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社會研究是一本由哈爾濱工程大學主辦的社會期刊,2022年創刊,雙月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研究報告、論文、譯文、書評。
《智能社會研究》創刊于2022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雙月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它致力于為全球范圍內的學者、研究人員、政策制定者以及行業專家提供一個交流平臺,以促進關于智能技術如何塑造未來社會的深刻討論。每一期都會精選出當前最緊迫和最具前瞻性的主題進行專題報道,如“AI時代的就業市場變化”、“智能城市中的隱私保護問題”、“算法決策的公平性和透明度”等,旨在揭示智能技術進步背后的社會影響及應對策略。
該刊面向的主要讀者群體包括但不限于:從事信息技術和社會科學研究的學者;關注智能社會發展動態的政府官員和政策分析師;尋找創新解決方案的企業管理者和技術開發者;以及對智能社會充滿好奇并希望了解其潛在影響的普通公眾。通過發高質量的研究論文、評論文章和案例分析,智能社會研究》僅服務于專業領域的專家,也為更廣泛的受眾提供了獲取最新知識的機會。隨著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智能社會研究將繼續發揮其影響力,引導社會各界共同思考如何構建一個人人受益的智能社會。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注釋:頁下注,采用Word腳注功能注加在頁面底端。腳注編號:①、②、③……基本格式:[國籍]作者:《書名》,出版社和出版年,頁碼。(中國國籍不用加注);電子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EB/OL].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二)參考文獻應依照引用的先后順序標出,根據文獻類型與文獻載體代碼(GB 3469)規定,以單字母方式標識以下各種參考文獻類型。
(三)論文所涉及的研究如果得到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資助,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如:“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編號)”,并附基金資助證書復印件。
(四)“題目”應明晰(必要時可加副標題),并附有200字左右以內的“摘要”和3-5個“關鍵詞”。
(五)多次引用同一著者文獻時,只編一個號,即在正文中標注首次引用的文獻序號,并在序號的“[]”外著錄引文頁碼。例如:張三[2]8-12;張三[2]66-80。
(六)編輯部對稿件有刪修權,不同意刪修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我刊被國內多家學術期刊數據庫收錄,不同意收錄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
(七)期刊要求稿件論點明確、結構嚴謹、文字通順。嚴禁學術腐敗,嚴格學術不端檢測。一旦發現稿件存在抄襲、剽竊、造假、不當署名、一稿多投等問題,將立即作出退稿或撤稿處理。
(八)請在文章末尾注明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別、籍貫、所獲學位、工作單位、職務、職稱、聯系地址、電話。
(九)表格請排為三線表,標注表序號、表題名(應有自明性)、表項名稱,表項指標值;線圖和照片應科學合理、規范清晰。
(十)來稿應立論明確,論述嚴謹,語句精練,使用國家通用語言和規范漢字,遵從國家有關計量單位、科技名詞、數字、標點符號、漢語拼音等用法的標準及其他規范性文件。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哈爾濱市南崗區南通大街145號,郵編:150001。