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對于當下絕大多數的化工企業來說,工廠在生產時所用到的原料大多以易燃易爆有為主,并且在進行相關生產的過程當中,需要的是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進行生產,再加上這些化學制品本身存在的不穩定性,這就很容易導致在生產運輸或者使用的過程當中導致爆炸或者泄露等危險事故,對線管工作人員的健康以及財產造成重大損失。因此需要對各種存在的風險進行管控并且做好相關的隱患排查工作,是保證安全工作的一個重要前提。
1.風險辨識的含義
所謂的風險辨識,說到底其實也是對危險發生的源頭進行一個分析與判斷,對整個生產的過程當中可能會導致危險發生的每一個誘發因素進行相應的分析與判斷的過程叫做風險辨識。(1)風險辨識的范圍。一般來說,按照目前化工廠發生事故的分類來看,根據分工的不同以及所處的職位不同,因此在進行風險辨識的過程當中,會根據施工人員的職責不同、工作所處的環境不同、相關機器設備的功能不同以及對周邊可能造成影響的程度不同進行相應的模塊劃分。同時還根據這些模塊,進行相應的細分,以此可以將風險的誘發因素從源頭上解決。(2)常用的危害因素辨識的方法。通過對當下的一些化工廠的研究來看,一般遵守《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代碼》(GB/T13861)或《企業傷亡事故分類》(GB6441)將相應的危險源進行分類,同時在進行危險因素辨識的過程當中,還要根據相應的法律法規以及相應的規章制度以及行為規范,同時還要考慮到諸多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導致的危險進行相應的分析與辨識。因此常用的危險因素的辨識方法有工業危害分析法和安全檢查表分析法等。對于當下的化工企業來說,進行危險源的辨識應該是處在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當中,因此在日常的化工產品生產以及機器維護的過程當中,都需要進行危險誘發因素的辨識。
2.風險評估與風險分級管控概念
(1)常用的風險評估方法。通過對當下化工廠進行風險評估的現狀來看,常用的風險評估方法為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方法和風險矩陣評價方法。(2)風險的分類及相應的措施。對于化工企業,根據對企業進行化工生產時風險的評估結果,需要建立起相應的安全風險數據庫以及相關的詳細列表和清單。在進行風險分級管控的時候,風險越大,重視的程度也就越高,就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解決。
3.化工企業主要風險
(1)化學產品生產原材料。對于任何一家化工企業來說,關于進行化工產品生產的過程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于化工原料的使用?;ぴ牧嫌捎谧陨聿环€定的特性,在運輸或者使用的過程當中,很容易導致原料泄露,其中原材料有很高的腐蝕性與有毒性,一旦泄露,就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對人民的生命健康以及經濟方面造成嚴重的損失。(2)化學產品生產環境及機器設備。化工廠在進行化工產品生產的過程當中,會根據材料彼此之間的化學性與物理性進行組合,因此對操作環境有著較高的要求,避免生產環境危險程度較高。由于一些設備的使用壽命都是有一定期限的,因此對于長期處在高溫高壓環境下的機器需要進行及時的維修與更換。如果機器設備的質量存在很大的問題,或者沒有達到化工廠進行生產的最低要求的時候,就會很容易導致相關材料泄露,加快對機器的腐蝕程度,從而引起一系列的安全事故。(3)化工企業生產管理制度。從當下的一些化工事故當中也可以了解到,有很多化工企業沒有建立起完整與行之有效的生產制度,這也是導致一些化工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盡管有一些化工企業建立了一系列的生產制度,但是通過相關調查后發現,有很多相關的專業人員缺乏對相關生產制度的重視,這就導致生產制度發揮不了原本的作用,導致一些員工我行我素,大大增加了危險事故的發生概率。
4.化工企業安全風險管理措施
(1)加強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培訓。對于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關于員工的素質與專業能力是公司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對于化工企業來說,對線管工作人員加強培訓,可以進一步提高他們對于化工生產安全性的認識,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通過形式多樣的培訓,能夠極大增加相關工作人員對于自身職責的進一步認識,規范自己的工作操作流程,從而有利于企業的安全生產。(2)對生產的過程進行不斷優化。對于化工企業來說,進行化工產品生產時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同樣也是危險發生最多的一個重要環節。對于企業來說,優化化工產品的生產過程,不僅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還能夠極大提高企業的安全生產程度,例如,同各國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加強對線管工作人員的培訓,可以進一步提高生產過程的每一步都處在合理安全的環境下進行。因此本著質量與安全的雙重標準,可以選擇危險性更低的原材料,這樣可以極大降低生產過程當中出現的安全事故,同時在進行制作工藝的選擇上,要堅持把安全生產放在第一位。(3)建立設備管理系統?;て髽I在進行化工產品生產的過程當中,加強對機器設備的管理對于企業安全生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建立起相應的規章制度與規定,運用當下先進的科學技術,建立起相應的管理系統,對設備當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一個良好的排查。同時還可以通過相關的生產設備的相關數據進行整理與保存,在機器發生故障需要進行購買新的設備的時候,需要核對相關數據信息是否符合生產要求,從而從根本上保證化工企業的安全生產。同時在企業當中,設立輪值制度。其主要工作內容是負責每日對機器運行的狀況進行記錄與檢查,同時對機器的維修情況作出相應的記錄,這樣可以保證當機器出現故障的時候,可以根據相關的記錄,將責任具體到人,這樣做可以極大提高相關檢查人員的責任心,提高每一位工作人員的責任心與信心。同時在日常的化學產品生產的過程當中,相關的工作人員要不定時的對相關設備的運行情況進行檢查,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對于化工企業來說,維護設備的良好運行情況,定期對設備運行情況進行檢查,對出現故障的設備進行維修,這些措施都需要具有專業的管理人士來進行擔任,只有這樣,才能早發現問題早解決,從而保證企業的安全生產。
5.化工企業隱患排查管理策略
(1)完善隱患排查制度。對于化工企業來說,建立一套系統而又完善的的隱患排查制度,是保證企業能夠順利安全生產的一個重要支撐。通過這項隱患排查制度,可以有效降低化工企業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對于當下絕大多數化工企業來說,要想建立一套完善而又系統的隱患排查制度,就必須從制作工藝和制作流程以及制作設備這三方面來進行隱患排查。作為化工企業的檢查人員,更要樹立起安全這根緊繩,在進行機器設備檢查的過程當中,要不定時對相關的機器設備進行相關的檢查,并且做好記錄,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將危險扼殺在搖籃當中。生產出來的化學產品往往能反映出在生產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通過對產品進行抽樣質檢,通過產品的質量,分析出產品在生產的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對制作工藝進行檢查,說到底就是對相關的工作人員進行檢查,對制作流程以及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進行檢查,對于那些違規操作或者工作態度不認真的工作人員進行懲罰,通過這種方式,來端正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從而為安全生產提供一個重要的保證。(2)構建隱患排查檔案。當結束相關的隱患排查工作的流程之后,作為相關的檢查人員需要對相關的信息做好記錄,建立起完善的檔案管理制度,將相關的內容進行整理歸檔處理,這樣做可以為未來發生相類似的情況提供有力的依據?;て髽I可以通過合理隱患排查檔案,進一步降低在進行相關化學產品過程當中存在的風險,在平常的隱患排查過程當中,做好相關檔案的記錄工作,對在檢查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處理,當解決問題之后,將相關信息進行歸檔并加以保存,為相關的問題提供參考價值。(3)建立安全管理評價體系。一般來說,建立起安全管理評價體系對于提高人員的安全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企業的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相關的評價體系,對員工進行獎勵或者懲罰,這樣做不僅可以增強員工的安全意識,同時還可以進一步降低安全風險。通常會根據工作情況、日常安全行為等方面進行一個百分比式的評價,設立相應的評分標準。根據每個員工所對應的崗位以及自己工作能力的高低,進行不同程度的獎勵,對那些不達標的員工,進行相應的懲罰,以降低安全風險;對于評價較好的員工進行獎勵,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一般來說,化工廠進行安全生產管理屬于一種動態的管理,如果缺乏對風險級別的進一步認識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這就會存在安全隱患,最終導致事故的發生。
6.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加強化工企業安全風險管理和隱患排查工作,不僅可以保證化工企業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進行生產,同時通過加強風險等級辨識與隱患排查對于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黃典劍.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探討[J].中國安全生產,2017,12(07):36-38.
