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究生論文大全11篇

時間:2022-11-08 15:04:03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醫學研究生論文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醫學研究生論文

篇(1)

[關鍵詞] 生物化學;論文質量;醫學院校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1)08(a)-119-02

Study on the degree thesis quality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students in medical couege

FU Xinhua, YANG Xiaoyun, WANG Shouxun*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Weifang Medical College, Shandong Province, Weifang 261053, China

[Abstract] Training graduate students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have an important station in biochemistry development. We reflected the practice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training in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sis.

[Key words] Biochemistry; Thesis quality;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

當前我國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從而加大了對高學歷、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高校招生規模的年平均增長率是26.9%。在此形勢下,如何調整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和教育模式,已成為各大高校研究生教育需要解決的當務之急,因此探討研究生培養目標和教育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生的培養和教育是造就高層次人才的渠道之一,如何加強對醫學研究生培養全過程的質量監控,保證培養質量,是目前高校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其中,建立醫學院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生教學督導制度及對研究生學位論文進行質量監控,是保障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1-2]。

1 我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生培養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研究生實際培養工作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1 對研究生培養環節的監控不到位

長期以來,研究生培養多注重對結果的評價,以研究成果、畢業論文和就業狀況等來衡量研究生培養的優劣,而對研究生培養過程的監管不足。

1.2 導師對研究生培養過程的指導投入不足

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每位導師指導的學生數量增多,導師整體負荷增大,師生間的直接互動減少,加之導師工作忙,事務多,時間和精力投入都難以到位,以致出現一些研究生培養“放羊”現象,如課題未經論證、開題報告時間滯后、畢業論文答辯匆忙等,從而制約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1.3 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有下滑趨勢

招生規模擴大以后,導師壓力增大,難以保證每個學生高質量的完成學位論文,造成同年畢業的研究生論文質量良莠不齊。

2 提高醫學院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幾點思考

研究生階段的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而學位論文能全面衡量研究生的綜合水平。其中,論文選題和開題的嚴格把關是學位論文質量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對保證和提高學位論文質量至關重要[3-4]。本文分析了醫學院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碩士學位論文各環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其質量監控的具體措施。

2.1 美國研究生教育模式

美國研究生教育在世界研究生教育中占重要地位,19世紀以來,美國以培養大學教師和高水平研究人才為研究生教育目標。研究生教育便擔負起培養各學科高級研究人才的任務。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美國研究生的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美國研究生教育始終保持較高的整體質量、宏觀質量和體系質量[3]。

目前美國研究生教育的評估力量主要來源于社會和高校自身,且以社會評估為主。內部評估遵循“寬進嚴出”的原則,從招生、課程學習、科學研究、中期考核、考試、論文寫作、答辯等方面進行質量控制[4]。美國通常采用高校(系、科)評分的方法評價高校質量,通過評價高等院校的實際辦學水平及在大學群與社會中的相對地位來促進其質量提升。培養過程有規范性要求,并嚴格按計劃和程序實行淘汰[5]。

2.2 提高我國醫學院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生論文質量的建議

根據我國的研究生培養目標,研究生應當具備從事科學研究和獨立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研究生教育規模迅速擴大,質量問題日益凸顯,引起教育界及社會各界的關注[6]。質量管理系統的功能是對高校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系統的具體組織與執行,它直接決定了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系統功能的發揮。

2.2.1 研究生培養中期考核培養過程的督導包括導師遴選、培養條件、培養方案、課程設置等的監督、檢查,重點是中期考核。實施中期考核是研究生培養過程的重要環節,中期考核未達標者,可給予一定形式的警示,令其限期達標。

2.2.2 對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培養方案與研究生培養計劃的審查與督導審查與督查是督導工作的重點。一方面對其培養方案進行審查,另一方面查閱所選學位點的研究生培養計劃,重點審查其培養目標是否合適,課程設置與安排是否合理等。

2.2.3 加強教學與管理研究生部加強學籍管理、宏觀管理、質量檢查與評估等工作,全面監督課程設置、教學實施、成績考核、論文評審、學位答辯等工作。

2.2.4 學位論文質量監控是重中之重學位論文監控包括開題報告、論文把關、質量評定、論文質量等級及學位授予。督導的重點是檢查畢業論文質量,進一步完善論文“盲審”制度能更好地確保畢業論文質量。①開題報告質量監控:開題報告是提高論文質量的重要環節。開題報告重點檢查文獻是否滿足論文課題的要求、有無書面報告書等。中期的學術報告或階段總結重點檢查論文進展情況、后期計劃、存在問題及指導小組人員的評議意見,以促進論文質量的提高。②學位論文質量監控:研究生學位論文水平是評估研究生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必須加強對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質量監控與督導。學位論文的質量監控重點是檢查論文質量,協助研究生部對論文進行質量抽查,將該部分論文送予外校專家進行雙盲審查,查閱專家評審意見,并參加論文答辯會,提出意見,供導師、管理部門參考和質量抽查,從而保證論文質量。

2.2.5 開展對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導師的督導工作著重從研究生的課堂、教學、文獻綜述、開題報告、論文中期檢查、學術活動、學術交流、學位論文質量與論文答辯等方面對導師工作進行督導檢查。

本文通過對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研究生培養過程存在問題的分析,圍繞加強研究生培養過程管理、全面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從控制的重點、手段和主體等方面提出了進一步實施研究生培養質量監督控制的相關措施,以期對研究生培養工作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沈嵐,劉新平,藥立波.研究生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的幾點體會[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8,10(6):701-702.

