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大全11篇

時間:2022-05-26 13:02:05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篇(1)

哪些收入可以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

1.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放的補貼、津貼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國家統一規定發放的補貼、津貼,是指按照國務院規定發給的政府特殊津貼、院士津貼、資深院士津貼,以及國務院規定免納個人所得稅的其他補貼、津貼。

2.個人福利費

《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福利費免征個人所得稅。其中超出國家規定的比

例或基數計提的福利費、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各種補貼、補助等不屬于免稅的福利費范圍,應當計征個人所得稅。

3.獨生子女補貼、托兒補助費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征收個人所得稅若干問題的規定>的通知》規定,個人按規定標準取得獨生子女補貼和托兒補助費,不征收個人所得稅。但超過規定標準的部分應并入公司薪金所得。

4.差旅費津貼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征收個人所得稅若干問題的規定>的公告》規定,“差旅費津貼”不屬于工資、薪金性質的補貼、津貼或不屬于納稅人本人工資、薪金所得項目收入,不征個人所得稅。

5.上市公司股息紅利

根據《關于上市公司股息紅利差別化個人所得稅政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個人從公開發行的轉讓市場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超過1年,股息紅利所得暫免征收個稅。

6.“五險一金”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規定,企事業單位按照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繳費比例或辦法實際繳付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允許照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單位和個人分別在不超過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12%的幅度內實際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7.個人捐贈

篇(2)

需要進行交稅的收入=稅前收入-五險一金-專項抵扣-起征點,按照新個稅法的規定,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從3500元上調至5000元,也就是說,月收入扣除五險一金后,從過去只要是超過3500元的部分就需要繳稅,變成了現在超過5000元的部分才需要繳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條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各項個人所得的范圍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等等。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一)職工福利費銜接問題規定

《關于實施修訂后的有關問題的通知》(財企[2007]48號)第一條:“關于職工福利費財務制度改革的銜接問題。修訂后的《企業財務通則》實施后,企業不再按照工資總額14%計提職工福利費,2007年已經計提的職工福利費應當予以沖回。截至2006年12月31日,應付福利費賬面余額,余額為結余的,繼續按照原有規定使用,待結余使用完畢后,再按照修訂后的《企業財務通則》執行?!币幎芍骸皩β毠じ@M的會計處理主要是2007年已經計提的職工福利費應當予以沖回。截至2006年12月31日,應付福利費賬面余額,余額為結余的,繼續按照原有規定使用。”

(二)新會計準則中的相關規定

《〈企業會計準則第38號――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第二條第五款:“職工福利費首次執行日企業的職工福利費余額,應當全部轉入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首次執行日后第一個會計期間,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規定,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和職工福利計劃確認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該項金額與原轉入的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之間的差額調整管理費用?!备鶕鲜鲆幎ǎ瑑荣Y企業2007年不能計提職工福利費,先用2006年12月31日的賬面余額結余,不足部分計入管理費用。

【稅務處理】取暖費、假日補貼在納稅實務中表現為兩個方面:

(一)企業所得稅方面

1.2008年以前執行的福利費標準:《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第六條第三款:“納稅人的職工福利費,按照計稅工資總額的14%計算扣除?!?/p>

2.2008年以后執行的福利費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四十條規定,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準予扣除。

3.福利費余額新舊銜接:國稅函[2008]264號《關于做好2007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的補充通知》第三條,關于職工福利費稅前扣除問題規定:2007年度的企業職工福利費,仍按計稅工資總額的14%計算扣除,未實際使用的部分,應累計計入職工福利費余額。2008年及以后年度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應先沖減以前年度累計計提但尚未實際使用的職工福利費余額,不足部分按新企業所得稅法規定扣除。企業以前年度累計計提但尚未實際使用的職工福利費余額已在稅前扣除,屬于職工權益,如果改變用途的,應調整增加應納稅所得額。

(二)個人所得稅方面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八條第(一)款規定,“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薄案邷匮a貼、過節費”就屬于《條例》中的“津貼、補貼”,再加上《條例》第十條則規定,“個人取得的應納稅所得,包括現金、實物和有價證券。所得為實物的,應當按照取得的憑證上所注明的價格計算應納稅所得額?!?/p>