[2]姚月華.化工企業安全風險的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J].化工管理,2020(25):121-122.
(一)總體思路。學校安全是教育工作的保障線,以《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校車安全管理條例》、《中小學校崗位安全工作指南》等有關法律法規為依據,堅持風險預控、關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進一步強化隱患排查治理,推進事故預防工作科學化、信息化、標準化。
(二)工作目標。堅持安全發展,全面落實教育系統“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工作機制,強化教育部門監管責任,實現學校安全風險自辨自控,隱患自查自治,力爭至2018年底,全區校園全部建成較為完善、有效運行的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
二、組織領導
區教育局成立由吳雪慧局長任組長,李可可副局長任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湖里區教育局遏制重特大事故構建雙重預防機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安全保衛科,
聯絡人:葉寧,電話:5722662。
三、工作重點
(一)排查風險點,建立“一校一冊”檔案
學校排查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風險點并逐一登記,建立單位安全風險管控檔案,詳細記錄單位基本信息,風險點名稱、風險點情況描述、風險類別、風險點詳細位置、安全風險等級、存在危險因素、隱患情況、管控治理措施、管控治理責任部門、責任人及手機號碼,形成動態化的“一校一冊”管理制度。(見附件:湖里區學校安全風險點名冊)
(二)全面開展學校安全風險辨識與評估
1.開展安全風險辨識。學校主要負責人要切實承擔雙重預防機制的建立,對辨識出的安全風險進行分類梳理,綜合考慮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誘導性原因、致害物、傷害方式等,確定安全風險類別,對安全風險的種類、數量和狀況登記建檔。對不同類別的安全風險,采用相應的風險評估方法確定安全風險等級。安全風險評估過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聚焦實驗室、食堂、學生宿舍、在建工程、老舊校舍、大型活動、學生社會實踐和周邊治安狀況。
2.科學評定安全風險等級。學校對排查出來的風險點進行分級,確定風險類別,根據風險的可控程度、可能性、影響范圍和可能造成損害的程度等因素,對學校安全風險進行分級,原則上分為IV級(低風險)、III級(一般風險)、II級(較大風險)和I級(重大風險)四個等級,依次用藍、黃、橙、紅四種顏色標示,學校繪制成四色安全風險空間分布圖,期間因設施設備改造、技術升級等原因,致使安全條件有較大改善的,應根據情況重新評估并確定風險級別。
IV級:風險在可控范圍內,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極小,如發生,可能造成較小財產損失或人員輕微傷害;
III級:風險在可控范圍內,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小,如發生,可能造成一般財產損失或人員傷害;
II級:風險可能失控,發生事故的可能性較小,如發生,會造成財產損失或人員傷亡;
I級:風險失控可能性大,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一旦發生,會造成較大財產損失或群死群傷。
3.教育系統預判。區教育局將結合學校預判情況,針對以往發生事故規律和暴露出的問題,組織安全管理人員和學校各個層面人員,必要時邀請專家參與對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安全風險進行分析預判,逐項分析研究,逐類預判評估,加強重大風險源管控,確保學校安全。
(三)建立完善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預防機制
按照“屬地管理與分級治理相結合,以屬地管理為主”、“誰主管、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和“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要求,對分析預判的安全風險和安全隱患實施定人定責管控,定期組織評估,確保風險在控可控,及時消除隱患。
1.嚴格管控。針對風險類別和等級,將風險點逐一明確學校的管控層級(學校、年級、班級、崗位),落實具體的責任單位、責任人和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視頻監控措施、自動化控制措施、應急管理措施等)。
2.風險公告警示。學校要對安全風險分級、分層、分類進行管理,逐一落實安全崗位的管控責任,在醒目位置和重點區域分別設置安全風險公告欄或湖里區學校危險因素告知卡,公布本校的主要風險點、風險類別、風險等級、管控措施和應急措施,讓每名教職工都了解風險點的基本情況及防范、應急對策。對存在重大安全風險的工作場所和崗位,要設置明顯警示標志。
3.治理隱患。各校園及時收集、匯總相關的風險分級信息,編制學校安全風險清單,區教育局將組織對適時開展風險分級管控工作情況進行抽查;學校針對各個風險點制定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標準和清單,明確學校各部門、各崗位、各設施設備排查范圍和要求,建立全員參與、全崗位覆蓋、全過程銜接的風險防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機制。
4.應急管理。學校根據風險預判評估情況,科學編制應急預案。充分發揮與社區、街道及相關部門建立聯防聯動機制的作用,與相關聯防聯動部門有關應急預案相銜接。學校要建立專(兼)職應急隊伍,重大風險崗位要制定應急處置卡,中小學每月、幼兒園每季度組織一次應急疏散演練,要開展經常性的全員崗位應急知識教育和自救自護、避險逃生技能培訓。
(四)建立完善隱患排查治理體系
各校園要加強校舍、消防、校車、特種設備、危險化學品等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不斷細化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機制,建立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隱患排查治理清單,將責任逐一分解落實。強化對存在重大風險的場所、環節、部位的隱患排查,制定并實施嚴格的隱患治理方案,做到責任、措施、資金、時限和預案“五落實”,實現隱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改自報的閉環管理。
(五)深入開展學校安全標準化建設提升工程工作
各校園要進一步深入開展校園治安防控、校園周邊環境、校園反恐防暴、消防安全、校車安全和危險化學品等專項整治,建立完善校內風險分級防控制度,扎實推進學校安全標準化建設提升工程各項工作,實現校園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情況的信息化、智能化,對重點區域、重點部位、重點物品和關鍵環節,加強技術安全防范措施,提高校園安全防控水平,為“平安校園”等級創建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四、方法步驟
(一)動員部署制定方案(2018年4月)
各校園要依據本實施方案所列工作目標及重點工作任務,結合實際立即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明確目標任務,落實工作措施,細化責任分工,抓緊組織推進,確保取得實效。
(二)開展試點,制定標準規范(2018年5月—6月)
各校園對照《廈門市學校安全風險清單表》,明確安全風險類別、評估分級的方法和依據,制定隱患排查清單,明晰重大事故隱患判定依據,完成制定“一校一冊”建檔工作。區教育局擇優選擇一批在風險管控、隱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管理較好的學校作為試點標桿學校。
