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對抗技術是一本由國防科技大學電子對抗學院主辦的科技期刊,2022年創刊,雙月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綜述、研究論文、學術動態及團隊介紹。
《信息對抗技術》創刊于2022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雙月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
《信息對抗技術》雜志是一本專注于信息安全與網絡戰的學術期刊。本雜志旨在關注當今數字時代中信息安全領域的前沿技術、挑戰和應對策略,推動信息對抗技術的研究與發展。雜志涵蓋了廣泛的主題,包括網絡攻防技術、信息對抗戰略與政策、安全漏洞分析與修復、全球網絡威脅情報、應急響應與恢復、信息安全管理與法規等。雜志致力于通過學術研究和實踐經驗,探索保護信息系統、網絡和數據免受威脅的方法和工具。
該雜志定期刊登原創性的研究論文、技術評估、案例分析和評論,旨在推動信息安全領域的學術交流和合作。通過國際審稿制度和嚴格的同行評審,以確保發表的內容具有學術價值和質量。雜志積極倡導學術界與實踐界的合作與交流。雜志鼓勵學者與信息安全領域的專業從業人員、決策者和政策制定者等實踐界的人士開展深入的對話和合作,共同研究解決當今復雜的網絡安全挑戰。
通過傳播最新的研究成果、技術創新和最佳實踐,該雜志為信息安全領域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知識庫和交流平臺。其目標是加強信息安全領域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為學術界、從業人員和決策者提供有益的資源,幫助他們更好地面對和應對信息安全的挑戰。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來稿作者應保證對其作品具有著作權并不侵犯其他個人或組織的著作權,譯者應保證該譯本未侵犯原作者或出版者任何可能的權利,并在可能的損害產生時自行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編輯委員會或其任何成員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二)稿件應具前瞻性、獨創性和科學性,要求資料真實、論點明確、結構嚴謹,文字通順、精煉。
(三)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獻時,在正文標注首次引用的文獻序號,并在序號的“[]”外著錄引文頁碼。原始語種非英文參考文獻后同時附相應的英文項目,并注明其原始語種。
(四)中文標題力求簡明、醒目,能準確反映出文章的主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不用非公知公認的縮寫或符號,盡量避免用英文縮寫。
(五)正文內標題力求簡短、明確,一般不超過五級。層次序號可采用一、(一)、1.、(1)、1);不宜用①,以與注號區別。
(六)按學術研究規范和編輯部的有關規定,認真核對引文、注釋和文中使用的其他資料,確保引文、注釋和相關資料準確無誤。如使用轉引資料,應實事求是注明轉引出處。
(七)作者姓名:用真實姓名,多位作者之間以逗號分隔。在篇首頁腳注標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工作單位、職稱、學位、主要研究方向。
(八)摘要應為論文主要內容的濃縮和提煉,要求以“[摘要]”表示,不應使用諸如“本文認為”,‘“筆者認為”等評價性語言,字數在300字以內。
(九)論文如果是基金項目、國家、省部級教育教學科研立項課題成果,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或上述立項的成果,需在文章標題右上角插入腳注,并在腳注中注明項目名稱及編號(若文章無此項可省略)。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黃山路460號,郵編:23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