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專項規劃大全11篇

時間:2024-03-28 11:55:24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糧食安全專項規劃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篇(1)

縣位于市南部,下轄8個鄉鎮、2個街道辦事處,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總面積1138平方公里,總人口48萬人,耕地面積78萬畝,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商品糧基地縣,也是糧油加工大縣。全縣現有規模以上糧食流通加工企業37家,其中面粉加工企業21家,年加工能力120萬噸;流通企業3家,年購銷糧食20萬噸,儲存企業2家,倉容6萬噸。2009年,全縣夏秋兩季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04萬畝,糧食總產量達到50萬噸。糧食生產以小麥、玉米為主。搞好糧食宏觀調控,確保糧食安全是糧食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我縣國有糧食企業的基礎設施現狀與我縣糧食安全的要求和糧食流通發展新形勢的要求還有差距,必須加大糧食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二、現狀、問題和發展趨勢

(一)糧食流通基礎設施的現狀

縣現有糧食儲存企業2家,存儲能力4.3萬噸,國家糧食儲備庫儲存能力2.5萬噸,實存中央儲備糧2.4噸,糧權屬中儲糧總公司,由中儲糧總公司公司管理。縣糧食儲備庫儲存能力1.8萬噸,現存小麥1.3萬噸,糧權屬縣政府,由縣糧食局管理。按全縣人口計算,人均糧食27公斤,按城鎮戶口計算,人均糧食100公斤。我縣國有糧食倉儲設施集中于這兩個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以標準倉為主,現有糧倉總數8棟,總面積10700平方米。目前,我縣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倉容嚴重不足,設施需要更新,糧油檢測體系不健全,所有這些已不適應糧食流通發展的需要,已成為制約我縣糧食流通發展的主要因素,政府調控糧食市場,實施宏觀管理,客觀上要求有合理的糧食基礎設施作保證,以適應糧食發展新形勢的需要。

(二)糧食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

1、投入嚴重不足。糧食物流設施是保證糧食流通和糧食正常供應的前提條件。但是,國家在我縣這方面的投入少,地方政府因財力有限投入也少,其他經濟主體因為糧食設施的高投入低回報和糧食行業是一個薄利行業等因素,參與投資的積極性也不高,正是由于缺乏穩定的糧食基礎設施投資機制,導致了目前糧食基礎設施建設難有保障。

2、倉容不足直接影響糧食收購,從而又直接影響國有糧食企業主渠道作用的發揮。國有糧食企業現有倉房倉容量小,倉儲效率低,倉房的硬件技術條件差,難以保證儲糧需求。

3、糧食物流批發市場缺項。由于國有糧食企業資金困難,一直無能力自行籌建,我縣沒有糧食批發市場,糧食市場體系沒有真正建立。

4、檢驗檢測設施滯后于糧食市場的需要。一是我縣未建立糧油質檢中心,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行政,市場監管的需要;糧食質量監督檢查體系急需加強和完善;二是只有基本的檢驗檢測儀器設備,使承儲企業不能與市場有效連接,難以做到優質優價,相關儀器、設備的配置勢在必行。

5、信息化、網絡化建設遠遠落后于時展。關系社會糧食品質安全的糧食品質監測信息系統、糧食市場供給安全的應急處理系統和市場預警信息系統尚未建立,使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不能及時有效的從市場獲取所需信息,為正確決策提供幫助,宏觀調控相對滯后。

6、糧食物流設施、設備需要更新配套。主要沒有計算機糧情檢測設備,機械通風設備,環流熏蒸設備,已年久需要更新才能適應新形勢和發展的要求。

(三)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趨勢

1、糧食基礎設施建設是全縣糧食生產和流通發展的需要,我縣主要糧食品種玉米和小麥的產量,超過50萬噸,按80%的商品率計算,每年有40萬噸的商品糧需要出售,國有糧食部門掌握50%的糧源收儲量就達20萬噸,現有倉儲能力顯然達不到這個要求。

2、糧食基礎設施建設是政府有效實施宏觀調控的需要,也是適應糧食現代物流的需要。糧食商品化、購銷市場化,要求政府加大對糧食市場調控的力度,作為政府糧食宏觀調控載體和實施糧食宏觀調控主體的國有糧食企業所承擔的地方儲備糧、軍糧以及其他政策性糧食供應的任務越來越大,糧食購銷吞吐量也逐年增加,陳舊不足的倉儲設施難以滿足政策性購銷業務增加的需要。

3、糧食基礎設施建設是搞活糧食流通的需要。建立規范的糧食批發交易市場,對全社會糧食流通實施規范化管理,不僅是糧食購銷市場化運作的要求,也是搞活我縣糧食流通,保持糧食供求總量平衡的需要。我縣糧食融入大市場,大流通,就要建立穩定可靠的糧食購銷渠道,加強與盟外毗鄰地區的糧食購銷協作,因此,必須建立糧食批發市場交易市場,盡快與糧食大市場,大流通對接。

4、糧食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國有糧食企業充分發揮主渠道作用,增強市場競爭力和生存能力,使其不斷發展壯大的需要。

三、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和科學發展觀,確保糧食安全、食品安全、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全面貫徹落實《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意見》等精神,立足于糧食商品化、購銷市場化,主動適應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要求,整合現有基礎設施功能,降低糧食流通成本,提高糧食流通效益,集中建設,改造一批糧食倉庫、糧食加工廠和糧食批發交易市場,使結構布局進一步合理,糧食流通的信息化、市場化和集約化程度明顯提高,健全和完善糧食收儲、供應和公共服務體系,提高供應保障能力、管理能力和水平,增強宏觀調控能力,確保全縣糧食安全。

(二)基本原則

1、確保糧食安全。加強糧食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投資,調動和發揮企業的積極性,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切實保護農民利益,增強政府的糧食宏觀調控能力,確保糧食安全。

2、全面協調。綜合平衡現有設施的布局和發展。加強與毗鄰縣區的關系,統籌協調糧食購銷、產銷的關系,使糧食基礎設施在糧食收購、儲存、加工、銷售、運輸、檢測和信息處理等環節能夠發揮應有作用。

3、重點建設。優先解決糧食安全和宏觀調控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加大各級財政對糧食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達到糧食流通與基礎設施相匹配,發揮國有糧食企業的主渠道作用并不斷發展。

四、發展目標和重點項目及投資測算

(一)發展目標

經過“十一五”、“十二五”對糧食基礎設施的建設,到2015年使我縣糧食基礎設施的布局和功能得到明顯改善和提高,更加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糧食安全和宏觀調控的需要;通過整合、提升和完善現有設施的整體功能,初步建立比較完善的糧食流通公共服務體系,發揮糧食行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應有作用。

(二)重點目標及投資測算

我縣2011年—2015年糧食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建設內容包括三大類項目,糧食儲備倉容擴建項目,糧食倉房維修改造項目,農戶科學儲糧項目。

1、糧食儲備倉容擴建項目及投資測算

為了增強我縣國有糧食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生存能力,使其不斷發展壯大,充分發揮糧食宏觀調控方面的載體和主渠道作用,建立起地方儲備糧管理和供應的保障體系,穩定成品糧市場,有效應對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確保全縣糧食安全和切實解決農民賣糧難問題,更好的服務于廣大農民群眾。我縣現存地方儲備13000噸,今后五年內要不斷完善國家、省、市三級糧食儲備體系建設,在現在的基礎上,再通過多種渠道,積極向國家和省爭取糧食儲備指標,并建議縣政府增加地方儲備,逐步擴大儲備規模。今后幾年要把爭取各級儲備指標,擴大儲備規模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切實抓在手上,力爭多儲糧。計劃在2011年—2015年新建容量為3萬噸的標準倉房8棟,長52米,寬21米,開間4米的平房倉,堆糧高5米,總建設面積為8736平方米,計劃總投資1440萬元,主要內容為:工程費用1397萬元、其它費用43萬元。其中:工程費主要包括:倉儲工程費用、輔助工程費用、公用工程費用、室外工程費用。其它費用包括:建設單位管理費、勘測費、設計費、辦公及生活用具購置費,生產職工培訓費。

2、糧食倉房維修改造項目及投資測算。包括墻體加固、倉項保溫、倉房門窗密閉等;同時輔助設施項目,包括地坪、消防井、水電設施改造等。計劃在2011年—2015年總投資200萬元。

3、農戶科學儲糧項目及投資測算。農戶科學儲糧專項工程是擴內需、保增長、重民生、促和諧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農村民生工程建設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有效措施,根據《農戶科學儲糧專項管理辦法(暫行)》(國糧辦展[2009]150號)、《農戶小型糧倉建設標準》(LS/T8005-2009)的要求,2011年—2015年計劃在全縣六個鄉鎮新增農戶科學儲糧倉12000個,總投資456萬元。