[2]蒲云,代寧,王永杰,等.談創造性拔尖人才成長規律-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調查啟示[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6,(4):12-15.

[3]郭巖,劉愛華.優化研究生課程評價,保障培養質量[J].高教研究,2005, 29:48-49.

[4]王則溫,章麗萍,張君.提高博士生培養質量的關鍵是建設高水平學科[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2,(11):29-31.

[5]湯磊.醫學碩士生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模型實證研究[J].醫學教育探索,2004,3(1):47.

篇(2)

二、新型實驗教學體系構建

1.實驗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改革。

圍繞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制定了新型研究生免疫學實驗教學體系。實驗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輔導”的教學理念,根據目前科研中常用的免疫學技術調整實驗內容,引入流式細胞檢測技術、淋巴細胞的分離和增殖實驗,免疫熒光和免疫酶技術等的實驗內容,由教師提出實驗內容及目標,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教學討論等自主性學習研究,自行制訂實驗方案,準備實驗儀器和試劑,在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實驗操作,最后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撰寫實驗記錄和實驗報告的一種教學方法。學生通過查閱相關實驗技術資料,將理論知識和實驗內容相聯系,豐富了學習的過程,教學討論以6~8人組為單位進行,各組推選一名組長,組長負責組織其他成員,對實驗中涉及到的每個問題和注意事項由學生提出并進行分析、解釋和討論,而教師在討論的過程中給予必要的指導。實驗操作階段,要求學生熟記實驗操作流程,嚴格按實驗室規范進行實驗操作。通過這種教學方法達到提高學生科研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為核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獨立完成實驗的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研究和創新能力。實驗教學目標從知識傳授向獨立實驗能力培養進行轉變,使學生能夠主動地、獨立地完成實驗的整個過程,為以后獨立從事科研設計和科學實驗打下良好的基礎。

2.實驗教學考核改革。

圍繞免疫學實驗考核形式單一的問題,在實驗教學考核中引入形成性考核評價體系。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學習單元結束時進行,目的是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彌補不足,從而取得最優的教學效果。教師通過備課,首先確定免疫學實驗課考核體系指標,實驗課評價體系包含平時考勤、提問和討論、開題報告和實驗方案、實驗論文等組成部分,占總評成績的最高比例為30%,通過實驗主要注重考核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在課程開課初將考核方案告知學生,明確各個項目評分標準,在考核過程中及時、如實記錄以作評價依據。教師在考核結束后及時對考核結果進行科學分析,通過分析找出問題,并將分析結果及時向學生反饋,這不僅可幫助教師了解教學效果,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更重要的還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三、開展新型實驗教學的體會

1.通過實驗教學啟發和培養學生的思維,注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

在教師提出實驗內容及目標后,對學生進行分組,要求各組學生在廣泛查閱資料,深入理解實驗的原理和方法的基礎上,獨立思考完成實驗方案的設計,匯報后老師和同學對實驗方案的可行性和存在問題進行討論。通過討論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血型鑒定實驗中,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標準抗A血清和標準抗B血清能夠用于血型鑒定,這些血清是什么性質的血清,如何得到標準血清,從而引出單克隆抗體的相關知識并討論。在實驗教學中通過實驗相關知識的衍生,啟發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除此之外,對實驗整個過程,教師都全程進行指導,一些操作較難的、較關鍵的技術老師手把手帶教示范,并隨時注意精密儀器的維護。針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并啟發學生實驗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不斷總結經驗,對實驗現象如實地進行記錄并及時地對結果進行分析和討論,如CCK-8法檢測淋巴細胞增殖實驗,免疫熒光技術檢測B淋巴細胞嗎mIgM,流式細胞術對細胞凋亡的測定實驗中,我們采用分組的方式及時對各組的實驗結果討論后發言的方式,闡述各組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判斷,既活躍課堂氣氛,又改變學生只重視實驗操作,不動腦筋思考問題的不良習慣,提高了同學分析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每次免疫學實驗課結束前,教師再對本次實驗內容作一個簡明扼要的小結,綜合分析和評價實驗中出現的各種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并幫助同學一起進行分析,對于好的實驗結果予以肯定,對于錯誤的結果尋找導致實驗結果失敗的原因并提出意見和方法。以此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對學生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和提出的想法,盡可能通過簡單通俗的語言來啟發學生,既可以解決學生的疑問,又增加了實驗課的趣味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使研究生熟悉了常用免疫學的檢測方法,掌握了基本的免疫學實驗技能,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實驗方法的在科研中的應用。

研究生都要面臨課題設計和實驗,如何把所學到的免疫學實驗技術應用到自己的課題設計和實驗中,與自己的課題結合起來是學生關心的問題。因此,我們在進行實驗課教學的同時,注意聯系當前的科研工作,對免疫學技術在科研工作中的應用進行相關的介紹,使學生了解更多的相關知識和應用。例如,流式細胞術檢測CD4+T細胞和CD8+T細胞實驗教學中,通過流式細胞術可以分析檢測:DNA倍體含量、細胞凋亡、免疫活性細胞的分型與純化,淋巴細胞亞群與疾病的關系、血液細胞的分類、分型,造血細胞分化的研究,藥物在細胞中分布等。這些介紹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對實驗方法的重視,還有一些學生馬上在課堂上結合自己的學科的課題和該方法進行聯系,提出相關問題,老師講解和答疑豐富了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實驗教學效果。

篇(3)

