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詩學是一本由中國比較文學學會認知詩學分會;四川大學藝術學院主辦的文學期刊,2014年創刊,半年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學術綜述、理論探索、認知藝術研究。
《認知詩學》創刊于2014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半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它是一本專注于詩歌與認知科學交叉領域的學術期刊,其獨特的學術定位和研究目標,使得它在學術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該雜志致力于探討詩歌創作與接受過程中的認知機制,通過跨學科的研究方法,揭示了詩歌與認知科學之間的緊密聯系。
在詩歌創作方面,雜志深入剖析了詩人的認知過程、情感表達以及創作技巧。它關注詩人如何通過語言、意象、節奏等詩歌元素,將個人的情感體驗、思想感悟轉化為具體的詩歌作品。同時,雜志還探討了詩歌創作中的認知機制,如記憶、聯想、想象等心理過程在詩歌創作中的作用,以及這些過程如何影響詩歌的風格、結構和意義。
在詩歌接受方面,它則著重研究了讀者在閱讀詩歌過程中的認知活動和情感體驗。它分析了讀者如何通過解碼詩歌的語言、意象等要素,理解詩歌的意義和情感,以及這些理解如何進一步影響讀者的情感共鳴和審美體驗。此外,雜志還關注了讀者的個體差異,如文化背景、審美趣味、閱讀經驗等,對詩歌接受過程的影響。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注釋和參考文獻應分別著錄。注釋列于正文之后。參考文獻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7714—2015)”《文后參考資料著錄規則》,中外文參考文獻分別排列,外文在前,中文在后。
(二)作者簡介(姓名、性別、民族、工作單位及部門、職稱、學歷學位、主要研究方向、電子郵箱及電話號碼、基金項目名稱與編號),以便聯系。文章正式發表時,僅公開作者的姓名、工作單位及部門、職稱、學歷學位、主要研究方向、基金項目名稱與編號等。
(三)需有英文的文題、作者姓名、一二級單位、摘要和關鍵詞。
(四)25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2—5個關鍵詞。
(五)文題下的署名區列出姓名、一級單位、二級單位、單位所在城市、郵編。
(六)正文篇幅在8,000字左右,書評為5,000字以內。
(七)文題不超過20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
(八)數字用法:執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凡公元紀年、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與計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數字;夏歷、清代及其以前紀年、星期幾、數字作為語素構成的定型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臨近兩數字并列連用的概略語等用漢字數字。
(九)來稿選題應具有問題意識,有的放矢;論點要正確,結構要合理,論證要充分,數據和資料要詳實可靠,文字表達要精煉準確。
(十)為確保圖像資料的準確性,所提供圖版均請詳細標注尺寸信息和資料來源。如文中插入圖版、符號或外文較多,請同時提交該論文的PDF版,以便排版時參考。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八條52號,郵編:1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