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的期刊號其實就是期刊自身的期刊號,對于sci論文來說,也就是sci論文發表見刊的sci期刊的刊號,由于國外期刊只有國際刊號沒有國內刊號,所以sci期刊的刊號只有國際刊號。國際刊號簡稱issn,查詢sci期刊的國際刊號是非常簡單的,我們可以通過sci期刊分區名單或者webofscience,都可以查到期刊的基本信息,自然也就包括期刊的刊號,sci期刊的刊號同樣是期刊的“身份證”,我們選擇期刊應當予以一定程度的關注。對于sci論文發表來說,期刊號是我們需要了解的基本信息,除了期刊號這個編號以外,sci論文還會有其他編號,比如IDS號、DOI號,這些編號常常讓作者感到難以辨別,DOI號我們一般用來檢索論文,IDS號也是識別期刊和期號的唯一編號,所以作者在了解sci期刊刊號時,對IDS號也要予以關注。所以對于sci期刊來說,對于期刊刊號的關注有issn和IDS,需要作者多加注意,對刊號的把握便于我們選擇到合適的刊物。
一、sci論文期刊號是什么
1、進入網站之后,以關鍵字為例檢索“warmwater”。
2、如下圖,圖片左側關于“warmwater”的文章大概有493143個結果,圖片右側為顯示的文章標題。
3、以其中一篇文章為例,導出參考文獻,選擇文本格式導出。
4、導出之后,就可以看到這篇文章中的期刊信息,其中“volume”代表的就是卷號,“ISSN”代表的就是期號。
二、擴展資料
1、刊以時間分為卷和期。卷是在期之上的一個時間分類。這里“期”為1個年度中依時間順序發行的期數的編號;而“卷”是此刊物從創刊年度開始按年度順序逐年累加的編年號。
2、如1981年創刊的《中山大學學報論叢》 [1] 2004年12月為第二十四卷第六期,是什么意思呢?
3、答:《中山大學學報論叢》是雙月刊,故12月出來的是第六期;而這個“二十四”就是卷號,1981年全部《中山大學學報論叢》為第一卷,2004年的全部6期《中山大學學報論叢》,依序就為第二十四卷。
4、一般表示對案件,檔案,期刊,書籍,重要文獻,重要物資等多樣化,數字化,種類化的物件進行的編號。
三、sci是什么期刊?
SCI即《科學引文索引》,是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創建的,SCI是一部國際性的檢索刊物,包括有:自然科學、生物、醫學、農業、技術和行為科學等,主要側重基礎科學。所選用的刊物來源于94個類、40多個國家、50多種文字。SCI就其本身而言,最重要的功能是幫助科技人員獲取最需要的文獻信息。這也是編輯該部索引的主要意圖。SCI最大的優點是引文功能,在這里讀者能很快地了解到某一作者的某篇論文是否被他人引用過,通過引文次數可以了解某一學科的發展過程。所以說SCI并不是一個期刊,也并能直接指代核心期刊,而是一個檢索工具,就像是專業學術版的百度搜索(相當于百度學術)。
四、SCI分區是什么?
SCI期刊的分區主要是根據刊物的影響因子來劃分的,國內和國外都有SCI期刊的分區劃分,二者是不同的,不少作者看到發表要求中對SCI期刊的分區也有要求,頓時覺得有點蒙圈,SCI期刊是如何劃分的呢SCI期刊主要有兩種劃分方式,SCI官方的劃分方式和中科院的劃分方式,作者要搞清楚要求中的劃分方式是哪一種,再選擇合適的刊物。
1、SCI官方的劃分方式:所有的期刊主要按影響因子高低被分為四個區,分別是Q1區,Q2區,Q3區,Q4區,各占25%。即Q1區是影響因子最靠前25%的期刊,Q4區是最靠后的25%的期刊。Q1區的期刊質量最高,Q4區期刊質量最低。
2、中科院的劃分方式:劃分依據相同,但四部分比例不同,Q1區(前5%),Q2區(6%—25%),Q3區(26%—50%),Q4區(51%—100%)。
3、SCI一區學術期刊:SCI一區學術期刊就是指影響影子在一區劃分范圍內的期刊了。官方搜索界面有搜索分區選項,勾選即可查詢不同分區期刊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