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學版是一本由暨南大學主辦的科學期刊,1936年創刊,雙月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簡報、研究報告、專題研究、文獻綜述。
《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學版》創刊于1936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雙月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
《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學版》是由暨南大學主辦的一本學術期刊,專注于發表自然科學和醫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和學術論文。該雜志致力于推動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促進自然科學和醫學學科的發展與進步,為廣大科研人員提供一個優秀的發表平臺。其學科范圍廣泛,包括但不限于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球科學、環境科學、醫學基礎科學、臨床醫學等多個自然科學和醫學學科。每期雜志都會刊登原創研究論文、綜述、實驗技術、學術爭鳴和學術快訊等類型的文章,以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學術觀點。
該雜志注重學術質量和學術水平。所有投稿文章均經過嚴格的同行評審制度,確保文章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可靠性。該雜志邀請國內外優秀的學術專家和學者參與審稿工作,以保證審稿質量和學術水平。它以紙質版和電子版兩種形式出版,其中電子版為開放獲取,讀者可以通過雜志網站免費獲取到最新一期的雜志。此外,該雜志還通過數據庫和索引系統的收錄和引用,提升了文章的影響力和引用率。
預計審稿時間:1-3個月
(一)期刊要求稿件論點明確、結構嚴謹、文字通順。嚴禁學術腐敗,嚴格學術不端檢測。一旦發現稿件存在抄襲、剽竊、造假、不當署名、一稿多投等問題,將立即作出退稿或撤稿處理。
(二)來稿內容應包括題目、作者姓名、內容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等;作者工作單位和職務職稱;作者詳細通信地址、郵編、聯系電話和電子郵箱。
(三)注意引用近兩年國內外的最新文獻。本刊采用順序編碼制標注參考文獻,文獻序號按出現先后排序,并在文中相應處標出。
(四)題名:簡明確切,并能反映本文的特定內容,不宜過長,約20字,不得使用化學式、公式,除公知公用者外,不用縮寫符號和代號。
(五)正文中層次標題應簡短明確,同一層次標題應盡可能排比。不同層次的標題,有上下關系者,在內容上應相互聯系。題末不加標點符號,空1字書寫內容。
(六)注釋是對論文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補充說明。文內注釋應按正文中的先后次序集中列于文末,用帶圓圈的阿拉伯數序號標注。
(七)來稿注明作者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出生地、學歷、學位、技術職稱、簡歷以及研究課題、單位全稱及所屬部門、地址、電話、傳真、電子信箱及郵編等。
(八)需附4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內容必須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結論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不分段,用第三人稱撰寫。
(九)獲基金及獲獎稿件: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屬攻關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如基金項目:××(基金編號 ××××)。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大道西601號暨南大學行政樓512-517,郵編:51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