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化研究是一本由長春大學網絡安全學院主辦的文化期刊,2020年創刊,年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網絡文學、文化傳播、網絡社會。
《網絡文化研究》創刊于2020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作為一份專注于探討網絡文化現象的學術刊物,其關注的主題廣泛而深入,旨在全面剖析網絡文化這一新興且日益重要的文化形態。
雜志首先聚焦于網絡文化的內涵及特征,深入探討網絡文化在數字時代背景下的獨特表現形式和本質屬性。它關注網絡如何重塑人們的思維方式、交流模式以及文化消費習慣,揭示網絡文化多元化、交互性、去中心化等核心特征,為讀者提供理解網絡文化的基礎框架。
同時,雜志高度重視網絡文化對社會各方面的深遠影響。它分析網絡文化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乃至社會結構,探討網絡流行語、網絡梗、短視頻等文化現象背后的社會心理和文化邏輯。通過深入的案例研究和理論剖析,雜志揭示了網絡文化在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帶來的挑戰與問題,如信息過載、隱私泄露、網絡成癮等。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作品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鞏固社會主流意識形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以時代新風團結引領青少年,持續弘揚主旋律、壯大正能量。
(二)聚焦重大主題。要圍繞黨和國家重要會議、重大活動、重要決策、重要時間節點,創作發布優質新媒體作品,引導青少年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展現新時代我國、我省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等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三)海報、長圖。海報、漫畫等平面作品,提交圖片文件,格式為JPEG,色彩模式RGB,單張圖片大小在1024PX以內,單個文件總大小不超過30MB,系列作品不超過10幅。
(四)文中一級標題、二級標題、三級標題、四級標題的序號用“一、……”“(一)……”“1.……”“(1)……”標示。
(五)注釋用于對文章正文作補充論說的文字,采用頁下注,注號用①②③;參考文獻用于說明引文出處,采用文末注,用[1][2][3]順序標注。
(六)本刊實行匿名評審制度,文責自負,切勿一稿多投。來稿一經刊用,即視為作者許可本刊使用該稿件的發表權、發行權、復制權、網絡傳播權等。
(七)作者簡介列于文末的六角括號(“〔〕”)內,其內容包括,作者姓名、工作單位、職務與職稱、學歷或學位、主要學術兼職,主要研究領域等。
(八)摘要用第三人稱方式書寫,不得使用“本文”和”作者(筆者)”作主語,不作自我評價,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體現文章的觀點和依據。
(九)力求簡明扼要并能反映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最好不設副標題,盡量不用縮略語和標點符號。英文文題不應超過10個實詞,中英文文題的含義應一致。
(十)遵照GB/T7714—201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標出;中文參考文獻須有對應的英文列于其上。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鼓樓西大街甲158號,郵編: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