社會認可度:社會認同感也是影響學生志愿方向的重要因素。醫生治病救人、救死扶傷,從來就被社會所尊重,當成功救治患者后常常會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感激和社會的認同,臨床醫生本人頗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學校因素①學校引導不足:許多學校對本科學生只注重就業率和升研率,至于對考研學生選擇什么專業并沒有過多考慮,沒有從需要儲備基礎醫學后備人才的角度出發引導本科學生考研。②招生宣傳力度不夠:目前基礎醫學研究生招生一般由研究生學院管理,基礎醫學院負責具體招生,而負責研究生招生的多為兼職人員,時間和精力有限。有的考生并不了解基礎醫學的發展現狀和前景、學校的招生政策和優勢等,多數考生對未來從事的專業以及導師并不了解。

轉變觀念和制度改革目前普遍認為,基礎醫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后只能在基礎醫學領域工作,而很多醫院也只錄用本專業的研究生。實際上臨床醫學本科專業的學生在經過5年的系統學習后,可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和從事臨床工作,而在此基礎上又讀了基礎醫學的研究生,在學歷層次、科研思維、科學精神和研究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培訓和提高,為何不能進醫院從事臨床工作?事實上,臨床研究生和基礎研究生的差別主要是臨床實踐技能的多少而已,但這些均可在就業后得到提高。對醫學研究生還可探索實行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相結合的共同培養模式,并在碩士畢業生的簡歷、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中體現,其一方面可有效解決基礎醫學研究生招生就業難的現狀,還可實現基礎醫學導師和臨床醫學導師的優勢互補。

篇(4)

2實驗技能的嚴格培訓從技術上保證了各項實驗的順利進行

每一個實驗室的每一個實驗都應該有標準的操作規程,包括試劑的配制、保存以及實驗流程步驟,從根本上保證實驗的可重復性。每一個剛進入實驗室的研究生都要經過嚴格的標準化的實驗技能培訓。可以是實驗室技術人員示教,可以是外請工程師的培訓講解,但更多的是博士生帶碩士生,高年級帶低年級的梯隊結構,讓新生在進實驗室后熟悉實驗室設備的基本操作,在博士或師兄的幫助和指導下快速積累實驗技能,盡快提高他們的實際動手能力,使他們能夠更早地掌握從事本專業科學研究所必備的知識和技巧,從而使更多的研究生得到鍛煉。有助于樹立團結互助的科研精神,并形成實驗室研究生"自我管理"的運行模式。為了能夠順利開展實驗,每位學生都在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盡一切可能在實驗中減少失誤,少走彎路。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醫學科研實驗的成敗與水平許多情況下就取決于實驗操作細節。例如,所有需要4℃保存的試劑、樣品在使用時,必需放置于冰盒里;加抗體、反應酶時,要求必須在冰箱旁加,并且速度要快;加樣器的使用方法,平時在這些細節上多注意,就可以提高實驗結果的水平,延長儀器設備的使用。

3臨床技能的前期培訓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主要以培養高水平臨床醫師為目標,其教育的核心是培養研究生的臨床操作技能。但目前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均制約了研究生的培養,嚴重影響了培養研生的素質與臨床操作能力。嚴格規范的實驗室管理為確保和提高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提供了保障。我們所在的西京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中國醫師協會微創心臟外科和重癥心臟瓣膜外科的培訓基地,每年有大批的研究生、進修生進科室進修學習。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心血管外科學知識,了解更多的心血管外科學相關的新業務和新技術,是帶教教員與學員共同努力的目標。心臟血管外科的每一例手術均為特大手術,任何一點疏忽都可導致大的失誤,因此學員在進修學習中親自動手,進行手術操作的機會很少。而實驗室進行的動物實驗給研究生提供了大量的操作練習機會。對于一些具備一定基礎理論知識和熟練外科技巧的學員,可以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指導他們進行一些手術操作,以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同時也能幫助他們發現弱點進行針對性練習。如經常有學生在縫合時習慣應用止血鉗夾針,這樣進行心內操作很容易損傷心內結構。再如心臟外科手術野位置較深,在打結時容易出現打不緊和撕裂組織的危險,因此平時應多練習打滑結和原位打結技術。由此可見,實驗室為每位研究生從學生成為醫生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篇(5)

2醫學檢驗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創新

2.1培養科研與臨床技能相結合的復合性人才目前醫院檢驗科都分設包括臨床生物化學檢驗、臨床免疫學檢驗在內的多個專業領域,檢驗的五年制本科生在進入臨床實習后可以基本掌握臨床檢驗科室的日常工作,對于臨床檢驗診斷學的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需要在專業領域中選擇一個主攻方向,掌握基本技能外更深入的內容,結合本專業的特點,我們認為臨床檢驗診斷學的研究生的培養方向應定位為培養科學與專業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

2.2課程設置的改革醫學檢驗作為獨立的一門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而不應統一選取統一的課程設置,在授課原則上,結合自身專業特點,應注重學科交叉和滲透,并貫穿整個培養過程。精選必修課,加大選修課的設置,強調理論性課程與應用性課程的有機結合,一專多能,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把老師主講為主的填鴨式教學改為靈活多變的研究方法和專業討論課程的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和科研興趣,鼓勵學生多學科、多專業交叉訓練。在創新改革中,作者將學生必修課與選修課控制在2∶3的比例,同時我們加入了臨床檢驗診斷學的專業方向課,由本方向研究生導師開設,課程內容要緊密結合本專業的研究方向,以專題的形式講授,如科研方向為細菌的耐藥機制,則安排ESBL、AmpC、MBL等耐藥基因的相關講座,這樣突出了檢驗專業方向。