(三)組織推廣全面實施(2018年6月—11月)
各校園按照有關標準規范組織開展對標活動,推動學校健全完善內部安全預防控制體系,對安全風險開展全面的排查、辨識、分級、建檔、標識和管控,推動建立統一、規范、高效的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
五、有關工作要求
一、基本思路
堅持源頭管控、標本兼治,通過識別風險、控制風險,及時治理風險管控過程出現的缺失、漏洞及失效環節等形成的事故隱患,實現把風險管控在隱患前面、把隱患消除在事故發生前面,有效提升安全生產整體防控能力,夯實遏制較大以上的安全事故的基礎。
二、工作目標
全面推行隱患排查治理、風險分級管控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識別分析生產作業區域的安全風險,落實風險分級管控,加強隱患排查力度,實現雙重預防機制落實到生產經營活動全過程,實現閉環管理,切實加強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工作,提高本質安全水平。
三、實施步驟
(一)
準備階段2020年9月—10月
1、成立雙重預防機制推進小組。
組長:張杰
副組長:林元宏
組員:黃華
周孝富
牟順意
陳德強
劉月娥
項目負責人負責制定雙重機制建設的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目標、實施內容、工作要求及督促各單位建設工作。
小組成員根據自身專業特點,負責對應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
各單位是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具體實施單位,根據總實施方案,牽頭組織開展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由單位負責人督促工作進度
雙重預防機制推進小組成員及職責表
職
務
姓
名
職責分工
聯系電話
組
長
張
杰
主持全面工作,明確工作目標,實施內容,督促各單位建設工作
18281351888
副組長
林元宏
負責牽頭組織開展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督促工作進度
18835124270
組
員
陳德強
負責施工現場生產安全后勤材料保障
13990037422
組
員
黃
華
負責施工現場安全隱患的排查和記錄,落實整改責任人,督促整改
13388336320
組
員
牟順意
施工現場質量巡查監督,并如實記錄
18708303909
組
員
周孝富
施工現場技術指導并監督
18681319060
組
員
劉月娥
現場資料搜集整理
19935142778
2、開展全員培訓。
對全體人員開展關于風險管控和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等內容的培訓,掌握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相關知識、具備參與風險辨識、評估和管控的基本能力。強化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使其具備辨別工作場所的危害與風險、并將相關知識和理念傳播給全體員工的能力,確保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順利開展。
(二)風險評估階段2020年9月—12月
1、合理劃分風險單元。
各施工班組根據本班組的生產工藝流程或作業活動、設備設施等劃分風險辨識和評估單元,其中崗位單元是風險評估的最基本單元。在劃分作業活動時,要特別注意設備檢修、調試,作業人員安全防護用品是否按照規定進行操作、佩戴。
2、全面辨識各類風險。
發動全體人員圍繞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作業環境的缺陷和安全管理上的缺陷進行全面的安全風險辨識。
3、開展風險評估分級。
在全面辨識安全風險的基礎上,要認真分析風險導致事故的條件、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嚴重程度,采用LEC評價方法,通過定性或定量的風險評估方法確定每一項安全風險的等級。安全風險等級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級風險四級,分別采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標識。
4、制定風險管控措施。
針對辨識出的每一項安全風險,從技術、管理、制度、應急等方面綜合考慮,通過消除、終止、替代、隔離等措施消減或采用管理和監控手段管控風險,確保每一項安全風險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
(三)風險管控階段2020年9月開始
1、實施風險分級管控。
明確各等級風險管控責任人,明確各責任人管理職責。要重點關注和管控較大以上安全風險,確保管控措施落實到位,有效遏制較大事故。
2強化檢查督促落實。
項目部對各單位安全風險管控措施和責任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確保各項風險管控措施落到實處。
3、加強變更風險管控。
凡是生產工藝流程、關鍵設備、設施等出現變化,要重新開展全面的風險辨識,完善風險管控措施。凡是組長機構發生變化,要對風險管控、隱患排查治理等管理制度、責任體系重新制定并完善。凡是發生傷亡事故,一律要對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的運行情況重新評估,針對事故原因修訂完善雙重預防機制的各個環節。
4、開展公示教育。
根據風險辨識評估和分級管控情況,建立安全風險清單,繪制安全風險四色圖。進一步修訂完善安全操作規程或作用指導書,加強風險教育和技能培訓,在醒目位置和重點區域設施工安全風險公告欄,公示安全風險分布圖,制作崗位危險因素告知卡,標明崗位安全操作要點、主要安全風險、可能引發的事故類別、管控措施及應急措施等內容,便于施工人員隨時進行安全風險確認,指導員工安全規范操作。
(四)深化隱患排查治理2020年9月開始
1、編制隱患排查清單。
各單位針對每一風險裝訂符合實際的風險防控檢查與隱患排查治理相統一的清單,明確和細化隱患排查的事項、內容。
2實施隱患排查治理。
按照公司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和辦法,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隱患排查治理臺賬,實施隱患排查、登記、評估、治理、驗收等持續改進的閉環管理。
3隱患排查治理公示。
對每次排查出的隱患治理情況進行公示。
四、工作要求
(一)思想高度重視。
項目部將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作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周密安排部署,明確專人負責,確保工作任務落實到位。
(二)強化宣傳培訓。
施工現場管理人員、班組長及員工開展風險管理知識、危險因素辨識方法、風險評估方法等內容培訓,提升風險管控意識和能力。
(三)督促工作進度。
施工現場管理人員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制定工作計劃,明確各項任務負責人,完成期限。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5.175
0 引言
我國民航事業發展迅速,現階段許多出行的人都選擇乘坐民航航班,節省了時間,方便個人和家庭的出行。但是在乘坐過程中,乘客也經常遇到一些飛行事故,而這些影響飛行安全的事故有很多是由空中交通管制中人為引起的安全風險造成的,這就使得乘客對空中交通管制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探討了人為安全風險有哪些,并提出應對措施,減輕人為安全風險對飛行安全的影響。
1 空中交通管制過程中容易引發的人為安全風險
1.1 空中交通管制員違章操作