五、政策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糧食基礎設施建設是糧食流通發展的必要條件,我縣糧食主管部門都要高度重視,統一認識,加強領導,把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制定具體的專項推進方案,確保《規劃》的順利實施。

(二)加大前期工作力度

為保證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的順利實施和完成,相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加強管理和加大工作力度,按照規定程序認真做好各項前期工作,包括項目的可研論證、工程設計、招標投標、資金籌措等前期準備工作。要結合各自實際,在充分利用糧食倉儲、購銷、檢測等設施和技術的基礎上,編制好各項的專項規劃和可行性研究報告,并按規定程序報批后組織實施。

(三)積極爭取糧食基礎設施建設資金

加快糧食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是關鍵,因此,必須多方協調,多渠道籌措資金,爭取多方面的支持。

1、爭取國家、省政府各類糧食基礎設施專項建設資金和投資補助資金。

2、爭取市縣財政的投資補助。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根據市委安排,我代表市水利局黨組對2008年5月份以來履行職能和班子建設等情況述職如下,請予審議考評。

一、緊扣中心,履職盡責,全力推動水利工作在“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中有作為、做貢獻、創特色

(二)水利基礎設施保障發展能力增強。堅持統籌發展,著力加快涉及民生和糧食安全的水利工程建設,做到“三強化、三提高”。一是強化防洪工程建設,提高防洪保安能力。實施完成中潢圩堤第8期--金墩段粘土斜墻防滲項目、團湖圩堤應急續建改造工程建設。建成了城市防洪日元貸款項目—朱艾堤、童家河西堤、腰沙埠堤及其穿堤建筑物,使工程地段的防洪標準由過去的不足十年一遇提高到了五十年一遇。二是強化民生水利建設,提高服務改善民生的能力。建成村鎮集中供水工程33處,新增農村供水受益人口1.5萬人,完成了民生工程考核任務。受益區群眾自發在飲水點附近豎立起“飲水思源,不忘黨恩”的石碑;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在基本完成省規劃二期內128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的基礎上,去冬開工的列入國家專項規劃內的楓林灣、黃莊水庫等6座病險水庫主體工程基本完工;余江白塔渠水利血防西片工程全面竣工,東片工程基本完工并發揮效益;完成小農水工程23個,末級渠系改造完成過半。三是強化農村水利建設,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著力推進了以灌區節水改造、圩區治理和水源建設等為主要內容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去冬至今全市修復水毀工程170處,新修防滲渠道107公里,清淤渠道1430公里,加固水庫31座,新建小型水源工程265處,新增蓄水能力400萬方,有效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了農民增收。

(三)水利社會管理能力得到提升。開展了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預防監督執法專項行動,檢查核實2003年以來各類開發建設項目351個,編制水保方案336個,編報審批率達96%。其中水利部、省水利廳督辦的7個典型案例有6個得到整改,1個正在調查處理中,尤其貴溪西排公路未落實水保方案造成嚴重水土流失一案取得突破。對信江##段河砂開采權全部依法公開拍賣,解決了多年來信江河道采砂無序的頑疾,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通過封育保護、預防監督和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根據市委安排,我代表市水利局黨組對2008年5月份以來履行職能和班子建設等情況述職如下,請予審議考評。

一、緊扣中心,履職盡責,全力推動水利工作在“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中有作為、做貢獻、創特色

(二)水利基礎設施保障發展能力增強。堅持統籌發展,著力加快涉及民生和糧食安全的水利工程建設,做到“三強化、三提高”。一是強化防洪工程建設,提高防洪保安能力。實施完成中潢圩堤第8期--金墩段粘土斜墻防滲項目、團湖圩堤應急續建改造工程建設。建成了城市防洪日元貸款項目—朱艾堤、童家河西堤、腰沙埠堤及其穿堤建筑物,使工程地段的防洪標準由過去的不足十年一遇提高到了五十年一遇。二是強化民生水利建設,提高服務改善民生的能力。建成村鎮集中供水工程33處,新增農村供水受益人口1.5萬人,完成了民生工程考核任務。受益區群眾自發在飲水點附近豎立起“飲水思源,不忘黨恩”的石碑;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在基本完成省規劃二期內128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的基礎上,去冬開工的列入國家專項規劃內的楓林灣、黃莊水庫等6座病險水庫主體工程基本完工;余江白塔渠水利血防西片工程全面竣工,東片工程基本完工并發揮效益;完成小農水工程23個,末級渠系改造完成過半。三是強化農村水利建設,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著力推進了以灌區節水改造、圩區治理和水源建設等為主要內容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去冬至今全市修復水毀工程170處,新修防滲渠道107公里,清淤渠道1430公里,加固水庫31座,新建小型水源工程265處,新增蓄水能力400萬方,有效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了農民增收。

(三)水利社會管理能力得到提升。開展了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預防監督執法專項行動,檢查核實2003年以來各類開發建設項目351個,編制水保方案336個,編報審批率達96%。其中水利部、省水利廳督辦的7個典型案例有6個得到整改,1個正在調查處理中,尤其貴溪西排公路未落實水保方案造成嚴重水土流失一案取得突破。對信江**段河砂開采權全部依法公開拍賣,解決了多年來信江河道采砂無序的頑疾,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通過封育保護、預防監督和

篇(4)

中圖分類號TS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1)52-0042-02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穩步提升,消費結構的逐漸轉型,迫切需要加大食品供給,同時重新認識糧食加工產業的重要性。糧食加工產業在糧食供給鏈條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發展潛力巨大,在新形勢的推動下,糧食加工產業化成為必然的發展方向,糧食加工業進入全新時期,在此,淺談糧食加工產業化中出現的問題,且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1 我國糧食加工產業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 區域發展失衡

目前我國糧食主產區以中部、北部為主,通過調控實現全國供給,也出現了產糧區糧食加工產業規模小,技術落后的現象。與其相反,技術較為先進、規模較大的糧食加工產業卻出現原料供給不足的尷尬局面。

1.2 科技水平落后,生產標準不一,質量檢測體系不完備

我國糧食加工企業數量較多,但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相距甚遠,糧食加工業質量標準與檢測體系落后,在國際市場競爭力低。

1.3 我國糧食加工企業開工率低

我國大部分地區加工企業實際加工量與設計加工量不符,最高開工率接近60%,最低不到15%,造成企業資源的浪費。

1.4 地區間爭奪糧源,造成價格上漲地區分化嚴重

各地糧食加工企業為爭奪糧源,原料成本提高,造成糧食價格上漲,且東北地區大力發展糧食加工產業,糧食外運較少,南方地區缺少加工原料,無序的原料搶奪,嚴重阻礙了糧食產業化得發展進程。

1.5 部分國有糧食加工企業,缺乏競爭力

部分國有加工企業,人員結構不合理,負擔重,資金不足,原料供給不及時,不能保證較高的開工率,而隨著外資企業的加入,國有加工企業市場的市場正逐步縮減。

1.6 對科研投入較少,依賴國外科技成果

中國加工企業技術含量低,大型設備主要以引進國外技術,不能從根源上解決技術問題,只重視硬件設備,忽視了自我研發創新,造成惡性循環。

1.7 糧食現代物流效率不高,產品結構單一

物流在糧食加工體系中具有重要作用,關系到原料的及時供應及銷售流程中的客戶服務。物流效率的高低,影響到價格的波動及供需平衡,同時,糧食加工產業鏈條不能有效延伸,也嚴重影響了產業化發展。

1.8 產銷不對路

產品銷售與生產地空間距離遠,不能及時得到信息反饋,種植、加工、銷售相互牽制,不能順應市場需求。

2 應對措施

2.1 擬定糧食加工產業化發展方向,制定相關規劃制度

糧食加工產業發展在以市場為導向的前提下,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從根本上制定相關專項規劃,遏制市場的無序競爭,對于盲目發展建設加工產業進行合理的規劃與監督,實現全國互補發展,統籌規劃,實現糧食加工產業的共同進步,保證公平競爭,健康房展。

2.2 發展糧食產地加工業,降低加工成本

本著就近原則,發展糧食產地加工業,實現就地加工,不僅解決了農民收入低,勞動力資源浪費的問題,也實現了低成本加工,減少運輸過程中的費用,符合糧食加工產業發展的需要。同時也能及時實現種植、生產及時順應市場要求,增強市場競爭力。

2.3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培養優質品牌

打破區域,所有制的限制,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培養企業多元化發展,不搞單一產品,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提高企業競爭力,同時,遵循市場發展規則,實現優勝劣汰,改變糧食加工業小作坊的發展現狀,培養具有競爭力的企業發展壯大,實現品牌競爭。同時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實現一體化農業,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2.4 保障糧食安全生產需要

國際石油價格不斷上漲,乙醇成為新的能源替代品,乙醇消耗玉米原料較大,耕地占用較多,以市場為導向,將會有部分生產糧食耕地轉向能源生產用地,能源固然重要,同時也應加大力度保障糧食安全生產的需要。

