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能力分析的含義大全11篇

時間:2024-03-20 14:42:03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盈利能力分析的含義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盈利能力分析的含義

篇(1)

中圖分類號:P755.1 文獻標識碼:A

目前,國內外學者針對鋼框架梁柱改進型節點的研究已取得一定進展,研究表明改進型節點可以實現塑性鉸外移的目的,有效提高節點的抗震性能[1-7]。但多數成果是在忽略焊接殘余應力的基礎上得到的,與實際受力情況存在一定誤差,為了能夠更加準確地反映出改進型節點的力學特征,并就不同位置焊縫對節點影響強弱進行比較,本研究在前期考慮側板加強型節點梁柱連接焊縫影響的基礎上[8],針對側板與梁翼緣之間連接焊縫的殘余應力對該類改進型連接的受力性能特征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研究結果對新型節點的推廣應用有實際意義。

模擬焊接殘余應力的節點有限元模型

為了能夠充分反映出焊接殘余應力對節點的影響,本文參考試驗試件SPS-1(2)[9]分別建立了有限元模型SPB(考慮側板與翼緣之間焊縫,如圖1)和SPC(不考慮焊接殘余應力),各模型具體尺寸、網格劃分如表1、圖2、圖3所示。

圖1SPB模型考慮的焊縫位置 表1模型尺寸

試件編號 加強板規格 試件區分

SPB-1 -9˟50 ˟220 僅考慮側板與梁翼緣焊縫

SPB-2 -9˟40 ˟170 僅考慮側板與梁翼緣焊縫

SPC-1 -9˟50 ˟220 不考慮焊縫影響

SPC-2 -9˟40 ˟170 不考慮焊縫影響

SPS-1 -9˟50 ˟220 試驗試件

SPS-2 -9˟40 ˟170 試驗試件

注:梁截面為HN300×150×6.5×9,柱截面為HW250×250×9×14

(a)SPB(C)-1 (b)SPB(C)-2

圖2 節點的幾何尺寸 圖3 有限元分析模型及網格劃分

焊接溫度場模擬及焊接殘余應力分布

在本研究中,采用ANSYS生死單元法模擬實際焊接過程[10]。設定每道焊縫的焊接、冷卻時間為均1500秒,圖4以試件SPB-1為例給出了的側板與梁翼緣之間焊縫的焊接及冷卻過程的溫度場分布。

(a)10s (b)100s (c)1000s (d)1500s

(e)1510s (f)1600s (g)2500s (h)3000s

(i)3010s (j)3100s (k)4000s (l)4500s

(m)4510s (n)4600s (o)5500s (p)6000s

圖4 SPB-1 焊縫及影響區隨時間變化溫度場

圖5SPB-1梁翼緣與側板等效殘余應力

在對側板加強型節點進行了如圖4所示的焊接過程模擬的基礎上,本研究以SPB-1為例給出了側板與梁翼緣焊縫等效殘余應力的模擬結果,如圖5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焊接殘余應力主要集中分布在焊縫及其影響區,隨著離焊縫距離的增加,焊接殘余應力迅速減小,在節點大部分位置焊接殘余應力為0。

節點受力性能影響分析

在考慮側板與梁翼緣對接焊縫影響的前提下,本研究選用文獻[***]中的材料的應力-應變曲線及試驗加載制度,對側板加強型節點應力分布、滯回曲線、延性系數、塑形轉角、阻尼系數等延性特征進行了分析、研究,并對SPB系列試件與SPC試件進行了對比分析,從而得出側板與梁翼緣處焊接殘余應力對節點延性特征的影響規律。

應力云圖對比

為了反映側板與梁翼緣處焊接殘余應力對加強型節點延性特征的影響,同時節省文章篇幅,圖6給出了SPB-1、SPC-1有限元模型每隔兩級加載后的應力云圖,圖中顯示,SPB與SPC試件的應力云圖特征較為相似,尤其在彈性階段,節點的應力從大小、范圍、分布規律均無顯著差別;當節點進入彈塑性階段和破壞階段后, SPB系列節點從應力分布范圍來說分布較為廣闊,且分布規律較為復雜,在焊縫附近應力增大,但對節點應力整體分布以及節點最終的破壞形態影響不明顯,這說明焊接殘余應力僅在一定范圍內,即焊縫附近對節點產生影響,其余位置應力分布規律與未考慮焊接殘應力的SPC模型基本一致,因而從應力云圖角度分析,焊接殘余應力僅會對節點的局部破壞產生一定的影響,對整體受力影響不明顯。

SPB-1 SPC-1 SPB-1 SPC-1

(a) 荷載等級一 (b) 荷載等級三

SPB-1 SPC-1 SPB-1 SPC-1

(c) 荷載等級五 (d) 荷載等級七

SPB-1 SPC-1 SPB-1 SPC-1

(e) 荷載等級九 (f) 荷載等級十一

圖6 SPB(C)-1應力云圖對比分析

應力路徑對比分析

圖7 路徑示意圖

本研究根據美國及日本的震后資料以及本團隊的前期的試驗現象,找到側板加強型節點易發生破壞的位置,一般在梁柱連接焊縫、側板端部截面變化處,為了能夠更加清楚地反映節點危險位置的應力變化規律,本文針對如圖7所示的三條關鍵路徑對側板加強型節點的應力分布規律進行分析研究,來討論焊接殘余應力對節點不同位置應力分布的影響。

(a)路徑一 (b)路徑二 (c)路徑三

圖8SPB(C)-1試件應力對比

(a)路徑一 (b)路徑二 (c)路徑三

圖9SPB(C)-2試件應力對比

由圖8(a)、圖9(a)可以看出,節點應力沿路徑一分布較為復雜, SPB系列試件的應力范圍略廣于SPC系列,在圖10(a)中SPB-2的曲線在側板與翼緣連接處,即焊縫附近出現了應力峰值,但總體來說,側板與梁翼緣間的焊接殘余應力對于路徑一而言影響不大,曲線無明顯規律可循,僅在側板、梁翼緣、柱翼緣相交處出現突變。

由圖8(b)、圖9(b)可見,節點應力沿路徑二呈規律的“幾”字形分布,考慮殘余應力影響的SPB系列構件的應力數值在側板與梁翼緣連接處明顯大于SPC構件,在梁翼緣中部區域二者的應力曲線幾乎完全重合,這一現象與圖6的應力云圖分布規律相吻合,即焊接殘余應力僅在焊縫附近對節點產生影響。從數值來說,節點沿路徑二的應力明顯大于沿路徑一的應力。

由圖8(c)、圖9(c)可見,SPB和SPC系列試件的應力曲線基本重合,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路徑三位于遠離側板與梁翼緣焊縫的區域,受到殘余應力的影響較微弱。應力曲線在梁柱翼緣根部較小,隨后出現一個明顯的增幅,在側板端部應力出現逐步遞減的趨勢,這一規律充分說明,無論是否考慮焊接殘余應力,側板加強型節點都可順利實現塑性鉸外移的目的。

側板與梁翼緣焊縫對節點延性性能的影響

(1)滯回曲線

SPB、SPC和SPS系列模型的滯回曲線及對比曲線如下圖10所示。

(a)SPB-1 (b)SPC-1 (c)SPS-1 (d)SP-1滯回曲線對比

(e)SPB-2 (f)SPC-2 (g)SPS-2 (h)SP-2滯回曲線對比

圖10 各構件滯回曲線及對比

通過圖10(a)、(b)、(e)、(f)對比分析可以看出,SPB和SPC系列試件的滯回曲線較為飽滿,曲線走勢基本一致,表明節點具有良好的塑性變形能力,相比之下試驗試件SPS的滯回曲線不夠飽滿,這與試驗受到很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有關。圖10(d)、(h)為各試件的滯回曲線對比圖,由圖可見,SPB和SPC系列試件的曲線幾乎完全重合,該現象表明側板與梁翼緣連接處焊接殘余應力對節點滯回性能的影響不明顯。

(2)承載力及延性系數

表2中給出了側板加強型節點有限元及試驗試件的位移、承載力及延性系數的具體數據。

表2 承載力及延性系數對比

項目 SP-1 SP-2

數模結果 試驗數據 數模結果 試驗數據

SPB-1 SPC-1 差別 SPS-1 SPB-2 SPC-2 差別 SPS-2

極限位移u/mm 56.88 61.5 -8.1% 80.9 56.4 70.4 -24.8% 79.4

極限承載力Pu/kN 147.64 146.41 0.82% 157.2 136.9 151.24 -10.47% 153.72

屈服位移y/mm 16.26 16.43 -1.04% 23 15.53 16.87 -8.6% 21.34

屈服荷載Py/kN 121.68 118.6 2.6% 123.7 115.87 125.5 -8.3% 116.4

延性系數/μ 3.498 3.74 -6.9% 3.52 3.63 4.2 -5.8% 3.72

由表中可見,對于極限承載力來說SPB-1和SPC-1相差0.82%,SPB-2和SPC-2相差10.47%,而對于屈服荷載來說以上兩組試件分別相差2.6%和8.3%,究其原因在于有限元模擬結果的離散性,以及加強側板的幾何尺寸差異。有限元模型和試驗試件的延性系數均達到大于3的抗震要求,說明改進型側板加強型節點具有良好的延性性能。SPB系列試件的延性系數小于SPC系列,即焊接殘余應力對于節點的延性有一定的影響,但影響較小,最大差別僅達到6.9%。

(3)延性轉角

通過對表3中模型轉角的對比可知,各試件均滿足塑形轉角大于3% rad,總轉角大于5% rad的抗震要求,且試驗試件的數據小于有限元模型,而對于有限元模型來說,無論是否考慮焊接殘余應力,兩組側板加強型節點的總轉角均未發生任何變化,塑形轉角最大差距也僅有1.34%,因此,焊接殘余應力對于側板加強型節點的延性轉角的影響較小。

表3 各構件延性轉角對比

項目 SP-1 SP-2

數模結果 試驗數據 數模結果 試驗數據

SPB-1 SPC-1 差別 SPS-1 SPB-2 SPC-2 差別 SPS-2

塑性轉角θ/%rad 5.238 5.24 -0.38% 3.94 5.29 5.22 1.34% 3.92

總轉角θ總%rad 6.0 6.0 0% 5.29 6.0 6.0 0% 5.32

(4)等效粘滯阻尼系數

表4中給出了各構件的等效粘滯阻尼系數的對比,SP-1系列構件考慮焊接殘余應力的有限元模型差別達到10.9%,而SP-2僅為1.8%,這與數值模擬結果的離散性以及側板的幾何形狀有關。

表4 等效粘滯阻尼系數對比

項目 SP-1 SP-2

數模結果 試驗數據 數模結果 試驗數據

SPB-1 SPC-1 差別 SPS-1 SPB-2 SPC-2 差別 SPS-2

等效粘滯阻尼系數he 0.52 0.469 10.9% 0.51 0.522 0.513 1.8% 0.411

通過對考慮焊接殘余應力的SPB模型與未考慮焊接殘余應力的SPC模型在應力云圖、應力路徑分布、滯回曲線、承載能力、延性系數、塑性轉角和等效粘滯阻尼系數等多方面的對比分析可知,側板與梁翼緣連接焊縫處產生的焊接殘余應力對于節點的延性力學特征影響不明顯。

結論

(1)有無考慮殘余應力均實現了塑性鉸外移,適當地保護了梁端對接焊縫。

(2)側板與梁翼緣對接焊縫對于側板加強型改進節點的延性力學特征影響不大。

綜上所述,結合本研究團隊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8]可知,側板與梁翼緣連接處的焊接殘余應力對側板加強型節點強度及延性性能影響不大,但對節點發生脆斷可能性的影響較為顯著。

參考文獻

[1] AISC, Seismic Provisions for Structural Steel Buildings. 2005

[2] 王燕,劉蕓,毛輝.梁端翼緣擴翼型節點抗震性能分析[J].土木建筑與環境工程,2013,2(35),52-60

[3] 劉蕓,王薇,王燕. 鋼框架剛性節點脆性斷裂性能研究[J]. 工業建筑,2012,9(42) :145~149.

