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沒有任何一個政府部門給刊物劃分級別,所謂的刊物級別只是期刊行業的一種認識和一些社會機構推出期刊目錄,雖然國家沒有劃分,可職稱評審部門都有對期刊級別的要求。以往的分法為一級刊物、二級刊物、三級刊物。現在一般是分為“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兩類,近幾年有些地方在核心期刊里又分出;權威、重要、核心。 期刊分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從所有的期刊中提取突顯少數優秀的重點期刊,故一般分級層次不多,大多為2--3級,少數在4級以上。
一、期刊等級劃分標準
1、全國性的,如:國家期刊獎、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入選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等。
2、省級的,如:**省一級期刊、**省十佳期刊、**省期刊等。
3、跨省大區級的,如:華東地區期刊、華北地區期刊等。
4、由高等院校制定的期刊分級,如:南京大學核心期刊、湖南大學國內刊物目錄、湖北大學一級和重要學術期刊目錄等。
二、期刊的分類
1.普刊:省級、國家級普刊分為:省級國家級,其實區別不大,就是主管主辦單位的不同,跟期刊的含金量并沒有直接聯系。并不是說國家級的期刊就一定比省級的期刊質量好。
但是,還是有很多老師或者同學安排期刊的時候,想要選擇國家級,原因一般是:單位特殊要求,國家級期刊認可更高;覺得國家級的期刊更好聽等等。
2學報:專科學報、本科學報如何看一本期刊,是不是學報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看這個期刊名稱里面是否有學報二字,如果有,那么大概率這是一本學報。主辦單位是本科學校就是本科學報,主辦單位是專科學報就是專科學報。因為很多學報都會被歸為核心期刊,所以如果一本期刊同時既是學報,又是核心,那么我們就說這本期刊是核心期刊。
3.核心期刊:國內認可度最高的是北核和南核,還有一些諸如武大核心、科技核心、統計源期刊、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等等。除開這些核心名單外,還有一些如SCD期刊目錄,國內期刊等級分類很多,這里就說下認可度最廣的2種。如果一個期刊同時有2個標志,那么這個期刊,既是北大核心,也是南大核心。除了市面上統一的分類,各個學校還會有自己的分類,比如說,制定一份期刊目錄,將不同等級的期刊分為ABCDEF類。這樣的期刊目錄每個學校都是不一樣的,而且,這個表也會經常更新。所以,如果有朋友看到自己學校或者單位要求發表某類(ABCDD等)期刊,那么建議先去找下你們學校的期刊分類表。避免出現發表了論文卻用不上的情況。
三、期刊分級
(1)按主管部門劃分為全國性期刊和地方性期刊。
(2)按是否正式出版分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3)核心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4)稱一級期刊、二級期刊、三級期刊(如四川省第二次期刊質量考評,評定1998年全省期刊質量為一級期刊179種,二級期刊93種,三級期刊6種)。
(5)優秀期刊(如1999年社科院舉行的期刊評獎活動中,《文學遺產》等八種刊物被評為“優秀期刊”)。
(6)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如1992年國家科委、中宣部、新聞出版署聯合舉辦的首屆全國優秀期刊評比中,設優秀期刊一、二、三等獎。
(7)十佳期刊,如江蘇省社科類十佳期刊,首屆全國高校社科學報雙十佳。
(8)來源期刊,如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9)國內刊物,如《湖南大學校定國內刊物目錄》。
(10)重要學術期刊,如《湖北大學一級和重要學術期刊目錄》。
由于給期刊定級的機構、院校很多,定級的出發點、目的和標準各不相同,期刊分級的稱謂也就顯得五花八門。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期刊的主辦者越來越重視期刊分級的結果,對分級中獲得的好成績往往在刊物醒目位置予以標注,而稱謂的復雜多樣使得讀者難以辨明。如“優秀期刊”,在某次定級中可能是最高級別,而在另一個定級中可能是第二級或第三級,最典型的如全國高校社科學報評獎,在“優秀學報”上還疊著兩級,分別是“百強”(第二級)和“雙十佳”(第一級)。而“核心期刊”的標注方式竟有19種之多,出處不一但又未標明,讀者很難弄得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