2.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障糧食加工產業資金供給

糧食加工產業實現市場經濟比較晚,相對其他行業,技術支持少,人員水平低,企業規模較小,市場競爭力薄弱,發展處于摸索階段。由此,政府應加大對糧食產業的扶持力度,放寬信貸政策,增加信貸額度,同時鼓勵人才進入糧食行業,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發展的后顧之憂。

2.6 鼓勵自主研發,加大科技支持力度

針對糧食加工行業的科技水平差,依靠國外技術的弊端,我國應鼓勵人才實現自主創新意識,從根源上解決我國技術水平落后的現狀,引導資金流向,為科研創新提供資金支持。

2.7 加強副產品的綜合利用,增加附加值

糧食加工產業除糧食食品外,還包括飼料及轉化兩種類型,既要加大食品開發,以產品樹立品牌,又要積極發展飼料加丁業和非食物用途的轉化,延長產業鏈條,增加附加值,構架合理的糧食加工體系。

2.8 整合資源,實現糧食加工產業與糧食物流協調發展

糧食加工產業發展與糧食物流發展相輔相成,兩者相互結合,形成完整的以糧食加工企業為節點的產業鏈條,實現原料、加工、運輸、銷售為一體的產業化發展。同時“退市進郊”縮短了與原料產地的距離,有效的降低物流費用,加快信息傳遞速度,促進糧食產業化發展。

3 結論

本文針對我國糧食加工產業化過程中的諸多問題,應從政府的角度出發,引導企業走規模化道路,并且鼓勵糧食產地加工業發展,形成有序的食品加工產業鏈條,推進糧食加工產業的結構升級,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與資金保障,加大科研投入,從根本上增強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實現品牌生產,整合資源,協調發展糧食加工產業及相關物流產業。在市場及政府的雙向引導下,實現糧食加工產業化的健康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篇(5)

二、重點工作開展情況

(一)抓好抓實糧豬生產。積極開展耕地撂荒整治,始終把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特別是生豬穩產保供擺在首位,裝滿“米袋子”“菜籃子”。全縣小春糧食擴面2.09萬畝,小春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8.4萬畝,同比增加2.2萬畝;大春糧食作物播種規劃面積170.37萬畝,同比增加1萬畝。生豬出欄30.86萬頭(核定數),同比增長19.83%;生豬存欄(核定數)61.55萬頭,同比增長22.80%。

(二)高質量謀劃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一是圍繞優質糧油、生豬、道地中藥材、優質蠶桑等主導產業,加緊謀劃編制《縣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總體規劃》和重點園區規劃。二是按照“建設大園區、發展大產業、培育大龍頭、深化大合作”的建設思路,組織開展2021年度縣級園區考評工作,籌備省四星級園區、市一星級園區晉級和蠶桑糧油現代農業園區新晉市級園區工作,集成建好“21115”現代農業園區及中金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合作示范園區等六大現代農業園區。

(三)持續加強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持續開展化肥減量增效,抓好15個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點的運行管護,對全縣周邊、工業園區周邊、新型經營主體流轉耕地及其他可疑風險點位開展重金屬監控取樣分析,及時污染防控預警,指導全縣做好耕地安全保護利用,持續維護好縣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劃分認定成果(全部為優先保護類152萬畝)。

(四)積極穩妥推進農村亂占耕地建房整治。自去年啟動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整治以來,積極配合自然資源部門研究制定《縣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分類處置意見》,廣泛宣傳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八不準”相關規定,全面開展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摸排工作,指導鄉鎮完善圖斑信息和舉證資料。截至目前,共上報問題圖斑2324個,面積759.55畝(其中耕地687.16畝,含基本農田469.93畝)。

(五)切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召開縣2021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第一季度聯席會議暨村莊清潔行動攻堅戰工作推進會,建立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長效機制和村莊清潔長效管護機制,研究出臺《縣村莊清潔行動攻堅戰實施方案》《縣村莊清潔行動攻堅戰督導方案》,啟動《縣2021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實施方案》編制。截至目前,完成2021年5個項目村1500余戶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建設運營、1617個“美麗·宜居鄉村”垃圾分類收集亭建設等方案已掛網招標。

(六)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一是加快推進在建項目,2020年度項目建設進度達到80%以上,完成投資1.5億元,預計4月底完成項目主體工程,10月底完成項目竣工驗收。二是啟動2021年度項目方案編制,加快推進爭取專項債券資金、新增耕地協調等前期工作,確保9月底開工建設。三是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與鄉村振興規劃、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主導產業發展、耕地質量保護提升、土地集約化經營等相結合,啟動全縣10年高標準農田建設專項規劃編制,著力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綜合效益。

三、下一步打算

我們將圍繞“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狠抓糧豬穩產保供。堅持全省農產品主產區縣的定位,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確保今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216.3萬畝以上,糧食產量穩定在81.48萬噸以上,新建高標準農田4.12萬畝,出欄生豬115萬頭,蔬菜(含食用菌)產量穩定在47.5萬噸以上,水果產量穩定在4.23萬噸以上。

篇(6)

Abstract: Since 1990s, land-us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have been carrying out in most of the regions. Under the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socio-economy, national agricultural policy has been correspondingly adjusted.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ective land,issues of land issues increased, seriously impacting on the pace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hindering the rural economy's steady and rapid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land-use planning and plan management of China, the main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re proposed.

Key words: land planning; management; issue; solution

中圖分類號:F301.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1 我國農村土地利用規劃和計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土地利用規劃與計劃管理在控制建設用地,保護耕地等方面起到了相當積極的作用,但在土地利用規劃與計劃管理特別是農村土地利用規劃編制和實施等方面還是存在許多方面的問題。

1.1 農村土地利用規劃計劃體系不完善

1.1.1重總體規劃,輕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

目前我國的土地利用規劃主要分為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3個層次,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在規劃的編制和執行上不具備強制性,是總體規劃的補充,有利于總體規劃的具體落實和實施,編制該類規劃的驅動力來自于行政命令和用地調整的需要。

1.1.2各級規劃的核心職責分工不夠明確

我國現在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分為國家、省、市、縣、鄉(鎮)五級,應該說我國土地規劃體系在層次上是完整的,但每一級的控制指標和口徑基本上是一樣,上下級規劃之間,只是完成控制指標的層層落實分解,大都是由戰略到戰略的簡單重復。各級規劃的核心職責分工及編制不夠明確,不利于規劃的實施。

1.2 管理機構設置不盡完善,管理人員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

農村土地利用規劃和計劃管理主要涉及縣鄉兩級國土管理部門,在規劃的編制實施等具體管理上又集中到縣級規劃管理相關科室,使得鄉鎮農村土地利用規劃和計劃的編制、實施、管理存在缺位,只是簡單的完成上級布置的任務。應通過健全制度、完善機制、規范管理,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和專業化水平。

1.3 土地利用規劃計劃管理的城鄉統籌不足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對區域各類土地資源利用的時空安排,也是土地資源配置的具體調控手段。目前,我國土地利用規劃計劃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之一是統籌城鄉不足。由于城鄉土地利用經濟效益的巨大差異,土地規劃計劃管理也存在顯著的城鄉差別,而且越是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低的地區,城鄉差別越突出。

1.4 規劃計劃管理信息化水平區域差異巨大

農村土地利用規劃和計劃管理信息化建設嚴重滯后于城市的信息化建設,主要表現在組織機構建設、專業人員的配備、硬件設施、資金投入、數據標準、信息系統建設等多方面。農村的信息化建設僅停留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上。

各地農村土地利用規劃信息化建設發展不平衡。不同地貌條件地區的農村土地利用規劃及管理信息化建設呈現不同水平。

1.5土地規劃過程公眾參與性不足

目前,我國公眾參與土地規劃的現狀與公眾參與機制健全程度,但是依然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

1.5.1將宣傳等同于公眾參與

雖然也常常把規劃設計方案,通過運用展覽、宣傳、新聞媒體、信息網等方式進行宣傳,以激發公眾參與的愿望,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區和城市發展的前景及一些相關的政策。但這一層面與真正意義上的“公眾參與”還不能等同。

1.5.2由少數“精英”壟斷聽證會

起初,規劃過程中只是召開專業性代表會,討論技術問題。參加會議的各專業專家和各行業主管部門領導,就有關技術和政策進行評論,提出修改意見,而此類意見往往作用比較大,有的甚至起決定作用。這是我國土地規劃編制和審查慣用的方式,也是規劃行政和技術封閉決策的成熟方式。以后發展到召開一系列由各代表階層參加的聽證會,把政策和方案公布于眾,并向公眾闡明,然后討論,形成修改意見,并將意見吸納進規劃政策和方案中。這也是一種傳統參與方式。但是由于這種參與是被動的,范圍也受局限,因此帶有規劃者的主觀性,缺乏廣泛性。