[4] 毛輝,王燕.鋼框架梁翼緣擴翼型節點受力性能研究[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2010,42(1):36-41.

[5] 劉占科.鋼結構側板加強式剛性梁柱連接試驗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6.

[6] 黃艷.側板加強式梁柱節點抗震性能的有限元分析[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7.

[7] 張文元,王想軍,朱福軍,張耀春.梁端翼緣擴大型梁柱節點抗震性能和設計方法[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09,41(12):10-15

篇(2)

一、企業盈利能力分析概述

投資人之所以創辦企業;企業之所以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目的都是為了獲取經營收益。而經營收益的一個衡量指標便是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分析也成為利益相關者用于了解企業利潤情況的一種工具。借助于盈利能力分析,參考盈利能力的相關指標數值,相關者還能及時發現企業經營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使其在分析的基礎上做出準確的決策。

盈利能力,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獲取利潤的能力,通常也可被稱之為“資金增值能力”。通常,企業的盈利能力可通過利潤率來判斷,即企業的利潤率越高,可認為該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反之依然。不過,企業的盈利能力大小并不是一個絕對概念,其最終數值是相對于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所投入的資源和一定時期內的收益大小。盈利能力分析則是相關者利用一定的方法對企業的獲利能力所作出的判斷。企業的盈利能力分析通常包含兩部分,即在一定會計期間內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盈利能力分析;較長時期內企業穩定獲取盈利能力的分析。

二、企業盈利能力所涉及的主要指標

(一)企業經營獲利能力所涉及的指標

經營獲利能力指標是企業盈利能力分析中的重點分析指標。主要包括四個比率,即銷售毛利率銷售利潤率銷售凈利率成本費用利潤率。詳見表2-1。

表2-1企業經營獲利能力指標

[四大指標\&含義及說明\&公式\&1、銷售毛利率\&一定時期內企業的銷售毛利與營業收入的比值;

標準值通常為0.15,比率越大,說明企業經營業務的成本較低,獲利能力較強;反之相反。\&銷售毛利率=(銷售毛利/銷售收入)*100%;

銷售毛利=銷售收入-銷售成本;\&2、銷售利潤率\&一定時期內企業的銷售利潤與營業收入的比值;

該指標>0,反映企業經營業務的獲利能力。\&銷售利潤率=利潤總額/銷售收入*100%;

銷售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成本-期間費用;\&3、銷售凈利率\&一定時期內企業的凈利潤與營業收入的比值;

標準值通常為0.1,該指標通常作為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一項重點指標。比率越高,說明企業的獲利能力越強。\&銷售凈利率=凈利潤/銷售收入*100%;\&4、成本費用利潤率\&一定時期內企業的成本費用數值與營業收入的比值;一般用以反映企業經營耗費與收益之間的關系。\&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

(二)企業投資收益能力所涉及的指標

企業投資收益能力所涉及的指標通常有三個,即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總資產凈利率。詳見表2-2。

表2-2 企業投資收益能力指標

[三大指標\&含義及說明\&公式\&1、凈資產收益率(權益凈利率)\&一定時期內企業的凈利潤與平均凈資產的比率;

標準值通常為0.08,是評價企業投資收益能力的核心指標;

比率越高,說明企業獲利能力越強。\&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期初所有者權益合計+期末所有者權益合計)/2]*100%\&2、總資產報酬率\&一定時期內企業的息稅前利潤總額與平均資產的比率;

該指標主要用來衡量企業利用資產獲取利潤的能力;

比率越高,說明企業投入產出的水平較好。\&總資產報酬率=(利潤總額+利息費用)/資產平均余額*100%\&3、總資產凈利率\&一定時期內企業的凈利潤與平均資產的比率;

該指標用來衡量企業利用資產獲取凈利潤的能力,可以揭示公司的獲利能力和資產周轉速度。\&總資產凈利率=凈利潤/平均總資產*100%

=(凈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平均總資產)=營業凈利潤*總資產周轉率\&]

(三)企業資本保值增值能力所涉及的指標

企業資本保值增值能力所涉及的指標主要是指資本保值增值率。詳見表2-3

表2-3 企業資本保值增值能力指標

[指標\&含義及說明\&公式\&資本保值增值率\&企業會計期末所有者權益減除客觀增減因素的影響后的余額與期初所有者權益的比率\&資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觀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權益/年初所有者權益)*100%\&]

該指標反映了企業投資者的投入資本的保值與增值能力。比率越高,說明所有者投入資本的保全狀況越好,債務人債務越有保障,所有者權益的增長也就越快。倘若比率

三、企業盈利能力的主要影響因素

企業的盈利能力受多種影響因素的制約,所以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是一種綜合性指標,它包含著企業的產品銷售能力指標、應收賬款周轉能力指標、資產管理能力指標、風險控制指標和成本控制指標。現對這些因素指標進行逐一分析,系統理解企業的盈利能力。

(一)產品銷售能力指標

營業利潤是每家企業一直在追逐的,它是從營業收入中剝離出來的。企業的銷售能力是企業維持經營發展、謀求擴大再生產的根本因素,所以,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應注重對于企業的產品銷售能力、對市場的掌控能力的具體分析。

(二)應收賬款周轉能力指標

應收賬款在現代經濟市場環境下發生較為頻繁,合理使用應收應付賬款其實是企業融資能力的一種體現,企業對商業信用的使用早已成為現代企業購銷行為的主要方式。應收賬款的周轉速度是企業銷售能力的一個反映方面,應收賬款金額越大,企業賒銷額度越大,企業的資金流受到的限制也越大。企業應收賬款周轉速度越快,說明企業的銷售額流動性越強,盈利能力也就越強。相反的,應收賬款周轉緩慢,甚至發生壞賬,盈利能力也就會下降。

(三)資產管理能力指標

資產是企業可以準確計量的,能夠使經濟利益流入企業的資源。企業的資產結構的合理度、產業規模的大小、資產利用率的高低都直接關系著企業的盈利能力。所以,企業應重視對于資產的管理,避免不必要的資產閑置,合理控制資產結構,最終實現提高企業盈利能力的目的。

(四)風險控制指標

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要面對各種各樣的風險,沒有合理的風險控制必定會給企業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給企業的經營帶來不良的后果。因此,企業應制定合理的風險控制體系,建立風險控制分析小組,制定合理的風險應急預案,在企業遭受風險時,將損失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

(五)成本費用控制指標

成本費用是企業收入的減項,與利潤的大小有著較為直接的關系。企業提高成本費用的控制能力,是企業擴大營業利潤的一種有效手段。因此,企業應通過制定預算管理、部門(項目)成本責任制等手段,有效控制成本費用的支出,有效保證企業利潤目標的達成。

四、針對企業盈利能力分析的若干建議

盈利能力只是企業眾能力中的一種。企業若要充分提高其盈利能力,還應從企業全局予以整體把握,具體措施主要涉及以下四步。

第一步,企業首先應加快總資產周轉率,提高其整體營運能力。企業在運營中應實時分析其資產結構,通過分析尋找那些與企業的經營時期、經營性質等不相適應的資產結構,及時調整該部分資產結構的所占比例。以充分保證資產具有充足的流動性、資產結構在當前時期的合理性。對問題資產的處理要及時,減少資產浪費,提高資產的利用效率與利用程度。

第二步,企業應進一步優化資本結構,降低資產負債率,統籌發展,對各類因素全面考慮、充分把握。當企業進行資本決策時,除了要考慮資產負債率之外,還應對預期利潤與潛在風險因素等進行充分估計,并在此基礎上權衡利害得失,以做出準確的決策。此外,企業還應重視并強化資金管理,積極拓展融資渠道,挖潛績效、開源節流、降低當期費用,目的是獲取充足的現金流,以便于企業提高盈利能力。

第三步,企業還應重視對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的控制,并適當降低股權集中度。此點主要適用于上市和擬上市企業。“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并不利于該類企業籌集資金,原因是其他投資者的利益可能會因為股權結構的失衡而受到損害。因此,企業應在運營中適當限制第一大控股股東的持股比例。只有照顧到所有投資者的利益,方能為企業籌措更可能多的資金,并進一步企業的盈利能力。

第四步,企業應注意提高其生產經營與資本投資收益的盈利能力。其中,生產經營更是企業盈利的主要來源。因此,企業應在運營中集中精力不斷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生產力與獲利能力。

參考文獻:

[1]楊麗.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J].時代金融. 2011(15)

[2]周曉燕. 對現行盈利能力評價指標的淺析[J].商場現代化. 2011(01)

[3]. 企業獲利能力分析指標淺析[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 2009(09)

篇(3)

中圖分類號:TD3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20-0238-01

1 引言

在建設項目財務評價中,為了從不同角度和方面刻畫和表征出項目復雜的經濟效果,人們設計了多種評價指標,這些指標均有自己的優點,又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對于水利供水工程,《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規定,調水、供水工程融資前稅前財務基準收益率取值為4%,資本金稅后財務基準收益率取值為6%。采用的指標為財務內部收益率。《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中第四條規定,非農業用水價格,在補償供水生產成本、費用和依法計稅的基礎上,按供水凈資產計提利潤,利潤率按國內商業銀行長期貸款利率加2~3個百分點確定。

財務內部收益率與凈資產利潤率這兩個評價指標有什么不同?針對水利供水工程,在進行財務評價時,以哪一個作為評價標準較為合適?本文對于這個問題做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討。