對于補貼、津貼等一些具體收入項目應否計入工資、薪金所得的征稅范圍問題,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征收個人所得稅若干問題的規定》的通知明確規定,對按照國務院規定發給的政府特殊津貼和國務院規定免繳個人所得稅的補貼、津貼,免予征收個人所得稅。其他各種補貼、津貼均應計入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征稅。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三條規定,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是指按照國務院規定發給的政府特殊津貼、院士津貼、資深院士津貼,以及國務院規定免繳個人所得稅的其他補貼、津貼。非工薪所得免稅是指下列不屬于工薪性質的補貼、津貼或不屬于本人工薪項目的收入,不征收個人所得稅:⑴獨生子女補貼;⑵托兒補助費;⑶差旅費津貼、誤餐補助;⑷執行公務員工資制度未納入基本工資總額的補貼、津貼差額和家庭成員的副食品補貼。另外,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標準有關政策問題的通知》中對此也有過明確的規定。

因此,企業以現金或實物發放防暑降溫費、過節費等都要并入個人應納稅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至于征收的比例則歸入工資總額計算。而所謂的“津貼不需要交個稅”,是指“按照國務院規定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和國務院規定免繳個人所得稅的補貼、津貼”,而非“高溫補貼、過節費”。

【例題分析】某市M區A公司(非上市公司)的財務總監王某2008年11月份發放了高溫補貼、過節費,單位王某的全部收入情況如表1所示,請計算其單位本月代扣的個人所得稅。

表1 王某11月個稅扣除計算表

工資、薪金所得,按照未減除法定費用(每月2000元)的收入額計算。同時,按照《辦法》第七條第三項的規定,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的按照國家規定單位為個人繳付和個人繳付的“三費一金”不包含在所得之內,由于王某繳付的“三費一金”均在稅法規定的允許扣除的額度內,因此,在計算所得時,這部分收入可全額剔除。

1.王某11月份發放的工資應納稅額的計算:

工資薪金所得應納稅所得額=工資收入-個人繳付“三費一金”-費用扣除標準

=(⑴+⑵+⑶+⑷+⑸)-(⑺+⑻+⑼+⑽)-2000

=13600-2520-2000=9080(元)

[注:11月份工資收入=基本崗位工資+伙食補助+取暖補貼+住房補貼+過節費]

2.王某11月份應納個人所得稅:

應納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篇(4)

四川省地方稅務局:?

你局《關于納稅人收回轉讓的股權是否退還已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請示》(川地稅發〔2004〕126號)收悉。經研究,現批復如下:?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簡稱征管法)的有關規定,股權轉讓合同履行完畢、股權已作變更登記,且所得已經實現的,轉讓人取得的股權轉讓收入應當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轉讓行為結束后,當事人雙方簽訂并執行解除原股權轉讓合同、退回股權的協議,是另一次股權轉讓行為,對前次轉讓行為征收的個人所得稅款不予退回。?

二、股權轉讓合同未履行完畢,因執行仲裁委員會作出的解除股權轉讓合同及補充協議的裁決、停止執行原股權轉讓合同,并原價收回已轉讓股權的,由于其股權轉讓行為尚未完成、收入未完全實現,隨著股權轉讓關系的解除,股權收益不復存在,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和征管法的有關規定,以及從行政行為合理性原則出發,納稅人不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篇(5)

伴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與企業改制的深化,股權轉讓日漸普遍。所謂股權轉讓是指企業的股東將其擁有的股權或股份,部分或全部轉讓給他人。我國《公司法》規定股東有權通過法定方式轉讓其全部股權或者部分股權。股權轉讓是公司法的概念,但卻與稅收有著緊密的聯系。為加強對股權轉讓稅收管理,國家稅務總局出臺了相關的稅收政策,對加強管理起到一定的作用。目前,與股權轉讓的稅收政策包括流轉稅、所得稅和行為稅三類,分稅種就征收或暫免征作了明確界定。

一、營業稅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股權轉讓有關營業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2]191號)規定,自 2003年1月1日起,對以無形資產、不動產投資入股,參與接受投資方利潤分配,共同承擔投資風險的行為,不征收營業稅。對股權轉讓不征收營業稅。