1.5.3公眾參與質量不高

由于多數農村年輕人外出打工導致參與土地規劃的公民年齡兩極分化,雖然政府部門和土地規劃編制人員大力引導,但公眾參與的熱情仍然不是很高,具體表現在召集相關職能部門人員難,參與的職能部門人員不固定,參與公眾的水平有限等。

2 完善農村土地利用規劃與計劃管理的對策建議

2.1強化農村土地利用規劃管理的科學性

計劃管理農村土地利用規劃和計劃管理是農村土地管理的核心內容。農村土地利用規劃是合理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對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整治、保護進行統籌協調所作的戰略性、宏觀性規劃。新時期,農村土地利用規劃計劃管理的總體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引,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加強農村土地利用的用途管制,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必要的用地保障,充分發揮農村土地對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農民利益的多重保障作用。

2.2建立規劃編制的共同責任機制

篇(7)

文章編號:1005-6629(2008)10-0043-02中圖分類號:O623.411文獻標識碼:E

生物質包括各種速生的能源植物、農業廢棄物、林業廢棄物、水生植物以及各種有機垃圾等[1]。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不受地理條件限制,利用形態和傳統能源的利用形態相似,將現有機器設備稍加改造即可使用,推廣價值巨大。各國對發展生物質能源有不同的考慮,但能源替代和環境保護兩個主要的原因相同。中國發展生物質能源相對滯后,但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大力發展燃料乙醇及生物柴油等生物質能源作為實施替代能源[2]。特別是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召開,其倡導的“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將促進中國生物質能源的全面發展。

1 生物質燃料乙醇的應用和效益

生物質燃料乙醇是目前世界上生產規模最大的生物質能源,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曾在維也納乙醇專題討論會上提出:“乙醇應該被當作燃料和化工原料永久的和可供選擇的來源”[3]。據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咨詢機構測算,每噸生物燃料乙醇能夠產生2噸的二氧化碳減排量。因此,許多國家將發展生物燃料乙醇列為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的重要途徑。我國已成為僅次于巴西、美國的第三大燃料乙醇生產和使用國。燃料乙醇是通過對乙醇進一步脫水,再加上適量變性劑制成。目前,中國試點推廣的E10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摻入10%純度達99.9%以上的乙醇制成[4]。乙醇燃燒值僅為汽油的三分之二,但其分子中含氧,抗爆性能好,取代傳統MTBE為汽油抗爆、增氧添加劑,避免了其毒害性(致癌,地下水污染),具有優良能源、環保效益。如汽油中乙醇添加量≤l5%時,對機動車行駛性能無明顯影響而尾氣中溫室氣體的含量可降低30%-50%。添加10%,其辛烷值可提高2-3倍,還可清潔機動車引擎,減少機油替換并使其動力性能增加[3]。

與其他可再生能源和石油替代能源相比,燃料乙醇在中國發展最早,并經過系統有序的試點,市場規模較大,在政策法規、組織管理、生產供應、市場銷售以及技術服務等方面都取得了寶貴的經驗,而且在能源替代、環境保護和振興農業三方面都具有突出作用。 既有現實基礎,又具有綜合發展價值,燃料乙醇得到了國務院能源領導小組的高度認可,并最終確定為中國中長期新能源戰略中的重點發展方向[5]。根據我國《生物燃料乙醇及車用乙醇汽油“十一五”發展專項規劃》,“十一五”期間,我國將生產600萬噸生物液態燃料,其中燃料乙醇500萬噸,生物柴油100萬噸;到2020年,生產2000萬噸生物液態燃料,其中燃料乙醇1500萬噸。

2 生物質燃料乙醇的代價和制約

原料保證是生物質燃料乙醇的關鍵限制,它影響成本和規模生產的可行性。生產1噸燃料乙醇,耗水30m3左右,耗電200kwh左右,約耗標準煤0.6噸左右。大約需要3.3噸玉米或7噸木薯、10噸紅薯、15-16噸甜高粱[6]。

中國人均耕地面積已降至1.39畝,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糧食安全至關重要。發展生物質燃料乙醇一定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基礎上穩步推進。生物質能源的發展不能依靠對糧食的占有和生產面積的擠壓來實現, 也不能以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為代價[7]。2007年6月,國家發改委全面叫停糧食乙醇的開發,要求今后生物燃料的發展必須滿足不占用耕地、不消耗糧食和不破壞生態環境為前提。中國生物質能源的發展結束了以玉米等糧食為原料的時代,開創了以木薯等非糧生物質能源產業的新時代,非糧生物質能源產業的優勢日益凸顯。

3 木薯酒精的優勢

實踐證明我國過去以糧食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不符合國情,利用木薯作為燃料乙醇生產原料,符合國家“非糧替代”的要求。木薯屬非糧食農產品,是中國主要的熱帶作物之一,它對土質的要求低,耐旱、耐瘠薄,符合“不爭糧,不爭(食)油,不爭糖,充分利用邊際性土地(指基本不適合種植糧、棉、油等作物的土地)”的國家糧食發展戰略,同時發展燃料乙醇也很符合當前國家生物質能源發展戰略,有利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種植木薯還有利于拉動農業,改善農村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狀況,可形成農業產業化和生態經濟、循環經濟的模式,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根據全國土地資源調查辦公室統計,我國有荒草地7.39億畝、鹽堿地1.53億畝,總量占耕地面積的一半。利用這些土地種植耐干旱、耐貧瘠的薯類、高粱、秸稈作物等,對發展非糧燃料的乙醇生產,潛力巨大。木薯是可再生資源,通過推廣良種,木薯產量已由過去的畝產1.3噸提高到現在的畝產2~3噸,最高還可以達到5~7噸。

4 木薯酒精的生產及前景

到“十一五”末期,乙醇汽油將占我國汽油消費量的一半以上,形成以“非糧”原料為主、以技術進步為動力、經濟效益為中心、緩解能源供應緊張壓力和保護環境為目的的生物液體燃料產業鏈。 作為我國第一個非糧燃料乙醇試點項目,廣西中糧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木薯燃料乙醇。主要采取生物法:纖維素、半纖維素,酸解或酶解或發酵單糖(五碳、六碳糖), 化學、 酶催化及微生物發酵乙醇。生物法具有選擇性高、活性好、反應條件溫和等優點,但原料利用率低、反應時間長、產物濃度低及酶、微生物活性易受影響且纖維素降解和單糖轉化所需酶、微生物適于不同反應條件,不能很好耦合。其制約因素是成本和尋找高效、廉價的催化劑、酶和合適微生物的開發等關鍵技術。

隨著大力發展生物質能源,木薯作為燃料乙醇的最佳原料,需求量將會不斷擴大。木薯酒精生產面臨著原料市場不穩定的困難,還存在著木薯種植缺乏組織性,種植粗放,且品種單一、單產低等困難。木薯生產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發展動力在于搞好木薯產業資源的循環利用,充分利用厭氧發酵技術,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走循環經濟發展之路。用鮮木薯生產1噸酒精約生成11m3的酒糟醪液,約含660的COD;經厭氧發酵處理可生成約350m3沼氣;350m3沼氣約等于0.54噸煤。經厭氧后的酒糟廢水其COD指標可以達標用于直接農灌,廢渣可作有機肥料還田或作食用菌的培養基生產食用菌。合浦當地的農民用木薯渣與雞糞混合再發酵后作蛋白合成飼料喂豬,已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5結語

燃料乙醇直接打通了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農民成了“新能源”提供者,這為幾千年來以農為本的中國提供了一個新能源由夢想成為現實的可能。以木薯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是一條資源消耗低、綜合利用率高、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道路,在促進農業和農村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方面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朱錫鋒. 生物質熱解原理與技術[J]. 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6:23.

[2]石元春. 一個年產億噸的生物質油田設想[J].科學中國人,2007,(4):35-37.

[3]雷國光. 用纖維質原料生產燃料乙醇是我國再生能源發展的方向 [J]. 四川食品與發酵, 2007, 43 (135): 39-42.

[4]任波. 乙醇汽油轉折 [J]. 財經, 2007, (178): 100-102.