2 財務內部收益率的含義

財務內部收益率(FIRR),是以項目計算期內,各年凈現金流量現值累計等于零的折現率表示。其經濟含義可以這樣理解:在項目的整個壽命期內,始終存在著每年按ic(財務基準收益率)=FIRR增值的、尚未被每年的凈收益收回的投資,只有在壽命結束時,投資恰好被凈收益完全收回。也就是說,運用FIRR這一比率,來描述項目的凈收益的“回收”能力。而項目的“回收”能力完全取決于項目本身(內部)每年凈收益的多少,這才是將其定為“內部收益率”的原由,它是反映項目盈利能力的最重要的動態效率型指標。

財務內部收益率的評價標準,是部門或行業的基準收益率ic(或設定的折現率)。對于水利供水工程,《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規定,調水、供水工程融資前稅前財務基準收益率取值為4%,資本金稅后財務基準收益率取值為6%。

當FIRR≥ic時,認為項目的盈利能力達到或超過了ic這一最低盈利要求,項目財務上是可行的;當FIRR≤ic時,認為項目的財務效益不佳,項目予以否決。對于水利供水工程,主要是作為測算水價的標準,即工程達到這一收益水平時所測算的水價。

3 凈資產利潤率的含義

凈資產利潤率反映所有者投資的獲利能力,該比率越高,說明所有者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其計算公式為:

凈資產利潤率=年稅后利潤(年平均稅后利潤)/權益資金投資

《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講議》中對凈資產也作了解釋:所謂凈資產,在會計準則上稱之為所有者權益,它包括實收資本(或者股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等,參照《企業財務通則》和《企業會計準則》編制的《水管單位財會制度》中凈資產是指“水管單位全部資產扣除全部負債后的額”。

凈資產收益率反映了項目單位權益資金投資獲取年稅后利潤的能力,是評價項目權益資本獲取報酬水平的最具綜合性和代表性的指標,是項目投資人特別關心的指標。

對于水利供水工程,凈資產收益率也是作為測算水價的標準,即工程達到這一標準時所測算的水價。在實際測算時通常會取計算期平均值或運行期的平均數值等,因取值標準的不同,其計算結果也會有一定的差異。

4 財務內部收益率與凈資產利潤率的比較

聯合國工發組織在《工業可行性研究手冊》(第二版)中,提出財務評價指標有三類:盈利能力分析指標、清償能力分析指標和經營效益(率)分析指標。在本文提到的兩個指標中,財務內部收益率就屬于項目盈利能力評價指標,凈資產利潤率屬于項目比率指標。

3.1 二者主要區別

財務內部收益率與凈資產利潤率相比,二者的主要區別在于以下三個方面:

(1)財務內部收益率因為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所以屬于動態指標。凈資產利潤率是年稅后利潤或年平均稅后利潤與權益資金投資的比值,為靜態指標。

(2)財務內部收益率考慮了壽命期內的全部經濟數據,凈資產利潤率沒有使用項目全部經濟數據。

(3)財務內部收益率全面反映項目的盈利能力,凈資產利潤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反映的是項目某方面的年(或年均)盈利能力。

(4)FIRR具有清晰、明確的盈利能力的概念,針對凈資產收益率,雖然《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對水利工程供水工程凈資產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但從前期工作來說,對于所有者權益中的未分配利潤及企業的股本溢價部分都是較難確定的。

3.2 二者的優缺點

財務內部收益率反映的盈利能力是由項目各年凈現金流量決定的,計算的依據為現金流量表。作為項目盈利能力評價指標,FIRR不是初始投資在整個壽命期沒的盈利率,它不僅受項目初始投資的影響,還受項壽命期內各年凈收益大小的影響。其優點是既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又使用了項目在整個壽命期的全部經濟數據。相對數據要全面、準確,所以對基礎資料要求較高。

凈資產利潤率為靜態指標,且取值較粗糙(一些指標可以取正常年份或各年平均數據)。沒有使用項目全部經濟數據,反映的是項目某方面的年(或年均)盈利能力。但是較容易判斷項目是否達到了行業的平均盈利效率,或者參考相應的企業該效益比率指標的優秀、優良或平均值,判斷項目的該項效率所處水平。體現了投入者投入企業的權益資本獲取凈收益的能力,突出反映了權益投資與報酬的關系。

5 結語

由于FIRR具有清晰、明確的盈利能力的概念,所以一直受到評價人員的青睞。雖然《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對水利工程供水工程凈資產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但從前期工作來說,對于所有者權益中的未分配利潤及企業的股本溢價部分都是較難確定的,從這個方面來說,此辦法更適用于已建工程的水價核算。

對于水利供水工程的前期工作,FIRR全面反映項目的盈利能力,而凈資產收益率體現了投入者投入企業的權益資本獲取凈收益的能力,突出反映了權益投資與報酬的關系。兩項指標指標各有優劣所以在財務評價是可以根據工程的特性和實際情況結合使用。

篇(4)

中圖分類號:F2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6)01-0078-06

一、引言

盈利能力就是企業運用其擁有的資本和資產進行經營,從而創造出現金流量的能力。盈利能力與公司股東取得的回報成正相關的關系,也就表明判斷一個上市公司是否具備投資價值與盈利能力息息相關。對于投資者來說,如何客觀公允地判斷某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一直是經濟投資領域的熱門話題,也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然而,我國的證券市場還不完善,在信息的獲取上,投資者與經營者、管理者獲得的信息不對稱。一般來說,投資者所能獲取到的信息,主要是通過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財務報表,可見對財務報表所披露的信息進行真偽判別就顯得很重要。因此,只有深入地分析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才能對上市公司的財務評價有一個客觀公允的認識。

二、文獻回顧與評述

自從有了生產活動,績效評價思想也就隨之產生,而以盈利能力分析為主的績效評價真正出現,是在20世紀30年代之后伴隨著后現代公司制企業的建立而發展起來的。

國外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發展背景,以美國、英國為主要代表,大致分為了觀察性、統計性、財務性、戰略性評價四個階段。20世紀之初,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企業兩權分離,利益相關者也就越來越關注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從而促進了企業績效文化的發展。

1903年,在美國學者Pierre Dupont的主持下,杜邦公司首次把凈資產收益率分解成幾個重要的財務指標,從而更深入地分析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這也是公認的經典業績評價方法――杜邦分析法的產生。美國學者Alexander Wole(1928)在出版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財務報表比率分析》中首次提出信用能力指數的概念,主要將其用于評價公司的信用水平。Michael Kesneer(1939)首先研究了美國經理人的報酬和公司績效評價之間的關系,在對公司績效評價中對公司盈利能力進行了研究。Edward(1971)分析了30家美國跨國公司的盈利能力評價系統,指出投資報酬率(ROI)是被公司使用最多的評價盈利能力的財務指標。1991年,美國Stern Stewart咨詢公司開發了一種新型的價值分析工具和業績評價指標――經濟增加值(EVA),從資本價值增值角度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Prowse(1992)以凈利潤作為因變量,通過分析1979―1984年的數據,實證研究了各個因素對公司盈利能力的影響。

我國對企業績效評價的研究與西方國家相比較為遲緩,我國企業績效評價的發展始于20世紀中期,財政部于1999年6月頒發的《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規則》,奠定了我國績效評價的基礎。其中規定評價的主要內容表現在資產運營、財務效益、償債能力和發展能力四個方面。2002年3月,財政部又修訂了《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操作細則》,將原有的指標進行了刪減,較大地改進了其可操作性以及合理性。

而在西方諸多先進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我國對于盈利能力的研究起點相對比較高,從目前國內研究文獻來看,主要是針對企業盈利能力的相關基本指標的討論,以及提出各類修正評價體系的指標。尤其是近年來,對于評價企業盈利能力,更多的學者利用各類數理分析方法,并結合修正后的指標體系,進行實證研究。何有世(2003)將現行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進行改進,結合十幾家企業進行了因子分析法的實證研究。張俊瑞(2004)以國內外上市公司為樣本,利用5年的財務會計信息,應用因子分析法,發現評價盈利能力的財務指標并不全面。張紅(201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構建了盈利能力的綜合評價計量指標,利用2000―2007年的財務數據,運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主成分因素,最終確定綜合計量指標,并結合相關指標對房地產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進行了分析與預測。王吉恒(2013)以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為例,通過設置各盈利指標的權重,利用層次分析法得出盈利能力評價模型,并對萬科企業盈利能力進行定量分析。唐建民(2013)利用因子分析法對2009―2011年家電行業板塊27家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進行了分析,結論是我國家電行業經營業績兩極分化嚴重,多數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表現欠佳。宋光輝(2015)從營運能力、償債能力、盈利能力、成長能力四個角度出發,運用因子分析法和聚類分析法,綜合評價了我國零部件類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在參考以上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基礎上,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對制造業企業盈利能力分析模型進行了構建。

三、研究設計

(一)盈利能力指標的確定

要進行模型分析,首先要選取合適的指標作為研究對象。有關盈利能力分析常見的會計利潤指標與現金流量指標如表1。

指標的分析和選擇過程如下:

1.由于股票市值不穩定,變動性大,通過借鑒胡志勇(2004)在《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體系的價值相關性》中的觀點,認為效績評價值較每股收益和凈資產而言,它與股票市值的價值相關性較低,難以發現其與增量價值的相關性,所以本文在指標選取中,剔除了與股票市值有關的市盈率和市凈率這兩個指標。

2.本文運用聚類分析中的層次聚類分析將各財務指標變量分類,層次聚類就是將距離相近的指標分為一類,本文將表1列示的除市盈率與市凈率之外的11個財務指標和現金流量指標運用SPSS 13.0進行分類,分類結果如表2。

由表2可知,系統將上述11個指標分為三大類:第一大類包括了每股收益、總資產凈利率、資本保值增值率、主營業務收現率;第二大類包括銷售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每股凈資產、每股股利;第三大類包括收益質量利率、每股現金凈流量、盈利現金比率。在每個大類中結合指標在實際運用中的具體情況選取兩個重要的指標作為研究對象。

3.第一大類中選取每股收益和總資產凈利率,這兩個指標在現實會計工作中經常使用。每股收益指可供分配凈利潤除以流通在外的普通股加權平均股數所得到的比率,反映每只普通股當年創造的凈利潤。總資產凈利率排除了企業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以及國家稅收政策的影響,反映每一元總資產創造的凈利潤,總資產凈利潤是企業盈利能力的關鍵。

4.第二大類中選取銷售凈利率與凈資產收益率。銷售凈利率表示每一元的銷售收入與其成本費用之間可以“擠”出來的凈利潤。該比率代表盈利能力的強弱。凈資產收益率反映每單位股東權益所賺取的凈利潤,可以用來衡量企業的總體盈利能力。對于投資者來說,其綜合性較好,較為全面地反映了企業的經營業績和財務業績。

