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交史研究是一本由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主辦的歷史期刊,1978年創刊,季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中外關系史研究、船史研究、書評。
海交史研究雜志創刊于1978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季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
海交史研究雜志內容涵蓋航海造船史、港口貿易史、中外關系史、科技文化交流史、外來宗教、海外移民、海交民俗、海交文獻等諸多領域,對高校社科研究人員具有很高的專業參考價值。
預計審稿時間:1-3個月
(一)前言:一般不超過300字。應重點概述研究的背景、理論依據、預期結果及意義等,一定要明確提出本文的寫作目的。
(二)列出3~6個關鍵詞。關鍵詞三字用黑體五號字,關鍵詞內容用楷體五號字,關鍵詞之間用分號間隔。
(三)題目準確、簡明,能概括論文要義;不超過20個字。
(四)為保證本刊的原創性,杜絕任何形式的抄襲稿。稿件文責由作者自負,編輯部有權作必要的修改。文稿在3個月內未收到退修或錄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另投他刊。未被錄用的稿件一般不退稿,請自留底稿。
(五)基金項目:論文涉及的課題如為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應注于文章首頁,如“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30271269)”。
作者:施存龍
作者:林儀
作者:吳連珠; 陳賢波
作者:李佩規
作者:賴澤冰
作者:鄭爽
作者:張麗玲
被引次數:指該刊被當參考文獻的引用次數,以及被下載次數。
影響因子:指該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證該刊前兩年發表論文的次數,與該刊前兩年所發表的全部源論文數之比。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東湖街425號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內,郵編: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