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生態學是一本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主辦的環境期刊,2019年創刊,月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生態資產與服務、農業與農村生態、氣候變化、濕地生態、生物多樣性。
《環境生態學》創刊于2019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月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它是一本致力于環境生態學領域前沿研究與最新成果報道的學術期刊。它不僅關注環境科學與生態學的交叉融合,更在理論探索和實踐總結上不斷突破,為生態環境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寶貴的學術支持。
作為一本前沿的學術期刊,雜志時刻關注著該領域的最新動態。從全球氣候變化的趨勢分析,到特定地區生態系統的微觀研究,雜志都力求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呈現給讀者。這些研究不僅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理解環境變化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更為我們應對生態環境挑戰提供了科學依據。在環境科學與生態學的交叉融合方面,它展現了其獨特的學術視角。環境問題和生態問題往往相互交織,需要跨學科的研究方法來解決。該雜志鼓勵并推動環境科學、生態學、地理學、經濟學等多學科的交叉研究,以更全面、更系統地認識生態環境問題。這種跨學科的融合不僅豐富了研究方法,更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徑。
在理論探索方面,雜志注重深入剖析環境生態問題的本質和規律。它關注環境變化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機制,探討生態系統對環境變化的響應和適應策略。這些研究不僅有助于我們更準確地預測生態環境變化的趨勢和后果,更為我們制定科學的生態保護策略提供了理論依據。同時,它也非常重視實踐總結。它關注生態保護修復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報道了一系列成功的生態修復案例和先進技術。這些實踐總結不僅為其他地區的生態保護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和模式,更為推動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
預計審稿時間:1-3個月
(一)文章務必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數據準確、文字精煉,統計學分析符合表述規范,具有科學性、創新性、先進性、實用性。
(二)主要刊登國內外生態學和環境科學具有明顯創新性和重要意義的原創性研究論文、重大調查研究報告,少量刊登生態學和環境科學重大前沿問題有獨到見解和理論建樹的綜述文章和觀點類文章。所有文章要求第一作者在所著述的領域或相關領域有較好的研究基礎,其中,綜述文章要求第一作者具有副高級以上的職稱或具有博士學位。本刊面向全國,面向世界,歡迎國內外有關專業的專家、學者投稿。
(三)按照GB/T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的有關規定,本刊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引用的參考文獻請在正文中用方括號和阿拉伯數字按順序標在引用處。
(四)題名以不超過20個字為宜。題名應該避免使用不常見的縮略詞、首字母縮寫字、字符、代號和公式等。另外,如果為系列論文、題名語意未盡,可用副題名補充說明論文中特定內容。
(五)用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時,如每段文字不長可在同一自然段內接排,如每段文字均較長,可另起一自然段。
(六)注釋是對論文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補充說明。文內注釋應按正文中的先后次序集中列于文末,用帶圓圈的阿拉伯數序號標注。
(七)如為多位作者,且不屬同一單位,請在各作者姓名的右上方加數字序號,并相對應地列明各位作者的單位全稱、單位所在的省、市和郵政編碼。
(八)文章要求精練。每篇研究論文、綜述一般不超過8個頁碼(按本刊的版式計算,8頁約有1.8萬字,特別優秀的研究論文、綜述可放寬至10個頁碼;正文字號為“五號”字,圖表、參考文獻字號為“六號”字;正文行距為15磅作者投稿時可暫用單倍行距,參考文獻為12磅):圖表只附最必要的,除必要的說明文字之外,圖與表不要重復。按本刊近期的格式排版(但暫不分欄,由編輯部排版時分欄);使用規范化字。
(九)獲基金及獲獎稿件: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屬攻關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如基金項目:××(基金編號 ××××)。
(十)要求研究的問題具有重要意義,研究結果在學術上有新的發現、新的觀點、新的理論、新的結論,或提出了新的方法,對有關專業領域有所貢獻,開創或推進了某方面的研究。涉及地理區域研究的,則區域范圍應該較大且具有代表性。若文章的研究對象有行政區域的限制,則該行政區域不能小于一個副省級市。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西環廣場A座20層,郵編: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