二、企業所得稅

(一)一般政策規定

根據新《企業所得稅法》和《實施條例》規定:“轉讓財產收入,是指企業轉讓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股權、債權等財產取得的收入。”因此企業轉讓股權取得的收入應作為企業的收入總額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同時《企業所得稅法》第十六條規定:“企業轉讓資產,該項資產的凈值,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其中凈值,是指有關資產、財產的計稅基礎減除已經按照規定扣除的折舊、折耗、攤銷、準備金等后的余額。”(《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七十四條)

舉例:某公司將長期持有的W公司長期股權投資出售,共得價款15.8萬元,存入銀行;該項長期股權投資賬面余額為15.2萬元,未計提減值準備。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158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

152000

投資收益

6000

據此,該公司計算股權轉讓所得為158000-152000=6000元。

(二)重組業務中股權轉讓的涉稅處理

政策依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重組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59號)

1、股權收購、股權支付的概念。

(1)股權收購:是指一家企業(以下稱為收購企業)購買另一家企業(以下稱為被收購企業)的股權,以實現對被收購企業控制的交易。收購企業支付對價的形式包括股權支付、非股權支付或兩者的組合。

例如:A公司與B公司達成協議,A公司收購B公司60%的股權,A公司支付B公司股東的對價為50萬元銀行存款以及A公司控股的C公司10%股權,A公司收購股權后實現了對B公司的控制。在該股權收購中A公司為收購企業,B公司為被收購企業。

(2)股權支付:是指企業重組中購買、換取資產的一方支付的對價中,以本企業或其控股企業的股權、股份作為支付的形式。

2、股權收購交易的所得稅處理方式

(1)一般性稅務處理:

①被收購方應確認股權轉讓所得或損失。

②收購方取得股權或資產的計稅基礎應以公允價值為基礎確定。

③被收購企業的相關所得稅事項原則上保持不變。

(2)特殊性稅務處理:

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選擇適用特殊性稅務處理規定:

①具有合理的商業目的,且不以減少、免除或者推遲繳納稅款為主要目的。

②被收購的股權不低于被收購企業全部股權的75%。

③企業重組后的連續12個月內不改變重組資產原來的實質性經營活動。

④收購企業在該股權收購發生時的股權支付金額不低于其交易支付總額的85%。

⑤企業重組中取得股權支付的原主要股東,在重組后連續12個月內,不得轉讓所取得的股權。

特殊性稅務處理規定:即暫不確認股權轉讓的所得或損失。

①被收購企業的股東取得收購企業股權的計稅基礎,以被收購股權的原有計稅基礎確定;

②收購企業取得被收購企業股權的計稅基礎,以被收購股權的原有計稅基礎確定;

③收購企業、被收購企業的原有各項資產和負債的計稅基礎和其他相關所得稅事項保持不變。

3、舉例分析

相關資料:2008年9月,A公司重大重組預案公告稱,公司將通過定向增發,向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B公司發行 36‚809 萬股 A 股股票,收購其持有的C公司50%的股權。增發價7.61元/股。收購完成后,C公司將成為A公司的控股子公司。C公司成立時的注冊資本為 856‚839‚300元,其中D公司的出資金額為 214‚242‚370 元,出資比例為 25%,B公司的出資金額為642‚596‚930 元,出資比例為75%。根據法律法規,B公司承諾,本次認購的股票自發行結束之日起36 個月內不上市交易或轉讓。

相關的企業所得稅處理分析

(1)業務的性質

此項股權收購完成后,A公司將達到控制C公司的目的,因此符合《通知》規定中的股權收購的定義。

(2)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適用

盡管符合控股合并的條件,并且假設所支付的對價均為上市公司的股權,但由于A公司只收購了C公司的50%股權,沒有達到75%的要求,因此應當適用一般性處理:

