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機器人》創刊于2004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雙月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該雜志是一本以探索和推動機器人技術發展的期刊。它致力于報道和研究智能機器人領域的最新進展、技術應用和理論創新,推動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的融合,促進人與機器人之間的交互與合作。
我們報道和推廣智能機器人領域的最新技術突破,如機器人感知、自主導航、人機交互、機器學習等,以及應用于不同領域的機器人技術,如制造業、醫療保健、農業、教育等。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期刊注重人工智能在機器人領域的應用和發展。我們推動機器人技術與人工智能的融合,促進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模式識別等技術在機器人中的應用,提高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
智能機器人關注人與機器人之間的交互和合作。我們探索人機交互的技術和方法,如語音識別、姿態識別、情感識別等,以實現更自然、智能的人機交互。同時,我們研究人機協同合作的模式和算法,促進人類與機器人的緊密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倫理與社會影響:期刊關注機器人技術的倫理和社會影響。我們反思機器人技術在社會中的應用和影響,探討相關的道德和法律問題,積極引導機器人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符合人類價值和社會需求。鼓勵學術交流與合作。我們歡迎學者分享研究成果和觀點,發布學術論文、研究報告和評論文章,推動學界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機器人技術的學術發展。
該期刊致力于成為機器人技術領域的重要學術刊物,為研究人員、技術開發者和相關行業提供一個交流、學習和合作的平臺。我們希望通過期刊的努力,推動智能機器人技術的發展,促進機器人在社會生活和產業應用中的廣泛應用,為人類創造更好的未來。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來稿須為學術論文,內容應在本刊用稿范圍內。來稿應結構完整,包括標題、作者信息、摘要、關鍵詞、正文和參考文獻等部分。
(二)參考文獻按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排在注釋之后。參考文獻的序號用數字加方括號表示,如[1]、[2]、[3]…,與正文中的指示序號格式一致。
(三)題目:力求簡明、醒目,能準確反映文章主題。應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語、字符和代號等,如必須使用,應在文中第一次出現時,對其作出通俗易懂的說明。
(四)引注應能體現所引文獻資料的信息特點,應與其他文獻資料相區別;能說明該文獻資料的準確來源,方便讀者查找;有引有注,不得引而不注或注而不引。
(五)作者姓名、性別、工作單位、職務或職稱、主要研究方向、通信地址、電子郵箱等,以上信息需以腳注形式標注于文稿首頁。同時可在稿件尾部留下作者身份證號和手機號碼。
(六)摘要應包括論文涉及的目的、方法,主要結果和結論,一般在150-200字,摘要下面應提供3-8個關鍵詞,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七)論文如果是基金項目、國家、省部級教育教學科研立項課題成果,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或上述立項的成果,需在文章標題右上角插入腳注,并在腳注中注明項目名稱及編號。
(八)正文中層次標題應簡短明確,同一層次標題應盡可能排比。不同層次的標題,有上下關系者,在內容上應相互聯系。題末不加標點符號,空1字書寫內容。
(九)圖表:文中只附必要的圖表。圖件最好用CorelDRAW軟件繪制或JPG格式,單獨拷貝原圖另發。插圖及表格在文稿中應標明位置,并在圖框下注明圖號、圖題和圖注。表格盡量使用三線表,表名放在表格上方。
(十)提要:用第三人稱寫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語,應是一篇能客觀反映文章核心觀點和創新觀點的表意明確、實在的小短文,切忌寫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為宜。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深圳南山區科苑路中國地質大學產學研基地A區201-206,郵編:518034。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