5.第三大類中選取收益質量利率與每股現金凈流量。收益質量比率表明每單位凈利潤中由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凈流入,反映企業凈利潤中的變現水平。由于企業操縱利潤一般沒有相應的現金流量,所以該指標可以有效防止企業操縱利潤,避免給投資者帶來信息誤導。每股現金凈流量反映單位流通股平均所獲得的現金凈流量,反映的是公司分派股利的最大能力。

綜上所述,選擇每股收益、總資產凈利率、銷售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收益質量率和每股現金凈流量作為評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標。

(二)盈利能力指標樣本數據的搜集

本文所研究的樣本數據來源是:首先在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搜集所有深、滬兩市制造業上市公司代碼,在剔除其他制造行業類公司和ST公司后,為了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在剩余的1 604家制造業上市公司中運用Excel軟件隨機抽取50家公司作為本次研究的樣本公司;然后分別搜集這50家上市公司2012年、2013年、2014年年度財務報告數據,經過Excel整理得出各上市公司的六個財務指標,經過數據標準化處理、KMO檢驗和Bartlett球度檢驗,發現2012和2014年的KMO值分別為0.65、0.67,只有2013年數據的KMO統計量的數值在0.7以上,為了分析結果的準確性,選擇2013年的數據作為樣本,經過整理計算后形成50家上市公司的財務指標數據樣本。

四、盈利能力分析模型構建

得到樣本數據后,運用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本文模型分析運用的軟件是SPSS 13.0。按照以下正確步驟對數據進行詳細全面的分析。

(一)數據檢驗

數據檢驗是判斷收集的數據是否適合進行因子分析(用于因子分析的變量必須具有相關性)。本文采用KMO檢驗和Bartlett球度檢驗的方法對數據進行檢驗。其中,Bartlett球度檢驗是以變量的相關系數矩陣為基礎,若相關系數矩陣為單位陣,則各變量是獨立的,也就意味著無法進行因子分析。而KMO檢驗用于檢驗變量間的偏相關性,KMO統計量的取值一般在0―1,統計量的取值越接近于1,變量間的偏相關性則越強,因子的分析效果就越好。一般來說,KMO值在0.7以上時,就認為因子分析效果較好;低于0.5以下時,則認為因子分析效果就較差。

由表3的結果可以看到Bartlett球度檢驗統計量為211.394,其Sig值接近于0,可以認為相關系數矩陣與單位矩陣有顯著差異,表明六個變量之間有較強的相關性。KMO統計量為0.764,大于0.7,說明該六個變量適合作因子分析。

表4是給出的共同度量表,由表4可知,所有變量的共同度量均在70%以上,因此可以認為,提取出來的公因子對原始變量的解釋能力是較好的。

(二)因子提取

因子提取是從原始變量中提取出少數幾個因子來反映原始變量的絕大部分信息,從而實現降維的方法。因子的提取方法有多種,本文選擇的是主成分法。因子方差的累計貢獻率決定了因子的數量,一般情況下,累計貢獻率達到80%以上的因子,就可以確定為最后的公因子。

從表5可以得知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和累計方差貢獻率。表中第2列是“特征根”,它反映的是引入該主成分后,可以用于解釋的原始變量的信息。第3列是“方差貢獻率”,是某個特征根占特征根總和的比例。第4列是“累計方差貢獻率”,是進行主成分個數選擇的依據。一般來說,選擇累計方差貢獻率超過80%的前幾個作為主成分。表5中因子1能解釋盈利能力的權重為58.728%,因子2能解釋盈利能力的權重為21.431%,因子1解釋原變量的程度高于因子2,表中前兩個因子總共解釋了原始變量方差的80.159%,表明這兩個因子能夠對原始指標能夠進行較好的解釋。

(三)因子命名和解釋

因為通過因子分析所確定的因子的含義是較模糊的,需要進行重新命名,針對所要研究的問題作出更為清晰的解釋。當因子含義模糊不清時,即需要進行因子旋轉,旋轉后能夠得到較為合理的解釋。

表6是采用Varimax法得到的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表中第一個因子與總資產凈利率(X2)、銷售凈利率(X3)、凈資產收益率(X4)和每股收益(X1)這四個變量的荷載系數較大,主要解釋了這幾個變量。從實際意義上看這幾個變量主要反映了與會計利潤相關的指標,故將因子1命名為“會計利潤”因子。而第二個因子與收益質量率(X5)和每股現金凈流量(X6)這兩個變量的載荷系數分別為0.85和0.774,相對其他變量較大,主要用于解釋這兩個變量,從實際來看,這兩個變量也是與現金流量相關的變量,因此命名因子2為“現金流量”因子。

(四)因子得分的計算

因子得分,從便于理解的角度來講就是各因子在各樣本的具體取值,是各變量的線性組合。表7是由SPSS軟件按照回歸法估計的因子得分系數矩陣。表中第1列數據表示的是因子1中各個財務指標變量的系數,表中第2列數據表示的是因子2中各個財務指標變量的系數。

根據表7可得因子1與因子2上的得分函數:

F1=0.273X1+0.233X2+0.286X3+0.28X4-0.126X5+0.028X6 (式1)F2=-0.113X1+0.089X2-0.033X3-0.056X4+0.655X5+0.549X6 (式2)

上式中的Xi是經過標準化處理的數據,根據上式就可以確定每個上市公司因子1和因子2的數值,也被稱為因子得分。有了因子得分的函數,便能得出綜合盈利能力模型。

(五)盈利能力模型的確定

盈利能力模型的公式為:F=λ1/(λ1+λ2)F1+λ2/(λ1+λ2)F2 (式3)

式中的λ為每個因子對應的方差貢獻率,根據表5的結果可知λ1=58.728,λ2=21.431。將λ1,λ2帶入式3中,因此有了綜合盈利能力得分方程:

F=0.733F1+0.267F2 (式4)

其中F1,F2分別為因子1得分與因子2得分,結合因子得分函數式1與式2通過計算整理就可以得出制造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模型,如式5:

綜合盈利能力=0.17X1+0.19X2+0.2X3+0.19X4+0.08X5

+0.17X6 (式5)

式5中Xi為標準化后的數據,X1為每股收益、X2為總資產凈利率、X3為銷售凈利率、X4為凈資產收益率、X5為收益質量率、X6為每股現金凈流量。由上可以看出盈利能力的綜合得分由會計利潤因子與現金流量因子得分共同構成、互為彌補。其中因子1的方差貢獻率為58.728%,因子2的方差貢獻率為21.431%,可見因子1,即會計利潤因子在盈利能力評價時占有較為重要的地位,故會計利潤指標在進行盈利能力的分析時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對于摒棄傳統的會計利潤,一味強調現金流量指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就盈利能力模型來說,每股收益、總資產凈利率、銷售凈利率凈資產收益以及每股現金流量對盈利能力的影響相差不大,都在0.17―0.2之間徘徊,銷售凈利率是影響最大的,占0.2的比重,然而要指出的是收益質量率這個指標變量對綜合盈利能力的影響力相對于其他指標來說較低,只有0.08。因此,投資者在關注一個制造業公司的盈利能力時可以重點關注銷售凈利率。按照上述盈利能力模型就可以計算出各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綜合得分,并以此進行排名。

特別要注意的是,因子得分和綜合得分為負值并不代表盈利為絕對的虧損或者盈利能力為負,綜合得分為負值只表明該公司的綜合盈利水平處于平均水平之下(由于因子經過標準化處理后的結果)。綜合得分的高低并沒有一個絕對的評價標準,僅作為一個判斷該企業在同行中所處位置的依據。利用盈利模型計算出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綜合盈利能力指數,把會計利潤指標與現金流量指標進行了融合,科學地分配了現金流量指標與會計利潤指標對盈利能力的影響,從而有效地克服了傳統企業績效評價體系中單純用會計利潤指標,或過多強調現金流量指標重要性的缺點,能夠給投資者提供一個更為精確、客觀公允的參考依據,選擇盈利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公司進行投資,從而提高投資收益,降低投資風險。

五、盈利能力分析模型的應用

將得到的綜合盈利能力模型運用于實際投資決策當中,隨機選擇兩家制造業上市公司來進行盈利能力的比較。作為投資者,現有兩個投資方案:方案一是投資蘇州斯萊克精密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方案二是投資東莞勁勝精密組件股份有限公司。選擇這兩家制造業上市公司的原因是,將因子分析得出的排名與傳統的杜邦分析得出的排名進行分析比較后,發現這兩家公司的排名差異大,并且都屬于精密構件與精密模具加工和制造公司。假設選擇投資方案的依據是盈利能力,不考慮其他因素。接下來用傳統方法與盈利能力模型對其盈利能力分別進行分析,根據其2013年資產負債表日的財務數據資料得出各會計利潤指標與現金流量指標,基本資料如表8。

從傳統的盈利能力指標分析來看,表8中會計利潤指標與公司的盈利能力呈正相關關系,即指數越高代表盈利能力越好,可以直觀地得知在會計利潤指標下,斯萊克公司的盈利能力指標均高于勁勝精密,從會計利潤的角度看應選擇斯萊克公司作為投資對象。但是,從現金流量指標來看,勁勝精密公司現金流量又都優于斯萊克,應該選擇勁勝精密。如此一來,問題就顯而易見了,兩者得出的結論不一致,導致投資者很難作出投資選擇。

從綜合盈利能力得分模型的角度來分析,首先將模型中所需的每股收益、總資產凈利率、銷售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收益質量率、每股現金凈流量這六個變量進行標準化。將標準化后的六指標帶入綜合盈利得分模型中,可以得出斯萊克因子1得分為1.63,因子2得分為-0.25,盈利能力綜合得分為1.68,勁勝精密因子1得分為0.17,因子2得分為1.53,盈利能力綜合得分為1.38。由因子1與因子2的得分差異可以看出,斯萊克的會計利潤因子得分雖高于勁勝精密,但是現金流量因子得分為負數,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收現能力差,存在著財務風險。綜合會計利潤指標與現金流量指標,斯萊克的綜合盈利能力大于勁勝精密的綜合盈利能力,因此可以確定斯萊克公司作為投資的選擇。

從以上案例分析的結果來看,在投資者進行投資時,傳統盈利能力分析單個指標的比較無法判定投資選擇,不能滿足投資者的需求,而本文的盈利模型則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結合會計利潤指標與現金流量指標,能夠全面、準確、客觀地評價該公司的綜合盈利能力,給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參考依據。

六、結論

本文的研究立足于樣本數據本身,運用層次聚類法將初選的11個會計利潤指標與現金流量指標分成三大類,然后結合各個財務指標實際運用情況在每個大類里選出兩個合適的指標,最后形成了六個合適的指標變量作為研究制造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樣本指標,分別是:每股收益、總資產凈利率、銷售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收益質量率和每股現金凈流量。這組指標的確立彌補了會計利潤指標或現金流量單一指標基礎的缺陷,并且,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現代盈利能力評價體系必然是將會計利潤指標與現金流量指標進行融合。本文從兩者相結合的角度,運用因子分析得出綜合盈利能力模型公式。

從因子分析的結果來看“會計利潤”因子能夠解釋大部分的盈利能力,其在盈利能力分析體系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由此可以看出在盈利能力分析中摒棄傳統的會計利潤分析指標與過分強調現金流量指標都是不可取的。從得出的綜合盈利能力計算公式的分析中可知,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應格外關注會計利潤指標中的銷售凈利率與總資產凈利率以及現金流量指標中的收益質量率。運用因子分析法將會計利潤指標與現金流量指標有機結合起來,得出綜合盈利能力方程,克服了傳統單一指標對公司盈利能力比較的缺點,能更系統、客觀、全面地對制造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進行對比,二者具有互補性。對于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決策投資制造業上市公司較好的評估方法。

【參考文獻】

[1] WILLIAMSON R W. Evidence on the Selective Reporting of Financial adios[J].Accounting Review,2002(1): 22-26.