①被收購企業的股東:B公司,應確認股權轉讓所得。

股權轉讓所得=取得對價的公允價值-原計稅基礎=7.61×368090000-856839300×50%=2372745250元

假設B公司適用25%稅率,因此其股權轉讓應納的所得稅為:2372745250×25%=593186312.5元

②收購方:A 公司取得(對C公司)股權的計稅基礎應以公允價值為基礎確定,即:2801164900元(7.61×368090000)。

③被收購企業:C公司的相關所得稅事項保持不變。

如果其它條件不變,B公司將轉讓的股權份額提高到75%,也就轉讓其持有的全部C 公司的股權,那么由于此項交易同時符合財稅[2009]59號文件中規定的五個條件,因此可以選擇特殊性稅務處理。

解讀企業股權轉讓的特點及稅收政策

一、股權轉讓的稅收特點

一是企業股權轉讓稅收流失現象較嚴重。企業股權轉讓行為是否要納稅、要納哪些稅、如何計算繳納,不少納稅人在發生該行為時容易疏忽。

二是股權轉讓行為具有偶發性。股權轉讓對企業而言是一項重大變更,不是每個企業都會發生,對一個企業而言,股權轉讓在通常情況下也不會經常發生,因而無論是對企業還是稅務機關來說,股權轉讓的涉稅業務都不是一項經常性的業務,具有一定的偶發性。

三是股權轉讓行為具有隱蔽性。部分納稅人對股權轉讓納稅義務不甚了解,未及時主動地對股權轉讓的應稅行為進行納稅申報,稅務機關不能及時了解掌握企業的股權轉讓行為;也有相當一部分股權轉讓者納稅意識不強,還抱有僥幸心理,為規避稅收有意隱瞞股權轉讓行為,而稅企信息不對稱造成稅務機關難以組織有效的事前監控,稅收監管往往滯后。

四是股權轉讓價格往往具有虛假性。因為股權轉讓的價格直接關系到股權轉讓人的切身利益,股權轉讓人主觀上存在著隱瞞股權轉讓價格的動機,對于稅務機關而言,需要對股權轉讓價格的真實性進行核實,而目前我國并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社會評估機制。

二、企業股權轉讓的納稅義務

(一)印花稅

股權轉讓行為發生頻率不高,不少納稅人尚不知道股權轉讓書據需要貼花。而實際上,印花稅作為一種行為稅,只要納稅人書立、領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列舉的應稅憑證,就必須貼花。股權轉讓所立的書據屬于印花稅征稅稅目,即 “產權轉移書據”稅目中“財產所有權”,按所載金額萬分之五貼花。

(二)個人所得稅

不少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對于股權轉讓環節可能涉及個人所得稅納稅義務認識較為片面,以為只要自然人股東采取平價或低價形式轉讓股權,便沒有所得,無須申報繳納或扣繳個人所得稅;甚至有的受讓人不知道在向轉讓人(原自然人股東)支付股權轉讓款項時有扣繳其個人所得稅的義務,從而給征納雙方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損失?,F就相關政策作一梳理。

1、適用稅目?!吨腥A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第九項規定,財產轉讓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實施條例)第八條第九項規定,股權轉讓所得屬于財產轉讓所得項目。

2、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實施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財產轉讓所得按照一次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作為應納稅所得額。

就股權轉讓所得而言,其應納稅所得額=股權轉讓價-股權計稅成本-與股權轉讓相關的印花稅等稅費。

3、稅率。個人所得稅法第五條第五項規定,財產轉讓所得適用百分之二十的比例稅率。

4、納稅義務人、扣繳義務人。個人所得稅法第八條規定,個人所得稅,以所得人為納稅義務人,以支付所得的單位或者個人為扣繳義務人。對于股權轉讓來說,即以受讓人為扣繳義務人。

5、納稅申報。實施條例第三十五條規定,扣繳義務人在向個人支付應稅款項時,應當依照稅法規定代扣稅款,按時繳庫,并專項記載備查。同時,個人所得稅法第九條規定,扣繳義務人每月所扣的稅款,應當在次月十五日內繳入國庫,并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

6、主管稅務機關。國稅函〔2009〕285號文件第三條規定,個人股東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以發生股權變更企業所在地地稅機關為主管稅務機關。

7、平價、低價轉讓的稅收政策。國稅函〔2009〕285號文件第四條第二款規定,對申報的計稅依據明顯偏低(如平價和低價轉讓等)且無正當理由的,主管稅務機關可參照每股凈資產或個人股東享有的股權比例所對應的凈資產份額核定。