違章操作是所有操作工作中都會產生危險后果的行為。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是對民航航班進行指揮,關系到數百人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如果管制員違章操作,使得民航飛機不按規定執行命令,就會使飛行器受到影響,更會對乘客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1]。違章操作包括許多方面,例如管制人員忽視規章制度,不按照規定程序操作;或者明知章程,卻故意違章操作;又或者由于操作不當,變成違章操作等等。這些都會引發安全風險,而且由于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常發生慣性違章,這就大大增加了安全風U引發事故的幾率,一些管制員在工作中為了逃避復雜的操作程序,會大而化小,繁而化簡,雖然方便了自己的工作,卻給飛行安全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有時候,只是因為管制人員的僥幸心理,就會造成環境、設備和人員的誤差,嚴重時就會直接導致安全事故的產生。
1.2 空中交通管制員指揮失當
隨著我國民航事業的繁榮和壯大,給民航公司中的工作人員帶來了高強度的工作量,尤其是空中交通管制部門,因為航班的增加使得他們面臨的突況也增加了,這就給管制人員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在這種工作環境下,空中交通管制人員會出現指揮失當情況,需要注意的是,管制人員的工作是不容出現任何細微差錯的,如果出現小小的錯誤,極易引起嚴重的后果,所以當空管人員的指揮出現問題就會使得民航行航班在飛行中出現迷惑,有時候會發生飛行沖突事故[2]。管制人員的指揮工作對飛行安全有重要影響,當前國內外很多飛行事故都是由空中交通管制人員的指揮錯誤引起的,這需要國內空中交通管制部門提起注意。
1.3 空中交通管制制度設定存在漏洞
空中交通管制制度是由人為設定的,所以如果空中交通管制制度存在漏洞就會引發安全風險,對飛行安全造成負面影響。制度是確保工作達到標準的重要手段,也是避免風險產生的主要措施,然而現階段許多空中交通管制制度中依然存在些微漏洞,會引發安全風險。這就需要我國空管部門加強監管,也需要各個管制人員及時發現制度中的漏洞,向上級匯報,促進空中交通管制制度的完善。此外,對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監管力度執行不到位也是引起人為安全風險的重要因素,有時候空管員會不自覺的走神、放松,降低自身的警惕性,這樣極易引起操作不當、反應緩慢等行為,對飛行安全十分不利。
2 應對空中交通管制出現人為安全風險的措施
2.1 加強對操作人員的培訓和監督
應對違章操作問題需要加強對操作人員責任意識、工作態度的培養和監督,要堅決杜絕違章操作行為,對違章操作人員施以嚴重的懲罰。空中交通管制部門可以定期的增加培訓,向管制人員宣傳安全管理、正確操作的重要性,強調個人責任制,“誰出錯誰承擔”原則。在培訓過程中,可以要求空管員熟記規章制度,還可以為空管人員播放一些由于違章操作導致飛行安全事故產生的現場照片、視頻,讓他們直觀面對嚴重后果,提醒這些管制人員按照規章進行操作??展苋藛T的責任意識一旦提升,就會從根本上杜絕違章操作行為,這對飛行安全有重大意義,也會有效保障乘客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培訓之外還要經常的在宣傳欄進行安全教育的宣傳,隨時提醒空中交通管制人員,要遵守工作職責,端正工作態度,認真操作,保證飛行安全。
2.2 提高空管人員的指揮技能,提升心理素質
空中交通管制人員的指揮失當一方面是由于個人責任意識薄弱,另一方面也在于空管人員個人的專業技能不扎實、不牢固,應變能力不強,對此要不斷的提升其專業技能,鍛煉他們的應變能力,促使空管人員能夠順利完成指揮工作,避免引發安全風險[3]。首先,可以制定定期的技能考核,督促空管人員實時汲取專業技能相關知識,不斷的充實自己,適應工作崗位;其次,需要相關部門為空管人員提供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強化空管人員的管理技能、專業技能以及應變能力。要不斷提升空管人員的素質能力,這樣才會避免人為安全風險的產生。
2.3 健全風險管理制度
健全風險管理制度是應對人為安全風險產生的重要內容,制度是一項工作最為標準的規定,只有不斷完善制度才能促進工作標準的精準。所以空中交通管制部門必須不斷的健全風險管理制度,邀請專家對制度中的漏洞進行優化和彌補,使風險管理制度更為可靠。此外,還要求空管人員及時發現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向上級進行匯報,以健全現有的風險制度,促進空中交通管制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3 結束語
深入分析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人為安全風險,有利于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本文從加強對空管人員的培訓和監督、提高空管人員的指揮技能,提升心理素質、健全風險管理制度三個方面提出了應對人為安全風險的策略,希望能促進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的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前 言
實踐證明,其兼容性和自愈性的性能比較優良,大大提高了電力系統的效率,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最根本的支撐力量。所以,加強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檢修作業安全風險管控策略分析是尤為重要的。
1 繼電保護檢修技術的發展
就我國現階段的繼電保護檢修技術發展而言,有預防性的和故障發生后的繼電保護檢修技術兩種主要方法,也是因主動和被動保護來區分的。預防性的繼電保護檢修技術,是主動維修的重要體現,可以有效保護電網一次設備,將其使用壽命延長,這樣所需要投入的成本就會減少,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將會得到整體提升。故障發生后的繼電保護檢修技術,顧名思義就是在發生故障以后,技術人員通過分析故障產生的原因,對設備進行合理的、科學的檢修。在電力企業中一貫使用的是預防性為主、故障性為輔的作業模式,益處就是故障性的檢修可以在預防性出現偏差的情況,對突發事故就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以便杜絕潛在的不安全因素,最大限度的縮短電網停電時間,并且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預防性的繼電保護檢修技術具體又可分為預知性維修與狀態檢修兩種。預知性檢修是在既定好的工作內容和設備使用的時間定期對設備檢修;狀態檢修主要是對設備進行狀態監測,先監測設備的工作狀態是否正常,然后分析是否有檢修的必要性,最后再實行檢修。受到技術的限制,繼電保護設備自身的監測能力還達不到要求的標準,很容易影響到檢修工作的順利進行。數字化的技術為繼電保護技術提供了很好的推動力量,技術人員在監測系統的幫助下,可以觀察設備的運行的好壞,對可能產生的問題及時加以消除,大大減少了設備損壞情況的發生,繼電保護裝置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2 繼電保護裝置維護檢修工作基本內容
繼電保護裝置檢修工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檢查繼電保護裝置運行是否正常。由于電力設施工作的特殊性,繼電保護裝置往往為24h不間斷工作狀態,長期高負荷運轉使得繼電保護裝置極易發生異常。因此,在進行繼電保護檢修時,最基本的就是要檢查繼電保護裝置狀態是否正常。②長期不間斷工作,使得設備部件溫度升高,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設備工作狀態下降,甚至損壞零部件。特別是當外界環境溫度偏高時,設備失靈情況加劇,嚴重時甚至出現元器件燒毀。為防止上述現象發生,繼電保護裝置檢修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對裝置溫度和運行噪聲進行檢查,并記錄相關信息,確保設備處于正常狀態。③檢查設備外觀。檢查測量儀表是否發生損壞,檢查繼電保護裝置接點情況,對于出現變位、燒傷等情況的要及時予以處理,檢查保護裝置的外部接線是否有絕緣老化現象,以及外接繼電器是否正常等。④核對繼電保護裝置定值。由于繼電保護裝置由專人考慮運行狀態設置運行定值,運行定值決定著故障狀態下電網切負荷的時間和方式配合。所以仔細核對繼電保護裝置的定值是必不可少的項目。上述內容都是繼電保護裝置故障多發環節,加強對這些環節的檢查有助于繼電保護裝置長期處于正常的運行狀態。