篇(8)

近年來,中央、省和市縣各級政府不斷完善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體系,持續加大對“三農”工作投入力度,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發展、農村繁榮和農民富裕。

(一)涉農資金投入增長快、占比高。據統計,2010―2012年,中央和省級財政累計投入涉農專項資金1645.2億元(中央1395.3億元,省級249.9億元)。涉農資金投入年均增長率達到22.7%,高于同期全省公共財政支出年均增長率11個百分點。2010年,涉農資金投入占全省公共財政支出比重為17.2%,2012年已提升到20.7%。

(二)支持范圍廣泛。近年來,各級財政支持農業農村發展的政策理念和制度機制不斷創新完善,逐步由過去重點支持農業生產向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轉變,公共財政覆蓋的范圍更加廣泛。以2012年涉農資金為例,中央和省共投入135項專項資金,在農業生產、政策補貼、財力補償、流通加工、生態建設、社會事業、城鄉一體化建設等7個方面對“三農”工作予以支持。

(三)使用管理情況。按資金支持方式分類,主要有直接補貼、專項轉移支付、政策支持三種方式。直接補貼方式包括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農機購置補貼、農作物良種補貼以及汽車(家電)下鄉等補貼類資金;專項轉移支付方式主要包括農業基礎設施、農產品加工流通、農業生態、農村社會事業等方面專項資金;政策支持方式主要包括天然林保護二期工程、退耕還林等專項資金。按資金管理模式分類,主要有兩種模式:財政部門直接管理分配的資金,主要包括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獎補等專項資金;相關部門與財政部門共同管理分配的資金。按資金投入方式分類。主要包括直接補助、“以獎代補”、“以獎”、“先建后補”、“民辦公助”、財政擔保、貸款貼息等多元化投入方式。

二、資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資金總量仍然不足。黑龍江省是轉移支付大省,自身財力有限。近年來,盡管該省積極調整支出結構,把各種資源要素重點向“三農”領域配置,不斷加大涉農資金投入力度,但與實際需求相比仍然還有較大差距。雖然中央財政近年來加大了對黑龍江省涉農資金的投入力度,但總量仍然不足,與黑龍江省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還不相匹配。2012年,黑龍江省糧食總產達到1152億斤,占全國糧食總產11791億斤的9.8%。中央財政當年用于涉農方面的投入達到12287億元,其中安排黑龍江省565.9億元,僅占中央財政涉農投入總量的4.6%。同時,由于黑龍江省絕大部分縣市經濟基礎薄弱,發展后勁不足,各市縣對“三農”的投入十分有限。全省除哈爾濱、大慶和十強縣等少數市縣外,其他市縣基本無力投入。

(二)資金投入尚未形成合力。按照分類統計,中央和省級財政安排的涉農專項資金共有7大類135項,分屬近20個政府部門管理,資金投入呈現點多面廣、交叉重復和分配零散的特征。表面看照顧了各個方面的需求,實際上由于沒有形成合力,很多涉農項目都投入不足,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同時,由于相關部門對各項涉農政策的具體理解、執行落實和資金使用要求存在差異甚至抵觸,政策之間缺乏有效的協調銜接,導致各涉農項目之間難以有機融合,制約了涉農資金集中財力辦大事作用的發揮。

(三)項目安排過于分散。按照現行的資金使用管理機制,由于各項涉農項目缺少統一的總體規劃,資金管理部門只能根據自身職能和建設需求,確定本級分管資金的使用方向和支持重點,市縣難以根據當地實際發展需求去選擇合適項目,其結果導致各涉農項目各自為戰,缺乏關聯機制,不能與各項發展規劃有機銜接。加之部分單位還存在重項目爭取輕項目管理現象,造成涉農項目重復申報、多頭管理、交叉安排、分散實施,導致涉農項目難以發揮應有效益。

(四)政策支持存在缺位。雖然國家現行的涉農政策已經覆蓋了農村生產生活的諸多領域,但由于黑龍江省各地資源稟賦、主導產業不同,特別是按照“兩大平原”總體方案確定的10個方面38項建設任務要求相比,國家的現行政策還不能滿足全面推進落實“兩大平原”各項改革試驗任務的需求。比如在黑土保護和治理、創新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實施土壤有機質提升、深松整地、農業產業化、良種研發等方面還沒有相應的扶持政策,存在政策“空白”。

三、整合涉農資金的初步思路

鑒于黑龍江省涉農資金使用管理現狀,迫切需要以整合資金為抓手,創新涉農資金使用管理機制,進一步突破部門條框、專項規劃以及資金管理辦法限制,建立健全有利于資金整合工作開展的組織機構、總體規劃、工作機制以及政策支撐體系,從而保障“兩大平原”改革試驗各項任務順利開展。

(一)總體思路。以“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為統領,按照積極穩妥、分步實施的原則,深化改革、轉變職能、創新機制、集中投入。著力建立涉農資金整合工作機制,創新涉農資金投入方式,完善涉農資金使用管理體系。搞好整合資金與各類專項建設規劃有效銜接,實現涉農資金“投入科學、安排規范、使用高效、運行安全”的目標,保障“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各項任務順利開展,為在全國率先實現涉農資金有效整合探索路徑、積累經驗。

(二)整合原則。一是上下聯動、協調配合。建立各級涉農資金整合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強涉農資金整合組織領導,結合部門職能分工,形成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相互協調、全面推進的工作局面。二是分類施策、穩步推進。對現有的各類涉農資金進行全面清理統計,并結合資金性質和特點,劃分為不同的類別。對不能納入整合范圍的資金,仍按原政策規定和渠道下達;對能夠納入整合范圍的資金,整合統籌下達,并允許在同類別資金之間適當調劑。三是突出重點、統籌使用。以“兩大平原”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為統領,分別制訂詳細具體的專項實施方案,并與現有的各類專項建設規劃進行銜接,區分輕重緩急,突出工作重點,統籌安排,集中投入,最大限度發揮涉農資金使用效益。四是完善機制、封閉運行。對于納入整合范圍的涉農資金,進一步完善整合后的資金管理辦法和規章制度,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監管機制,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管,確保整合后的各項資金封閉運行和集中規范使用。

(三)整合范圍。

按照“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試驗改革總體方案要求,為了統一政策、便于操作,除了對“兩大平原”覆蓋的51個縣(市、區)涉農資金進行整合外,將全省其他縣(市、區)也一并納入整合范圍。資金整合工作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從2013年至2015年;第二階段,從2016年至2020年。

整合工作要將目前中央、省和市縣級財政安排的涉農資金進行梳理,對其中現代農業發展類、農村社會事業類和扶貧開發類3方面專項資金進行整合。一是現代農業發展類。主要包括水利建設基金、水資源保護、小型農田水利專項資金、節水增糧行動、重大水利工程、大型灌區改造、測土配方施肥、現代農業發展、農業科技推廣、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畜牧規模化養殖小區建設、農業綜合開發、森林生態培育與保護、農村環保等方面專項資金。二是農村社會事業類。主要包括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農村飲水安全、農村公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補助資金、農家書屋、農村文化建設、農村體育健身工程、中小學校舍安全和危房改造、以工代賑、勞動力轉移與培訓等方面專項資金。三是扶貧開發類。主要包括財政扶貧專項和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扶貧等專項資金。

四、有關建議

涉農資金項目多頭管理、分散投入的現狀已經形成固化的部門利益,而整合資金勢必觸及部門利益。因此,在現行的涉農資金使用管理體制下推進資金整合,必須制定相關政策措施來保障工作順利開展。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議省級層面成立由省領導為組長,各有關涉農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涉農資金整合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省財政廳,各涉農部門為辦公室成員單位,形成工作合力。各市、縣(市、區)也相應成立各級涉農資金整合工作領導機構,加強對涉農資金整合工作組織領導。

(二)完善工作機制。建議建立省級層面涉農資金整合聯席會議制度,定期通報資金整合工作進展情況,研究解決在資金整合工作中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保障資金整合工作順利實施。

(三)明確職責任務。涉農資金整合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研究確定整合資金使用方向,下達年度具體工作方案編制指導性意見,審批各市縣年度具體工作方案;財政部門主要負責制定“兩大平原”改革試驗資金整合總體方案以及整合后的涉農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并加強涉農資金使用日常監管。其他成員單位按照領導小組批復的市縣具體工作方案,對本部門負責的實施項目進行檢查指導,推進項目落實。

篇(9)

1、加強計劃規劃編制工作。完成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發展計劃工作報告,提出20*年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工作思路與主要指標建議,經人大會議審議通過實施。完成《*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印制文本提供人代會審議、通過。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十一五”專項規劃編制等工作。規劃編制工作先后被評為*市政府“十一五”規劃編制工作一等獎和省發改委規劃編制“綜合獎”。完成了《規劃課題集(二)》的編印、發送工作。

2、做好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密切掌握全市經濟動態,對國民經濟各階段運行情況進行跟蹤分析,先后開展了7次全市經濟運行(發展)態勢分析,針對各階段經濟運行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積極研究分析、預測走勢,提出對策和建議,促進了計劃的順利執行和全市經濟的健康平穩發展。牽頭組織召開了全市第十五次綜合經濟分析例會,專題研究第一季度全市經濟運行情況及重點工程建設的思路和對策措施,為市委、市政府做好全年經濟工作提供決策參考和建議。按月及時向省發改委上報我市經濟發展數據指標和分析說明,加強社會發展動態分析,積極參與文化大市建設。

3、重視課題和政策研究。完成了“關于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的研究與建議”、“建設新農村,推進新和諧”等15個全局性發展問題的課題調研,其中《推進新和諧要在高起點上建設新農村》被《浙江經濟》錄用。組織開展了對全市七個領域非公有經濟進入教育領域投資情況和“節水型社會”建設情況的調研工作。完成《關于加快服務業發展若干意見》,報市委印發實施。研究起草了《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665行動計劃”》。起草了“關于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和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討論稿。

