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創傷是一本由中華醫學會主辦的醫學期刊,1985年創刊,月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專家論壇、述評、論著、經驗交流、新技術、病例報道、綜述、講座。。
中華創傷雜志創刊于1985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月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
中華創傷雜志是國內惟一能全面、系統地反映我國創傷醫學成果和發展動向的高級醫學專業學術期刊,反映了我國創傷醫學領域臨床救治和基礎研究所取得的重要進展和重大成就。
預計審稿時間:1-3個月
(一)參考文獻:參考文獻指的是文中明確引用的文獻,具體內容置于文尾,用楷體五號字。在文中用上標標注,編號為[1][2][3]。引用文獻是著作的,需在上標上同時標注頁碼。
(二)已在非公開刊物上發表,或在學術會議交流過的文稿,或已用其他文種發表過的文稿(可以不再列出英文文題和英文摘要),不屬于一稿兩投,但必須注明首次發表的刊物。
(三)同一篇文章有無圖序須統一。圖序和圖題用5號黑體,圖注、圖字和分圖題用6號宋體。圖序與圖題中間空一格,圖題末尾不加標點,居中位于圖下方。
(四)作者姓名,職稱、學歷、職務以及工作單位、聯系方式、電子郵箱。
(五)摘要:論著性文章要附400字左右中英文摘要,結構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要列出主要數據)、結論4部分。
作者:魏曉捷; 陳再豐; 傅小君; 許信龍; 潘紅松
作者:--
作者:王清; 王松; 王高舉; 鐘德君
作者:--
作者:任先軍; 初同偉; 蔣濤; 王衛東; 王建; 李長青
作者:焦新旭; 馮世慶; 于鐵強; 李景偉; 張學利; 鄧樹才; 姜文學; 王景貴
作者:--
作者:胡建華; 張曉星; 茍景躍
作者:邱海航; 張宏宇; 蔡學海; 陳智平
作者:--
被引次數:指該刊被當參考文獻的引用次數,以及被下載次數。
影響因子:指該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證該刊前兩年發表論文的次數,與該刊前兩年所發表的全部源論文數之比。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重慶市渝中區大坪長江支路10號,郵編:40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