3 繼電保護裝置運行維護工作要點
高質量的檢修是消除不利因素,改善繼電保護裝置運行狀態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做好繼電保護裝置日常巡視維護,也是維持繼電保護裝置正常安全運行,提高電力企業經濟效益的主要措施。在進行繼電保護裝置維護、檢修工作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做好協調溝通工作。由于電力系統24h運行的特點,檢修維護工作的開展往往與設備運行產生沖突,特別是在用電高峰時期,停電檢修難度很大。這時候就要加強與電力用戶的溝通協調工作,尋找適當時機,防止檢修工作影響用戶用電。②嚴守檢修工作的規范性。當設備出現故障時,當班人員不能私自進行修理,而是要及時向上級進行匯報,交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修理。③繼電保護設施發生跳閘時,由檢修人員檢查并處理故障。檢修人員要做好相應檢查和維修記錄,建立數據庫,為今后設備檢修做好數據統計基礎。
4 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檢修作業安全風險管控策略
4.1 依照質量管理體系來開展標準化的作業
在對繼電保護裝置進行調試時必須要嚴格按照標準化作業指導卡的相關規定來開展調試工作,開展繼電保護裝置調試該工作之前還必須要確定所使用到的各種儀器以及儀表等是否有效,是否存在破損以及損壞現象等,在記錄調試結果時還要填寫使用到的調試裝置、儀器以及儀表等。針對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檢修作業,不同的保護廠家之間配合需要不同的配置,首先要保證保護裝置配置正確,其次要清楚了解停電檢修設備的工作原理及其關聯設備,正確使用檢修壓板、功能軟壓板及控制字、過程層通信光纖硬隔離來消除對運行設備的影響。
4.2 培養細致嚴謹的工作作風
在繼電保護裝置調試人員中,某些資格較老、工作經驗比較豐富的工作人員因為具備比較強的責任意識、安全意識以及嚴謹的工作作風,因此,在其調試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了解設備運行情況,使設備元器件燒毀情況的發生率大大減少。近年來,隨著我國電力系統的不斷擴大,部分新進的調試人員工作經驗比較少,并且缺乏安全意識以及鉆研的動力,在其開展繼電保護裝置的調試工作時會出現設備燒毀現象,誤跳運行設備現象,這給電力系統的穩定及安全運行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因此,電力企業必須要對繼電保護設備調試人員實施必要的培訓,提高其專業技能以及責任意識,培養其細致嚴謹的工作作風,這樣才能夠為繼電保護裝置檢修調試工作的正常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繼電保護裝置調試人員還要強化其安全意識,避免出現誤動誤跳運行設備現象,樹立全局觀念及安全觀念,這樣才能夠使自身的工作水平不斷提升。
4.3 強化崗位練兵以及技術培訓工作
隨著通信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我國的繼電保護裝置相關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特別是智能變電站的興起,保護裝置就地化,將傳統的二次電纜變為光纖,使得繼電保護裝置的配置更加復雜,各類廠家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在這種情況下要做好繼電保護裝置的調試工作就必要強化工作人員的技術培訓,使其專業素質能夠滿足工作的需要。第一,電力企業可以邀請繼電保護裝置生產廠家專業水平較高的調試人員對工作人員實施現場指導,或者是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第二,電力企業可以定期組織員工培訓,使調試工作人員的知識以及技能得到同步提升。
5 結束語
做好繼電保護裝置的調試和安全管理工作是電力系統正常、安全以及穩定運行的前提條件,面對智能變電站,只有實時更新相關理論知識,提升運維檢修工作人員的技能和意識,才能跟上變電站智能化的步伐。從而對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裝置實施必要的維護、檢查以及巡檢,及時了解其在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各種故障及問題,并就問題的具體原因進行科學的分析,進而保證繼電保護裝置正常發揮作用,這樣才能夠保證整個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保障人身電網和設備的安全。
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是建立在網絡化管理基礎之上的運行方式,在組織多樣性、設備的多樣化上具有獨特的特點。通過這樣的網絡化結構保證建立起安全、高效、系統化的網絡運營體系,能夠對既有資源進行統一的分配和協調,實現線網之間的有效性、安全性的正常運營,保證網絡化運營的社會效益最大化和經濟成本最低化。軌道交通運營的安全性包括消防安全、綜合治理安全以及行車安全等多方面,通過分析相關的影響因素,有針對性的做好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化安全運營的有效管理,保證城市交通安全平穩運營。
1 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風險評估現狀
現代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車輛數量逐年的增加,另外居民出行的強度和次數在不斷地增加,流通性更加的頻繁等這些因素加速了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化進程。就目前情況來看,世界各地的城市普遍的存在交通擁堵、安全以及環境污染的問題,在我國一些大城市相對比較嚴重,因為交通導致的污染、擁堵等因素制約著城市的發展進程。優先發展好城市軌道交通,形成安全、高效、經濟的網絡化軌道交通體系,對解決城市交通問題顯得尤為重要,城市軌道交通具有運量大、安全、快速、準時的特點。目前,我國在電力、公路等領域對對安全的風險評估相對來說比較的成熟,但是在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方面的風險評估還是比較的落后,主要表現在:首先安全風險評估方法比較的簡單和單一化;其次,網絡化安全風險評估方法和理論的研究范圍相對的比較狹窄;最后,網絡化安全風險的評估體系尚需進一步完善,這些都是尚需進行研究的方面,只有研究發展適合我國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安全風險的評估體系和方法,以保證軌道交通的運營安全。
2 影響因素
2.1 人為因素
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人起到主觀能動性的作用,即使是機器高度的自動化也避免不了人的介入。事實充分的證明,絕大多數事故的發生均和人的因素有關,為了保證機器的正常運行,所有的活動都依賴于安全、可靠的人的操作。另外,能夠保證運營的安全正常進行對人員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備良好的心理、技術技能和生理素質外,還需要具備群體素質和高尚的思想素質。
2.2 設備影響因素
設備影響因素主要是因為設備本身的質量以及保養方面。在整套設備中包括線路、車輛等基礎的設備以及信號、通信設備等,還有與安全技術相關的設備包括安全監測、安全監控、事故救援等技術性的設備。
2.3 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包括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其中內部環境是由系統硬件、工作人員以及組織機構等相互作用而構成的技術系統;外部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洪水、雷電、地震等自然環境以及政治、經濟、法律和家庭等社會環境。
