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志愿服務研究》創刊于2020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季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
《中國志愿服務研究》雜志是一本致力于研究中國志愿服務領域的學術期刊,旨在促進志愿服務理論與實踐的深入探討和交流。其出版目標是為學界、實踐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個研究和分享志愿服務經驗的平臺,推動中國志愿服務事業的發展。雜志研究志愿者的參與動機、參與方式、參與效果等方面,并關注志愿者隊伍的組織與管理。它提供有關志愿者招募、培訓、激勵和退出機制的最新理論和實踐研究。
該雜志關注志愿服務對社會的影響和效果評估。它探討志愿服務的社會提供功能和社會價值,并研究可衡量和評估志愿服務的理論、方法和指標。雜志研究志愿服務政策與制度的構建和發展。它關注國家、地方和組織層面的志愿服務政策和制度設計,研究相關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續發展路徑。雜志鼓勵跨學科研究和實踐創新,推動跨界合作和交流。它涵蓋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的研究,關注志愿服務的理論構建和實踐創新。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文稿應具有科學性、先進性、真實性和實用性,論點鮮明、論據充分、數據可靠、結論準確、層次分明、文字精練通順。
(二)論文來稿需保證原創性,未曾在國內外公開期刊和公開出版的著作中發表,遵守學術規范,遵守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涉及國家機密,不得侵犯他人知識產權。
(三)參考文獻一般列出文中出現的、正式發表的文獻。按作者姓的首字母排列,文獻序號用[1][2][3] ……表示。序號之后依次為作者姓名、文獻題名、及文獻類型標識(專著為M,學位論文為D,期刊文章為J,報紙文章為N,論文集為C)。
(四)正文標題:文內各級標題題號一律頂格書寫,標題題號分級采用1;1.1;1.1.1等標注形式。結構層次不宜過多,一般為二級或三級。
(五)正文須觀點鮮明新穎、材料充實可靠、論證嚴密科學;引用他人的成果,須注明出處;引證不能用來構成本人論文的主要或實質部分;層次一般采用一、(一)⒈(1)1)的層次順序。
(六)按學術研究規范和編輯部的有關規定,認真核對引文、注釋和文中使用的其他資料,確保引文、注釋和相關資料準確無誤。如使用轉引資料,應實事求是注明轉引出處。
(七)作者簡介包括: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籍貫,學位(學歷),工作單位(全稱),職稱,研究方向。另請隨文附上聯系電話、電子郵箱、詳細通訊地址、郵編等。
(八)摘要和關鍵詞所有論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關鍵詞,摘要用第三人稱撰寫,分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四部分,完整概括文章的實質性內容,以15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一般3~6個。
(九)來稿如為各種基金項目資助文章,按照國家有關部門正式規定的名稱填寫基金項目名稱,并注明項目編號。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5號,郵編:1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