[2] ALTMAN, E.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te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 Journal of Finance,1971(9):29-32.

[3] PROWSE S D. The structure of corporate ownership in Japan[J].Journal of Finance,1992 (3):1121-1140.

[4] 何有世,徐文芹.因子分析法在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評價中的應用[J].數理統計與管理,2003(1):19-22.

[5] 張俊瑞,賈宗武,孫玉梅.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因子分析[J].當代經濟科學,2004(6):53-59.

[6] 張紅,林蔭,劉平.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房地產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與預測[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470-473.

[7] 唐建民,王娟.基于因子分析的家電行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評價[J].會計之友,2013(2):75-79.

篇(5)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8-0141-04

上市公司的健康與繁榮對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為各利益相關者所重視。任何一個上市公司的良好的經營業績,從根本上看,都離不開其較強的盈利能力,它直接影響公司的經營業績,也是各方所關注的焦點問題。本文運用因子分析方法對甘肅省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進行實證分析,以期對相關管理者和投資者提供對策依據。

一、建立因子分析模型

(一)因子分析模型的引入

因子分析是研究如何以最少的信息丟失,將眾多的原始變量縮成少數幾個因子變量,以及何使因子變量具有較強的可解釋性的一種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它是通過變量的相關系數矩陣內部結構的研究,通過矩陣變化找出能影響相關系數矩陣內部結構的研究,找出能控制所有變量的少數幾個隨機變量去描述多個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通常把少數幾個隨機變量稱為因子。然后根據不同的相關性將變量分組,使相關性較高的變量在同一組。

(二)數據來源及指標選擇

本文選取甘肅省21家上市公司(除去ST公司)為樣本,以新浪財經網公布的2011年前三季度的財務報告為基本數據,利用SPSS17.0軟件,在借鑒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選取了與企業盈利能力相關的5項財務指標進行因子分析:主營業務凈利率(X1)、資產凈利率(X2)、 主營業務毛利率(X3)、凈資產收益率(X4)、每股收益(X5),限于篇幅所限,原始數據在此從略。

二、實證分析

(一)可行性檢驗

文章采用KMO測度和Bartlett球形檢驗對進行因子分析的可行性進行驗證,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經檢驗,KMO值為0.613,雖然較小但大于0.5,考慮到變量個數本身較小,因此著重看球形檢驗。Bartlett球形檢驗統計量的觀測值為74.561,對應的概率值P接近于0(Sig=0.000),在顯著性水平為0.05的情況下,概率P值遠低于顯著性水平,應該拒絕Bartlett球形檢驗的零假設,可以認為相關系數矩陣與單位矩陣存在顯著差異,表明原有變量還是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二)提取因子

文章通過SPSS17.0軟件運用主成分分析法構造因子變量:將原始數據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計算原始變量間簡單相關系數矩陣,并求其出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根據得出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得到由原始變量組合而成的主因子(見表2)。根據特征根大于1的原則,2個主成分入選,并且這兩個主成分的累積方差貢獻率達到了88.256%,可以反映原指標88.256%的信息量,因此上述5項指標可以綜合成公共因子F1和F2。

(三)因子解釋

為更好地解釋因子,使其具有更加明確的含義,需對因子載荷矩陣進行旋轉。文章采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轉的方法進行旋轉,得到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如表3所示)。

通過觀察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可以發現:公因子F1載荷較高的指標為X2(資產凈利率)、X4(凈資產收益率)和X5(每股收益);公因子F2在和較高的指標為X1(主營業務凈利率)和X3(主營業務毛利率)。公因子F1主要反映了上市公司資產營運的盈利能力,各項資產利用的越有效,其盈利能力越強;公因子F2主要反映了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的盈利情況。

(四)因子得分與綜合評價

根據表4因子得分系數矩陣,可以建立因子得分模型:

F1=0.114X1+0.219X2-0.246X3+0.403X4+0.406X3

F2=0.349X1+0.165X2+0.734X3-0.168X4-0.217X3

為了從不同側面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可以將各公因子對應的方差貢獻率為權數計算綜合評價值,建立綜合評價模型:

F=0.55578F1+0.32679F2

我們可以將各個因子代入以上的模型,可以得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大小。我們可以根據F值的大小來判斷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F值越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就越強。

根據上述各因子得分和綜合因子得分模型可以計算甘肅21家上市公司的得分并可以得到按因子1和因子2得分以及因子綜合得分排序的結果(如下頁表5所示)。

三、結論

從下頁表5中可以看到:

1.按因子1排名,2011年第三季度祁連山、銀億股份、方大碳素、酒鋼宏興、靖遠煤電五家上市公司分別占據前五名。由于因子1主要反映了公司的管理者運營資產獲取利潤的能力與效率,反映了資產的回報情況,因此排序表明了這些上市公司的資產利用效率較高,具有將強的盈利能力。相反地,莫高股份、海默科技、榮華實業、蘭州黃河、敦煌種業這五家上市公司在運用資產盈利方面排名最低,表明這些企業還需進一步改進,提高資產利用效率,增強資產的盈利能力。

2.按因子2排名,2011年第三季度,獨一味、莫高股份、榮華實業、蘭州黃河、藍科高新五家上市公司分別占據前五名。因子2主要反映的是各公司的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以及主營業務毛利率的情況,得分越高表明其主營產品的附加值高,主營業務發展越有優勢,獲利能力越強。三毛派神、蘭州民百、國投電力、祁連山、酒鋼宏興這五個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凈利率和主營業務毛利率水平較差,表明其主營業務產品附加值不夠,沒有形成主營業務產品的成本競爭優勢。

3.按綜合得分排名,2 011年第三季度中祁連山、銀億股份、方大碳素、獨一味和藍科高新五家上市公司得分最高,分列前五名。通過分析可知,祁連山、銀億股份、方大碳素這三家公司的綜合得分排名與因子1得分排名保持一致,都是分列前三名,但這三家公司的因子2得分排名在21家上市公司中卻分列第20名、第15名和第7名,說明這三家公司雖然盈利能力表現突出,但其主營業務毛利率水平較低,需進一步增加產品附加值,增強產品的競爭優勢。亞盛集團、蘭州黃河、西北化工、長城電工、敦煌種業這五家公司綜合得分最低,在所有上市公司中表現最差,分析發現這5家公司因子1得分大都較低,排名較為落后,導致其綜合排名落后,這表明這些企業在今后發展中需著重提高資產利用率,增強其獲利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偉,莫蓉,黃麗.上市公司績效評價指標的多元統計分析[J].經濟評論,2003,(6).

[2] 于海燕.江西省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和公司價值分析[J].統計與決策,2005,(10).

[3] 薛云帆,阿孜古麗,劉威.上市公司經營業績評價指標選擇的實證分析[J].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2006,(20).

[4] 羅英婷,楊鈺娟.SPSS統計分析從基礎到實踐:第2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5] 馬勝春.中國旅游業上市公司績效評價[J].財會研究,2011,(1).

[6] 方文彬.甘肅省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實證分析[J].財會研究,2011,(23).

[7] 黃世英,秦學志.制造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統計特征研究[J].財會通訊,2010,(6).

篇(6)

一、盈利能力的內涵。盈利能力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利用各種經濟資源賺取利潤的能力,它既能反映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銷售水平、現金獲取水平、降低成本水平,又能反映企業資產的營運效益、獲得報酬控制風險的水平以及未來的增長潛能。對上市公司而言,利益相關者關注股東報酬的高低、債權人債務的安全程度、經營業績及公司的健康發展,這包括現實的盈利能力和潛在的盈利能力。因此,本文調整了以下因素:證券買賣等非正常項目、已經或將要停止的營業項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別項目、會計準則和財務制度變更帶來的累計影響等。

二、盈利能力影響因素分析。為了準確合理地分析公司的經營效益和盈利狀況,需要了解決定盈利水平的各種因素。由于上市公司的特殊性,影響其盈利能力的因素較為復雜,大致可分為非財務因素和財務因素兩種。

首先,非財務因素包括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兩個方面。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全球經濟形勢、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發展水平、行業或產業發展的情況、產品所處的市場環境等。雖然外部環境變化萬千,但是內部條件的改善可以更好的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充分利用外部環境,優化企業內部因素,化劣勢為優勢,增強自身活力,擴大市場占有率,這些都能夠有效地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其次,財務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生產經營盈利能力。生產經營盈利能力是指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實現一定的營業收入或消耗一定的資金而取得的利潤額,它反映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賺取利潤的能力,是企業最基本的盈利能力,同時也是其他盈利能力的基礎;二是資產盈利能力。它是從投入產出的角度來分析,公司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必須具有一定的資產,資產的各種形態應有合理的配置,并要有效運用;三是所有者投資盈利能力。所有者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投資報酬,公司投資報酬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現有投資者是否繼續投資,以及潛在的投資者是否追加投資。企業存在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為股東創造財富,由此出發,所有者投資盈利能力是評價企業盈利能力的核心要素。

海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框架構建

一、研究對象選取。由于ST類上市公司經營凈利潤為負,且風險溢價較大,盈利能力穩定性很弱,因此剔除ST類上市公司。以2010年審計財務報告的非ST類A股海南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共包括17家上市公司,涵蓋農業、制造業、交通運輸業及房地產與建筑業等多個行業,這些公司都是各個行業發展中突出的代表性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海南整體微觀經濟體的盈利能力與企業活力,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和借鑒意義。

二、指標體系構建原則。在研究海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過程中,勢必要涉及對評價體系的研究。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時需要系統地綜合現有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充分考慮如何體現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內涵,力求使指標體系兼顧科學性、全面性、目的性和可操作性。

一是科學性。企業盈利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應該準確地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實際情況,以便于企業通過與競爭對手的比較,發掘企業的贏利潛力;二是全面性。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因素較多,因此需要一系列相互依存的指標,來從各個不同角度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剖析,從而全面準確地反映盈利能力的狀況;三是目的性。企業盈利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目的是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狀況,發現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原因,指出改善企業盈利能力的手段和方法,最終有利于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四是可操作性。在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內涵的前提下,指標體系的設計,盡量與現有的會計統計制度相銜接,同時做到指標含義明確,具有一定的現實統計基礎。