2.4 管理因素
保證運營安全管理的對象是人、才、物、信息等基本條件,通過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方式進行管理,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使得各種矛盾向有利的方面前進。科學有效的管理有利于提高軌道交通系統的安全性,有利于協調好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系統的人、機、環境之間的關系,保證整個系統的安全有序進行。
3 風險控制對策與措施
3.1 加強設施設備的故障風險控制管理
(1)建立安全故障責任追究系統,加強對安全事故的監控監管機制,建立健全驗收的規范和程序,保證系統的安全運營;(2)做好隱患的排查和整治工作,對車輛、供電、信號等關鍵性的設備,集中進行安全隱患的排查與梳理,確保各項安全隱患被逐一整治。(3)利用現代化的安全設備進行維護以及監測,提高網絡化大規模的監控和管理能力。(4)建立設備設施承包商考核機制,對考核不達標的企業進行淘汰,目的是保證設備的安全運營。(5)開展行車事件的預警技術活動,針對“追尾、撞車、踩踏事件”進行全程的預警演戲,加強列車接近預警技術、列車自動監控系統、無線聯控技術的研究。根據軌道交通運營路線的行車模式進行研究,有針對性的加強管理和技術的防御保護。(6)針對原有的老線路設備及時的檢查和調換,做好檢查預防的前期工作,避免因為線路老化而帶來的安全問題。
3.2 建立完善的網絡化運營安全評估體系
城市的快速發展加速了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化運行的步伐,城市軌道交通承擔的任務越來越大。在整個的軌道交通運行系統中設備設施的可靠性、運營過程的安全性以及事故處理的及時性是影響其運營的三個因素。建立相應的安全運營監控和評估體系,對交通的安全運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進行研究,切實的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確定統一的安全評估標準、步驟和方法,并定期對運營設備設施進行風險檢測和監控,評估其安全狀況,發現問題及時的整改,針對薄弱環節能夠提成相應的安全預警措施。
3.3 建立完善的網絡化安全運營保障管理體系
首先,做好高效的設備監護措施,運用先進的監測設備和手段,完善監測數據資料,加強設備監測隊伍的建設。其次,開展專業設備維護,對車輛定期及時的進行檢查,確保信號、供電等基本的設備安全運行,促進整個軌道交通線路的安全運行。再者,制定嚴格的制度管理機制,制定健全的運營安全管理標準,對不達標的地方進行相應的責任追究以及實施懲罰。其次,建立嚴格的員工培訓考核機制,通過針對性、實用性和科學化的培訓和考核機制,使得他們能夠快速的擔當起網絡化運營的崗位職責。最后,做好事故的安全應急管理,提出應急的安全管理預案,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加強搶險隊伍的建設,提高事件應急處理的反應能力。
4 結束語
軌道交通在現代化的城市中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正常安全運行關系到整個城市的交通狀況,關系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必須時刻把“安全第一”的理念作為首要任務來抓。保證軌道交通的安全運營除了技術方面的要求外更加體現的是運營公司的安全質量服務理念。針對影響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的因素進行詳細的分析,除了天災等自然災害帶來的安全問題外,在承運的過程中需要做好乘客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保護,這樣能夠提高運營公司的安全聲譽,更好的為公司帶來更大的收益。同時,根據對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安全風險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做好運營安全風險的管控工作,確保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安全。
參考文獻:
[1]周靜,黃新民.軌道交通應急預案管理信息系統研究[J].中國商界(上半月).2010,15(08):36-37.
[2]曾笑雨,劉蘇,張奇.基于事故統計分析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和可靠性研究[J].安全與環境工程.2012,16(01):45-46.
[3]蘇旭明,王艷輝,祝凌曦.改進的故障模式及影響分析在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評價中的應用[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1,12(05):36-37.
[4] 燕飛,唐濤,郜春海.城市軌道交通安全評價體系研究[J].都市快軌交通.2010,07(03):23-24.
1煤礦雙重預防機制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意義
1.1煤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的定義
煤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是指煤礦安全生產管理實施過程前,煤礦企業對照國家規定的分級標準,辨識其中表現最突出的安全風險、生產作業風險因素的級別或者等級。從而能夠科學合理確定風險評估所有必需的要素,同時建立安全風險評估的分析數據庫,煤礦企業結合自身生產實際,并根據安全生產評估的數據分析其研究結果,繼而采取有效的管控控制措施,從安全作業風險組織、安全作業制度、安全作業技術、安全作業應急管理等各個方面,確保煤礦安全風險的生產作業風險始終能夠保持在完全處于有效的受控制的范圍之內,以較高的效率嚴格預防遏制“認不清、想不到”的各類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頻繁反復發生[1]。
1.2煤礦隱患排查治理的內容
煤礦安全生產隱患治理的內容包括隱患排查治理的問題內容,以及及時排查治理的登記跟蹤,煤礦隱患排查治理問題工作的主體主要是指各級煤礦企業相關部門負責人,由各級煤礦企業相關部門的負責人按照本煤礦安全隱患治理問題及時排查登記管理制度,同時組織煤礦企業管理人員、生產技術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和其他煤礦企業相關的工作人員,對在日常煤礦安全生產活動中可能因為事故導致煤礦安全事故等情況,進行及時、有效地安全隱患問題大排查,對在安全隱患問題大排查中暴露出的各種安全隱患,按照危險等級確定順序,并及時進行隱患排查治理登記、跟蹤,同時按照“五到位”各項工作的指導原則及時組織,有效地進行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整改,從而實現完成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經營管理的各項業務工作的全過程閉環控制管理,進行切實可行且安全有序高效率地準確解決安全生產作業在煤礦日常生產“查不清、管不住”的安全隱患治理問題。