2.3加強學術交流平臺利用目前的網絡平臺和兄弟學校之間的合作,走出去請進來,吸收好的教學理念與培養模式,增強個性能力的培養,不局限于書本的知識,培養獨立的創新能力和思維模式。學科定期舉辦進修或者培訓總結匯報以及學術講座,介紹相關領域的最新進展和研究狀態,同時對新技術新方法進行講授。有條件時,帶學生參加一些學術交流會議,構建平臺、開拓視野,使學生在日后的工作中終生受益。

篇(6)

寧鄉豬的繁殖期長,且繁育能力較強。公豬3月齡性成熟,5~6月齡可配種。母豬4月齡第一次,7~8月齡可配種,利用年限約8~10年。成年母豬的有效可達12只以上,每胎產活仔數8~12頭。

1.1.1種質特性朱吉等[1]發現寧鄉豬經營養物質條件的改善及飼養科學的適應性變化,肢蹄臥系率降低92.2%,體尺體重性狀和繁殖性狀提高率分別達6.97%~27.67%、11.62%~17.44%,窩重提高率達26.91%~78.97%,特別是閹豬的生長速度和胴體性能明顯提高。寧鄉豬母豬日增重表現為前期低、中期高、后期下降的生長曲線,閹豬表現為前期高、中期低、后期回升的生長曲線,閹豬和母豬都具有生長肥育期日增重曲線的相似性。后備公豬的體重及體尺指標不及同齡母豬,主要是性成熟過早所致。

1.1.2肥育性能Rorz指出,改變日糧組成分與結構可以減少3.2%~62%的氮排出。寧鄉豬與瘦肉型豬氮的消化利用能力存在差異,寧鄉豬12.91%蛋白質日糧組具有較好的能氮平衡性。研究表明在寧鄉豬生長肥育后期添加一定量的半胱胺可促進生長、提高胴體瘦肉率和改善豬肉品質。寧鄉豬雜交組合具有較高的生長速度和胴體品質。寧鄉豬生長肥育性能的可塑性較強,閹公豬的生長肥育性能優于母豬,優化飼糧是提高其肥育性能的基礎。寧鄉豬肥育期日增重與膘厚、肥育率呈正相關;胴體長與胴體寬、后腿重與腿臀圍呈強正相關,與肥肉率呈弱正相關,與瘦肉率呈弱負相關;眼肌面積與瘦肉率呈弱負相關,而與肥肉率呈弱正相關。最近研究表明由于寧鄉豬肥膘產量高,相對產值較低,所以55~85kg階段是寧鄉豬的最佳屠宰期。

1.1.3母豬營養需要研究表明寧鄉豬母豬妊娠前期、妊娠后期和哺乳期能源分別為37%~39%、22%~24%和39%~41%,相應的日攝食標準消化能分別為18.9MJ、27.0MJ和45.5MJ,粗蛋白質分別為156g、242g、538g;提高母豬哺乳期采食量是節省能量、提高仔豬增重的重要途徑,補飼青料可提高母豬的飼料利用率。近期研究表明14%以上的日糧蛋白水平有利于促進寧鄉豬母豬的生長發育[7]。

1.2生理、生化指標研究表明寧鄉豬白細胞總數、紅細胞體積、淋巴細胞計數及血小板均低于三元豬;甘油三酯、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與血清甲狀腺素T3含量高于三元豬,血清甲狀腺素T4和胰高血糖素含量下限值低于、上限值高于三元豬,血清葡萄糖含量低于三元豬可能與胰島素含量高于、胰高血糖素低于三元豬有關。與近交系五指山小型豬、廣西巴馬豬和貴州小型豬等國內小型豬相比,寧鄉豬的堿性磷酸酶、乳酸脫氫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總膽固醇較高,而γ-谷氨酰轉移酶、三酰甘油、肌酐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較低;與杜洛克豬、長白豬、大約克夏豬等國外引進品種豬相比,寧鄉豬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堿性磷酸酶、乳酸脫氫酶明顯較高,總膽固醇明顯較低,γ-谷氨酰轉移酶、總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葡萄糖相差不大[9]。郭潔平等[10]研究發現與長白豬相比,寧鄉豬血清精氨酸、一氧化氮濃度較低,空腸前段和肝臟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較高,腎臟中的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最低,腸道和肝臟中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mRNA表達水平最高。

1.3病理特性研究發現豬流感(H3)誘發寧鄉豬高熱病病理變化主要在呼吸器官,表現為氣管、支氣管充血,肺腫大,小葉間質增寬,肺尖葉有實質病變,腸胃出現卡他炎癥、彌漫性出血。外來良種豬及其三元雜交、二元雜交生豬發病嚴重,死亡率高,寧鄉豬及其與外來良種豬的雜交后病癥狀較輕,治療也容易一些,有的生豬甚至不治而康復,死亡率也相對較低[12]。

1.4肉質性狀寧鄉豬肌纖維纖細,紋理間脂肪分布豐富均勻,肉質細嫩,肉味鮮美,是北京奧運會唯一指定豬肉產品。根據營養需要推薦飼養標準配制日糧,測定肌肉常規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礦物元素,發現寧鄉豬肌肉內脂肪為5.37%,風味氨基酸高達220.5%,必需氨基酸高達122.4%,油酸(18:1)51.0%,亞油酸(18:2)7.74%,不飽和脂肪酸59.6%,是與深海魚油媲美的保健食品。寧鄉豬和三元豬鮮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總量差異不顯著[1,13]。目前開展了寧鄉豬與商品瘦肉型豬生長激素基因功能比較研究,王文策等選用了融合表達載體構建寧鄉豬生長激素的原核表達質粒,成功構建重組原核表達質粒pET-GH。