(三)企業所得稅。

企業股東轉讓股權,還要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

1、收入?!吨腥A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三項規定,轉讓財產收入列入企業收入總額范圍?!吨腥A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六條規定,企業轉讓股權取得的收入屬于轉讓財產收入。

2、扣除。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就股權轉讓來說,股權計稅成本及與股權轉讓相關的印花稅等稅費可以扣除。

3、應納稅所得額。轉讓股權收入扣除為取得該股權所發生的成本后,為股權轉讓所得。

4、稅率。企業所得稅法第四條規定,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財稅[2009]133號、財稅[2011]4號規定,自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3萬元(含3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財稅[2011]117號規定,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6萬元(含6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5、稅務處理

(1)一般性稅務處理:被收購方應確認股權轉讓所得或損失,收購方取得股權或資產的計稅基礎應以公允價值為基礎確定。

【例一】A公司向C公司轉讓B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計稅基礎1000萬,轉讓價為2000萬。A公司確認所得2000-1000=1000(萬元),應納企業所得稅=1000×25%=250(萬元)。C公司以實際支付的2000萬元作為計稅基礎。

(2)特殊性稅務處理: 如果購買企業購買的股權不低于被收購企業全部股權的75%,且收購企業在該股權收購發生時的股權支付金額(本企業或其控股企業的股權股份)不低于其交易支付總額的85%,且同時符合特殊處理的其他條件,則股權交易中股權支付暫不確認有關資產的轉讓所得或損失,其非股權支付仍應在交易當期確認相應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并調整相應資產的計稅基礎。

【例二】A公司以本企業20%的股權(股本1000萬,公允價值為5700萬元)和300萬元現金作為支付對價,收購C公司持有的B公司80%的股權(計稅基礎1000萬元,公允價值6000萬元)。假設C公司不享受小型微利企業優惠政策。

由于A公司收購C公司股權的比例大于75%,股權支付占交易總額比例:5700÷6000=95%,大于85%,假定同時符合特殊處理的其他條件。依據財稅[2009]59號文件規定,C公司可暫不確認轉讓B公司股權的全部轉讓所得,但應確認取得非股權支付額300萬元現金對應的股權轉讓所得,即應確認股權轉讓所得(6000-1000)×(300÷6000)=250(萬元)應納企業所得稅=250×25%=62.5(萬元)。

看了“qqqqq”的人還看了:

1.股權置換有關稅收政策

2.股權無償轉讓稅收政策

3.2017年股權轉讓稅收政策

4.股權投資稅收政策解讀

篇(6)

    房產稅征收標準:以租金收入12%計算繳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第四條的規定)。

    2.營業稅

    營業稅征收標準:以租金收入的5%計算繳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稅目稅率表)。

    3.城市維護建設稅及教育費附加

    城市維護建設稅及教育費附加稅征收標準:以實際繳納營業稅稅額乘以城建稅率(按納稅人所在地的不同適用7%、5%、1%三檔稅率)和教育費附加率3%計算繳納。

    4.個人所得稅

篇(7)

繳納個人所得稅的過程中,稅務機關可能要求對企業資產評估,如果認為價位偏低,會按評估價格計算。

篇(8)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規定,我國的稅收居民包括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中國稅收居民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法規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僅就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進一步明確,在中國境內有住所的個人,是指因戶籍、家庭、經濟利益關系而在中國境內習慣性居住的個人。判斷持“綠卡”個人在華稅收身份的關鍵,在于判斷他們在中國境內是否屬于有住所個人。通常情況下,如果持“綠卡”個人在境內工作,在境內有戶口,家庭成員也居住在境內,其應屬于在中國境內有住所的個人,也即中國的稅務居民,必須就境內外所得在中國納稅。

篇(9)