(二)引導投向,加強基礎設施和投資項目管理,促進了中等城市建設。

1、加強基本建設項目綜合管理。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研究起草了《*市政府投資管理實施細則》。做好政府投資項目的綜合管理,牽頭組織財政性投資為主項目的方案設計、初步設計以及工程概算審查,實現項目全過程管理。編制實施“十一五”重大前期建設政府投資項目規劃,共33項,總投資163.64億元。組織開展了政府投資項目實行“代建制”的考察學習。對企業投資項目由審批制改為核準制或備案制。積極宣傳貫徹落實《浙江省招投標條例》。

2、做好重點建設項目管理工作。建立了重大項目建設領導責任制,完善《重點建設項目管理辦法》,做好重點工程申報工作。編制了“*市20*年度重點建設項目建議表”,經市政府審核,確定實施重點建設項目35項(其中省、*市重點建設項目7項),總投資101.2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6.77億元,同比增長27.51%。協助市政府組織召開全市重點工程建設工作會議,進行深入動員,營造良好氛圍。積極履行重點工程綜合管理職能,加強重點工程督查、協調工作,保證建設進度。全市在建重點工程累計完成投資16.97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101.17%,比上年同期增長28%。

3、重視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制定了20*年*市重大建設項目前期工作計劃,做好已列入重點工程預備項目名單的27個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建立了20*年招商引資項目庫,積極參與招商活動。配合做好高速公路復線、*-*第二通道有關前期工作。配合市委組織部做好村級組織辦公場所建設和有關前期工作。配合市供電局做好500KV*輸變電所址及線路路徑論證工作。配合水利部門做好市水利項目建議書論證工作,爭取列入20*年省重點項目。

(三)強化監管,加強價格調控管理,規范了市場價格秩序。

1、加強重要商品、服務的價格管理。先后組織召開調整出租車票價、開征污水處理費、調整樂虹片區自來水價格聽證會,調整了我市出租車票價,出臺調整和開征污水處理費政策,擬定樂虹片區供水價格調整方案。重新公布524種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藥品價格,繼續對非盈利市級醫療機構藥品采購實行差別利率順加作價,進一步減輕患者和醫保經費負擔。調整了5座我市*年底以前投產的非省統調地方公用水力發電機組的上網價格,促進實施煤電價格聯運,緩解電力緊張局面。做好價格受理、成本、定價三大前期工作,加強成本監審,完善集體審價。健全價格監測定期分析制度,堅持對9大類37個品種商品每月2次的價格監測、分析。出臺了物業管理服務收費辦法,核定了新世紀、銀河花園2個普通住宅小區前期物業服務收費標準。

2、加強清費治亂減負工作。部署并開展了20*年度收費驗審工作,對全市20*年度行政事業性收費、壟斷經營性收費以及以收費形式征收的各種基金、集資、附加的執收單位進行逐個細致的驗審。對4個單位發出整改意見書,要求限期整改,4個單位移交檢查分局立案查處,注銷收費許可證10個。規范和調整了會計師事務所服務、土地事務服務、防雷技術服務、有線電視服務、機動車牌證工本費等有關收費。規范培訓班收費審批流程,認真審核了21個強制性培訓班收費。完成了全市行政事業性和經營服務性收費單位的收費許可證辦理有關延期手續。全面清理了我局近幾年來有關收費文件,停止執行部分收費項目。

3、加大價格監督檢查力度。聯合運管部門,及時采取措施,開展春運期間我市部分公路客運票價檢查,有效制止亂漲價行為。開展了醫療服務和藥品價格重點檢查以及教育、涉農收費專項檢查,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維護消費者權益。組織了節假日市場價格檢查和日常菜市場價格檢查,切實維護了社會穩定。加強了市、鄉鎮、村三級價格監督網絡建設,開展了“價格服務進萬家”活動。認真做好價格舉報工作,全年共受理價格舉報投訴135件,辦結137件(含上年遺留2件),辦結率為101%。按照“放得開,管得好”的總體要求,加大了對價格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全年共立案查處價格違法案件31件,經濟制裁總額375.62萬元,退還消費者36.89萬元,上繳財政249.67萬元。

(四)注重調控,加強糧食安全管理,確保了社會糧情穩定。

1、扎實開展糧食安全工作。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對具有一定規模、信譽好的種糧戶發放糧食預購款,確保糧食訂單履約率。今年早稻訂單糧食收購10179噸,完成計劃的92.18%,居*市第一。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嚴格開展經常性糧食倉儲安全和“一符四無”檢查,做好季度倉儲千分制考核工作,指導和督促收儲公司認真抓好倉庫修理、器材維修以及倉容的安排和落實,有效保證了糧食儲存安全。研究制定了20*年度全市地方儲備糧油的輪換計劃并上報市政府批準執行。認真開展了上年度全市糧食供需平衡情況和今年全市糧食農業成本調查,與財政部門協商并簽訂了20*年度糧食財務包干協議。編制完成“十一五”糧食安全規劃,完善糧食安全預案和應急預警機制,加強糧食市場監測監控。積極開展“放心糧油”活動,堅持定期檢測儲備糧油產品,認真做好日常檢查,對檢驗不合格的產品和企業,及時建議有關部門進行查處,確保居民放心吃糧。認真做好我市軍糧供應工作,積極開展擁軍慰問活動。

2、積極培育糧食市場。加強糧食市場培育,依法加強糧食流通市場管理,推進糧食購銷市場化。穩步開展國有糧食企業改革改制工作,提出了*市糧食收儲公司改革實施方案,建立相關規章制度。加強國有資產的監管力度,協助企業做好國有資產出租承包等管理工作,盤活國有資產,有效發揮現有資產效益。積極做好全市糧情監測點的監測和糧食信息的采集分析及統計上報工作,及時為糧食購銷企業提供糧食產銷和市場價格信息,并深入開展對糧食企業的調研活動。認真做好《糧食流通管理條例》頒布實施二周年宣傳工作。

3、認真抓好安全生產。圍繞“平安*”建設,我局成立了綜合治理領導小組,及時落實了安全生產目標管理和領導責任制。安全生產工作被列入局黨委重要議事日程,適時召開安全生產工作會議,及時傳達上級有關會議精神,定期聽取工作情況匯報,做到安全生產警鐘長鳴,使“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得以深入貫徹執行。與下屬13個糧食企業簽訂了《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目標管理責任書》,做到責任分工明確,安全生產措施落實到基層、落實到企業、落實到人。加強《安全生產法》宣傳工作,做好節假日期間的生產安排,完善負責同志帶班值班制度。

(五)積極協調,服務企業改制和上市工作,加速了體制改革各項工作。

貫徹落實體改會議精神,著手制定“十一五”體制改革規劃,積極開展經濟體制改革課題研究。研究制訂放寬非公經濟市場準入政策,加強民營企業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鼓勵民營企業通過外資嫁接等多途徑加速發展。積極參與國有企業改制協調會,協調通用電子、制鞋總廠、清江糧管所、虹橋建筑公司、柳市棉紡廠等企業改制,指導制訂改制方案。幫助勝武公司籌建股份公司,指導其制訂公司章程、組建董事會、監事會等。在深入基層調查了解我市企業改制情況的基礎上,組織召開市政府改制文件修改補充意見座談會,提出*市2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意見。積極培育企業上市資源,引導、推動、支持民營企業上市。加快推進小城鎮綜合試點改革工作,總結改革經驗,并上報柳市、樂成和虹橋三鎮為省級中心鎮。

(六)突出重點,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和推廣應用,推進了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進程。

加強電子政務外網安全管理,完成防火墻的配置升級工作,完成KILL殺毒軟件升級部署,安裝網絡流量分析軟件對網絡進行測試管理。加強對電子政務外網計算機的管理,研究了多種互聯網接入認證方式,實行IP地址和MAC地址綁定,將市政府網站移植到websphere5.0平臺。按照《浙江省電子政務網絡技術規范》要求,對電子政務平臺進行了改造,接入省電子政務外網,實現資源共享網絡的全省互聯。推廣電子政務應用,普及短信息辦公業務和公文收發業務,完成試點單位的內部公文流轉、檔案管理等業務應用,提高機關辦事效率。完成20*年*兩會網站的信息工作,在市政府網站新增設“便民信息”、“*灣港區”等欄目。扶持信息產業發展,引導軟件業、信息產業制造企業做大做強,積極申報設立省級信息產業園。

(七)健全制度,加強隊伍和系統建設,維護了文明機關良好形象。

1、加強能力建設。認真學習貫徹《國家公務員法》、《行政許可法》、《價格法》、《糧食流通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和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通知精神,建立健全機關干部學法用法制度,不斷增強干部隊伍的法制意識,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繼續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在積極牽頭推行并聯審批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實現了全市基本建設項目審批全部在行政中心窗口接辦,限時辦結,全年承諾件提前辦結率為96.27%。