1.5遺傳學特性研究發現寧鄉豬二、四、六月齡時體重變異系數均在16.28%以上,體長、胸圍、腿臀圍變異系數為5.66%~8.55%。寧鄉豬的體長與胸圍的遺傳相關系數為0.43,表型相關系數為0.74,這與寧鄉豬屬于脂防型豬種、具有邊長邊肥的特點有關。寧鄉豬頭長、額寬、腿臀圍、體高具有高遺傳力,頭長、額寬表型變量受環境偏差的影響較小。寧鄉豬的變異系數較小,產仔數、產活仔數、初生重、泌乳力、斷奶重等性狀的變異系數較大。寧鄉豬毛色是品種特征和遺傳穩定性的標志;與瘦肉量相關系數最高的是后腿重。研究發現TLR6基因片段MspI酶切位點的兩種等位基因T/C的頻率分別為0.186/0.814,TT基因型個體顯著影響4月齡體質量性狀,TT基因型4月齡體質量比CC型高25.92%;TT基因型個體顯著影響45日齡體質量、6月齡體質量、體長和胸圍性狀,TT基因型45日齡體質量比CC型高12.46%,結果提示寧鄉豬TLR6基因不同基因型對生長性狀有著重要的影響,是寧鄉豬育種應用中的一個潛在遺傳標記。

2實驗寧鄉豬在生物醫學研究領域中的應用

2.1實驗寧鄉豬應用于醫學研究的優點研究顯示靈長類、犬、貓等在動物實驗研究中受到倫理限制,而豬被認為是研究人類疾病最合適的實驗動物。既經濟實用,又克服了同種器官的短缺。豬心血管系統的解剖、生理特征和對致動脈粥樣硬化食物的反應與人類高度一致,成為心血管疾病研究的標準模型動物;豬腎臟的解剖和生理功能幾乎是人類的復制品;豬也是皮膚和整形外科手術、皮膚燒傷等較理想的模型動物;小型豬還是皮膚黑色素瘤研究的首選實驗動物。剛出生的或剖腹產得到的仔豬,是進行抗原抗體反應很好的模型動物,小型豬也是人類異種移植理想的組織、器官來源,可作為異種移植排斥反應的模型。

2.2實驗寧鄉豬在生物醫學研究中的應用最近研究發現原代寧鄉豬與其第一代仔豬13項血液生理指標如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紅細胞積壓及部分血液生化指標如總膽紅素、尿素氮、總蛋白等有顯著性差異,為寧鄉豬實驗動物化研究提供了參考數據。研究發現寧鄉豬與人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達93.2%,與小鼠同源性達90.76%,為內源性精氨酸的營養調節提供一個新的途徑。趙拴平等發現寧鄉豬的總蛋白、三酰甘油、尿素氮、葡萄糖等血液生化指標都處于人參考值范圍內,堿性磷酸酶、總膽固醇均高于人參考值范圍。耿梅梅等還發現,門靜脈灌注葡萄糖可使寧鄉豬血糖短期升高,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α-淀粉酶活性下降,經機體代謝,上述指標逐漸恢復,但尿素氮、高密度脂蛋白、堿性磷酸酶和乳酸脫氫酶的活性基本無變化。研究還發現寧鄉豬與瘦肉型豬相比有不同的代謝,包括脂肪生成、脂質過氧化、能源利用和分區、蛋白質和氨基酸代謝、胃腸道微生物的發酵,肥胖寧鄉豬可能是兒童肥胖研究的有用模型,也可能是研究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有利模型。寧鄉豬完整線粒體基因組序列為有關遺傳機制的進一步研究提供重要數據,但研究還表明寧鄉豬可能不宜作為異種移植的適當供體。

篇(7)

2中醫臨床應用與微生態

中醫從整體出發,通過調節機體使之處于平衡狀態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這與微生態學中微生態環境的平衡理論有異曲同工之處。目前很多學者從微生態平衡的角度來研究治療疾病。小兒非細菌感染性腹瀉屬于中醫學泄瀉范疇,而微生態平衡則在腹瀉的發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胡小英等[15]通過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觀察中醫藥療法(口服湯劑和小兒推拿療法)對小兒急性非細菌感染性腹瀉病的療效及腸道微生態的影響,結果發現中醫藥療法對小兒急性非細菌感染性腹瀉病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但是短期內對腸道雙歧桿菌、大腸桿菌、乳酸菌數量影響不明顯。胡曉霞[16]采用對照試驗,將80例細菌性陰道病患者隨機分為中藥治療組和西藥治療組,經臨床觀察發現,中藥療法既能有效治療局部癥狀,又可以顯著改善患者伴隨的脾虛軀體不適癥狀,復發率低,療效穩定性強。推測中草藥不僅僅可治療感染,還可作為一種微生態調節劑,扶持正常陰道內的優勢菌,發揮其生物拮抗作用,從而達到重建陰道微生態平衡的治療目的。陳莉[17]對60例假絲酵母菌陰道炎患者采用中西藥對照的前瞻性療效觀察,發現舒樂寧洗劑對改善中醫證候療效與達克寧相似,對維持陰道微生態環境也有顯著療效。

篇(8)

