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是一本由北京師范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主辦的歷史期刊,2003年創刊,半年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中國古代史學研究、中國近現代史學研究、外國史學研究、歷史文獻學研究、當代史學評論。
《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創刊于2003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半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它是國內外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工作者發表研究成果的重要平臺,伴隨著共和國的不斷前進,記錄了中國史學發展的歷程。
在創刊初期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致力于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它為史學研究領域的學術交流提供了寶貴的平臺,有助于促進學科的發展,并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期刊的內容涵蓋了廣泛的史學領域,包括歷史理論、史學方法、史學史、歷史學的學科建設等方面的研究。期刊以高質量的學術論文為主要內容,這些論文通常經過嚴格的同行評審,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研究價值。
該期刊的創刊標志著中國史學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在建國初期,中國史學經歷了從無到有的建設階段;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中國史學經歷了一段撥亂反正的時期;而從90年代以來,中國史學進入了健康發展的階段。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見證了這一歷程,并在其中扮演了積極的角色。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和史學研究的深入發展,它將繼續開拓新的天地,書寫新的史學史長卷。期待該期刊的發展能夠進一步促進史學理論和史學研究的繁榮,為推動中國史學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預計審稿時間:1-3個月
(一)作者需對稿件內容的真實性及思想觀點負責,來稿不得侵犯他人的著作權和其他合法權利,如發生侵權情形,作者須對由此而造成的一切后果負責。
(二)來稿須具有原創性,未公開發表過;文中引用部分,均須做出明確標注或得到許可,如有侵犯他人著作權問題,后果由作者負責。
(三)參考文獻是作者寫作論文時所參考或引用的文獻,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列在正文之后,并在正文對應處右上角用阿拉伯數字標注“[序號]”(上標形式)。
(四)題名:簡明、具體、概括文章的要旨,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題名中應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語、字符、代號以及結構公式。
(五)正文內標題力求簡短、明確,一般不超過五級。層次序號可采用一、(一)、1.、(1)、1);不宜用①,以與注號區別。
(六)注釋序號以“①、②”等數字形式標示在被注釋詞條的右上角。頁末或篇末注釋條目的序號應按照“①、②”等數字形式與被注釋詞條保持一致。
(七)來稿請注明字數并提供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籍貫、職稱、學位、工作單位、聯系方式和主要研究方向等,其中姓名和工作單位名稱請提供正確的英文譯名。
(八)提供400字左右的論文摘要和3—5個關鍵詞。摘要應包括:論文所研究的主要問題、得出的基本結論、所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及所提出的主要政策建議等。
(九)稿件所涉及的課題如系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的左下方,作者單位的上方加注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編號)”,并附基金批準文件的復印件。
(十)線條圖要求圖面清潔、線條清晰、粗細均勻、比例得當。照片圖應提供原始照片,清晰明確,標注好圖號。表格與插圖的題目需用中文表達。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北三環中路甲29號院華龍大廈,郵編:100029。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