財企[2009]242號第二條規定:企業為職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訊待遇,已經實行貨幣化改革的,按月按標準發放或支付的住房補貼、交通補貼或者車改補貼、通訊補貼,應當納入職工工資總額,不再納入職工福利費管理;尚未實行貨幣化改革的,企業發生的相關支出作為職工福利費管理,但根據國家有關企業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統一規定,不得再為職工購建住房。企業給職工發放的節日補助、未統一供餐而按月發放的午餐費補貼,應當納入工資總額管理。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3號)第三條:《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第40條規定的企業職工福利費,包括以下內容:為職工衛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發放的各項補貼和非貨幣利,包括企業向職工發放的因公外地就醫費用、未實行醫療統籌企業職工醫療費用、職工供養直系親屬醫療補貼、供暖費補貼、職工防暑降溫費、職工困難補貼,救濟費、職工食堂經費補貼、職工交通補貼等。

即財企[2009]242號將按月以貨幣形式發放的住房補貼、交通補貼或者車改補貼、通訊補貼納入了職工工資總額,擴大了工資總額的范圍,但不會影響個人所得稅的繳納。

1、將交通、住房,通訊補貼納入個稅征稅范圍,《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早就有規定,與財企[2009]242號的無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四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四項所說的福利費,是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從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提留的福利費或者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生活補助費。

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生活補助費范圍確定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8]155號)規定

一、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提留的福利費或者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生活補助費。

是指由于某些特定事件或原因而給納稅人或其家庭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困難,其任職單位按國家規定從提留的福利費或者工會經費中向其支付的臨時性生活困難補助。

二、下列收入不屬于免稅的福利費范圍,應當并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

(一)從超出國家規定的比例或基數計提的福利費、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各種補貼、補助;

(二)從福利費和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單位職工的人人有份的補貼、補助;

(三)單位為個人購買汽車、住房、電子計算機等不屬于臨時性生活困難補質的支出。

因此,對不符合條件發放的住房補貼、交通補貼及通訊補貼等職工福利費,不屬于《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規定的免征范圍。

2、住房補貼、交通補貼或者車改補貼、通訊補貼無論納入工資總額還是職工福利費,只是會計上核算項目的變化,不會影響個人所得稅的相關規定。根據目前個人收入的構成情況,規定對一些不屬于工資薪金性質的補貼、津貼或者不屬于納稅人本人的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收入,不予征稅。這些項目包括:(1)獨生子女補貼;(2)執行公務員工資制度未納入基本工資總額的補貼,津貼和家屬成員的副食補貼;(3)托兒補助費:④差旅費補貼、誤餐補貼。

《國家稅務總局大企業稅收管理司關于2009年度稅收自查有關政策問題的函》第二條第一款(企業向職工發放交通補貼的個人所得稅問題)和第二款(企業向職工發放的通訊補貼的個人所得稅問題)都分別強調了以上補貼應計繳個人所得稅。

二、福利費納入工資總額不影響企業所得稅

交通、住房、通訊補貼按照財企[2009]42號的規定將其作為工資總額但是[2009]42號第七條有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職工福利費財務管理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不一致的,應當依照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計算納稅。即交通、住房、通訊補貼仍參照國稅函[2009]3號將其作為“職工福利費”按工資薪金總額的14%內稅前扣除。

三、福利費納入工資總額會影響“五險一金”基數

“五險一金”基數是職工上年的月平均工資,繳納額度每個地區的規定都不同,基數是基本工資加津貼,有些地區以應發工資作為繳費基數繳納?!蹲》抗e金管理條例》第十六條,職工住房公積金的月繳存額為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乘以職工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單位為職工繳存的住房公積金的月繳存額為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乘以單位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

財企[2009]242號將交通、住房、通訊補貼納入工資總額,提高了“五險一金”的繳費基數,為職工帶來了“隱利”,也是政府改善民生的一項舉措。

篇(10)

(一)《企業所得稅法》“企業”定義中包括“中國境內設立的機構、場所以及外籍自然人”

《企業所得稅法》中將企業分為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居民企業是指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或者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非居民企業是指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且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但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于中國境內所得的企業。很顯然,非居民企業包括外籍自然人,外籍自然人來源于中國境內的借款利息繳納企業所得稅后,支付利息的企業稅前是可以扣除。若企業向國內居民個人借款,支付利息的企業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后,利息稅前不能扣除。外籍自然人與國內居民同樣都是來源于利息所得,前者適用企業所得稅,稅率20%,優惠稅率為10%;后者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20%,前者支付利息的企業稅前允許扣除,若后者不允許扣除,從稅收公平性原則上看:不符合公平性原則,也不符合《企業所稅法》及實施條例的立法精神。