三、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為了綜合全面地評估海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本文在指標體系的構建中借鑒平衡記分卡方法,采用加權平均的綜合分析方法來構建海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評估體系,主要考慮生產經營盈利能力、資產盈利能力與所有者投資盈利能力幾個方面。

首先,生產經營的盈利是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標,是企業獲利能力的基礎,主要包括營業利潤率,主營業務利潤率等指標;其次,資產盈利能力能夠放映企業整體資產的運營效率及盈利基礎,主要包括總資產收益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等指標;最后,所有者投資盈利是核心,是權益投資者最關心的指標,也是財務盈利能力分析的基礎,其核心指標是凈資產收益率。

海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統計分析與建議

一、海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統計結果與分析。根據上文對樣本的選取和盈利能力評價指標的構建,主要從生產經營盈利能力、資產盈利能力與所有者投資盈利能力三個方面予以評估,其具體統計結果如下表:

從以上統計數據可知,2010年17家樣本上市公司中,海南航空、海南椰島、海南瑞澤等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表現最強。農業板塊、醫藥板塊的整體盈利能力較好,而計算機服務行業、交通運輸業等行業的盈利能力不甚理想。由此,上市公司盈利狀況的行業分布也揭示出未來海南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及上市資源配置的重點。總體看來,2010年海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顯著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整體偏低,成本費用控制能力較弱。2010年海南上市公司簡均的凈資產收益率約為12.26%,低于A股上市公司總體盈利水平。另外,大部分公司盡管銷售毛利率較高,但最終的凈利率與凈利潤卻不甚理想,這反映出上市公司成本費用控制需要改善的問題。二是盈利能力波動性較大,可持續性較弱。由于主營業務發展方向不明確,核心競爭力薄弱等原因,上市公司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不足,因而造成盈利能力的連續性較差。

二、改善海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對策建議。針對以上分析的海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存在的問題,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首先,突出公司主營業務,強化投資管理。主營業務獲利能力是公司盈利能力的基礎指標,也是公司長期穩定盈利的根基所在。海南上市公司具有主營業務不明確,資產重組頻繁等特征,由此造成公司核心競爭能力不足,特色優勢領域不能有效發揮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在做精做專主營業務的同時,強化投入資本管理,防止過度分散化投資是提升海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關鍵之一。

篇(7)

一 引言

我國股份制銀行走過了成就矚目的“黃金十年”,如今面臨著嚴峻的轉型考驗,股份制銀行以利差為主要來源的盈利模式急需改變。在轉型的同時如何保證利潤的同步增長,成為各股份制銀行面臨的最直接的挑戰。

本文認為股份制銀行在轉型的同時謀求利潤的高增長,須對自己的盈利能力和優劣勢有清楚的認識,避其所短,揚起所長,從而清晰地定位轉型后的盈利模式。為了避免傳統評價方式權重賦予的主觀性與隨意性,更加客觀公正地評價股份制銀行與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差別,本文采取因子分析法,在進行綜合評價排序時,以方差貢獻率為權重,以達到科學評價的目的。

二 盈利分析的實證研究

(一)數據整理

本文收集了我國5家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和7家上市股份制銀行2010年前三季度數據,12家銀行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華夏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并選取了9個能反映銀行盈利能力的指標。9個評價指標分別是:所有者權益、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息收入、凈利潤總額、主營業務凈利率、每股收益、每股未分配利潤、凈資產收益率和成本費用利潤率。以上數據來源于各銀行2010年第三季度報。

在因子分析之前,首先對變量的相關關系進行檢驗。通過SPSS軟件將變量標準化處理,并生成相關系數矩陣,通過分析相關系數矩陣,發現大多數指標之間存在顯著相關關系。此外,巴特利特球度檢驗的觀測值比較大,拒絕原假設,即變量適合做因子分析。而KMO的統計值為0.605,在可接受的范圍內。綜合考慮,可以采用因子分析比較上市股份制銀行與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

(二)提取因子

采取主成分分析法,系統自動提取因子并選取特征值大于1的特征根。如表1所示,由于前兩個主成分的方差貢獻都大于1,并且累積方差貢獻率為87.702%,即兩個主成分能解釋原有變量總方差的87.702%,總體上,原有變量信息丟失較少,效果較理想,因此,本文提取前兩個主成分作為公共因子。

(三)因子的命名解釋

在因子載荷矩陣中,公共因子在一些變量上的載荷值分布過于平均,表明原有變量的信息需要由多個因子來共同解釋,即每個因子不能典型代表任何一個原有變量,在這種情況下,各個因子的實際含義是模糊不清的,為了使因子具有命名解釋性,本文采用方差最大法對因子載荷矩陣實行正交旋轉,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所有者權益、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息收入、凈利潤總額、每股收益、每股未分配利潤在第一個綜合因子F1上有較高的載荷,說明F1主要解釋了反映銀行盈利規模的指標,所以命名F1為銀行盈利規模因子。主營業務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成本費用利潤率在第二個綜合因子F2上有較高的載荷,說明F2主要解釋了反映銀行盈利效率與潛力的指標,所以命名F2為銀行盈利效率與潛力因子。

(四)計算因子得分

采用回歸法估計因子得分系數,并利用因子得分變量對各股份制銀行與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進行比對研究。

根據因子得分系數矩陣,得因子得分的函數為:

F1=0.175X1+0.177X2+0.176X3+0.156X4-0.245X5-0.067X6-0.238X7-0.095X8-0.011X9

F2=0.058X1+0.054X2+0.054X3+0.093X4+0.174X5+0.309X6+0.199X7+0.293X8+0.264X9

以方差解釋表中前兩個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權數,構造銀行盈利能力綜合得分模型:

F=0.60035F1+0.27667F2

至此,系統將自動生成各上市股份制銀行與國有控股銀行兩個因子得分,將兩個因子得分代入盈利能力綜合得分模型,各銀行盈利能力綜合得分及次序如表3所示。

根據因子得分,在盈利規模因子F1方面,工商銀行得分最高,其次是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表現也較好,整體來看,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的盈利規模優于股份制商業銀行,從原始數據來看,國有控股商業銀行龐大的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總額都是股份制銀行望塵莫及的,然而這種優勢并不是因為其高效率的經營,而是得益于國家政策支持;在盈利效率與潛力因子F2方面,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興業銀行位居前三,股份制銀行普遍排名比較靠前,結合原始數據,發現股份制銀行在主營業務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的指標上普遍優于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再次反映了國有控股銀行盈利的絕對規模大,但是相對效率低,但是隨著國有控股銀行近幾年對經營管理的重視增加,其盈利效率在逐步提高,股份制銀行的經營效率優勢正在縮小。從綜合排名來看,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位居前三,并且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均優于股份制銀行,在股份制銀行中,中信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排名靠前,但仍與國有控股商業銀行有較大的差距。

三 結論

通過實證研究,我國股份制銀行在盈利能力方面與國有控股商業銀行之間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不可否認,股份制銀行仍具有較好地盈利潛力。在此,本文為股份制銀行提高盈利能力提出兩點建議。

(一)優化收入結構

篇(8)

關鍵詞 財務報表 分析 問題

財務報表分析像是一門“藝術”,企業的一些玄機從財務報表分析上都可以體現出來。對于所有企業來說,財務報表關系著高層領導的重大決策,反映出企業所有的經濟活動。充分解讀與徹底分析財務報表,能夠使我們摘除一些財務報表不必要的“粉飾”,公平、公正的評估一個企業的價值與未來。

一、分析財務報表的目的所在

財務報表分析,又可以稱之為財務分析,是指通過整理與收集財務報告里面的一些數據,并且結合其他相關信息,對某一企業的財政狀況、經營模式和資金流量做一番比較與評估,為財務報告的使用者和企業領導機構提供管理決斷和掌握依據的管理工作。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新的業務在不斷的出現,對于財務信息的專業化程度也越來越多。另外,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使普通公眾也越來越多的成為企業的債權人和股東這樣的利益相關者,所以需要利用財務信息進行一定的分析,從而令其投資與融資做出一定的決策,這是從外部的角度來說。從內部的需求來說,企業組織的形式在不斷的復雜化,所以像往常通過利潤進行評價企業內部的決策機制,已經不能夠滿足需要了,這樣就需要利用財務分析的結果進行較完善的內部業績評價。那么,內外共同導致了財務分析的地位愈發重要。財務報表分析的目的就是通過分析得出結論,為投資人、相關債權人做出一定的決策。具體來說分為兩點:

1、為投資決策、信貸決策、銷售決策和宏觀經濟提供依據。

2、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進行業績的評價、監督和選擇精準提供依據。

二、財務報表分析的內容

(一)財務分析的內容構成

對于會計報表來說,一般應反映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結構性的一種描述,會計報表當中提供出非常重要的會計信息。對于一些沒有學過財務報表分析的人來說,往往理解財務報表的分析就是對報表上的數據計算出一定的比率之后所得出的結果。

(二)盈利能力分析的含義與目的

企業本身是以盈利為目的,盈利能力就是獲利的能力,是企業賺取利潤的能力。關于盈利能力的分析主要通過一定的方法看一下企業賺取利潤的能力是強是弱。對于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最大化程度的獲得一定的利潤,所以盈利能力的分析是財務分析當中比較重要的部分。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評估企業價值,因為企業價值的大小決定著企業未來獲取盈利的能力。

(三)償債能力分析的含義與目的

償債能力的分析反映的是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對于企業,債務具有雙重性,若果取得一定的債務同樣也會獲得一定財務杠桿的利益。不過一旦負債程度利用的不好,負債過多償債的壓力就會更大,償債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償債能力分析和長期償債能力分析。

(四)營運能力分析的含義和目的

營運能力主要反映的是企業資產運用循環效率的高或低。如果營運能力比較強,那么資產的周轉速度就比較快,周轉時間也較短,對于資產的占用資金就比較少。所以我們通過營運能力的分析可以發現企業資產利用效率的不足,來挖掘資產的潛力。一般來說,營運能力的分析包括流動資產營運能力的分析和總資產營運能力的分析。

(五)財務綜合分析的主要方法

關于財務綜合分析就是指各種財務能力之間的相互關系,得出企業整體的財務狀況,分析方法分為杜邦財務分析法和沃爾評分法。

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政府會規定統一的日期進行公布標準財務比率,為一些報表使用者提供了很簡便的分析數據,在我國雖然現在還沒有這方面的要求和資料,但是在很多經濟報刊上也記載過類似的文章,下面我們舉一個例子讓大家更好地了解財務報表分析的具體方法。例子是根據全國挑選出100家公司的財務平均比率進行統計,具體資料如下表:

序號 項目 商業比率 工業比率

1 自有資產 0.75 0.60

2 固定資產 0.2 0.50

3 流動 5.26 2.99

4 速動 4.62 1.43

5 資產負荷 0.35 0.48

6 應收賬款周轉 120 6.83

7 總資產周轉 1.22 0.78

8 股本凈利 44.3 97.1

9 每股凈資本 3.96 2.48

10 股東權益 0.78 0.64

這張表格的數據雖然有些粗淺,但是還是可以給予我們一些啟發,如果統計部門可以根據類似行業、類似規模的企業的財務報表進行總體分析,做出一套平均值,根據平均值計算出財務比率,這個數據代表了當今企業的平均財務水平,有了這套平均數據,企業可以定期的與實際比率進行對比,從中比較出企業所存在優劣程度。

三、財務分析的評價基準

財務分析的評價基準就是在一定目標的財務下,人為的來設定劃分評價對象優劣的財務標準。對于財務分析的評價基準并不是唯一的,我們可以采用不同的基準使得同一個分析對象得到不同的分析結論。財務分析評價基準的種類有:

(一)經驗基準

經驗基準是指根據長期的、不斷的日常觀察和實踐所形成的基準,是根據事實現象沒有理論支撐的基準。

(二)行業基準

行業基準主要是指行業內所有企業某個相同財務指標的平均水平或是比較“優”的水平。行業基準的優點是便于比較。

(三)歷史基準

歷史基準是指本企業在過去某段時間之內歷史數據的實際值。

(四)目標基準

目標基準是指財務人員綜合企業歷史財務數據和現實經濟狀況所提出來的理想標準。

總結:對于財務報表分析,不僅有利于我們更加全面的掌握企業的財務狀況和評估決策,還可以為一些投資者提供安全真實的企業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獲利能力等相關財務信息,對報表使用者通過分析做出正確判斷和重要決策。本文通過講述財務報表分析的內容和若干問題,指出一些企業財務報表自身應該改善和加強的內容。

參考文獻:

[1]宗桂云.淺談企業財務報表分析.交通財會.2010(02).

篇(9)

中圖分類號:F259.27;F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5)23-0087-04

一、引言

企業財務競爭力研究是財務管理理論的創新,是競爭力理論的新概念,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魏順澤,2011)。目前,企業財務競爭力的相關研究處于起步階段,其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尚未形成共識(何瑛,2011)。物流業是朝陽產業,現代物流產業的發展是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完善投資環境、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國務院關于印發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國發〔2014〕42號)明確了物流業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地位,提出至2020年實現我國物流企業競爭力顯著增強,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綜合物流企業集團和物流服務品牌。因此,開展物流上市公司競爭力研究極具現實意義。

有關物流競爭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區域、行業或者產業視角以及物流企業競爭力研究方面,有關物流企業財務競爭力的研究較少,有關物流上市公司財務競爭力的研究則更少。顧麗琴(2015)從物流競爭實力以及物流競爭潛力兩個層面構建區域物流競爭力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分析了中部六省在2008―2012年期間區域物流競爭實力與競爭潛力的動態變化。周青浮(2014)分析了物流產業集群的競爭力評價影響因素集,構建了廣義偏差最小的物流產業集群競爭力評價模型。曹小英(2015)在對農產品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進行界定的基礎上,從服務力、創新力、管理力、營銷力和文化力五個方面分析了農產品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構建了農產品物流企業“五力”鉆石模型。賈煒瑩(2013)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構建我國物流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評價模型,對公司財務風險作出評價。馬育倩、陸相林(2015)對我國旅游上市公司的財務競爭力進行了評價。

綜上所述,對作為國家基礎性、戰略性產業中龍頭地位的物流上市公司開展研究,既具現實意義,又具有學術意義。基于此,文章構建了物流上市公司財務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并選取國內38家物流上市公司2014年度的財務數據,利用主成分方法進行評價,進而提出其競爭力提升的建設性意見。

二、物流上市公司財務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構建物流上市公司財務指標體系時,需要權衡其利益相關者需求。不同主體關注著不同的評價指標,物流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主要關心企業的運轉情況和利潤指標的完成情況,股東關心盈利情況和企業的成長能力,債權人則關心企業的償債能力。因此,綜合物流上市公司的規模實力、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五個方面,設計了12個二級指標,構建了我國物流上市公司財務競爭力的評價體系(見表1)。

三、國內物流上市公司財務競爭力評價過程

(一)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以滬深兩市A股物流上市公司共計38家(名單詳見表4)為樣本,主要采用其2014年上市公司年報數據,收集整理計算得到二級指標數據值。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即PCA)方法,由Hotelling首先提出,是一種重要的多元統計方法(陳鶴亭,2000),可通過指標的線性組合,將多個具有相關關系的指標綜合為少數幾個指標(即主成分),可更集中、典型描述和評價研究對象的特征。

(二)指標數據轉化與標準化

(三)分析有效性檢驗

對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并分析其適應性檢驗,得到Bartlett檢驗值為0,KMO值為0.617>0.5,因此,上述數據適合進行主成分分析(陸相林,2007)。計算12個財務評價指標的相關系數矩陣,得各主成分的特征值、貢獻率和累積貢獻率(見表2)。

(四)確定主成分數目

在主成分分析中,有兩種方法,方法一為選取因子特征值大于1以上的主成分,方法二為選取累積貢獻率達85%~95%的主成分(陸相林,2007)。本文對上述兩種方法折衷,選取前五個主成分。原因為,第五個主成分特征值小于1,且由表2知前五個主成分的累積貢獻率已達80.709%,在滿足方法一的基礎上,也較好滿足了方法二的要求。因此,主成分確定為F1,F2,F3,F4,F5并得到各指標在主成分上的載荷(如表3)。

(五)主成分經濟性解釋

如表3所示,第一主成分F1在資產利潤率x5、資產凈利率x6上的載荷值較大,且符號為正,可以反映物流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因此稱之為盈利因子。

第二主成分F2在資產總額x1、成本費用凈利率x7上的載荷值較大,且符號為正,可以認為是反映規模實力狀況的因素,稱之為規模因子。

第三主成分F3在流動比率x3、總資產周轉率x8上的載荷值較大,且符號為正,可以認為是反映償債能力狀況的因素,稱之為償債因子。

第四主成分F4在銷售增長率x12、流動資產周轉率x9上的載荷值較大,可以認為是反映發展能力狀況的因素,稱之為發展因子。

第五主成分F5在總資產周轉率x8、流動資產周轉率x9上的載荷值較大,且符號為正,可以反映營運能力狀況的水平,稱之為營運能力因子。

(六)綜合得分及排名

根據選定的五個主成分(F1、F2、F3、F4、F5)及其得分進行加權并求和,可進一步得出38家物流上市公司的財務競爭力綜合得分及排名(見表4)。

由表4可知,我國38家物流上市公司的財務競爭力存在明顯的差異,整體可表述為“排名靠前者競爭優勢明顯,排名靠后者劣勢突出”。如38家物流上市公司中,財務競爭力綜合得分大于0.5的只有兩家公司,分別為南方航空和鹽田港,分值為1.188和0.547,可見各排名靠前的公司競爭優勢明顯,特別是南方航空,得分為1.188。財務競爭力綜合得分小于-0.5的有3家,分別為蕪湖港、亞通股份、長航鳳凰,得分為-0.527、-0.552、-2.541,特別是長航鳳凰綜合得分為-2.541,可見其財務競爭力劣勢明顯,詳見圖1。

第一主成分F1得分中,得分大于0.5的分別為鹽田港、上港集團,可知上述公司盈利能力較強;得分小于-0.5的分別為亞通股份、保稅科技、長航鳳凰,可知上述公司盈利能力較差。

第二主成分F2得分中,得分大于0.5的只有南方航空,分值高達5.710,可知其規模實力極強;得分小于-0.5的分別為上港集團、中國遠洋、東方航空,可知上述公司規模實力較差。

第三主成分F3得分中,得分大于0.5的分別為鹽田港、錦江投資、外運發展、廣深鐵路、上港集團、XD天津港、長航鳳凰、廈門港務、鐵龍物流、保稅科技、北巴傳媒、深赤灣、日照港,可知上述公司償債能力較強;得分小于-0.5的分別為中遠航運、中儲股份、中國遠洋、中國國航、東方航空、海南航空、蕪湖港、亞通股份、江西長運、長油,可知上述公司償債因子較差。

第四主成分F4得分中,得分大于0.5的分別為SST天海、保稅科技、錦州港、重慶港九、XD天津港、廈門港務,可知上述公司發展能力較強;得分小于-0.5的分別為廣深鐵路、外運發展、中儲股份、長航鳳凰、鹽田港、北巴傳媒、蕪湖港,可知上述公司發展能力較差。

第五主成分F5得分中,得分大于0.5的分別為東方航空、中國遠洋、南方航空、上港集團、中海發展、中海集運,可知上述公司營運能力較強;得分小于-0.5的分別為連云港、中海海盛、北巴傳媒、亞通股份、長江投資、南京港、海南航空、江西長運、長油、中國國航,可知上述公司營運能力較差。

四、結論與探討

(一)結論

1.本文構建的物流上市公司財務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通過主成分分析方法評價后,得出了比較合理的解釋,證明了所建指標體系的科學性。第一主成分F1主要反映了各物流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第二主成分F2主要反映了各物流上市公司的規模實力狀況,第三主成分F3主要反映了物流上市公司的償債能力,第四主成分F4主要反映了物流上市公司的發展能力狀況,第五主成分F5主要反映了各物流上市公司的營運能力。

2.求得上述五個主成分的得分后,據其含義從盈利能力、規模實力、償債能力、發展能力、營運能力五個方面,列出了優勢與劣勢企業,為各企業進一步改進、提升其財務競爭力指明了方向。

3.對各物流上市公司的主成分得分加權求和(ΣF= 0.446F1 + 0.195F2 + 0.145F3 +

0.119F4+0.094F5),最終得其綜合得分并排序,可以對其綜合財務競爭力作出評價。

(二)探討

1.研究只選取了38家物流上市公司2014年度的年度報告,因此所得結論的可靠性需進一步驗證,今后的努力方向可對物流上市公司企業多年觀測結果加以實證。

2.實證中發現,各物流上市公司第二、四、五主成分得分值兩極分化相當明顯,即各企業的規模實力、發展能力、營運能力有可能是影響各企業財務競爭力的突出因子,并有可能最終決定其核心競爭力。

3.研究僅對國內物流上市公司財務競爭力進行評價,未來可拓展至財務競爭力與企業核心競爭力關系的研究。

4.主成分分析中筆者發現,選取載荷符號為正且值較大的指標對主成分含義加以解釋更為有效。盡管從統計意義上看,對于值為負、絕對值較大的載荷原則上也有意義,并且也有學者提出應加以考慮,但根據筆者應用主成分分析的實踐經驗,只選取載荷符號為正且其值較大的指標對主分分含義加以解釋更為有效。如本文中第一主成分含義的確定,如果考慮值為負、絕對值較大的載荷,則其含義變得極為模糊,如果只考慮正值最大者,則可以清晰得到其含義應為盈力能力因子。

【參考文獻】

[1] 曹小英,牟紹波.農產品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內涵及其構成要素[J].商業經濟研究,2015(7):37-39.

