滲透到企業經營的每個環節。雖然化工企業責任關懷對我國化工企業來說還屬于一個全新概念,但2002年,我國化工企業逐漸的重視并從健康、安全和環保等各個方面進行提高,便于企業的進一步工作開展。我國化工行業企業也正逐步的向發達國家進行學習,尤其是全球一體化的今天,面對愈演愈烈的國際競爭,實踐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答案,在我國化工企業滲透了責任關懷的時候,不僅可以解除企業的發展顧慮,而且對于資源投入者方面來講,更加符合我國的國情。
1化工企業責任關懷的含義及作用
國際化學化工協會理事會(ICCA)的定義:責任關懷是全球化學工業在其國家化學協會下的自愿行為,致力于持續提高健康、安全和環境的表現,在產品和生產的過程中保持與利益相關者的交流,提供安全豐富的產品給社會帶來真正的利益。責任關懷的目的是改變化工行業在公眾中的形象,履行化工企業的責任,促進責任關懷已經成為發達國家化工界日常行為經營中的一個有機體,與企業綜合管理一樣,可以幫助矯正企業經營的每個環節偏差。責任關懷對于化工企業來說,是以單獨的領導小組為實際實施機構,采用關懷報告的形式,對企業內部的每個行為形成自律,具有:指導原則、管理原則、自我評價原則等多個方面的形式特征。
無論是任何產品都離不開消費者的支持,化工企業也是一樣。在目前競爭多變的市場中,消費者的話語權是最大的。往往消費者在購買產品過程中,希望得到的不光是產品本身,同時也希望得到“責任關懷”。消費者在對化工企業提供的產品進行購買選擇時,如果他們認為企業提供的責任關懷不夠,那么消費者完全可以拒絕購買。從目前來看,消費者的最終選擇,是化工企業責任關懷實行的最大壓力。為了滿足廣大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一些化工企業正在陸續地推進和完善產品。例如,在產品外部加貼社會標志,以說明產品生產過程中是符合責任關懷的。
除了消費者以外,企業的投資者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在歐美等發達國家,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對于化工企業的責任關懷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因為它涉及企業最終的贏利和發展。為了使責任關懷投資有效延續,一些非政府機構也相應地陸續建議衡量的標準。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化工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外部問題不斷地加大,其中最讓人關注的就是環境污染問題。雖然這些化工企業也為社會創造了大量的財富,但是這并不能讓人們忘記他們對于企業成本轉嫁給社會后而造成的危害。一些歐美國家的媒體不斷對我國化工行業的污染、資源過度耗用和事故頻發等現象進行披露,這給許多跨國性公司造成了很大壓力。基于此,化工企業不得不在更高的水平上,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企業責任,從而改良與社會的互動關系。
2化工企業責任關懷對企業績效的意義與影響
(1)影響模型的構建。筆者在實際工作中經過理論的奠基,以利益為相關元素,并對于某地區的化工企業做了部分數據的抽樣調查之后,作為原始資料,組建了分析架構。
(2)分析方式。實際用于做有效分析的方式有三種,即實驗博弈法、案例分析法和問卷調查法。筆者在這里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對化工企業績效做實例分析。在數據的調查和錄入過程中,保證了數據的真實質量。
(3)責任關懷模型構建。筆者在借鑒了英國的KLD數據里利益方式,在緯度的分析基礎上,采用了比較符合我國國情的關懷矩陣,確立了責任關懷的分析指標。即員工緯度、消費者緯度和社區緯度。其中員工緯度的責任關懷指標主要是指:工作環境、公平晉升、無歧視工種、不克扣薪金、滿足要求的福利、良好的互動和培訓等幾個指標。消費者緯度的責任關懷指標是指:合格產品、合格服務、使用指導和安全性能等幾個方面。社區緯度指標是指:支持企業所在地的經濟、社會福利和社會建設等幾個方面。要完整地分析企業業績除了上述三個方面因素外,還需要從單一指標、多項指標、財務指標、非財務指標和主觀指標與客觀指標等幾個方面入手。
(4)數據的分析與處理。對于我們已經整理的好所有指標進行了有效分類之后,對各個指標的歸屬應載荷量的最大因子指標應該是大于0.5的,這說明調查問卷的構思效度是合格的。俄日法可以從以下等幾個方面很好地分析出企業的責任關懷與績效的相互影響關系。第一,員工和消費者的緯度相互對比分析時,應先假設工作環境、公平晉升、無歧視工種、不克扣薪金、滿足要求的福利、良好的互動和培訓等幾個指標是絕對公平和符合標準的,在這種情況下為消費者緯度提供了符合合格產品、合格服務、使用指導和安全性能等因素的產品,經過因子分子之后,可以得出,員工緯度與消費者緯度是一類。
而對于社區緯度我們在進行假設時,也是支持企業所在地的經濟、社會福利和社會建設等指標為完全合格,你們企業所在的最直接的經營環境就可以認定社區為動力源,在不制約企業發展的前提下,企業與社區之間的互動就是一個有利的影響因素。
我們再對于化工企業的經營效益緯度進行假設,認為其市場的占有率和擴張速度是正比,那么就可以得出企業的贏利能力與實力是隨之呈正比增長的,這也同樣可以在分析之后,歸功于化工企業的經營績效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