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世界·運輸·車輛是一本由交通部科學研究院主辦的交通期刊,2005年創刊,月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交通運輸、智能交通、城市交通、交通安全、軌道交通、橋梁隧道、隧道工程。
《交通世界·運輸·車輛》創刊于2005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月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雜志是一本專注于交通工具技術革新和性能提升的出版物,涵蓋了汽車、摩托車、輪船、火車等各類交通工具。該雜志致力于為讀者提供最新、最全面的交通工具技術資訊和趨勢分析,幫助讀者了解和掌握交通工業的發展動態。
雜志的內容主要關注交通工具的技術革新和性能提升,包括汽車、摩托車、輪船、火車等各類交通工具的核心技術和零配件的更新換代。對于汽車工業而言,雜志主要關注汽車的節能環保技術、安全性能、舒適性以及智能駕駛等方面的發展趨勢。同時,雜志還會深入剖析汽車工業的生產工藝、質量管理、供應鏈以及市場銷售等方面的最新進展。
除了汽車工業,雜志還會關注摩托車、輪船、火車等其他交通工具的發展動態。對于摩托車而言,雜志主要關注摩托車的安全技術、動力系統以及設計風格等方面的創新和發展趨勢。同時,雜志還會對輪船和火車等交通工具的最新技術進展和性能提升進行深入報道和分析。雜志的特點是全面解析和報道交通工業的最新發展趨勢。通過深入的調研和分析,雜志為讀者提供了各類交通工具的技術革新和性能提升的最新動態和趨勢。同時,雜志還注重呈現多元的聲音和觀點,為讀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客觀的信息。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來稿中引用的數據及觀點,務請作者仔細驗證,力求準確無誤,并以實引形式在正文和參考文獻中注明文獻出處。
(二)為保證稿件評審客觀公正,保證本刊的質量,我刊采用匿名評審制度,正文僅列標題、文章全文和參考文獻,隱去所有與作者相關的信息。
(三)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獻時,在正文標注首次引用的文獻序號,并在序號的“[]”外著錄引文頁碼。原始語種非英文參考文獻后同時附相應的英文項目,并注明其原始語種。
(四)正文標題:文內各級標題題號一律頂格書寫,標題題號分級采用1;1.1;1.1.1等標注形式。結構層次不宜過多,一般為二級或三級。
(五)正文須觀點鮮明新穎、材料充實可靠、論證嚴密科學;引用他人的成果,須注明出處;引證不能用來構成本人論文的主要或實質部分;層次一般采用一、(一)⒈(1)1)的層次順序。
(六)注釋采用頁下注(腳注)的方式。頁下注(腳注)中引證文獻標注項目一般規則為:中文文章名、刊物名、書名、報紙名等用書名號標注;英文中,文章名用雙引號標注,書名以及刊物名用斜體標注。
(七)作者是指對論文作出了實質性貢獻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或組織)。作者署名次序原則上以貢獻大小決定排序,由論文全體署名作者在投稿前共同商定,投稿后原則上不得變更。
(八)摘要應具備以下4項內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過程、試驗結果及主要結論;應有獨立性和自明性,注意突出研究工作的創新點;篇幅約為200~300字。
(九)基金項目和作者簡介按下列格式:基金項目:項目名稱(編號);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單位,學位,研究方向。
(十)來稿請采用:論文題目—作者—單位、郵政編碼—摘要—關鍵詞—中圖分類號—文獻識別碼—正文—結論—參考文獻—英文題目、作者名、單位名、摘要、關鍵詞的基本格式撰寫。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和平里東街10號院辦公樓1103室,郵編:100013。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