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史研究是一本由中山大學嶺南文化研究院主辦的歷史期刊,2019年創刊,半年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專題研究、學術綜述、書評。
《區域史研究》創刊于2019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半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作為一本專注于區域歷史研究的權威學術期刊,始終秉持著強調區域視角、推動多層次研究的宗旨,致力于挖掘區域歷史的豐富內涵與廣泛外延。它不僅關注歷史事件的微觀細節,更重視從宏觀角度審視區域歷史的發展脈絡,為讀者呈現出一幅幅生動、立體、全面的歷史畫卷。
在雜志中,區域視角被視為理解歷史的關鍵。雜志鼓勵作者從特定的地域、民族、文化等角度出發,深入剖析歷史事件背后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這種微觀到宏觀的研究方法,不僅有助于揭示歷史事件的本質,還能讓讀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歷史發展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跨學科的研究方法是雜志的另一大特色。雜志倡導作者結合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的理論與實踐,如歷史學、地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經濟學等,對區域歷史進行跨學科的綜合研究。這種研究方法打破了學科壁壘,促進了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與融合,為區域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
在深入挖掘區域歷史內涵方面,雜志尤為注重歷史文獻的搜集與整理。雜志鼓勵作者廣泛搜集地方志、族譜、碑刻、檔案等第一手資料,通過細致的解讀和分析,揭示出區域歷史中不為人知的故事和細節。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不僅豐富了區域歷史的研究內容,還為后人提供了寶貴的歷史借鑒和啟示。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論文字數一般不超過3萬字,須有中文摘要(200字左右)以及3~5個中文關鍵詞;讀史札記、田野筆記一般不超過1.5萬字;書評一般不超過4000字,有深度的書評,則不受此限。
(二)文責自負。除非事先說明,否則編輯部對文字內容均可適當處理;譯稿一律附原文。
(三)本刊采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投稿格式和注釋體例,請各位作者投稿前務必參照修改。來稿統一采取頁下注方式,每頁重新編號。出自同一文獻的注釋第二次出現以后,只需標明著者、篇名、卷次、頁碼即可。
(四)本刊實行雙向匿名審稿制,來稿時請將姓名、工作單位、聯系方式、職稱等反映作者信息的個人資料另頁附上,并在正文中避免出現作者的相關信息。
(五)請勿一稿多投。收稿后逾3個月未做答復,作者可自行處理。
(六)論文如系資助項目,在文末說明。多個資助來源的,只選一項。
(七)注釋要完整規范,至少包括作者(編者)、譯者、文獻題目、出版單位、出版時間(及雜志出版期號)、所引內容頁碼等信息;外文注釋從其原有體例;引文出自互聯網的,請注明題名、詳細網址及訪問時間。
(八)審稿來稿文責自負。本刊對來稿實行同行評議;對稿件處理有不同意見時作者可書面申請復議。作者如欲改投他刊,請務必聯系本刊,否則視為一稿多投。
(九)研究論文需有200~300字的內容摘要。摘要兩字用黑體五號字,摘要內容用楷體五號字。
(十)題名以不超過20個字為宜。題名應該避免使用不常見的縮略詞、首字母縮寫字、字符、代號和公式等。另外,如果為系列論文、題名語意未盡,可用副題名補充說明論文中特定內容。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北三環中路甲29號院華龍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