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論文審稿流程是什么
SCI論文是被SCI(ScientificCitationIndex,《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期刊所刊登的論文,目前我國科技界對SCI論文概念模式,小部分研究者誤認為SCI是一本期刊,由南京大學引用并成為各大高校和科研機構學術評價和獎懲的一類刊物。sci論文審稿流程總結為以下3點:
1、編輯人員初審
sci論文初審主要是期刊編輯來完成的,主要對稿件進行初步審查和評價,初審審核時間一般在1-4周,初審審核之后常見的結果有四種:退稿,退修,轉投,送同行評審。
1)退稿:比如欄目不對口(刊載范圍)、格式體例、創新性等。
2)退修:存在問題不嚴重,比如個別格式問題、篇幅問題等,修改后再次提交重審。
3)轉投:不符合本刊收稿范圍且文章學術質量不錯,這和退稿結果是類似的,有的編輯在退稿意見中會建議作者轉投其他期刊。
4)送同行專家評審(送審):初審通過。
初審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通過的,即便是要求修改,也是簡單修改,不會耗時太久。
2、同行評審
通過初審的人員,編輯會邀請同行人員來審核論文,也可能會要求作者推薦審稿人,審稿人都是本領域的知名學者,一般審稿人數量在3-5個人。同行評審所需要的時間是整個審稿過程中最長的,同行評審可產生的結果如下:
1)退稿:文章不適合該雜志或有重要信息缺失,由副主編直接退回,時間往往1天左右。
2)秒拒:在分領域的編委中拒稿,沒有進入審稿流程,多因缺少創新性,或文章寫作過差,或質量過差,時間在1天到1周左右。
3)拒稿:進入審稿流程,審稿人認為文章有重大缺陷,或文章水平暫時還達不到本雜志(拒稿也可以通過argue重新進入審稿,或重大修改后再投)。
4)大修:主要原因:創新性不強,分組、主要數據不全,研究方法錯誤,統計錯誤。
5)小修:文章沒有關鍵性缺陷,只是少數段落或字詞表達的調整。
6)接受:接下來只需校稿就可以了。
sci論文同行評審中常見的就是大修和小修,所用的時間也很長,因此論文延期,或者是作者催稿也多發生在同行評審階段。無論是作者提出延期,或者是想要催稿,一定要注意態度,延期往往只能申請一次,催稿次數也不宜過多,盡量給審稿人留下較好的印象。
3、終審
通過同行評審的sci論文會進入終審過程中,很多sci期刊會有編審會,終審是論文經歷審稿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對論文整體方向的把控,會結合編輯和審稿人的意見綜合性的再給出一個建議,一般常見的是接收或者是退稿,終審修改的結果是比較少見的,而且要求修改的內容也不會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