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史學是一本由重慶市歷史學會;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主辦的歷史期刊,2017年創刊,半年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大后方研究專欄、歷史地理研究專欄、先秦秦漢史研究、唐史研究、近現代史研究、世界史研究、書評。
《西部史學》創刊于2017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半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旨在促進對中國西部地區歷史文化的深入探討與研究,為學者提供一個交流思想、發表研究成果的專業平臺。通過發高質量的學術論文,鼓勵跨學科研究方法的應用,如考古學、民族學、文獻學等多角度切入,以豐富對西部地區歷史的理解。
作為重要的學術交流平臺,在提升西部地區歷史文化研究水平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它不僅促進了國內外學者之間的交流合作,也為地方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了智力支持。同時,對于增強民眾的文化自信,特別是青少年對家鄉歷史文化的認同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涉及西北五省(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西南四省(四川、重慶、貴州、云南)以及西藏自治區等地域的歷史文化研究。不僅限于傳統意義上的歷史學研究,還包括考古發現、文化遺產保護、民族文化傳承等內容。既重視理論創新,也注重實際案例分析,尤其是如何利用歷史智慧解決當前社會發展中的問題。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論文為課題項目者,須在標題末尾處標注*(上標),并與當頁末尾*鏈接,*后寫明:本文系某年度某立項單位課題(課題編號:)階段性成果。
(二)來稿請注明所投欄目,文章的著錄格式請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7714-2015(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
(三)計量單位一律采用中國國家法定計量單位,有國際符號的計量單位均用符號表示;數值和國際計量單位間應有空格,若之間有漢字則無須空格;復合單位不使用除法格式,而使用乘積格式。
(四)文中引用文獻,首次列注時需標明全部出版信息,再次列注時方可簡化。注釋按照(作家,書名,出版社,出版年份,第幾頁)的形式進行標注。
(五)稿件的注釋是作者對標題和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補充說明,須放置在當頁地腳注釋序號與文中標注序號相一致(文中標注序號用上標),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加圓圈標注:②……
(六)“作者簡介”的格式如下: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學位、職稱、研究方向,研究生文章需其導師任通訊作者,并注明通訊作者的職稱、是否碩博導師。
(七)各級標題不得使用引文標示。正文中如需對引文進行闡述時,引文序號應以逗號分隔并列排列于方括號中,如“文獻[1,2,6,9]從不同角度闡述了……”
(八)文稿須附中文摘要,中文須內容一致。中文摘要字數控制在100~150字,英文摘要字數少于100字。摘要中不得引用參考文獻。
(九)題名。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應緊扣文章主題,用語用詞嚴謹規范且利于網絡檢索。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同行不熟悉的外來語、縮寫詞、符號和代號。
(十)請勿一稿兩投或多投。來稿一律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自稿件發出之日起3個月未收到本刊錄用通知,請及時向本刊雜志社查詢,確認不錄用后,可將稿件改投他刊。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重慶市南岸區南演路102號1幢,郵編:4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