(二)民間借貸合法性是困擾著“民間借貸利息稅前是否允許扣除”關鍵所在

非金融企業與非金融企業之間、非金融企業與個人之間的資金借貸屬于民間借貸,依法受法律保護。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如何確認公民與企業之間借貸行為效力的批復》(法釋[1999]第3號)規定:公民與非金融企業(以下簡稱企業)之間的借貸屬于民間借貸,只要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即可認定有效。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為無效:一是企業以借貸名義非法向職工集資的;二是企業以借貸名義非法向社會集資的;三是企業以借貸名義向社會公眾發放貸款的;四是有其他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行為的。只要企業不存在上述四種情形之一的,其向個人借入資金的行為,以及個人將資金借貸于企業的行為,屬于民間借貸,是合法的。

另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款案件的若干意見》(法民發[1991]21號)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4倍以內的利息依法受法律保護,超過部分不受法律保護。民間借貸的利率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否則,超過部分法律依法不予保護。

非金融企業向職工個人、社會公眾借款只要不是非法集資,符合合法性的前提,這種民間借貸是受法律保護,其利息支出在不超過按照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部分,就應允許稅前扣除。

原《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第六條規定: 納稅人在生產、經營期間,向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實際發生數扣除;向非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機構同類、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以內的部分,準予扣除。原《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中“非金融機構”雖然沒有明確是否包括個人,但主管稅務機關在執法過程中事實上默許了非金融企業向個人借款利息支出在不超過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息支出,稅前允許扣除。這也是主管稅務機關考慮到大部分中小企業存在內部職工集資或向其他個人借款的現象,職工集資、個人借款利息稅前扣除采用類推或比照非金融機構執行的一種折衷辦法。

筆者認為:非金融企業與非金融企借貸屬于民間借貸行為,受到法律保護,《企業所得稅法》也進一步明確了非金融企業與非金融企業之間借款利息稅前允許扣除,那么,非金融企業與個人之間的借貸同樣屬于民間借貸行為,這種民間借貸行為在不違法的前提下,也受法律保護,其借款利息稅前也應允許扣除。

(三)非金融企業向個人借款利息支出應取得何種合法憑證稅前才允許扣除

由于現行的稅收法律、法規沒有明確非金融企業向個人借款利息可以稅前扣除,導致個人從非金融企業取得的利息收入是否需要繳納營業稅也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問題?!秶叶悇湛偩株P于印發,〈營業稅問題解答(之一)〉的通知》中只對非金融機構取得資金占用費(利息)應繳納營業稅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即:非金融機構將資金提供給對方,并收取資金占用費(利息),如企業與企業之間借用周轉金而收取資金占用費(利息),行政機關或企業主管部門將資金提供給所屬單位或企業而收取資金占用費(利息),屬于《營業稅稅目注釋》規定的征收營業稅范圍,按“金融保險業”稅目的征收營業稅。各地稅務機關根據這一解答類推得出結論:非金融機構以外的其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將資金借貸給他人使用并收到利息或者資金占用費的,均構成營業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所規定之貸款的營業稅應稅行為,其所取得的利息或者資金占用費收入,應當按照“金融保險業”稅目計算繳納營業稅。筆者認為:個人借貸給非金融企業收取的利息應依法征收營業稅并沒有充足的法律、法規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個人取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進一步明確: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是指個人擁有債權、股權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因此,個人將資金貸與他人使用,或者轉貸資金取得利息收入的,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非金融企業向個人借款,有的主管稅務機關要求個人向所在地稅務機關申報繳納營業稅,稅務機關出具納稅憑證,并開具發票,同時,要求支付利息的非金融企業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取得個人所得稅的完稅憑證,非金融企業依據這些合法、有效的憑證,據實列支向個人借款的利息,并在不超過按照金融機構同類、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以內的部分,準予稅前扣除,超過的部分進行納稅調整。有的主管稅務機關只要求支付利息的非金融企業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取得個人所得稅完稅憑證,在不超過按照金融機構同類、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以內的部分,準予稅前扣除。筆者認為:按照稅收法定的原則,個人從非金融企業取得利息收入,不需要繳納營業稅,只需繳納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完稅憑證就是非金融企業個人借款利息支出稅前扣除合法、有效的憑證。