[2] 陳鶴亭,朱孔來,王吉信.現代經濟分析新方法[M].濟南:山東省地圖出版社,2000:302-314.

[3] 顧麗琴,吁云云.中部六省區域物流競爭力綜合評價實證研究[J].物流技術,2015,34(4):36-39.

[4] 何瑛.基于價值導向的電信運營企業財務競爭力綜合評價與提升路徑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1(11): 109-118.

[5] 賈煒瑩.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物流上市公司財務風險評價[J].財會通訊(綜合),2013(23):107-110.

[6] 陸相林.區域旅游綜合實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其實證研究:以山東省17地市為例[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1(2):264-267.

篇(10)

二、財務核心能力探析

在企業經營管理中,財務能力是保障企業競爭優勢、維護企業能力的核心能力,其是企業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財務能力來說,其自身亦是完整的體系,在該體系中,企業成長能力、盈利能力明顯地占據著核心地位。企業盈利能力與營運能力有著密切聯系,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其營運能力也必將提升,從而有利于償債能力和社會貢獻能力的提升,所以說盈利能力是促進企業成長的一個主要動力。企業要獲利、要發展,必然會運用到投資管理、經營管理、股利分配策略、融資策略四個杠桿,這些也正是財務能力的重要體現。對基本財務能力進行整合、轉化、提煉,即可獲得財務核心競爭力,而財務資源又是形成財務能力的基礎,在運用財務核心競爭力時,本身不會產生損耗,其是無形的財務能力系統資產。并且隨著其應用次數的增加,可促使企業價值的增加,從而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四、財務管理、核心能力二者的關系分析

(一)在本質上,二者具有統一性

企業財務管理是以提升財務核心能力為目標的,財務核心能力是一切財務管理活動的最終目標,同時也是財務管理的最終歸宿和基本出發點,其決定著財務管理的原則、組織、指標體系和方法,所以說,財務核心能力必須要對企業財務管理內容加以反映,二者必須保持統一。

(二)財務核心能力是實現財務管理目標的動力

由于企業的核心能力具有不可仿制性、異質性,所以其財務核心能力必然具有同樣的特性。具體來說,就是不同企業的財務核心能力具有不同的特點,企業間不可能相互仿制。此特性是由財務核心能力和財務管理目標的含義與內容的差異性來決定的。在企業管理中,只有將可持續發展、成長、盈利三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對財務、環境、資源三者間的關系進行有效的協調。可持續發展是企業全部能力的有效體現,企業應當以財務核心能力為中心,不斷提升財務能力,從而推進財務管理目標的深化與實現。

(三)在目標上二者相一致

在企業的核心能力中,可持續創新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包括了組織、觀念、產品、技術、市場及管理方面的可持續創新。創新能力的提高,為的是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使其盈利能力、成長能力得以提升。而財務管理目標又必須體現出企業的持續性、發展性和盈利性目標,所以說二者在目標上,保持著高度的一致性。

篇(11)

就兼并市場供求關系看,由于國有企業經營狀況普遍不佳,瀕臨破產企業數量較大,市場供求關系嚴重失衡,許多有兼并意愿的企業找不到買主。兼并企業在兼并目標的選擇上具有一定的操作空間。同時,企業本身就是一種可以在產權市場上交易的商品,作為經營該種商品的投資者就必須要了解企業的價值。而如何對并購進行選擇,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選擇就成為投資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對被兼并企業進行分析

(一)償債能力分析

通過利用償債能力的具體指標進行細致的研究,可在總體上把握被并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

l_流動比率。是流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的比值,它可以反映短期償債能力。一般認為,生產企業合理的最低流動比率是2,如果目標企業低于這個比率,則說明目標企業短期負債過多,這時,企業就要分析其原因。因企業所并購的目標企業都是虧損性企業,有兼并意愿的企業就可根據對流動比率的分析考慮在短期內是否有足夠的資金對其進行償還。

2.速動比率。它是從流動資產巾扣除存貨部分,再除以流動負債的比值。通常認為正常的速動比率為1,低于1的速動比率被認為是短期償債能力偏低。這僅是一般的看法,因為行業不同,速動比率會有很大差別,沒有統一標準的速動比率。這就要求企業深入被兼并的目標企業,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原因具體分析,以免對自己造成誤導。

3.資產負債率。它是負債總額除以資產總額的百分比。它可以說明總資產中有多大比例是通過借債來籌資的,也可以衡量并購企業在清算時保護債權人利益的程度。通過資產負債率來衡量并購的目標企業,有兼并意愿的企業可了解到其借人資本的代價。同時,企業通過分析還可看出目標企業經營活動存在的問題。如果目標企業舉債很大,超出債權人心理承受程度,企業就借不到錢。如果企業不舉債,或負債比例很小,說明企業畏縮不前,對前途信心不足,利用債權人資本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較差,這為企業今后對其目標企業進行改善提供了數據。

(二)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就是企業賺取利潤的能力。為了正確的對被并購企業進行估價,就必須對企業現有的盈利能力和風險水平進行分析和調整。

1.對現有盈利能力和風險水平分析。主要是根據調整后的財務報表上的數據直接進行的分析。企業盈利能力指標主要有收入盈利能力、資產盈利能力和凈資產盈利能力三大類指標。這些不同的盈利能力指標從不同的方面揭示了企業的現有盈利能力。企業風險水平可以分解為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兩大類,企業風險除了可以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不確定性外,也影響到企業的償債能力,即還本付息的能力。這就要求企業對其并購的目標企業進行分析,根據得出的結果進行調整。

2.對并購企業盈利能力和風險水平的調整。主要是根據企業現實的盈利能力構成、經營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等情況以及企業的外部環境來進行,這是因為它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企業未來盈利能力和風險水平變化趨勢。把握住這些情況后就可以對企業現有盈利能力和風險水平進行適當的調整,以求得估計企業價值所需的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和風險水平。在進行財務報表分析時,特別是根據風險水平對企業盈利能力進行調整時,應充分注意社會對待盈利能力和風險水平的態度,網為社會對待盈利能力和風險水平的態度會通過對資本市場上的供求關系和企業經營環境的影響,而影響到企業價值和價格。

二、目標企業價值估價方法

并購形式反映了在特定的形勢下收購企業對并購的戰略構思,因此實際巾的并購表現往往是千差萬別的。而并購形式的不同,對目標企業的估價方法肯定會有不同的要求。這就要求收購企業應根據具體情況選用合理的方法對目標企業進行準確估價,以確保收購交易的成功。

(一)貼現現金流量法

貼現現金流量分析方法是一種最有效、最基本的并購估價方法,就是用未來一段時期內目標企業的一系列預期現金流量以某一折現率的現值與該企業的初期現金投資(即并購支出)相比較。如果該現值大于投資額,即凈現值等于或大于零,可以認為這一定價對收購方是有利的;如果凈現值小于零,對收購方來說是不可接受的。當選擇的折現率恰好使凈現值等于零,這個折現率就是內部收益率。內部收益與計算凈現值的折現率兩者的經濟含義不同,內部收益率反映的是收購方未來能得到的最高的收益水平,如果收購方對這一收益水平滿意,該項并購在經濟上就是可行的,否則,就是不可行的;而折現率有一定的隨意性,折現率定得高,折現值較小;折現率定得低,折現值較大。在運用這個方法時,先要確定未來的現金流量包括什么內容,再估算出未來的現金流量,這可以通過估算未來的收益增長率得到;其次是確定合適的折現率。

對折現率進行微小的調整都可能影響到并購分析的結果,所以對折現率的確定應當慎重。確定折現率的方法是:先確定一個基準折現率,然后考慮風險因素將之調高一定幅度。確定基準折現率一般有四種方法:一是選擇被并購企業現有的加權資本(負債與權益)成本率作為基準折現率,然后根據新項目應有的收益增長率將基準折現率適當向上微調;--是選擇被并購企業歷史上的資產收益率作為基準折現率,然后根據項目應有的增長率,將基準折現率適當向上微調;三是利用對未來與預期利率的估計作為基準折現率,然后根據行業、企業及財務結構等相關的風險因素適當向上微調;四是根據公開數據利用對同行業企業的加權資本成本率的估計值作為基準折現率,然后根據項目的增長和風險因素適當向上微調。

(二)市盈率法

市盈率(價格/收益比率)所反映的是公司在現行股票價格下的盈利能力,它的數字表達是P/E。根據市盈利計算并購價格的公式應為:

并購價格=(P/E)×目標企業的稅前或稅后收益。

企業的息稅前利潤(EBIT)或稅后凈利潤(NPAT)的數字可以從它的損益表中得到。EBIT是不考慮融資和財務結構對公司的運營盈利能力,而NPAT將融資和財務結構等因素都考慮在內了。

公司盈利又可按不同的標準體現為五種不同的水平:一是基于最近的盈利;二是基于平均盈利;三是基于可以體現收購公司的資本報酬率的增長盈利水平:四是基于預計盈利;五是基于收購公司所要求的資本報酬率。

企業市盈率的高低主要取決于企業的預期增長率。企業并購巾運用的市盈率經常是一段時期(比如3~5年)市盈率的平均值。只有在收益有較高的預期增長時才可使用較高的市盈率值。當這種方法用于那些經營狀況穩定的企業時,平均市盈率就有較強的說服力。投資者對市盈率和每股收益都十分關注,岡為它們決定著每股理論價格的高低。但是并購者買的是整個企業而不是部分股票,岡此,直接用以市盈率計算的價格作為并購巾的實際交易價格是不合適的,還要參考其他方法。

(三)賬面價值方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午夜成年片在线观看|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mv视频7 | 91香蕉视频直播| 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99久热只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17| 巨胸喷奶水www视频网站| 久久99精品视免费看|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 欧美激情久久久久久久久| 伊人色综合久久大香| 精品国产一二三产品价格|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顶级欧美色妇xxxxx|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不卡| 永久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太大了轻点丝袜阿受不了|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 色多多免费视频观看区一区| 国产在线|日韩| 97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国产欧美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区| 1000部拍拍拍18勿入免费视频下载 | 中文字幕成熟丰满人妻| 日本妈妈xxxxx|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日韩精品中文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三级黄视频|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暴力性xxxx| 亚洲国产精品线观看不卡| 欧美日韩综合网|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欧美综合婷婷欧美综合五月| 亚洲电影免费观看| 永久免费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