(一)教學計劃分類管理缺乏保障條件

教學計劃管理是醫學院校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主要是指教學計劃的實施和管理。教學計劃是整個教學環節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文件,是培養人才的總體設計和實施的藍圖,也是安排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活動及有關工作的基本依據。在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學管理實踐中,雖然針對不同類型學位研究生,教學管理部門制定了不同的培養目標、方案、課程體系等一系列教學計劃。而在實際情況中,由于兩種類型的研究生都是在一個相同的學習和實踐環境中,他們面臨著基本相同的師資條件,培養方案的實施也普遍類似,無論是學校的教學管理部門還是醫院的科教部門,很難真正針對不同的學位類型做到分類培養與管理。

(二)“考教不分”影響教學質量管理效果

教學質量管理是學生經過一定時間的學習后所達到的教育目標的程度。教學管理的核心就是質量管理。抓教學質量管理,就是要通過管理工作的全過程(包括質量控制、質量反饋),動員全員,進行全面質量控制。加強臨床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是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培養的重點與核心,如何客觀、有效地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臨床技能進行考核與評價是保證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目前大多醫學院校都根據自身特點,制定了種類繁多的臨床技能考核體系,但隨著院校招生規模的擴大,院校往往只能將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臨床技能考核交由培養醫院組織完成,作為質量監控的關鍵手段的臨床技能考核也往往由于“考教不分”而流于形式。

(三)教學資源管理需要合理配套

教學資源管理,其范圍大致包含:一是教學基本設施,如教室、實驗室、實驗設備、圖書館等的維護與管理;二是計算機、網絡資源等現代化傳播技術資源的維護與管理;三是臨床教學基地的管理。臨床醫學專業學位以培養技術精湛的高級臨床醫師為其目標,因此在其培養的整個過程中,必須突出臨床實踐教學環節,實現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培養醫學生關愛病人、尊重生命的職業操守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然而,隨著醫療糾紛的不斷激化,面臨無法較好地安排學生臨床實踐的實際困難。

(四)師生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理解存在模糊

對于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應著眼于臨床能力的提高。但是多數導師甚至學生未能意識到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培養模式的特點,這些導師大多身兼醫生和老師的雙重身份,基本上科學型、專業型研究生一起帶,在繁重的臨床任務和科研壓力下,很難真正區分培養,難免存在“重科研,輕臨床”的現象,研究生一起被派到實驗室做實驗以發表高質量的文章。而對于醫學生來說,在讀期間有好的科研成果對其評獎評優、以后就業、晉升都有利,因此他們也希望減少臨床實踐和臨床輪轉,埋頭搞科研,做出與科學學位研究生水平相當的論文。這類學生并不理解專業學位的真正含義,圖一時之利,把專業學位作為獲得學位的一種捷徑。

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管理模式優化設計

(一)做好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分類管理與分層次培養

嚴格分類培養,建立針對臨床能力培養的教學體系。根據崗位勝任力制定更加明確的分類培養方案;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一方面利用綜合性大學的優勢,開展跨專業學院選課,加強人文教育,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為將來更加適合復雜的臨床工作打下基礎;另一方面壓縮學生在校理論課上課時間,突出臨床實踐,加強臨床教學;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學內容要強調理論性與應用性課程的有機結合。

(二)注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過程管理其一,抓臨床輪轉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嚴格要求在相關科室的輪轉,通過輪轉科室的出科考核,達到一定的目標水平。作為教學管理部門,要建立健全教學檢查制度,通過定期檢查,對不符合培養要求的部門或違反有關制度的研究生,要及時反饋信息,及時糾正不足。其二,抓論文開題。培養方案應明確指定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論文選題應為臨床實用型研究課題。研究課題一定要結合臨床,在臨床中尋找課題,解決臨床中的實際問題,以提高臨床的診療水平與技術手段為出發點。管理部門通過挑選高水平的專家組成考評小組對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的選題的科學性、應用性、可操作性進行審核。其三,抓臨床技能考核。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臨床技能考核工作應由學校統一組織、管理,按學科抽調出醫德高尚、醫術高超的臨床專家組成臨床技能考核委員會,具體負責考核的相關事宜。考核可試行一定的重考率和不合格率使臨床技能考核落到實處。其四,善用教學督導,檢查臨床帶教情況。教學管理部門要挑選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工作認真負責,有責任感并具有一定的權威性的退休及部分在職的資深教授組成教學督導組。通過教學督導定期檢查,掌握臨床教學的全面情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搞好教學的關鍵因素之一,要搞好臨床教學工作,必須充分調動臨床醫生的積極性。首先,建立教學獎勵制度,引導臨床教師重視教學的投入;其次,健全教師培訓制度,加強對青年臨床教師的培養與提高,挑選一批臨床經驗豐富、樂于教學的高水平臨床醫師加入到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隊伍中來;再次,逐步規范專業型指導教師和學術型指導教師的隊伍,以便使承擔不同指導任務的教師可以在不同的專業領域內提高各自的指導水平,使不同的導師群體具有更加專業化的水準。

篇(9)

一、作為數學教師要明確自己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一個教育者。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是組織者、點播者,因此學生的參與意識與我們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和對學生的培養有著直接的關系,現在的教師不能僅是一個傳道、授業、解惑者,因嚴守“師道尊嚴”的觀念而無法擺脫“教”為中心的思想,與學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距離。相反,應是一個明智的輔導員,在不同的時間情況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示范者、評論者、欣賞者也可以是顧問和朋友。