1.3兩項工作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機制這兩項煤礦安全管理的工作,從兩者的基本關系來看,按照矛盾的理論觀點,兩者有不同之處,雖然兩者同為煤礦安全生產管理的同一類事務,歸屬同一類事務的兩個基本方面,性質是相同的,但是兩者工作的側重點和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順序又是不同的。(1)兩項工作的相同點。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機制兩項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務目的是一致的,主要任務目的都是從煤礦安全生產風險管理的角度出發,深刻認識到煤礦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性,通過對煤礦安全生產隱患中危害風險的超前管控、對重大煤礦安全生產事故隱患的事前事中排查、事后及時治理作為重要手段,堅決把各類煤礦重大事故都及時消滅在隱患風險危害的萌芽階段,更加高效率地及時防范各類型煤礦安全生產重大事故的再一次發生。由此可知,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機制兩項安全管理工作都一樣,對各類煤礦安全事故隱患風險進行事前排查,其實質都一樣,也就是準確辨識安全管理經營者和服務事業單位自身,可能必然存在的各類煤礦安全事故隱患風險危害以及安全生產重大風險的影響因素,然后及時地研究采取其他管理而制定的相應措施,在各類煤礦安全事故沒有完全發生前,對這些隱患危害風險因素分別及時進行事前風險控制和事中排查事后解決。兩項安全管理工作均嚴格按照實行分級管理,都將安全管理生產危害風險最高等級級別分級為“紅、橙、黃、藍”(其中以下紅色為危害風險程度最高級別),4個級別的劃分讓煤礦企業對風險最高等級分別及時進行管控,將各類煤礦安全事故隱患危害風險等級分為重大類型安全隱患和一般重大安全隱患分別進行事前排查事后治理。(2)兩項工作的不同點。安全隱患事故風險項目排查治理和風險評估治理工作是一個具有周期性的一項煤礦安全生產治理工作,作為一個隱患排查治理及專項排查辨識決策治理,是在一定時間內或者一段時期進行開展的一項管理工作。而煤礦安全隱患治理則僅僅只是日常排查的一項工作,煤礦企業每天都需要按時進行隱患的排查治理,其中包括由煤礦作業風險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以及安監人員對煤礦企業的安全作業風險治理重點區域或是實際生產的每一個工作面、每一個車間進行的定期的常規的日常煤礦隱患排查,并且所在煤礦工作崗位上的煤礦作業風險治理技術人員在日常進行煤礦作業風險治理評估過程中也不一定需要隨時隨地進行排查這些安全事故隱患。
1.4雙重預防機制的理論價值及意義
(1)體現了“預防為主”的指導思想。雙重預防機制實現了安全生產管理新的關口再次地向前移?!鞍踩谝?、預防為主”,作為我國生產企業風險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基本方針,雙重預防機制的理論價值就直接體現了“預防為主”的指導思想。目前,在建立事故風險安全預防綜合治理體系方面,基本建立健全完成。由雙重風險應急重大事故安全處置風險治理體系轉向雙重重大事故生產風險安全預防,實現了今年以來全國安全生產技術企業生產風險管理工作形勢明顯好轉。(2)體現了風險管理全過程的思想。雙重過程預防管控機制對作業風險管控進行兩個全過程預防管理。首先,在可能產生風險隱患之前對現有風險隱患進行實時預控,即通過對現有風險隱患進行實時識別、評估、分級,并及時采取有效率的預防管控風險措施,達到有效減少作業風險、降低作業風險以及危害嚴重程度的主要目的,在風險隱患可能產生的各個源頭階段起到有效控制風險作用,防止風險隱患反復產生;其次,在風險作業管理過程中,對已經發現產生的風險隱患情況進行實時排查,即對各項風險可能控制相關情況及時進行跟蹤監測,隨時隨地關注各項風險可能失控相關情況;再次,對隱患排查中已經發現的各項風險可能失控(也稱即風險隱患)相關情況立即采取措施一并進行綜合治理(也稱即風險隱患綜合治理),總結研究分析造成風險管控各個環節可能失效的主要原因,不斷對安全生產風險管控分級預防管控的管理機制和管控措施體系進行創新完善。
2雙重預防機制在煤礦系統內大型煤礦的管理實踐與應用探討
2.1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實施工作情況
(1)全面規范開展安全生產風險識別辨識。組織領導全體企業員工通過全方位、全過程對企業相關的安全生產管理系統、生產工藝、設備維護設施、作業管理環境、工作崗位、人員使用行為等各個方面信息進行安全風險分析辨識,并逐一將經過辨識后得出的安全生產風險數據進行分析記錄[2]。(2)有效管控安全風險。根據確定的管控危害風險類別和管控風險管理等級,明確公司所屬企業礦區應排查暴露出各類危害風險的管控危害管理職責層級,礦長為主要危害風險管理責任人,與煤礦公司所屬分管副高級助理礦長、總工程師等管控重大風險類別類型風險,礦各直屬職能部門、區隊管控較大風險類別類型風險,班組管理成員個體管控一般風險類別類型風險,員工參與所屬企業個人組織個體管控低風險類別類型風險。近年公司先后采取安全管理制度體系規范風險管理、技術手段、設備生產技術規范更新、個體生產風險管理防護、監測設備風險管理監控、應急處置風險管理等多項安全綜合管控風險管理控制措施,確保安全高效生產并對風險進行實時安全可控、在線管控。
2.2對策建議
(1)加大對雙重風險預防管理機制建設宣傳和學習培訓教育力度。每年針對我們煤礦各管理層級員工開展關于雙重風險預防管理機制建設方面的專項宣傳培訓并不斷加強學習宣傳教育工作,讓我們全體煤礦員工都深刻接受并自覺學習踐行煤礦風險管理優先的經營理念,學習煤礦風險管理的相關基本知識,掌握煤礦風險因素辨識和煤礦隱患風險排查的基本操作方法。(2)出臺雙重風險預防管理機制強化企業管理標準。圍繞雙重風險預防管理機制主要涉及的企業危險源識別辨識、風險評估、防控管理措施、隱患風險排查和企業隱患風險治理等企業重點工作環節和管理內容,出臺一系列分別適用于企業集團公司所有煤炭產業板塊不同特點的企業技術管理方法規范標準、工作規范標準和風險管理規范標準,指導企業系統內所有煤礦能夠更好、更全面管理內容,出臺一系列分別適用于企業集團公司所有煤炭產業板塊不同特點的企業技術管理方法規范標準、工作規范標準和風險管理規范標準,指導企業系統內所有煤礦能夠更好、更全面地組織開展企業風險評估預控管理工作[3]。(3)建立風險分級管控制度和隱患排查治理制度。這兩項工作制度的建立主體主要是煤礦安全生產單位。雙重預防機制的建設有助于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經營單位進行安全生產的標準化建設,同時通過自查自糾自整改,進行定期的安全風險評估及隱患排查,不斷完善安全風險舉措,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的關口前移。(4)建立風險數據庫。將作業流程以及客觀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危險源的辨識。辨識完所有的風險因素之后,根據LEC風險評價的方法進行風險評估,然后按照不同的等級分為四級,分別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針對不同的風險,我們需要采取一定的風險管控措施。當然不同層級的風險分級管控要體現出來,一般最高層級需要控制重大風險和較大風險,而最低的班組級別需要控制到四個層級的風險,采取的管控措施也就更加細致。此外,結合我們日常的安全檢查,形成隱患排查臺賬,對于排查出來的隱患,要及時進行整改,對未按期進行整改的,后續要進行閉環整改跟蹤。(5)建立崗位風險告知卡。建筑物或作業平面區域的風險四色圖以及作業風險比較圖。將以上三類圖片粘貼在作業現場醒目的位置,起到警示和提示的作用。崗位風險告知卡中應明確崗位的風險因素、安全舉措、應急措施、還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標識。建筑物的風險四色圖,可根據作業范圍或設施設備的風險程度來進行評估,以最高的風險確定本區域的風險程度。作業風險比較圖是根據所有的作業活動進行的風險評價,包括作業程序的暴露程度,發生的頻率以及后果的嚴重程度。雙重預防機制是一個全員參與的過程,而不是安全管理人員的悶頭工作。因此,在風險數據庫,作業風險比較圖,建筑物的四色圖,以及崗位風險告知卡方面,應讓盡可能多的員工參與其中,才能更加深刻的了解崗位的風險,也知道崗位的應急處置。
3結語
綜上所述,煤礦事故預防管理機制建設必須具有鮮明的綜合理論性和科學性、先進性和理論綜合性的實用性。通過理論研究如何建立煤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對我國煤礦企業人、機、環、管各方面都有要求,而不是需要人員進行有效的的安全控制,推動煤礦企業進行煤礦安全事故生產風險管理體系安全長效機制的穩固有效發展建立,雙重預防機制將廣泛發展應用成為我國煤礦企業進行煤礦安全事故生產風險管理的未來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李爽,毛吉星,賀超.安全管理中危險源辨識的頂層設計與體系設計[J].煤炭經濟研究,2017,37(07):59-64.