篇(11)

本條所稱扣繳義務人是指支付個人所得的單位或者個人。

第三條扣繳義務人向個人支付《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規定的應稅收入時,應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支付個人收入的明細資料,但向個人支付下列應稅所得除外。

(一)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

(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三)儲蓄機構向儲戶支付的儲蓄存款利息所得;

(四)證券兌付機構向企業債券持有人兌付的企業債券利息所得;

(五)股份制企業通過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分公司向股民支付的股息、紅利所得;

(六)稅法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由指定機構統一代扣代繳的應稅所得。

第四條扣繳義務人實施個人所得稅明細申報,可采用以下申報方式:

(一)網上電子申報方式??劾U義務人將納稅義務人的有關扣繳信息通過電子申報網絡,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

(二)軟盤申報方式??劾U義務人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附有納稅義務人有關扣繳信息的盤片,實施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

(三)紙質申報方式??劾U義務人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紙質申報資料,由稅務機關征收管理部門將有關扣繳信息輸入申報軟件系統,實施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

第五條無論采用第四條所列何種申報方式,扣繳義務人須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扣繳個人所得稅報告表》、《扣繳個人所得稅申報表附表》和《個人基本信息表》。

第六條扣繳義務人每月代扣代收的稅款,應在規定期限將稅款解繳入庫。

第七條實行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明細申報后,由主管稅務機關為納稅義務人定期提供一聯式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以下簡稱《完稅證明》)。

主管稅務機關應當于年度終了后的3個月內,根據系統內掌握的扣繳義務人明細申報信息和其他涉稅信息,為每一個納稅義務人按其實際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額匯總數據提供《完稅證明》。

第八條納稅義務人因特殊需要要求取得《完稅證明》的,可攜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向主管稅務機關的征收部門申請開具相應期間實際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完稅證明》。

第九條對辦理注銷稅務登記的扣繳義務人,在辦理完畢全部注銷手續時,由主管稅務機關為該扣繳單位的納稅義務人開具《完稅證明》。

第十條因扣繳義務人出錯造成納稅人多繳稅款的,主管稅務機關可按照《征管法》第五十一條規定進行處理。

第十一條扣繳義務人不按規定報送代扣代繳報告表和有關資料的,主管稅務機關可按照《征管法》第六十二條規定予以處罰。

第十二條扣繳義務人為納稅義務人隱匿應納稅所得,不繳或少繳已扣、已收稅款的,主管稅務機關可按照《征管法》第六十三條規定予以處罰

第十三條扣繳義務人編造虛假計稅依據的,主管稅務機關可按照《征管法》第六十四條規定予以處罰。

第十四條扣繳義務人要確定專人領取《完稅證明》,并將《完稅證明》準確、安全地送達納稅義務人。

納稅義務人沒有收到《完稅證明》,或者發生《完稅證明》遺失的,可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補開具相應期間實際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完稅證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地铁车上弄到高c了| 无翼乌全彩里番蛇姬本子| 伊人一伊人色综合网| 色综久久天天综合绕视看|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92午夜少妇极品福利无码电影 | 男人j桶进女人p无遮挡在线观看| 国产91精品新入口| 青娱乐国产盛宴| 国产成人综合色视频精品| 2020年亚洲天天爽天天噜| 在线播放黄色片| asspics美女裸体chinese| 少妇高潮喷潮久久久影院| 中文在线天堂网www|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国产亚州精品女人久久久久久| 黑人边吃奶边扎下面激情视频| 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 | 日本高清免费不卡在线|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欧美人和黑人牲交网站上线|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日产| 波多野结衣电影thepemo| 伊人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APP下载 | 天堂网最新版www| dy8888影院午夜看片| 女人洗澡一级特黄毛片|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年轻的妈妈在完整有限中字第4| 不卡av电影在线| 成人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 三级在线看中文字幕完整版|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