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程度,讓他們主動、自由、快樂、有效地學習。

首先,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勤于動腦,善于發言。

心理學家指出:人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想象力只有平時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能以寬容友好的心態對待每一位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師生之間應該建立親和的對話平臺,溝通對話渠道,讓學生覺得老師不是課堂教學內容的壟斷者,更不是課堂教學的主宰。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可以一錘定音,而是可以和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可以聆聽學生的見解,并能適時的給以贊同表揚或指正他們的觀點。學生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上不應該僅僅是學習活動的接受者,而應該充分體現主體地位的作用,積極參與到一個新知識的思維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愛因斯坦說過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首先在思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的給以啟發,教學生如何去動腦,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教師的思維圈子中順著教師的思路走。如不這樣,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就會妨礙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削弱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引發學生開動腦筋在新舊知識的聯結處想;在知識的疑難處想;在.思維干擾處想。對于學生思維的結果,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說出計算的原理;說出概念的形成;說出公式的推導;說出解題的思路。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對學生中獨特的想法不要輕易的否定,鼓勵學生標新立異。這樣每個學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使學生不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達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獲、思有創的目的,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其次,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使學生在討論交流的氛圍中學習。

在數學課堂上,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就會以主動的態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識,會以主人的身份與教師--他們的伙伴、朋友一起切磋、探究其中的問題,即在師生、生生之間的一種民主、有序的交流。在課前,教師應先先設計對哪些應作必要的啟發指導,哪些應由學生自由充分地討論。在教學中的重難點處,由于每個學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學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若能組織學生集體作分組討論則有利于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學生之間相互啟發,相互討論、學習,思維由集中而發散,又由發散而集中,個人的思維在集體的智慧中得到發展,這樣同學之間相互彌補、借鑒和啟發形成交互的思維網絡,對問題的解決有很大的幫助。而讓每個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動手、動腦更是發展其創造力的有效方法,教師應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間的交流活動,對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不輕易表態或下結論;對學生中出現的錯誤不壓抑而是在群體交流與討論中讓學生自我發現;對于小組討論的結果及思維過程應鼓勵學生及時展現,不要怕出錯,要敢于面對問題,挫折和失敗,關鍵是通過交流和討論發言后知道自己的思維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以及自己在理解、認識問題的缺陷。同時讓每個學生親歷過程,探索新知識的經歷和獲得新知識的體驗。這種良好的課堂習慣對學生而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地位的凸現、個性的張顯、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意味著與學生分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動,專業所長,自我實現的過程,教師在成就學生的同時成就著自己。

篇(10)

科學人生與靈魂醫學研究所李建民(仲實、水城居士)

內容提要:“非愛行為”符合靈魂醫學soulmedicine理論中的人生三定律中的平衡穩定定律以及生存發展定律,按照人生三定律之平衡穩定定理,付出就應該得到回報,對當事人雙方都能得到人生平衡,否則,任何一方都會不安的,這極有利于人類自身健康發育成長以及社會良性進步等,目前心理學把“非愛行為”作為病態行為,顯然大錯特錯了,將導致嚴重后果,人類正氣不能上揚,邪氣不能得到遏制,容易引起社會道德混亂,無益于人類自身健康發育成長以及社會良性進步等。

我們知道心理學上有一種界定,說現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種行為叫做“非愛行為”。什么意思呢?就是以愛的名義對最親近的人進行的非愛性掠奪。這種行為往往發生在夫妻之間,戀人之間,母子之間,父女之間,也就是世界上最親近的人之間。譬如夫妻和戀人之間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對話:“你看看,我就為了娶你,放棄了什么什么;我就為了這個家,才怎么怎么樣,所以你必須要對我如何如何”不少母親也經常會對孩子說:你看看,自從生了你以后,我工作也落后了,人也變老變丑了,我一切都犧牲了,都是為了你,你為什么不好好念書呢?另外老師也可代表國家對你說:國家培養了你,你又不好好學習,將來不能做大的貢獻,你對得起國家嗎?

總之,都可以說你——你既對不起任何人,又對不起自己,還對不起自己的民族、國家以及全人類等。

所有這些,都可以稱為非愛行為,因為,它是以一種愛的名義所進行的一種強制性的控制,讓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這種行為難道不可取嗎?若錯,養兒防老如何解釋,并且它符合人生三定律中的平衡穩定定律以及生存發展定律

按照人生三定律之平衡穩定定理,付出就應該得到回報,對當事人雙方都能得到人生平衡,心理平衡,否則,違背了人生三定律,因此,任何一方都會不安的。

試想……

這應該作為基本道德規范社會準則來推崇,不是嗎,對外人“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對親人難道不更應該如此嗎?極有利于人類自身健康發育成長以及社會良性進步等,并且在法律層面也作了最底保障,不是嗎,遺棄罪、虐待罪等,各國都有立法。

同樣也符合人生生存和發展定律。

作為一個正常人這種行為不但很容易接受,而且還能不假思索的做到,更不存在對抗了。但對極少數人格、道德以及社會病態患者則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觸情緒,這是很好理解的,并用相應信使干預誘導即可。

目前心理學把“非愛行為”作為病態行為,顯然大錯特錯了,將導致嚴重后果,人類正氣不能上揚,邪氣不能得到遏制,容易引起社會道德混亂,無益于人類自身健康發育成長以及社會良性進步等。

從靈魂醫學soulmedicine利己三定律科學高度進一步分析,前面討論的都是生物利己三定律中的第一、第二層次水平,我們應該崇尚最高層次的完善人生完善自我境界,追求付出的快樂,避開奢求回報的煩惱,這種境界難道不是我們所追求的嗎?可惜生物利己三定律決定了只有一部分人進入這一境界,然而生物適應與誘導學說又為我們指明了人們進入這一境界的可能性,概率學說又推出了進入這一境界的概率。哀哉、喜哉、了哉!