2、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了“一次性告知制”、“首問責任制”、“辦事承諾制”、“限時辦結制”、“A、B崗工作制”、“新錄用工作人員指導師制”等一系列管理規章制度,以能力和績效為導向,把人民滿意作為標準,推行獎優罰劣制,增強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確保機關行政高效。認真做好文明機關復評,積極開展機關“四好科室”和“節約型機關”創建活動。

篇(10)

1.土地利用現狀

雙遼市東西最寬62公里,南北最長89公里,幅員面積3068.82平方公里,現轄6個街道、8個鎮、5個鄉(其中含1個少數民族鄉),總人口42萬人,幅員面積3121.2平方公里,農用地258154.03公頃,建設用地24105.36公頃,未利用地196878.78公頃,現有耕地188536.67公頃,人均耕地0.33公頃,可開發利用的土地后備資源16227公頃。2012年耕地保有量133806公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131049.22公頃。

2.土地整治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關系

土地整理是“最大限度提高耕地效用”和“充分有效利用土地資源”的有效途徑。針對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既要保障經濟發展,又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就需要我們十分珍惜土地資源,合理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如何堅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這一現實而客觀的條件,我們必須從現有的耕地質量、可開發利用的土地后備資源上下功夫,挖掘土地內在潛力,改善土地使用條件。而土地整理恰恰是補充耕地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重要途徑,通過土地整治來改善耕地質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程度,實現農業增產增效,從而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通過土地整治還可以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破解土地供需矛盾,為產業發展創造發展空間。由此看來,土地整理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通過土地整理來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

3.雙遼市土地整治的主要做法

近幾年,雙遼市始終把土地開發整理作為首要工作來抓,并納入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雙遼市積極向上級爭取整治項目,以重大工程和整體連片土地整治為抓手,以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為目標,以節約集約,統一規劃,統籌資金,整村推進,集中建設為原則,較好地完成了一批土地整理項目,為雙遼市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有效緩解了土地的供需矛盾。在土地開發整理上,主要采取如下做法:一是從實際出發,科學規劃,合理設計。根據全市土地資源利用和分布狀況,在充分調查研究和科學論證的基礎上,遵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達到土地資源利用與社會、經濟和生態發展和諧統一。按照產出高效、公眾認可、環境友好、技術可行的標準,選出可行的規劃方案,使土地開發整理工程更具實效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土地開發整理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設計的原則。在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設計中,邀請農業、水利、環保、畜牧、林業等有關部門的專家共同認證和提出建議,并充分考慮村集體的意見,按照當地生產生活實際規劃田塊標準、配套設施的布局,從而使整個規劃設計達到科學、合理、適用;三是嚴格項目招投標管理,實行陽光操作。在落實項目工作中,選擇有資質的招投標組織機構,廣泛吸引眾多施工企業關注和參與,邀請相關部門參與監督管理,確保招標、投標、評標、定標工作的嚴肅性;四是嚴格項目資金的使用和管理。嚴格按照《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使用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資金,確保專項資金的安全運行和項目的順利實施。

4.土地整治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達到了土地節約集約利用

近幾年,雙遼市積極向上級爭取項目、協調資金,嚴格按照數量、質量和生態協調統一的原則,先后實施了雙山鎮基本農田整理、臥虎鎮同樂村土地復墾整理、茂林鎮鹽堿地開發整理、茂林鎮(大興村、振興村、喬家村)土地整理等10個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總規模達到4785.02公頃,共投入資金8000多萬元,累計新增耕地2288.76公頃。通過開展農村土地整治,確保了全市 13.38萬公頃耕地不減少,實現耕地占補平衡,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真正達到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解決了雙遼市建設用地指標不足的嚴重問題,有效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也為四平市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做出突出貢獻。

另外,通過土地整治,項目區增加糧食產能1764.282萬公斤,總產值達到3528.5640萬元,項目區人口15000人,人均年可增加收益2352.00元。同時通過廢棄磚、瓦、砂礦土地復墾,增加有效耕地面積64公頃,復墾后提供建設用地23.6公頃。市鄭泰藥業有限公司就是利用了原縣磚廠廢棄地復墾建設的項目,既使廢棄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又避免了占用其他土地搞建設,達到了節約集約利用土地。

參考文獻:

篇(11)

副縣長在“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今天,縣政府召開全縣“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會議精神,安排部署我縣“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下面,我先就“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講幾點意見。等會,雷縣長還將作重要指示,請大家認真領會,貫徹落實。一、關于國家、省、市“十二五”規劃編制有關精神3月8日,市政府召開了全市“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會議,會上,廖炎秋常務副市長作了重要講話,市發改委康強主任傳達了全國、全省會議精神,部署了全市“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強調了“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的重要意義。其意義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通過規劃引導,積極適應國家發展環境新變化。百年罕見的金融危機,使世界經濟孕育深刻轉型,原有經濟增長模式難以為繼,全球主要國家的需求結構和供給結構面臨深度調整;在世界政治格局中,不同利益集團重新分化組合,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話語權進一步增強;“后危機”時期引領全球經濟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信息技術、低碳經濟等高新技術產業競爭更加激烈。同時,國際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以及氣候變化等全球治理問題凸顯。這些新變化、新特點,要求我們樹立全球眼光,把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與重塑國家競爭新優勢結合起來,對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進行認真研究和規劃,在新的國際分工中不斷提升我國地位。二是通過規劃引導,妥善應對國內發展新挑戰。未來五年,我國將面臨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深化體制改革、妥善應對突發公共事件、保障國家經濟安全等方面諸多壓力。這些新情況、新問題,要求我們把充實完善應對當前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同長遠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對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進行研究和規劃。三是通過規劃引導,全面加快小康社會建設進程。黨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的基礎上,對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面對這些新要求,我們要緊密結合“十二五”期間的新變化,全方位規劃提出更具針對性和階段性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奠定堅實基礎。四是通過規劃引導,全力推進“一化三基”和富民強省、強市戰略。就我省和衡陽市來說,當前面臨著國家實施中部崛起等戰略機遇,承擔著深入推進“一化三基”戰略和“兩型”社會建設等重要任務。這些機遇和任務,要求我們通過編制好“十二五”規劃,為湖南領先中部崛起提供路線圖,為推進“一化三基”、加快“兩型”社會建設提供行動綱領。(二)明確了“十二五”規劃編制重點。國家、省、市發改委要求規劃編制要深入研究重大問題,強調在指導方針和重要原則上,要體現“統籌兼顧、創新驅動、綠色增長和共建共享”;在主要目標上,要重點突出“經濟增長速度、經濟結構調整、社會民生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等四大類指標的量化研究;在戰略重點上,要著重研究八個方面的問題,即:如何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如何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如何調整優化城鄉結構,如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如何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如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如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如何推動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省里提出,全省“十二五”規劃的編制要著重搞好發展動力、產業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區域協調發展、“兩型”社會建設、改革開放等6個方面的研究。(三)提出了“十二五”規劃編制要求。主要是五個方面:一是要解放思想、銳意創新。做到“高、新、深、實”,即把握全局、高屋建瓴;開拓進取、耳目一新;深謀遠慮、體現全球戰略思維;增強可操作性,切實解決實際問題。二是要加強協調、強化支撐。按照下級規劃服從上級規劃、專項規劃服從總體規劃的原則,切實發揮好總體規劃的統領作用。三是要規范程序、依法決策。嚴格遵循規劃編制各個環節的要求,以程序的規范來保證規劃編制工作的有序推進。四是要民主參與、集思廣益。通過開展建言獻策、專家咨詢論證等活動,提高規劃編制透明度和社會參與度。五是要加強領導、提供保障。各鄉鎮、各單位要組織得力的規劃編制工作隊伍,并安排必要的工作經費,保證規劃編制工作順利開展。二、關于我縣“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的總體安排根據省、市“十二五”規劃編制的工作方法和步驟,縣政府起草下發了《**縣“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方案》,明確了工作要求和各階段的具體任務。(一)關于規劃編制的重點任務全縣“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的重點任務包括:重大課題研究、思路提煉、文本編制三個環節。課題研究。重點

 

