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法學研究是一本由西南政法大學人工智能法律研究院主辦的政法期刊,2017年創刊,半年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思想譯介、部門法視野、跨界對話、域外觀察。
《人工智能法學研究》創刊于2017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半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作為一本專注于探討人工智能與法律交叉領域的學術期刊,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其在法律實踐、合規管理、司法審判等方面的影響愈發顯著,因此,針對這一新興且充滿挑戰的研究領域進行深入探索顯得尤為重要。
在法律實踐層面,人工智能技術的引入正在悄然改變著傳統法律服務模式。智能合同、法律機器人、在線法律咨詢等新興服務形式不斷涌現,極大地提高了法律服務的效率與質量。同時,人工智能也在幫助律師、法官等法律從業者進行案件分析、法律檢索、證據審查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它通過深入剖析這些實踐案例,不僅揭示了人工智能技術在法律實踐中的應用潛力,也為法律從業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與啟示。
在合規管理方面,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數據隱私、算法偏見、倫理道德等問題日益凸顯,給企業的合規管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確保人工智能技術的合法、合規使用,避免侵犯用戶權益、引發社會爭議,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雜志通過深入研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文件,以及國內外企業在合規管理方面的成功案例與失敗教訓,為企業提供了合規管理的策略與建議,有助于構建更加健康、可持續的人工智能發展環境。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文章內容應當緊扣“人工智能法學研究”主題,符合人工智能法學發展總體精神和方向,以問題為導向,具有理論性和建設性,歡迎實證分析、比較分析、大數據分析等研究方法,提倡“小切口,深挖掘”。
(二)投稿文章應當是未公開發表的的原創論文,字數不少于8000字。
(三)本次約稿僅限Word文檔電子版(doc格式或docx格式,以doc格式為宜),不接收任何紙質材料;文檔名稱與郵件主題格式均為“人工智能法學研究-論文題目-姓名-單位”。
(四)請隨稿件附上作者姓名、學位、單位、職稱(職務)、研究方向、聯系電話、電子郵箱、郵寄地址、銀行卡號及開戶行等信息。
(五)提倡引用正式出版物,獨著類書籍無需在作者名稱后加“著”字;非獨著類書籍,根據被引資料性質,應在作者姓名后加“主編”、“編譯”、“編著”、“編選”等字樣。
(六)文中注釋一律采用腳注,全文連續注碼,注碼樣式為:①②③等。
(七)非直接引用原文時,注釋前加“參見”;非引用原始資料時,應注明“轉引自”,應盡可能避免使用“轉引”。
(八)數個注釋引自于同一資料時,注釋體例為:(1)書籍類,前引①,哈耶克書,第26頁;(2)論文類,前引②,梁彗星文。
(九)引文涉及同一資料相鄰數頁,注釋頁碼部分可標注為:第×頁以下。
(十)引用自己的作品時,請直接標明作者姓名,不要使用“拙文”等自謙詞。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西南政法大學敬業樓5070室,郵編:4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