為推動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的全面開展,大幅提升安全生產工作管理水平,按照上級要求,結合實際,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把安全風險管控挺在隱患前面,把隱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扎實構建事故應急救援最后一道防線。堅持關口前移,超前辨識預判企業安全風險,通過實施制度、技術、工程、管理等措施,有效防控各類安全風險;加強過程管控,通過構建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和閉環管理制度,強化監管執法,及時發現和消除各類事故隱患,防患于未然;強化事后處置,及時、科學、有效應對各類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減少事故傷亡人數、降低損害程度。
二、工作目標
力爭2021年,實現科學化、信息化、標準化的風險管控工作。構建起符合安全生產實際,滿足安全工作需求的安全風險管控工作體系,通過點、線、面有機結合、無縫對接的工作機制,提升防控安全風險的能力;構建形成嚴格規范的懲治違法違規行為制度機制體系,使違法違規行為引發的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構建形成完善的安全準入制度體系,安全生產源頭治理能力得到全面加強;健全應急救援體系和應急響應機制,事故應急處置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三、明確部署
將安全風險管控工作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安全生產領域的重點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突出位置。要明確任務、區分責任、細化標準、狠抓落實,主要領導要親自籌劃、親自部署、親自過問、親自把關,分管領導要具體抓、全程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確保各項工作落到每個崗位,帶動安全生產各項工作全面推進。
四、組織機構
組 長:生產廠長
副組長:各班組長
成 員:各廠站班組員工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xxxx污水處理廠。
五、具體工作
1.組織分析研判。要對本轄區內安全生產形勢和生產安全事故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研判,以問題為導向,加強對重點行業領域、重點區域、重點單位安全風險的管控,確??煞揽煽亍<訌妼Π踩a輿情和熱點、敏感問題的分析預測,完善應對機制,提升應對能力。
2.深入開展城市風險評估。要進一步完善安全風險評估,重點考慮可能危害到的社會公眾數量和事故發生的概率,對辨識出的風險點要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將安全風險等級從高到低劃分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分別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標示。要依據安全風險類別和等級建立健全企業安全風險數據庫。
3.加強風險管控。要建立重大安全風險和重大危險源以及重大事故隱患管理檔案,按照分級屬地管理原則,通過實行“網格化”管理,落實風險管控責任,全面強化城市運行風險源頭管控。城市規劃建設中要充分考慮安全因素,加強城鄉發展規劃與城市地下公用基礎設施規劃,特別是石油天然氣管道、城鎮燃氣管線等規劃的銜接。要加強督促指導和綜合協調,支持、推動企業加快實施管控整治措施,對安全風險管控不到位和隱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的,要嚴格依法查處。
4.落實安全風險分級標準。要嚴格落實制定的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和分級標準;結合重點行業及公共安全領域各類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依據分級標準全面開展本轄區內領域的摸底排查,對各類風險和隱患進行科學辨識和評估,確定風險等級和隱患等級,配合繪制轄區內的安全風險等級和重大隱患分布電子圖,制定風險管控辦法,落實管控責任和措施,強化日常管理和動態管控。
5.建立完善信息化管理平臺。充分利用信息網格化管理系統,建立統一規范的安全監管信息平臺,實現安全生產信息數據的共享,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監管格局,提高安全監管效能。加快建立與各部門和生產經營單位互聯互通信息系統,健全配套制度,提高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信息化水平。
6.嚴格安全生產隱患治理責任追究。堅持關口前移、重心下移,健全企業自查自改、街道監督檢查的隱患排查治理運行機制,加強對隱患責任人的內部處理和責任追究,對排查發現的事故隱患未按期完成整改,熟視無睹,或者整改不符合相關規范標準要求的生產經營單位,要依法依規報請相關部門對該單位和相關責任人進行行政處理或給予處罰,并納入誠信考核記錄,問題嚴重的要逐級追責,對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和通報,列入安全生產黑名單。對不按要求開展隱患排查,不按規定登記和報告查出的隱患,隱患排查長期零報告或漏報、瞞報的生產經營單位,要對其進行重點檢查,發現隱患和問題加大處罰力度,并對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和通報,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
六、實施步驟
分三個階段開展。
(一)動員部署階段
制定構建安全風險管控工作實施方案,組建組織機構,召開動員部署會議,細化工作職責,明確人員分工,確定任務時間節點。
(二)全面落實階段
要全面落實工作任務,對照相關行業領域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分級標準,摸排各類風險源,實施分級分類管控。組織本轄區內行業領域企業全面開展隱患排查。
(三)鞏固提升階段
構建安全風險管控工作總結驗收,在此基礎上開展“回頭看”,鞏固提升安全風險管控工作成果。
安全生產雙控管理是指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風險分級管控首先進行風險辨識、分級并采取管控措施,再根據各風險點的管控措施是否到位、各項管理制度等基礎管理情況制定隱患排查治理清單。
安全生產雙控管理是有利于保護事故傷亡人員及其親屬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有利于加強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落實,消滅監管“盲點”,促進安全生產形勢的穩定好轉。
(來源:文章屋網 )
據市應急管理負責人介紹,《辦法》為構建安全生產風險管控與隱患治理雙重預防工作機制,落實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強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了相應的管控和治理措施。《辦法》指出,生產經營單位是風險管控與隱患治理的責任主體,應當將風險管控納入安全生產責任制,開展全面風險辨識,編制風險管控清單,實施風險分級管控,實行隱患排查治理閉環管理和備案管理。
《辦法》指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履行風險隱患監督管理職責,制定風險管控與隱患治理標準規范、開展風險隱患業務培訓指導、建立風險管控與隱患治理管理信息系統、督促指導企業開展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依法查處違反《辦法》規定行為。
安全風險實行紅橙黃藍四級管理
為有效管控安全風險,《辦法》對辨識出的安全風險確定了評估等級,從高到低依次分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四個等級,對應使用紅、橙、黃、藍四色標注。其中,危險因素多,管控難度大,發生事故將造成特大經濟損失或者特大傷亡事故的應評估為重大風險(紅色風險)。對重大風險應當編制專項應急預案,并建立包含風險部位、責任部門、責任人、風險評估情況的檔案,檔案信息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更新完善。
高危行業企業進行風險辨識評估
不同行業領域的企業,風險辨識和評估的周期不同。《辦法》要求,礦山、金屬冶煉、建筑施工、道路運輸、城市軌道交通和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廢棄處置以及使用危險物品的數量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單位應當每年進行一次全面風險辨識和評估,其他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每三年進行一次全面風險辨識和評估,存在重大風險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于下一年重新對重大風險進行辨識和評估。
實行安全風險告知制度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在醒目位置和重點區域分別設置安全風險公告欄,制作崗位安全風險告知卡,標明主要安全風
險、可能引發事故隱患類別、事故后果、管控措施、應急措施及
報告方式等內容。
對存在風險的工作場所、崗位和有關設備設施,應當設置明
顯警示標志,并強化危險源監測和預警。
重大事故隱患實行掛牌督辦制度
培訓內容
培訓對象
責任部門
培訓形式
培訓學時
2018年3月9日
1、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細則
2、開展“雙體系”建設的意義
3、風險點排查方法、
4、危險源辨識、評價方法和控制措施制定
5、隱患排查清單編制
6、各種表格填寫
企業負責人,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各車間負責人及安全員
辦公室
講課,閉卷考試
4h
2018年3月10日
1、開展“雙體系”建設的意義和要求
2、風險點排查方法、
3、崗位危險源辨識、評價方法和控制措施制定
4、隱患排查清單編制
5、各種表格填寫
各車間班組長,安全員及員工
各車間安全員
講課,現場指導
8h
2018年4月7日
1、 崗位危險源和控制措施
2、 應急處置措施
3、 崗位隱患排查治理方法
4、 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制度和隱患排查治理制度
各車間、班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