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是一本由中央編譯出版社主辦的社會期刊,2014年創刊,年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創刊于2014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該期刊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當時中國海峽兩岸幾乎同時開始了對心理傳記學領域的探索。心理傳記學采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對人物(尤其是非凡人物)的生命故事進行研究。
該雜志涉及的研究領域廣泛,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人類學等相關學科。它探討了個體在不同生命階段中的心理發展和變化,以及生命敘事在個人身份塑造、情感表達和自我認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深入探討和研究人們的心理傳記和生命故事,該雜志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心理學和人類經驗的研究成果。在選題方面,它注重選擇具有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的議題。它關注個體生命敘事的多樣性,涉及不同文化、社會和歷史背景下的心理傳記和生命故事。同時,它也關注集體和社會層面上的生命敘事,研究人們在社會集體形成和歷史時空變遷中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變化。通過多元化的選題,該雜志為讀者呈現了一個多元而豐富的研究領域。
它的編輯團隊致力于確保刊登文章的學術品質和原創性。每篇投稿文章都經過嚴格的同行評審過程,確保其內容具有一定的學術深度和方法論嚴謹性。這使得讀者在該雜志中可以獲取到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和理論觀點,為心理學和人類經驗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借鑒。此外,生命敘事與心理傳雜志還注重推動學術交流和合作。它積極參與組織國際學術會議、講座和研討會等活動,為學者們提供一個交流思想、分享研究成果的平臺。同時,該雜志還鼓勵學者之間的合作交流,促進跨學科的研究和合作。
預計審稿時間:1年以上
(一)所投稿件需是本人原創。如為多人合作作品,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并注明其他作者。因稿件著作權引發的糾紛,由作者自行負擔。
(二)編輯部對擬用稿件將在收到來稿后一個月內向作者發出稿件錄用通知,作者逾期未收到通知,可自行處理。編輯部對來稿有修改權,不同意修改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
(三)參考文獻是作者寫作論文時所參考或引用的文獻,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列在正文之后,并在正文對應處右上角用阿拉伯數字標注“[序號]”(上標形式)。
(四)力求簡明、醒目,且能反映出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一般不超過25個漢字,盡量不用標點符號、縮略語和副標題。
(五)引言切忌與摘要雷同,也不是摘要的注釋;應與結語呼應,引言中提出的問題,結語中應有回答,但不能雷同。
(六)非直接引文注釋,注釋前應加“參見”;非引用原始資料時,應先注明原始作品之相關信息,再以“轉引自”為引領詞注明轉引之文獻詳細信息。
(七)論文格式為:題目,作者姓名、單位、地址與郵編,中文摘要,關鍵詞,中圖法分類號,正文,參考文獻,第一作者簡介,英文題名,英文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單位、地址與郵編,英文摘要與關鍵詞。
(八)摘要200字左右,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闡明撰寫該文的目的、方法、結論并體現出原創性,不加引注。
(九)稿件所涉及的課題如系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的左下方,作者單位的上方加注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編號)”,并附基金批準文件的復印件。
(十)插圖盡量簡潔,反映論文所必需的內容,避免相互重復或與正文重復。一般不超過6~8幅,具體視篇幅和內容而定。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車公莊大街乙5號鴻儒大廈B座。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