參考文獻

篇(11)

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不斷對高等教育提出新的挑戰。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大力加強實踐教學,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2005年教育部啟動了基礎課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項目。近年來,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已成為我國高校教學改革的熱點之一。

1 化學實驗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平臺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自然科學學科,化學理論正是依賴于化學實驗而不斷創新。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驗教學不僅訓練學生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從而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首批25個國家級基礎課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中化學就有8個,這些化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全國高等學校化學實驗教學提供了示范經驗,帶動了高等學校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醫學化學是醫科院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是醫科學生合理知識結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礎知識,醫學化學實驗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重要平臺。傳統的醫學化學實驗的教學理念、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不太適應培養創新型高素質醫學人才的要求。傳統的化學實驗教學理念重理論教學輕實驗教學,實驗基本上是理論課程的附設,學時少,經費缺,條件差,限制了實驗教學的發展。傳統的化學實驗教學體系和內容主要是對學生基本實驗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訓練,驗證性實驗較多,綜合性實驗少,設計性實驗基本沒有,難以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實驗教材內容編寫單調,實驗操作步驟敘述十分詳細,學生可以不動腦筋,照方抓藥,不能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和探索精神。實驗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以注入式為主,學生處于被動接收狀態,實驗時學生按照教材上寫的、教師說的做,循規蹈矩,缺乏興趣和活力,缺少思考和探索,難以突出個性和發揮特長。因此,為培養創新型高素質醫學人才,針對醫科學生的培養目標和知識結構特點,探索醫科大學醫學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是醫學化學教學改革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

2 醫學化學實驗教學理念要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教育理念是醫學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關鍵。在教學觀上,教師要把醫學化學實驗教學由單純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傳授基本操作技能,轉變為加強實驗基本技能訓練、提高實驗動手能力和培養創新思維的教學觀。在培養觀上,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分清學生的化學實驗水平和創新能力上差異,注重個性,因材施教。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以加強實驗基本技能訓練為主線、以培養創新思維和能力為核心的創新型實驗教學理念。

3 醫學化學實驗教學體系要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型的教學體系是醫學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重點。圍繞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這條主線,構建一個多層次、多元化的醫學化學實驗教學體系。多層次即:基本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三個層次,根據認知規律,由簡單到復雜、由基礎到綜合、由綜合到設計依次遞進,循序漸進,啟發思維,培養能力。開放式即:必修實驗課 + 選修實驗課 + 開放實驗室,改革現在單一的必修課實驗教學模式。在現有醫學化學必修實驗課課時較少的情況下,通過選修實驗課和開放實驗室作為實驗課的延伸和補充,以發掘學生化學實驗潛能,突出個性和特征,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4 醫學化學實驗教學內容要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型的教學內容是醫學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核心。按照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三個模塊設計實驗教學內容。基礎性實驗旨在培養學生的基本化學實驗能力和基本化學實驗素養,如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基本實驗方法、常用儀器的使用等,在實驗內容上對經典的和重要的基礎實驗內容進行整合、精選。綜合性實驗旨在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理論知識、實驗操作技能和實驗儀器應用的綜合能力,在實驗內容上優選、組合、改進化學專業本科的綜合實驗,注重化學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術方法在醫學中的應用,突出醫學化學實驗的特點。設計性實驗旨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實驗內容涉及的知識面較廣,通常是化學與生物醫學的交叉,或涵蓋兩三個化學二級學科的知識,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自主設計,也可以是教師科研成果的提煉和移植。

同時編寫與實驗教學內容相符的新型醫學化學實驗教材,教材內容要體現經典與前沿的結合,基本操作與現代技術的結合,化學與醫學的結合,特別是基本技能訓練與創新能力培養的結合。

5 醫學化學實驗教學方法要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型的教學方法是醫學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教師在教學中要突出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創造一個寬松的教學環境,采用問題式、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大膽發表意見,激發學生對實驗產生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實驗,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在和諧融洽的氣氛中協同完成實驗教學任務,實現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的協調發展。在具體方法上采取遞進式的指導,即基礎性實驗階段應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講清實驗方法、操作程序、儀器使用、注意事項和示范操作等;綜合性實驗階段主要提示操作要點和實驗成敗的關鍵;設計性實驗階段重點在指導學生科學合理的實驗方案的設計,引導他們如何把握實驗的全過程。同時要改進教學手段,建設網絡實驗教學平臺,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視頻對規范操作、儀器結構及其正確使用等有較明確的認識。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不卡| 无码无套少妇毛多18pxxxx|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综合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久久| 亚洲日本人成中文字幕|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播放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图片欧美另类| 波多野结衣和邻居老人| 免费人成年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的动态图|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亚洲 |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费精品| 宵宫被爆3d动画羞羞漫画 | 午夜影院在线视频| 羞羞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乱子经典视频在线观看| 黄色a级片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123区免费视频| 亚洲色图五月天|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人人 | 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线拍大陆久久尤物| 四虎在线播放免费永久视频| 色狠狠久久av五月综合| 国产主播在线看| 被女同桌调教成鞋袜奴脚奴| 国产亚洲视频网站| 雄y体育教练高h肌肉猛男| 国产午夜三级一区二区三| 高嫁肉柳风车动漫| 国产大片b站免费观看直播| 黄色三级三级免费看|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黑人边吃奶边扎下面激情视频| 国产无套露脸大学生视频| bbbbwwbbbb搡bb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