是解決“為什么”論述性的問題,側重于摸清情況、認清形勢、找準癥結、突出重點、尋求對策,為規劃思路提煉、文本編制奠定良好基礎。重大課題研究和規劃編制工作的牽頭單位和參與單位,要緊扣“科學發展、科學跨越”的要求,緊密結合**實際,對“十二五”時期發展環境、思路目標、結構調整、產業布局、城鄉統籌、科教文衛、改革開放、人民生活和資源環境等方面進行研究,重點要突出綜合交通、城鎮發展、優勢產業、商貿物流、節能減排、重大項目等領域。具體內容要把握指標測算、項目篩選、政策對接三個關鍵:指標測算,相關單位要根據所編規劃的性質,會同統計部門研究提出一套全面、系統的規劃指標體系,并對“十一五”期間指標完成情況和“十二五”期間指標安排情況進行摸底、測算、論證和說明。項目篩選,相關單位要對“十一五”期間重大建設項目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對“十二五”期間安排的重大建設項目進行論證,形成“十二五”規劃重大建設項目庫。同時,對需要納入國家、省相關規劃的重大項目,要及早向上級部門銜接匯報,避免出現遺漏。政策對接,各單位要認真對“十一五”期間相關政策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并加強省市相關部門銜接聯系,對“十二五”期間繼續實施或可能新出臺的政策進行梳理對接,形成“十二五”規劃政策推進體系。思路提煉。重點解決“怎么做”方向性問題,側重于提出指導思想、總體要求、發展目標、基本方向、工作重點和戰略布局。全縣總體規劃和重點專項規劃,都要在課題研究的基礎上提煉出準確鮮明、符合時代、號召力強的規劃思路。文本編制。重點解決“做什么”實施性的問題,綜合汲取課題研究和思路提煉的成果,側重于對主要工作開展、重點項目建設及綜合保障措施等進行安排部署。文本編制要用精煉的語言、慎密的思維、科學的論證,明確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思路、主要目標、戰略任務和戰略布局,闡述支柱產業、優勢產業的主攻方向、目標和重點,標明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的布局,提煉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政策、措施等。(二)關于規劃編制進度安排。“十二五”總體規劃編制大體分為動員準備、前期研究、綱要形成、報批四個階段,各專項規劃要與總體規劃同步推進,其程序可適當簡化。1、動員準備。召開“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會議,對各項具體工作進行安排部署;采取指定、委托、招標等方式,落實課題研究和規劃編制承辦機構和承辦人,并積極開展基礎調查、信息搜集、項目論證等工作;聘請“十二五”規劃決策機構和專家委員會,引導專家學者參與“十二五”規劃編制。2、前期研究(20xx年3月-5月)。4月中旬,完成全部課題研究任務,組織專家對研究成果進行評審,形成最終研究報告;4月底前,縣直有關部門召開行業座談會后,提出專項規劃思路;5月底前,縣發改局綜合提出全縣“十二五”規劃基本思路,聽取縣人大和縣政協的意見和建議后,報縣政府審定,由縣政府報縣委,縣委研究提出《關于編制**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的建議》。3、綱要編制(20xx年6月-11月)。8月底前,縣發改局根據國家、省、市“十二五”總體規劃基本思路和縣委《關于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的建議》,完成全縣“十二五”總體規劃綱要文本起草,并牽頭組織有關部門完成專項規劃文本起草;20xx年9月-11月,各規劃編制單位組織開展征文、建言獻策等活動,召開一系列座談會、銜接會、論證會,基本完成“十二五”重大項目庫建設,并在新聞媒體上開設專欄,廣泛征求社會各界人士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規劃文本草案。4、規劃報批(20xx年11月-20xx年初)。全縣“十二五”總體規劃綱要草案經縣委、縣政府審定后,提交縣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批準;專項規劃在總體規劃批準后,進一步做好銜接工作,報縣政府批準。經過批準后,統一向社會公開。同時,對全縣“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進行全面總結。(三)關于規劃編制中應注意的問題。具體來說,做到“四個結合”:內容上,要做到貫徹上情與體現縣情相結合。“十二五”規劃編制,既要充分體現國家有關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戰略思想,反映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要求,推進經濟轉型,創新發展模式,又要緊密結合**實際,科學繼承“十一五”期間好的經驗和作法,提煉出指導性和號召力強的提法,充分體現**特色和時代特色。方法上,要做到定量分析與定性描述相結合。編制各類規劃時,既要強化規劃目標及指標研究,突出導向型、約束性,形成一套能檢查、可評估量化指標;又要從突破薄弱環節、解決突出問題、發展新興經濟入手,對戰略重點、政策導向、重大工程和項目、重大改革和政策進行深入研究和科學論證,真正做到“高、新、深、實”和圖文并茂、形象生動。程序上,要做到依法決策與民主決策相結合。既要按照國家、省規劃編制的相關程序規定進行,又要進一步完善專家咨詢、公眾參與、規劃聽證等制度,開門編好規劃,使規劃更能反映群眾意愿。體系上,做到上下對接與平行協調相結合。在規劃目標、生產力布局、投資安排和政策手段等方面,“十二五”規劃要與主體功能區規劃、城鄉建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相銜接,下級規劃要與上級規劃相銜接,專項規劃與總體規劃、專項規劃之間要相互銜接,防止規劃交叉重疊和撞車,形成一個上下銜接、左右協調、有機統一的規劃體系。三、做好“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的幾點要求“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覆蓋范圍廣、涉及領域多、時間跨度長、工作任務重,必須聚全民之心、集全體之智、舉全縣之力,全力以赴,共同推進。各部門要在縣委、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下,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努力編制出一部可操作性強、能解決實際問題、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的高質量的“十二五”規劃。一要加強組織保障。各單位要加強“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的組織領導,凡有調研任務和專項規劃編制任務的單位,必須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組建專門的工作班子,安排充足的工作經費,切實做到組織領導、責任任務、工作人員、工作經費“四”到位。尤其要選配知識結構好、業務能力強的骨干,組建規劃編制隊伍,為規劃編制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同時安排足夠的工作經費,為規劃編制工作提供財力保障,確保規劃編制工作順利開展。二要提高思想認識。各部門一定要認識到,“十二五”時期將是我縣的一個黃金機遇期,這一時期將揭開我縣全面建設大交通、突破發展大產業、財稅實現大增長的嶄新一頁。所以,我們要更新規劃編制理念,準確把握“十二五”規劃編制的時代背景,準確把握國家宏觀經濟趨勢,準確把握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重大發展戰略,準確把握縣委、縣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準確把握**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增強中長期規劃的戰略性、前瞻性、政策性和操作性,嚴防規劃與實際脫節、規劃滯后于發展的問題。三要突出項目支撐。據測算,**“十二五”期間經濟增長要實現12%的目標,投資至少要保持25%以上的增速,五年內投資總規模將達到330億元以上。這么大的投資必須要有項目作支撐,因此,全縣“十二五”規劃編制要以項目來定規模、定方向,各行業、各領域的規劃發展都要落實到具體的投資項目上。同時,也要使規劃編制過程,成為項目開發、策劃、包裝和推進的過程,努力爭取**有更多的大項目、好項目納入到國家和省里相關規劃。在此基礎上,建立起與規劃文本相配套、與規劃目標相適應、與爭取支持相吻合的“十二五”重大項目庫。四要加快工作進度。現在已經是3月底了,離規劃報批,不到10個月時間。全縣上下要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加緊推進“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今天的會議后,各單位要迅速行動起來,盡快制定和實施具體工作方案,組建得力的工作班子,全面啟動“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今年,縣政府將“十二五”規劃編制納入到年度政府部門績效考核內容。縣發改局要會同縣委督查室,對各單位的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調度和督查,以確保各項工作按進度要求落實到位。五要形成工作合力。編制“十二五”規劃,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全縣相關部門的積極參與和密切配合。各相關部門要加強與縣發改局的銜接,縣發改局及相關部門要加強與省市發改委及相關部門的銜接,有的項目還要加強與國家發改委及相關部門的銜接,盡最大努力爭取將我縣規劃的重大項目更多地納入到國家、省和市里的規劃。各部門要根據縣委縣政府確定的規劃編制工作總體安排,明確各自職責,確保整個規劃編制工作有力、有序進行,如期保質保量完成。六要加大輿論宣傳。“十二五”規劃編制,是今年經濟工作中的一件大事。請**報社和電視臺等新聞媒體積極關注,緊密結合規劃編制的各個階段,通過開設專版、專欄、專題,采取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全面、準確、豐富、生動地宣傳“十二五”規劃相關情況,公開透明規劃編制全過程,并引導廣大居民圍繞難點和熱點問題發表意見,為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創造良好條件,為編制和實施好“十二五”規劃營造良好氛圍。同志們,做好“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對于加快**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要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確保規劃編制工作順利進行,繪制出我縣“十二五”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美好藍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一区| 亚洲AV网址在线观看| 武林高贵肥臀胖乳美妇| 公和我乱做好爽添厨房中文字幕| 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电影| 国产97在线看| 被夫上司强迫的女人在线中文|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 |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边摸边吃奶边做爽免费视频99| 在线观看免费亚洲| 一个人看的视频www在线| 成人毛片免费视频播放| 久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VA中文字幕| 欧美三级欧美一级|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 v11av18|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三个黑人上我一个经过|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看 | 推油少妇久久99久久99久久|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免费播放 |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蜜桃| 中文字幕在线看片|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日本娇小videos精品|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 日本福利视频导航| 久久免费观看国产99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